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PW-2000闭环电码化设计

合集下载

ZPW-2000电码化调整标准、方法介绍

ZPW-2000电码化调整标准、方法介绍

ZPW-2000电码化调整标准、方法介绍一、技术标准1、二元二位轨道继电器: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ZPW-2000 系列站内电码化预发码技术”介绍:轨道继电器电压:15~18V有效值,调整电压18~26V。

据有的电务段介绍:调整状态时,轨道继电器线圈上的有效电压应不小于18V。

结合《维规》调整表对于电压参考范围:股道:18~21V;小于200m的无岔区段:15.5~18V;一送多受道岔区段:16~18V最大不超过20V。

(相关电务段有要求的按电务段有要求调)2、残压。

用0.06Ω标准分路线在轨道送受端分路时,轨道继电器残压≤7.4v。

3、轨道电路的限流电阻:(1)送电端限流电阻(Rx):一送一受区段,送受均设扼流变压器:Rx=4.4Ω一送一受区段,送受均无扼流变压器:Rx=0.9Ω一送多受道岔区段,送受均设扼流变压器:Rx=4.4Ω一送多受道岔区段,送受均无扼流变压器:Rx=1.6Ω(2)受电端限流电阻(Rs):一送多受道岔区段设扼流变压器时用:Rs=4.4Ω,无扼流变压器的区段不用限流电阻。

4、入口电流:在电码化轨道区段,于机车入口端用0.15Ω标准分路线分路时的短路电流,1700Hz、2000Hz、2300Hz不小于500ma,2600Hz不小于450ma。

5、轨道电路长度大于350m时,应设补偿电容。

载频1700Hz、2000Hz补偿电容容量80uf,载频2300Hz、2600Hz补偿电容容量60uf。

补偿电容间距为100m,均匀设置,补偿电容设置:以股道长度1010m 为例,电容个数11个,等距离长度△=L/Nc=1010/11=92m ,股道两头△/2=46m 。

二、25Hz相敏轨道电路调整一)室外轨道变压器采用BG2-130/25:1、变压器和钢轨间有扼流变压器,送、受电端变压器一、二次侧输出电压固定在一定电压档:一次侧使用Ⅰ1、Ⅰ4连接Ⅰ2、Ⅰ3(220V档),二次侧使用Ⅲ1、Ⅲ3 (15.84V档)。

ZPW-2000A闭环调试工法

ZPW-2000A闭环调试工法

ZPW-2000A型闭环电码化调试方法1、前言ZPW-2000A型闭环电码化,是在ZPW-2000A型站内电码化系统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了闭环检测功能的改进型系统,能为主体化机车信号提供可靠的地面信息。

能够在电码化设备使用中监督移频信号传输的正确性,防止列车因机车信号接收不到移频信息而延误行车,为维修单位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提前维修提供保障。

该系统由电码化发送设备、传输通道、电码化闭环检测设备等构成。

其中闭环检测调整器和检测盘是该型检测系统的核心设备。

2、工法特点2.1使用模拟电路模拟各种信号开放,模拟轨道电路占用情况对发送设备,检测设备进行模拟试验。

2.2通过模拟试验可以彻底的发现施工或设计造成的错误,为工程正式开通节约工期创造条件。

2.3工法原理简单易学,便于推广使用。

3、适用范围适用于二线制和四线制ZPW-2000A闭环电码化检测系统。

4、二线制和四线制ZPW-2000A闭环电码化工作原理及调试原理4.1设备工作原理二线制和四线制ZPW-2000A闭环电码化检测系统都是由发送器、发送调整器、传输通道、检测调整器、检测盘、报警电路组成。

区别在于二线制闭环系统传输通道与轨道电路共用通道,由信号楼内到轨边设备的条件电缆只有两条线,四线制闭环系统的传输通道是与轨道电路的通道分开的,由信号楼内到轨边设备的条件电缆有四条线。

两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图如下:二线制闭环电码化系统原理图四线制闭环电码化系统原理图不论二线制闭环电码化还是四线制闭环电码化,工作原理相同:发送器发出的移频编码经过发送调整器调整后经过接点电路控制,由传输通道发送到室外轨道电路的一端,经钢轨传递再由轨道电路另一端的接收通道传回室内的检测调整器,调制后进入检测盘,由检测盘对接收的信号强度、载频进行分析后控制BJJ报警继电器的吸起和落下。

当传输回路完整时,若检测盘接收到符合条件的移频信号则使BJJ吸起,若接收不到信号或收到的信号强度低、载频不对时则使BJJ落下报警。

四线制ZPW-2000站内及闭环电码化应用分析

四线制ZPW-2000站内及闭环电码化应用分析

第一章基本原理概述1.1 站内电码化的概念列车在区间运行时,机车信号都能不间断地反映地面信号机的显示状态。

当列车通过车站时,机车信号将无法正常工作。

为了使机车通过站内时机车信号不间断地工作,就必须对站内轨道电路实施电码化,即站内到发线及正线上的轨道电路能够传输根据列车运行前方信号机的显示所编制的各种信息。

站内电码化设备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机车信号在站内正线上能够连续显示,在站内到发线也能够显示地面信号信息。

站内电码化设备在列车进入站内正线或到发线股道后,按照列车接近的地面信号显示,通过轨道电路向列车发送信息,在列车出清该区段后,恢复站内轨道电路的正常工作。

1.2 站内电码化的分类目前国内轨道电路电码化大致分为四类:切换式、叠加式、预发码式、闭环式站内电码化。

在设计电码化时,可根据轨道电路制式及运营需要,确定实施何种类型的电码化。

所谓“切换式”,即钢轨通过发码的接点条件,平时固定接向轨道电路设备,当需要向轨道发码时,切换到发码设备,轨道电路设备停止工作;当发码结束后,自动转接到轨道电路设备,恢复正常轨道电路状态。

当列车以较高速度通过站内较短的轨道电路区段时,由于传输继电器有0.6s的落下时间,因此经常造成“掉码”,使机车信号不能连续工作,不利于行车安全。

因此又出现了叠加方式的站内电码化,即当发码条件构成后,将移频轨道电路叠加在原轨道电路上,两种类型的轨道电路由隔离器隔离而互不影响。

机车信号连续显示的要求,所以站内正线采用预发码方式,即当列车压入前方区段本区段即向轨道发送信息。

为了及早发现和解决电码化电路存在的问题,保证电码化电路的完整性,需要对电码化电路实行闭环检查,即采用闭环电码化。

1.3 站内电码化的范围及技术要求1.3.1 经道岔直向的接车进路和自动闭塞区段经道岔直向的发车进路中的所有轨道电路区段、经道岔侧向的接车进路中的股道区段,应实施股道电码化。

1.3.2 在最不利条件下,入口电流应满足机车信号可靠工作的要求。

25Hz相敏轨道电路预叠加ZPW 2000A站内电码化资料

25Hz相敏轨道电路预叠加ZPW 2000A站内电码化资料

25Hz相敏轨道电路预叠加ZPW-2000A站内电码化摘要:随着铁路的大发展,站内电码化技术作为保证行车安全的基础设备已被广泛采用。

本文介绍电码化的基本原理,分析接发车进路预叠加电码化电路,对电化区段25HZ相敏轨道电路预叠加ZPW-2000A 电码化系统进行阐述。

关键词:电码化、轨道电路、预叠加在信号系统设备中,车站电码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加强站内行车安全以及机车信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不断深入,列车运行速度越来越快,提速区段越来越多,提速区段对机车信号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确保机车信号的正确显示,与之配套的地面信号设备需要进行改造。

在自动闭塞区段,区间设备通常采用ZPW-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

而站内轨道电路采用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25Hz 相敏轨道电路。

机车在区间和站内运行,需要接收相应的地面信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为了使机车信号不间断地接收站内与区间的信息,站内正线上的各个轨道电路区段和侧线股道,均应实现电码化。

1 相关术语电码化:由轨道电路转发或叠加机车信号信息技术的总称。

车站股道电码化:车站内到发线的股道及正线实施的电码化。

车站接发车进路电码化:车站内按列车进路实施的电码化。

预叠加电码化:列车进入本区段时,不仅本区段且其运行前方相邻区段也实施的电码化。

2 实施车站闭环电码化的范围列车占用的股道区段;经道岔直向的接车进路,为该进路中的所有区段;半自动闭塞区段,包括进站信号机的接近区段;自动闭塞区段,经道岔直向的发车进路,为该进路中的所有区段。

3 电码化主要设备(1)ZPW-2000A电码化发送设备:载频为1700Hz、2000Hz、2300Hz、2600Hz。

(2)ZPW-2000系列闭环电码化调制频率为10.3 Hz、11.4 Hz、12.5 Hz、13.6 Hz、14.7 Hz、15.8Hz、16.9Hz、18Hz、19.1Hz、20.2Hz、21.3Hz、22.4Hz、23.5Hz、24.6Hz、25.7Hz、26.8Hz、27.9Hz、29Hz。

四线制ZPW-2000站内及闭环电码化应用分析

四线制ZPW-2000站内及闭环电码化应用分析

第一章基本原理概述1.1 站内电码化的概念列车在区间运行时,机车信号都能不间断地反映地面信号机的显示状态。

当列车通过车站时,机车信号将无法正常工作。

为了使机车通过站内时机车信号不间断地工作,就必须对站内轨道电路实施电码化,即站内到发线及正线上的轨道电路能够传输根据列车运行前方信号机的显示所编制的各种信息。

站内电码化设备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机车信号在站内正线上能够连续显示,在站内到发线也能够显示地面信号信息。

站内电码化设备在列车进入站内正线或到发线股道后,按照列车接近的地面信号显示,通过轨道电路向列车发送信息,在列车出清该区段后,恢复站内轨道电路的正常工作。

1.2 站内电码化的分类目前国内轨道电路电码化大致分为四类:切换式、叠加式、预发码式、闭环式站内电码化。

在设计电码化时,可根据轨道电路制式及运营需要,确定实施何种类型的电码化。

所谓“切换式”,即钢轨通过发码的接点条件,平时固定接向轨道电路设备,当需要向轨道发码时,切换到发码设备,轨道电路设备停止工作;当发码结束后,自动转接到轨道电路设备,恢复正常轨道电路状态。

当列车以较高速度通过站内较短的轨道电路区段时,由于传输继电器有0.6s的落下时间,因此经常造成“掉码”,使机车信号不能连续工作,不利于行车安全。

因此又出现了叠加方式的站内电码化,即当发码条件构成后,将移频轨道电路叠加在原轨道电路上,两种类型的轨道电路由隔离器隔离而互不影响。

机车信号连续显示的要求,所以站内正线采用预发码方式,即当列车压入前方区段本区段即向轨道发送信息。

为了及早发现和解决电码化电路存在的问题,保证电码化电路的完整性,需要对电码化电路实行闭环检查,即采用闭环电码化。

1.3 站内电码化的范围及技术要求1.3.1 经道岔直向的接车进路和自动闭塞区段经道岔直向的发车进路中的所有轨道电路区段、经道岔侧向的接车进路中的股道区段,应实施股道电码化。

1.3.2 在最不利条件下,入口电流应满足机车信号可靠工作的要求。

ZPW-2000A双线双向四显示自动闭塞电路0902

ZPW-2000A双线双向四显示自动闭塞电路0902

ZPW-2000A双线双向四显示自动闭塞电路一、ZPW-2000A轨道电路示意图ZPW一2000A型无绝缘轨道电路将轨道电路分为主轨道电路和调谐区短小轨道电路两个部分,并将短小轨道电路视为主轨道电路的“延续段”,见图1。

图1 ZPW2000A 轨道电路示意图发送器同时向线路两侧主轨道电路、小轨道电路发送信号。

接收器除接收本主轨道电路频率信号外,还同时接收相邻区段小轨道电路的频率信号。

上述“延续段”信号由运行前方相邻轨道电路接收器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形成小轨道电路轨道继电器执行条件(XG.XGH)送本轨道电路接收器,作为轨道继电器(GJ)励磁的必要检查条件(XGJ、XGJH)之一。

这样,接收器用于接收主轨道电路信号,并在检查所属调谐区短小轨道电路状态(XGJ、XGJH)条件下,两者都空闲即动作本轨道电路的轨道继电器(QGJ)。

另外,接收器还同时接收相邻区段所属调谐区小轨道电路信号,向相邻区段接收器提供小轨道电路状态(XG、XGH)条件。

电路中,GJ是QGJ的复示继电器,当QGJ吸起时,由于电容器C 充电使GJ缓吸,GJ吸起后C通过R放电。

这样可防止当短车过调谐区时,相邻两区段轨道继电器同时处于励磁状态,造成后方通过信号机瞬间信号显示升级。

通过信号机的点灯电路中灯丝继电器采用JJXC-15交流灯丝继电器,无缓放特性,为此设具有缓放特性的复示继电器DJF。

现灯丝继电器由具有缓放特性的JZXC-H18F1代替JJXC-15。

二、改变运行方向电路通过改变运行方向电路,可转换区间轨道电路的发送、接收方向,如图2所示。

图2 改变区间信号点发送、接收方式示意图四线制改变运行方向电路最终以方向继电器FJ表示运行方向。

正方向运行时,FJ2处于定位,反方向运行时,FJ2处于反位。

为反映运行方向,每一闭塞分区设区间正方向继电器QZJ和区间反方向继电器QFJ各一个,由FJ2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区间正方向继电器电路图三、红灯转移本闭塞分区有车,且防护本闭塞分区的信号机红灯灭灯,其前一架信号机点红灯,此即为红灯转移。

电务闭环电码化讲义

电务闭环电码化讲义

闭环电码化技术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2005年4月北京前言车站电码化技术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

本书主要介绍ZPW-2000系列站内闭环电码化技术及配套器材的内容,从科研角度,对电码化闭环检查的必要性、关键技术、电路原理和主要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其中包括非电化牵引区段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480轨道电路)及25 Hz相敏轨道电路叠加ZPW -2000系列闭环电码化技术。

电化牵引区段25Hz相敏轨道电路叠加ZPW-2000系列闭环电码化技术。

ZPW-2000系列闭环电码化主要包括下面六种类型:⒈二线制电化区段25 Hz相敏轨道电路叠加ZPW-2000闭环电码化。

⒉二线制非电化区段25 Hz相敏轨道电路叠加ZPW-2000闭环电码化。

⒊二线制非电化区段480轨道电路叠加ZPW-2000闭环电码化。

⒋四线制电化区段25 Hz相敏轨道电路叠加ZPW-2000闭环电码化。

⒌四线制非电化区段25 Hz相敏轨道电路叠加ZPW-2000闭环电码化。

⒍四线制非电化区段480轨道电路叠加ZPW-2000闭环电码化。

本资料只对前四种类型进行详细介绍,另外两种类型可参照执行。

ZPW-2000系列闭环电码化技术I目 录1系统简介 ..................................................... 1 1.1项目的必要性 ................................................................................................................. 1 1.2研制过程......................................................................................................................... 2 1.3技术审查意见 ................................................................................................................. 3 1.4项目总体设计原则 ......................................................................................................... 3 1.5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3 1.6系统功能描述 ................................................................................................................. 4 1.7主要工作原理 ................................................................................................................. 4 2闭环电码化技术条件(暂行) ................................... 5 2.1范围 ................................................................................................................................ 5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 5 2.3术语和定义..................................................................................................................... 5 2.4总则 ................................................................................................................................ 7 2.5技术要求......................................................................................................................... 7 2.6闭环电码化设备 ............................................................................................................. 8 2.7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12 3站内叠加ZPW -2000闭环电码化电容计算 ........................ 12 3.1补偿电容结构特征和技术指标 ................................................................................... 12 3.2设臵方法....................................................................................................................... 13 3.3举例计算....................................................................................................................... 14 4方案比选 .................................................... 15 4.1并联方式....................................................................................................................... 15 4.2串联方式....................................................................................................................... 17 4.3一体化方式................................................................................................................... 19 4.4结论 .............................................................................................................................. 20 5电码化闭环检测系统 .......................................... 21 5.1正线电码化的闭环检测 ............................................................................................... 21 5.2到发线股道电码化的闭环检测 ................................................................................... 22 6关于空间连续 ................................................ 23 7电码化设备的使用环境 ........................................ 25 7.1适用环境....................................................................................................................... 25 7.2使用与维护................................................................................................................... 25 7.3贮存 .............................................................................................................................. 25 7.4电码化配套设备的使用 ............................................................................................... 25 8ZPW -2000闭环电码化发码设备 ................................ 25 8.1ZPW·F 型发送器 .......................................................................................................... 26 8.2ZPW·JFM 型电码化发送检测盘 ................................................................................. 33 8.3ZPW·GFMB 型闭环电码化发送柜 ............................................................................. 35 9电码化闭环检测设备 .......................................... 38 9.1技术原则....................................................................................................................... 38 9.2正线接、发车进路检测板原理框图及说明 ............................................................... 38 9.3股道检测板原理框图及说明 ....................................................................................... 39 9.4电码化闭环检测盘 ....................................................................................................... 41 9.5检测调整器................................................................................................................... 45 9.6闭环检测报警连接图 ................................................................................................... 49 10闭环电码化隔离设备 .......................................... 49 10.1ZPW.TFD 型道岔发送调整器 ..................................................................................... 49 10.2ZPW.TFG 型股道发送调整器 (51)10.3 MGFL-T型室内轨道电路防雷组合 (52)10.4 RT-F型送电调整电阻盒 (54)10.5 RT-R型受电调整电阻盒 (55)10.6 FNGL-T型室内隔离盒 (56)10.7 FWGL-T型室外隔离盒 (58)10.8 BMT-50型室内调整变压器 (60)10.9 BG1-80A型轨道变压器 (62)10.10 BZ4-U型中继变压器 (63)11ZPW-2000系列闭环电码化 (66)11.1 二线制25 Hz闭环电码化设备清单,表1 (66)11.2 二线制480闭环电码化设备清单,表2 (67)11.3 四线制25 Hz闭环电码化设备清单,表3 (68)11.4 四线制480闭环电码化设备清单,表4 (69)12CD96— 3 S型移频参数在线测试表 (70)12.1 CD96-3S 型测试表应用许可及应用范围 (70)12.2 CD96-3S型测试表外部特点描述 (71)12.3 CD96-3S型测试表测试功能描述 (71)12.4 CD96-3S型测试表配用的新型测试连接组件 (72)12.5 CD96-3S型测试表的操作说明 (72)12.6 CD96-3S型测试表专项数字处理功能 (75)12.7 CD96-3S型测试表的特殊测项操作提示 (76)IIZPW-2000系列闭环电码化技术 11 系统简介1.1 项目的必要性在信号系统设备中,电码化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加强站内行车安全以及机车信号的发展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25Hz相敏轨道电路预叠加ZPW-2000电码化

25Hz相敏轨道电路预叠加ZPW-2000电码化

25Hz 相敏轨道电路预叠加ZPW -2000电码化一. 电码化轨道电路联调1. 25Hz 相敏轨道电路⑴ 送电端采用BG 2-130/25:I 14III 3 图1.⑵ 受电端采用BG 2-130/25:I 14 III 2 3图2.⑶ 室外送、受电端轨道变压器变比按⑴、⑵固定,调整室内变压器BMT-25。

送电端电阻安维规要求使用。

⑷ HF3-25型25 Hz防护盒端子使用:1、3号端子分别接至JRJC2-70/240型二元二位轨道继电器的轨道线圈两端。

各端子的使用和连接按《25 Hz防护盒端子使用表》进行。

HF3-25型25 Hz防护盒端子使用表⑸其他轨道电路区段要求与原25Hz相敏轨道电路要求相同。

2. 轨道电路的测试⑴失调角β:0º~35°。

⑵轨道继电器电压:15 V~18 V有效值。

U GJ(有效)= U GJ(测试)×cosβ3. 25Hz相敏轨道电路失调角允许范围说明:⑴允许失调角是指U G与U J之间的相位差;⑵允许范围是指按部标准图(图号通号(99)0047)图册中U jmin值。

因U jmin为参考值,故允许失调角也为参考值。

实际值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但原则上不得高于给定值。

4. 25Hz相敏轨道电路预叠加ZPW-2000电码化⑴入口电流:1700 Hz、2000 Hz、2300 Hz不小于500 mA;2600 Hz不小于450 mA。

⑵出口电流:不大于7 A。

⑶调整R1,使发送盒供出电流小于等于600 mA。

图3.① MFT1-U匹配防雷调整组合两个100 Ω调整电阻R1出厂时一般调整在中间位置,现场一般不需调整,当发现ZPW-2000电码化发送盒输出电流超出规定值时,可适当调整,使其满足要求。

② FT1-U的使用,出厂时设置在100 V端子上,当入口电流过大或过小时,调整FT1-U的输出电压端子,使入口电流满足要求。

③室内MGL-UF、MGL-UR送、受电端室内隔离组合300 Ω调整电阻R2出厂时一般调整在150 Ω,现场根据出、入口电流的大小进行调整到满足要求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码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固定切换电码化、脉动切换电码化、叠加移频电码化、预叠加移频电码化、车站接发车进路电码化、闭环电码化六种类型。
1
电码化就是通过轨道电路的转发或叠加机车信号信息技术的总称[1]。站内电码化预发码技术主要应用于铁路站内,它能保证站内正线电码化轨道电路连续不断地向机车车载设备发送所需的电码化信息,是行车指挥系统的基础设备之一。
1.1
我国铁路信号电码化技术源自于前苏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实施“50Hz交流计数电码化”计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实施“移频电码化”技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施“25Hz交流计数电码化”技术[2]。
摘要
本设计主要根据ZPW-2000A闭00A闭环电码化设计(下行),对电码化闭环检查的必要性、关键技术、电路原理和主要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G站ZPW-2000A闭环电码化设计(下行)包括说明书和图纸两部分。图纸部分包括12张:G站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G站下行正向接车进路电码化电路图、G站下行正向发车进路电码化电路图、G站下行正线IG电码化电路图、G站侧线股道(3G、5G、7G)电码化电路图、G站闭环电码化N+1冗余发送电路图、G站闭环电码化机柜设备布置图、G站下行正线接车电码化检测电路图、G站下行正线发车电码化检测电路图和股道电码化检测电路图。说明书部分对每张图纸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平面布置图介绍了信号机,载频配置和补偿电容;正向接发车电码化和股道电码化介绍了与之有关的继电器电路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机柜布置图则介绍了移频柜、检测柜和综合柜;N+1冗余介绍了载频切换和发码通道。
G station ZPW-2000A closed-loop code is designed to meet the“code for design of railway signal (TB 10007-2006)”requirement.
KeyWords:ZPW-2000A,Closed-loop code,Coding detection,N+1 redundancy
Two parts of the drawings and specifications areincluded in the G station ZPW-2000A closed-loop code design. Drawing part includesa total of 12: G station signal layout plan; G station downstream forward pick-up approach coding diagram; G station downstream forward departure approach coding diagram; G station downstream positive line IG coding diagram; G station side track (3G, 5G, 7G) coding diagram; G station closed-loop coding N+1 redundancy send diagram; G station closed-loop coding cabinet equipment layout; G station downstream positive line pick-up coding detector diagram; G station downstream positive line departure coding detector diagram and shares road code of detection circuit diagram. The description part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instructions to each drawing. The signal, carrier frequency configuration and compensation are described in signal layout plan. Relating to the relay circuit and their working principle are introduced in downstream forward pick-up approach coding and departure approach coding diagram. Cabinet equipment layout introduced frequency shift cabinet, detection cabinet and comprehensive cabinet. Carrier frequency switching and hair code channel are introduced in N+1 redundancy.
G站ZPW-2000A闭环电码化设计满足《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 10007-2006)》的要求。
关键词:ZPW-2000A;闭环电码化;电码化检测;N+1冗余
Abstract
The design completed the G station ZPW-2000A closed-loop code design (downstream) mainl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ZPW-2000A closed-loop coding technology and the design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specifications, terms of the necessity of closed-loop checking code, key technology, circuit principle and main design principles are describ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