心脏超声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研究现状

心脏超声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研究现状
心脏超声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研究现状

心脏超声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研究现状

许多心血管疾病在早期即可对心脏舒张功能产生影响,因而了解心脏舒张功能的变化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心脏超声技术是临床最常用的左室舒张功能无创检查方法。随着临床的应用和研究的深入,心脏超声技术有着长足的进步,本文对心脏超声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各种方法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Abstract] Many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early diastolic function can have an impact,therefore understanding diastolic function to the change of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as the great significance.Cardiac ultrasound technology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clinical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of noninvasive screening method.A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n-depth study,cardiac ultrasound technolog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this article on cardiac ultrasound 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of various methods of research are reviewed.

[Key words] Cardiac ultrasound technology;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Doppler;Echocardiography

First 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de,Changde 415000,China

据统计,40%~50%的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1-2],引起心脏舒张功能衰退的因素很多,其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等中老年患者常见疾病都可以直接间接导致患者舒张性心力衰竭。另外,左心室舒张在快速、缓慢充盈期及房缩期三个阶段对受心脏前后负荷、心率、心肌僵硬度、右室协同等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心脏超声技术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技术。而在心脏超声技术的各种新旧方法中,都存在一定的优点和不足。

1 血流多普勒超声

1.1 二尖瓣血流频谱-MVF

MVF主要从舒张期左室充盈血流的角度反映舒张功能,是传统的、最常用的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法。MVF的描述指标由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快速充盈波(E 波)、左心房主动收缩所致充盈波(A波)、E/A比值、E波减速时间(DT)、A波持续时间(Ad)和等容舒张时间(IVRT)等为构成点。正常值为E>A,1.02.0)。随左室舒张功能的进展血流模式转换,该血流模式下左室充盈压是不同的。早期的左室舒张功能下降时,心脏左室主动松弛性降低,舒张充盈减少,晚期舒张充盈量增加,E波降低A波升高,E/A240 ms。后期舒张功能的下降,左室顺应性相应的进一步降低,左室受影响压力升高,A峰的升高效应减弱。伪正常期数值,1.02.0,DT>240 ms,为限制充盈期。

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

左心室舒功能异常的评估和治疗进展 现在认识到舒功能异常在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方面起到主要的作用,约占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40%。因此,了解和识别心脏的舒期充盈异常对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左心室舒功能异常的评估和治疗进展。 1.心室舒功能与异常相关概念 从力学上讲,心脏舒起始于左室压力下降的等容舒期,大量的心肌细胞已经进入细胞舒期,是代的活跃期。左室压力继续快速下降,当低于左房压力时,二尖瓣打开,形成快速的早期充盈。最后心房收缩,完成左心室全部的前负荷。细胞水平的舒功能异常改变了心肌的主动松弛和后续的充盈,而心肌纤维化和渗透性的改变增加了左室被动充盈时的僵硬度。松弛或充盈损害的最后结果是不适当地增加了心压力,才能保证下一步心脏收缩完成所需的左心室充盈容量。从临床上讲,这种连续的过程和阶段可简化为松弛、抽吸、充盈和心房收缩。舒期功能障碍是一种任何的异常情况,可引起松弛损害、减少心室的抽吸力、充盈不良或无心房收缩。一种或多种异常情况可导致心室压力升高,来完成足够的充盈容量。这种转变为所谓的舒功能障碍,引起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舒功能受损定义为射血分数大于40%的心力衰竭,这一综合征与正常压力下左心室不能充分充盈有关。也存在其它更微细的舒功能损害,包括运动时心输出量不能相应增加。因此舒性心力衰竭是一组临床综合症,具有液体负荷过重或失代偿特征,常导致住院治疗,没有瓣膜性心脏病和左室收缩功能异常(EF≥50%)。但Gibson认为心室舒功能的定义,目前还不简明、确切,由于缺乏金标准来评估和鉴别,就具体患者而言,舒功能受损难以鉴别和量化。 2. 影响心室舒的因素 心室舒包括心室弛(主动耗能过程)和心室顺应性两部分。驰功能为舒期单位时间心腔压力的变化(dp/dt);顺应性为舒期单位容积的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dp/dv)。左室舒期功能障碍分为四级:松弛异常(1级)、左室充盈假性正常化(2级)、限制性充盈异常(3级)及晚期不可逆限制性充盈异常(4级)。 舒功能的决定因素:(1)非固有因素包括心室激动、年龄、收缩功能、心肌动作失调、充盈压力;(2)固有因素包括心室的僵硬度、早期的舒异常。舒期功能损害的本质是心室压力减半时间(t1/2)延长,IVRT不是舒功能的指标,升高与心室病变和升高的充盈压力有关,但是明显缩短是左房压力升高的可靠信号,且不受阻滞药影响。影响舒的多因素中(表1),3个基本因素是心室的松弛性、膨胀性和心房的收缩性。 .......... 4.评价左心室舒功能的指标和方法

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

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

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评估和治疗进展 现在认识到舒张功能异常在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方面起到主要的作用,约占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40%。因此,了解和识别心脏的舒张期充盈异常对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评估和治疗进展。 1.心室舒张功能与异常相关概念 从力学上讲,心脏舒张起始于左室压力下降的等容舒张期,大量的心肌细胞已经进入细胞舒张期,是代谢的活跃期。左室压力继续快速下降,当低于左房压力时,二尖瓣打开,形成快速的早期充盈。最后心房收缩,完成左心室全部的前负荷。细胞水平的舒张功能异常改变了心肌的主动松弛和后续的充盈,而心肌纤维化和渗透性的改变增加了左室被动充盈时的僵硬度。松弛或充盈损害的最后结果是不适当地增加了心内压力,才能保证下一步心脏收缩完成所需的左心室充盈容量。从临床上讲,这种连续的过程和阶段可简化为松弛、抽吸、充盈和心房收缩。舒张期功能障碍是一种任何的异常情况,可引起松弛损害、

减少心室的抽吸力、充盈不良或无心房收缩。一种或多种异常情况可导致心室压力升高,来完成足够的充盈容量。这种转变为所谓的舒张功能障碍,引起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舒张功能受损定义为射血分数大于40%的心力衰竭,这一综合征与正常压力下左心室不能充分充盈有关。也存在其它更微细的舒张功能损害,包括运动时心输出量不能相应增加。因此舒张性心力衰竭是一组临床综合症,具有液体负荷过重或失代偿特征,常导致住院治疗,没有瓣膜性心脏病和左室收缩功能异常(EF≥50%)。但Gibson认为心室舒张功能的定义,目前还不简明、确切,由于缺乏金标准来评估和鉴别,就具体患者而言,舒张功能受损难以鉴别和量化。 2. 影响心室舒张的因素 心室舒张包括心室弛张(主动耗能过程)和心室顺应性两部分。驰张功能为舒张期单位时间心腔压力的变化(dp/dt);顺应性为舒张期单位容积的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dp/dv)。左室舒张期功能障碍分为四级:松弛异常(1级)、左室

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

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评估和治疗进展 现在认识到舒张功能异常在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方面起到主要的作用,约占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40%。因此,了解和识别心脏的舒张期充盈异常对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评估和治疗进展。 1.心室舒张功能与异常相关概念 从力学上讲,心脏舒张起始于左室压力下降的等容舒张期,大量的心肌细胞已经进入细胞舒张期,是代谢的活跃期。左室压力继续快速下降,当低于左房压力时,二尖瓣打开,形成快速的早期充盈。最后心房收缩,完成左心室全部的前负荷。细胞水平的舒张功能异常改变了心肌的主动松弛和后续的充盈,而心肌纤维化和渗透性的改变增加了左室被动充盈时的僵硬度。松弛或充盈损害的最后结果是不适当地增加了心内压力,才能保证下一步心脏收缩完成所需的左心室充盈容量。从临床上讲,这种连续的过程和阶段可简化为松弛、抽吸、充盈和心房收缩。舒张期功能障碍是一种任何的异常情况,可引起松弛损害、减少心室的抽吸力、充盈不良或无心房收缩。一种或多种异常情况可导致心室压力升高,来完成足够的充盈容量。这种转变为所谓的舒张功能障碍,引起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舒张功能受损定义为射血分数大于40%的心力衰竭,这一综合征与正常压力下左心室不能充分充盈有关。也存在其它更微细的舒张功能损害,包括运动时心输出量不能相应增加。因此舒张性心力衰竭是一组临床综合症,具有液体负荷过重或失代偿特征,常导致住院治疗,没有瓣膜性心脏病和左室收缩功能异常(EF≥50%)。但Gibson认为心室舒张功能的定义,目前还不简明、确切,由于缺乏金标准来评估和鉴别,就具体患者而言,舒张功能受损难以鉴别和量化。 2. 影响心室舒张的因素 心室舒张包括心室弛张(主动耗能过程)和心室顺应性两部分。驰张功能为舒张期单位时间心腔压力的变化(dp/dt);顺应性为舒张期单位容积的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dp/dv)。左室舒张期功能障碍分为四级:松弛异常(1级)、左室充盈假性正常化(2级)、限制性充盈异常(3级)及晚期不可逆限制性充盈异常(4级)。 舒张功能的决定因素:(1)非固有因素包括心室激动、年龄、收缩功能、心肌动作失调、充盈压力;(2)固有因素包括心室的僵硬度、早期的舒张异常。舒张期功能损害的本质是心室压力减半时间(t1/2)延长,IVRT不是舒张功能的指标,升高与心室病变和升高的充盈压力有关,但是明显缩短是左房压力升高的可靠信号,且不受阻滞药影响。影响舒张的多因素中(表1),3个基本因素是心室的松弛性、膨胀性和心房的收缩性。.......... 4.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指标和方法

超声心动图估测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应用超声心动图估测左室收缩功能 ] 一、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 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 3.7 – 5.1 cm 2.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 2.3 – 3.6 cm 3.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75 – 160 ml 4.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25 – 75 ml 5.每搏量(SV)SV = EDV–ESV 60 – 130 ml 6.心输出量(CO)CO = SV×HR 4.0 – 6.0 L/min 7. 心脏指数(CI)CI = CO/BSA 2.5 – 4.2 L/min.m2 8.射血分数(EF)EF = SV/EDV×100% 55% – 80% 9.短轴缩短率(FS)FS = (Dd - Ds)/Dd×100% 28% – 44% 10.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 dP/dt = 32/T ≥1200mmHg/sec 二、测量左室内径 应用二维或二维指导下的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腱索水平左室短轴内径。 三、测量左室容量 (一)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容量 左室腔几何形态假设: 长椭球体(prolate ellipsoid) V = 4/3 ?π? L/2 ? D1/2 ? D2/2 立方体公式V = 4/3 ?π? 2D/2 ? D/2 ? D/2 ≈D3 Teichholtz公式V = 7 / (2.4 + D) ? D3 D为二尖瓣腱索水平左室内径 (二) 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容量 左室腔几何形态假设和计算公式 1.长椭球体(prolate ellipsoid) 长度-直径公式V = 4/3 ?π? L/2 ? D1/2 ? D2/2 L为心尖四腔心切面左室长径 D1和D2为二尖瓣腱索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前后径和左右径面积-长度公式V = 8A2 / 3πL A和L分别为为心尖四腔心切面左室面积和长径长度-短轴面积公式V = 2/3 ? A ? L A为二尖瓣腱索水平左室短轴切面面积 L为心尖四腔心切面左室长径 2.圆柱-圆锥体(cylinder-cone) V = 2/3 ? A ? L A为二尖瓣腱索水平左室短轴切面面积 L为心尖四腔心切面左室长径

心脏超声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研究现状

心脏超声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研究现状 许多心血管疾病在早期即可对心脏舒张功能产生影响,因而了解心脏舒张功能的变化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心脏超声技术是临床最常用的左室舒张功能无创检查方法。随着临床的应用和研究的深入,心脏超声技术有着长足的进步,本文对心脏超声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各种方法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Abstract] Many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early diastolic function can have an impact,therefore understanding diastolic function to the change of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as the great significance.Cardiac ultrasound technology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clinical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of noninvasive screening method.A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n-depth study,cardiac ultrasound technolog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this article on cardiac ultrasound 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of various methods of research are reviewed. [Key words] Cardiac ultrasound technology;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Doppler;Echocardiography First 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de,Changde 415000,China 据统计,40%~50%的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1-2],引起心脏舒张功能衰退的因素很多,其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等中老年患者常见疾病都可以直接间接导致患者舒张性心力衰竭。另外,左心室舒张在快速、缓慢充盈期及房缩期三个阶段对受心脏前后负荷、心率、心肌僵硬度、右室协同等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心脏超声技术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技术。而在心脏超声技术的各种新旧方法中,都存在一定的优点和不足。 1 血流多普勒超声 1.1 二尖瓣血流频谱-MVF MVF主要从舒张期左室充盈血流的角度反映舒张功能,是传统的、最常用的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法。MVF的描述指标由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快速充盈波(E 波)、左心房主动收缩所致充盈波(A波)、E/A比值、E波减速时间(DT)、A波持续时间(Ad)和等容舒张时间(IVRT)等为构成点。正常值为E>A,1.02.0)。随左室舒张功能的进展血流模式转换,该血流模式下左室充盈压是不同的。早期的左室舒张功能下降时,心脏左室主动松弛性降低,舒张充盈减少,晚期舒张充盈量增加,E波降低A波升高,E/A240 ms。后期舒张功能的下降,左室顺应性相应的进一步降低,左室受影响压力升高,A峰的升高效应减弱。伪正常期数值,1.02.0,DT>240 ms,为限制充盈期。

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

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评估和治疗进展现在认识到舒张功能异常在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方面起到主要的作用,约占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40%。因此,了解和识别心脏的舒张期充盈异常对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评估和治疗进展。 1.心室舒张功能与异常相关概念 从力学上讲,心脏舒张起始于左室压力下降的等容舒张期,大量的心肌细胞已经进入细胞舒张期,是代谢的活跃期。左室压力继续快速下降,当低于左房压力时,二尖瓣打开,形成快速的早期充盈。最后心房收缩,完成左心室全部的前负荷。细胞水平的舒张功能异常改变了心肌的主动松弛和后续的充盈,而心肌纤维化和渗透性的改变增加了左室被动充盈时的僵硬度。松弛或充盈损害的最后结果是不适当地增加了心内压力,才能保证下一步心脏收缩完成所需的左心室充盈容量。从临床上讲,这种连续的过程和阶段可简化为松弛、抽吸、充盈和心房收缩。舒张期功能障碍是一种任何的异常情况,可引起松弛损害、减少心室的抽吸力、充盈不良或无心房收缩。一种或多种异常情况可导致心室压力升高,来完成足够的充盈容量。这种转变为所谓的舒张功能障碍,引起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舒张功能受损定义为射血分数大于40%的心力衰竭,这一综合征与正常压力下左心室不能充分充盈有关。也存在其它更微细的舒张功能损害,包括运动时心输出量不能相应增加。因此舒张性心力衰竭是一组临床综合症,具有液体负荷过重或失代偿特征,常导致住院治疗,没有瓣膜性心脏病和左室收缩功能异常(EF≥50%)。但Gibson认为心室舒张功能的定义,目前还不简明、确切,由于缺乏金标准来评估和鉴别,就具体患者而言,舒张功能受损难以鉴别和量化。 2. 影响心室舒张的因素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

临床病例:患者女,65岁,绍兴东湖人,因反复胸闷活动后气促三年再发三天入院。患者近三年来反复出现活动后气促并进行性加重,半年前开始出现安静时亦感气促,动辄尤甚,严重时不能平卧,频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乃至端坐呼吸。患者自诉有慢性咳嗽史10余年,8年前曾服用“河南药”,4年前停服。多次在市区几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AECOPD,冠心病,全心衰,心功能4级”,经抗炎、化痰、平喘及强心利尿等处理后症状可缓解,但缓解时间不长,短则一周长则一月。平素服用地高辛、呋塞米、螺内脂、阿斯美、喘康速气雾剂等,但病情控制欠理想,近一年来几乎每月住院一至二次。此次入院前3天在无明显诱因下气促加重,自行服用上述药物无效。体格检查:端坐位,不能平卧,口唇发绀,呼吸21次/分,肝颈征(-),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双下肺中等量湿性罗音,心率100bpm,心界稍大,无杂音,下肢无水肿。辅检: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40mm,LVEDS,LVEF50%,E峰﹤A峰;血气分析正常。 临床问题 研究证明,在传统上认为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中,30%-40%的患者主要是由原发性舒张功能异常所致。晚近亦有学者称之为“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其发生机理主要是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大及室壁肥厚导致心室的僵硬度增加,舒张期压力上升,左房压升高,产生与收缩功能异常完全相同的症状和体征。区分患者系“收缩衰竭”抑或“舒张衰竭”或是二者兼有,对临床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舒张性心衰的1年、3年、5年的生存率与收缩功能不全并无差异,因此也是一种致命的临床疾患,值得引起临床关注。 策略与证据 诊断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引起的心衰,在症状和体征上难以区别二者,但舒张功能不全者心衰射血分数不降低,心脏不大,二者可通过特殊的仪器进行鉴别,如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放射性核素,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也具有重要价值。 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目前仍靠临床综合判断,2006年,欧洲心脏学会超声分会推出了一个诊断标准,三条标准即:一、存在心衰的症状和体征;二、左室射血正常或轻度异常,LVEF>50%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97ml/m2; 三、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征象:1、侵入式血液动力学检测显示:平均肺毛嵌压mPCW>12mmHg;或左室舒张末压LVEDP>16mmHg, 或左室松弛时间常数τ〉48ms, 或左室腔僵硬度常数b>。 2 、组织

氨酰心安、硝苯地平治疗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40例分析.

氨酰心安、硝苯地平治疗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 衰竭40例分析 近20年的研究证明,临床上症状体征相同的以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住院治疗的患者中,大约有30%是由于原发性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引起 的,此类心衰应用强心剂、利尿剂等治疗充血性心衰的传统常规疗法,不仅无法取得预想效果,甚至使病情加重贻误治疗。大量临床资料证明,该类心衰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治疗是有效的,我们采用氨酰心安、硝苯地平控 释片联合治疗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4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病例40例均为我院心内科住院病人。男23例,女17例;年龄36~75岁,平均63岁。其中原发病为高血压心脏病12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心肌病2例。心功能分级,Ⅲ级14例,Ⅳ级26例。根据病史资料、体检、X线检查、M超声心动图、彩色二维Doppler检查,均符合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首先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吸氧、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原发病治疗,在此基础上服氨酰心安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氨酰心安从1 2.5mg/d小剂量开始,根据个体差异逐渐增加剂量至12.5~25mg,每日2次,控制心率在60~70次/min,以此量口服维持至病情被控制。硝苯地平控释片给予20mg,每日2次口服。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尿量、心电图变化及肝脏大小。 1.3判断标准治疗后心功能改善2级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改善不足1级 为无效。 2结果 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 3讨论 氨酰心安为一内源性交感活性β-受体阻滞剂,具有降低心率和负性肌力作 用。降低心率作用可使左室舒张期延长,改善左室充盈和增加舒张末期血容量;负性肌力作用可降低心室肌氧耗量,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肌活动的非均一性。两者均可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左室舒张期血容量,从而使静脉回心血量及左室射血量增加,达到缓解心衰的目的。心衰时,交感活动是维持心排血量和升高血压辅助循环功能的一种重要代偿机制,而交感神经兴奋必然导致儿茶酚胺(CA)血浓度增高。血中长期高浓度CA可引起水钠潴留,加速心率,进一步损害心脏舒张功能,加重心肌缺血,引发心律失常及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增加死亡率。而氨酰心安可对抗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达到治疗目的。 硝苯吡啶是一钙拮抗剂,使用后能阻止心肌细胞壁的钙通道,使进入细胞内 Ca2+减少,从而改善心肌的收缩活动。同时该药也有负性肌力作用,可减轻左室收缩期变形,改善心肌的非均一性,促进心肌收缩与舒张协调。并且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等容舒张期冠脉充盈,减轻心肌缺血。实践证明:硝苯吡啶能使左室舒张期容量—压力曲线下移,改善左室舒张功能障碍;而其为长效制剂,保证了药效的连续性,减少了副作用。 有2例患者在使用氨酰心安3天内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给予静推西地兰和速

超声心动图与左室舒张功能综述

综述 超声心动图与左室舒张功能 近几年来,左室(LV)舒张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成为临床心力衰竭研究的重要课题。1984年Dougherty等[1]第一次将心衰归因于舒张功能失调,随后,Soufer等[2]肯定了这一发现,他们使用Doppler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检查评价心衰病人的心功能,其中有40%收缩功能未受损,报导了舒张功能异常的高发率。大量的研究表明,舒张功能异常可以独立地引起心功能衰竭,心衰症状也主要取决于舒张功能异常的程度。对该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有害无益,因此,正确识别和评价LV舒张功能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心动图在无创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这一方面发挥着其它检查诊断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一左室舒张功能的生理学基础 心脏舒张功能是指心肌松弛性与顺应性。心肌松弛性(relaxation)是指正常左室收缩时,左室容积压缩过度,把心肌的弹性组织过度压紧(如弹簧之压紧),舒张开始就像弹簧松开时产生的一种抽吸作用。与心肌细胞收缩过程相反,心肌细胞舒缓是靠肌浆网内的钙泵,把细胞质内钙泵回肌浆网;心肌细胞内钙浓度下降,心肌中肌丝蛋白与肌球蛋白断开接触,心肌舒缓,是逆细胞内外钙浓度梯度进行的一个主动耗能过程,心肌能量供应障碍时, 舒缓性很易受累,而且这种情况往往出现于收缩功能障碍之前。左室松弛性常用等容舒张的时间常数(T)表示,正常人为30~40ms,T越小,舒张越快、越完全。整个舒张所需时间大约为T的3倍,即90~120ms。心肌顺应性主要取决于心肌间质成份,即把心肌连接在一起的胶原弹力纤维等结构。左室顺应性是指左室内单位压力变化时的左室容积变化值,可用左室压力-容积曲线图来表示。左室LV舒张期指在主动脉瓣关闭至二尖瓣关闭的时间间期,可分为四个时相:1等容舒张期:主动脉瓣关闭至二尖瓣开放间期,LV心肌主动松弛使左房(LA)和LV之间最初产生压力梯度,但LV容量不变,与心肌弹性回缩和/或心肌的惯性相关。2快速充盈期:二尖瓣开放,血液注入LV,LV心肌继续松弛,压力和容积的变化反映心肌粘滞弹力和弹性回缩及LV被动顺应性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LA排空和LV充盈,房室间的压力梯度渐趋接近。3缓慢充盈期:舒张后期,房室压几乎相等,仅肺静脉血流回至LA,LV被动缓慢充盈,依赖于LV心肌的顺应性。4房缩期:LA收缩导致舒张末期压力改变,LV进一步充盈[3]。 以上表示心肌舒缓性与顺应性的参数都是通过心导管技术和左心室造影获取的,均属有创性检查。以下讨论应用无创性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功能的方法。 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功能 1 二尖瓣口多普勒血流频谱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取舒张期二尖瓣口的前向血流频谱,是目前判断左室舒张功能最常用的方法。 通常采用二尖瓣口舒张早期E波的峰值流速(E)和舒张晚期A波的峰值流速(A)、E/A比值、E波减速时间(DT)和等容舒张时间(IVRT)来描述左室舒张期充盈的特征。Appleton[4]等通过研究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多普勒血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二尖瓣口血流三种模式以及随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进展而相应由一种血流模式向另一种血流模式转换。Cohen 等人进一步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工作,提出以二尖瓣口血流E/A比率<1、1~2.0、>2.0作为舒张功能受损三种模式的区分标准。左室舒张早期功能不全时,由于心室肌主动舒缓延迟,左房左室间压差变小,E峰减小,而心房加强收缩以排出心房残余的血量,A峰增高,E/A<1。当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左房压进一步升高,使得舒张早期房室间压力梯度升高,表现为频谱假性正常,E/A>1。限制性充盈模式时,心室僵硬度明显增加,心室收缩功能也降低,左房压、左室舒张末压均增高,故在舒张早期房室间压力很快达到平衡,导致二尖瓣提前关闭,开放幅度亦受限,产生高尖而短暂的E峰,E/A>2.0。对二尖瓣血流频谱评价LV整体舒张功能的损伤程

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

心血管超声掌握内容 1、了解心脏的整体解剖知识;掌握血液经体循环和肺循环流动的过程。 2、掌握心脏舒张功能减退的诊断依据,熟悉其生理过程,了解房颤时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改变以及原因。 3、正常左位主动脉弓凸侧从右向左,发出哪三根血管上行?三根血管的主要分支?掌握锁骨下动脉--上肢桡动脉血流路径,掌握颈内动脉颅内第一分支,掌握椎动脉的起始及走行。 4、掌握颅内血管willis环的构成。 5、认识房间隔以及室间隔的声像图显示位置,了解其缺损分型。 6、掌握心脏左右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了解其支配的心肌节段。 7、了解心脏心肌自身的静脉循环,熟悉冠状静脉窦这个结构。 8、了解下肢有哪些浅静脉及深静脉?了解大隐静脉的开口及走行。了解下肢动脉的解剖。 9、掌握继发性房间隔缺损所引起的房室改变以及血流动力学成因。了解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概念,思考少部分巨大房缺的患者,最后发展为艾森曼格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过程。 10、掌握易发脑卒中的8个危险因素,掌握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诊断的内中膜厚度标准。 11、掌握易损斑块的概念,掌握易损斑块的分型 试题 一、简述左房、右房、左室、右室的入口及出口,简述体循环以及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过程。 右心房有一个出口为右房室口,三个入口,分别为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右心室入口为右房室口,出口为肺动脉口。左心房入口为左肺上下静脉和右肺上下静脉的开口,出口为左房室口。左心室入口为左房室口,出口为主动脉口。 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两种循环体循环(大循环)和肺循环(小循环)两种: 体循环(大循环)由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入主动脉,又经动脉各级分支,流向全身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然后血液经过毛细血管壁,借助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经过交换后,使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再经过小静脉、中静脉,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血液沿着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体循环或大循环.体循环主要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泛,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 体循环的途径:动脉血从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 肺循环(小循环)从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入肺动脉,经过肺动脉得肺动脉在肺内的各级分支,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再经肺静脉注入左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肺循环或小循环.肺循环的特点是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肺循环的途径:静脉血从右心室→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动脉血经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而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 二、主动脉弓凸侧自右向左分出哪三支血管上行?如何区分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脑卒中的八个危险因素是什么?易损斑块的概念及分型? 头臂干(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鉴别要点中不包括(E)A.颈内动脉初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继而转至其后内侧B.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C.颈外动脉在颈部发出一系列分支D.暂时阻断颈外动脉同时触摸颞浅动脉暂

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316 中国循环杂志 2013年8月 第28卷 第4期(总第182期)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August,2013,Vol. 28 No.4(Serial No.182)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主要由编码肌小节相关蛋白的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心肌疾病。典型表现为心室壁,尤其是左心室非对称性肥厚。该病有显著的异质性,不同患者临床经过和表现差异很大。刚出生的婴儿即可表现为明显的心肌肥厚,也可能直到老年才发病,甚至携带致病基因终生不表现心肌肥厚。患者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也可能出现明显的心力衰竭(心衰)症状,如胸闷、气紧、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等,还有患者以猝死为首发表现。 以往认为HCM 是一种预后较差的疾病,患者有高猝死风险。随着研究深入,发现此前过高估计了HCM 患者的死亡率,该病实际预后相对较好,年死亡率为1.3%,而年猝死率仅为0.9%[1],尤其在中老年患者中,HCM 并不显著影响预期寿命。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心衰症状,这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相关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在华人中,HCM 年死亡率为0.8%,心源性肺水肿和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所致的心衰症状是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HCM 患者心脏收缩功能正常,甚至高于健康对照,心衰症状主要是由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所致。近年来,人们对HCM 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越来越关注,有关其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的研究不断深入,已成为HCM 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 1 影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因素 心室舒张包括了主动舒张即心脏松弛和被动舒张即心脏充盈两个过程。前者是心室收缩结束后,钙离子与肌钙蛋白解离,回到肌浆网,同时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横桥分离,心脏从收缩状态变为松弛,产生抽吸力。该过程要消耗ATP,为耗能过程。被动舒张是血液由左心房通过二尖瓣充盈左心室。任何影响这两个过程的因素都可以引起左心室充盈压增加,使肺静脉压提高,出现心衰症状。 HCM 在分子、组织和大体等多个水平所发生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心脏舒张功能。相关研究发现HCM 心肌细胞在收缩末胞浆内钙离子浓度下降速率缓慢,较正常心肌细胞相比处于钙超载状态[2]。同时,HCM 大多由编码心肌肌小节的基因突变所致,某些位点的突变会增加对钙离子的敏感性,影 ·综述· 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陈石综述,乔树宾审校 摘要 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是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最常见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是引起心力衰竭(心衰)症状、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发现致病基因突变所致肌小节蛋白结构异常、心肌纤维化及能量代谢障碍都参与了HCM 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超声心动图是评价舒张功能障碍最常用的诊断工具。随着大量新的超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HCM 舒张功能诊断的准确性。目前尚无针对舒张功能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但大量临床证据提示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在解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舒张功能。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舒张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 响舒张期钙离子解离,阻碍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间横桥分离,使心肌松弛速率降低,增加心肌僵硬度[3,4]。此外,大约1/3患者存在左心室流出道(LVOT)梗阻,造成心脏后负荷增大。后负荷提高也会增加舒张期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阻碍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的解离。心肌肥厚使微循环血液弥散距离增加,毛细血管密度相对减少,而心肌微、小血管中膜增厚,血管周围纤维化、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均造成微循环障碍[5],使运动时心肌能量供应不足,影响主动舒张过程,导致充盈压增加[6]。心肌纤维化是HCM 典型的组织学改变,即有胶原纤维在细胞外沉积增加的间质纤维化,也包括了心肌坏死后瘢痕组织替代原有的细胞,总之心肌纤维化也会降低室壁顺应性,使心脏变得僵硬,导致心室在被动充盈时,压力—容积曲线向左、向上移动,充盈压增加。组织学和心脏磁共振研究均证实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程度与心室充盈压正相关[7,8]。此外HCM 室壁增厚明显,心腔容积减小,属典型向心性肥厚,此种肥厚会降低室壁顺应性,提高充盈压。 2 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方法 目前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金标准”是通过左心导管直接测量左心室压力,常用指标包括左心室压力下降速率(-dp/dt)和左心室松弛时间常数(tau)、左心室舒张末压力及压力-容积曲线等。但因其为有创性检查,难以重复进行,临床应用受限。 随着多普勒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心脏彩超已成为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最为常用的方法。最早出现的是频谱多普勒评价二尖瓣舒张期前向血流。二尖瓣血流频谱由舒张早期快速充盈波(E 波)和左心房主动收缩所致充盈波(A 波)组成。正常值为E>A,12作为区分舒张早期功能不全、假性正常化、限制性充盈三种血流充盈形式的标准。但该指标不能全面的反映心脏的主动松弛和被动充盈过程,且易受前、后负荷,年龄等因素影响。如前所述,HCM 影响舒张功能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因此,虽然在冠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中E/A 可以很好反应心脏舒张功能,但却不适用于HCM 患者。早在1996年,Nishimura 等[9]对55例HCM 患者同时进行了经导管左心房直接测压和 作者单位:100037 北京市,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简介:陈石 住院医师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研究 Email: chenshi19840920@https://www.360docs.net/doc/5814815750.html, 现在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心内科 通讯作者:乔树宾 Email:qsbmail@https://www.360docs.net/doc/5814815750.html,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14(2013)04-0316-03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3.04.024

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功能

1 左心室收缩功能 心腔的测量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测定是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一些新的超声技术如组织多普勒成像、应变成像、三维超声心动图(3D)的应用使得心脏功能的测定更加定量化和精确,二维超声心动图(2D)仍是目前心腔定量测量和左心室(LV)收缩功能测定的主要方法。同时二维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心内膜边界以及室壁增厚情况,从而判断心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功能。对心室大小和容积变化的分析是定量评价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基础,而对心室局部(节段性)室壁运动的分析是诊断冠心病和进行心脏负荷试验的基础。各部位心肌机械收缩的同步性在维持最佳心室收缩功能中有重要作用,目前可以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和应变成像来判定。随诊心室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可判断疾病的进展或好转。心室收缩功能用于指导制定治疗策略。心腔和左心室容积测定也是心力衰竭及左心室重构临床试验的基本项目。 左室收缩功能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进行评价。 1.1 左室整体收缩功能 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容积,特别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经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内径可用于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以及射血分数。当心脏增大心室重构发生球形变时,或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或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M型测定LVEF有很大误差,提倡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容积及LVEF。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心尖切面(心尖四腔和两腔心),应用改良的Simpson法计算LV 容积和LVEF。二维超声心动图通常会低估左心室的实际容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有可能更加准确。然而,应用磁共振技术测得的LVEF和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的结果都接近。 1.2 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节段性室壁运动分析: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推荐用于节段性室壁运动分析的16节段分段法,将心室被划分为基底部、中部/乳头肌和心尖部3个水平,基底部和中段均被划分为6个节段,心尖部被划分为4个节段。所有16节段都可以在多个切面水平观察。按照收缩情况,每个节段有一个室壁运动分数。按照冠状动脉解剖对应冠状动脉供血节段。在研究心肌灌注时,可以增加心尖帽节段,16节段变为17节段。室壁运动采用半定量评分法:室壁运动正常:1分;运动减低:2分;无运动:3分;矛盾运动:4分;室壁瘤:5分。室壁运动分数指数(WMSI)为所有节段室壁运动的分数和除以观察的节段,代表节段室壁运动异常的程度,正常值为1。 彩色室壁运动分析(CK)是心内膜自动边缘检测技术的拓展,它通过比较连续的每帧声像图的组织背向散射值,作为实时自动跟踪和显示心内膜运动的方法,可以实时显示心内膜室壁运动的时间和幅度。应用声学造影、心肌灌注成像和CK技术进行同步实时成像,并可对心肌灌注和局部左心室功能进行定量分析。 心脏负荷试验激发室壁运动异常用于诊断冠心病以及正性肌力刺激改善室壁运动判断存活心肌。冠心病患者在休息状态常表现为心功能正常,超声心动图不能发现节段性室壁运

NT—proBNP对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NT—proBNP对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目的探讨在有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的患者中,评估超声心动图参数与 血浆NT—proBNP水平的关系。方法该项研究包括96例心力衰竭患者。他们同时接受超声心动图及NT—proBNP检测。结果发现NT—proBNP水平与以下几个超声心动图参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二尖瓣环舒张晚期速度(Am)(r = —0.747,P = 0.000),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m)(r=—0.731,P = 0.000),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r = —0.508,P = 0.000),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之比(E/Em)(r = 0.532,P = 0.000),左室射血分數(LVEF)(r = —0.819,P = 0.00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og NT—proBNP 水平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环舒张晚期速度及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独立相关(R2 = 0.78,P = 0.000 1),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最强(β = —0.55)。结论NT—pro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参数具有相关性,并且是收缩性及舒张性心力衰竭简单而精确的标志物。 标签:慢性心力衰竭;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显像;NT—proBNP <br>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原发性心肌病晚期常见的临床表现。传统上将心力衰竭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收缩性心力衰竭)与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尽管两种心力衰竭的射血分数不同,但两种心力衰竭均表现为运动耐力下降、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具有类似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这两种心力衰竭在神经内分泌激活方面本质上是相同的[1]。近十年来生化指标在预测心力衰竭的预后中使用的越来越广泛。 大量研究表明B型钠尿肽(BNP)可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估及判断预后[2]。BNP水平可用于评估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研究表明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3]。 NT—proBNP半衰期比BNP长,更稳定,患者间有较小的变异性,但是它的水平更容易受肾功能影响。BNP中位数的变异系数为25%左右,NT—proBNP 中位数的变异系数为20%[4]。随着心功能的下降,NT—proBNP水平也随之逐渐上升。 此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阐明在收缩性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NT—proBNP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2012年5月该项研究纳入96例收缩和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来自本科收住入院的患者,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96例患者平均年龄(62±10)岁(年龄在38~80岁),女性24例(25%),男性72例(75%)。LVEF≥50%的患者42例(44%)和LVEF5 mg/dL),非窦性心律,3个月内患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衰,肺心病,缩窄性心包炎,肥厚型或限制型心肌病,心室血栓被除外,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NT—proBNP检测在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同时采集血液样本3 mL,加入肝素钠抗凝管中,离心力 1 600 g,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NT—proBNP试剂盒购于罗氏公司,采用罗氏公司Cobas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因素

·临床研究· 2012年8月第9卷第24期 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健康人群的10~20倍,而死亡原因中的40%~50%是心血管疾病所致,资料显示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舒张功能减退是影响患者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1-2],本研究旨在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期能早期防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血液净化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透析龄≥12个月)46例,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18~80岁,平均(60.02±14.46)岁,透析时间12~105个月,平均(27.15±18.24)个月,每周透析时间4~12h ,平均(8.30±1.58)h 。原发病慢性肾炎28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病5例,多囊肾3例,梗阻性肾病1例。所选患者均1个月内无急性炎症、无接受外科手术、无严重肝功能受损,无心脑血管事件和肿瘤、创伤、无慢性阻塞性肺病、心房纤颤、先天性心脏病等。1.2方法 采用惠普公司SONOS 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探头频率2~4MHz 。除常规检测外,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左心室射血分数>50%。以舒张早期峰值速度(the early diastolic peak velocities ,Ve )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 (the late diastolic peak velocities ,Va )的比值(Ve/Va ),作为判断左心室舒张功能标准并分为两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组(阳性组24例,Ve/Va <1),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阴性组24例,Ve/Va ≥1)[3]。为避免因容量负荷影响,超声心动图检查均选择在血液透析完成后24h 内进行。1.3观察指标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所有结果为心脏彩超检查同期数据),包括年龄、性别、透析龄、每周透析时间、血肌酐(Scr )、血尿素氮(BUN )、血红蛋白(Hb )和血浆白蛋白(ALB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正态计量资料组间差异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数据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 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28例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0.9%,其中,男11例,女17例。左心室舒张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因素分析 曾宇然王伟鸿谭凤娇林潭发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科,广东汕头 515041 [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对象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每组各24例,研究其氮、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检测两组年龄、透析龄、每周透析时间、血肌酐、血尿素声心动图后发现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28例,发生率为60.9%,阳性组年龄、血红蛋白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的年龄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舒张 功能障碍不少见,本研究显示患者年龄因素是唯一一个有明显相关性的指标。[关键词]血液透析;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血红蛋白;年龄[中图分类号]R541.6;R6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8(c )-0062-02 Factor analysis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of patients undergo -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ZENG Yuran WANG Weihong TAN Fengjiao LIN Tanfa Department of Blood Purification,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Shantou University,Guangdong Province,Shantou 51504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related factors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un -dergo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ethods A total of 46patients undergo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were given e -chocardiography and the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positive group and the negative group based on whether they had left ven -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Age,age of dialysis,weekly duration of dialysis,serum creatinine,blood urea nitrogen,hemoglobin and serum albumi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Results In the 46patients undergo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echocardiography discovered 28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with the incidence rate of 60.9%.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ge and hemoglobi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but only ag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P <0.05).Conclusion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 -function is not uncomm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and patients'age is its only significant indicator.[Key words]Hemodialysis;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Hemoglobin;Age 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