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当代文学简答题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文学题目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题目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一、大作业题目(内容):(一)名词解释(20分)1、茶馆戏答:《茶馆》就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得经典之作,作者老舍就是“人民艺术家”与“文艺界得劳动模范”。

戏剧运用侧面透露得表现方法,以北京裕泰茶馆为典型环境,以茶馆得变迁与一些小人物悲剧命运来表现时代得主题。

戏剧采用了人物展览式得结构,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得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得历史变迁,深刻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得主题。

2、寻根小说答:产生与八十年代中后期,就是迄今为止当代唯一有理论有实践得小说思潮,但它始终没有获得明确得概念与公认得范畴。

它得理论主张体现在韩少功《文学得“根”》及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等理论著作中。

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得可能性;作品题材与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得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得手法,又运用现代派得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与加深作品得文化意蕴。

代表作品:1985开先河得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贾平凹“商州系列”;阿城《树王》等等。

寻根文学提倡广义得文化,扩大了当代小说得领域,也使民情风习不再就是小说中可有可无得点缀,甚至于成为小说得主题。

寻根即寻找民族文化之根,二民族得根甚至于民族得文化之中,散落在民间。

这种文化寻根就是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得觉醒,也就是“重铸与度亮”民族自我形象得努力。

传统文化得原初精神散失在民间,对民族文化之根得探询过程实际上也就就是对民间得发现过程。

3、“双百”方针答:在1956年5月召开得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得方针。

指“艺术上不同得形式与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得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得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得自由,有辩论得自由,有创作与批判得自由,有发表自己得意见、坚持自己意见与保留自己意见得自由”;双百方针得提出,活跃了当时得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得新局面。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哪部作品是鲁迅创作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A.《呐喊》B.《彷徨》C.《故事新编》D.《朝花夕拾》答案:A解析:鲁迅创作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呐喊》。

2.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被称为“山药蛋派”?A.赵树理B.茅盾C.巴金D.老舍答案:A解析:赵树理的作品被称为“山药蛋派”。

3.以下哪部作品是张爱玲的代表作?A.《金锁记》B.《倾城之恋》C.《封锁》D.《色,戒》答案:B解析:张爱玲的代表作是《倾城之恋》。

4.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被称为“新感觉派”?A.施蛰存B.丁玲C.萧红D.张爱玲答案:A解析:施蛰存的作品被称为“新感觉派”。

5.以下哪部作品是钱钟书的代表作?A.《围城》B.《平凡的世界》C.《穆斯林的葬礼》D.《白鹿原》答案:A解析:钱钟书的代表作是《围城》。

二、简答题1.请简述鲁迅的《呐喊》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案:《呐喊》是鲁迅创作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愤怒批判了旧社会的种种弊端,展现了作者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在中国文学史上,《呐喊》开创了现代文学的先河,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请简述老舍的《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案:《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

作品通过祥子的遭遇,反映了旧社会的残酷和对底层人民的压迫,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在中国文学史上,《骆驼祥子》被誉为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作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3.请简述张爱玲的《金锁记》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案:《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女主角曹七巧的悲剧命运。

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

在中国文学史上,《金锁记》被认为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展现了她独特的文学才华。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简答题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简答题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简答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简答题:(1)什么叫朦胧诗?朦胧诗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当代诗歌有什么不同?朦胧诗有时也被称为“新诗潮”,这一名词首先出现在1980年一篇名为《令人气闷的“朦胧”》的文章中,之后,这起初带有贬义色彩的“朦胧诗”一词却被作为一个正面概念得到广泛的认同。

实际上,“朦胧诗”所指涉的不仅仅是某类诗歌创作,也不仅仅是一个诗人集团,而是一个文学潮流,它的存在意义基本上建立在对于“文化大革命”的质疑和批判之上,因其在艺术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而被成为“朦胧诗”。

朦胧诗成长于“文革”时期,最早可追溯到一群插队在河北安新白洋淀及周围地区的知青诗人组成的“白洋淀诗人群落”的地下创作,诗人有黄翔、食指、芒克、多多、根子等。

“文革”结束后,一些和“白洋淀诗人群落”具有相似风格和倾向的诗歌作品开始以零散的形式出现在报刊上。

1980年春夏,《福建文学》和《诗刊》等刊物又相继集中发表了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人的诗作,至此,朦胧诗彻底浮出水面,形成了一股创作潮流。

1、朦胧诗的内容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五四”人文精神的继承;第一,从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价值角度对动乱年代的苦难历史、人性毁灭、理性沦丧进行反思与批判,以悲壮的姿态,直接承接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意识,特别是“五四”以来的战斗精神。

;第二,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对奴性人格的否定,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和对主体情感的宣泄,并表现完成这一过程的强烈愿望与信念,体现了一定的自我反思精神;第三,重建一整套不同于十七年诗歌中的那种价值与信念,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

(2)从美学风格看,朦胧诗又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第一,打破现实主义审美模式,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不再注重于一个场景、一个过程的具体描摹和对一种政治情绪的表现或“升华”,而是着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界。

6、当代文学简答题

6、当代文学简答题

当代文学简答题部分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1、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界有哪些新气象?3、赵树理小说的内容特点?4、赵树理小说的结构艺术?5、《创业史》的主题?6、周立波小说创作的独特探索?7、《林海雪原》的浪漫主义传奇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8、谈谈《保卫延安》的突破性意义。

9、谈谈《红日》对战争小说美学观念上的开拓及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发成就。

10、分析梁三老汉形象。

11、分析朱老忠形象。

12、简述郭小川建国后诗歌创作的分期。

13、郭小川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14、简述贺敬之诗歌创作特点。

15、闻捷诗歌创作特色。

16、为什么闻捷的爱情诗受到50、60年代读者的关注?17、谈谈十七年的新边塞诗。

18、谈谈刘白羽散文中哲理思索的模式。

19、刘白羽散文创作特点。

20、秦牧散文创作的宗旨是什么?21、秦牧散文的不足表现在哪些方面?22、简述十七年话剧创作的特点。

23、谈谈你对历史剧创作的认识。

24、《茶馆》在戏剧结构方面有何特点?25、《茶馆》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何特点?26、天安门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是什么?27、为什么说郭小川是“战士兼诗人”?28、分析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发展过程。

29、为什么说《百合花》是一首“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30、宗璞的《红豆》在当时为什么会受到批评?31、田汉的《关汉卿》是怎样达到抒情特色的?32、谈谈茹志鹃小说的创作风格。

33、《天山牧歌》的时代特征是什么?34、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及创作特点是什么?35、说说你对风格多样化讨论的认识。

新时期文学(80年代文学和90年代文学)36、谈谈王蒙意识流小说的创作。

37、刘心武小说创作是怎样转型的?38、陆文夫小巷人物志系列小说的创作特点。

39、《美食家》是怎样以“吃”来反映国家历史命运的变动的?40、分析陈奂生形象的美学意义。

41、张洁作品的艺术风格经历了怎样的变化?42、谈谈谌容小说在取材上的特点。

中国当代文学简答题

中国当代文学简答题

59、在人物塑造上,金庸、梁羽生和古龙小说主要有什么异同?在人物塑造上金、梁小说多“侠客〃形象,金庸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不能失其坠,矛盾性格。

古龙笔下多“浪子〃形象,传统道德观念薄弱,注重个性的张扬,没有正邪的生硬划分,也没有“名门正派〃与“旁门左道〃的对峙,有的只是人物情感和性格的内在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性。

22、同样集中于一个场景的剧作,《天下第一楼》与《茶馆》相比有什么不同?《茶馆》通过对在“茶馆〃这一具有社会性的开放场景中形形色色人物命运的描写,反映了旧中国从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的腐朽黑暗、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三个时期的社会风云变幻,诅咒了给人民带来灾难的黑暗年代,为吃人的旧社会敲响了丧钟,具有深刻的思想主题。

《天》并不试图通过小场景来折射不同大时代的社会风云,它的面〃不宽,其独到之处在于“深〃,即笔锋探向人的性格与内心,试图揭示一定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人物深层的心理结构,传递出剧作家对人生内涵的悲凉感悟。

40、以《山上的小屋》为例,简要说明残雪小说的基本特征。

残雪运用了高度变形的艺术手法,制造了一个超验的、梦魇班的意象世界,这个世界完全是一个“世纪末〃的生存困境。

显现出残雪小说一些基本特征,如突围生存困境的主题话语、梦魇班的结构模式、梦魇般的意象、吃语般的叙述、神经质的人格、令人作呕的生存环境、噩梦般的人际关系以及怪诞的寓言美学等。

20、简要说明《智取威虎山》双线并行的复线结构的特点。

《智取威虎山》是一种双线并行的复线结构,一条是小分队乘胜追击,发动群众,准备决战;一条是杨子荣打进匪窟与敌周旋,最后双线合一,与小分队及群众里应外合端掉匪窟。

特点:故事脉络分明,结构紧凑完整,剧情发展波澜不断,矛盾冲突此起彼伏,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观赏性。

57、简要说明梁羽生武侠小说的主要特点。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多写正邪两派之间的斗争,常将故事背景放在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并将正邪之争与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和军事斗争联系在一起,这样,他的某些作品甚至更像是历史小说,“有着历史的真实性,讲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场面宏大,动人心魄,表现出强烈的政治热情和民族情绪。

高等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的,第一部白话诗集是一的 O2. 1919年周作人提出的概念认为文学应忠实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描写大多数人的“真挚的思想与现实”。

3.方鸿渐是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

4.在第一个十年中的文学作品最能反映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

5.新月诗派诗论的核心内容是讲究“三美”,它们分别是、和。

二、名词解释:1>创造社2、乡土文学3、京派4、文学研究会5.《朝花夕拾》6、社会剖析派小说7、《骆驼祥子》8、《画梦录》9、朦胧诗三、简答: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新诗在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发展的历史轮廓2、论述《雷雨》的思想意义和繁漪的形象特征。

3、请联系作品具体故事情节,论述《围城》的文化意蕴4、《呐喊》、《彷徨》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有几种类型?简要叙述他们的特征。

5、以《超人》为例,说明“爱的哲学”在冰心创作中的得失。

6、简要谈谈《呐喊》、《彷徨》的思想艺术特色7、结合作品谈谈革命样板戏的艺术成就。

四、论述:L为什么说《呐喊》、《彷徨》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2.请联系作品具体故事情节,论述《围城》的文化意蕴.论述《雷雨》的思想意义和繁漪的形象特征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鲁迅、狂人日记胡适、尝试集2、平民的文学3、围城4、叶圣陶5、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二、名词解释1、新文学社团。

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认为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崇天才,重神会,受过艺术至上思潮的影响,故被成称为“为艺术派”。

2、20年代中期,一些侨寓城市的农村青年,以他们的见闻与体验写作农村生活的作品。

它上承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下启三四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家作品众多。

3、京派:四十年代以北京高校师生为主力组成的文学流派,其主张与海派相对立,追求乡土气息的审美风尚.4、新文学社团。

中国当代文学题目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题目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一、大作业题目(内容):(一)名词解释(20分)1.茶馆戏答:《茶馆》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作者老舍是“人民艺术家”和“文艺界的劳动模范”。

戏剧运用侧面透露的表现方法,以北京裕泰茶馆为典型环境,以茶馆的变迁和一些小人物悲剧命运来表现时代的主题。

戏剧采用了人物展览式的结构,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深刻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

2.寻根小说答:产生与八十年代中后期,是迄今为止当代唯一有理论有实践的小说思潮,但它始终没有获得明确的概念和公认的范畴。

它的理论主张体现在韩少功《文学的“根”》及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等理论著作中。

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

代表作品:1985开先河的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贾平凹“商州系列”;阿城《树王》等等。

寻根文学提倡广义的文化,扩大了当代小说的领域,也使民情风习不再是小说中可有可无的点缀,甚至于成为小说的主题。

寻根即寻找民族文化之根,二民族的根甚至于民族的文化之中,散落在民间。

这种文化寻根是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觉醒,也是“重铸和度亮”民族自我形象的努力。

传统文化的原初精神散失在民间,对民族文化之根的探询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民间的发现过程。

3.“双百”方针答: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莫言的?A.《红高粱家族》B.《活着》C.《丰乳肥臀》D.《生死疲劳》答案:B2. 哪位作家被誉为“乡土文学”的代表?A. 余华B. 贾平凹C. 王安忆D. 阿来答案:B3. 以下哪部作品是王小波的?A.《平凡的世界》B.《黄金时代》C.《边城》D.《白鹿原》答案:B4. 以下哪位作家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A. 王蒙B. 张贤亮C. 苏童D. 余华答案:C5. 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以“魔幻现实主义”著称?A. 莫言B. 余华C. 阿来D. 刘震云答案:A6. 下列哪部作品是张炜的?A.《废都》B.《白鹿原》C.《古船》D.《活着》答案:C7. 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以“都市文学”著称?A. 王朔B. 苏童C. 贾平凹D. 张炜答案:A8. 下列哪部作品是刘震云的?A.《平凡的世界》B.《一句顶一万句》C.《活着》D.《废都》答案:B9. 以下哪位作家是“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人物?A. 莫言B. 余华C. 刘震云D. 阿来答案:A10. 下列哪部作品是王安忆的?A.《长恨歌》B.《白鹿原》C.《废都》D.《活着》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作品是余华的?A.《活着》B.《兄弟》C.《许三观卖血记》D.《废都》答案:ABC2. 以下哪些作家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A. 张承志B. 韩少功C. 贾平凹D. 王朔答案:ABC3. 以下哪些作品是阿来的?A.《尘埃落定》B.《空山》C.《格萨尔王》D.《白鹿原》答案:ABC4. 以下哪些作家的作品具有“都市文学”特点?A. 王朔B. 刘震云C. 苏童D. 贾平凹答案:ABC5. 以下哪些作品是王蒙的?A.《青春万岁》B.《活动变人形》C.《暗算》D.《平凡的世界》答案:AB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莫言的文学创作特点。

答案:莫言的文学创作特点包括对乡土文化的深刻挖掘,对人性的复杂性进行深入探讨,以及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3、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

①与传统现实主义内容上的政治化承载不同,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庸常的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人生;②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对生活本质意义的发掘,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未经加工过的原生态的生活真实(或称“生存本相”,是对生)存本身的关注;③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形象塑造不同,充斥于新写实小说的是一些凡俗的芸芸众生,是无足轻重的所谓的“小人物” (普通人);④在创作态度上,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家主体的融入姿态不同,新写实小说保持一种冷静、客观的叙述语调(零度写作),掩盖了作者叙事的主观倾向性。

⑤在叙事表达上,新写实小说以传统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为主,但又积极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

总之,新写实小说的“新” ,是相对于传统写实小说而言的,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更新。

新写实小说的革新意义在于使日常生活本身成为文学写作的对象,成为写作追求的意义所在,写作回到了生活,回到了人本身。

但新写实小说在直面“生存本相”的同时,普遍地保持“零度情感”介入状态,对现实采取认同妥协的态度,又导致了现代知识分子自“五四”以来所高扬的现实批判精神和战斗力量的削弱。

3. 新写实小说特征生活原生态的还原零度情感1)题材上的凡人小事、日常生活,异于当代小说的写作传统,没有惊天动地的时代大事,也没有崇高远大的理想情怀,他们沉湎于鸡毛蒜皮的小事 2)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的非典型化,不再设置典型环境和刻画典型人物,在写法上遵循流水账似的生活本来面目的原生态呈现所谓的还原 3)写作主题的消解与零度情感,在作品中取消受憎等感情5、王安忆《长恨歌》以都市文化为背景,展现了在社会挤压下一些人物的世俗生活,以及在时代大变局中无常的命运,以一种“苍凉”的心态和眼光,写出了对时间、历史、和生命的深入体验,被有的评者认为是继张爱玲之后将上海这一摩登城市写活写透的一位新海派作家。

7、林道静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林道静出生在官僚地主家庭,受过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教育,在意识的深层不可避免地烙上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印记。

但她的生母又是被迫害而死的劳动妇女,她从小失去母爱,受尽封建家庭的折磨,这又形成了她富于反抗的性格,这种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她有可能走上革命之路,同时又注定了她革命化过程的艰难。

为了反对包办婚姻,她依然离开了封建家庭,走向社会,但她摆脱不了黑暗势力的包围,因而想以死来来表达对黑暗世界的最后诅咒。

她的这种不幸遭遇,典型地反映了当时广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说明了个人反抗奋斗的软弱无力。

后来她被余永泽搭救,并与之相爱、同居,但她仍然不时感到人生的苦闷。

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引导下,她逐渐投身于革命运动,最后,终于走出了狭窄的金丝笼,走上新的人生之路。

经过农村阶级斗争的风雨和狱中的生死考验,她终于与旧我决裂,成为一名自觉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林道静所走的道路,可以说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摸索前进过程进行的一次总结,她的成长道路,十分准确地概括了 30 年代知识分子的总体趋向,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9、在《组织部信赖的青年人》主题上怎样看待可观效果与文本实际主题上的不相符从小说的文本实际来看,《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虽然具有揭示官僚主义现象、“积极干预现实”的外部写真倾向,但它更是一篇以个人体验和感受为原发点,通过个人的理想激情与现实环境的冲突,表现叙述人心路历程的成长小说。

主人公从一个小学教师的岗位,带着一种“节日的兴奋”来到组织部这个新的工作环境,结果却发现这里的情形与自己的想像有着很大的差距,一些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革命意志和工作热情的衰退使他愤怒、疑惑,他为自己无法融合于这一环境而惶恐、伤感。

与对外部冲突的再现相比,作者更注重对叙述人心理内部冲突的表现;甚至可以说,对心理冲突事件的精彩呈现,才是这篇作品的艺术独特性所在;小说的主题和现实针对性也只有在对其内部视角的分析中获得更切实的理解。

从小说在当时客观效果看,人们从一开始就看重其对社会生活阴暗面的揭露。

实际上,《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也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鼓舞下,作家积极干预生活,勇于揭示社会生活矛盾的一个尝试,是现实战斗精神的一种体现。

可是不久之后,小说却被认为是“向党猖狂进攻”的毒草,作者也因此被划为右派,直到二十多年之后,小说才成为“重放的鲜花” ,受到应有的肯定。

2、分析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手法。

(简答)思想主题:小说通过对林震、刘世吾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揭露了人民群众与思想僵化的官僚主义等现象的斗争,对生活进行大胆干预,意在唤醒人民在和平年代,要保持战争年代的热情和责任心,其深层意蕴上,是对人物精神状态的思考。

艺术手法:①作品结构严谨。

小说以处理麻袋厂组织问题为中心构思,线索单纯清晰,结构严谨。

②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特别是刘世吾形象的塑造。

③运用细节描写来进行人物心理刻画。

通过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典型的细节,把笔触伸展到人物的灵魂世界,剖示出人物思想上的矛盾和性格上的复杂。

3、简析《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刘世吾这一人物形象特征。

(简答)刘世吾是一个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者形象,作品成功地表现了他从一个革命者蜕变为官僚主义者,同时,又展示了其性格的复杂。

①刘世吾把“就那么回事”作为口头禅,似乎什么都了如指掌,什么都看透了,对工作中的缺点、干部中的问题,视而不见,无动于衷,随波逐流,找各种理由,把自己的官僚主义作风和蜕变的灵魂掩盖起来。

②他又不同于一般昏庸无能的官僚主义者,精明、能干,目光“锐利”,一旦“条件成熟”后,雷厉风行立竿见影;在思想上,也时时表现出一定的矛盾。

人物思想上的矛盾和性格上的复杂,这个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4、分析梁斌《红旗谱》中朱老忠的人物形象。

(简答)朱老忠的性格集纳了中国农民英雄的传统要质,形象醒目:①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性。

燕赵遗风和少年时的遭遇,滋生了他阶级本能的反抗性,并贯穿一生,铸成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主导性格。

②20年闯荡江湖的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

对乡人的救危扶困,冒险探监等都体现了他的慷慨仗义。

③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使他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养成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

总之,朱老忠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其身上既保留了旧时代豪侠的特征,又融入了新时代英雄的精神。

他的生活道路、斗争经历和性格特征,集中概括了20世纪初期,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中国农民,由草莽好汉成长为农民革命英雄的历史踪迹。

5、试述《青春之歌》的思想主题及主要的艺术特色,对林道静这一形象如何评价?(论述)思想主题:《青春之歌》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反映了从“9•18”到“12•9”运动这一历史时期爱国青年学生为抗日救亡所进行的顽强不息的斗争。

其特殊价值,不在一般地展示知识分子道路,而在独辟蹊径地探索和表现了中国一类知识女性充满矛盾的追求解放之路。

艺术成就:①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解构,贯穿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和纷繁的生活环境,从而概括大量的社会内容。

同时,简笔勾勒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群像,揭示了时代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深刻影响。

②浓郁的抒情笔调。

笔墨含情,情景交融,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阴柔情愫。

人物形象:一方面,林道静出生在官僚地主家庭,受过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教育,不可避免地烙上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印记;另一方面,她的生母被迫害而死,从小失去母爱,受尽封建家庭的折磨,又形成了她富于反抗的性格。

这种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她有可能走上革命之路,同时又注定了她革命化过程的艰难。

为了反对包办婚姻,她毅然离开了封建家庭,走向社会,但又摆脱不了黑暗势力的包围,因而想以死来表达对黑暗世界的最后诅咒。

这种不幸遭遇,典型地反映了当时广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说明了个人反抗奋斗的软弱无力。

后来她被余永泽搭救,并与之相爱、同居,但仍然不时感到人生的苦闷。

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引导下,她逐渐投身于革命运动,最后,终于走出了狭窄的金丝笼,走上新的人生之路。

林道静所走的道路,可以说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摸索前进过程进行的一次总结,她的成长道路,十分准确地概括了 30 年代知识分子的总体趋向,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6、简析《红日》的艺术特色。

(简答)《红日》是战争题材中长篇小说的精品,它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应和时代的同时,体现了艺术上的创造性。

具体而言:①以宏大的战争场面的描绘代替了传统战争小说中的传奇性故事;②小说对战争环境中的人物性格有较好的刻画;③小说在战争与和平场景的相互对照转换的描写中,既在叙述上体现了适度的节奏感,又在战争观念上隐含了对时代共鸣的某些偏离;④在谋篇布局上做到了有张有弛,疏密相接,战争场面的描写做到了点面结合,同时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军人形象,尤其对高级将领的塑造是一个突破;⑤缺点是缺乏含蓄,情感倾向过于外露,以至叙述上留下较大疑点;常常混淆客观叙述与主观叙述的界限,有损于叙述方式的和谐统一。

7、分析茹志鹃《百合花》的的思想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思想主题:《百合花》通过对人民战争广阔背景下前沿包扎所里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平凡人物精心的描绘,从一个侧面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表现了军民团结一体、生死与共的思想主题。

艺术特色:①构思新颖独特,选取生活激流中的一片微澜-----通过一床绣有百合花的被子的故事,表现了拥军爱民的重大主题;②语言精练、流畅、委婉而饱含情感,同时运用第一人称叙事,表现出浓浓的抒情味;③全篇结构严密,层次清晰,自然而巧妙地安排了一系列前后呼应的细节,充分表现了人物风貌;④擅长于针脚细密的心理描写。

通过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在借被子过程中引起的细微、隐蔽的感情波澜,层层揭开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之美。

10、十七年散文的成就和不足之处有哪些?成就:①1949年-1956年第一阶段,通讯、报告得到了空前发展。

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

如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二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如柳青的《王家斌》、臧克家的《毛主席向着黄河笑》、萧乾的《万里赶羊》等。

②1957年-1966年第二阶段,是当代散文的活跃时期,题材广泛,思想较为深刻,艺术较为精湛,作品数量多,出现了风格日臻成熟的作家和艺术趋于圆熟的作品。

如杨朔的《海市》、《东风第一枝》,秦牧的《花城》,刘白羽的《红玛瑙集》等;报告文学迅速得到发展,一些有影响的作品出现。

如刘白羽的《万炮震金门》、田流的《忠心耿耿》、徐迟的《祁连山下》等;60年代初期,出现了杂文短暂的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