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浸酒的功效与作用
有关益母草功效与作用的医书文献记载

有关益母草功效与作用的医书文献记载有关益母草功效与作用的医书文献记载有关益母草功效与作用的医书文献记载1、《纲目》: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同用。
若治手足撅阴血分风热,明目益精,调妇人经脉,则单用竞蔚于为良。
若治肿毒店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请病,则宜并用为良。
盖其根、茎、花、叶专于行,而其子则行中有补故也。
2、《本草汇言》:益母草,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疯血,诚为血家之圣药也。
妇久临产之时,气有不顺,而迫血妄行,或逆于上,或崩于下,或横生不顺,或子死腹中,或胞衣不落,或恶露攻心,血胀血晕,或沥浆难生,暇涩不下,或呕逆恶心,烦乱眩晕,是皆临产危急之症,惟益母草统能治之。
又疮肿科以之消诸毒,解疗HP痈疽,以功能行血而解毒也。
眼目科以之治血贸瞳人,及头风眼病,以功能行血而去风也。
习俗以益母草有益于妇人,专一血分,故屡用之。
然性善行走,能行血通经,消滚逐滞甚捷,观其治疗肿痈疽,眼目血障,则行血活血可知矣。
产后诸疾,因血滞气脉不和者,用之相宜,若执益母之名,施于胎前之证,血虚形怯,营阴不足者,肝虚血少,瞳人散大者,血脱血崩,阳竭阴定者,概而与之,未尝不取咎也。
3、《本草正》:益母草,性滑而利,善调女人胎产诸证.故有益母之号。
然不得以其益母之名,谓妇人所必用也。
盖用其滑利之性则可,求其补益之功则未也。
《本草》言其久服益精轻身,诚不足信。
此外如退浮肿,下水气及打扑疯血,通大小便之类,皆以其能利也。
4、《本经逢原》:丹方以益母之嫩叶阴干,拌童便、陈酒,九蒸九晒,入四物汤料为丸,治产后诺证。
但功专行血,故崩漏下血,若脾胃不实,大肠不固者勿用,为其性下行也。
近世治番痧腹痛呕逆,用以浓煎,少加生蜜,放温憋试有效,取其能散恶血也。
5、《本草求真》:益母草,消水行血,去疯生新,调经解毒,为胎前胎后要剂。
是以无胎而见血淋、血闭、血崩,带下血痛,既胎而见胎漏,临产而见产难,已产而见血晕,疗痈、乳肿等症,服此皆能去瘀生新。
益母草流浸膏的功效与作用

益母草流浸膏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益母草流浸膏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益母草颗粒流浸膏这一药方承传了几千年,因此他可以广为流传到迄今并且仍在中医学中还可以被大家普遍的运用由此可见其功效是多么的的好。
今日我们就来探寻一下。
特异来源于生产
为益母草颗粒做成的流浸膏。
特异特性生产
为深褐色的液體;味有点苦。
特异中药炮制生产
取益母草颗粒1000g,剁碎,放水煎制三次,合拼煎液,滤过,渗沥液萃取至约500ml,放冷,添加相等的酒精,搅拌,静放,沉定,滤过。
除杂用45%酒精清洗,洗剂与渗沥液合拼,缓解压力收购酒精,放冷,滤过,调节酒精量至要求浓度值,并使总容积为1000Ml,静放,俟回应,滤过,即得。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调经,宫缩药。
用以月经不调及生完孩子子宫异常出血,孑宫还原不等腰。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内服,一次5~10Ml,一日15~30Ml。
特异留意生产
孕妇禁止使用。
特异储藏生产
密封性。
特异摘抄生产
《中国药典》
上文详细介绍了益母草颗粒流浸膏的用途,由此可见它的作用有很多,是难能可贵的好药方。
但需要留意的是在服食前请一定要掌握清晰有关的服药忌讳哦。
益母草茶的功效作用

益母草茶的功效作用1、调经化瘀最不想做女生的时候,就是一个月的那几天,特别是在那几天中又碰到了痛经,简直是什么都不想干了。
如果文章前的您也有这种情况,不如来杯益母草茶吧!益母草茶自古就是调经的良药,它能有效的调整经期紊乱,改善痛经带来的不适症状。
所以痛经的亲们不如多适下益母草茶吧!2、保护子宫实验证明益母草对免、猫、狗等多种动物的子宫,都有明显的促进兴奋的作用,而且在动物孕期表现的最明显,我想这也是益母草为什么对妇科病这么有效的原因吧!除此之外产后饮用益母草,还能缓解产后血晕、尿血等症状,对产后的恢复帮助也是很大的哦!3、美容养颜益母草能调经化瘀,使体内的废物尽快的排出来,所以没有了“废物”的身体,脸色自然就十分红润了。
此外饮用益母草能促进人们的睡眠质量,大家都知道好睡眠是好皮肤的保障,如果身体里即没有了“废物”又保持了好的睡眠,那她的脸色想不好都难啊!4、安神相对于前面几个作用,这个作用的效果就很小了,但还是有一点的,所以我还是说一下吧。
益母草茶由于原料是天然的花草,所以它冲泡后的味道是十分自然的,这种味道就像把人领到了大自然中一样,让人的精神放松起来,所以工作压力大的朋友们,也可以适适益母草茶哦!女性经期时不适宜饮用益母草茶,所以益饮用益母草茶时,最好避开经期的时间。
配方:茶叶3克,益母草6克,红糖15克。
制服法:沸水浸泡15分钟服饮。
功能:活血行气,调畅气血。
适应症:产后腹痛血虚证,症见产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苔薄,脉细虚。
按:益母草功能活血调经、利尿消肿,主治血脉瘀滞所致的痛经、经闭、产后腹痛等证,为妇科经产之要药,对经前腹胀作痛、产后瘀滞腹痛均有良效。
可单味煎服,亦可配伍应用。
本方中配伍红糖,意在增强其补虚、活血化瘀之功。
本方也适用血瘀腹痛。
1、提神醒脑,使人精神振奋,增强记忆力。
当一个人感觉没有精神的时候,当一个人感觉困乏的时候,当一个人感觉倦累的时候,当一个人冥思苦想的时候,一杯清茶或许可以解决这些烦恼,夜晚,思考问题,泡上一壶温热的茶水,一边饮茶一边思考,是可以提升效率的。
益母

益母草(《本经》)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和细叶益母草的干燥全草。
野生或栽培。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原植物益母草生于溪边、路旁、山坡、草地;细叶益母草生于石质山坡、砂质草地或松林中。
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
味苦、辛,性微寒。
归肝、心包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临床用名有益母草、酒益母草。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主治瘾疹痒,可作浴汤。
《本草拾遗》:亦捣苗傅乳痈恶肿痛者。
又捣苗绞汁服,主浮肿,下水,兼恶毒肿。
《开宝本草》:主瘾疹痒,可作浴汤。
《本草衍义补遗》:产前产后诸疾,行血、养血、难产作膏服。
此草即益母草也。
其苗捣其汁服,主浮肿下水。
《本草纲目》: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同用。
若治手、足厥阴血分风热,明目益精,调女人经脉,则单用茺蔚子为良。
若治肿毒疮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则宜并用为良。
盖其根茎、花、叶专于行,而子则行中有补故也。
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产难,胎衣不下,血运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疳痢痔疾,扑打内损瘀血,大小便不通。
《本草经疏》:简误:益母草,辛甘以阳,故性善行走,能行血通经,血崩禁用。
瞳子散大禁用。
惟热血欲贯瞳人者,与凉血药同用则不忌。
《本草蒙筌》:益母草一名茺蔚,味辛、甘,气微温。
无毒。
单用最效,方载女科。
总调胎产诸证,故加益母之名。
去死胎,安生胎,行瘀血,生新血。
治小儿疳痢,敷疔肿乳痈。
汁滴耳中,又主聤耳。
细剉醋炒,马啮堪敷。
且制硫黄,尤解蛇毒。
多服消肿下水,久服益精轻身,子味相同,亦理胎产,善除目翳,易去心烦。
谟按:丹溪云:茺蔚子活血行气,有补阴之功,故名益母。
凡胎前产后,有所恃者血气也。
胎前无滞,产后无虚,以其行中有补也。
《药性解》:益母草,味辛甘,性微寒,无毒,入诸阴经。
主行血养血,安胎利产,消浮肿恶毒疔疮,治头风血虚目疾、瘾疹发痒,堪作浴汤。
子茺蔚,益精明目,除水气,疗血逆大热、头痛心烦,下腹中死胎,理产后血胀。
按:益母本功治血,故入诸阴之经。
罗汉果泡酒功效与作用

罗汉果泡酒功效与作用罗汉果,又名罗汉杏、益母草,是一种草本植物,也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中药材。
其实,罗汉果在我国早已有了悠久的历史,古代文献中就有关于罗汉果的记载。
自古以来,罗汉果就以其独特的药用功效备受推崇,并且广泛应用于药膳、保健品、饮料等领域。
其中,罗汉果泡酒是一种制作罗汉果中药酒的方法之一,被很多人所喜爱和追捧。
一、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罗汉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缓解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症状。
2. 安胎止血:罗汉果中含有的一种特殊成分,具有宣通血脉、安胎止血的功效,对于妇女妊娠期出血、流产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 润肺止咳:罗汉果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对于久咳不止、肺热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益气生津:罗汉果富含维生素C和糖类等营养成分,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可有效缓解燥嘴口渴、唇干舌燥等症状。
5. 调节血脂:罗汉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可以有效调节人体血脂,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罗汉果泡酒的制作方法罗汉果泡酒是利用罗汉果的药用成分和酒精进行浸泡,使得罗汉果中的活性物质能够溶解在酒精中,从而提取出罗汉果的药用成分,并具有一定的酒精保藏作用。
1. 材料准备:新鲜罗汉果500克,白酒1000毫升。
2. 罗汉果处理:将新鲜的罗汉果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
3. 酒精消毒:将白酒煮沸后冷却至常温,将酒瓶和泡酒器具用白酒消毒30分钟。
4. 泡酒操作:将清洗干净的罗汉果放入洗净的泡酒器中,然后倒入白酒,使罗汉果完全浸泡在酒液中,盖紧盖子,放置于阴凉干燥处。
5. 酒液浸泡:将罗汉果泡在白酒中,浸泡时间约为20-30天,期间可适时进行摇晃,以促进罗汉果中药用成分的溶解。
6. 过滤装瓶:泡酒时间结束后,将泡酒器中的酒液倒入干净的玻璃瓶中,用纱布或滤纸进行过滤,去除罗汉果渣,装瓶即可。
三、罗汉果泡酒的保存与饮用1. 保存方法:将制作好的罗汉果泡酒存放于阴凉干燥处,远离阳光直射,以免降低药效。
益母草的药理作用及药用价值

【名称】:益母草【英文名】:HERBA LEONURI【拼音】:Yì Mǔ Cǎo【别名】: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茺蔚、三角胡麻、四楞子棵等【药材类别】:全草类【性味】:味辛;苦;性微进①《本草拾遗》:寒。
②《本草蒙筌》:味辛甘,气微温,无毒。
③《纲目》:味辛微苦,无毒。
④《本草正》:味微苦、微辛。
微寒,性滑【归经】:归肝;肾;心包经①《本草汇言》:手、足厥阴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脾、包络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脾、肾三经。
【入药部分】:唇形科植物益母草和细叶益母草的全草。
【产地和分布和采制】:益母草生于山野荒地、路旁、田埂、山坡草地、溪边等处。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陕西西北部、甘肃等地。
细叶益母草生于石质及砂质草地或松林中。
夏季植株生长茂盛,3—4月采收幼苗,称童子益母草;6—8月开花期以及9—10果熟期采割地上部分,晒干。
【形态特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60一120cm。
幼苗期无茎,基生叶圆心形,浅裂,叶交互对生,基生叶叶片卵圆形,叶缘5-9浅裂,基部心形;有柄,叶柄较长;青绿色,质鲜嫩,揉之有汁;下部茎生叶掌状3裂,裂片呈长圆状菱形至卵圆形,裂片再分裂,基部宽楔形稍下延,上面被糙伏毛,下面被疏柔毛及腺点;中部叶为菱形,全裂,中央裂片再3裂,两侧裂片再1-2裂,最终裂片线形,最上部叶线形,两面均被短柔毛。
苞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或具疏齿。
轮伞花序腋生,具8-15朵花,小苞片针刺状,花萼管钟状,萼脉5条稍突出,外面贴生微柔毛,萼齿5裂,裂片三角形,中央有尖刺;花冠淡紫红色,长l一1.2cm,冠筒,内有毛环,外被柔毛,冠檐二唇形,下唇与上唇约相等长,3裂,中裂片较大,上唇长圆形,全缘;雄蕊,二强,花缘疏被鳞片状毛;子房4裂,花柱超出上唇,柱头2裂。
;前期茎呈方柱形,轮伞花序腋生,华紫色,多脱落。
花萼内有小坚果。
小坚果扁圆三棱形,长2.5mm,直径1 一1.5mm,淡褐色,光滑。
中药土方缓解痛经的中药配方

中药土方缓解痛经的中药配方痛经是许多女性在月经期间经常经历的一个常见问题。
它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不适。
中药土方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疗法,被广泛应用于缓解痛经的治疗中。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配方,这些配方可以有效地缓解痛经症状。
1. 方剂一:当归逍遥散成分:当归、逍遥草、苍术、白芍、白矾石用法:将上述药物按照一定比例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5克,用温水冲服。
作用:当归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逍遥草能够舒肝解郁,苍术起到行气止痛的作用,白芍和白矾石则有镇痛和止血的功效。
这个配方可以缓解经期疼痛和血量过多的问题。
2. 方剂二:川芎茶成分:川芎、红枣、当归、炙甘草用法:将川芎、红枣、当归和炙甘草加入沸水中用小火煮10分钟,然后过滤出药液,分数次饮用。
作用:川芎是一味活血化瘀的药物,红枣具有温中补气的功效,当归和炙甘草则能够调和气血。
这个配方适用于痛经伴有寒凉感和气血不足的情况。
3. 方剂三:丹参姜茶成分:丹参、生姜、红糖用法:将丹参和生姜切片后,放入开水中用小火煮15分钟,加入适量的红糖调味。
作用: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生姜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红糖能够调和气血。
这个配方适用于痛经伴有寒凉感和气血瘀滞的情况。
4. 方剂四:益母草煮酒成分:益母草、红糖、红枣、生姜、红酒用法:将益母草、红糖、红枣和生姜加入红酒中,用中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10分钟。
作用:益母草有补血活血的作用,红糖、红枣和生姜能够调和气血,红酒则有温中散寒的功效。
这个配方适用于痛经伴有气血虚弱和寒凉感的情况。
中药土方缓解痛经的中药配方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酌情选用。
但无论选择哪种配方,建议在服用前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并确保配方中的药物不会引发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
此外,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注意配合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休息和适量的运动,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尽管中药土方配方在缓解痛经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效果有所差异。
如果痛经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建议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益母草

益母草炮制研究综述摘要:目的根据益母草的历史沿革。
,现在研究对益母草进行综述。
讨论不同炮制品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益母草;炮制;功效;综述。
益母草为唇形科益母草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名茺蔚,别名益母艾、苦草、坤草、月母草、地母草等,传统上以开花的地上部分入药。
其味辛、微苦,性微寒,归肝、心包经。
主要功能有辛散苦泄、行滞消瘀、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被称为“血家圣药、经产良药”。
由于其炮制品的规格质量标准不易掌握,因而现代炮制方法多采用净制、炒制、酒制。
通过对益母草生品、炒制品、酒制品及现代烘品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比较,得到合理的炮制工艺。
传统上益母草主要用于治疗妇科病,近年来随着对该药的不断研究和临床验证,明确了其在心脑血管病、肾病、皮肤病等方面的许多新用途。
现将益母草历史沿革与炮制方法成分、现在研究、不良反应等情况综述。
1历史沿革与炮制方法:宋代有烧炭存性(《肾惠方》)法。
清明就有醋制(《蒙荃》)、炒制法(《汇篡》)、炒炭(《增广》)、蜜炙、酒蒸(《得配》)等方法。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是酒炙等,现在药典收载鲜益母草和干益母草。
鲜益母草取药材除去杂质,迅速洗净。
干益母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切去残根,迅速洗净,切断,干燥。
炒益母草取净药材,放炒药锅,中文火加热。
炒制表面焦褐色,出锅。
酒益母草取净益母草段,喷洒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溶,待酒被吸尽后,置炒锅里,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2 炮制研究益母草的全草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酚酸类黄铜及黄酮醇类化合物。
益母草炒炭后总生物碱有明显的损失,并且益母草从生品到炒炭品,其药材损失将近一半。
比较鲜益母草干益母草酒炙益母草不同炮制品95%乙醇热回流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性,结果以鲜益母草毒性最大,干益母草次之,酒炙益母草毒性最低。
鲜益母草和干益母草LD50按生药量计算,分别为83.089g每千克和102.93g每千克。
酒炙益母草无法测出LD50.说明炮制可以降低益母草的毒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母草浸酒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是否知道酒可是被人们誉为是百药之长的,而药酒用一些中药或者动物来和酒搭配,将这些东西的精华融合在一起,还能够充分发挥药材的药效,真可谓一举两得。
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种药酒益母草浸酒。
益母草浸酒——(脱肛)
脱肛又名“截肠”。
是指直肠粘膜或直肠脱出肛外的一种病症。
多因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所致。
以老年人和小儿多患。
初开始仅于大便时肛门脱垂,能自行回缩;病久则脱出较长,需用手托纳回。
每于行走、劳累、咳嗽、用力等而脱出,肛门坠胀不适,久不回纳,则局部紫赤,肿痛加剧,甚则溃烂。
以下介绍用益母草浸酒治疗脱肛。
(《普济方》)
【配方】益母草(炙令香)。
【制法】以上味浸酒。
【主治】治脱肛下血。
【用法】服之。
说明:《普济方》注出“本草方”,原无方名,此方名据所用药物及制法命名。
以上就是关于益母草浸酒的一些问题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助。
虽然药酒对于我们的健康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但是药酒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