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工程优化 第4章-1无约束最优化方法
《无约束优化方法》PPT课件

gk1 gk 与 d k 的共轭方向 d j 正交。
精选ppt
18
图4-9 共轭梯度法的几何说明
精选ppt
精选ppt
20
精选ppt
21
精选ppt
22
精选ppt
23
精选ppt
24
第六节变尺度法
变尺度法的基本思想:
前面讨论的梯度法和牛顿法,它们的迭代公式可以看作下列 公式的特例。
3
第二节 最速下降法
优化设计追求目标函数值最小,若搜索方向取该点的负梯度 方向,使函数值在该点附近的范围内下降最快。
按此规律不断走步,形成以下迭代算法:
xk1xkak f xk
以负梯度方向为搜索方向,所以称最速下降法或梯度法。
搜索方向确定为负梯度方向,还需确定步长因子a k
即求一维搜索的最佳步长,既有
xk 1xkkH f xk
变尺度法是对牛顿法的修正,它不是计算二阶导数的矩阵和 它的逆矩阵,而是设法构造一个对称正定矩阵H来代替Hesse 矩阵的逆矩阵。并在迭代过程中,使其逐渐逼近H-1 。
由于对称矩阵H在迭代过程中是不断修正改变的,它对于一 般尺度的梯度起到改变尺度的作用,因此H又称变尺度矩阵。
数值法
可以处理复杂函数及没有数学表达式 的优化设计问题
xk1xk akdk
搜索方向问题是无约束优化方法的关键。
各种无约束优化方法的区别:确定搜索方向的方法不同。
利用目标函数的一阶或二阶导数
无约束优化方法分类 (最速下降法、共轭梯度法、牛顿法)
利用目标函数值
(精坐选标ppt轮换法、鲍威尔等)
2
精选ppt
无约束最优化方法直接搜索法课件

x2
S(1)
S2(1
)
(1)
X3 X2 (1)
X* X2 (2) X1 (2)
S(2)
X0 (1)
X 1 (1)
S1(1) x1
• 鲍威尔基本算法的缺点
鲍威尔基本算法仅具有理论意义,不要说对于一般的 函数,就是对于二次函数,它也可能失效。因为在迭代过程 中的n个搜索方向有时会变成线性相关,而不能形成共轭方向, 从而张不成n维空间,导致随后的迭代搜索在降维(“退化”) 的空间中进行,可能求不到极小点,故需进行改进。
x 2 XL X2
Xn+3 Xn+2
Xn+1
X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H
X1 XG x1
6)扩张:当 fn+2 < f L 时,取扩张点Xn+3 ,即
Xn+3 = Xn+1 + (Xn+2 – Xn+1)
( =1.2~2.0 )
并计算 fn+3 = f (Xn+3 ) 。 若 fn+3 < fn+2 ,则以Xn+3 代替 X H , fn+3 代替 fH ,构造一个新的单纯形;否则,以 X n+2 代 替XH , fn+2 代替fH ,构造新的单纯形;然后返回到 3)。
鲍威尔条件:
若 f 3 < f 1, ( f1 - 且2f2 + f3) (f1 - f2 - △m(k))2 < 0.5 △m(k) (f1 - f3 )2 同时成立,则用 S ( k ) 替代 S m ( k ) ;否则,仍用 就是鲍威尔修正算法,通常所说的鲍威尔算法就是指这一修正算法。
• 鲍威尔算法的计算步骤及算法框图
无约束优化方法

第四章无拘束优化方法——最速降落法,牛顿型方法概括在求解目标函数的极小值的过程中,若对设计变量的取值范围不加限制,则称这种最优化问题为无拘束优化问题。
只管对于机械的优化设计问题,多半是有拘束的,无拘束最优化方法仍然是最优化设计的基本构成部分。
因为拘束最优化问题能够经过对拘束条件的办理,转变为无拘束最优化问题来求解。
为何要研究无拘束优化问题(1)有些实质问题,其数学模型自己就是一个无拘束优化问题。
(2)经过熟习它的解法能够为研究拘束优化问题打下优秀的基础。
(3)拘束优化问题的求解能够经过一系列无拘束优化方法来达到。
所以无拘束优化问题的解法是优化设计方法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优化方法的基础。
依据构成搜寻方向所使用的信息性质的不一样,无拘束优化方法能够分为两类。
一:间接法——要使用导数的无拘束优化方法,如梯度法、(阻尼)牛顿法、变尺度法、共轭梯度法等。
二:直接法——只利用目标函数值的无拘束优化问题,如坐标轮换法、鲍威尔法纯真形法等。
无拘束优化问题的一般形式可描绘为:求 n 维设计变量X x1x2L x n T R n使目标函数 f ( X )min当前已研究出好多种无拘束优化方法,它们的主要不一样点在于结构搜寻方向上的差异。
无拘束优化问题的求解:1、分析法能够利用无拘束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求得。
马上求目标函数的极值问题变为求方程min f ( X * )0的解。
也就是*使其知足求Xf ( X *)0x1f ( X*)x2f ( X*)x n解上述方程组,求得驻点后,再依据极值点所需知足的充足条件来判断能否为极小值点。
但上式是一个含有n个未知量,n个方程的方程组,在实质问题中一般是非线性的,很难用分析法求解,要用数值计算的方法。
由第二章的叙述我们知道,优化问题的一般解法是数值迭代的方法。
所以,与其用数值方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还不如用数值迭代的方法直接求解无拘束极值问题。
2、数值方法数值迭代法的基本思想是从一个初始点 X (0)出发,依据一个可行的搜寻方向 d ( 0)搜寻,确立最正确的步长0使函数值沿 d (0 )方向降落最大,获得 X (1)点。
第4章 无约束优化方法

4-2 牛顿法及其改进
基本思想 :
在Xk邻域内用一个二次函数 ( x ) 来近似代替原目 标函数,并将 ( x )的极小点作为对目标函数 f ( x )求 优的下一个迭代点 x k 1 。经多次迭代,使之逼近目 标函数 f ( x )的极小点。 牛顿法是求函数极值的最古老算法之一。
f ( X ) ( X ) f ( X k ) f ( X k )T ( X X k ) 1 ( X X k )T 2 f ( X k )( X X k ) 2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开始
给定
X 0 ,
k 0
s k f ( X k )
X k 1 X k k s k
k k k : min f ( X s ) k
k k 1
是
X k 1 X k
否
X * X k 1
结束
例4-1求目标函数
0
1. 基本思想
变量的尺度变换是放大或缩小各个坐标。通过尺 度变换可以把函数的偏心程度降到最低限度。
2 2 f ( X ) x 25 x 例如在用最速下降法求 1 2
设 X k 1为 ( X )的极小点 ( X k 1 ) 0
f ( X k ) 2 f ( X k )( X k 1 X k ) 0
X k 1 X k [2 f ( X k )]1 f ( X k ) (k 0,1,2, )
这就是多元函数求极值的牛顿法迭代公式。 对于二次函数 ,海赛矩阵H是一个常矩阵,其中 各元素均为常数。因此,无论从任何点出发,只 需一步就可找到极小点。
用直接法寻找极小点时,不必求函数的导数,只要 计算目标函数值。这类方法较适用于解决变量个数较少 的(n ≤20)问题,一般情况下比间接法效率低。 间接法除要计算目标函数值外,还要计算目标函数 的梯度,有的还要计算其海赛矩阵。
无约束优化方法

为了使目旳函数值沿搜索方向 f (xk ) 能够取得最大旳
下降值,其步长因子
应取一维搜索旳最佳步长。即有
k
f
( xk1)
f [xk
akf
( xk )]
min a
f [xk
af
( xk )]
min, ( ) a
根据一元函数极值旳必要条件和多元复合函数求导公式,得
'( ) f [ xk kf ( xk )] T f ( xk ) 0
第四章 无约束优化措施
第一节 概 述
数值解法:是从给定旳初始点x0出发,沿某一搜索方向d0
进行搜索。拟定最佳步长α,使函数值沿d0方向下降最大。 依此方式按下述公式不断进行,形成迭代旳下降算法。
x,k1 xk k d k (k 0,1, )
1)选择迭代方向即探索方向; 2)在拟定旳方向上选择合适步长迈步进行探索。 多种无约束优化措施旳区别就在于拟定其搜索方向dk旳措 施不同。所以搜索方向旳构成问题是无约束优化措施旳关键。
4)若 | xk1 xk | ,则停止迭代,
得最优解x* xk1;
否则,k k 1,转到第二步。
第四章 无约束优化措施
第二节 最速下降法
例:用最速下降法求目标函数 ,
f (x) x12 25x22
的极小点。
xk1 xk kf (xk )(k 0,1, )
第四章 无约束优化措施
解 取初始点 x0 [2,2]T f ( x0 ) 104
第四章 无约束优化措施
第四节 共轭方向及共轭方向法 •共轭方向旳形成
•格拉姆-斯密特向量系共轭化旳措施
i
d i1
vi1
,
dr i 1, r
工程优化方法及应用 第四章1-2节

2 x x -0f x 1/2
1 0 0
Page 8
第2次迭代:
-1 f x , -2
1
|| f x1 || 5 0.5,
1
2+1 x x -1f x = 1/2+2 1 ( )=f x1 -f x1 =f 2+ ,1/2+2
2、其基本思想和逻辑结构可以推广到约束问题;
3、约束问题可以转化成无约束问题求解。
f ( x), x D min f ( x) min F ( x), 其中F ( x) n xD 类
解析法:对简单问题,求解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 零阶法:只需计算函数值 f(x) 迭代算法 一阶法:需计算 ▽f(x) 梯度法 二阶法:需计算 ▽2f(x) 建立迭代算法的关键:确定迭代格式
3
5/2+22 3 x x -2f ( x )= = , 3/2 2 5/4
继续迭代可得到函数的近似最优解。
Page 10
2 2 例 用最速下降法求函数 f ( x1 , x2 )=x1 的极小点(迭代两 4 x2 T 次)。 并验证相邻两个搜索方向是正交的。初始点 x 0 1,1 。
No
Page 6
Yes stop. x* =xk
dk= -▽f(xk ) min f(xk+λdk) s.t. λ >0 得最佳步长因子λk 令: xk+1=xk+λkdk 解
最速下降法的算例
取 x 0 1,1T , =0.5. 解:函数的梯度为
Page 7
2 2 min f ( x ) x 2 x 例 利用最速下降法求解 1 2 2 x1 x2 4 x1 ,
第4章 无约束优化方法

求
令
4 S 0 f X 0 2
0 则有 X 1 X 0 0 S 0 1 0 4 1 2 1 2
1 4
0
f X 1 1 4 0 2 1 2 0 2 1 4 0 1 2 0 4 1 4 0 f 0
因
5
还需继续迭代
(2)第二次迭代 同理有
1 1 1 f X , S 2 2 2 1 2 1 2 1 1 X X 1 S 1 0.5 2 0.5 2 1
4.2.3 变尺度法
基本思想: (1) 用简单矩阵代替二阶导数矩阵的逆矩阵 (2) 用坐标变换简化目标函数 引入矩阵变换U,令 X X k UY 代入式泰勒展开式得
T 1 T T 2 k k Y Y U f X UY f X UY f X k 2
2 f X k
S 2 f X k f X k
1
由此构成的算法称基本牛顿法,Sk 称牛顿方向。
分析可知: ⑴ 对于正定二次函数,Xk+1是精确极小点,方向 Sk 是直指函数的极小点。 ⑵ 用基本牛顿法求解正定二次函数时,无论从哪个初始 点出发,计算所得牛顿方向直指极小点,而且步长等于1。 ⑶ 对于一般非线性函数,点Xk+1只是原函数的一个近似极 小点。故将此点作为下一个迭代Xk+1。 ⑷ 但是对于非正定函数,由上式得到 的点Xk+1,不能始终保持函数的下降性,
1 0 0
《无约束优化方法》课件

分析迭代点是否收敛到最优解,以及收敛速度的快慢。
04 算法实现和案例 分析
MATLAB实现
介绍MATLAB在无约束优化方 法中的应用,包括函数优化工 具箱的使用和自定义算法的实
现。
演示如何使用MATLAB求解无 约束优化问题,如最小二乘问
题、非线性规划问题等。
介绍MATLAB中常用的优化算 法,如梯度下降法、牛顿法、 拟牛顿法等,并给出相应的代 码实现。
04
总结Python在无约束优化方法中的优缺点,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
案例分析:简单的二次函数优化
介绍二次函数优化的基本 概念和方法,包括最优解 的求解和性质分析。
演示如何使用MATLAB或 Python求解该问题,并 给出相应的代码实现和结 果分析。
ABCD
给出具体的二次函数优化 问题,如最小化f(x)=x^2 在区间[a,b]上的最小值。
深度学习优化
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对高维非线性问题进行 优化,解决复杂的问题。
目标函数
需要最小化或最大化的函数
约束条件
对目标函数的限制条件,无约束优化问题没有约束条件
02 无约束优化方法 简介
梯度法
总结词
基本、直观、简单
详细描述
梯度法是最早的无约束优化方法之一,它基于函数的梯度信息,通过沿着负梯 度的方向搜索来寻找最优解。由于其简单直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优化问题。
牛顿法
控制工程
用于系统优化、控制器设计和系统稳 定性分析,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无约束优化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混合整数优化
将整数约束和连续变量优化结合起来,解决 更复杂的优化问题。
多目标优化
考虑多个目标函数,寻求多目标之间的平衡 ,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x + d = , 1/2+2
1 1
2
( )=f x1 + d 1 =f 2+ ,1/2+2
= 2+ 2 1/2+2 2 2+ 1/2+2 4 2+ ,
k
k
x k +1.
(4) 检查得到的新点 x k +1是否为极小点或近似极小点。 若是,则停止迭代。 否则,令 k : k 1,转(2)继续进行迭代。 在以上步骤中,选取步长可选用精确一维搜索或者非精确一 维搜索, 下降方向的选取正是下面我们要介绍的,下降方向选取的不 同,得到不同的算法。
最速下降法
( )=f x 2 + d 2 =f 5/2+2 ,3/2
= 5/2+2 2 3/2 2 5/2+2 3/2 4 5/2+2
2 2
=10 2 5 27/4 令 0= ' ( ) 20 5,
3 2 2
5/2 2 3 f x3 1/2 , x =x +2 d = +1/4 = , 1 3/2 1 5/4
继续迭代可得到函数的近似最优解。
得 2 =1/4,
最速下降法的收敛性分析
无约束优化的最优性条件----一阶必要条件
定理(一阶必要条件) 设 f : R n R ,若 x 为 f ( x ) 的局部极小点,且在 N ( x*)
内连续可微,则
f ( x* ) 0.
无约束优化的最优性条件----二阶必要条件
定理(二阶必要条件) 若 x * 为 f x 的局部极小点,且在 N x * 内 f x 二次连续 可微,则 f ( x* ) 0, 2 f ( x* ) 半正定。
假设 f 连续可微,
负梯度方向
这是函数值减少 最快的方向
d f ( x ) f ( x k k d k ) min f ( x k d k )
k k
0
步长 k 由精确一维搜索得到。 从而得到第 k+1次迭代点,即
x k 1 x k +k d k x k , x4 不是极小点;
2 0 f x2 是正定矩阵; 0 2
2
x2 是极小点;
2 0 f x3 是负定矩阵; 0 2
2
x3 是极大点。
• 对某些较简单的函数,这样做有时是可行的; • 但对一般n元函数 f(x) 来说,由条件 f ( x) 0 得到的是一个 非线性方程组,解它相当困难。 • 为此,常直接使用迭代法。
k
的任何聚点都是 f (x)的全局最小点。
最速下降法的两个特征
1. 相邻两次迭代的方向互相垂直
令
( ) f ( xk d k ),
最速下降法
负梯度方向 d k f ( x k )是函数值减少最快的方向 ? 令 p 是单位长度的向量, p 1, 0,
f ( x p) f ( x)+f ( x)T p o( )
P是什么方向时,函数值 f ( x p) 下降最快?也就是
f ( x)T p 取得最小值? p是什么方向时,
函数 f x 的Hesse阵:
2
0 2 x1 f x 0 2 x2 2 在点 x1 , x2 , x3 , x4 处的Hesse阵依次为:
利用二阶条件 判断驻点是否 是极小点
2 f x2 0 2 0 2 2 2 f x3 , f x4 0 2 0
令 f x 0, 即:
x12 1 0 2 x2 2 x2 0
得到驻点:
1 1 1 1 x1 , x2 , x3 , x4 . 0 2 0 2
无约束优化的最优性条件
线搜索方法:迭代点沿某方向产生 根据迭代点是否 沿某个方向产生 信赖域方法: 迭代点在某区域内搜索产生
线搜索迭代法的步骤
(1) 选定某一初始点 x 0 ,并令 k: 0. (2) 确定搜索方向 d k .
k ,以产生下一个迭代点 (3) 从 x 出发,沿方向 d 求步长
*
求解 (1)的计算方法称为无约束最优化方法。
最优化方法中的基本方法---无约束优化方法
无约束最优化方法应用广泛,理论也比较成熟;
可将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来处理;
f ( x), x D min f ( x) min F ( x), 其中F ( x) xD xR n , others.
2
=5 2 5 11/2 令 0= ' ( ) 10 5,
2 1 1
2 1 5/2 f x 2 2 , x =x +1d = +1/2 = , 1 1/2 2 3/2
解析法要用到目标函数的梯度或者Hesse矩阵,容易想到 利用一阶必要条件将无约束优化问题转化成一个梯度为0确定 的方程组。 这里用到的一阶必要条件就是最优性条件。 所谓最优性条件,是指最优化问题的最优解所要满足的 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 这些条件对于最优化算法的建立和最优化理论的推导都是 至关重要的。
0 0
=40 2 20 3 令 0= ' ( ) 80 20, 得 0 =1/4,
第2次迭代:
1
0 =1/4, d 0 = 4 , 2 x1 2 x2 4 f ( x ) , 2 2 x1 +4x2 4 2 f x1 1 , 1 0 0 1 x =x +0 d = +1/4 = , 2 1 2 1/2
f ( x)T p f ( x) p cos(f ( x), p)
f ( x) f ( x) ,此时由f ( x) p f ( x) 可得 p f ( x)
T
当 cos(f ( x), p) 1 时,f ( x)T p 最小,最小值为
T
最速下降法
最速下降法是求多元函数极值的最古老的数值算 法,早在1847年法国数学家Cauchy提出该算法,后来 Curry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该方法直观,简单,计算方便,而且后来的一些新的 有效的方法大多数是对它的改进,或受它的启发而得到 的。
解析法:利用函数的一阶或二阶导数的方法 收敛速度快,需要计算梯度或者Hesse矩阵 无约束优化方法 可求得目标函数的梯度时使用解析法 本章介绍解析法 直接法:仅利用函数值的信息,寻找最优解
不涉及导数,适用性强,但收敛速度慢 在不可能求得目标函数的梯度或偏导数时使用直接法
最优性条件(Optimality Conditions)
2 2
2 0 f x1 , 0 2
0 , 2 0 . 2
1 1 1 1 x1 , x2 , x3 , x4 . 0 2 0 2
无约束优化的最优性条件
2 0 2 2 0 f x1 , f x4 是不定矩阵; 0 2 0 2
无约束优化的最优性条件----二阶充分条件
定理(二阶充分条件)
f ( x* ) 0, 2 f x 正定,则 x 为 f ( x) 的严格局部极小
点。
设 f : R n R ,若在 N ( x*) 内 f ( x ) 二次连续可微,且
如果 2 f x 负定,则 x 为 f ( x ) 的严格局部极大点。
最速下降法的迭代格式
x 0 , 0 并令 k: 0 (1) 选定某一初始点
(2) 若 f (3)
k
( x k ) , x* x k,否则转(3);
k
d f ( x )
(4) 由精确一维搜索确定步长步长 问题求得最佳步长 令 xk 1 xk
k
,即由一个极小化
例 利用最速下降法求解 min f ( x ) x1 2 x2 2 x1 x2 4 x1 ,
2 2
2 x1 2 x2 4 解:函数的梯度为 f ( x) , 2 x1 +4x2
第1次迭代:
4 4 0 0 f x , d = f x , 2 2
f ( x* ) 0, 则 x 为 f ( x) 的唯一全局极小点。
无约束优化的最优性条件
例: 利用最优性条件求解下列问题: 利用一阶条件 求驻点 利用二阶条件 判断驻点是否 是极小点
解:
1 3 1 3 2 min f x x1 x2 x2 x1 3 3 f f 2 x1 1, x22 2 x2 , x1 x2
0
取 x 0 1,1 .
T
( )=f x 0 + d 0 =f 1+4 ,1 2
= 1+4 2 1 2 2 1+4 1 2 4 1+4
2 2
1+4 x + d = , 1 2
收敛性定理: 设目标函数 f (x)连续可微,且水平集 L x f ( x) f ( x 0 ) 有界,则最速下降法或者在有限迭代步后终止;或者得 到点列 推论: 在收敛定理的假设下,若f (x)为凸函数,则最速下降法 或在有限迭代步后达到最小点;或得到点列 x ,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