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意境的创造及艺术手法
园林意境介绍

园林意境:是通过设计者构思创作所表现在园林景观上 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使 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历史溯源
中国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 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 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 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 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 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 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 居易、欧阳修等人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 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 体现恬淡的意境。以后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 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 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意境创作的传统,力 创新意,作出了很大贡献。
“艺术构思”的过程。 “以形写神”的过程。 “借景抒情”的过程。
二、具有情景交融的构思 园林意境的创造,首先具有情景交融的构思。在此基础
上,运用设计者的想象力去表达景物的内涵,才能使园林 空间由物质空间升华为感觉空间。
例如苏州的耦园,耦园的主人沈秉成是清末安徽的巡抚, 丢官以后,夫妇双双来到苏州隐居。“耦园”的典型意境 在于夫妻真挚诚笃的“感情”。 “耦”与“偶”相通,在 这里寓指夫妇两人隐居归田一起耕作相与终老的意思。故 园中造景、题名,处处突出一个“耦”字,抒写了一对双 隐归田的佳偶的情操与生活。
艺术强调典型性,典型的目的在于表现,为了突出典型 就必须夸张,才能给人们在感情上以最大的满足。夸张是 以真实为基础,只有真实的夸张才有感人的魅力。毛泽东 描写山高“离天三尺三”,这就是艺术夸张。
园林意境及其创造和表达方式

园林意境及其创造和表达方式摘要:所谓意境,从美学的角度讲,它是欣赏者在艺术形象的审美过程中所获得的美感境界,它来源于艺术形象,但又有别于艺术形象。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观点,是我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它滥觞于南朝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的巨著《文心雕龙》一书,其在文学上的表现便是景与情的结合。
写景即是写情,见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至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虽只字未见提及诗人的感情,但是通过诗人对景物的描写,使读者清晰地见到帆船早已远去,而送别的人还伫立江边怅望的情景,浓厚的友情溢盈于诗表。
因此,以景抒情,情更真,意更切,更能引起欣赏者感情的共鸣。
关键词:意境园林创作一、园林意境意境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思想独特而卓越的贡献,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
所以,就园林艺术而言,意境就是由物境(园景形象)和情境(审美感情、审美评价、审美理想)在储蓄的艺术表现中所形成的高度和谐的美的境界。
例如:在我国传统园林的意境表达上,植物造景就有松之坚贞、梅之清高、竹之刚直不阿、兰之幽谷品质、菊之傲骨凌霜、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等等,在山水创作方面更有观拳山勺水如神游峻岭大川之说。
一般说来,凡园林均有意境,相对于西方园林,意境涵蕴更是中国古典园林非常重要的特点和创作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并不是孤立的园景之美,而是艺术意境之美。
它融会了诗情画意与形象、哲理等精神内容,通过游人眼前具体的园景形象而暗示更为深广的优美境界,实现了“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
总之,写景是为了写情,情景交融,意境自出。
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
人们处在园林这种有“情”的环境中,自然会产生不同深度的联想,最后概括、综合,使自我感觉升华,成为意境。
二、园林意境的创造1、情景交融的构思。
园林中的景物是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媒介,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以物兴、情以物迁,只有在情景交融的时刻,才能产生深远的园林意境。
园林意境美的创造及园林植物意境美的表现

园林意境美的创造及园林植物意境美的表现中国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之所以能够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是源于造园者创造园林意境的得道,以及对自然山水、植物等造园要素意境表现的得道。
从中国园林意境的含义着手,阐述了中国园林意境的创造方法和园林植物意境美的表现方法。
标签:中国园林;园林植物;意境美;创造;表现一、中国园林意境的含义中国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意境的渊源十分久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可见意境是在外形美的基础上的一种崇高的情感,是情与景的结晶体,即只有情景交融,才能产生意境。
园林意境是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
园林意境的思想可以溯源至东晋到唐宋年间,随着当时崇尚自然的文艺思潮而出现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继而影响了园林创作的指导思想,园林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园林设计者寄情于山水,使得园林这样一个自然的空间境域内涵超出了构成造园要素的建筑、山石、水体和植物之实体及其构成的境域事物,给感觉者以余味和遐想的余地,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对随行的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可以说已领略到园林意境了。
二、园林意境美的创造方法1.小中见大、以少代多的方法我国园林善于模拟自然,运用浓缩和提炼的手法,结合风景园林构图基本规律,控制物象、组织空间,使景物的大小、色彩、质感迎合人们传统审美的要求。
在我国风景园林中,当游人看到某些小型山石、水体时,常常会有“咫尺山林”、“一峰若太华千寻,一勺若江湖万里”的感受。
2.不同的园林植物合理的配置,产生不同的意境利用植物造景,能使游人产生联想,增加园林意境美。
如规则栽植的乔木给人以整齐、庄重、雄伟的感受;自然配置的树木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受。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初探园林——园林分类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规模宏大 布局严整
清高淡雅 布局自由
宗教主题 庄严深沉 布局有层次感
初探园林——造园手法
初探园林——造园手法
建筑
置以小桥庭院,突出游行特点。利用游廊 作为景区分隔物,增强空间层次感。分别 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
苏州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小飞虹”廊桥
初探园林——造园手法
扬州个园
再探园林——园林鉴赏
请大家前后四人为一组,给大家5分钟讨论时间,从老师给出的江南私家园 林图或你游览过的园林中选择一个进行赏析。并写出50字左右的赏析稿, 课后提交。可从园林布局特点、造景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植物
所谓无花不成景,无绿不成园。园中植物 与门窗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画面效果, 起着障景、框景的作用。
扬州何园
扬州个园
初探园林——造园手法
叠山 理水
叠山:堆叠石头和土壤形成有层次的山体。 理水:对水系的设计,包括河湖水的布局、 水面大小与形状,造美丽倒影与水光。为 模仿自然,造写意山水,迎合“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人作与天开 ——Biblioteka 国古典园林艺术“万岁御笔千金,微
臣一贫如洗,叩请皇
真 趣真 有 趣
上把中间的有字赏给 奴才吧!”
园林意境营造——造园理念
师虽 宛 法由 自 自人 天 然作 开
初探园林——构成要素
地形
理水
地貌
建筑
植物
筑山
初探园林——园林分类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洛阳白马寺
苏州留园
寺观园林 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的创造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的创造方法1、大中见小、小中见大、以少代多我国古典园林善于模拟自然,在遵循园林构图的基本规律上,提取自然界中的某些景象精华进行其大小、色彩、形态、质感等要素的空间组织与控制,使其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达到其意境感受的特殊效果。
例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某些小型山石、水体常会给人以"咫尺山林"、"一峰若太华千寻,一勺若江湖万里"的意境心理感受。
我国古典园林中还常通过利用空间关系的组合变化来造成小中见大的错觉,从而更好的营造出空间的意境美感。
如采用园中园,大园套小园的空间分割与联系来创造空间、组织空间和扩大空间(如: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
再如通过园林建筑、墙垣、假山、园林植物分隔空间,造成园中曲折多变,峰回路转的效果。
又如在很多狭小庭院的空间处理上采用多样的空间模式,扩大空间;利用云墙、月洞及曲廊等这样时闭时开的变化,使空间愈见幽深;利用各种物象进行组景与借景,对空间多样划分,从而可使空间愈分愈见其大。
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消除人们心里上的空间压抑感,而且通过云墙、月洞、曲廊等这样的空间方式,增加了整个园林空间的意境美感。
2、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是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常用艺术处理手法之一,其能从视觉上产生景深错觉,增强园林的意境美感。
例如在有些园林中,有一个狭小的天井,造景者会在天井的壁墙前,种植竹子、芭蕉,再配几块假山石,构成一幅立体图画,使人忘记视线的局促。
在靠近优美景色的墙上开窗,且窗户的形状各异,使墙外景色半隐半露,扩大了空间,加强了景深。
在这里墙上的窗户是实体,而映射过来的景色就是虚体。
这样一实一虚的表现,取得了特殊的效果,增加了园林空间的整体意境感。
除上面我们提到的实景的虚实处理,中国古典园林中也重视虚景的处理。
如月影、花影、树影、风声、雨声、鸟语花香、等虚景。
3、有藏有露、有收有放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段中还常常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营造一种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
园林设计中的意境营造手法

园林设计中的意境营造手法摘要: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本文从阐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出发,提出园林设计中常见的意境营造手法,探究现代园林意境营造。
关键词:园林设计;意境;营造意境营造,是中国古典艺术作品的最高艺术标准,而作为中国古典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典园林设计就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着力在古典园林的设计过程中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来达到一种诗情画意的情感,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营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因此,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入手,探究现代园林设计中意境的营造手法。
1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集建筑、山水、动植物、雕刻、园艺、诗画等于一体,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艺术珍品,深浸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蕴。
儒家思想、禅宗思想、道家思想等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从而对于古代造园艺术也有深远的陶染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是造园家们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通常寓情于景,以物比德,来达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乘物以游心” 般物我两忘的境地。
正如王国维所说:“文人造园如作文,讲究鲜明的立意,使情与景统一,意与象统形成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在“天人合一” 思想指导下,往往采用师法自然的手法来营造园林。
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都是目前现存较为完整的古典园林,充分展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从中也能发掘出造园手法的深层内涵。
2园林设计中意境的营造手法2.1象征从秦代“一池三山”式的湖中有岛的做法开始,象征手法广泛地被运用在园林植物的栽培种植中。
除了符合地域特点、气候特点的植物外,体现人文情怀的植物,也广泛地被运用进来。
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梅、兰、竹、菊、荷花、松树、柏树、桃树、李树这些符合中国传统的植物运用在园林造景中,如在湖池中种植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呈现了景观丰富的文化底蕴。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创造

出 由 之 所 激 发 的 境 域 事 物 之 外 .给 感 受 者 以 余 味 或 遐 想 余 地。 当客 观 的 自然境 域 与 人 的 主 观情 意相 统 一 、 相激 发 时 。 才
产 生 园林 意 境 。其 特征 可 作 如 下 阐 明 :
必 在远 , 翳然林水 , 便 有濠濮间想” , 可 以说 已 领 略 到 园林 意
二、 中国 古 典 园 林 的特 色 1 . 造 园艺 术 。 “ 师 法 自然 ”
“ 师 法 自然 ” , 在 造 园艺 术 上包 含 两 层 内容 。一 是 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布 局、 组 合 要 合 乎 自然 。 山与 水 的关 系 以及 假 山 中峰 、 涧、 坡、 洞
各 景 象 因 素 的组 合 , 要符 合 自然界 山水 生 成 的客 观 规 律 。二
的 意境 。被 誉 为 “ 诗 中有 画 。 画 中有 诗 ” 的王 维 所 经 营 的辋 川
命植 物 的变 化 , 称“ 龄相” 变化 ; 还 有 物 候 变化 等 。 这 些 都 使 产
生 意境 的条 件 随 之 不 断 变化 。
在意 境 的变 化 中 . 要 以最 佳 状 态 而 又 有 一 定 出 现 频 率 的 情 景 为意 境 主 题 。 最 佳状 态 的 出现 是 短 暂 的 , 但 又 是 不朽 的 , 即《 园冶》 中所 谓 “ 一鉴能 为 , 千秋不朽 ” 。如 杭 州 的 “ 平 湖 秋 月” 、 “ 断桥残雪” , 扬 州 的“ 四 桥烟 雨 ” 等, 只有 在 特 定 的季 节 、 时 间 和特 定 的气 候 条 件 下 , 才 是 充 分 发 挥 其 感 染 力 的最 佳 状 态。 这些 主题 意 境 最 佳 状 态 的 出现 , 从 时 间来 说 虽 然 短暂 , 但 受 到 千秋 赞 赏 。 中 国 园林 艺 术 是 自然 环境 、 建筑 、 诗、 画、 楹联 、 雕 塑 等 多 种 艺 术 的综 合 。 园林 意 境 产 生 于 园林 境 域 的综 合艺 术效 果 . 给 予 游 赏 者 以情 意 方 面 的 信 息 ,唤起 以 往 经历 的记 忆联 想 ,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既是艺术精品,也是历史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以其精致的设计、精美的建筑、精妙的结构和巧妙的布局,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空间美学。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体现在整个园林的构图、设计、建筑、景观上。
园林的构图以“山、水、建筑”的组合形式来构建,山表现为天然的山形,水比喻自然的江河,建筑表现为精致的殿堂,从而形成一幅宏大的图景,给人以宏伟的感受。
设计上,把建筑、景观和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形成一种和谐、美丽的视觉效果。
建筑上,以精致的建筑形式和巧妙的摆放来表现古典园林的精美,给人以舒适、宁静的感觉。
景观上,把建筑、植物、水池等景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幅美丽的图景,给人以宁静、怡人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还体现在园林内的文化活动中。
园林内的活动形式多样,有古代的饮茶礼仪、古典的舞蹈表演、古代的书法雕刻、古典的壁画、古老的棋艺等,这些文化活动都是园林营造出来的独特文化氛围,让人们能够体验到古典园林独有的和谐、宁静、怡人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在于它所营造出来的空间美学,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精神。
园林的构图、设计、建筑、景观以及园林内的文化活动,都能够营造出一种宁静、怡人的感受,让人们能够体验到古典园林的精髓。
它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一股淡淡的中国古典文化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在于它所营造出来的空间美
学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精神。
它以其宏伟、宁静、怡人的意境,给园林的访客以莫大的视觉享受,并让人们体会到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定性:通过园林景象传达审美内容的特定感知信 息,立象以尽意;
含蓄性、模糊性(含而不露、隐而不显,给主体想 象空间);
(二)中国园林的艺术审美境界
3、园林意境——实景与虚境的结合
造园者向往的,从中寄托情感、观念和哲理的 一种理想审美境界;
造园立意的本质所在,欣赏过程的终点; 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以情写景,以景寓
(二)园林空间艺术的设计手法
1、变化统一的辩证思维
藏与露、疏与密、虚与实;
2、迂回曲折的空间变化 3、相互渗透的空间层次 4、步移景异的时空序列
三、园林空间
园林空间:Biblioteka 面、顶面及垂直面单独或共同 组成,围成具有实在的或感觉上的范围。
园林设计:利用各种园林素材的有机组合, 配合日、月、风、雨等自然现象,来创造变 化多样的园林空间;
(一)园林空间的种类
1、内向空间与外向空间 2、主体空间与从属空间 3、开朗空间与闭锁空间 4、纵深空间与转折空间 5、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 6、可控空间与不可控空间
扬州个园“四季假山”
冬:宣石。
冬山是灰白的,用白色宣石做成。宣 石,产于安徽宣城,就是李白《秋登 宣城谢眺北楼》中的“江城如画里”, 石色洁白,而且“愈旧愈白,俨如雪 山也”。
山很矮小,堆在院墙的背阴处,只截 取一小段积雪与褶皱的角落,疙疙瘩 瘩凸凹的团块,像一团团暗淡的老雪 堆。
冬山的后墙上排列了二十四个圆洞, 如同笛箫上的空穴。据说刮大风的时 候,这些圆洞会强化风的声音,想象 一下北风经过时从山上传来的尖利哨 音吧。
情;物我相糅合;
(二)中国园林的艺术审美境界
园林景象——创造意境、审美鉴赏产生 的客观基础;
园林意象:兼有“意”与“象”的 双重 属性——联系景象,导向园林审美终 端——意境的桥梁。
扬州个园“四季假山”
春:锦川石。
组成春山的青绿色石条,学 名叫松皮石笋,《园治》中 形容这种石头“斯石宜旧”, “有纯绿者,纹如画松皮, 高丈余,阔盈尺者贵,丈内 者多”。
(三)园林境界的创造
1、意境的表现方式
广泛运用文学修辞手法,如状写、寄情、点题等; 借助文学诗词等多种形象语言,使园景诗情画意;
虚景:月影、花影、风声、水声、鸟声;
运用其他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刻、音乐、建筑等
(三)园林境界的创造
2、意境的创造方式
按画意取裁——“景色如画、绘画景色”; 借诗情表意——点题、文学艺术手法; 隐逸的旨趣——返璞归真、山水之间、优雅
小动物为主题景致——“鱼”;牛郎织女;
④强调比德思想,突出人物化景物
松、竹、梅——岁寒三友;
⑤运用优秀诗文,追求诗情画意
诗句立意,题名点景;
(二)中国园林的艺术审美境界
园林意境是中国园林的特构,是一个多层次 的审美结构。
1、园林景象 2、园林意象 3、园林意境
(二)中国园林的艺术审美境界
浪漫、超脱世俗; 标题暗示——“文以园生辉,园以文溢美”;
点景生色——园景命名,意境高远,方能生色; 光境——光(日、月天光)、影; 雨境——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与联想生发意
境; 香境——植物芳香、草地、泥土等气息;
留园的小蓬莱
小蓬莱座落在水中,四 面景色就象展开的画轴。
造园中所创设的各种物象的场景和创作者及 游览者思想感情的交融,二者产生的共鸣;
“景外之景、物外之象”.
(一)中国园林意境的种类
1、内涵 文学艺术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
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意——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 境——艺术家情感理想家的主观创造; 基本要素:
第五章 园林意境的创造及艺术手法
一、园林意境
中国园林意境的种类、艺术审美境界、意境创造
二、风景园林的构成要素
山水、建筑、植物和园路、园桥
三、园林空间
种类、艺术设计手法
(一)中国园林意境的种类
《世说新语》:“会心处不必在远,豁然山 林,便有濠濮间想”——庄子、惠子水上观 鱼的鱼乐哲理辩论;
扬州个园“四季假山”
秋:黄石。 秋山的材料是黄石,《园冶》
中说:“黄石是处皆产,石质 坚实,斧凿不入,其文古拙。” 黄石砌成的山体,却是坚强有 力的大汉。 单从形状与气势来看,秋山在 四季假山中最高大最像一座山, 高十二米,每块石头都是直线 条的,陡峭笔直,可以攀登。 山体颜色暗黄,好像秋天时山 上的叶子黄了,或者落日余晖 映照出的苍茫黄色,秋风扫落 叶一般的严肃。
锦川石适合插在花间树下, 或者立在成片的假山上,如 同劈面而起的一座座孤峰— —象征雨后春笋
扬州个园“四季假山”
夏:太湖石。 夏天最美丽处是荷塘,夏山
就立在荷花池边,像一座水 中的灰色小岛,有石板通往 岛上。 夏山用的太湖石,第一印象 是灰瘦又高耸,玲珑有致, 布满了众多的心窍与孔洞。 通往夏山的石板桥边,有一 块孤立的石头最为优美,瘦 高圆润,被形容为“鱼脊 形”。站在水边亭亭玉立的 样子,水中舞者。
2、意境的种类 ①构建一池三山,向往海岛仙山
丰富水体空间和景观层次——离尘去俗; 如颐和园昆明湖、苏州留园池心小岛;
②摹仿名山胜景,诗化自然风光
移天缩地,兼容并蓄——集锦式园林; 如圆明园:摹仿西湖十景;颐和园:十七孔桥、
南湖岛的涵虚堂、后湖及两岸河街市;
③借鉴文化典故,引用神话传说
西北两侧山峦起伏,再 造了太湖流域,山水缥 缈的自然风光;
东南两侧相互错落的楼、 馆、轩、廊等建筑群, 组成了与西北山林相对 比的画意,体现了“君 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 多”水上都市特色。
二、风景园林的构成要素
1、山水——园林的骨架和灵魂
2、建筑——可游可居的物质空间 3、植物——借花木寄情,以花木言志 4、园路、园桥——园林的脉络和纽带
1、园林景象——实景
由建筑、山石、水体、动植物等诸因素构成的 具体物象;
感性形式,直观感相的模写——表层结构; 特征:情景交融,形神结合; 意在笔先——先决条件;
(二)中国园林的艺术审美境界
2、园林意象——虚境
借助联想、想象,注入情感和思想因素,塑造成主 体意识中的虚象;
情——人,主观; 景——物,客观
(一)中国园林意境的种类
1、意境的内涵 文学艺术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
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意——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 境——艺术家情感理想家的主观创造; 基本要素:
情——人,主观; 景——物,客观
(一)中国园林意境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