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小山词》浅析

合集下载

试论晏几道《小山词》中的女性形象(二稿)

试论晏几道《小山词》中的女性形象(二稿)

试论晏几道《小山词》中的女性形象(二稿)07中本非师(2)班070105219 王川摘要:晏几道是宋代词坛上一位“工于言情”的著名词人,《小山词》是他作为伤心之人写的感伤之作,词中女子的际遇饱含着他人生的失意,词中女子的情感蕴藉了他挣扎的苦痛,凄苦的悲情如同梦魇般吸附在他身上与他的词作中。

晏几道借由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不论是歌儿舞女还是闺中思妇,换位代言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慨,与这些女子由相识、相知发展为相惜,甚至相恋,用生死苦恋之情聊以慰藉,从而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宣泄心中的愤懑,继而在她们身上得到抚慰与平静。

关键字:晏几道;《小山词》;女性形象女性形象的吟咏,早已有之。

在词的创作中,“男子作闺音”的现象由来已久,在唐、宋时极为普遍,成为文学创作中一个奇特的现象,人们称之为“代言体”,这与词专以歌咏花草美人的题材特点与创作传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P59-63)。

这种代言体词多以女子的口吻和视角,并试图从女子内心情感世界出发,以“变腔”和“代言”把女性形象描摹得更委婉含蓄,婉媚轻柔,情致缠绵。

晏几道是宋代词坛上一位“工于言情”的著名词人,其词虽然没有脱离开歌咏花草美人的创作藩篱,但是抛弃了那种故作深情、虚伪做作、假情假意的矫情和伪饰,以其真面目、真性情铺陈在我们眼前。

晏几道可谓是深谙于这种“代言体”,借由女子的身份倾吐自己心中的块垒,由女子的身世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从女子的地位反观自己的处境,由此感慨自己身世蹉跎和仕途不顺的命运。

一、晏几道:华屋山丘的蹉跎身世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宋朝宰相晏殊之子,自幼过着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爱好歌舞,率性自然,浑然天真,才华横溢。

但随着晏殊的离世和家道的中落,这前后的巨大生活反差对晏几道的刺激和影响很大。

黄庭坚在《小山词》序文中说他“磊隗权奇,疏于顾忌,文章翰墨,自立规模,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

诸公虽爱之,而又以小谨望之,遂陆沉于下位。

平生潜心六艺,玩思百家,持论甚高,未尝以沽世。

此恨不关风和月,人生自是有情痴——浅论《小山词》抒情特色

此恨不关风和月,人生自是有情痴——浅论《小山词》抒情特色

方 面 , 天 也是 万 物 凋 零 的 时候 。 首诗 描 绘 的就 是 一 秋 这 幅农历 九月 深 秋 原 野 图 , 秋 野 、 风 、 水 、 虫 、 山 、 从 秋 秋 秋 秋
“ 双 重 意 义 性 表 现 在 一 个 文 化 层 次 的 符 号 中 , 而 色 彩 以 因 词 语 就 被赋 予 了特定 的文 化价 值 — — 正 与 反 、 与 恶 、 善 褒
索 并 开 拓 前 进 。 其 中 晏 几 道 用 短 小 精 炼 的 小 令 , 化 多 变 端 地 抒 写 自 己 伤 逝 之 痛 、 魄 之 境 、 愤 之 情 , 婉 约 词 落 悲 将
的 基 本 内 容 — — 真 挚 哀 婉 之 柔 情 发 展 到 了 超 越 前 人 的 动 人 之境 。 陈 振 孙 谓 小 晏 词 “ 逼 花 间 ,高 处 或 过 之 ” 追
石 脉 水流 泉 滴 沙 , 灯 如 漆 点松 花 。 鬼
是 凸显 汉 旗 的颜 色 , 广 漠 的边塞 , 人 眼帘 的 只 能是 最 在 映
有 视 觉 冲击 力 的红 色 。
四 、 学 建 议 教
前 面 讲 到 白有 两 种 意 象 , 对 于 留 学 生 来 讲 , 具 体 但 在 的诗 文 中 , 如 何把 握 呢? 应
纯 净 、 雅 ; 极 的 一 面是 哀 伤 、 怖 、 白 。红 颜 色 的双 素 消 恐 空
重 心 理 意 象 : 极 的 一 面 是 热 情 、 庆 、 义 ; 极 的 一 面 积 喜 正 消 是 极端 、 恼 、 恨 。 烦 仇 对 于外 国学 生 . 记住 这 些 双 重心 理 意 象并 不 难 . 要 但
与 贬 的 文 化 价 值 。 样 , 彩 词 语 的 联 想 意 义 就 获 得 了 双 这 色 重 心 理 意象 这 一认 知 特 征 。 ” 例 如 , 颜 色 的 双 重 心 理 意 象 : 极 的一 面 是 高 洁 、 白 积

《小山词》的抒情独特性浅析

《小山词》的抒情独特性浅析

3神州文学《小山词》的抒情独特性浅析吴晓娜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摘要:长久以来,晏几道以其孤高耿介与性情中的“痴”为世人所知,又由于他出身相门,而后又家道中落,谋生无计以至仕途蹭蹬,使他形成了敏感多情的性格,但也同样造就了《小山词》中独特的抒情表达。

其抒情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抒情对象的明确化、抒情手法的艺术性与独到的情感风格三个方面,在承袭了花间词的特色的同时,又摆脱了藻饰之风,自成风格,以其精湛的艺术技法情感表达为后人所称道。

关键词:抒情对象;抒情手法;情感风格一、以特指的女性为抒情对象小山词与花间词的区别之一,便是抒情对象的不同。

小山词抛开了过去花间词的泛泛而谈,不再一概而论,而是为特指的歌妓抒情作词。

其中许多词都确切记载了歌女的名字,以莲、鸿、蘋、云四位最为人知。

《虞美人》中“有期无定是无期。

说与小云新恨、也低眉”、“问谁同是忆花人。

赚得小鸿黛眉、也低颦”两句,通过离别的悲凉来表达对小云、小鸿的深切相思;《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更是用整首词描写歌妓小莲,上片展现她的外貌之美与才艺之精,下片则深入她的内心世界抒发离别之愁绪;《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是晏几道故地重游后引发的对恋人的怀念。

这众多怀念歌女的词作,所表达的都是对特定人物、具体事件的真情实感,相较于花间词更加深情真挚。

而作者在塑造特定抒情形象的同时,也取得了许多艺术技法上的成就。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落花”寓伤春之感,“燕双飞”寓缱绻之意,再以“燕双飞”与“人独立”的对比来反衬人物的孤寂,是情景交融、以诗入乐的典范。

晏几道生性耿直,不会圆滑世故,在家庭衰败后才发现世态炎凉、知音难寻。

现实的无奈使他只能“流连歌酒而自谴”,在诗酒风流中排遣忧愁,在与歌伎的交往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这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他精神上的紧张状态,使他的心理再度找到了平衡的支点。

但无奈这些歌伎都是风尘中人,并不能真正理解晏几道内心的苦闷,她们的纷纷离开也使晏几道的情感体验愈加痛楚和深刻。

晏几道《小山词》「清壮顿挫」之意义探析

晏几道《小山词》「清壮顿挫」之意义探析

成大中文學報 第二十二期2008年10月 頁61-94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晏幾道《小山詞》「清壯頓挫」之意義探析卓清芬*提 要北宋詞人晏幾道(1038-1110),有《小山詞》一卷行世。

其摯友黃庭堅(1045-1105)在〈小山集序〉中提到晏幾道詞的特色:「乃獨嬉弄於樂府之餘,而寓以詩人句法,清壯頓挫,能動搖人心」。

指出其詞融合了「詩人句法」,產生「清壯頓挫」的美感特質,達到「能動搖人心」的藝術效果。

「清壯頓挫」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由於黃庭堅並未解釋「清壯頓挫」的意涵,也未援引詞例說明,以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筆者尋繹「清壯頓挫」運用在文學批評上的脈絡,再從黃庭堅的詩論、文集,以及宋人的筆記、詩話中釐清「清壯頓挫」的意義。

筆者以為,黃庭堅所謂的「清壯」,主要涵蓋了兩個不同的層面,一是品格風骨的卓犖不群,一是立意修辭的清新不俗;「頓挫」主要是指章法布局的宛轉曲折。

《小山詞》「清壯頓挫」的特質,和「寓以詩人句法」的表現方式有關。

在篇幅簡短的令詞中展現了轉折錯綜的章法,造成情感的波瀾起伏。

或以矛盾對立形成情感的跌宕衝擊;或以委婉鋪敘、宛轉層遞的筆法突顯情感的往復低徊,為柔緩的令詞開展出具有抑揚抗墜之致的新風貌。

關鍵詞:晏幾道、小山詞、清壯頓挫、詩人句法、宋詞*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61成大中文學報第二十二期An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of “qin-zhuang-dun-cuo” as shown in YanJidao’s Xiaoshan ciCho Ching-Fen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AbstractThe North Sung Dynasty poet Yan Jidao (1038-1110 AD) wrote the lyric poetry album Xiaoshan ci. In the prologue, Yan’s close friend, Huang Tingjian comments on his poetry, “While experimenting with Yuefu poetry, Yan employs poetic composition methods. The result is ‘qin-zhuang-dun-cuo,’ that moves men’s hearts.” Huang points out that it is the poetry composition method used in writing lyric poetry that induces the artistic effect he calls “qin-zhuang-dun-cuo” that has the ability to move our hearts.So what is meant by “qin-zhuang-dun-cuo?” The absence of either definition or exemplary poems illustrating the meaning of the term by Huang Tingjian has led to the proposal of various theories. The author intends to trace the use of “qin-zhuang-dun-cuo”in literary criticism, supplemented by Huang’s poetry critiques, collections, and notes/poetry theories by Sung scholars, in order to pin down the term’s correct interpretat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qin-zhuang has two readings; one is of a distinctively noble character, while the other is novel in theme and rhetorical methods. Dun-cuo mainly refers to the subtle changes of mood in composition. Xiaoshan ci has the character of being qin-zhuang-dun-cuo because it has been composed with methods of poetry composition. The complex and ever varying writing style incites emotional twists in the reader within these compact poems. Sometimes, the simultaneous presentation of contrastive themes causes an emotional impact; sometimes, the subdued description and62卓清芬:晏幾道《小山詞》「清壯頓挫」之意涵探析indirect unfolding of the theme conveys the feeling of hesitation and contradiction. The tame genre of lyric poetry is thus given a new face of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Keywords: Yan Jidao, Xiaoshan ci, qin-zhuang-dun-cuo, method of composition of a shi poet, creating ci from shi, Sung ci63成大中文學報第二十二期64卓清芬:晏幾道《小山詞》「清壯頓挫」之意涵探析晏幾道《小山詞》「清壯頓挫」之意涵探析卓清芬一、前言北宋詞人晏幾道(1038-1110)的《小山詞》,1向以風流綺麗著稱。

《小山词》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小山词》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小山词》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小山词》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词别集。

小山词浅说

小山词浅说

小山词浅说摘要:在词的发展史上,北宋前期,令词处在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阶段。

晏几道的《小山词》在词史上尤其是在令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词风上承李煜,下启清照,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拟对其“叙其所怀,期以自娱”的创作理念以及浓挚深婉、臻于化境的几则佳作进行分析,以期精要概览小山词的精妙。

关键词:晏几道小山词赏析晏几道(1038—1110年),北宋临川(今属南昌进贤)人,字叔原,号小山,生性疏狂磊落,纵弛不羁,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乃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毛晋曰:”小山词直逼《花间》,字字娉娉袅袅,如揽嬙、施之袂。

恨不能起莲、鸿、蘋、云,按红牙板唱和一过。

晏氏父子,具足追配李氏父子云。

”(《跋小山词》)《小山词》囊括了小山存世的词作,“小山词”则是对晏几道词作的统称。

《小山词》存词二百多首,多为小令。

怀往事,抒哀愁,笔调感伤,语丽情真,动摇人心,吐属天成。

小山词形似花间,神通南唐,虽反映的生活面较窄,但艺术境界较高,在词史上尤其是令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其词风上承李煜,下启清照,正如吴梅《词学通论》所言:“艳词自以小山为最,以曲折深婉,浅处皆深也。

”与李煜为代表的南唐词一样,小山词亦是自坎坷人生中脱化而出,意有所欲,情有所感。

晏几道系晏殊第七子,经历了其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

晏殊40岁,以资政殿学士、御史中丞知贡举,拔24岁的欧阳修为省元时,小山出生;50岁入枢密使、52岁自枢密使加同平章事,位极人臣时,小山是十余岁的少年;54岁罢相外任时,小山方15岁;到65岁晏殊去世时,小山正26岁。

小山从小以其父荫,曾得太常寺太祝衔。

这时,虽失父怙,但凭其使相馀荫,加以门生故吏遍内外,要走仕途,本也不难。

可是,小山天生是个封建社会的叛逆,正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云:“叔原固人英也,其痴也自绝人。

……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而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资费千百万,家人饥寒,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浅析《小山词》中的痴与真

浅析《小山词》中的痴与真
欢聚时光一去不复返往et的繁华与如今的窘迫产下阕又一次重复长相思长相思这既是词人生巨大的差距感让他生出如幻如电的虚幻感他想相思之苦的又一次诉说又是对相思的一种轻微的通过梦境将往日的幸福时光留住只有在梦中才能怀疑
重 庆科 技 学 院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0 1 4 年第6 期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N o . 6 2 0 1 4
性 情 中人 , 时光流逝 、 岁 月 变迁 , 对 那 些 飘 零 人 世 的 歌 女 的怀 念不 减 而增 。在 这里 我们 看 他 追忆 莲 、 鸿、
蒴、 云 的几首 词 :
价为“ 四痴 ” , 他不仅为人“ 痴” 而 且 对 感 情 也 一 往 情 深、 痴 情不 已。下 面 我们通 过对 《 小 山词 》 部分 作 品 的 分析 来感 受蕴 藏其 中的那份 温柔 缱绻 的感 情 。
情 。陈廷焯 曾称 赞小 晏 “ 其情长, 其 味永 , 其 为言也 哀 以思 , 其 感人 也 深 以婉 。” 2 _ 晏几 道 是 一位 多情 的才 子. 是一个 至情 至性 的性 情 中人 。他将 自己的感 情很
大 程 度 上 寄寓 在 《 小 山词 》 中, 黄庭坚曾称 : “ 仕 宦 连
友在 侧 , 知音 三五 。他在 《 小 山词 自序》 中说 : “ 始 时沈
十 二廉 叔 、 陈 十 君龙 家有 莲 、 鸿、 藕、 云, 品 清讴 娱 客 。
每 得 一解 , 即 以草 授 诸 儿 . 吾 三 人 吃酒 听之 . 为 之 一

浅论晏几道《小山词》中的梦意象

浅论晏几道《小山词》中的梦意象

晏几道 , 字叔 原 , 号小 山, 晏殊第七 子 , 北宋词 坛重要 的词 人。 晏几道 自 幼过着 锦衣玉食 的奢华生活 , 其父晏殊亡 故之后 , 家道开 始 中落 , 但是晏几道却始终保持着一种特殊 的狂傲之气。他无意科 举 , 不屑仕途 钻营 , 也 直到五十来 岁才做了一个低级地方 官——监 颖昌许 田镇 。他 的好友黄庭坚曾经这样评价过 晏几 道的为人 :仕 “ 宦连蹇 , 而不 能一傍 贵人之门 , 是一痴也 ; 文 自有体 , 论 不肯一作新 进士语 , 此又一痴也 ; 费资千百万 , 家人寒饥 而面有孺子之色 , 此又 痴也 ; 人百负之而不恨 , 己信人 , 而终不疑其欺 己, 此又一痴也 。” 由此可见晏几道 的孤高耿介。正因为晏几道 的一生很不如意 , 所以 他常耽于回忆之中 , 追忆已经逝去 的美好事 物, 体现在意象 的选择
意象 。 黄庭坚 以一个 “ ” 痴 字来概括 晏几 道 的个性 : 宦不得意 , 仕 却不 肯干谒权贵 ; 二是坚持 自己的创作个性 ; 家产散 尽 , 却能怡然 自 ; 乐 受人亏负不生怨恨 , 却诚信待人 而不疑惑 。因为梦境具有超越性和 满足性等特点 , 晏几道的这种痴绝的个性为 了挣脱现实 中的悲剧往 往会选择 梦的意象来建 构一个完美的梦境 。如 《 鸪天》 鹧 中说 :梦 “

难以释然 , 这一对眷恋至深 的情侣久别重逢 的那种惊喜交集 、 喜极 转忧 的特殊心态 。两个梦 , 一实一虚 , 实实 的梦境 , 虚虚 已让词人难 辨现实与虚幻 , 词人不知是梦 , 读者又怎么知道不是梦呢?
2晏几道选择梦意 象的原 因
首先 , 悲剧 的人生遭遇使得晏几道在创作过程 中 自 觉地选择梦
把银红照 , 犹恐相逢是梦中。” 词写与一位所倾 心歌 女的久 别重逢 , 从初欢 , 到久别 , 到重逢 , 由欢乐 , 到愁苦 , 到悲喜交 集 , 层次分 明, 波澜起伏 , 虚笔点染 , 于纤 浓华绮 中别见韶秀 , 情真语挚 , 动摇人心 。尤其词 的下片 ,从别后” “ 二句点 明初逢 的场面是其别后怀念的主要 内容。“ 回魂梦 ” 几 句直 诉魂牵梦萦的相思情怀。“ 与君同” 暗示不独 自已如此 , 对方亦复频 人梦境 , 但梦 中重逢的欢娱极其短暂 , 独处 的凄怆却格外深长。 梦后 “ 今宵剩把银虹 照, 犹恐相逢是梦 中” 两句 , 通过持灯 反复照看 而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

他与那些才华横溢的寒士不同,晏几道有着高度的文化修养却缺少经历风雨的人生历练。

他是不谙世事,处世未深的孩子,不懂谋生之道,也不懂怎样周旋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却又放不下骨子里遗传下来的矜贵和傲气。

晏几道十多岁时便受到仁宗的赏识。

少年时曾春风得意,词名早播。

由恩荫入官,随着晏殊的去世,家道中落,晏几道沉浮于生活激流之中,由大富大贵走向没落的生活。

后来又因郑侠反对新法被拘,牵连入狱。

虽然之后被释放有惊无险,却也颇尝牢狱之苦,对其精神是一次沉重打击,加速了他朝'畸'的方向发展。

词人与社会现实的一种疏离感逼迫着词人寻找另一种方式得到解脱。

词人开始封闭在自己的一个狭小空间里,执着追求一种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审美天地,于是梦幻般的情感世界,成了词人的栖身之所。

只有在这个世界里他依然可以赤子之心,只有在对爱情的至死不渝里词人才会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晏氏出任"监颍昌许田镇"的低级官职。

时韩维知许州,时韩维知许州,晏作新词献之。

而这展示了几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一是晏几道独特的价值观,即把文学创作当作高尚的事业来看待,并不是把鄙视为"小道",正如黄庭坚所评论的"磊隗权奇,疏于顾忌,文章翰墨,自立规摹"(《小山词序》)。

所以,他不顾身份的低微,敢于向权高位重的韩维献词。

在晏氏的心目中,天平只称得出文学价值的高低,而称不出世俗地位的高低。

另一种则是韩维的价值观,他批评晏"才有余而德不足。

"为什么"才有余",因为"才"突破了一般的社会规范,并以其独特性向既成世界提出挑战;晏词缺乏"温柔敦厚"之美,晏氏为人也缺乏宋儒"心平气和"的处世原则。

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晏几道任开封府推官。

任职不到一年,即乞食退居京师赐第,不践诸贵之门。

此时,晏氏已七十余岁,而耿介不阿的人格依然不变。

家境的变化,仕途的不顺,凡此种种,造就了晏几道孤傲,耿介不阿的个性。

而现实世界的不顺更是让晏氏沉浸在梦幻世界里。

梦境本身就是“现实世界”通向“理想世界”的“桥梁”的特点,也使他一度在梦中不可自拔。

梦和现实的相依性,是晏氏在《小山词》中,多次描绘梦的重要原因,诗人的性格让他无法再现实世界中得到满足,精神世界的空虚,让晏转向梦的美好,去抒发自己那些爱恨离别,忧愁感伤及心之所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