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7021080)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揭示有关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中的心理规律,并基于此提供给学生有效开展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思路和理论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在把握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掌握幼儿园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和技能,熟悉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和日常教研的基本思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发展观和学习观,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课堂教学与研讨,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所遵循的主要心理学依据和基本教学原则,了解当前学前教育实践的主要发展趋势和主要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态度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64课程总学分:4三、适用专业及年级本课程适用于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含少儿推拿保健方向)三年级学生。
四、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并为理解当前主要的学前教育理念提供相关基础,初步掌握学前儿童的教育方法,并能学习运用所学理论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要求:(一)知识目标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理解并掌握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二)能力目标熟悉相关重要的教学原理和理念,能运用相关知识对教学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围绕特定的儿童发展目标进行相关教学设计(三)德育目标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指向很强的专业课程,要求学生能在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掌握每章节的重点与难点知识,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未来趋势,形成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专业情感与态度。
五、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主要内容:1.幼儿学习与幼儿教学的联系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历史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适当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幼儿心理的面貌,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三、教学内容与要求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初步了解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激发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兴趣和愿望。
课程内容:第一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第三节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概况学习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课程内容:第一节国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西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前苏联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第二节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建国后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
幼儿心理学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幼儿心理学课程性质:实践性课程课程学时:48学时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规律和理论框架。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评价幼儿心理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幼儿、尊重幼儿的职业道德。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幼儿心理发展理论(1)幼儿认知发展理论(2)幼儿情感发展理论(3)幼儿个性发展理论2. 幼儿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3. 幼儿心理评估(1)幼儿智力评估(2)幼儿情绪评估(3)幼儿行为评估4.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1)幼儿心理辅导(2)幼儿心理危机干预(3)幼儿心理健康促进5. 幼儿心理疾病预防与治疗(1)幼儿心理疾病类型(2)幼儿心理疾病预防(3)幼儿心理疾病治疗四、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幼儿心理案例,使学生了解幼儿心理问题的成因、表现和解决方法。
2. 观察法:在幼儿园、家庭等环境中观察幼儿的行为,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
3. 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幼儿心理学实验,验证幼儿心理学的理论。
4.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幼儿心理发展数据。
5. 模拟教学法:模拟幼儿教育教学场景,让学生体验幼儿心理学的应用。
6. 情景教学法:创设幼儿心理学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实践教学考核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报告:根据实践教学内容,撰写实践报告,包括案例分析、观察报告、实验报告等。
3. 实践操作:进行幼儿心理评估、心理辅导等实践操作,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案例答辩: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及其与教育相互关系的学科。
教学大纲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培养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的了解和掌握。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征。
3. 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培养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意识。
4. 学习运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1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幼儿教育心理学与幼儿教育的关系2. 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征2.1 0-2岁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2.2 3-6岁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情感发展2.3 7-12岁幼儿的认知和自我意识发展3. 幼儿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3.1 幼儿教育环境的设计与管理3.2 幼儿教育方法的选择与实施3.3 幼儿发展评估与干预手段4. 幼儿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方法4.1 观察法、访谈法和实验法的应用4.2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4.3 借助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传递和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成果。
2. 实践体验法:通过参观实验室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亲身感受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状况。
3. 讨论与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互动交流,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4. 课堂演示与实验:教师进行课堂演示和实验,在具体案例中帮助学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方法。
5. 综合评价:通过课堂小测、论文写作、实验报告和小组项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五、参考教材1. 钱永祥. 幼儿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 刘斌, 郭瑞斌. 幼儿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六、考核要求1. 平时表现(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占总成绩10%。
2. 课堂小测:占总成绩20%。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幼儿园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幼儿园师范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幼儿发展与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为后续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教育实践的支持。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领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了解幼儿的生理、认知、情感、社会以及性格等方面的发展特点,掌握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
3.了解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和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合理评价和引导幼儿行为的能力。
4.掌握针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干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针对不同个体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
5.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对幼儿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1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1.3 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2. 幼儿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2.1 幼儿大脑发育和神经系统成熟2.2 幼儿感觉和运动发展2.3 幼儿基本认知的发展特点3. 幼儿认知发展的进程与特点3.1 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3.2 幼儿观察和注意力的发展3.3 幼儿记忆和思维的发展4. 幼儿情感和社会发展的特点4.1 幼儿情感与情绪的发展4.2 幼儿情感的认知和调节4.3 幼儿自我概念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5. 幼儿性格和个性的形成5.1 幼儿性格的定义和分类5.2 幼儿性格的形成影响因素5.3 幼儿性格的发展与教育6.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和幼儿发展的影响6.1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自身发展6.2 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准则和界限6.3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其评价7. 幼儿个体差异的干预策略和方法7.1 幼儿个体差异的定义和分类7.2 幼儿个体差异的干预策略和方法7.3 幼儿个体差异的管理和个性化教育8. 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与实践8.1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8.2 幼儿教育问题的调查和分析8.3 幼儿教育实践的观察与评估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学科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大纲》

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大纲》《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一) 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幼儿教育专业中专生教学(二) 总课时安排总学时80课时(2课时/周);总学时60课时(3课时/周)(三)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幼儿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学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便于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四)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主要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
课程涉及到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表现、原因和相应的教育措施。
课程会接触到幼儿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角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二、基本要求(一) 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包括:幼儿心理学涉及到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幼儿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二)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将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幼儿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相结合。
课程的难点: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
三、课程的具体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明白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初步了解幼师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方法,激发学习幼儿心理学的兴趣和愿望。
课程内容: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和心理的实质;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因素;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三方面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三节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第四节幼师生怎样学习幼儿心理学抓住幼儿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观察、实验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学习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掌握各个年龄阶段幼儿典型的心理特征。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幼儿教育心理学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教学要求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影响因素。
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幼儿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一)教学目的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教学目的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 2. 3. 4. 1. 2. 3. 1. 2. 3. 1.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幼儿的认知发展(一)教学目的掌握幼儿的感知觉发展。
掌握幼儿的注意发展。
掌握幼儿的记忆发展。
掌握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内容幼儿的感知觉发展。
幼儿的注意发展。
幼儿的记忆发展。
幼儿的思维发展。
第四章 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一)教学目的掌握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
了解幼儿的情绪情感表达。
掌握幼儿的情绪情感调节。
(二)教学内容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
幼儿的情绪情感表达。
幼儿的情绪情感调节。
第五章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一)教学目的掌握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
掌握幼儿的人际关系发展。
掌握幼儿的社会行为发展。
2. 3. 1. 2. 3. 1. 2. 3. 4. 1. 2. 3. 4. 1. 2. 3. 1. 2. 3. 1. 2. 3.(二)教学内容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关键信息项:1、课程名称:《幼儿教育心理学》2、课程目标3、教学内容4、教学方法5、考核方式6、教材选用11 课程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
112 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
113 培养学生运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11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 教学内容121 幼儿心理学基础知识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幼儿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的发展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幼儿意志的发展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122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123 幼儿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幼儿观察与评价方法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幼儿问题行为的矫正与干预124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3 教学方法131 课堂讲授系统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3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针对特定的教育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交流与学习。
133 案例分析提供实际的幼儿教育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34 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观察和实习,亲身体验幼儿教育教学过程。
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践经验和体会。
14 考核方式1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占总成绩的 30%。
14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占总成绩的 70%。
15 教材选用151 选用权威、经典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适当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幼儿心理的面貌,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三、教学内容与要求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初步了解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激发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兴趣和愿望。
课程内容:第一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第三节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概况学习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课程内容:第一节国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西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前苏联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第二节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建国后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
第三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学前儿童的活动并促进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课程内容:第一节言语获得的理论言语的概念;环境决定论;先天决定论;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特点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的扩大;词义的深化;不同词类词义的掌握);学前儿童对语法的掌握(句型的发展;语句结构的变化);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发生;情境言语的发展和连贯言语的发生);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生(学前儿童识字的特点;学前儿童阅读准备;学前儿童的书写准备);学前儿童内部言语与发生(自言自语)。
第三节学前儿童口语能力的评价和培养口头言语能力的评价;口语能力的培养(口语交往的需要;重视训练、讲究教法;发挥成人言语的榜样作用;促进言语发展的游戏。
第四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注意的表现及其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学前儿童活动中的注意及促进学前儿童注意力发展的策略。
课程内容:第一节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注意的概念;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新生儿注意的特征;1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1-3岁儿童注意发展特征;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第三节学前儿童注意的规律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范围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
第四节学前儿童注意力的评价与培养学前儿童注意力的评价;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第五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的表现及其特点;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学前儿童的活动并促进学前儿童感知和观察力的发展。
课程内容:第一节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感觉和知觉的概念;感觉和知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学前儿童视觉(学前儿童视觉敏度的发展;学前儿童颜色视觉的发展)、听觉的发展;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以及部分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适应现象;对比现象;知觉的选择性。
第四节幼儿观察的发展评价与培养观察目的性的加强;观察持续性的延长;观察细致性的增加;观察概括性的提高;观察方法的形成;观察力的培养。
第六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并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力发展。
课程内容: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记忆的概念;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3-6岁儿童记发展的特点;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第三节学前儿童记忆的评价与培养第七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运用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有关儿童想象发展活动并促进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课程内容:第一节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想象的概念;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及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想象发生的年龄;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2-3岁儿童想象的特点;3-4岁儿童想象的特点;4-5岁儿童想象的特点;5-6岁儿童想象的特点。
第三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第八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习目的和要求:初步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学前儿童活动并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课程内容:第一节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思维的概念;思维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学前儿童分析综合的发展;学前儿童比较的发展;学前儿童分类的发展;学前儿童概括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基本形式的发展(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趋势;学前儿童推理和理解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第四节学前儿童思维力发展的评价与培养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初步掌握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表现和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策略。
课程内容:第一节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情绪的概念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第二节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与特点关于情绪发展的基本理论;原始情绪反应;情绪的分化;情绪的社会化;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第三节学前儿童良好情绪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成人的情绪自控;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帮助孩子控制情绪;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表现和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策略。
课程内容:第一节个性形成的开始个性的概念;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概念;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性理论;研究自我意识的方法;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
学前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个性倾向性及其基本特征;学前儿童需要和动机的发展;学前儿童兴趣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气质的概念;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学前儿童气质发展的趋势;影响气质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气质的测量。
第四节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性格的概念;婴儿性格的萌芽;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良好性格的培养。
第五节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能力的概念;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能力的测量;学前儿童能力的培养。
第十一章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儿童社会化的概念;幼儿语言构成要素的发展;安思沃斯划分的儿童依恋的类型;同伴关系的作用;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了解婴儿期及幼儿前期社会化涉及的诸方面内容。
课程内容:第一节幼儿语言的发展第二节幼儿的亲子关系第三节幼儿的同伴关系第四节幼儿道德的发展第十二章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帮助幼儿克服情绪危机的措施。
课程内容:第一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第二节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第三节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第十三章独生子女的心理与教育学习目的和要求:初步掌握了解独生子女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历史;了解独生子女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去分析独生子女表现和促进独生子女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课程内容:第一节独生子女概念及研究概况第二节独生子女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特点第三节独生子女心理问题表现及健康教育第十四章生态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学习目的和要求:理解家庭的概念及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功能;理解家庭因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掌握幼儿园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掌握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了解社区、大众传媒等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课程内容:第一节家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三节社区、大众传媒等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四、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