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有理数的减法导学案(1)

合集下载

1.3.2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案

1.3.2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案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减法法则解决温度变化、方向相反的位移等实际问题。
举例解释:
-通过具体的计算题,如3-2、-5-(-2)、7/4-3/4等,强调减法法则的应用,确保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通过实际情境,如“小明向东走了5米,然后向西走了3米,他现在离起点多远?”,让学生将减法法则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同学能够迅速掌握减法法则,而有的则在正负号的转换上犯了难。这让我意识到,在讲解理论知识时,需要更加注重个别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通过数轴和实际案例来解释减法法则,希望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形象。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似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一部分同学在应用时感到困惑。我想,下次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减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
-相反数的概念及其在减法运算中的应用。
-减法运算中正负号的处理,尤其是负负得正的规则。
-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和应用减法法则。

1.3.2 有理数的减法(1)

1.3.2 有理数的减法(1)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

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七年级数学 SX-----14-----010《1.3.2有理数的减法(1)》导学案编写人:陈宗玉 审核人: 编写时间:2014.9.12班级: 组名: 姓名: 等级:【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 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3)能较为熟练地进行两个有理数减法的运算;【学习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运用,减法转化为加法,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

【学习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和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 【知识链接】:(1)-2的相反数是_________,+0.3的相反数是_________。

(2)相反数是它的本身的数是_______,正数的相反数是 数,负数的相反数是 数。

(3)X+2=5,则X= 因为加法和减法是 运算。

【学习过程】:探究一:根据昨晚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今天宜昌的最低温度为 +3℃ ,而北国哈尔滨的最低气温为 -5 ℃ ,那么今天宜昌比哈尔滨的最低气温高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探究二:问题1:如果今天宜昌的最低温度为 0℃ ,而北国哈尔滨的最低气温为 -5 ℃ ,那么今天宜昌比哈尔滨的最低气温高多少?如果今天宜昌的最低温度为-1℃呢?如果今天宜昌的最低温度为-6℃呢?问题2:练一练:3–(-5)= 3+5= ;0 –(-5)= 0+5= ;-1 –(-5) = -1 + 5= ;-6–(-5)= -6+5= ;问题3:想一想:观察比较上面的每一组前后两个式子的结果,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规律:用字母表示: 计算:7– (– 5)(请规范写出每一步的计算过程!!!)探究三:计算下列各式:(请规范写出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1)9 – (– 5) (2)( – 3) – 1 (3)0 – 8 ; (4)( – 5) – 0(5) (– 9 )—(– 15) (6)0– 7 (7)7.2–( – 4.8) (8)【基础达标】:(1)(-5)+( )= -8;(-3)+( )=2(2)比2°C 低8°C 的温度是 ; 比-3°C 低6°C 的温度 ;比0小4的数 ; (3)下面等式正确的是( )A 、a-b=(-a)+ bB 、a-(-b)=(-a )+(-b)C 、(-a)-(-b)=(-a)+(-b)D 、a-(-b)=a+b (4)若m>0,n<0,则m-n 0; 若m<0,n>0, 则m-n 0。

精品教案:1.3.2_第1课时_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精品教案:1.3.2_第1课时_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第3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2.通过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向学生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可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展示如图1所示,陆上最高处是珠穆朗玛峰的峰顶,最低处位于亚洲西部名为死海的湖,两处高度相差多少?如何列式?2 / 2图1答案:9 259.43 m8 844.43-(-415)师生活动教师展示问题图片,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减法运算和加法运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互为逆运算.教师板书:有理数的减法.探究新知图2如图2所示,北京某天的气温是-3 ℃~3 ℃,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呢?2 / 22 / 2教师先展示问题图片,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再加以扩展:1.被减数、减数、差的关系.2.3-(-3)=3+3=6,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追问:在式子3-(-3)=3+3=6中,是如何把减法转化成加法的?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减法的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板书),用字母表示为a -b =a +(-b )新知应用师:知道了有理数减法法则,我们就可以进行有理数减法的相关运算了. 例 计算:(1)(-3)-(-5);(2)0-7;(3)7.2-(-4.8);(4) (−312) -514.(3)7.2-(-4.8)=7.2+4.8=12;(4) (−312) -514= (−312) + (−514) =-834.教师展示问题,并引导学生完成(1)(2)题,学生独立完成(3)(4)题,体会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课堂练习(见导学案“当堂达标”)参考答案1.A2.A3.A4.-105.(1)10 (2)-69 (3)-297 (4)4 (5)-1146.(1)8-3=5 (2)(-2)-(-3)=1课堂小结1.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2.有理数减法的公式是a-b=a+(-b).布置作业教材第23页练习第1,2题,第24页习题1.3第3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 /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本课重点,它的探究是本课的难点.“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这一结论,应当让学生通过具体计算加以讨论,总结得出,从而形成对减法法则的充分感受.在开始运用减法法则计算时,要按照有理数减法法则,先把减法变成加法,再按加法法则运算.学生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而不能简单机械地把减法化成加法.2 / 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 《第一单元》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 《第一单元》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导学案)

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运算能力)2.通过加减法的相互转化,培养应变能力、计算能力.(转化思想、运算能力)重点: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难点:法则中减法到加法的转变过程,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二、学习过程:复习回顾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学导航尝试计算:(-20)+(+3)-(-5)-(+7)分析:1.算式中都含有什么运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脑思考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解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3.请按照你的思路动笔做一做?考点解析考点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例1.把下列算式写成和的形式:(1)-12-5+31-(-9)-(+7); (2)0-(-6)-(-11)-13.【迁移应用】1.式子-2-(-3)+(+1)-(-4)写成和的形式为( )A.(-2)+(+3)+(+1)+(-4)B.(-2)+(-3)+(+1)+(-4)C.(-2)+(+3)+(+1)+(+4)D.(-2)+(-3)+(+1)+(+4)2.把下列算式写成和的形式:(1)2-(-8)+(-3)-5; (2)4.7-(-8.9)-7.5+(-6).自学导航算式(-20)+(+3)+(+5)+(-7)是,,,这四个数的和.为书写简单,省略算式中的括号和加号写为________________这个算式可以读作的和,或读作 .快速练习:同桌互相出算式,并读出两种读法.考点解析考点2:省略和式中的括号和加号★例2.把(+9)-(+10)+(-2)-(-8)+(+3)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并说出它的两种读法.【迁移应用】1.式子-20+3-5+7正确的读法是( )A.负20加3减5加7的和B.负20加3减负5加7的和C.负20加3减5加7D.负20加3减负5加72.下列各式中,与式子-1-2+3不相等的是( )A.(-1)+(-2)+(+3)B.(-1)-2+(+3)C.(-1)+(-2)-(-3)D.(-1)-(-2)-(-3)合作探究在数轴上,点A ,B 分别表示数a ,b. 利用有理数减法,分别计算下列情况下点A ,B 之间的距离:a=2,b=6;a=0,b=6;a=2,b=-6;a=-2,b=-6.你能发现点A ,B 之间的距离与数a ,b 之间的关系吗?A ,B 之间的距离分别为:【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之间的距离分别为:【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解析 考点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例3.计算:(1)(-5)-(-10)+(-32)-(-7); (2)-835-(-1.93)-(+35)+(-3.07)-(-6);(3)(-23)+(-35)-(-78)-(+13)-(+25)-(-18).【迁移应用】计算:(1)-2.4-(-3.7)+(-4.6)-3.7; (2)-23+(-16)-(-25)+12−110;(3)-(+1.5)-(-414)+3.75-(+812).考点4:有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例4.计算:(1)[1.4-(-3.6+5.2)-4.3]-(-1.5); (2)4-3.8-[(-3.7+4)-6.9].考点5: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例5.在班级元旦联欢会上,主持人邀请李强、张华两位同学参加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每人每次抽取四张卡片,如果抽到红色卡片,那么加上卡片上的数;如果抽到蓝色卡片,那么减去卡片上的数.比较两人所抽4张卡片的计算结果较小的为同学们唱歌.李强同学抽到如图①所示的四张卡片,张华同学抽到如图②所示的四张卡片.李强、张华谁会为同学们唱歌呢?【迁移应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得医用口罩销量大幅增加,某口罩加工厂每名工人计划每天生产300个医用口罩,每人每周计划生产2100个口罩,由于种种原因,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有出入.如表是工人小王某周的生产情况(超产记为正,减产记为负):(1)根据表格记录的数据,求出小王本周实际生产口罩数量;(2)若该厂实行每周计件工资制,每生产一个口罩可得0.5元,若超额完成每周计划工作量,则超过部分每个另外奖励0.15元,若完不成每周的计划量,则少生产一个扣0.2元,求小王这一周的工资总额是多少?考点6:有关有理数加减法的探究创新题★★★例6.【古代数学文化】“九宫图”源于我国古代的“洛书”(如图①),是世界上最早的矩阵,又称幻方.用今天的数学符号表示,洛书就是一个三阶幻方(如图若图③是一个三阶幻方,同一横行、同一竖列、同一斜对角线上的3个数之和相等,求图中a,b的值.【迁移应用】观察图,找出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 《第一单元》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 《第一单元》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一章“有理数”1.3.3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内容包括: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利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内容解析《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转化思想、几何直观)(2)通过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运算能力.(运算能力)2.目标解析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通过探究有理数减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体会转化思想,并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交流、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七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还不是很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比较肤浅,对法则的应用还存在生搬硬套的问题.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下面是北京冬季某天的气温(-3~3℃).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能说出这天的温差吗?____℃.温差是指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你还能从温度计上看出3℃比-3℃高多少℃吗?你会列式求这一天北京的温差吗?__________.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减法.(二)自学导航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计算3-(-3),就是求出一个数x,使得x+(-3)=3,因为____+(-3)=3,所以x=_____,即3-(-3)=____ ①另一方面,我们知道3+(+3)=6 ②由①、②两式,有3-_____=3+_____ ③(三)合作探究探究:从3-(-3)=3+(+3)能看出减-3相当加哪个数吗?把3换成0,-1,-5,用上面的方法考虑0-(-3),(-1)-(-3),(-5)-(-3).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吗?0-(-3) = 0+3 = 3,(-1)-(-3) = (-1)+3 = 2,(-5)-(-3) = (-5)+3 = -2计算9-8,9+(-8);15-7,15+(-7).从中又能有什么发现吗?9-8 = 9+(-8) = 1,15-7 = 15+(-7) = 8【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 - b = a + (-b)(四)考点解析 例1.计算:(1)8-15; (2)7-(-5); (3)(-5)-7; (4)(-1.8)-(-3.5); (5)(-12)-(-13);(6)0-3; (7)0-(-9).解:(1)原式=8+(-15)=-7; (2)原式=7+5=12; (3)原式=(-5)+(-7)=-12; (4)原式=(-1.8)+3.5=1.7; (5)原式=(-12)+13=-16; (6)原式=0+(-3)=-3; (7)原式=0+9=9. 【迁移应用】1.在(-4)-( )=-9中的括号里应填_______.2.绝对值是23的数减去13所得的差是__________.易错点: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则这个数的取值一般有两种情况,注意不要漏解. 3.计算:(1)9-13; (2)0-11; (3)0-(-6); (4)4.6-(-3.4); (5)(-23)-16; (6)|-3-(-7)|. 解:(1)原式=9+(-13)=-4; (2)原式=0+(-11)=-11; (3)原式=0+6=6; (4)原式=4.6+3.4=8; (5)原式=(-23)+(-16)=-56; (6)原式=|-3+7|=4.(五)自学导航思考:在小学,只有当a 大于或等于b 时,我们才会做a-b(例如2-1,1-1).现在,当a 小于b 时,你会做a-b(例如1-2,(-1)-1)吗?一般地,较小的数减较大的数,所得的差是_____数. 当a 大于或等于b 时,a-b_____0;当a 小于b 时,a-b_____0 (六)考点解析 例2.计算:(1)(-34)-(-318); (2)(-856)-(-516)-(+123).解:(1)原式=(-34)+318=238;(2)原式=(-856)+516+(-123)=[-8+5+(-1)]+[(-56)+16+(-23)] =(-4)+(-43) =-513.【迁移应用】 计算:(1)(-314)-134; (2)(-238)-(-558)-(+114). 解:(1)原式=(-314)+(-134) =-5;(2)原式=(-238)+558+(-114) =[-8+5+(-1)]+[(-38)+58+(-14)] =2+0=2.例3.某地一周前四天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如表所示,则这四天中温差最大的是( )A.星期一B.星期二C.星期三D.星期四【迁移应用】1.小怡家的冰箱冷藏室温度是5℃,冷冻室温度是-12℃,则她家冰箱冷藏室温度比冷冻室温度高( ) A.13℃ B.-13℃ C.17℃ D.-17℃2.某市冬季中的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3℃,经过6h 气温下降了7℃,那么当天18时的气温是______.3.矿井下A,B,C 三处的标高分别是A(-37.5m),B(-129.7m) ,C(-73.2m),最高处比最低处高_______m. 例4.如图,表示数a ,b ,c 的点在数轴上,且a ,b 互为相反数.用“>”“<”或“=”号填空:(1)a+b____0; (2)a+c____0; (3)b+c____0; (4)a-c____0; (5)b-a____0; (6)c-b____0. 【迁移应用】1.已知a,b,c 三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A.b<a<cB.a+c<0C.a+b<0D.c-a>02.有理数a,b,c,d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运算结果中是正确的有( )①a-b; ②b-c; ③d-a; ④c-a.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例5.阅读材料: 比较-56和-67的大小.解:(-56)-(-67)=-56+67=-3542+3642=142>0,则-56>-67. 试用这种方法比较和-78和-67的大小.解:-78-(-67)=-78+67=-4956+4856=-156<0,则-78<-67.【迁移应用】 比较大小:(1)-23____ -34; (2)-79____ -58; (3)-911____ -78.解:(1)-23-(-34)=-23+34=-812+912=112>0,则-23>-34; (2)-79-(-58)=-79+58=-5672+4572=-1172<0,则-79<-58; (3)-911-(-78)=-911+78=-7288+7788=588>0,则-911>-78.例6.根据图中数轴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B,C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点A 表示的数是2,点B 表示的数是-43,点C 表示的数是-3. (1)A,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43)|=|2+43|=103; (2)B,C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43)−(−3)|=|−43+3|=53.【迁移应用】1.数轴上表示-8的点与表示2的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2.数轴上表示-3.7的点与表示-1.9的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3.如图,数轴上M,N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为m,n,则m-n的结果可能是( )A.-1B.1C.2D.3(六)小结梳理五、教学反思。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3.2《有理数的减法》(1)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3.2《有理数的减法》(1)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3.2《有理数的减法》(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理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有理数减法的定义、法则以及运算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法运算,但对减法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减法运算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以及如何运用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2.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展示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有理数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有理数减法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复杂的有理数减法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律。

1.3.2有理数的减法(1)

1.3.2有理数的减法(1)

减-3相当于加-3的相反数
把4换成0,-1,-5,用上面的方法考虑 0-(-3)=3 0+3 =3 0-(-3)= 0+3 (-1)-(-3) =2 -1+3 =2
(-1)-(-3)= -1+3
(-5)-(-3) =-2
-5+3 =-2 (-5)-(-3)=-5+3
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吗? 相同
(-5)-(-3) =-2
-5+3 =-2 减一个负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5)-(-3)=-5+3
9-8 =1
9+(-8) =1
15-7 =8
15+(-7)=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8=9+(-8)
15-7=15+(-7)
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这个正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也可以表示成
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计算4-(-3),就是 要求出一个数x,使得x与-3相加得4,因为7与-3 相加得4,所以x应该是7,即
4-(-3)=7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 4+(+3)=7 由①②有 4-(-3)=4+(+3)③ ①
4
7
0


3
4-(-3)=4+(+3)③ 从③式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吗?
a-b=a+(-b)
例5 计算 (1)(-3)-(-5) (2)0-7
(3)7.2-(-4.8)
(4) 3 1 ) 5 1 (
2
4
解(1)(-3)-(-5)= (-3)+5 = 2

《1.3.2 第2课时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同步练习(附导学案)

《1.3.2 第2课时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同步练习(附导学案)

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理解为加法运算.【教学难点】:把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竞赛活动比一比,看谁算得快.(-20)+(+3)-(-5)-(+7) ①(-7)+(+5)+(-4)-(-10) ②(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师:对比上式①,你首先想到将原式如何变形?生: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减号统一成加号,即原式变为:-20+(+3)+(+5)+(-7).说明:1.上式表示的是-20,+3,+5,-7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算式中的括号,从而有-20+3+5-7.大家要注意到,虽然加号和括号都省略了,但-20+3+5-7仍表示-20,+3,+5,-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当然,按运算意义也可读作“负20加3加5减7”.学生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同桌间互相提出算式,并读出两种读法.2.刚才在大家练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两种典型的处理方法,一是将原式按原来顺序计算;二是将原式换成(-20-7)+(+3+5).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看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把(+)+(-)-(+)-(-)-(+1)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计算.说明:解题过程由学生口述、教师板演,同时提问每步的根据和目的,并强调书写的规范化.师:纵观这道题的解答过程,你能总结得到什么?小组同学可作交流.学生小组交流,并总结.【总结】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有如下几个步骤:(1)将减法转化成加法运算;(2)省略加号和括号;(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例2】比谁算得对,算得快:(1)(+)+(-)-(+)-(-)-(+1);(2)-7-(-8)-(-7)-(+9)+(-10)+11;(3)-99+100-97+98-95+96+ (2)(4)-1-2-3- (100)【例3】银行储蓄所办理了8笔业务,取出950元,存进500元,取出800元,存进1200元,存进2500元,取出1025元,取出200元,存进400元,这时,银行现款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元?(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内容,你学会了什么?(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填空题(1)式子-6-8+10+6-5读作,或读作.(2)把-a+(+b)-(-c)+(-d)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为.(3)若│x-1│+│y+1│=0,则x-y= .2.选择题(1)已知m是6的相反数,n比m的相反数小2,则m+n等于( )A.4B.8C.-10D.-2(2)使等式│-5-x │=│-5│+│x │成立的x 是( ) A.任意一个数 B.任意一个正数 C.任意一个非正数 D.任意一个非负数 (3)-a+b-c 由交换律可得( ) A.-b+a-c B.b-a-c C.a-(+c)-b D.-b+a+c提升能力 3.计算题.(1)0-(+5)-(-3.6)+(-4)+(-3)-(-7.4); (2)(+3)-(-1)+(-)-(-)-(+4).1.3. 2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同步练习1.⎪⎭⎫ ⎝⎛+121与⎪⎭⎫⎝⎛-41的和的符号是________,和是________,和的绝对值是________,差的符号是________,差是________,差的绝对值是________.2.把(-8)-(-1)+(+3)-(-2)转化为只含有加法的算式: _________. 3.把(+3)-(-2)+(-4)-(+5)写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4.-3,+4,-7的代数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A .-8B .-14C .20D .-205.7-3-4+18-11=(7+18)+(-3-4-11)是应用了( ) A .加法交换律 B .加法结合律 C .分配律 D .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 6.若0<b ,则b a -,a ,b a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a a b a +<<- B .b a b a a +<-<C .a b a b a <-<+D .b a a b a -<<+7.41-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等于41的数的和应等于( ) A .21 B .0 C .21- D .21或0.8.计算:(1)()()3.3463.3416+-+---; (2)()()227103-+---+----;(3)21416132-⎪⎭⎫ ⎝⎛--⎪⎭⎫ ⎝⎛---; (4)4-3.8-[(-2.5-1.2+4)-6.9]. (5)326543210-⎪⎭⎫ ⎝⎛-+⎪⎭⎫ ⎝⎛---; (6)()212115.2212--+---;(7) 13-[26-(-21)+(-18)]; (8)[1.4-(-3.6+5.2)-4.3]-(-1.5);(9)()()⎪⎭⎫ ⎝⎛-+-+--⎪⎭⎫ ⎝⎛++-54512549; (10)⎪⎭⎫ ⎝⎛+--⎪⎭⎫ ⎝⎛+-43573.875.141343125.2.9.用计算器计算:(1)-24+3.2-16-3.5+0.3; (2)(-2.4)-(-4.7)-(+O.5)+(-3.2);(3)3250-(-2563)+560-(+7820); (4)(-73.45)+23.36-(-86.32)-98.31.10.一种零件,标明直径的要求是04.003.050+-φ,这种零件的合格品最大的直径是多少?最少的直径是多少?如果直径是49.8,合格吗?11.七名学生的体重,以48.0 kg 为标准,把超过标准体重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将其体重记录如下表:(1)最接近标准体重的学生体重是多少? (2)最高体重与最低体重相差多少? (3)求七名学生的平均体重;(4)按体重的轻重排列时,恰好居中的是哪个学生?1.3. 2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学习目标】:1、能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算式写成几个有理数的和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有理数的减法(一)
课型: 学习新知课 主备人: 黎赞华 审定人 姚小俐 执 教 者 执教时间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1. 能记住有理数减法法则。

2. 会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计算。

3. 在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过程中,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及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自己看书P21-22的内容和回顾前面学的知识,然后独立完成以下练习:
1、北京某天的气温是-3℃ --3℃ 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是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单位:℃ )显然,这天的温差是3-(-3),想想看:温差到底是多少呢?那么3-(-3)=?
比较小明和小丽的算法:小明借助温度计从上往下看从3℃到-3℃温度下降了3+3= 。

小丽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因为6+(-3)=3,所以3-(-3)= 。

思考:3-(-3)=3+3成立吗?为什么?
议一议:
小明从温度计上看到,从3℃降到-3℃,日温差是6℃,她是在做加法运算还是做减法运算? 小丽根据“日温差”的意义,联想小学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算出日温差也是6℃,他是在做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
小丽与小明的结论相同,是偶然巧合吗?
比较:
换两个式子计算一下,看看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
-1-(-3)= , -1+3= , 所以-1—(-3) -1+3
0-(-3)= , 0+3= , 所以0—(-3) 0+3
(—5)-(-3)= , (-5)+3= , 所以(-5)-(-3) (-5)+3
结论:有理数减法法则 。

字母表示 。

自学疑难摘要:
组长检查等级: 组长签名:
合作探究:
1、计算:(1)(-3)-(-5); (2)0-7;
(3)7.2-(- 4.8); (4)(-321)-54
1;
结论: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步骤:第一步:改变两个符号,把减法变为 ,第二步:按照有理数的 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在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要注意两变一不变:“两变”即减号变成加号,减数的符号要改变,“不变”是指被减数不变.
3 -(-3)=6 3 + 3 =6 减号变加号 -3变成它的相反
2、(1)已知甲数是4的相反数,乙数比甲数的相反数大3,求乙数比甲数大多少?
(2)月球表面的温度中午是101℃,半夜是-153℃,中午比半夜温度高多少?
(3)物体位于地面上空2米处,下降3米后,又下降5米,•最后物体在地面之下多少米处?
交流展示:
1、计算
(1)6-9 (2)(+4)-(-7) (3)(-5)-(-8)
(4)0-(-5) (5)(-2.5)-5.9 (6)1.9-(-0.6)
思考:有理数的减法与小学所学的减法有什么不同?
(1) 被减数还一定不小于减数和差吗?
(2) 大数减小数,差为 数;小数减大数,差为 数;举例说明。

【当堂检测】
1、一个数加-0.6和为-0.36,那么这个数是( )
A -0.24
B -0.96
C 0.24
D 0.96
2、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
A (-14)-(+5)=-9
B 0-(-3)=3
C (-3)-(-3)=-6
D ︱5-3︱=-(5-3)
3、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是( )
A 零
B 正数
C 负数
D 零或负数
4、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有理数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大
B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C 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D 两个相反数相减得0
5、计算
(1)(-7)-2 (2)0-(-5) (3)(-9)-(+4) (4)(+5)-(-3) (5)(-20)-(-12)
(6) (-1.4)-2.6 (7)32-(-31) (8) (-6
1)-(-31) (9) (+45)-(-67)
*6、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a-b 0 b-c 0 -b-c 0 a-(-b) 0 (填>,<=)
c b 0a
【学后反思】
1、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我还有哪些疑惑?
学习等级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