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洋金花及其配伍应用的研究浅析

合集下载

浅谈麻黄之现代用法

浅谈麻黄之现代用法

浅谈麻黄之现代用法摘要】麻黄药力雄浑,在《伤寒杂病论》全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麻黄作为中药主要药物,在中古时期垂近千年。

但河间之后日渐少用以求平稳。

今经方之用更是少见,这里举其几处变通之用法。

【关键词】麻黄用法1 麻黄简介麻黄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来源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1.1 药材特征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质茎。

表面淡绿至黄绿色,有细的纵棱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鳞叶2,稀3,锐三角形,长3~4mm,先端反曲,基部常连合成筒状。

质较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微苦涩。

木贼麻黄小枝多分枝,直径1~1.5mm,棱线13~14条;节间长1~3cm;膜质鳞叶2,稀3,上部约四分之一分离,呈短三角形,先端多不反曲。

基部棕红至棕黑色。

中麻黄小枝多分枝,直径1.5~3mm,棱线18~28条,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3,稀2,长2~3mm,上部约三分之一分离,先端锐尖。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1.2 化学成分含1-麻黄碱(I-ephedrine)、d-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I-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1-去甲麻黄碱(I-norephedrine)、d-去甲伪麻黄碱,并含麻黄恶嗪(2,3,5,6-tetramethyIpyrazine)、苄甲胺等。

1.3 性味性温,味辛、微苦。

归肺、膀胱经。

1.4 功能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实证喘咳及水肿,麻疹不透,黄疸、支气管哮喘等。

1.5 常用配伍麻黄配桂枝温肺化饮,适用于外寒内饮,风寒束表,水饮内停之证。

如麻黄汤。

麻黄配石膏辛凉宣泄,外散风寒,内清肺热,适用于表寒里热之“寒包火”证。

如麻杏石甘汤。

麻黄配葛根解肌发汗,适用于伤寒无汗无风,项背强直,或外塞风寒,邪气内迫于阳明之恶寒无汗,发热口渴,下利等即所谓太阳阳明合病者。

麻黄配伍应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麻黄配伍应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麻黄配伍应用与不良反应分析发表时间:2018-04-27T11:10:05.96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0期作者:郭莉杰[导读] 麻黄有兴奋心脏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应慎用,麻黄一般不单独用药,多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充分发挥其药效并减少毒副反应。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摘要】探讨麻黄的配合应用及不良反应。

麻黄主要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化痰止咳,利水消肿之功。

根据不同病因,不同病症表现,临床辨证,符合麻黄的功效适当配伍,发挥麻黄的疗效。

麻黄作为解表效果猛烈,作用强烈,配伍不当易出现意外,辨证准确,合理配伍,通过炮制等方法降低其毒性,充分发挥其药效。

【关键词】麻黄;配伍应用;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031-02 麻黄性温,味辛、微苦。

归肺、膀胱经。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1]。

麻黄,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有所记载,因“丛生如麻,色黄”而得名。

麻黄主要含生物碱、黄酮、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多糖和鞣质等,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等。

1.基本功效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的草质茎。

含1-麻黄碱、d-伪麻黄碱、I-N-甲基麻黄碱、小N-甲基伪麻黄碱、1-去甲麻黄碱、小去甲伪麻黄碱,并含麻黄恶嗪、苄甲胺等。

性温,味辛、微苦。

归肺、膀胱经。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湿水肿,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常用量2~9克,水煎服。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捣绒缓和发汗,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或炙用。

2.配伍应用麻黄具有辛散、温通、苦降之性,善散风寒、开腠理、透毛窍、通经络、宣肺气而利水道,为治疗风寒表实证咳喘、水肿之常用药物。

古人誉之为“发表第一要药”,如确属风寒表实重证,投以麻黄汤可获非凡之效。

2.1 麻黄的发散风寒作用常用麻黄配桂枝,麻黄和桂枝都辛温,可以入肺经,膀胱经。

麻黄常见配伍

麻黄常见配伍

麻黄常见配伍(一)、麻黄配伍治慢性荨麻疹荨麻疹呢,在临床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皮肤粘膜过敏性疾病,皮肤表面会起很多大小不等的局限性、水肿性风团。

如果从中医角度进行分析的话,水湿外溢局部肌肤,又宣散不出去,就会引起风团。

风团的颜色有红白之分,如果风团的颜色偏白,多属寒性风团,颜色偏红呢就属于热性风团。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验案中的这个患者,证型是血虚外受寒湿型,他的风团就是由于外感风寒湿邪引起的寒性风团。

由于今天我们讲的方药是麻黄方,麻黄是我们的主药,所以在看具体病案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下麻黄的性味归经与主治功效。

麻黄性温,味辛、微苦。

归肺、膀胱经。

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临床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经蜜炙过的麻黄润肺止咳效果更佳,多用于表症已解的气喘咳嗽。

好了,我们来看医案,医案中的患者是位年近50的中年女性,平时呢经常感到体倦乏力,浑身没有力气,还有头晕头重,腰酸,失眠多梦的表现。

从两年前的冬季开始,每当遇到寒冷天气,她的脸部、四肢,一些裸露的部位就会起风团,还有瘙痒感,遇热风团就逐渐消失了。

近半年呢风团几乎每天都发作,稍微受凉就发作。

一般午后或者入夜后比较严重。

观察她的舌苔脉象,舌淡苔白,脉沉细而缓。

这位医生辨的什么证型呢?血虚外受寒湿型慢性荨麻疹。

采用的治法是养血和血,疏风散寒祛湿。

用的方子是赵炳南老师的经验方——麻黄方。

我们一起来看下方药组成:麻黄10g,杏仁15g,干姜皮10g,浮萍10g,白鲜皮25g,陈皮15g,丹皮15g,白僵蚕15g,丹参25g,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患者吃了21剂之后就痊愈了,医生让她再吃5剂巩固疗效,两月后随访没有复发。

医案中这个患者禀赋不足,气血虚弱,卫气失固,又遇风寒湿邪相搏,客于肌肤腠理,使经脉气血结聚,营血瘀滞而发病。

正虚为本、外邪风寒为标。

方中以麻黄、杏仁、干姜皮为主要药,取其辛温宣肺以开腠理,推邪外出;佐以浮萍、白鲜皮走表散寒湿;丹参、丹皮、白僵蚕养血润肤,和血止痒;陈皮、干姜皮行气开胃,醒脾化湿,以期内外兼治。

洋金花(止咳平喘药)

洋金花(止咳平喘药)

洋金花(止咳平喘药)洋金花Yangjinhua《药物图考》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Darura metel L.)的花。

主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7~9月花盛开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生用或姜汁、酒制用。

性能:辛,温。

有毒。

归肺、肝经。

功效:平喘止咳,麻醉镇痛,止痉。

应用:1.哮喘咳嗽。

本品为麻醉镇咳平喘药,对成人或年老咳喘无痰或痰少,而他药乏效者用之。

可散剂单服,或配烟叶制成卷烟燃吸;现也常配入复方用治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2.心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本品有良好的麻醉止痛作用,可广泛用于多种疼痛疾病。

单用即有效,也可配川草乌,姜黄等同用。

治痹痛,跌打疼痛,除煎汤内服外,还可煎水外洗或敷。

3.麻醉。

本品自古就已用作麻醉药,常与草乌、川乌、姜黄等同用,如整骨麻药方(《医宗金鉴》)。

近代以本品为主,或单以本品提取物东莨菪碱制成中药麻醉药,广泛用于各种外科手术麻醉,效果满意。

4.癫痫,小儿慢惊风。

本品有解痉止搐之功,可配天麻、天南星等息风止痉药同用以增强药效。

用法用量:内服,0.2~0.6g,宜入丸、散剂;作卷烟吸,一日量不超过1.5g。

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应控制剂量。

外感及痰热咳喘、青光眼、高血压、心动过速者禁用;孕妇、体弱者慎用。

古籍摘要:1.《履巉岩本草》:“治寒湿脚,面上破,生疮,晒干为末,用少许贴患处。

”2.《本草纲目》:“诸风及寒湿脚气,煎汤洗之;又主惊痫及脱肛;并入麻药。

”3.《本草便读》:“止疮疡疼痛,宣痹着寒哮。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白曼陀罗花含莨菪烷型生物碱。

其中主要包括东莨菪碱(天仙子碱)、莨菪碱(天仙子胺)、阿托品。

2.药理作用:东莨菪碱对大脑皮层和皮层下某些部位主要是抑制作用,使意识丧失,产生麻醉。

但对延髓和脊髓则有不同程度的兴奋作用;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对支气管及胃肠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有阿托品样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及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而有抗休克作用。

【洋金花】洋金花的功效与作用

【洋金花】洋金花的功效与作用

【洋金花】洋金花的功效与作用•中草药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瑰宝,每一种中草药都有自己独特的功效与作用。

比如说洋金花,洋金花是一味具有化痰止咳作用的中草药,和其他药材搭配效果会更好。

至于洋金花的食用方法,洋金花的禁忌就需要大家跟着本专题一起了解啦。

一、洋金花的功效与作用定喘,止咳,祛风,麻醉止痛,解痉止搐。

治哮喘,惊痫,风湿痹痛,脚气,疮疡疼痛。

并作外科手术麻醉剂。

1、《纲目》:"诸风及寒湿脚气,煎汤洗之。

又主惊痫及脱肛,并入麻药。

"2、《生草药性备要》:"少服止痛,通关利窍,去头风。

"3、《本草便读》:"止疮疡疼痛,宣痹着寒哮。

"4、《陆川本草》:"治咳嗽,跌打疼痛。

"二、洋金花形态特征在热带为木本或半木本,在温带地区为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单叶互生,花两性,花冠喇叭状,五裂,多少唇形,有重瓣者;雄蕊5,全部发育,插生于花冠筒;心皮2,2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

蒴果。

花萼在果时近基部环状断裂,仅基部宿存。

茎粗壮直立,.主茎常木质化。

株高50~150cm,全株光滑无毛,有时幼叶上有疏毛。

上部常呈二叉状分枝。

叶互生,叶片宽卵形,边缘具不规则的波状浅裂或疏齿,具长柄。

脉上生有疏短柔毛。

花单生在叶腋或枝叉处;花萼5齿裂筒状,花冠漏斗状,白色至紫色。

蒴果直立,表面有硬刺,卵圆形。

种子稍扁肾形,黑褐色。

花单生叶腋,花冠漏斗形,长7~10cm,筒部淡绿色,上部白色;花冠带紫色晕者,为紫花曼陀罗。

花期夏、秋季。

播种法繁殖。

三、洋金花的选方1、治小儿慢惊:曼陀罗花七朵(重一字),天麻二钱半,全蝎(炒)十枚,天南星(炮),丹砂、乳香各二钱半。

为末。

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

(《御药院方》)2、治阳厥气逆多怒而狂:朱砂(水飞)半两,曼陀罗花二钱半。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温酒调下,若醉便卧,勿令惊觉。

(《证治准绳》祛风一醉散)3、治(病)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不痛,亦不伤人:山茄花(八月收)、火麻花(八月收"一说七月收")。

洋金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洋金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洋金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周华春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7(9)9
【摘要】洋金花作为治疗用药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它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在中医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洋金花中具有药用价值的主要为其所含有的生物碱类成分,主要包括如下:阿托品、莨菪碱、东莨菪碱等,本次研究中收集近几年洋金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相关文献,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129-130)
【关键词】洋金花;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周华春
【作者单位】高邮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洋金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J], 孙曼春
2.洋金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J], 李花
3.洋金花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药理作用 [J], 谢兆运
4.洋金花的镇痛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J], 张红星;祁青
5.浙贝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孙禹;梁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麻黄的配伍探讨范文

2021年麻黄的配伍探讨范文

麻黄的配伍探讨范文有关麻黄的配伍探讨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利水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与不同物配伍上具有不同意义。

???麻黄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其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具有发汗散寒,利水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实证喘咳及水肿,麻疹不透,黄疸等。

?麻黄配桂枝:温肺化饮,适用于外寒内饮,风寒束表,水饮内停之证。

?麻黄配石膏:辛凉宣泄,外散风寒,内清肺热,适用于表寒里热之“寒包火”证。

?麻黄配杏仁:宣肺平喘,适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闭之证。

?麻黄配葛根:解肌发汗,适用于伤寒无汗无风,项背强直,或外塞风寒,邪气内迫于阳明之恶寒无汗,发热口渴,下利等既所谓太阳阳明合病者。

?麻黄配薏仁:解表祛湿,适用于风湿外袭,汗液不得外泄所致全身疼痛,发热无汗,日脯剧烈为风湿在表,有化热倾向者。

?麻黄配连翘:解表退黄,适用于黄疸兼见头痛,体痛恶寒,无汗和小便不利等证而属表闭,湿热蕴郁发黄者。

?麻黄配熟地:滋肾平喘,适用于肺实痰壅,肾阴耗损、肺气上逆、肾虚不纳之证。

?麻黄配大黄:宣上导下,适用于肺胃热盛,痰热互结,腑气不通,肺气上逆之喘咳。

?麻黄配升麻:升阳解毒,适用于伤寒大下之后,阳邪陷里,热毒上蒸,上热下寒,虚寒互见的复杂症候,而出现手足厥逆,咽喉不利,吐脓血者。

?麻黄配射干:降逆化痰,适用于肺气不宣,咳而上气,喉中痰诞,阻碍气机不利,喘息不调,致喉中有声如水鸡之鸣音者。

?麻黄配细辛、干姜:温肺化饮,适用于外寒内饮、风寒束表,水饮内停,上迫于肺,肺失宣降之证。

?麻黄配五味子:敛肺止咳,既可宣肺平喘,又能敛肺降气,适用于肺虚气逆,肺失宣降之证。

?麻黄配白术:利尿消肿,适用于水肿兼表证者。

?麻黄配浮萍:行水消肿,适用于水肿尿少而兼有表证者(如急性肾炎初期水肿)。

?麻黄配葶苈子:泻肺祛饮,宣泄肺气,适用于痰饮壅实,水气停滞所致之喘满痰涌者。

?麻黄配附子:宣肺平喘,温通心阳,适用于心阳不足,寒饮内闭之证。

浅谈麻黄兴阳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浅谈麻黄兴阳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次出现下肢凉、沉 不适来 诊 ,得 知期 间腰痛未 再 发作 。
[ 2 ] 覃彪民, 杨炎 珠. 电针配合温针治疗致密性髂骨炎疗 效观察[ J ] . 上海针灸杂志, 2 0 1 1 , 3 0 ( 5 ) : 3 1 5 .
傩 师。
[ 1 ]黄 烽・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 M ] ・ 北 京 :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其 治疗 某 些 疾 病 时 所 发 挥 的作 用 。在 治 疗 咳 喘 、 外 感风 寒 、水 肿 等 病 症 时 兴 阳作 用 与 治 疗 目的 无 关 ,应 当予 以抑 制 ;而 在 用 于 治 疗 心 阳 不 振 型 心
治疗辨证 属于 心 阳不 振证 型 窦性 心 动 过缓 ,振 奋 心 阳 ,方 药 组 成 :麻 黄 1 0 g ,附子 1 2 g ,细 辛 5 g ,桂 枝 1 0 g ,薤 白 1 0 g ,葛根 1 5 g ,黄 芪 1 5 g ,丹 参3 0 g 。应用麻 黄兴 阳作 用 ,温 振心 阳 ,提高心 率。
京 中 医药 2 0 1 4年 3月第 3 3卷第 3期
B e i i i n g J o u r n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 Ma r c h. 2 0 1 4. V o 1 . 3 3. N 0 . 3
浅 谈 麻 黄 兴 阳作 用 及 其 临床 应 用
胡 磊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 门医院 东区肾病科 ,北京 1 0 1 1 0 0 ) 【 摘要 】 麻黄具有发 汗解 表 、宣肺 平喘 、利水 消肿等 功效 ,而其 “ 兴 阳”作 用却多被 忽视 。 “ 兴阳 ”指 振奋 阳气之 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 、 洋金花及其配伍应 用的研究浅析
梁凤娟 陈蕾 刘 劲 生
( 深圳 市福 田区中医院 , 广东
深圳 , 10 4 583)
【 摘要 】 麻黄 、 花均具有平喘作用 , 洋金 药理作用显 著 , 本文针对麻 黄 、 洋金花的化学成 分 、 药理作用 、 毒副作用 、 药动学 、
配伍研究 等进行 了归 纳分析 , 提出深 入开展配伍应用研究 的方 向和思路 , 并 以期为今后 的药理毒 理研 究奠定基础 , 进而促进
其临床合理应用。
【 关键词 】 麻黄 ; 洋金花 ; 麻黄碱 ; 东莨菪碱 ; 配伍
中医药学是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 复方 既是 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 ,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精 髓的具体表现 。复方通过配伍 的变化可以产生不 同的治疗 效果 , 配伍使整个方剂达到整体综合调节 的作用。 现代 医学 理论认为复方配伍使有效成分 的质或量发生 了变化 ,复方 的药效是 多种组分共同作用 的结果 。 麻黄 、 洋金花均具有止 咳平喘作用 ,作为传统止咳平 喘药在治疗 咳喘的中药处方 中使用相当普遍 , 也有很多学者 、 临床医务人员进行 了总结 分析[ 。本文将对两药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并提 出深入研 1 ] 究思路。 麻黄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草麻黄 、中麻黄或者木贼麻 黄的草质 茎, 其最早见 于《 神农本草经》 记载其功效为 :主 , “ 中风 , 伤寒头痛 , 温疟 , 表发汗 , 去邪热气 , 止咳逆上气 , 除寒 热, 破积聚 。” 洋金花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白曼 陀罗或毛 陀罗的干燥花, 资源丰富, 药用 的有 白曼陀罗 、 毛曼陀罗 、 欧 曼陀罗 、 无刺曼陀罗 、 紫花曼 陀罗 、 重瓣曼 陀罗 , 其性 昧辛 、 温, 有小毒 , 具平 喘止 咳、 镇痛解痉、 麻醉之功效 [ 。 2 ]
[]is . i mnD df inya dscn a yeprtyods n 3Lp Vt i eie c n eo dr hpraahrii i P a c y m
t e ed ry o s q e c s f r b n o s a d fa t r s a d t e a u i h l e l :c n e u n e o o e ls n r c u e n h r pe t c
中国中医药咨讯

21 年 2 第 4 02 月 卷 第2 期
Fe r r 2 2 Vo . No2 b uay 01 1 4 .
3 ・ 0
J un lo iaT a to a hn s dcn nomain o r a f n rdi n lC ie eMe iieIfr t Ch i o
1 化 学 成 分 研 究
现代研究表明 , 麻黄中含有麻黄生物碱 、 黄酮 、 黄烷醇 、 挥发油 、 有机酸 、 氨基酸 、 多糖 、 鞣质。 中, 其 生物碱是麻黄的 主要有效成分 , 包括主要 的活性成分为 L 一麻黄碱 、~伪麻 d 黄碱 、— 一甲基麻黄碱 、- 一甲基伪麻黄碱 、 LN dN l 甲基 麻 一去 黄碱 ,一去 甲基伪麻黄碱 、 d 麻黄次碱等【] 其中起主要作用 3。 的也是至今研究最多的成分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麻黄碱具 平喘功效 , 而伪麻黄碱具消炎作用 。 麻黄的药效 基本上取决
标 。因此 , 骨愈灵胶囊治疗绝 经后骨质疏松症 , 其作用机制 可能是通过促进骨形成 , 抑制骨吸收, 纠正去高转换状态下 的骨流失 , 增加骨密度 , 而达到缓解骨痛 , 从 治疗骨质疏松 的 目的。本组病例在治疗前后还分别检测了血清钙 、磷浓
度 , 每 月 监测 肝 、 功 能 , 录不 良反 应 , 并 肾 记 结果 表 明骨 愈 灵
精气的充盈 滋养与推动f】 5。 骨愈灵胶囊是 由骨碎补 、 续断 、 熟地黄 、 五加皮等 1 6味 组成 的纯 中药制剂 。方 中骨碎补苦温性降 , 肾活血 , 补 既能 补 肾收浮 阳, 又能活血而疗折伤 。续断苦甘辛微温 , 具有补 肝肾, 行血脉 , 续筋 骨之功 , 熟地合续 断 , 肾填精 , 补 培植本 元。 骨碎 补配续断 , 肾续筋伤 , 补 又长于补。 肾固齿 。 五加皮辛 甘温 , 具有强筋壮骨之效 , 能补肝 肾之 阳气 , 壮筋骨 以起萎 弱 。动物实验研究表 明, 骨愈灵胶囊能扩 张毛细血管 , 有效 的改善微循环 , 通过血液循环 的改善 , 提高成骨细胞活性 和 指数 ,改善骨折部位 的矿化沉积率,促进类骨质的提前钙 化, 使骨痂提前成熟【】连续给药 4周后 , 6; 骨质疏松模 型大 鼠股骨干 重 、 骨钙量 、 骨密度均高于模 型组 , 骨小梁体积百 分 比、 骨小梁平均宽度显著提高 , 并且能够改善骨松疏松大
于 这两 种 成 中东莨菪碱 占 8 %, 0 其余 为阿托 品和莨菪碱等【1 4。现代 医学认为药物 的药效作 用 的物质基础是有效成 分 , 黄 、 对麻 洋金花的研究也 主要集
中 在这 些 成 分 的 研 究 。 2 药 理作 用 研 究 麻 黄在 临床上用于外感 风寒 、 腠理 闭塞所致发热恶寒 、 无汗、 头痛 、 脉浮 紧等表实 证 , 风寒外束 、 肺气壅遏 的咳喘 , 风邪袭表 、 肺失 宣降的水肿 , 小便不利 、 脉浮的风水症 , 伤寒
胶囊不 改变患者血清钙 、 磷浓度 , 且肝 、 肾功能无明显改变 , 说明该 药长期服用是安全的。 参考 文献
[]张巧 , 1 周世菊, 申欢 . 阳地 区 12 贵 3例健康 成人骨密度调查 f_ 1 J 1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0 7 1()4 0 4 2 2 0 , 7: 9 — 9 . 3 [】 2李旭, 白文佩, 忠厚 . 刘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 的治疗进展 【. J 中 J 国骨质疏松杂志,0 7 l()6 7 6 2 2 0 ,39: 0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