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但愿人长久

合集下载

2 但愿人长久

2 但愿人长久

2 但愿人长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3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中秋月夜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方法:合作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教学进程: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三、诗歌诵读比赛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布置作业: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进程:一、复习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二、细读课文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但愿人长久再接一句话

但愿人长久再接一句话

《但愿人长久再接一句话》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唠嗑。

就像我和发小,他去了大城市打拼,我留在老家。

虽说隔着千里远,但一到晚上,我俩就视频通话,家长里短、工作趣事,啥都聊。

有时候一聊就是大半夜,那感觉就像他还在身边一样,这情谊啊,可不能淡!2. 但愿人长久,相伴吃火锅。

我和舍友们毕业各奔东西,可每次相聚,别的先不说,先找个火锅店围坐一团。

看着锅里红油翻滚,毛肚七上八下,大家边吃边笑,仿佛又回到了大学宿舍那些没心没肺的日子,这友情的火,得一直烧着!3. 但愿人长久,岁月无烦忧。

邻居王奶奶,老伴走得早,孩子们又都在外地。

可她整天乐呵呵的,在小院里种花种草,和老街坊们晒太阳唠嗑。

有人问她咋不愁呢?她说:“愁啥?人活这一辈子,开心最重要,日子总会越来越好!”这心态,真让人佩服。

4. 但愿人长久,常聚喝小酒。

我爸那帮老同学,隔三岔五就凑一块儿。

几杯酒下肚,回忆当年的趣事,谁当年暗恋过谁,谁上课偷偷看小说被老师逮着。

一个个笑得满脸通红,那笑声能把房顶掀翻。

这多年的交情,在酒里越泡越浓!5. 但愿人长久,同赏四季花。

我和闺蜜每年都约着去不同的地方看花,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

我们穿着漂亮的裙子,在花海中拍照、嬉戏。

看着那些花,就像看着我们的青春,得一直这么美下去!6. 但愿人长久,携手游九州。

张爷爷和张奶奶退休后,买了辆房车,全国到处跑。

去海边看潮起潮落,到草原看骏马奔腾。

一路上互相照顾,虽然也有小摩擦,但张爷爷总说:“能和老婆子一起看这大好河山,值了!”这爱情,真让人羡慕。

7. 但愿人长久,围坐话桑麻。

村头的老人们,每天傍晚都在大树下乘凉。

摇着蒲扇,谈论着今年的收成、村里的新鲜事。

哪家孩子有出息了,他们比自己家的事还高兴。

这乡村的情味,浓得化不开!8. 但愿人长久,共品书中香。

我和书友们组了个读书俱乐部,每月聚一次。

分享最近读的好书,讨论书里的人物和故事。

有时候为了一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可下次聚会还是盼着见对方。

但愿人长久千里婵娟的意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婵娟的意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的意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一句特别美的话。

“婵娟”呢,在这里指的是月亮。

这句话是说呀,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的爸爸在外地工作,中秋节不能回家。

小朋友就会想爸爸,这时候他想起这句话,就会觉得虽然爸爸不在身边,但是他们都能看到同一个月亮,心里就会觉得温暖一些。

再比如,古代有很多诗人,他们和家人朋友分开的时候,望着天上的月亮,就会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祝福。

虽然距离很远,但是他们相信,通过这一轮明月,他们的心意能传递给对方。

所以呀,这句话充满了人们对亲人、朋友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同学们,咱们接着讲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呀,有一种很温暖的力量。

它就像是在告诉我们,就算和亲人朋友不在一起,也不要太伤心。

想想看,有个哥哥在远方当兵,中秋节没办法和家人团聚。

他望着天上的月亮,心里想着家人也在看这同一个月亮,就会觉得好像和家人靠得很近。

又比如说,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去了别的城市读书,他们在中秋节的时候,都会看着月亮,知道对方也在看,就会觉得虽然相隔很远,但友情一直都在。

这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魅力,让人们在分离的时候,心里还有着牵挂和希望。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同学们,咱们再深入说一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啊,蕴含着浓浓的情感。

就像有个小姐姐,为了追求梦想去了很远的地方,中秋节不能回家陪爸爸妈妈。

她抬头看着月亮,心里默默地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她希望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就算不在身边,也能通过月亮感受到彼此的爱。

还有呢,古代有个诗人,被贬到了很远的地方,心情很低落。

但是当他看到那明亮的月亮,想到远方的亲人朋友也能看到,心里就有了一丝安慰。

总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人们在分离和困难的时候,依然能感受到爱和温暖。

四上2《但愿人长久》薛城实验

四上2《但愿人长久》薛城实验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2.但愿人长久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结合重点语句,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感受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及其热爱人生、积极豁达的襟怀。

4.感受文包“词”的特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5.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心绪不宁”“手足情深”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并初步学习运用描写感情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感受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和热爱人生、积极豁达的襟怀。

难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案、自由读、小组检查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读、标、思、议、读等学习方式,加之资料引入、音乐渲染等方式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人物情感。

3.借助拓展说话练习和相关诗句的吟诵,感受古人借月抒怀的文化情感。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案。

(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案检查预习情况,针对性教学。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

2.你们知道歌词的作者是谁吗?3.交流搜集的苏轼资料:苏轼,历史上少有的天才。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这首词是在他41岁那年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过中秋节时写的。

4.板题读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案,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由于本课中有五个上下结构的字,有四个宝盖头的字,引导学生掌握书写宝盖头字的规律。

(2)学生互评书写,练写写错和写的不满意的生字。

苏教版第七册《2、但愿人长久》课文原文

苏教版第七册《2、但愿人长久》课文原文

苏教版第七册《2、但愿人长久》课文原文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

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

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

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了!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

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教材说明《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

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词意,讲述了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们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这首词,极富人情味,虽没有直接描写月色,却使人感觉到它的皎洁,它的高贵、和它的清寒。

尤其是他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复杂心理活动——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

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基调是欢乐的,高昂的,充满对未来的幸福憧憬。

反映了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思】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原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宝鸡市中心小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但愿人长久教案 苏教版小学

宝鸡市中心小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但愿人长久教案 苏教版小学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3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二、自主学习
1.看拼音,写词语.
huǒ yànlǐnɡ xiùchénɡ fájìnɡ pèiqiú ráowéi kànɡ
()()()()()
ɡuān yāsuǒ liànhěn xīn shuānɡ xī ɡān zànɡqū hánqǔ nuǎn
( )()()()()( )()
2.比一比,再组词。
3。普罗米修斯遭受到哪些残酷的惩罚?表现怎样?谁救了普罗米修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阅读了许多中国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但你们知道吗?古希腊也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你能说说自己看过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正义之神-—普罗米修斯。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大家共同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示范朗读《2但愿人长久》,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语调。
2.学生跟随示范进行朗读,相互纠正发音,提高朗读水平。
3.进行诗词背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如仿写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词,巩固所学知识。
3.在诗词的朗读和背诵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发音不准确、语调不自然等问题。
4.部分学生对古典诗词兴趣不足,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词的魅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从生活中体验诗词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结合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设计专题讲座或小组讨论,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对诗词的感悟。
3.运用示范法、模仿法和练习法,指导学生掌握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技巧。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最后相互评价、改进,以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4.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诗词鉴赏、创作比赛、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4.家长要积极配合,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教师要及时检查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让学生分享学习诗词的心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诗词的魅力在哪里?诗词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的?”引导学生思考诗词的表达手法和情感内涵。
3.介绍苏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 境,进行美的熏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准备
1、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 2、课件 3、相关资料图片 4、要求学生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 5、搜集思念家乡的诗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①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②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这些习 俗有什么意义吗? 2、小结: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 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表达了人们的什
(四)选字填空: 曲 屈
委(

冤( 和
) ( 合 (
)折

)膝求饶

)好

)并
)适

)手
(五)多音字组词: 埋 mán( má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禁 jīn( jìn( ) )
(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七)月亮,似乎在中国古诗中成了思念家乡的代名词。你能默 写几句“借月思乡”古诗名句吗? 教学板书: 密州做官 远离家乡
③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 了什么? 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这段话。 (2)出示语段: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 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 有圆也有缺一样, 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 一轮明月! 提问: ①“转念”是什么意思? ②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 ③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 ④现在,呢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 8、提问: ①你们还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②这些诗同这首 《水调歌头》 相比, 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③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9、齐诵《水调歌头》 。 三、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练习 (一) 听写课后词语。 (二) 默写《水调歌头》 (三) 辨析,组词: 官( 宫( )念( )令( )隐( )稳( )吟( )今( ) )
修改与反思
么美好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出示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 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 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容易写错?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 6、组织反馈。 7、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 8、齐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速度适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围绕这件事情,课文先 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 4、组织交流。 四、小结 1、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①听写生字词。 ②熟读课文。 ③思考: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 告诉 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④搜集抄录《水调歌头》全文。
备课时间 2011.8.31 教 学 目 标
教学 课题
2、 但愿人长 久
课时安排 累计 7 课时
课时:2 主备人:李华峰
第 1-2 课时 复备人:
1、学会 17 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 7 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要理解。 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 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⑤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听写词语,并且反馈。 2、提问: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 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水调歌头》 ,指名读。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苏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 第 2、3 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提问:①“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这儿指什么? ②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4、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把关键 词标注出来。 5、 相机理解 “手足情深” , “一起----一起----” 形影不离”“七 “ 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并指导读出 感情. 6、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 么呢?自由读第 4、5 自然段,思考: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有这些想法? 7、相机指导理解: (1)出示句子: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 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提问:①“无情”是什么意思?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 ②“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
中秋思亲
天各一方
手足情深
埋怨月圆人不圆 望月怀人 思绪万千 (转 念)
但愿人长久 (悲而不伤,充满希望) 教学反思: 理解词的意境很重要,最好把全词让生读读理解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