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帛书《二三子》文

合集下载

轻松学《易经》:豫卦第十六

轻松学《易经》:豫卦第十六

轻松学《易经》:豫卦第十六轻松学《易经》《周易诠释》:豫卦第十六【周易经文】豫,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

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

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豫之时义大矣哉!象曰:雷岀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鸣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

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解读诠释】【16.1】豫,利建侯行师。

【白话】豫卦,适宜建国封侯,出师征战。

【解读】○豫卦下坤上震,震为动,为鸣,为鼓;坤为腹,为釜,故豫卦有奏乐之象,有愉悦和乐之意。

《序卦传》:“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

”豫卦与谦卦是相覆的关系,故谦卑而豫乐。

○豫卦,帛书《易》作“餘”,帛书《二三子》作“予”,楚简《周易》作“”。

餘,《说文》“饶也”。

○利建侯行师:下卦坤为众,为邑国(坤为邑国,见《周易密钥》:周易卦爻辞中的“邑国”),上卦震为动,为长子;九四为全卦之主,四爻为诸侯之位,一阳统领众阴,故有建侯行师之象。

○郑玄曰:坤,顺也。

震,动也。

顺其性而动者,莫不得,得其所,故谓之豫。

豫,喜逸说乐之貌也。

震又为雷,诸侯之象。

坤又为众,师役之象。

故“利建侯行师”矣。

【16.2】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

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

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豫之时义大矣哉!【白话】彖传说:豫卦,刚爻与柔爻相应,志向得以施行;顺势而行动,这就是豫。

豫卦顺其事理而行动,本来天地的运行都顺从这个客观规律,何况建国封侯出师征战之事呢?天地顺万物之性而动,故日月运转不失其度,四季更替不岀差错。

韦编三绝的故事

韦编三绝的故事

韦编三绝的故事韦编三绝的故事韦编三绝的故事(一):韦编三绝的故事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

竹简有必须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

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务必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

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资料。

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

之后,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

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能够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韦编三绝的故事(二):[由整理]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比喻读书勤奋。

中文名韦编三绝外文名Studydiligently来源《史记·孔子世家》词性褒义词用法做谓语、宾语;指人读书勤奋结构主谓式近义词三绝韦编,牛角挂书,悬梁刺股成语来源《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成语:韦编三绝成语:韦编三绝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成语典故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

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透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

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透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资料,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

十翼简介

十翼简介

十翼简介《十翼》即《易传》,是对《易经》(《周易》)的注释,共有十篇,因此又称《十翼》。

《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易传确为孔子所作,孔子弟子所述.自孔子传授《易经》,六传至田何。

孔子传授《易经》给鲁国人商翟子木,子木传授给鲁国人桥庇(疵)子庸,子庸传授给江东的□臂子弓(弘),子弓(弘)传授给燕国人周□子家,子家传授给东武人(淳于)孙虞(光羽)子乘,子乘传授给田何。

秦朝时,焚书禁学,但是因《易经》是卜筮类书籍,不在焚烧之列,所以《易经》传授不断。

汉朝建立后,田何跟随齐国田氏各族迁徒到杜陵,号称“杜田生”,招收弟子传授《易经》。

弟子有王同子中、周王孙、丁宽、服生,王周传授《易经》给杨何、即墨成、孟但、周霸、衡胡、主文偃,杨何又传授《易经》经司马谈。

丁宽,梁地人。

起初,梁地人项生向田何学习《易经》,当时丁宽是项生的侍从人。

丁宽学习《易经》思维敏捷,读书精细,聪明超过项生,于是也成为田何的学生。

丁宽向田何学习《易经》毕业,从杜陵去洛阳又向周王孙学习《易经》的《周氏传》,发掘《易经》古义,作《易说》。

丁宽传授《易经》给田王孙,田王孙又传授《易经》给施□、孟喜和梁丘贺。

于是田何以下《易经》出现了施氏、孟氏和梁丘氏三个学派。

田氏易学派为《易经》各学派所尊,《汉书·艺文志》列其著述有《易传周氏》、《易传丁氏》。

附_马王堆汉墓中帛书《周易》考: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六十四卦经文,及其另外的传文《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及《昭力》诸篇,经过二十余年的整理校勘,近年始陆续发表出来。

因为这是一批未经后人任何改动的汉初隶写今文资料,特别是它的经文六十四卦卦爻辞基本完整,这为研究《周易》古经本旨及汉代经学史上的今、古文学,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资料。

《易·乾》“惕若”辨证

《易·乾》“惕若”辨证

《易乾》“惕若”辨证王毅【摘要】《乾》卦九三爻辞的句读和意义历来存在争议。

从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认为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

厉,无咎。

”运用词汇学的相关理论证明“惕若”的意思是警惕、戒惧的样子。

马王堆汉墓帛书“沂若”就是“斤斤”,与传世本“惕若”意义相同,也符合帛书所传达的“应时”哲学语境。

% Sentences and meaning of JiuSan line statement in Qian has always been controversial.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 the correct punctuation is studied. And the study shows that‘Ti Ruo’means‘vigilant’.‘Yi Ruo’ in the Silk Manuscript of the ZhouYi is equal to‘Jin Jin’, which has the same meaning with‘Ti Ruo’, and accord with philosophical contexts of the Silk Manuscript of the ZhouYi.【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乾;惕若;戒惧;沂若【作者】王毅【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 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4《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在断句上历来存在争议,主要集中在“厉”字上属还是归下。

而且,对“夕惕若”的理解,也有很大分歧。

王弼注:“终日乾乾至于夕惕犹若厉也。

”孔颖达疏:“‘夕惕’者,谓终竟此日后,至向夕之时,犹怀忧惕。

‘若厉’者,若,如也;厉,危也。

言寻常忧惧,恒如倾危,乃得无咎。

十问释文-马王堆汉墓帛书精选3

十问释文-马王堆汉墓帛书精选3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释文●黄帝问于天师曰:「万勿(物)何得而行?草木何得而长?日月何得而明?」天师曰:「(尔)察天地之请(情),阴阳为正,万勿(物)失之而不(继),得之而赢。

食阴(拟)阳,稽于神明。

食阴之道,虚而五臧(藏),广而三咎,若弗能出(朴)。

食之贵静而神风,距而两(峙),参筑而毋遂,神风乃生,五声乃对。

翕(吸)毋过五,致之口,枚之心,四辅所贵,玄尊乃至。

饮毋过五,口必甘昧(味),至之五臧(藏),刑(形)乃极退。

(搏)而肌肤,及夫发末,毛脉乃遂,阴水乃至,浅(溅)坡(彼)阳(勃),坚蹇不死,饮食宾(体),此胃(谓)复奇之方,通于神明。

」天师之食神气之道。

●黄帝问于大成曰:「民何失而(颜)色鹿〈〉〈狸〉(黎),黑而苍?民何得而奏(腠)理靡曼,鲜白有光?」大成合(答)曰:「君欲练色鲜白,则察观尺污(蠖)。

尺污(蠖)之食方,通于阴阳,食苍则苍,食黄则黄。

唯君所食,以变五色。

君必食阴以为当(常),助以柏实盛良,饮走兽泉英,可以老复壮,曼泽有光。

椄(接)阴将众,(继)以蜚虫,春(爵)(雀)员骀(子),兴坡(彼)鸣雄,鸣雄有精,诚能服此,玉筴(策)复生。

大(太)上埶(艺)遇,廱(壅)坡(彼)玉窦,盛乃从之,员骀(子)送之;若不埶遇,置之以。

诚能服此,可以起死。

」大成之起死食鸟精之道。

●黄帝问于曹熬曰:「民何失而死?何得而生?」曹熬答曰:「□□□□□而取其精。

侍(待)坡(彼)合气,而微动其刑(形)。

能动其刑(形),以致五声,乃入其精,虚者可使充盈,壮者可使久荣,老者可使长生。

长生之稽,侦用玉闭,玉闭时辟,神明来积。

积必见章,玉闭坚精,必使玉泉毋顷(倾),则百疾弗婴,故能长生。

椄(接)阴之道,必心塞葆。

刑(形)气相葆,故曰:壹至勿星(泻),耳目(聪)明;再至勿星(泻),音气高阳(扬);三至勿星(泻),被(皮)革有光;四至勿星(泻),脊胠不(伤);五至勿星(泻),尻脾(髀)能方(壮);六至勿星(泻),百脉通行;七至勿星(泻),冬(终)身失〈〉央(殃);八至勿星(泻),可以寿长;九至勿星(泻),通于神明。

帛书《易传》四篇天人道德观析论

帛书《易传》四篇天人道德观析论

帛书†易传‡四篇天人道德观析论胡治洪(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湖北武汉 430072)摘要:本文通过对帛书易传†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缪和、昭力‡四篇的分析,认为帛传四篇为孔子†易‡论,其中包涵着†论语‡、†孔子集语‡、传世本†易传‡等反映孔子思想的传世文献所隐微罕见的天人道德观念;帛传四篇表现了孔子在涵括三代以至春秋新旧天人观念的基础上对于天人内涵的初步的哲学改造,反映了孔子将传统的主宰之天转化为道德之天、并将传统的主体对于形上存在的外在超越关系转化为内在超越关系的致思取向,从而凸显了孔子作为当时敏锐而深邃的思想家的形象;帛传四篇所涵具的孔子天人道德思想补足了三代天命德政观与思孟天道性命思想之间的逻辑缺环,是经由曾子(†天圆‡)而达致†中庸‡、郭店儒家简、†孟子‡乃至传世本†易传‡所体现的天道性命思想高峰的理论根据。

关键词:孔子;帛书易传;天命德政观;天人道德观;天道性命思想On the view of moral between human and heaven in Yi Zhuan copied on silkHU Zhi-hong(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School of Humaniti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Abstract: This thesis, after analyzing Er San Zi Wen, Yi Zhi Yi, Yao, Miao He and Zhao Li in Yi Zhuan on silk, holds that the four articles mentioned above records Confucius' statements about Yi, the statements contain the view of moral between heaven and human hardly seen in the bibliography on Confucius. The four articles show the preliminarily philosophical transmutation on the view of moral between heaven and human made by Confucius on the basis of the ideas of heaven and human formed from the Xia, Shang,Western Zhou dynasties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y reveal Confucius' orientation to think which transformed the traditional heaven as dominator into the moral heaven, and transform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metaphysical existence from external transcendence to innerness; thus they relieve Confucius as a keen and profound thinker at that time. The four articles which contain Confucius' thought of moral between heaven and human fill the logical vacancy of the view about heaven and human from the Xia, Shang and Western Zhou dynasties to the School of Zi Si and Mencius; they wer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reaching the idealistic summit on the heaven and human from Zeng Zi to Zhong Yong, the Guodian Confucian Slips, Mencius and Yi Zhuan handed down from ancient times.Key words: Confucius; Yi Zhuan on silk; the view of moral between heaven and human; the thought about the principle of heaven and nature and mandate一、帛书†易传‡与孔子的关系马王堆帛书易传,按照抄录顺序,包括†二三子问‡、†系辞‡、†易之义‡、†要‡、†缪和‡、†昭力‡六题;根据作为分篇依据的墨丁标符,其中†缪和‡、†昭力‡两题实为一篇,故凡五篇(据此,下文将†缪和‡、†昭力‡写作†缪和、昭力‡)(关于帛书易传分篇问题,李学勤†帛书…周易‟的几点研究‡有详尽介绍。

帛书《易传》中的象数易学思想

帛书《易传》中的象数易学思想

帛书《易传》中的象数易学思想马王堆帛书《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诸篇中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象数易学资料,这些资料向我们展示了先秦时代象数易学的重要内容,以及它们与汉人象数易学之间的传承源流关系。

除帛书《易经》、《昭力》另撰文讨论外,本文试析《系辞》、《二三子》、《衷》、《要》、《缪和》诸篇的象数易学内容。

 一帛书《易传》中有一篇被题名为《二三子》,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二三子问曰:易屡称于龙,龙之德何如?孔子曰:龙大矣,……高尚行虖星辰日月而不,能阳也;下纶穷深渊之渊而不沫,能阴也;上则风雨奉之,下纶则有天□□□,穷乎深渊则鱼蛟先后之,水流之物莫不隋从;陵处则雷神养之,风雨辟乡,鸟守弗干。

曰:龙大矣,龙既能云变,有能蛇变,有能鱼变……唯所欲化而不失本刑,神能之至也。

考《管子.水地篇》说龙曰:欲大则函于天地,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

《管子.水地篇》论龙之“欲大则函于天地,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云云,与帛本之“龙大矣,……高尚行虖星辰日月而不,能阳也;下纶穷深渊之渊而不沫,能阴也”及“龙大矣,龙既能云变,有能蛇变,有能鱼变……唯所欲化而不失本刑,神能之至也”,其说是一致的!龙作为我中华民族的象征,其特性先人早有成说,帛书《二三子》与《管子》等书只是在引述其说而已,至两汉时代,人们仍传承此说。

案《说文》释龙: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后汉书.张衡传》:夫玄龙迎夏则陵云而奋鳞,乐时也;涉冬则淈泥而潜蟠,避害也。

另,《说苑》之言龙,与《说文》基本相同,此不赘述。

汉人称龙为“鳞虫之长”,显然亦本于帛本之“穷乎深渊则鱼蛟先后之,水流之物莫不隋从”。

汉人言龙春夏登天,秋冬入渊,显然源于帛本之“高尚行虖星辰日月而不,能阳也;下纶穷深渊之渊而不沫,能阴也”。

因依“卦气”说,春夏阳长阴消,秋冬阴长阳消,且帛书《缪和》篇引孔子言天道曰:“凡天之道壹阴壹阳,壹短一长,壹晦一明……”而《说文》释龙曰“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最新 马王堆二、三号汉墓遣策简释文与注释商补-精品

最新 马王堆二、三号汉墓遣策简释文与注释商补-精品

马王堆二、三号汉墓遣策简释文与注释
商补

简二; 家承(丞)一人。

; 按,“家”后一字原形作,字形下部无“手”,就是丞字,释文当作“家丞一人”。


简五; 宦者九人,其四人服牛车。

简六; 牛车,宦者四人服。

上二简“牛”原形作,此是羊字,非牛字。

马王堆简帛牛字皆作二横,无作三横者,而羊字多作三横,少数作四横,无作二横者。

羊车是一种装饰精美的车,用人拉,而非羊拉,正符合上二简所言。

汉刘熙《释名·释车》:“羊车。

羊,祥也;祥,善也。

善饰之车。

”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汉时以人牵之。



简九; 建鼓一,羽栓卑二,鼓者二人操抢。

按,“栓”原形作 ,此是字。

羽疑即羽翿,,书母鱼韵,翿,定母幽韵,声类同为舌音,韵部旁转。

《经籍籑诂?号韵》:“《礼记?杂记》‘匠人执羽葆御柩’,《周礼?乡师注》作‘匠人执翿以御柩’。

”南朝梁王筠《昭明太子哀册文》:“羽翿前驱,云旂北御。

”据汉代画像石,建鼓鼓上一般装饰有羽葆,如河南方城东关画像石所刻大型建鼓,鼓顶饰一羽葆,沂南画像石的建鼓,鼓顶有羽葆和旒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王堆帛书《二厽子》二厽子問曰:《易》屢稱於龍,龍之德何如?孔子曰:龍大矣。

龍刑叚,賓于帝,俔神聖之德也。

高尚行虖星辰日月而不晀,能陽也;下綸窮深潚之潚而不沫,能陰也。

上則風雨奉之,下綸則有天□□□。

1行乎深潚則魚鮫先後之,水流之物莫不隋從;陵處則神養之,風雨辟鄉,鳥守弗干。

曰:龍大矣。

龍既能雲變,有能蛇變,有能魚變。

鳥虫,唯所欲化而不失本刑,神能之至也。

□□□□□2行□□□□□□焉,有弗能察也。

知者不能察其變,辯者不能察亓義,至巧不能贏亓文,□者[不]能察□也。

成非焉,化虫,神貴之容也,天下之貴物也。

曰:龍大矣。

龍之剛德也曰□,□□□□3行易□□□,爵之曰君子。

戒事敬合,精白柔和而不諱賢,爵之曰夫子。

或大或小,亓方一也,至用也,而名之曰君子。

兼,黄常近之也;尊威精白堅强,行之不可撓也,不習近之矣。

易曰:寑龍勿4行用。

孔子曰:龍寑矣而不陽,时至矣而不出,可胃寑矣。

大人安失矣而不朝,猒在廷,亦猷龍之寑也。

亓行滅而不可用也,故曰寑龍勿用。

易曰:抗龍有,孔子曰:此言為上而驕下,驕下而不佁者,未5行之有也,聖人之立正也,若循木,俞高俞畏下。

故曰抗龍有,易曰:龍戰于野,亓血玄黄。

孔子曰:此言大人之廣德而施教於民。

夫文之孝,采物畢存者,亓唯龍乎?德義廣大,灋物備具者,6行[亓唯]聖人乎?龍戰于野者,言大人之廣德而下民也。

亓血玄黃者,見文也。

聖人出灋教以道民,亦猷龍之文也。

可胃玄黄者,故曰龍。

見龍而稱莫大焉。

易曰:王臣,非今之故。

孔子7行曰:王臣者,言亓難也。

夫唯智亓難也,故重言之,以戒今也。

君子智難而備[之],則不難矣;見幾而務之,[則]有功矣。

故備難[者]易,務幾者成。

存亓入,不言吉凶焉。

非今之故者,非言獨今也,古以狀也。

易曰:鼎折8行足,複公莡,亓刑屋,凶。

孔子曰:此言下不勝任也。

非亓任也而任之,能毋折虖?下不用則城不守,師不戰,內乳[於]上,胃折足;路亓國,[蕪亓]地,五種不收,胃複公莡;口養不至,飢餓不得食,謂刑屋。

二厽子問曰:人君至於飢9行乎?孔子曰:昔者晉厲公路亓國,蕪亓地,出田七月不歸,民反諸雲夢,橆車而獨行,□□□□□□公[不勝]亓飢也,□□□□飢不得食亓月,此亓刑屋也。

故曰德義橆小,失宗橆大,此之胃也。

易曰:鼎王,[大]吉,10行橆不利。

孔子曰:鼎大矣,鼎之遷也,不自往,必人舉之,大人之貞也。

鼎之舉也,不以亓止,以□□□□□□□□□□□□□□賢以舉忌也,明君立正,賢輔之,將何為而不利?故曰大吉。

易曰:康矦用錫馬番11行庶畫日三接。

孔子曰:此言聖王之安世者也。

聖人之正,牛參弗服,馬恒弗駕,不憂乘,牝馬□□□□□□□□□□□□粟時至,芻稾不重,故曰錫馬。

聖人之立正也,必尊天而敬眾,理順五行,天地橆菑,民[人]不12行傷,甘露時雨聚降,風苦雨不至,民也相以壽。

故曰番庶。

聖王各有厽公厽卿,畫日三[接者],□□□□□者也。

易曰:聒囊,橆咎橆譽。

孔子曰:此言箴小人之口也。

小人多言,多過;多事,多患。

□□13行可以衍矣,而不可以言箴之,亓猷聒囊也,莫出莫入,故曰橆咎橆譽。

二厽子問曰:獨橆箴於聖[人之口乎?孔子曰]:聖人之言也,德之首也。

聖人之有口也,猷地之有川浴也,財用所繇出也;猷山林陵澤也,衣食家14行物[所]繇生也。

聖人一言,萬世用之。

唯恐亓不言也,有何箴焉?卦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孔子曰:□□□□□□□□見。

嗛,易告也;就民,易遇也。

聖人君子之貞也,度民宜之,故曰利以見大人。

卦曰:君子終日鍵鍵,15行夕沂若,厲無咎。

孔子曰:此言君子務時,時至而動,□□□□□□屈力以成功,亦日中而不止,時年至而不淹。

君子之務時,猷馳驅也。

故曰君子終日鍵鍵。

時盡而止之以置身,置身而,故曰盡夕沂若,厲無咎。

16行易[曰:蜚龍在]天,利見大人。

[孔子曰:此]言□□□□□□□□□□,君子在上,則民被亓利,賢者不蔽,故曰蜚龍在天,利見大人。

卦曰:見羣龍[无首],吉。

孔子曰:龍神威而精處,□□而上通亓德,无首□□17行用。

見羣龍无首者,□□□□□□□□□□□□□□□□見君子[則]吉也。

卦曰:履霜,堅冰至。

孔子曰:此言天時戒葆常也。

歲□□□□□□□西南溫□□,始於□□□□□□□□□□□18行之□□□□□□□□□□□□□□□□□□□□□德與天道始,必順五行,亓孫貴而宗不傰。

卦曰: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孔子曰:[此言]□□□□□□□避也;方者義□□□□□□□□□;19行大者言亓直,或之容□□□□□□□□□□□□□□□□□□□□□也,[則]无不[吉利],故曰无不利。

卦曰: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孔子曰:此言]□□□□含章□□□□□□□□□□20行含亦美,貞之可,亦□□□□□□□□□。

卦曰:[聒囊,橆咎橆譽。

孔子曰:此言]□□□□[橆]咎□□□之事矣。

□□□□□□□□□□□□□□□□□。

[卦曰:黃裳元吉。

孔子曰:此言]□□□□21行□者也。

元,善之始也。

□□□□□□□□□□之徒嗛嗛□□□□□。

[卦曰:屯亓膏,小]貞吉,大貞凶。

孔子曰:屯□□□□□□□□□□□□□□□□□□□□□□□□□□□□□□□□22行□□□□小民家息以衣□□□□□□□□□□□屯輪之,亓吉亦宜矣。

大貞[凶],□□□□□□川流下而貨留□年十重□□□□□□□□□□□□□□□□□□□□□□□□之大患。

□□23行貨,守財弗施則[兇。

卦曰:同人於野,亨。

利]涉大川。

孔子曰:此言大德之好遠也。

所行□□□□□遠,和同者眾,以濟大事,故曰[利涉大川]。

卦曰:同人於門,无咎。

[孔子曰:此言]亓所同唯[亓門人]24行而已矣,小德也□□。

[卦曰:同人于]宗,貞藺。

孔子曰:絞,日也;委,老也。

老日之行□□□,故曰吉。

卦曰:嗛,亨;君子又25行冬,吉。

孔子曰:[此言]□□□□□[也。

嗛]上川而下根。

川;也;根,精質也。

君子之行也,□□□□□□□吉焉。

吉,嗛也;凶,橋也。

天乳驕而成嗛,地徹驕而實嗛,鬼神禍福嗛,人亞驕而好[嗛]。

□□□□□□□26行□□□□□□□□□□□□□好善不伐也,夫不伐德者,君子也。

亓盈如□□□□□□□□□舉而再說,亓有終也,亦宜也。

卦曰:予,悔。

孔子曰:此言鼓樂而不戒患也。

夫忘亡者必亡,忘民27行[者必]□□□□□□□□□行□□至者,亓病亦至,不可辟,禍福或辜,□□□□□□□□□□□□□□方行,禍福畢至,知者知之,故廏客恐懼,日慎一日,猷有詖行。

卒至之患,盱予而不28行□□□□□□□[卦]曰:鳴鶴在[陰,亓子和之,我]有好爵,與壐贏[之。

孔]子曰:鳴[鶴]□□□□□□□□□□□。

亓子隨之,通也;昌而和之,和也。

曰和同,至矣。

好爵者,言耆酒也。

弗有一爵與眾29行□□□□□□□□□□□□□□□□之德,唯與食,絕甘分少。

卦曰: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射取皮在穴。

孔子曰:此言聲君之下舉乎山林畝之中也,故曰公射取皮在穴。

[卦]曰:恒亨,無30行[咎,利貞,利]有攸往。

[孔子曰:恒亨者],恒亓德,亓德□長,故曰利貞。

亓占曰:豐,大□□□□□□□□□□。

[卦]曰:不恒亓德,[或]承之憂,貞藺。

孔子曰:此言小人知善而弗為,攻進而無止,損幾則□擇矣,能31行[无藺乎?卦曰]:大,傰來。

孔子[曰:此言]□□也。

行以後民者,胃大;遠人能至,胃[傰來。

]卦曰:公用射鵻于高[墉之上,穫之],无不利。

孔子曰:此言人君高志求賢。

賢者在上,則因□用之,故曰[公用]射鵻于32行[高墉之上,卦曰:根亓北,不穫亓]身;行亓廷,[不見亓人。

无咎。

孔子]曰:根亓北者;言□事也。

不穫亓身者,精□□□也。

敬宮任事,身□□者鮮矣。

亓占曰:能精能白,必為上客;能白能精,必為□□。

以精白長□,難得也,33行故曰[行]亓廷,不見亓人,无咎。

[卦曰:根亓輔],言有序。

孔子曰:[此]言也吉凶之至也,必皆於言語。

擇善[而言亞],擇利而言害,塞人之美,陽人之亞,可胃无德,亓凶亦宜矣。

君子慮之內,發之口,□□不言,不34行[言利],不言害,塞人之亞,陽[人之]美,可胃有序也。

卦曰:豐,亨,王叚[之];勿自憂,宜日中。

孔子曰:[此言盛]也勿憂,用賢弗害也。

日中而盛,用賢弗害,亓亨亦宜矣。

黃帝四輔,堯立三卿,帝王者之處□□□也35行□□□□。

[卦]曰:奐其肝,大號。

[孔子曰]:奐,大美也,肝,言亓內,亓內大美,亓外必有大聲問。

卦曰:未濟,亨,[小狐]涉川,幾濟,濡亓尾,无廼利。

孔子曰:此言始易而終難也,小人之貞也。

36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