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有杏花 阅读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课外阅读训练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课外阅读训练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阅读欣赏,回答问题。
格登少年时对虫子很感兴趣,很想成为研究它们的科学家,可是他实在太“笨”了。
那天,从伊顿公学加德姆老师手中,格登接过自己的成绩单,看了看,顿时满脸通红,羞愧不已。
是的,这的确是一份令人尴尬的成绩单,分数惨不忍睹。
各科成绩的总和不及人家的零头,尤其是理科,门门功课倒数,而生物学甚至在全年级250名学生中排倒数第一。
加德姆老师给予的评语更加令人难堪,他说:“我相信你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你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
你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于你个人以及想教导你的人来说,这根本是浪费时间。
”拿着成绩单,格登郁闷极了,含着眼泪跑到了自己的“实验室”——那是学校一间闲置的小仓库,他课余时在那里饲养了很多毛毛虫。
忽然,一只蝴蝶在他眼前飞舞了几圈,扑落在成绩单上。
格登不禁眼前一亮,这才注意到,原来他所饲养的毛毛虫好多已经变成蝴蝶,在仓房里翩翩起舞。
他甚至注意到,一只蝴蝶正在从蛹壳中挣脱出来,那柔软皱缩的翅片,就在空中尽力地伸展着,虽然艰难,却很执着。
格登深受感染,满心郁闷烟消云散。
他想,我这只笨笨的毛毛虫,难道真如加德姆老师所说,不能羽化成蝶吗?于是,他把差评成绩单放在自己房间的书桌上,用玻璃板压着。
此后,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盯着它看上一会儿,明显是在与之较劲。
这样的举动,不止一次,也不止两次,是无数次;坚持了不止一年,也不止两年,而是六十四年……凭着一股倔强劲儿,格登发奋学习,刻苦钻研,一次又一次用实际成就向那份差评成绩单宣告:“你所说的不是事实!”中学毕业后,他考入牛津大学,攻读动物学;25岁那年,他成功克隆出一只青蛙而一举成名,被称为“克隆之父”;79岁时,因为巨大的专业成就,他荣获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惨不忍睹”的意思是________。
在文中表现在哪些地方?用横线画出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标点》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标点》专项训练(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 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B. 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 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边上悠闲漫步。
D. 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B.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D.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
《礼记·中庸》中讲“君子和而不流,”就是书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 鸡年春晚筹备时间短,节目变动大,呈现出强烈的“定制”色彩:主旋律、流行、传统文化等各币必备元素杂糅,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
C. 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中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并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 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徒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 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 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 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以贾政的孝为例赏析曹雪芹刻画人物的独到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人云:“方才世兄有云,编新不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矣,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
”贾政听了,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
”众客都道:“是呀。
如今虚的,便是什么字样好?”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
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
”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
”宝玉冷笑道: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
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说着,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
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
”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
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
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哥儿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
”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
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
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
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又出去!”刚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宝玉只得念道: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贾政听了,摇头说:“更不好。
”一面引人出来。
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解析: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试卷(含答案)w

【解析】
【详解】A.亲合力——亲和力;
B.应衬——映衬;
D.微不足到——微不足道;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篇微型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戛然而止,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B. 毕业典礼筹备会上,同学们热烈讨论,纷纷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C. 在“向来来”演讲比赛中,他得意忘形地说:“要让青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12. 请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太宗为何评价杨业“求之古人,何以加此”。(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0.侍 者 殆 僵 仆/而 业 怡 然 无 寒 色
11.示例:你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可以跑回去报告天子。
12.示例;这是太宗对他的高度评价:杨业屡立战功,所到之处克敌获胜,可看出他骁勇善战;朔州战败时,杨业体谅士卒多有家眷,让大家先离开,可看出他体恤士卒。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中年人在烦恼里常常怀念儿时阅读理解

中年人在烦恼里常常怀念儿时阅读理解①中年人在烦恼里常常怀念儿时,久住现代化的闹市很容易回忆起田野上的风景。
西行入陇,身住兰州,我忘不了我儿时的故土在关中,那是原野上到处分布若云团一样的绮丽大树的关中……②杏树,早春里最先著花。
仿佛是隐形的春神跨芳来自日边的娇艳轻榜的一骑骑“骏马”,当先闯进了旷野,通体的云霞之色与蹄下刚刚立起的麦菌儿同降同生,粉红嫩绿,洁净如洗。
杏花展绽得疾速繁盛,褪落得也齐促彻底。
待那小麦泛黄时,叶儿里时时亮开的杏儿也黄。
澄澄的,丰腴润泽,十分诱人。
杏树以粉红、翠绿、澄黄之色彩将花叶果实箱排在一个紧凑、简练的序列里,以悄无声恩的方式显示岩春之多情,春之浩茫。
麦收之后,使命已半的杏树仅余青叶,静下来了,直平静到落叶之秋。
③洋槐,万花凋它才开。
在刚刚波荡开来的绿色里,视花-一都磨-一都喀亲白似雪,雅秀高洁,清芬阵阵,鲜洌的气氛夜静时尤其袭人。
这正是青黄不接、许多人家揭不开锅的时候。
有那盈盈新妇,捏一长钩挎竹篮,祝弯带刺的青枝,小心翼翼地采撷槐花,花串儿奥之幽香,生啖之则微甜。
回家去酒以井水,管箩白花撒上三五把麦面,敷霜敷粉,两手和匀,尔后入笼搭蒸,熟时趁热拌以少许油盐,油香淡淡,花香微暖,筋实而耐游,妙不可言,村人便称之为“麦饭”。
陆游的“风吹麦饭满村香”,很切合关中的这一景况。
鲜花白面,调料不宜重,火候不宜孟。
新过门的小媳妇外表俊样,是不是菜有内秀?这春日里第保就考个八九不离十了。
槐从鬼,有鬼气,其考试新妇之手段地相当诡秘。
④柿树,无疑是色调至为沉岩的一种采树。
春深时节,它才将指甲盖似的蜡黄花儿隐被在密叶里,不露色相,什么异味地没有。
有的玩童长成棒小伙了,仍以为柿树十年二十年不作花照。
经夏而入秋,雁唳长空,赛臂里杀下了严霜,碧绿的柿树这才着火一样旺烘起来,蜡黄花儿偷偷结下蓉样的青柿子先红,红灯笼一样葱眼,接著是巴掌大的叶儿突然间涸染而红迹,整个颈大树冠像是坠接在函海的残阳,泼血一样焚烧,泼血-一样红。
山东省2021年高三地理高考二模试卷(文)A卷

山东省2021年高三地理高考二模试卷(文)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22分)1. (6分)(2016·潍坊模拟) 有色金属矿物是岩浆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富集形成的。
下图所示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品质优、埋藏浅、分布广泛。
该国大量出口铜矿石,开采铜矿需要用大量水来控制粉尘。
铜矿经济给本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很多问题。
出口铜矿石对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①有利于扩大就业②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③减少环境治理的费用④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A . ①②B . ①④C . ②③D . ③④2. (6分)下面是“有关工厂设施与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各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 ①造纸厂②水泥厂③钢铁厂④飞机场B . ①造纸厂②钢铁厂③飞机场④水泥厂C . ①钢铁厂②水泥厂③造纸厂④飞机场D . ①水泥厂②造纸厂③飞机场④钢铁厂3. (6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期中)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图中暖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增温增湿B . ①附近陆地形成大面积沙漠C . 降温减湿D . 从①到②航行的船速度减慢(2)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活动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 . 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B . 降水减少,土地荒漠化C .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D . 水体污染,水资源枯竭(3)图中B为美国田纳西河,其流域治理的核心是()A . 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B . 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C . 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D . 水资源的综合开发(4)有关美国农业生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美国本土平原广阔,水热条件较好B .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C .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显著D . 农业科技落后4. (4分) (2019高三上·太原月考)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取决于有机物质的输入和输出量的相对大小。
窗前的杏树阅读理解及答案

窗前的杏树阅读理解及答案①第一眼看到小杏树开花,我悄悄说了句:“从此算是住进杏花村啦。
”十多年前的冬天,我抱着最后一箱子图书搬进这处房子。
一天清晨,我隐约看见有花枝在窗外浮动,疑心看花了眼,于是出门抵近观察,结果遇见了伫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树。
②农历二月,小杏树准时复苏,枝头升起繁星般的蓓蕾。
窗含杏花春意闹啊!我知道一场花事已经临近了。
小杏树还是那么认真地遵守着与春天的约定,早早便在春风中呼唤着我的注意。
春分之后,昼渐渐长了,夜渐渐短了,小杏树枝头的蓓蕾已愈发饱满,似乎一阵暖风,就可以拉开枝头舞台的帷幕。
一连几日,我起床后跑到小杏树下寻觅第一朵绽放的杏花。
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
③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大大方方,开得热热闹闹。
我自然知道,眼前的繁花似锦很快就要零落成泥。
于是,拍摄杏花成了工作之余要紧的事情。
有几天事情稍多,白日里误了时辰,就在夜里打开闪光灯拍。
黑暗的背景前,花朵瞬间被照亮,恍如夜空里的星星。
夜里有雨随风而至,晨起后从树篱上捡起几朵杏花,放在手心端详,无需放大镜,花茎上毛茸茸的细节纤毫毕现。
这才看清,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
④或许,小杏树并不小,甚至可能与我同庚呢。
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
而在大柳树和小杏树之间尚有从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树,挤挤挨挨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都掠去了。
然而,挡在杏树上的浓荫,主要还是来自一株大柿子树。
此树年年枝繁叶茂,结出的柿子足有小儿拳头大小。
⑤去年夏天,一场风雨来临,我真真切切地听到“咔嚓”一声巨响。
这声音是从大柳树上传来的,一根粗壮的枝丫开裂了,露出近一米长的缝隙,白生生的木茬裸露出来。
维护树木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观察后决定将这段枝杈锯掉,以免哪天掉落伤人。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诗歌鉴赏 理解100(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理解100(精编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读古诗,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唐]王建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小溪旁长着翠竹。
________互相呼唤。
________庭院中间。
________(2)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________图景。
(3)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________,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________。
(4)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的喜爱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哪一句?(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3.课文理解。
题西林壁[宋]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看__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有杏花许冬林杏花的气质,很像是邻家小妹。
隔着幽凉的二十多年光阴回眸看去,她疏淡,清美。
但是多年不见杏花,杏花于我脑海已然有了远意【甲】。
每年春天,去山里看桃花,桃花烂漫到放肆。
回程的路上,总会在心底想一想杏花,像怀着越轨的相思。
杏花不曾看。
杏花似乎太远了,远到隐居在中国画里,在唐诗里。
想起曾经看过一个画家的作品,是水墨。
淡墨扫几笔过去,扫出三五重远山,远山推挤着,拱出一座略微湿重的近山。
山脚下,卧一村庄,赭墙墨顶,至简至朴。
难忘的是墙角斜倚一树杏花,浅粉色的花朵点点簇簇,乱纷纷,似乎好轻,风一起就能抹去。
风未起,那杏花还开在宣纸上,透着少年的清凉,和江南的湿意。
那是杏花。
我固执地认为,画家以水兑就的曙红,极淡极淡,染出的,一定是杏花。
是的,不是桃花。
桃花太冶艳,太热烈,太容易骚动。
桃花缺少淡雅,缺少内敛,缺少一种静气和远意【乙】,缺少一种少年岁月所特有的凉意和萧淡。
记得台湾女作家朱天文的小说《柴师父》里面有一句话:如果他不是等待那个年龄可以做他孙子的女孩,像料峭春寒里等待一树颤抖泣开的杏花,他不会知道已经四十年过去。
是啊,杏花就是这样一个清凉的少女,等待,她如远如近。
等待这样的女孩,如同等待一块绿洲,如同等待悦耳的乡音。
然而,青春到底是远了,等待中,青春到底不能复活。
女孩去了远方,说是下个月回来,回来后她会再来吗?只有她少女小手的软凉还似乎袅袅于他的手指之间,提醒他,杏花已经开落,青春已经远走,只剩下这暮年岁月的寂寥和杂乱。
到池州去,去杏花村,去唐人杜牧喝酒的那个杏花村。
秋日晴和,烟树满晴川,立在杏花村公园里,一阵恍惚。
眼前的砖墙,杏树,未凋的绿草,清浅的池塘一切皆陌生,陡然间,又觉得如此熟悉。
果真是一个杏花的村子,植了那么多杏树!仿佛唐代的一滴墨,落进了宣纸里,洇开来,又漫漶又生动,便成了眼前这杏花春雨江南的园子。
遥想千百年前的那个清明,草木萋萋,山花绽放,诗人杜牧一身青衫来踏青,想想谪居生涯,离家千里,自是惆怅几分。
恰此时,春雨纷纷而下,路上行人,或冒雨,或撑伞,相携赶路。
瞧瞧自己,无伴,无伞,青衫半已软软地湿了,怎么办?喝酒吧!消愁,也取暖。
酒家在哪里呀?问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是遥指啊,远,可是也能看见,冒雨走一截就到。
杏花村,不远不近。
要感谢这青山林泉之间,有一座盛开杏花的村子,感谢黄家的酒店,收留一个内心微凉的诗人,在清明,在酒后,由他散发他灵魂的芬芳。
这芬芳的诗句,也像是杏花,萧淡又圆满,凄迷又清凉。
时间之河里,杜牧已驾舟杳然,但《清明》诗还在,杏花村,所幸也在。
秋阳融融,沐浴其中,身在杏花村,觉得自己也仿佛被杏花的气息濡染,虽然杏花早已开过。
我觉得自己也成了一株摇曳在唐诗里的植物,是草本植物吧。
又绿又柔软,又轻又透明,颤颤地,像少女在晚风里,素白裙子轻轻摆动。
与杏花为邻。
可是还不够,还想在来年春天,去一趟杜牧的池州。
看水波潋滟,看照水的杏花,在春风里婆娑盛开。
如果一个人的魂魄可以像裙子一样脱下又穿起,我多么想,让魂魄游离,穿在一朵杏花上。
我多想在一个露水微凉的晨晓,在一个古意尚存的村子,做一朵旧年的杏花。
多年之后的你呀,看没看见,我都盛开。
风来不来,芬芳和清凉都在。
(选自《散文》2014年第2期)15.文中两次写桃花有何用意?(4分)16.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1)文中甲、乙两处远意的含义是否相同,请作解释。
(3分)(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不是矛盾句?为什么?(3分)17.写作注重炼意思路,请阅读全文,理出作者对杏花的思想感受历程。
(5分)18.你如何理解文中杏花的意蕴。
(6分)参考答案15.(4分)【答案】由看桃花引出对桃花的想念(1分);用桃花的冶艳、热烈、易骚动与杏花的淡雅、内敛、静气远意对比,(1分)突出杏花的有一种少年岁月所特有的凉意和萧淡。
(1分)表达作者对杏花的喜爱之情(1分)。
16.(1)(3分)【答案】不同(1分):甲处远意:疏远,远离,指时空之远(1分);乙处远意:远离世俗的情趣,指境界之高(1分)。
(2)(3分)【答案】不是矛盾句,因为陌生与熟悉看似矛盾,实则所指不同(1分):作者从未见过杏花村的景象,所以陌生(1分);作者在中国画和唐诗中欣赏过杏花村
的景象,似曾相识,所以熟悉(1分)。
17.(5分)【答案】二十多年不见杏花,有远意(1分)看桃花,想杏花(1分)赏画文,悟杏花(1分)看杏花,觉得成了杏花(1分)梦想做杏花(1分)18.(6分)【答案】实指杏花,疏淡清美(2分);喻指少年岁月所特有的凉意和萧淡(2分);象征诗人萧淡又圆满,凄迷又清凉的灵魂(2分);托物言志,借杏花自喻,表达不受外界所扰、不惧风雨、都会如期静默绽放人生芬芳与清凉的理想追求(2分)(答对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