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黄河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黄河之水天上来》 教学设计 新教版(汉语)-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六课黄河之水天上来第一课时讲解词语教学目标:学生要掌握“倘若,比作,得天独厚,拦截,奔腾,地动山摇,缭绕,狭窄,震耳欲聋,泛滥,记载,流离失所,吃力,坚硬,抖擞,轰鸣,颤动,踪迹皆无”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用“倘若,比作,得天独厚,拦截,奔腾,地动山摇,缭绕,狭窄,震耳欲聋,泛滥,记载,流离失所,吃力,坚硬,抖擞,轰鸣,颤动,踪迹皆无”等词语造句。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学好词语,打好基础的教育。
重点:词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
难点:掌握词语的同,近,反义思。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词语,多练习词语及给他们多模仿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教学目标。
④讲解词语,重点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重点词语造句,纠正错误。
⑥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朗读词语。
③重点词语造句。
1.倘若:如果, 是否, 即使, 假设◆倘若有机会,我会来看你的。
2.比作: 使相似,比喻,当作。
◆他把他的书比作他的朋友。
3.得天独厚:独具特别优越的天然条件。
泛指所处的环境具有的条件特别好。
◆良好的地理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为企业发展的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4.拦截: 阻拦;阻断;◆通过这种方法,你将拦截大量垃圾。
5.奔腾:疾驰, 飞奔。
◆在奔腾不息的时间长河里,你是独一无二的。
6.地动山摇: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
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感受着你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心中地动山摇。
7.缭绕: 一圈圈向上飘起,环绕。
◆让缭绕在你四周的都是爱你和鼓舞你的人。
8.狭窄: 狭小;窄小(多用于形容细小的长条的物品、景物等)◆我必须和另外三个人公用我的办公室,所以我们的空间很狭窄。
9.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那是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实在是太近了。
10.泛滥: 水向四处漫流◆长江泛滥平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湿地之一。
九年级语文上册地理风光第6课《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案新教版(汉语)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综合评价: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通过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伴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相互交流和学习。通过同伴评价,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相互学习。
-家长评价: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通过家长评价,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课文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课文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壮丽景色。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鉴赏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和鉴赏,通过品味诗文的语言和意象,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思考与讨论:鼓励学生就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 黄河颂》课件2 新人教版

李白
唐
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沿岸的哪一 个省
它是黄河下游的 一个省 它有着悠久的文 化,孔子在这里 诞生 高高的泰山就耸 立在这里,黄河 也在这里入海
山东
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 沿岸的哪一个石窟
它是我国四大石窟之 一,开凿始于前秦, 鼎盛于隋唐 它也是我国规模最大、 艺术价值最高的佛教 石窟 它位于我国甘肃省敦 煌城南25公里处的 鸣沙山崖壁上
党中央在指挥解放 军取得宜川大捷之 后,决定东渡黄河 到华北去。194 8年3月23日, 中央机关从吴堡县 川口村过河,船至 中流,毛泽东心潮 澎湃,沉思良久, 深深地感叹着说了 一句话,请问他说 的是什么?
谁藐视黄河,谁就是 藐视我们民族
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 是哪一位诗人?
他曾经游历全国名 山大川,写下了大 量的歌颂祖国大好 河山的诗篇。他的 诗想像丰富,气势 磅礴,他写下了 “黄河落天走东海, 万里写入胸怀间” 的著名诗句。他是 一位唐朝诗人,被 世人称为“诗仙”
敦 煌 石 窟
•黄 河的 盛名 是由 何得 来的?
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 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 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
远古时期的黄 土高原并不是眼前 这副景象。温和的 气候和肥沃的土壤, 给万物生长提供了 良好的自然环境。 到处是森林、莽原 和湖泊;在茫茫的 原野上,野马奔驰, 羚羊咩叫,鸵鸟漫 步,古象成群。
第一关
以最快的速度说出描写黄河的词语 (一般成语,俗语,谚语)
俗语,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见棺材泪不流 黄河尚有澄清日, 岂可人无得运时 成语
海晏河清(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泾渭分 明(比喻界限清楚 ) 、望洋兴叹(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 ) 中流砥柱 (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
陵县一中附中初二第二单元第6课地理学案

4、黄河下游地区的大片农田依靠黄河出现断流的原因:(1)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增加。(2)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
7、解决断流的措施:国家加大了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的力度。
8、读图完成:
(1)山脉:A
3、黄河从源头至内蒙古镇为上游,镇至河南
为中游,到入海口为下游。
自学课本48页至49页5分钟,完成以下问题:
1、我国如何治理黄河的?(治理黄河的措施是什么?)
(1)在上、中游,尤其是地区,大力开展,控制水土流失。(2)在下游,特别是“”河段,不断加固,修建了一批、工程。
2、凌汛是一种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凌汛多发生在河水由流向河段。黄河凌汛主要发生在上游的至河段、下游的至河段。
2、运用地图和相关数据,说明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
3、运用实例,说出综合治理黄河的主要措施以及开发利用黄河的成就。
重点难点
分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治理对策,以便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是学习重点。对于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明确不同河段治理重点不同,根治水患、开发水利需要加强对全流域的统一管理、综合整治是学习难点。
3、黄河上、中水能资源丰富,修建了龙羊峡(在省)、小浪底(在
个案补充
堂堂清
A:当堂达标:
1、水电站:ABCD
2、流经的地形区:EG
3、支流:①②③
B:超越自我:
1、黄河的凌汛发生在上游的至河段、下游的至河段。
2、黄河断流的原因是什么?
3黄河下游支流少的原因是什么?
4、黄河的治理关键是,长江的治理关键是。
陵县一中附中“自学点拨,当堂达标”初二地理学案审核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黄河颂》ppt课件(共20张PPT)

合作探究
用几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歌颂黄河,歌颂 我们的民族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激 励中华儿女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
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本文的主体部分,诗人从哪些方面 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 特点以及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
民族的贡献三个方面。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啊!黄河!”反复出现有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全 文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 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 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诗人借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情感?
借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 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 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 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 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 国。
朗读指导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 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 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通过自己创造 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 抗日热情。因此,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 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 结抗战,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 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 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 懂,情绪慷慨激昂。始终通过奇特的想象和现 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 卷,歌颂苦难与抗争,反映中华儿女的真实场
面。
4.如何理解黄河“筑城我们民族的屏障”?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 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的 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
中国地理课件《黄河》 (共88张PPT)

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 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 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思 考:松潘沼泽的形成原因?
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 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
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 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 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 溉,水量有所减少
探究: 黄河下游断流产生
哪些危害?
A.对沿岸生态环境危害大: 1.河道干涸,河床抬升易发洪涝; 2.沙化严重; 3.三角洲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盐碱 化加快,地下水质变差;
4.下游河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差。 B.对沿岸人类活动影响:工农业损失大,粮
食减产。
第一关——选择题
1、我国古籍中有“河水一石,其泥六斗”的句子,它最有可 能描述的河流是( ) 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
[大家谈]黄河的忧患
荒漠化、凌汛 水土流失严重 地上河、断流、凌汛
2、探究黄河各段忧患的成因
忧 [患探究1篇]草地退化、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降水少 人为原因: 过牧、过垦、过樵、过度开采地下水
凌汛
探究2]黃河凌汛的形成
什么是凌汛
定 义: 河流因冰坝阻塞水流的现象 。
发生条件:流向:由低纬流向高纬气候:冬季 结冰河道:上游宽,下游窄
的冲刷特别严重植被破坏严重。
(4)黄河下游是世界闻名的“地上河”,它形成的原因是
___黄__河_下__游__流_经__华__北_平__原__,_落__差__小_,__水__流_缓__慢__,_泥__沙__大_量__淤__积_在__河______ __ 床中,年复一年,成为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黄河下游是地上河 (5)黄河下游为什么流没域有 面积很小? 因为黄河下游是地上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黄黄土河高下原游上开有展支水流土吗保?持、__综__合__治;理为工什作 么? _上__、_中__游__两_岸__无__节_制__地__用_水_。
八上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 第6课黄河(第1课时)

【课题】八上第二单元自然环境第6课黄河(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黄河流域示意图说出黄河的源头、人海口、主要支流及其上中下游的划分等。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3.运用图表等资料分析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并初步分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重点】黄河泥沙的来源与危害。
【教学模式】“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引导自主学习、读图分析,情境教学及直观演示【学法指导】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读图、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具准备】相关地图及相关资料【教学过程】(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黄帝陵)。
(2)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华北平原和“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3)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在各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并指图说出黄河干流上中游的主要水电站)。
)为沿岸居民提供饮用水源(如济南、青岛等)。
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塞上江南”美称的 华北平原 龙羊峡水电站 黄帝陵 壶口瀑布【板书设计】【反馈达标】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中的“天上”和“海”分别是指 ( ) A.唐古拉山、东海 B.祁连山、东海C.巴颜喀拉山、渤海 D.横断山、南海2.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 A.含沙量大 B.流量小C.有冰期 D.水力资源丰富3.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第二长河 B.是我国第二大河C.含沙量世界最大 D.有巨大的航运价值4.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 )A.土质疏松 B.夏季多暴雨C.打坝淤地 D.破坏植被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________ 山,流入____海。
(2)黄河上、中游的分界①是______,中、下游的分界②是_____。
初中第6课地理教案——黄河流域的气候与环境

初中第6课地理教案——黄河流域的气候与环境黄河流域的气候与环境一、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黄河流域横跨了中国的个省区,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山西、陕西和山东七个省区。
黄河上游是青藏高原,下游则是渤海湾,流经中国的中部地带,总长度近5500千米。
二、黄河流域的气候环境1.气候特点黄河流域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早春温暖多风沙,夏季潮湿炎热,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气候干燥,降雨少,土地沙化问题比较严重。
2.地形特点黄河流域地势平坦,流域中心线东西宽约400千米,中游下降较快,形成了黄土高原,夹杂着沟壑和盆地,而下游平原则光秃秃的,在黄河上游有较为丰富的森林资源。
3.植被特点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地的限制,黄河流域的植被类型不多,垦荒和恶意砍伐导致大量的荒漠化。
流域中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上游地区,植被主要有柠条、羊肚菜、柞树、大青杨等,还有少量的野生动物栖息在这片土地上。
4.河流特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第二大河流。
它的水量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灌溉河,不仅孕育着灌溉文明,也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
黄河曾经历过不少次漫水,造成过大面积的洪灾和水灾。
三、黄河流域的保护黄河流域的保护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法律规定,加强对黄河的保护和管理。
企业和个人也要自觉的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推广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生态习惯。
更好地开发利用黄河等自然资源,同时也要加以保护,保证黄河的良性发展,让它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河流域的气候环境条件千变万化,但它的河流过程、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多样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让黄河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沙量(千克/立 方米)
1.0
阿姆河
乌兹别克斯坦等
4.0
科罗拉多河
美国
10.0
黄河
中国
37.7
合作探究——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活动1(课文P47) 分析黄河泥沙主要来自哪里?
水文站
含沙量 克/立方米)
兰州 (千 1.1 9
河口 6.67
陕县 57.7
利津 24.7
二.合作探究——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长江
黄河
不利之处
主要治理 措施
中游地区 的洪涝灾 害
三峡工程
下游“地上 河”断 流
加筑堤坝、 疏通河道 节约用水、 水量调度
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国的母亲 河,但有的人说黄河是一条害 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 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 深重的灾难。对此你有什么看 法?
黄河塑造了肥沃的平原:塑造了具有“塞上江 南”美称的宁夏平原河和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引黄淤灌示意图
黄河 水位
黄河 大堤
泥沙沉积
呼和浩特
河床抬高
减慢
含沙量增大
下游
在黄河的上游和下游地区都出现了由低纬向高
纬流动的河段,到了要结冰的季节,会出现什么 情况?
凌汛 发病部位:上游的宁夏、内蒙古和下游山东
境内的部分河段。
病因: 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治理措施: 及时破冰,疏通河道等。
黄河的忧患及治理
上游 荒漠化严重 ——还草还林 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 ——植树造林 下游 “地上河”,洪水、改道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唐古拉山 巴颜喀拉山
入海口
长度 上、中、下 游 的分界处
东海 6300多千米
宜昌 湖口
渤海 5464千米
河口 孟津
项目
长江 黄河
主要支流
雅砻江、岷 江、嘉陵江、 汉江、乌江、 湘江、赣江
汾河、渭河
有利之处
内河航道、 灌溉水源 、 丰富水能
塑造平原 、 灌溉水源、 丰富水能
项目
活动2(课文P47 ):
分析黄河在流经中游黄土高原时含沙量会大量增加的原因
黄土质地疏松,多 孔隙,遇水易塌陷, 极易被流水冲蚀成沟
谷。
林原目历草因前森史原,林上,自覆这由然盖里于植率曾滥被有垦遭仅大乱到为片5伐破%森等坏。,米集多全~中暴年这5在雨降里0,0夏水年毫往季量降米往的,水,一1降量/其次水为中5暴强。57雨度000%即大毫以占,上
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河口 旧孟津
黄河流经的省区
甘
青海
宁 夏
肃
四川
山
渤海
西 山东 陕
西 河南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河口
黄土高原
华 北 平 旧孟津原
黄河两大支流
河口
渭河
旧孟津
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 何? 这说明什么? 黄河泥沙多
黄河同世界其它河流的含沙 量比较
河名
尼罗河
流经国家
我我 国们 第的 二母 ——长—亲 河河 黄, 河
1、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2、黄河流经的省区。 3、找一找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孟 津在哪里? 4、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5、黄河的二大支流。 6、黄河为什么是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7、黄河的开发和治理分别指什么?
我们说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 大河?
河流 长度 年平均流量 径流总量 径流深度
(km) (m3/s) (108m3) (mm)
长江 6300 32400
9793.50 542
珠江 2129 11075
4492.76 767
黄河 5464 1500
485.65 65
黄河 的水量不大
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渤海
黄河源头之一——约古宗列曲
壶口瀑布
思考:
黄河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 明,同时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那么,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灾 难?我们又该怎样根治黄河呢?
险
饱含泥沙
地上悬河 决口之险
“地上河”动画演
示
水河
面床
面
地面
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流
中游Biblioteka 程图 下游土质疏松
地势
} → → 植被破坏 水土 低平 泥沙淤积
暴雨
流失 流速
——加筑堤坝、疏通河道
凌汛(上下游)
——科学监测、及时爆破
断流 ——节约用水、水量调度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治沙 ,根本措施在于
加强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黄
河 (一)概况诗
黄河源于巴颜山, 第二长河五千五。 河口孟津分三段, 流经九省要记清。 晋陕穿过黄土原, 豫鲁淤成地上河, 向东缓缓入渤海。
(二)治理诗 母亲黄河要治理, 治理黄河刻不缓。 上修水库调水量, 退耕还林要还草。 中保水土是根本, 下游固堤疏河道。 凌汛治理要及时, 科学监测要爆破。
三盛公
银川
龙羊峡 西宁
青铜峡
兰州
李家峡
西
积石峡 刘家峡
安
太原
小浪底
郑州
三门峡
旅 游 ——风 壶光
口 瀑
布
黄河的贡献(功)
1、黄河——中华民族发祥地
2、奉献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上游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
中游水电站:三门峡、小浪底
3、奉献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
4、原奉献了丰富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