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实证研究_基于东盟十国PanelData的检验

合集下载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中国与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FDI)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不仅促进了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发展,也深化了政治互信和人文交流。

本文旨在全面研究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但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发展始于21世纪初。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投资方式也日趋多元化。

这些投资不仅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等传统领域,还拓展到金融、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在投资特点方面,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中性,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等经济较为发达或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国家。

同时,投资主体也日益多元化,不仅有大型国有企业,还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积极参与。

随着投资经验的积累和风险意识的提高,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模式也逐渐从单一的绿地投资转向绿地投资与并购相结合。

影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因素众多,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经营能力等微观层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它们如何共同作用于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东盟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双方政府也将进一步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推动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为企业提供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此背景下,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二、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已经成为东盟地区重要的资本来源之一。

国际贸易论文: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贸易与投资效应研究

国际贸易论文: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贸易与投资效应研究

国际贸易论文: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贸易与投资效应研究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愈演愈烈,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被大多数国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在此背景下,大多数国家都积极参与其中,纷纷展开各种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谈判,建立了许多不同水平的区域合作组织。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已具备相当规模,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同世界各国都有着密切地经贸合作。

因此为了维护中国的对外利益,推动对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国际贸易额持续萎缩,众多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遭受重创。

经济的低迷使得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在全球范围内抬头,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面对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投向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希望能够通过经济一体化,促进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发展,解决经济发展中遭遇的种种问题。

对于东亚国家来说,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订单急剧减少,大量工厂停业,亟需寻找新的出口途径。

雪上加霜的是,国际社会开始对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所带来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开始更加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导致了大量原本投资于东亚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回流向发达国家。

这种全球性经济关系的大调整,对于几十年以来严重依赖向欧盟和北美出口的东亚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冲击,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成了许多东亚国家政府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东亚各国不得不将目光从欧盟和北美转向发展中国家,以谋求外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地区主义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无疑是最佳选择。

.........................1.2 文献综述1.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效应研究多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展开了十分丰富的研究,研究的角度多种多样,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提出了诸多不同的一体化效应。

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这对中国和东盟国家之
间的贸易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进行分
析。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促进了贸易的增长。

中国的直接投资在东盟国家创造了就
业机会,并提高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

这意味着东盟国家的居民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来
购买中国产品,从而促进了贸易的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已
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投资。

这表明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促进贸易的重要因素。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东盟国家的出口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在东盟国家的直
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这些海外投资项目提供了更多的出口机会,促进了东盟国家的出口增长。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还帮助改善了东盟国家的生产能力和
技术水平,提高了它们的商品质量和竞争力,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出口。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东盟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产
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的投资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东盟国家的产业升
级和经济转型。

中国的投资不仅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和市场机遇,还为东盟国家提供了学习
和借鉴的机会。

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东盟国家能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拓展新的产业
领域,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持续深化,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所带来的贸易效应备受关注,这不仅对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进行分析。

一、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现状随着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的不断升温,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达到了约24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东盟国家最大的直接投资国。

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盟国家的电子、通信、能源等行业,也包括了制造业、采矿业和金融业等领域。

1. 促进产业分工和价值链协同发展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产业分工和价值链协同发展。

中国的投资不仅带动了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东盟国家的产业水平。

东盟国家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推动了双方的经济发展。

2. 扩大贸易规模和范围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也扩大了双方的贸易规模和范围。

随着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增加,双方的贸易往来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中国的投资促进了东盟国家的出口增长,同时也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进口产品。

通过投资,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也在逐步优化,整体贸易效益得以提升。

3. 带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也带动了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进程。

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加强了投资和贸易的合作,推动了区域互联互通和区域一体化。

中国的投资促进了区域内部的有效资源配置和产业互补,加速了区域内市场的融合。

这种一体化的进程不仅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东盟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1. 推动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2. 加速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随着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双方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将进一步深化。

研究论文: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

研究论文: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

75828 投资决策论文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在“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政府走出去的战略指引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获得快速发展。

20xx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高达1 029亿美元,同比增加14.1%,连续3年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

在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下,东盟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首先,20xx年,东盟GDP总量为2.4万亿美元,总人口为6亿,庞大的经济总量和人口基数表明东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其次,中国与东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相似的文化习俗,避免了地理运输和文化交流的阻隔,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开展提供便利。

最后,2002年1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迈入正式建设的轨道,这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得东盟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沃土。

20xx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突破400亿美元大关,是2003年的70余倍。

“一带一路”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给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一、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海外直接投资的需求。

东盟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文化优势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筹建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目前,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总额不断扩大,20xx年的投资存量和余量均为2003年的60余倍;二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领域逐步扩宽,现已基本覆盖所有行业;三是中国对东盟新成员国的直接投资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中国对东盟主要投资对象。

1. 投资总额不断扩大。

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获得了更大的制度保障和更广的发挥空间,极大的激发了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热情,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也就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

从投资流量上看,2003年中国对东盟十国直接投资存量仅仅只有5.87亿美元,到2006时则迅速增加到17.63亿美元,增加了3倍多。

国际贸易论文: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分析

国际贸易论文: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分析

国际贸易论文: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分析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研究,中国对东盟投资虽起步晚,但增量大、增速快,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

中国对东盟市场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投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寻求型投资趋于减少。

中国对东盟投资流向分布不均。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联系日益紧密,贸易性质不断改变。

中国的净出口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但中间品贸易长期逆差、最终品贸易长期顺差。

其中,中国的零部件贸易逆差呈缩小趋势,初级产品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资本品和消费品贸易顺差呈扩大趋势。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长期发展不平衡。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一、选题背景2018 年,中国和东盟占亚洲对外贸易总额的51.77%,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9.18%。

作为亚洲重要的发展经济体,中国和东盟已深入参与全球生产分工体系。

中国与东盟毗邻,是东盟主要对话伙伴国,也是其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

2002年《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10+1 协定)签署,2010 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立,2015 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达成。

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日益加深。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

自建成以来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投资与贸易发展。

中国已连续10 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已连续8 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2018 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为6084.66 亿美元,同比增长18.04%,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3.16%,占东盟对外贸易总额的21.19%;其中中间品双边贸易额为3782.07 亿美元,同比增长14.31%,占双边贸易总额的62.16%。

2018 年,中国对东盟投资存量为1028.58亿美元,占对世界投资存量的 5.19%,占对亚洲投资存量的8.06%。

1中国在东盟外商投资来源国中排第四位,东盟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中排第一位。

中国与东盟的投资和贸易不断发展,产品内贸易和分工不断深化,为双方进一步发展经贸合作奠定基础。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家 具 有 示 范 效应


所 以 研究 中 国 对 东 盟 直 接 投 资 的 贸 易 效 应 对 推 进




战 略 也 具有 重 要 意 义
正是 基于 此认 识

本 文 对 此 问 题 进行 研 究



文 献综 述

长期 以 来 论 的焦 点



对外 直 接 投 资 对 母 国 出

94
亿美 元





国 是东盟 第

大 贸易伙伴
东 盟 是 中 国 第 三 大 贸 易 伙伴

与 此同时
中国对

基 金项 杨宏恩



2 01 2
年 国 家 社会 科 学 基 金项
co m 。



编号


2 C GJ 02 5


* *
外交 学 院 国 际 关 系 研 究 所 博 士 后
中 国 财 乐 BB 直 箱 投 留 的 贸 篇 效 瓸 面 笄
?杨宏 恩
**
? i 盖 糸 供 *




2 00 3
年 以 来 中 国 对东 盟 直 接 投 资 规 模 快速 扩 张


那么 中
国对 东 盟 直 接 投 资 对 双 边 贸 易 产 生 了 什 么 影 响 呢 ? 对 此 问 题
在 当前 国 际 贸 易 摩擦
益增 多 的 背景下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研究 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研究  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

摘要自2020年以来,世界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日益严重,在世界各国经济衰退和国际贸易进出口急剧下降的前提下,中国对东盟国家地直接投资却出现稳步上涨地情况。

截止到2020年,中国和东盟已成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

所以本文就这个情况来探究中国对东盟各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主要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共同入手,以更加全面的角度找出影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

首先,从国家层面就中国对东盟各国的直接投资现状进行了研究;然后依靠理论层面从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政治制度、市场规模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分析,用数据和文字分析这几个因素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影响。

在进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过程中,根据市场环境发展现状主要选取了东盟的市场规模,东盟政治稳定度,资源禀赋,中国每年对东道国的出口额,东道国人均GDP这五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实证部分的代理变量,论证它们在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中的影响。

在实证中首先确定了评价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和方法,然后对相关的度量指标进行了筛选,整理数据并在stata中进行回归分析,最后通过实证结果为对策和建议的提出提供了参考。

论文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AbstractSince 2020, the world's new type of coronavirus pneumoni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cline of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the sharp declin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mports and exports, and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is developing steadily. In 2020, China and ASEAN are each other'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s. Therefore,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ASEAN countries.This article mainly use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ASEAN countries to find out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ASEAN. Firs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SEAN as a whole, industry and countr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ASEAN. Then, it i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ASEAN, starting with economic environmental factors, natu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political system factors, and market scale factors, using data and text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se factors on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ASEAN.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ASEAN, this article selects ASEAN’s market size, ASEAN’s political stability, resource endowment, China’s annual exports to the host country, and the host country’s GDP per capita as the fiv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Empirical part of the proxy variables to demonstrate their influence on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ASEAN. In the empirical work, first establish the measurement model and measurement method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ASEAN, and then select the measurement indicator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collate the data and perform regression in stata. Then analyze the empirical results, which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nex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t the end of the thesi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are drawn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Keywords: ASEA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fluencing factors目录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1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规模分析 (2)1.3.2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动因分析 (2)1.3.3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因素研究 (2)2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5)2.1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总体分析 (5)2.2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国别分析 (6)2.3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行业分析 (6)3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8)3.1 经济环境因素 (8)3.2 自然环境因素 (8)3.3 政治制度因素 (8)3.4 市场规模因素 (9)4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0)4.1 变量选取 (10)4.2 数据来源及说明 (11)4.3 模型构建 (11)4.4 实证分析 (12)4.4.1 描述性统计 (12)4.4.2 相关性分析 (13)4.4.3 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13)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14)5.1 研究结论 (14)5.2 对策建议 (15)5.2.1 政府层面 (15)5.2.2 企业层面 (15)参考文献 (17)1绪论1.1研究背景东盟(ASEAN)即东南亚国家联盟,于1967年在曼谷正式成立,至今为止已经发展了54个年头,其成员国共有十个,主要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近年来,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呈迅速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双方的贸易额也增长迅速。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投资的各种贸易效应类型,并利用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得出的结论是该投资的出口效应与进口效应都是创造型的,这与现实情况也是相符合的。

【关键词】中国-东盟;直接投资;资贸易效应;面板数据【作者简介】李颖洁,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

一、引言长期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之间的投资基本上是单方面的,主要是东盟国家的资金流向中国。

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起步较晚,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投资额呈现出稳步增加的趋势。

相对于直接投资,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一直比较密切,2002年双方签订《框架协议》后,双方之间的贸易更是发生了爆炸式增长,2002年双方贸易额548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2025亿美元,6年间增长了近4倍。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和直接投资关系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在2002年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进程之后,这种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中国与东盟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它们之间FDI-贸易的关系与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有所区别,本文将着力研究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类型。

二、理论分析总体来讲,一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其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来分析,从母国流入东道国的FDI 依据其流入方式和产业的不同会对母国及东道国之间的贸易产生替代或者互补效应。

由此,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贸易所产生的效应可以大致分为出口创造效应、出口替代效应、进口创造效应和进口替代效应。

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创造效应主要表现为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设备等出口的增加。

而出口替代效应是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母国对东道国出口的减少,这种效应往往发生在制造业。

许多制造业企业在开展跨国经营时都是采取渐进的方式,往往是贸易先行,随着贸易的发展,企业逐渐到国外去建立发展平台,最后在国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这必然会替代一部分国内出口。

进口方面,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口创造效应是一种反向进口效应,指的是母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导致其自身进口的增加。

这种情况在自然资源行业和制造业比较常见,一般表现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将某产品的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外,再从国外进口该产品。

与进口转移效应相反,进口替代效应是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母国进口减少。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会受到投资的产业、母国与东道国的贸易关系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其次为交通运输、仓储业,另外还有采矿业等等,这些投资所带来的贸易效应也必然同时有正向和反向的力量,很难从理论和经验上来判断其整体影响,因此,本文将建立一个计量模型来对这种影响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定量分析来确定进出口效应的方向和大小。

三、实证检验(一)模型的建立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所带来的贸易效应既有替代效应,又有创造效应,要确定究竟哪种效应占主导地位仅凭理论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实证方法来研究。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所以被解释的变量是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和进口总量。

在自变量方面,为了测度FDI 的中期和长期影响,这里研究的变量包括每年对东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实证研究———基于东盟十国Panel Data 的检验文/李颖洁经济论坛Economic ForumSep.2009Gen.466No.182009年9月总第466期第18期·45·表1出口效应检验结果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C -6.878218 3.739937-1.8391270.0765LOG(FL?)-0.0250890.016215-1.5472380.1330LOG(FC?)0.0933560.033950 2.7497800.0103LOG(GDP?) 1.2648820.225777 5.6023630.0000LOG(GDPP?)0.3868370.227055 1.7037140.0988LOG(EV?)0.0166560.0106961.5572330.1306Fixed Effects (Cross)略Weighted StatisticsR-squared0.997592M ean dependent var 14.62108盟投资流量(FL)和每年年末总的投资存量(FC),由于对贸易影响的时滞问题,投资存量(FC)滞后1年(Aberg,2001;Lin,1995)。

另外,考虑到东盟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P )以及汇率波动(EV )等因素对于贸易的影响,本文设立的实证检验模型如下:LnT ij,t =α0+α1LnFL ij,t +α2LnFC ij,t-1+α3LnGDP j,t +α4LnGDPP j,t +α5LnEV ij,t-1+u ij(1)(二)计量方法及数据来源由于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在2002年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之后才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时间并不很长,因此本文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回归方法分别检验中国对东盟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和进口效应,时间跨度为2003~2007年,横截面单元为东盟10国①。

根据上文确定的实证检验模型,中国对东盟各国的进出口额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期,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流量及存量数据来自商务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各期,东盟各国的GDP 及人均GDP 均来源于东盟秘书处(ASEAN Secretariat ),以上数据单位均为万美元。

由于名义汇率的变动和实际汇率的变动高度相关,本文据此直接采用数据最容易收集的名义汇率波动代表汇率风险。

名义汇率波动通过各年东盟各国货币对人民币的名义平均汇率对上一年的变化幅度取绝对值计算得到。

其中,中国对美元的汇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各期,东盟对美元的汇率来自于东盟秘书处。

(三)计量检验过程1.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检验。

首先,利用Hausman 统计量检验应该建立个体随机效应回归模型还是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由Eviews5.1可以直接检验得到Hausman 统计量的值为15.80,相对应的概率是0.007,说明检验结果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原假设,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根据式(1)所确定的模型进行回归检验,输出结果如表1。

从出口数据的回归情况来看,模型的拟合优度很好,加权后的R 2达到了0.998。

从各个变量的P 值(相伴概率)来看,FDI 存量、东道国GDP 、人均GDP 等几个变量的回归系数是显著的,而FDI 流量和汇率的波动并不显著。

FDI 流量的系数不显著表明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在短期内并不能带来其对东盟出口的显著增长,也就是说短期出口效应较弱。

而汇率波动的影响不显著则可能是由于样本时间跨度比较短,无法反映出汇率波动对于出口的显著影响。

对于FDI 存量、东道国GDP 、人均GDP 这几个变量来说,其回归系数比较显著且都为正,这表明东道国的经济规模(由GDP 表示)和其经济发展水平(由人均GDP 表示)对于中国向其出口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于其经济规模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需求市场也就越大。

那么在控制了东道国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FDI 存量的系数表明,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中国向东盟的出口增加0.09个百分点。

该结果表明,中国对于东盟的直接投资在短期出口效应不明显,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是出口创造型的,意味着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一旦投资生产,在长期内将带动中国的原材料、资本品、服务等的出口,投资水平的增加会导致出口量的上升。

2.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进口效应检验。

这一部分同样先通过Hausman 检验,确定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接着根据式(1)进行回归,得到的结果也很好,加权后的R 2达到了0.998,模型的拟合效果非常好。

从回归结果的P 值来看,除了汇率波动因素,其余的变量回归系数都比较显著。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东道国人均GDP 的系数为负,在10%(约数)的水平下显著,即东道国人均收入越高,中国从该国的进口越少。

具体来看,表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的回归系数也都是显著的。

回归系数表明,·46·FDI流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我国对东盟的出口会增加0.05个百分点;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我国对东盟的出口会增加0.06个百分点。

该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不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都是进口创造型的。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使得中国从东道国的进口增加,而且,相对于FDI流量来说,FDI存量对进口的影响更大,这意味着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一旦投资生产,在长期内将增加中国从东盟国家的进口。

四、结论根据上文的实证分析,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总体上是促进双方之间的贸易的。

我国对东盟的投资增长,会相应增加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及进口量,并且这种创造效应在中长期来看更为明显。

这个实证结果与现实也是比较吻合的,因为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起步较晚,目前其投资的主要目的还是基于市场开拓和资源引进等方面。

首先,基于市场开拓的投资的动机是靠近销售地点或绕过贸易壁垒,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在这种投资的建设初期,由于资本品的缺乏,会带动大量机器设备以及技术服务的出口。

而在投产以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国外子公司会对我国国内的中间产品等形成持续的需求,对我国的出口创造效应明显。

其次,基于资源引进的投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东道国的自然资源满足国内生产,这种投资一般会对进口和出口产生一种双向的拉动。

因为资源的开发和获取离不开相应的配套设备,这种投资首先会从我国进口相关设备和服务,表现为一种对我国出口的促进,即出口的创造效应。

而在投资完成后,由于其投资目的是引入资源,会增加我国对其的进口,进口的创造效应也会显现出来。

但是需要看到,目前我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量还比较小,投资领域也不够广泛,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因此表现出投资的进出口创造效应比较明显。

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完善,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进一步成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对东盟相关产品的进出口产生替代作用,投资的贸易效应不可能一成不变。

注释①截至2007年,东盟共有10个正式成员国,即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

参考文献[1]Aitken J.J., A.E.Harrison.Do Domestic Firms from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Venezuela[J]. American Economic R eview.1999(89):103-132.[2]Deardorff,A.,Staiger,R.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factor content of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88(24): 93-107.[3]Grossman,Gene M,Helpman,parative Advantage and Long-R un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 eview.1990(80):796-815.[4]Krugman,Paul R.A Model of Innovation,Technology Transfer,and the World Distribution of Incom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9(87):959-973.[5]Lin,A..Trade Effec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vidence for Taiwan with Four ASEAN Countries[J].R eview of World Economics,1995(4):131.[6]Markusen,J.R.Multinational Firms,Location and Trade [J].World Economics.1998(21):733-756.[7]Mundll.R.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J]. American Economic R eview.1957(47):321-335.[8]公峰涛.中国-东盟贸易结构研究.南开经济研究[J]. 2003(5):51-54.[9]黄先海,林国蛟.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一个扩张型模型及实证分析.浙江社会科学[J].2001,(5):15-17.[10]李建伟.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产业选择问题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3,(8):49-53120.[11]粱志成.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型关系-对芒德尔贸易与投资模型的重新思考.经济评论[J].2001,(2): 27-33.[12]刘志彪.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基于产业经济学的分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J].2002,(3): 67-73.[13]向铁梅.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及其中国情况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3,(3):14-17.[14]项本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与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5]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16]许和连,赖明勇.出口导向经济增长(ELG)的经验研究:综述与评论[J].世界经济.2002,(2):23-31.[17]张如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3):23-27.(责任编辑:路辉)·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