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营养学》课程标准
学前营养学

1.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素和能量,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营养)。 2.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掉接人体新陈代谢、增强防御疾病、促进康复 等作用 (生理调节作用)。 3.满足人们的不同嗜好和要求,如色、香、味、形态、质地等(感官)。
12
一、营养学(Nutriology)的基本概念
食品加工:将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原料,经过加工、处理、 调配,制成形态、色泽、风味、质地,以及营养价值等各 不相同的加工食品。 强化食品(fortified food):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 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 然物质。 功能食品(functional food):是指既具有一般食品的营养、感 官两大功能,又具有调节人体生理节律,增强机体防御功 能以及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等的工业化食品。
5
一、营养学(Nutriology)的基本概念
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营养:营:运营、谋求;养:养生。 营养(nutrition) :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摄 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营养(nutrition) :研究食品与人体健康关系 的一门科学。
6
一、营养学(Nutriology)的基本概念
13
一、营养学(Nutriology)的基本概念
食品分类(按原料来源分):动物性食品(荤食)、植物 性食品(素食)、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按加工方法分):罐头食品、干制食品、 冷冻食品、脱水食品、腌渍食品(盐腌和糖腌、醬渍 和醋渍)、烟熏食品、辐照食品等。
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课件

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教材的第二章“学龄前儿童营养需求与食物选择”,详细内容包括: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如何为学龄前儿童搭配合理膳食、以及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能够为孩子搭配合理膳食。
2. 培养学生关注儿童营养与健康问题的意识,提高他们对食物选择的判断能力。
3.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为学龄前儿童搭配合理膳食,以及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膳食搭配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各类食物)、膳食宝塔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学龄前儿童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儿童营养与健康问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
(2)介绍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3)阐述合理膳食搭配原则。
3. 实践情景引入:给出一个学龄前儿童的日常饮食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膳食搭配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为一名学龄前儿童设计一天的饮食计划。
六、板书设计1. 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2. 内容:(1)学龄前儿童营养需求(2)各类食物营养价值(3)合理膳食搭配原则(4)培养良好饮食习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
(2)举例说明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3)为一名学龄前儿童设计一天的饮食计划。
2. 答案:(1)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2)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谷薯类提供能量,蔬菜水果类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动物性食物提供蛋白质和脂肪,豆类提供优质蛋白质,奶类提供钙质。
《幼儿营养学》课程标准

编号:___幼儿营养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幼儿营养学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幼儿营养学》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同时又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
是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岗位工作所需掌握的课程。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研究内容主要涉及食物营养、人体营养和公共营养三大领域。
学前营养学隶属公共营养学中妇幼营养分支。
本课程是学生将所学的幼儿营养学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形成幼儿教师岗位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与《学前卫生学》等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教学主要任务在于让学生学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规律、了解促进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营养因素、掌握幼儿相应的喂养要求、食物选择方法和平衡膳食措施,以及营养性疾病的防治措施,使其具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相关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体现营养与保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通过对营养学知识点案例说明和图解分析,还加入了实习指导的内容,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营养学知识和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培养实际营养指导能力。
幼儿营养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特点,有别于前接课程学前卫生学、它的重点放在幼儿教师营养方面的技能训练方面,以达到提高幼儿教师操作能力的目的。
(二)设计思路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按照学校2+1人才培养理念,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校园学习与企业实习一体化,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标准,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生产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制定合理工作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保证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二、参考课时本课程一学期共40个课时,包含30个理论课时,10个实践课时。
《学龄前儿童营养与膳食》课件

《学龄前儿童营养与膳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学龄前儿童营养与膳食》教材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膳食指南、食物的选择与搭配、合理安排学龄前儿童的膳食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认识到合理膳食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2. 掌握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学会食物的选择与搭配。
3. 能够合理安排学龄前儿童的膳食,提高家庭饮食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的理解与应用,食物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重点: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合理安排膳食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食物模型、膳食宝塔图。
2. 学具:学习手册、彩色笔、膳食计划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学龄前儿童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他们的身体状况,引出合理膳食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讲解膳食指南,引导学生关注食物的选择与搭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膳食指南为学龄前儿童设计一日三餐。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根据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食物,进行合理搭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为学龄前儿童设计一周的膳食计划。
六、板书设计1. 《学龄前儿童营养与膳食》2. 主要内容:学龄前儿童营养需求膳食指南食物选择与搭配膳食计划设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学龄前儿童设计一周的膳食计划。
早餐:牛奶、鸡蛋、全麦面包、水果午餐:瘦肉、蔬菜、全谷物、豆制品晚餐:鱼、瘦肉、蔬菜、薯类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学龄前儿童营养与膳食的基本知识,但仍需在食物搭配方面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家庭饮食,为家人设计合理膳食,提高家庭饮食质量。
同时,关注营养与健康方面的资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的理解与应用,食物的选择与搭配。
幼儿营养学》课程标准

幼儿营养学》课程标准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幼儿营养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幼儿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规律,掌握幼儿相应的喂养要求、食物选择方法和平衡膳食措施,以及营养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营养指导能力,提高其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涵盖以下方面:1.幼儿营养学基础知识,包括营养素的分类、功能和作用等。
2.幼儿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规律,包括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营养需求。
3.促进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营养因素,包括饮食结构、食物选择和食品安全等。
4.幼儿相应的喂养要求、食物选择方法和平衡膳食措施,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辅食添加等。
5.营养性疾病的防治措施,包括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病和肥胖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实指导、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等,以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参与度。
同时,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左右,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左右,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左右。
考核内容主要涵盖学生对幼儿营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指导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
发展特点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如认知、语言、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与营养相关的心理因素,如偏食、挑食等。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图片讲解教室二了解学前儿童营养需求及合理膳食掌握学前儿童的营养需求,如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以及合理膳食的原则和方法,如平衡膳食宝塔、食物搭配等。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PPT讲解教室了解学前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及其防治掌握学前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的症状、发病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贫血等。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图片讲解教室二掌握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加工贮藏对食品中营养素的影响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成分、营养价值,以及加工、贮藏等因素对食品中营养素的影响,如蛋白质、维生素等。
学前儿童营养知识基础教案

学前儿童营养知识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前儿童应能够:1. 理解什么是营养以及儿童为什么需要营养;2. 掌握儿童所需的各种营养素;3. 能够分辨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
二、教学重点1. 营养的定义以及儿童所需的各种营养素;2. 健康食物与不健康食物的区别。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一些食物,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特点。
问学生们吃这些食物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他们觉得这些食物对身体有益。
【导入】2. 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食物的好处,并引导他们回答儿童为什么需要营养。
(教师可适当引导提问,例如:你们喜欢吃什么?为什么需要吃这些食物?)【讲解】3.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介绍儿童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并详细讲解每种营养素在儿童身体发育中的作用。
【示范】4. 以例子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的区别。
(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些图片,比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健康食物的图片,以及巧克力、炸鸡等不健康食物的图片。
通过对比展示,帮助学生分辨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
)【练习】5. 分发食物图片,让学生分辨并分类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些食物图片,让他们根据前面讲解的内容分类。
)【讨论】6.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什么样的食物是健康的?什么样的食物是不健康的?儿童为什么应该选择健康食物?【拓展】7. 提醒学生每天正常饮食的重要性,并举例介绍一些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如贫血、肥胖等,以及这些问题与饮食习惯的关系。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营养以及儿童为什么需要营养。
我们掌握了儿童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并学会了分辨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
要保持健康,我们应该选择多吃健康食物,少吃不健康食物。
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回家后与父母一起讨论他们的饮食习惯,希望他们每天都能选择健康食物,不吃太多不健康的食物。
六、板书设计- 营养的定义以及儿童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脂肪- 维生素- 矿物质- 健康食物与不健康食物的区别七、教学反思通过设计这节教学内容,让学前儿童在趣味的学习环境中了解到了营养的重要性,掌握了儿童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以及分辨健康食物与不健康食物的能力。
《学前营养学》教学大纲

《学前营养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学前营养学课程编号:总学时:36适用对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一、教学目的和任务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均衡营养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健康观;懂得七大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其食物来源,了解学前儿童的营养需求及营养性疾病的防治办法,掌握儿童食谱编制的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保教工作奠定基础。
2.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营养的基本概念,各种营养素的基本功能和食物来源,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和营养性疾病的防治方法,掌握幼儿配方制作的技巧,对幼儿园菜谱进行评价和分析,为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教育和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满足以下要求:(1)知识教学要求1.能够阐述营养、营养素、膳食的概念及各种营养素的生理意义。
2.掌握合理膳食的理论基础。
3.理解营养对健康的作用和影响。
4.描述营养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2)能力培训要求1.能为儿童提供基本的膳食指导。
2.能对儿童进行营养教育。
3.能够为幼儿园准备食谱,并对食谱进行适当的评估。
3、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学前营养学概述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二、我国学前儿童的营养现状三、我国学龄前儿童营养研究的重点与问题教学重点:营养、健康、营养学的概念教学难点:营养的概念本章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掌握营养、健康和营养的概念,熟悉中国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了解中国学龄前儿童营养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营养需要第一节蛋白质一、蛋白质功能二、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三、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估IV.学龄前儿童的蛋白质需求v.蛋白质的食物来源II.脂类一、脂类的分类及功能二、脂类的生理功能三、学龄前儿童的脂肪需求IV.脂肪的食物来源III.碳水化合物I.碳水化合物的分类II。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3、学龄前儿童的碳水化合物需求IV.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IV.膳食纤维一、膳食纤维及其分类二、膳食纤维的功能三、学龄前儿童膳食纤维需求IV.膳食纤维来源V.矿物质I.概述。
儿童营养学初级教学大纲

儿童营养学初级教学大纲
1. 引言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儿童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帮助学员对儿童的营养需求和合理膳食进行全面了解。
2. 研究目标
- 了解儿童的生理发育和营养需求的特殊性
- 理解膳食平衡和多样性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
- 掌握制定适合儿童的营养计划和饮食指导的方法和技巧
- 熟悉常见的儿童营养问题和解决方案
3. 课程内容
3.1 儿童生理发育和营养需求
- 儿童的身体组成和器官发育
- 儿童的能量、营养素和微量元素需求
- 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和评估方法
3.2 膳食平衡和多样性
- 儿童膳食指南的制定和应用
- 儿童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 膳食多样性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3.3 儿童的饮食指导和膳食计划
- 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膳食计划- 儿童膳食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 膳食宣教和儿童膳食改善的方法和策略
3.4 儿童营养问题和解决方案
- 儿童肥胖和超重问题的预防与管理
- 儿童贫血和营养不良问题的识别和干预- 儿童发育障碍和饮食与生活惯的关系
4. 教学方法
- 讲座和讲解
- 讨论和案例分析
- 实践操作和模拟练
- 考试和测评
5. 考核方式
- 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 课程作业和报告
- 期末考试或综合评估
6. 参考资料
- 王XX,张XX. 儿童营养学教程. 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年- 林XX. 儿童膳食与营养. 科学出版社,20XX年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年
以上为《儿童营养学初级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述,具体教学计划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营养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学前儿童营养学》
2.课程代码:
)
3.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4.适用专业:幼儿健康与发展管理专业
5.学时:36课时
6.建议开课学期:第四学期(三年制)第七学期(五年制)
二、课程标准基本结构
~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的基本理念:
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按照学校2+1人才培养理念,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校园学习与企业实习一体化,构建基于作任务的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标准,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生产为载体,以理实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制定合理工作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保证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本课程以学前儿童的营养的需要、选择、如何为学前儿童编制食为主要内容,整本书融知识、理论、实践为一体。
综合运用课文的信息栏知识点以及有关图文声像材料进行“案例分析”,使用任务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在见习期间对幼儿园的食谱进行调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课程内容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为“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本课程体现营养与保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通过对营养学知识点案例说明和图解分析,还加入了实习指导的内容,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营养学知识和幼儿教有专业知识,培养实际营养指导能力。
幼儿营养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特点,有別于前接课程学前卫生学、它的重点放在幼儿教师营养方面的技能训练方面,以达到提高幼儿教师操作能力的目的
%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分析法。
用于讲授学前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及其防治、学前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等内容,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有助于增进学生运用学过的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培养幼教服务意识和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资料、网络信息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开拓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参与见习,让学生现学现用。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营养、健康、营养学概念、七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学前儿童对七大营养素的需要量、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膳食平衡的概念及食谱的编制、营养素缺乏症的识别与预防等
2.课程性质和定位:
课程性质
营养学是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研究内容主要涉及食物营养、人体营养和公共营养三大领域。
学前营养学隶属公共营养学中妇幼营养分支。
本课程是学生将所学的幼儿营养学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形成幼儿教师岗位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与《学前卫生学》等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让学生学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规律、了解促进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营养因素掌握幼儿相应的喂养要求、食物选择方法和平衡艦食措施,以及营养性疾病的防治措施,使其具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相关的职业能力¥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学前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课。
是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岗位工作所需掌握的课程
3.先开课程及接续课程:
学习本课程时,学生应在学习《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上开展这门学科。
4.主要内容:
、
学前营养学概述
(1)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2)我国学前儿童的营养现状
(3)我国学前儿童营养学研究的重点及面临的问题
学前儿童的营养需要
)
蛋白质的功能
(1)蛋自质的功能
(2)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
(3)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4)学前儿童蛋白质的需要量
}
(5)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脂类
(1脂类的分类及功能
(2)脂类的生理功能
《
(3)学前儿童脂眆的需要量
(4)脂类的食物来源
碳水化合物
(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2)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
(3)学前儿童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
(4)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膳食纤维
(1)膳食纤维及其分类
(2)膳食纤维的功能。
!
(3)学前儿童膳食纤维的需要量
(4)膳食纤维的来源
矿物质
(1)概述
(2) 钠的营养、功能。
(3)钙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4)铁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5)碘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6)锌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7)硒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维生素
(1)概述
(2)维生素A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3)维生素D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4)维生素E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
(5)硫胺素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6)核黄素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7)烟酸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8)维生素B6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9)叶酸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
(10)抗坏血酸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水
(1)水的生理功能
(2)学前儿童水的需要量
(3)水的食物来源
^
学前儿童的食物选择
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及意义
(1)基本概念
(2)食品营养价值评定
(3)评定食品营养价值的意义
`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1)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2)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
(3)水果、蔬菜的营养价值
(4)畜、禽、鱼的营养价值
~
(5)奶及奶制品的营养价值
(6)蛋类的营养价值
(7)菌藻类的营养价值
(8)调味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
-
(1)加工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2)烹调方法对食品营养的影响
(3)贮存条件对食品的营养价值影响
学前儿童的合理膳食
(1)学前儿童膳食的特点和常见的膳食问题
\
(2)合理膳食的概念及要求
(3)学前儿童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4)学前儿童食谱编制与评价
(5)幼儿园膳食
(6)学前儿童的饮食行为
|
学前儿童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及其防治
(1)小儿肥胖症
(2)蛋白质和能量营养不良
(3)营养性贫血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
(5)其他营养素缺乏症
(二)课程学习目标
总体目标:
1.能力目标:
能对学前儿童进行膳食评价和编制食谱
2.{
3.知识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养学基础知识和学前儿童的食物选择,学前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及其防治的基本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加工贮藏对食品中营养素的影响;
4.素质目标:
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考取幼师资格证书创造条件;也为培养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解目标:
1."
2.知识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等理论
掌握学前儿童的营养需要等理论
掌握学前儿童的合理膳食等理论
掌握学前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及其防治等相关理论
熟练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和平衡膳食宝塔的应用等理论
掌握学前儿童的膳食制定原则,为学前儿童的合理饮食提供依据
2.能力目标
能利用所学学前儿童营养学知识为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学前几童营养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正确的指导
能利用所学学前儿童营养学知识,能为学前儿童进行膳食指导并编制适宜的食谱。
)
3.素质目标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感
提高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养成环保意识、珍惜食物
{
学会感恩、做人、沟通、合作
(三)课程教学设计
(四)课程考核
1.工作任务评价(平时成绩):
能力目标(简称、报告、综合实训的评价)50%;
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发言、讨论、作业等)30%;
其他(出勤、表现)20%
2.综合评价:
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平时成绩(100%)=课程练习成绩(50%)+项目训练成绩(50%);
期末成绩(100%)为期末闭卷书面笔试成绩
(五)其他编写说明
1.教材建议
《学前营养学》是三、五年制高职高专幼儿师范院校营养与保健及学前专业专用教材,也可作为幼儿教师培训教材,并适合从事幼教工作的人员及学前儿童家长学习、参考
2.课程资源开发
校内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良好职业修养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校外有一批既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行业专家参与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的制定;
有较为丰富的课堂与学习指导教学资源,具体包括教学课件与软件、习题与案例、试题库、图书与文献资料等。
3.课程作业设计建议
作业方式可为理论作业或实践作业、内容应与本课程学习目标相关,作业次数至少7次。
《学前儿童营养学》课程与教学组
2019年6 月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