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是发展的
马哲.pptppt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
————无限变化
认识的主体(人类) ——世代延续 认识的基础(实践) ——不断发展
人类认 识无限 发 展
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 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火星,是太阳系第 四颗大行星,从地球 上望去,火星犹如一 个巨大的火球。人类 对这个红色星球充满 了巨大的好奇和无限 的遐思,很早就对火 星进行了观察……
那么,真理是:
因为“有用”而“真”, 还是因为“真”才“有用”? 例如:“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命题对美 国政府是“有用的”,但它不是真理,没有任何真实 性可言。
总结:
真理的发展性告诉我们:
第一,要发现真理,必须依靠客观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第二,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因此不必害怕犯错,而要正确对待 错误。
第三,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结合我们:
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能光依赖现成的理论和书本知识,也要多参 与一些社会实践,来增强自己对知识的领悟和感知。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 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犯错误,但我们不能害怕,我们要寻找正确的方法 去解决这些困难和错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汲取新 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发现和认识真理的能力和水平。
①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②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真”是客观的,正确就是正确,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 权力.地位)为转移.
(2)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指主观认 识符合当 (2) 真理都是具体的 地的实际.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 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指主观认 识符合当 时的实际.
论述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论述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在哲学领域,真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讨论真理问题时,唯物论和辩证法是两种不同的观点。
唯物论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而辩证法则认为真理是逐步发展的。
唯物论主张,真理是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独立于人类的意识和观念。
真理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识所决定的,而是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得出的客观事实。
唯物论者认为,通过科学方法,可以发现真理,而且这些真理是普遍适用的。
与此不同,辩证法主张真理是逐步发展的,并且与人类的意识和观念密切相关。
辩证法认为真理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揭示出来的,而且每个时代的真理都是相对的。
辩证法强调,真理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并且是由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推动着不断发展的。
总的来说,唯物论和辩证法都是在探讨真理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唯物论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而辩证法则认为真理是逐步发展的。
两种观点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真理的理解和认知。
真理是个发展过程

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l)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承认客观真理,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2)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3)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l)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2)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3)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一切科学理论。
51.真理的具体性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思考:
1)对同一个认识对象,人们的认识相同吗? 2)对于iMac的设计,哪个观点是真理?什么样 的认识,能被称为真理?
乔布斯的理念是因为有了这些重要人物的 高度评价才成为真理的吗?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概念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 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 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小结:
真理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客观性
在 实 践 中 追 求 和 发 展 真 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特点)
认识具有反复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真理
三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 、 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 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 件限制。
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 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
————无限变化
认识的主体(人类) ——世代延续 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发展
人类认 识无限 发 展
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 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3. 认识具有上升性
①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 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真理 永远不会停止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 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的向前发展。 ③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原创: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严格的区分的。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1)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 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2)真理的客观性告诉我们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只有一个即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朴素矛盾的不同的真理。
我们时常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两个观点是否一致?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是否存在多个真理呢? (1)“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思是指对同一对象公公说的是 真理,婆婆说的是真理。但真理只有一个,因此这种表述是不合理的。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思是对同一对象,仁者从仁的角度 去看事物,智者从智的角度去看事物。说明了人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人 的立场、角度的影响。 (3)世界上不存在对确定的同一对象的多个真理,真理只有一个。
C 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次次转变和创新。这说明( )
①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②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真理与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
C 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
二、真理(含义及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1、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相符的哲学的范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 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2.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B.条件性 D.客观性
(D)
2.“科学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葬礼而前进的。” 这说明 (B) A.旧的学说一定要灭亡 B.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C.要彻底否定以前的认识 D.没有破坏就没有建设
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 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内 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句话 从哲学角度来看体现了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有条件的 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真理不断被否定
(ABD)
2.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提出“发展是 硬道理”。随后,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发展是党执 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 前进中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充分证明,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不 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上述材料说明 A.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过程 B.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周式的循环运动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的发展不断为认识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1.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 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来的,它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 于发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升华。这说明 A.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 能完成 B.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 自身 C.经过多次实践的反复,已经确定的真理往往被推翻 D.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 理
实践
再认识
可见: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 识是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⑵认识具有无限性
※原因: A.认识的对象是变化的 B.人是时代延续的 C.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实践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通 过实践可以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发 展。
在实践中,人们会不断探索新的 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人类的生活 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保持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和挑战已有的观点 和理论,不断寻求新的认识和理解。
实践检验
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修 正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真理。
实践中的真理发现和发展
观察与实验
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新的数据和信息,为 真理的发现和发展提供实证支持。
归纳与演绎
通过对观察和实验所得数据的归纳和演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成新的理论或观点。
真理的普遍性
真理具有普遍性,即在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下,对同一 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是相同的。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人们通过实践认识真 理,并不断修正和完善真理。
真理的特性
真理的相对性
由于人们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往 往只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因此真理具有相对性。
在实践中,应正确处理真理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 既要注重真理的发展,又要考虑其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实现真理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05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的意义和价值
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01
02
03
促进个人认知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更深 入地了解世界,从而丰富 自己的认知体系,提高个 人的综合素质。
真理的绝对性
尽管真理具有相对性,但它也具有绝对性。在一定条件下,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可以达到完全正确的程度,因此真理也 具有绝对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是具体的,它与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等紧密相关。 在不同的条件下,真理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部分的选择题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部分的选择题1.认识的起点是:A.社会存在B.感觉C.理性认识D.客观世界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A.社会发展的规律B.客观物质世界C.社会实践D.物质统一性3.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A.认识论的辩证法B.认识论的唯物论C.认识论的唯理论D.认识论的经验论4.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A积极能动的过程B.消极被动的过程C.完全自发的过程D.主观随意的过程5.在认识问题上,“跟着感觉走”是: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C.机械唯物论的观点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6.承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也就是承认: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真理标准的不确定性D.真理和事物是同一的7.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C.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D.认识来源于精神8.认识之所以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A.科学家们不断创造发明B.社会实践的需要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D.人们追求知识的强烈愿望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相对真理不断积累相加的过程B.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C.真理和谬误相互调和的过程D.真理和谬误相互斗争的过程10.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是否承认矛盾是世界发展的动力C.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11.获得知识的途径是:A.只要参加社会实践B.只要刻苦读书C.既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认真读书D.依靠灵感和机遇12.真理和谬误相互贯通的含义是: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B.二者互为因果C.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可以互相转化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13.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普遍联系的观点14.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对于其反映的特定事物和对象来说:A.都是不受任何限制的B.都是完全符合的C.都不需要进一步深化D.总是近似的15.思维中的具体的两个最明显的特点是:A.生动性和具体性B.多样性和统-性C.直接性和表面性D.分析性和综合性16.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飞跃是: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B.从抽象到具体C.从实践到认识D.从认识到实践17.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A.人们的一切活动B.人们的日常活动C.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D.人们的精神活动1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19.“检验真理性的标准是理论本身”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否认客观真理的唯心主义观点D.反辩证法的观点20.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D.创立科学理论C.揭示客观规律21.认识的客体是:A.自然存在物B.人类意识的创造发挥C.客观存在B.进人实践活动领域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22.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有:A.普遍性B.直接现实性C.社会历史性D.自觉能动性23."一切真知都发源于直接经验”这是:A.唯物主义经验论的错误观点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正确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24.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主观性B.抽象性和间接性D.条件性C.普遍性25.相对主义在真理问题上:A.坚持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B.强调真理是一个过程C.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D.否认真理的绝对性26.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其主要依据是:A.它具有客观实在性B.它具有直接现实性C.它具有形式的多样性D.它具有能动性27.“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28.“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这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9.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A.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B.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否相统一C.对人们是否有用D.能否被大多数人所承认和接受30.从物到感觉到思想与从思想到感觉到物的对立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31.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犯了: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唯心论的错误D.类似形而上学的错误3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B.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D.不包含错误的与包含错误的两种真理的统一33.真正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A.指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B.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人认识论D.指出现象可以表现本质34.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A.先验论B.反映论C.不可知论D.影像论35.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A.内部联系的本质的反映B.外部联系的片面的反映C.具体的外部形象的反映D.现象的直接的反映36.客观事物本身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37.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38.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A.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B.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C.一切创造性的活动D.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39.迎在阶级社会中.真理的根本属性是:A.阶级性B.客观性C.主观性D.相对性40.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是:B.从一般到个别A.从个别到一般D.从部分到整体C.从整体到部分41.承认马克思主义作为检验真理的一一个标准是:A.对实践标准的补充B.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已由社会实践证明了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42.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怀疑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4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体的自由创造和重构D.客体的能动反映44.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改造世界追求真理第二节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第二框真理是发展的(A)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真理是随着客观事物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真理的发展是不断克服和战胜谬误的过程,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例证归纳培养和提高运用认识发展的道理来分析和解决认识发展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案例、图片、多媒体资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回顾上框内容。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习第一节内容。
三、教学过程导入:复习上框内容【问题】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那么它是否是一成不变的?(结合课本P11相关连接)【结论】客观事物是永恒运动和发展的,真理必然也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
举例欧几里得定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欧几里得定理在平面几何中其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真理。
但在凸和凹曲面上欧几里得定理的内容就是谬误。
【教师】除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也同样可以证明,真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不断发展的。
【学生活动】结合我国实际,谈谈指导经济、社会建设的科学理论的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板书】真理随着客观事物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PPT展示】“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问题】你能帮助他们回答这个问题吗?难道真理不止一个?【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的物理和地理知识解释“辩日”问题。
阅读课文进一步探究其它问题。
讨论交流——回答问题——老师点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结论】正确的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PPT】欧几里得定理,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表明欧几里得定理在凹面和凸面上是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平面。
概而言之,就是任何真理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超出了这个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是航海事业的实践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面不仅有平面,还有凹面和凸面。
这就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在凹面和凸面上的三角形内角之和是否也等于180度呢?从而促进了对欧几里得定理的发展。
)(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探究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下的真理,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问题】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启示: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教师结合上述案例,设问、引导、讲授:①认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②什么情况下,真理会变成谬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旧知识,分析新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出结论。
教学突出分析归纳【P12阅读与思考】第二节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第二框真理是发展的(B)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真理是随着客观事物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明确真理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经历不断克服和战胜谬误的过程,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思考、讨论、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学会用发展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树立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信念,从而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区分真理和谬误,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面临的挫折和困难,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发展真理的思想。
二、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自然界、人类社会中的未解之谜,如百慕大、UFO、恐龙灭绝之谜等,制成ppt;同时了解一些有关真理战胜谬误的事例。
2、安排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预习。
3、教师查找相关的文本、图片、视频资料,准备课件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学生上台展示课前搜集的“未解之谜”ppt.并进行简答介绍。
【教师提问】:你认为这些谜将来能被解开吗?【教师总结】: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昨天的未解之谜,已经不再神秘,今天的未解之谜,相信早晚也会被解开。
人的认识在不断向前发展,人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真理是发展的。
【板书】一、真理是发展的。
【ppt展示】阅读资料: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展示相关图片)火星,是太阳系第四颗大行星,从地球上望去,火星犹如一个巨大的火球。
人类对这个红色星球充满了巨大的好奇和无限的遐思,很早就对火星进行了观察……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
1965年美国的宇宙飞船拍摄照片显示火星表面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贫瘠荒地。
1969年美国同时派两艘飞船去探测火星.拍下了100多张照片,并对火星上的大气及其表面进行了分析1976年发射的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在火星土壤中发现了奇特的化学元素,1996年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全球调查者号”发射,并让科学家们意识到火星表面下可能有水。
2004年,人类近距离拍摄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类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观测到火星表面的气温,气压等现象。
2008年美国凤凰号探测器首次发现火星下雪,降雪来自凤凰号着陆点上空大约四千米的火星云层,数据显示降雪在到达火星表面前已经气化。
除了首次发现降雪,凤凰号还找到了火星上存在碳酸钙和粘土的线索。
碳酸钙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在地球上,绝大部分碳酸盐和粘土只有在液态水的作用下才能形成……【学生探究一】人类对火星的认识有几个阶段?人类对火星的认识是真理吗?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谈谈你的感想?【教师总结】真理是发展的,每一个真理都是发展过程的一个环节。
人类对火星的认识会一直继续下去,因为火星作为我们的认识对象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
【板书】1.真理随着客观事物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真理为什么是发展的?【教师总结】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即真理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所以真理也是发展的;实践是发展的,从简单到复杂,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即真理的形式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火星的探索也就是说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的。
【思考】那么真理是如何发展的?【教师举例】长久以来,各类天体一直按照各自的轨迹游走在浩渺的宇宙之中,但人类对它们的认知一直在不断填充、更改、修正中。
自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以来,“冥王星是大行星”的结论就被写入教科书。
然而人们不断研究的结果表明,冥王星个头太小,轨道太扁,而且轨道平面相对于其他8大行星的轨道平面有很大倾斜。
这些特征使它的行星地位受到威胁。
2006年8月24日晚9点20分,在捷克布拉格召开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大会投票5号决议,冥王星被排除在原来的九大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4日通过的新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按照新的定义,太阳系行星将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
根据新定义,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被称为“矮行星”。
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展示相关图片)【学生探究二】关于“冥王星是大行星”的认识为什么不再是真理?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冥王星是“矮行星”?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教师总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将冥王星“踢”出行星深化了我们对冥王星的认识。
真理和谬误是贯穿人类认识过程始终的一对矛盾。
这对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过程,也是真理发展的过程。
总而言之,它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无尽探索又获新知,对真理的不竭探寻又获进展,是人类认知自然的一次跨越。
【板书】2.真理的发展是真理不断克服和战胜谬误的过程(1)真理和谬误的含义(2)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真理和谬误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思考】真理和谬误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如何互转化的?【ppt展示】自17世纪以来,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不断发展,在相当广阔的领域内用来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成功,证实了它的正确性。
于是,有人就认为经典力学尽善尽美了,它能够解决一切力学问题、一切运动问题。
20世纪初以来,人们发现一些新的事实,而经典力学无法解释。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才明确了经典力学有其适用范围。
第一,它只适用于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解决高速运动问题。
第二,它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超出了这样的范围,经典力学的正确性就丧失了。
【教师提问】为什么经典力学定律不是任何范围都适用的真理?【教师总结】一定的真理并不是适用于任何条件。
(1)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出示列宁的名言)“真理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走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我们应在实践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由此可见,真理不是万能的,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去完善、去发展,追求真理必须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而与时俱进恰恰是我们党最重要最珍贵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也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又一重大发展。
【学生探究】结合改革开放30年和学校、家庭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真理是如何发展的?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说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由具体事例到抽象观点再到回归生活,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要求。
【教师总结】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的,这是真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矛盾是动力和源泉,推动事物的发展,但是发展的途径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和失败并没有使人类停止探索和追求发展真理的实践,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们永不言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我们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因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