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雕塑造型的角度简述霍去病墓石雕
浅谈霍去病墓冢石雕群的艺术特色

浅谈霍去病墓冢石雕群的艺术特色摘要:霍去病墓冢石雕群,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艺术珍品。
其石雕取材多以花岗岩石雕刻而成,形体较大。
艺术形式主要有“因势象形”和“圆雕、浮雕、线刻多种造型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为主要造型特点。
它的文化功能和独特的美学价值,也是我国石雕艺术的典范,为后世雕塑艺术创作有很大的启发。
关键词:因势象形;文化功能;美学价值霍去病是西汉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名将,18岁领兵作战,曾先后6次出兵塞外,获得大捷,打通了河西走廊,后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候。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在茂陵东北为其修建大型墓冢,状如他曾征战过的祁连山。
并雕有多件大型石人,石兽散置于“山上”。
其墓冢在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约15公里处。
霍去病墓冢底部南北长约105米,东西宽73米。
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冢高约25米。
霍去病墓前石刻现存约16件。
可辨识的象生14件,其中有3件各雕两形,总共有物种17种;不同物象12类。
计有“马踏匈奴”、卧牛、跃马、人抱兽、怪人、卧虎、怪兽吃羊、卧猪、卧马、短口鱼、卧象、长口鱼、獭、蝠、平原刻石和左司空刻石。
这些石雕多以花岗岩雕刻而成,形体较大。
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艺术珍品。
一、霍去病墓冢石雕群的造型特点1.“因势象形”的表现手法。
霍去病墓冢前石雕在具体描绘作品时并不是注重外形的像,而是在了解物种特征之后选择其神态特征加以夸张和变形,最后获得韵律和形体的和谐统一。
这有利于将各种物态的真正形象特征完美的表现出来。
艺术家们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对天然石料采取“因势象形”的方法进行适当雕琢。
在主要部位略加斧凿,强化动物的神态,而不是一味细致雕琢,可谓言简意赅、精练、生动。
石雕既保持石块的自然形态,又神似某一动物的习性特征。
他们这种雕刻手法,使其具有了造型浑朴、气势宏大的特点,表现了出汉代初期雄厚的时代精神。
浅谈霍去病墓石雕

2018年2月西部皮革文化与探索浅谈霍去病墓石雕蒋嘉(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摘要:中国雕塑在秦汉时代踏上第一座艺术高峰,汉代处于封建社会胡上升期,时代主弦上奏出的依然是开拓进取,建功 立业的基调。
“汉代的艺术精神来源于以秦楚两种文化为主体的融合。
”热烈、高尤、丰满、刚健、朴拙、率真,是其突出的特征。
大型石刻作品诞生与西汉前期,意味着对石料的艺术把握出现了重大的飞跃。
陕西兴平霍去病石刻,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
本文 通过对霍去病墓石刻的几个方面的阐述,使读者了解汉代石刻雕塑的辉煌成就。
关键词:汉代雕塑;艺术造型;霍去病墓;循石造型中图分类号:0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1602 (2018) 02 -0127 -011总论汉代雕塑艺术是在秦朝的发展上继往开来的,汉代雕塑既保留 了先秦雕塑艺术优良艺术传统,又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进一步的发 展。
其艺术风格与这个时代的艺术传承根源、审美趣味、外来文化 的融入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对艺术发展形式与风格产生一定的影 响。
与秦代时期的雕塑相比,汉代雕塑无论在题材内容、艺术表现 手法上都有了长足的飞跃进步。
其显著的时代特征为汉代的雕塑艺 术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雕塑艺 术走的更加更加高远。
西汉艺术风格独特、气势雄浑又充满着无穷 的生命力和想像力,如果说宏伟的祈连山形冢为我们提供了一代名 将浴血驰骋、纵横沙场的背景形象的话,那么,墓前的石雕《马踏 匈奴》却给我们提供了那段历史的主题、战场的缩影。
陕西兴平霍 去病墓石雕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同时也是中国雕塑艺术历史上 不朽的一座高峰。
2霍去病墓的艺术特点2.1霍去病墓是典型的古代陵墓建筑。
中国西汉名将霍去病 的墓冢,在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约15公里处。
墓地上堆放着巨石,墓 前置石人、石兽等雕塑作品。
霍去病墓在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殊荣不仅仅为纪念霍去 病,还有安在他的墓前壮观的石雕艺术。
试论汉代石雕艺术——霍去病墓前石雕解读

是 西汉石雕的代表作品 。霍去病墓前石雕 造型洗练 ,浑厚质朴 ,深沉雄大 ,它是汉代以后整个 中国 古代 大型 纪念碑雕刻的典 范作品 ,是我 国雕塑 史上最杰 出的作品之一 。它在打破汉代以前的旧的雕 刻程 式 ,建立更加成 熟的 中国式的 纪念碑雕 刘风格方 面,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
关键词 :霍去病 ;霍去病墓 ;汉武 帝 ;石雕 ;马蹯 匈奴 ;骠骑将 军 中图分类号 :病墓石刻是西汉纪念碑性质的组大型石刻原有总教已不可考现存之霍去病墓石刻共有16件包括马踏匈奴卧牛卧马跃马卧象伏虎石蛙石蟾石鱼二野人野猪怪兽食羊人与熊等14件另外有题铭刻石2件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1 2 期
20 06年 3 月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N. 0= o 1 1 V 2
中国 艺术 精神作 为—个完整 的发 展脉络 , 许多重要的 不 有 能忽视的环节 , 汉代艺术精 神即是其一 。汉是— 个特 殊的时代, 各 门艺术经过了 由本元到一元 、由群体性 向个性化 的转折 。当 我们把 目光聚 焦在两汉具体的 艺术 作品上时 . A不由得感叹j 塞 的确是个富于仓 造活力和激情的时代 。 个时代的工匠 艺术 家 这 刨造的帛画 、石雕 、陶俑 、 画像石晴 ) 在中国美术史上有 不 等, 可取代的地位 。它们浑厚古朴和精神活泼的风格 ,实际正是后 来绘画理论中所总结的 “ 、“ 形 神 的早期追求 。汉代石雕 中 最具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应首推霍去病墓前石雕 。 是西汉 它 纪念碑 群嚷具有划 时代意义 的典 范, 雕塑 艺术 在塑造形 象方 是 面打破 旧的程 式, 取得进一步发展 的里程碑 。 霍去病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约 l s公 里处 。这 —带 共 有汉帝陵五座 ,以茂陵规模最大 ,墓主 为雄才 大略的汉武帝 刘 彻。在茂陵的东西两馏分布着若干陪 葬墓 ,如卫青 、霍去病 、 霍光、李夫人 、金 日珲墓等 ,其 中位于茂陵东 铡一公 里处的霍 去病 墓 ( 今陕西茂陵 博物馆所在地 )拥有我国年代最早 、保 存 最完整的一批陵 墓石雕作品 。 霍去病是 汉武帝时西期抗 击匈奴 的著 名将领 , 西汉武帝之 妻 卫皇后和大将军卫青的外甥。据 ‘ 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 > 记载 ,霍去病 自幼善骑射 ,从元朔六年 l 8岁任剽姚校尉开始 , 到元狩 四年 为止 ,五年内六次率军反击匈奴侵扰 ,为解除匈奴 对西汉王朝的威胁 , 为打开通往西域的道路 , 建立 了不朽功勋 , 深受汉武 帝器重 , 以功受封为 冠军侯 、 大 司马骠 骑将军 。 这位青年将军 ,不幸于元狩六年 ( 公元前 17年 ) 逝 ,年仅 1 病 2 4岁。蛋耗传来 ,朝野震悼 。汉武帝下诏令陪葬茂陵 ,为纪念 这位 杰出的军事将 领 。为之举行隆重的葬礼 ,并在武帝陵址旁 不远处修建气 势宏大的墓冢 , 即今天的霍去病墓 。 霍去病墓石 ; 仅反映 了那个时代的精 神 , 更体现了人们对这 位保家卫国 的民族英雄的深 切情念 与崇高教意 。 霍 去病墓 石刻是西汉纪念碎 性质的 —组 大型石刻 , 原有总 数 已不可考 .现存之霍 去病 墓石亥 共有 1 l 6件 ,包 括 ‘马路匈 奴 >、 < 卧牛 >、 < 卧马 >、 < 跃马 >、 < 卧象 >、 < 伏虎 >、 < 石蛙 >、 < 石培 >、 < 石鱼二 >、 < 野人 >、 < 野猪 >、 < 怪 兽食 羊 、 ‘ 人与熊 '等 l 4件。另外有题铭 刻石 2件。 系汉 武帝 元狩六年 ( 元前 I 7) 公 1 少府属官 “ 司空 署内的优 秀 左
论霍去病墓雕塑的造型特点

论霍 去病 墓雕 塑 的造型特点
杨 玉 权 ’ 董 娴 娟 ( . 成 都 理 工 大学 工 程 技 术 学 院 四 川 成 都 12 60 0 10 0)
摘 要 :汉 代 霍 去 病 墓 石 雕 艺 术 风 格 形 成 的 真 正 根 源 于对 古 代 ” 胡 现 上 更倾 向于 现 实主 义表 现 手 法 ,而汉 主 要 发展 了 楚文化 ,充满 人 美 术 ” 型 语 言 的吸 收 和 运 用 。 并 将 霍 去 病 墓 石 雕 作 为 大 的 时 代 背 对 宇 宙人 生 的奇 异幻 想 , 富有浓 厚 的浪 满 主义 色 彩 ,造 型简 约抽 造 景 下 的 一 种 美 术 现 象 ,进 一 步 以历 史 的 、 文化 的 视 角看 待 艺 术语 言 在 象 ,这 就 形成 了秦 、汉 之 间在 艺术 表现 上 一个 趋 向于 写 实 ,一个 形制 表 现 上 的发 展 与 演 变 。 趋 向于 写 意 的又 一个 原 因 。但 笔者 认为 ,从 当时 的历 史来 看 ,还 关键 词 :霍 去病 基 ; 胡 人 美 术 ;民 族 心 理
内涵一 意 至 而形 不至 。艺术 家 以立 马 的彪 悍和 马 下匈 奴 人 的狼 狈 来 暗 示马 上将 军 驱敌 胜利 的威 武姿 态 ,给 人 以无 限 的想 象 空 间 。 可 以说 ,这件 雕 塑作 品所 展 示 的既 不 是彪 悍 的战 马 ,也 不 是垂 死 的匈 奴人 ,它所 展示 的 更 多的 应 该是 马上 战功 显 赫 、所 向披 靡 的 青 年将 军 ,甚 至 是整 个 大汉 王朝 国力 的象 征和 代 表 ,这 也 正是 汉 代 雕 塑艺 术 的重 要特 色一 形 式 语 言的 象征 性 。霍 去病 墓 石雕 群 的 其 他雕 塑 的造 型 语 言也都 应 归 结于 此 , 《 马》 《 虎 》 等等 都 跃 伏
简述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

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注重寓意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以一匹气宇轩昂、傲然屹立的战马象征霍去病,它高大、雄健,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同时,通过象征手法表现了战争的主题,使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2. 巧妙运用“因材施雕”的技法,在顽石中崛起活跃的生命。
雕刻中保留了石块的质感和古朴风格,使作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内在的力量。
3. 灵活运用圆雕、浮雕和线刻等技法,将多种技法综合运用,以足够表现客体特征为度,绝不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力度感。
4. 作品具有浪漫的特色和丰富的想象力,给观者提供广阔的联想空间。
同时,注重整体与局部的统一与和谐,使作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艺术感染力。
5. 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通过简练传神的造型,表现了霍去病这位年轻将领的英雄气概和昂扬斗志。
这种生命力与霍去病的精神相契合,使得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6. 融合了西域的粗犷豪放与汉朝的敦厚朴实,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域特色。
这种风格和特色在不断的发展和传承中得以体现,使得霍去病墓石刻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之一。
综上所述,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寓意深远、技法精湛、生命力强烈、风格独特等方面,这些特点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浑然天成——霍去病墓石刻之写意雕塑风格

浑然天成 Leabharlann 霍去病 墓石刻之写意雕塑风格
汤海英 ( 江苏省 淮阴工 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23 0 2 30)
术处 理 ,给观 者 以强 烈 的视觉 冲击 力 ,如 细节 板牙 的表 现 、像蒲 扇般 大 手 的表现 、手 臂骨 骼 的表现 等 ,都 充分 体现 写意 的 风格 , 这 里 的大手 笔描 绘 ,就像 中 国文人 的大写 意绘 画之 写意 精神 与手 法被 “ 移植 ”过 来 ,使雕 塑 更具 抒情 的气 质 ,强烈 展现 其造 型 的 写 意之 美 。手与 脚 的结构 表现 全然 以线刻 表现 ,熊 的两 腿 大张 , 人 一腿 弯膝 着地 ,一 腿蹲 状 ,刻 画撑地 的巨足 ,层 次 、相互 关系 等 处 理 手法 皆认 人 称 绝 。 “ 水 出芙 蓉 , 天然 去雕 饰 ” , 《 清 卧 马 》的雕 刻 ,在 脊背 处理 上 ,可 以看 出设 计者 的思 想轨 迹 ,在对 石块 的 细心观 察 后 ,用 自己的方式 将它 充 分表 达 出来 。直与 曲, 平切 面 与弧 面 的对 比处理 ,似 不经 意 ,又 似刻 意而 为 。雕 刻 《 卧 牛 》, 则无 论你 从哪 一个 角度 去看 ,皆为 浑然 一体 。 《 卧虎 》 的 雕刻 ,则是 “ 体后 线 ”的最 好诠 释 ,在 体量 确定 后 ,表 现 体积 先 的线 条来 刻 画 ,即表现 虎 纹 ,又表 现体 积 的走 势 。给人 浑 圆、朴 实 、力量 的 感觉 ,在唐 明陵 中也有 体现 ,如十 一番 臣像 的雕 刻 皆 体态 浑 圆,腹 部微 凸,臀 部微 翘 ,十分 可 爱 。在其 浑 圆、朴 实之 风 的体 的塑造 基础 上 ,也 加 以装饰 性 ,运用 绘 画性 的线 浮雕 式 的 刻 画,这 样之 处理 不 再破 坏原 先 的体 ,又 丰富 表现 方式 , 自然十 分 美好 的 。 另 外 ,霍去 病 墓 的整 体雕 塑 中 , “ 张 ”手 法 的运 夸 用也 是 写意雕 塑 的重要 特 点 ,吴为 山在 《 糊 与传 神》 中总 结 了 模 雕塑 的 写意有 三方 面 的特 征 : “ 是形 态 的夸 张意 象 ;二是 形体 一 凹 凸隐显 的质 感 意象 ;三 是人 物瞬 间神 态 的意象 。”这 一点 ,在 石刻 之 “ 匈奴 ”人 的面 部 塑造 就可 以证 明 ,其表 情 夸张 ,极 富表 现 力 ,人 熊搏斗之 人 的面 、手 、足也 充分展 现 了夸张 效果 。 在 龟 、蛙 、蟾 蜍等 雕 刻上 稍作 分析 ,可 以看到 ,上面 都 磨为 平面 , 皆为 建筑 的 附属物 。看 那蟾 蜍 的雕 刻 ,令我 想起 六朝 石刻
简述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

简述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汉代霍去病墓石刻是中国古代墓葬艺术的典范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精湛的雕刻技艺而受到广泛的赞誉和研究。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让我们一同探寻其中的奥秘。
一、精细的雕刻技艺汉代霍去病墓石刻以其精细的雕刻技艺著称,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真实细致的形象在霍去病墓石刻中,人物雕刻栩栩如生,根据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霍去病像大致符合历史形象。
面部表情生动,神情自然,身姿端庄,衣纹、发丝等细节描绘入微。
通过细腻的雕刻技巧,艺术家成功地再现了霍去病的风采和形象。
2. 耀眼的装饰霍去病墓石刻中的装饰元素丰富多样。
墓碑上常见的云纹、凤纹等寓意吉祥的纹饰,以及华丽的衣饰图案,展示了当时的富丽华美的风貌。
这些装饰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内涵,还彰显了霍去病的身份和地位。
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汉代霍去病墓石刻不仅在雕刻技艺上表现出色,还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1. 立体感强烈霍去病墓石刻常常以立体的方式呈现。
雕刻师巧手造型,并利用阴刻的方式,突出人物和装饰的层次感,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通过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墓石刻中的人物看起来更加栩栩如生,给观者带来沉浸式的感觉。
2. 丰富的图案和纹饰墓石刻上的纹饰和图案多种多样,包括云纹、凤纹、花鸟图案等。
这些图案不仅装饰作品,还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凤纹寓意着吉祥,花鸟图案象征着繁荣和生机。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纹饰,墓石刻中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艺术特点的总结与回顾对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进行总结与回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精细的雕刻技艺使墓石刻中的霍去病形象栩栩如生,根据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真实再现了当时的人物形象。
2. 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立体感强烈的雕刻和丰富多样的图案纹饰,给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个人观点与理解:汉代霍去病墓石刻是中国古代墓葬艺术中的佳作,其艺术特点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还反映了汉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宗教观念。
霍去病陵墓石雕赏析

霍去病陵墓石雕赏析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为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后人尊称为“神武皇帝”。
他的陵墓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延安市,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
在霍去病陵墓的石雕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当时的艺术风貌和社会风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从石雕的内容、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三个方面来赏析霍去病陵墓石雕。
首先,从石雕的内容来看,霍去病陵墓的石雕主要包括了对霍去病的生平事迹和功绩的描述,以及对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的描绘。
在这些石雕中,可以看到霍去病少年时勇猛的形象,以及他在战场上驰骋的英姿。
同时,还有对他的功绩和战争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当时的军事风采和社会风貌。
这些石雕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历史真实性和艺术表现力。
其次,从艺术特点来看,霍去病陵墓的石雕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这些石雕在形态上多采用浮雕和圆雕的方式,雕刻细致,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在雕刻技法上,运用了当时先进的雕刻工艺和技术,使得石雕的表现更加生动逼真。
同时,这些石雕在题材和构图上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
最后,从历史价值来看,霍去病陵墓的石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这些石雕作为古代艺术品,不仅展现了当时的艺术风貌和审美趣味,更重要的是,它们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社会风貌,为后人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同时,这些石雕也是对霍去病功绩的生动表现,是对他的崇高品德和伟大精神的永恒纪念。
因此,霍去病陵墓的石雕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霍去病陵墓的石雕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们在内容、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上都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为后人传颂了霍去病的功绩和精神,也为后人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因此,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REER HORIZON学术平台・147・第8卷・第10期 职业时空收稿日期:2012-08-18作者简介:姜南(1975-),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专业研究生,廊坊师范学院讲师。
汉代雕塑艺术同秦代雕塑一脉相承,汉代雕塑在继承了先秦雕塑艺术优良艺术传统的基础上,艺术塑造表现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对秦代雕塑而言,汉代雕塑在题材内容、技法、表现手法上又有了更大的提高和改进。
传统的艺术思想和文化底蕴为汉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石材的广泛应用与冶炼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是促成石雕艺术和金属雕塑发展的直接动力。
以霍去病墓石雕为代表的汉代雕塑造型方法是中国古代雕塑造型艺术的典型代表。
一、中国画艺术表现追求在汉代雕塑艺术造型中的表现1.国画注重神韵在汉代雕塑中的艺术表现。
汉代雕塑在基本型相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雕塑本身的意境和传神,强调形神和自然形态的高度统一,注重神韵和意境的表现效果,追求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追求。
创作者将自己的思想与激情结合自然物的状态融于作品之中,使作品更具自然和人文情怀相融合的艺术表现魅力。
以霍去病墓石雕为代表的汉代雕塑造型方法是中国古代雕塑造型艺术的典型代表,陵墓雕刻保持着形象超然、自然天成具有与天地争空间的雄强之势的艺术表现魅力,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生命力存在与天地之间。
这种相对独立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艺术表现是当时精神追求所强调的,艺术工作者重视对生活对象的感受,并把感受渗入和融合进作品,集中体现对瞬间表情和情趣的捕捉和表达,并把这种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和概括,这与中国画有着相同的表现,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理论,这同样也体现在了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表现之中。
2.国画造型手法在汉代雕塑中的表现。
汉代雕塑中吸取了中国民族绘画特点,在雕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中国画以线造型的塑造特点,以及采用中国写意画造型中不求外形肖似而强调内在精神和艺术本质的体现,强调不似之似的塑造形式,在体现雕刻者的创作意念与审美的同时也体现了时代的艺术风尚。
仅从中国民族艺术发展的高度来看秦代雕塑相从雕塑造型的角度简述霍去病墓石雕姜 南1,2(1.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2;2.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摘要:汉代石雕雕塑艺术在中国雕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一历史时期的雕塑突出表现在石刻艺术与陶俑艺术两个方面。
汉代石雕艺术将现实性与浪漫性、艺术性与思想性、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正是中国民族艺术的表现力所在。
基于汉代雕塑艺术特点,对霍去病墓石雕的造型艺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雕塑艺术;艺术造型;霍去病墓石雕;中国画写意对汉代雕塑在其内涵与气魄上要稍逊一筹的。
以西汉霍去病墓地石刻为例,雕刻者更多地根据石头的自然形态。
依自然形取势、精心构思、整体入手、巧妙运用多种塑造语言并融合中国民族绘画特点,力求外形轮廓的清晰和突出形体特征,技术手段上刀法洗练、概括、单纯、奔放。
雕塑作品中不作细节小处的精雕细琢,强调作品含蓄而耐人回味。
二、霍去病墓的艺术特点1.霍去病墓是典型的古代陵墓建筑。
中国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墓冢,在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约15公里处。
墓地上堆放着巨石,墓前置石人、石兽等雕塑作品。
霍去病墓在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殊荣不仅仅为纪念霍去病,还有安在他的墓前壮观的石雕艺术。
现存于霍去病墓的石雕有马踏匈奴、石人、卧马、跃马、卧牛等。
整座墓建造气势宏伟,建筑的整体布局的构想运用了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墓冢构建形式是以雄伟的祁连山来象征霍去病的赫赫战功,高度概括雕刻的动物形象的石雕增强墓冢的整体艺术表现策略和建设者对当时的艺术追求的把握。
设计者将霍去病的性格特征和战争功绩与祁连山自然环境相结合,准确表现当时的文化形式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
强调境、意与自然最巧妙的结合,墓地的建设是我国古代陵墓中的典范之一。
2.霍去病墓石雕的写意性。
雕塑造型语言和传统中国画写意精神在“写意”性上是有相似之处的。
霍去病墓在古代陵墓雕刻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雕塑作品和建筑上有着独特艺术表现力,是汉代石刻艺术的经典,在艺术表现上和民族艺术性上为各国艺术家所追捧。
西汉霍去病墓地的修建形式以及墓地的石雕作品最为代表性。
最有代表性的霍去病墓石刻艺术品有马踏匈奴、跃马、卧马、卧牛、伏虎、蟾蜍等石雕作品,这批动物石雕风格表现自然、艺术造诣高、造型生动自然逼真、有出神入化之妙。
汉代雕塑家们充分利用石的天然造型,注重自然形的表达和主观的艺术感受力,根CAREER HORIZON学术平台・148・职业时空 2012年10月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雕琢,没有必要的细节会被毫不犹豫地抛弃,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状态真实的物体特性,艺术创作要求天然而成的境界。
汉代在造型的制作上表面上是在做减法,而实际是大胆的概括性的塑造形象,表面是在大胆的简化,实质是高度的简约形体来强调形体特征,确实使造型更具有整体气质和浑然天成之美,力求在造型上有整体的气势和力度,即使是小的雕塑也被塑造得雄厚有力,气度非凡,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再度塑造。
三、霍去病墓石雕造型的表现特征1.石雕《马踏匈奴》的造型特点。
霍去病墓地前草坪里有以战马为主题的大型石刻作品:《马踏匈奴》、《卧马》、《跃马》。
这三件石雕作品,象征性地塑造表现了霍去病将军带兵打仗的英勇,颂扬霍去病将军的赫赫战功。
整个墓地没有修建霍去病的单人雕像,雕塑作品能让人们通过墓地回想起当时的历史场景,通过表现的这些雕塑就能回忆起将军当年带兵作战的情形,以战马为主题的石雕作品完整地表现了战斗的场景,让人们联想起将军与战士之骁勇善战。
《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石雕作品,作品更是让人们感受到了将军的灭匈奴和保家卫国决心,将军至死以民族大义为重、为国家的英雄气魄,深深地领悟到将军的崇高品格与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主题的塑造表现完整,内容非常丰富明快,在艺术性与思想性上达到了完美的表现。
作品中战马的塑造威武雄健,傲然正气,敌人蜷曲被压于马下,作垂死挣扎的状态,匈奴被俘姿态与整个马姿态轮廓浑然一体同时又各得其所。
石雕以巨大的天然石块为基础,借助自然石料本身的气势加以大胆的塑造,形式上简练、造型上夸张从而使造型更加古朴简约、自然生动。
在形体大的转折面进行雕凿,保证原石的独有魅力特征,采用了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手法处理形体的独特性,完善形体,保证艺术性与自然形体完美融合,使得整个雕塑更加浑然天成。
从自然之石到雕工趋于自然之态都表现出强悍的生命力,整体的环境和雕塑的塑造表现能感到作品的气势。
雕刻家把马的形象刻画的浑厚有力,姿态威武强壮,马腹下的匈奴仰卧在地上双腿蜷屈作狼狈挣扎的被俘状态,这一战争场景被生动细腻地雕刻表现出来,颂扬了霍去病这一英雄人物的震天动地战功伟绩。
2.石雕《卧牛》的造型特点。
石雕《卧牛》采用圆雕的塑造的制作形式,形体塑造厚重饱满有力,牛姿势是卧姿,身躯硕大,身体粗壮结实有力,表情神态安静,形态特征显然是耕牛的体态特征。
汉代雕塑作品展示了汉代人民的生活,使我们看到了汉代社会的精神面貌,同时具有时代精神的风采雕塑作品,又具有历史传统文化艺术的色彩。
即具浪漫气质,又具超强的思考力,是时代赋予了汉代人民非常先进的艺术造型观念,懂得如何在艺术创作中释放和表现自己的情感,如何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大刀阔斧,尽一切可能表现出一种博大胸襟。
汉代雕塑家们对造型比例的把握,表情神态的刻画,塑造水平达到了非常成熟的表现高度。
所以说汉代杰出的作品所表现出的艺术形象和内涵绝不是轻率的不负责任的,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的大胆夸张和概括以及准确的文化态势的把握。
它们的产生是华夏艺术中绽开的奇花,使我们更深入地领会到博大精深的中国艺术之底蕴。
3.霍去病墓石雕——民族气魄的象征。
马踏匈奴雕塑艺术的表现形体的天然风韵和恢弘的气势,表现上具有另类纪念碑性质。
人从认识自我,尊重自我,赞美自我,到创造出符合自己特点又让别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是对形体的整体理解同时对当下的把握。
汉代艺术表现上强调浑然一体的造型风格,强调了形体与形体之间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的内在的必然联系性。
汉代雕塑造型艺术给我们创作提供了诸多研究的样本。
例如石雕卧马采用立体圆雕的雕塑手法,躯体刻画丰满有度,马的体内蕴藏着内在不可消融的力量,马的姿态仿佛在倾听远方传来的号角声音同时注视着前面的战争场面,马的一只前蹄迈出,蹄尖紧紧地扣在地面,另一只前蹄略微抬起,后腿作正在用力的姿势。
这是马从卧着的姿态转入起身时的一瞬间的动作,姿态由静到动转瞬即逝的动态。
汉代雕塑艺术高度概括了这一艺术形象特征,超越了真实表现维度,突破了理性的主观感受,强调代表性的表象瞬间。
雕塑家的情感注入和对描绘对象的了解使作品具有蓬勃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是一种永恒的瞬间,是一种自然和人的状态的总体性协调把握。
艺术家以立马的彪悍和马下匈奴的萎缩暗示马上将军驱敌胜利的威武姿态,想象性自然空间的阐述会在这一艺术性的雕琢下得到完美的表现。
我们可以这样的理解汉代雕塑作品,作品所展示的不是战马雄壮有力,更不是垂死萎缩的匈奴俘虏,它所展示的更多的应该是马上战功显赫、所向披靡的青年将军—霍去病,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大汉王朝国力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代表。
这也正是汉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特色——形式语言的象征性,另外这与大汉民族的整体思路是分不开的——汉朝强悍的民族意识和对世界的态度。
石雕以简练、夸张的形式语言,展示了大汉的民族气魄,使人仿佛置身于金戈铁马的古代战场,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大汉王朝的国力强大。
四、汉代石雕的历史意义汉代的雕塑以其豪迈奔放和激情浪漫的气质,彰显了刚健雄浑的艺术风格。
汉代霍去病墓的石雕作品意义重大。
作为中国一种传统造型观念,它符合中国造型艺术的审美意趣,赋予传统雕塑独特的艺术魅力。
霍去病墓前石雕是西汉纪念碑性雕群的一部分,古代雕刻艺术家们以他们高超的艺术技巧,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杰作。
参考文献:[1] 汝信.全彩中国雕塑艺术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下转第151页)CAREER HORIZON学术平台・151・第8卷・第10期 职业时空首先通过热身活动“所做非所说”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坚持不懈完全可以做到;然后进行主题活动“填写卡片——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我的名片”、“讲述——洪战辉、丛飞的故事”、“情境再现——汶川地震”。
此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体验到:(1)人生必须有目标,能够自觉地反思过去,努力地把握现在,切实地规划将来。
(2)如何将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融为一体。
(3)今天自己起码的责任是学好本领,以便将来能自立于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而不是成为社会的负担。
(4)一个有责任感的青年,对家庭来说是好儿女,对学校来说是好学生,对社会来说是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