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论文
关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论文

关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论文问:护理论文范文答:关键字:急诊护士压力护士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呵护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对于急诊护士而言,院前急救工作社会性强,急救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除了专业技术,对护士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工作性质紧张,设计疾病多样复杂,现场急救环境差,干扰因素多,人力物力有限,急救灶余护理工作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需要护理队伍的相对稳定。
随着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缘于特定的工作性质和强度,护士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化、躯体化、焦虑、敌对。
1压力源分析1.1居于第一位的当是工作量太大,倒班多、工作量饱和。
夜班使人体生物钟紊乱,长期熬夜,缺乏休息和睡眠,造成人体生理机能失调,及易搏锋发生疲劳,对人的神经行为影响也是很严重的。
1.2随着护龄的延长,许多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也随之增多,但工作时间越长,越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在指导护生时害怕出现问题而产生心理压力。
1.3来自护理管理者、医生及同事的不理解;护士的深造机会少,福利待遇及社会地位不高,使护士的自身价值与现实发生矛盾。
2应对方式2.1给予人力资源的倾斜,适当增加科内护士人员编制,减轻其工作负担;同时改善工作环境,必要时采取人员轮换制度,缓解工作压力。
护士长应做好护士的宏观调配,合理排班。
在工作中尽力以“人本原则”为基隐银滚础,做好“以人为本”的管理,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
2.2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及心理耐受力。
护士应学会从容面对压力,积极采取放松技巧,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氛围,有利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问:高血压脑出血护理论文综述怎么写问:脑出血的护理措施答:多做口护,这个护士裤知门都不会太做的乎纯码彻底,还有就是要时常给病人翻身,活动病人肢岁哪体,病人一般都会昏迷很久,注意不要让病人生褥疮,最好点一些软的垫子,我知道的也不多,希望能帮到你答:患者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特别是发病2周内,应尽量减少卜答探望,保持平和、稳定薯枯的情绪,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影响。
脑出血患者护理——论文

脑出血患者临床分析与护理【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出血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
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所以对新入院的患者稳定情绪,绝对卧床休息。
密切观察,防止感染,控制并发症,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能使病人更好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早日康复。
【关键词】脑出血合理护理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易并发多种并发症。
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又可以引起细菌感染,同时也是脑出血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首要诱因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重视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防范及护理是神经科护理人员的首要任务。
为了减少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救治率,我院神经内科对多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就临床资料、发生率、病因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整理了护理对策。
一、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0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且均经过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53例,其中男38例,女15例。
年龄60~85岁。
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5例,额叶7例,颞叶3例,小脑12例,脑干10例,丘脑6例。
最大出血量达100 ml。
根据《医院感染学》制定的医院感染标准,所有肺部感染病例均出现下述项目中三项以上:(1)呼吸道症状有咳嗽、痰多和/或脓痰,呼吸深快。
(2)肺部听诊有干湿啰音。
(3)体温及周围白细胞增高。
(4)X线胸片呈炎性改变。
(5)痰培养发现致病菌。
通过护理干预后,53例中,治愈29例,好转16例,死亡8例,有效率为90%以上。
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
8例死亡病例中,6例发生在脑出血后2周内,4例发生在第3~4周。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内科护理论文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内科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措施进行统计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60例,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乙组患者62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10天的内科治疗及临床护理;甲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10天的内科治疗及临床护理;甲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没有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高血压疾病是老年患者多见的慢性疾病,由于多种原因会导致脑出血的发生,但对于出血量较少的的患者,临床上较常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方法。
但是出血量多少为少量出血尚未明确一般按多田氏公式进行计算,单个血肿体积或出血量在 30ml以内为少量出血[1]。
高血压脑出血一般为急性发病、病情发展较快,如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救治,会导致死亡的发生。
所以,我院为提高患者的成功救治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活力措施,具体如下:3.1 环境护理: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对于脑出血患者的常用药应在抢救室内按照次序,摆放好,对抢救药物进行每天检查,替换掉已经过期的药物,及时补充使用缺少的药物。
抢救床要设有安全装置,并设有专人看护,防止患者躁动跌落床下。
3.2 急救护理: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首先建立全面急救体系,所进行急救的医护人员应有专业的医疗技术,及对工作高度的积极负责的态度。
应先辅助主治医生进行早期的诊断,采用监护仪,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详细的监护及观察,对重要的体征及发生异常的变化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及时的告知主治医生。
在进行生命体征监护的同时,应快速给予患者吸氧及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以便抢救药物的使用。
高血压并脑出血护理论文

高血压并脑出血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51-01【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临床实施护理。
结果:通过本组6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死亡3例,占据4.8%,好转患者41例,占具66.1%;治愈患者共18例,占据29.0%,总有效率为95.2%,取得了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结论:临床通过对高血压并脑出血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预防高血压并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护理,脑出血是临床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的一种病症,也是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一种病症,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
其中脑出血主要是指毛细血管破裂和脑内小动脉等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是神经内科治疗的难点,所以在临床护理的过程实施优质的护理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致残率致死率的发生,而且还能为患者的治愈后创造有利的条件。
下面主要进行分析我院在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护理措施,现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为56~86岁,平均年龄为72.8±4.2岁)。
患者“高血压”病史最长达10年以上,其中12例患者为新发患者(家属及患者均否认自己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病史)。
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患者24例,原发性高血压史和入院时血压高者28例,不同程度肢体瘫患者10例。
所有患者均排除外伤性出血、梗死后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
1.2 方法利用microsft access 2000软件建立患者信息库,记录患者的详细信息,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2)入院记录: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出生地、民族、职业、单位、家庭住址、入院日期等;(3)体格检查;(4)实验室及体格检查;(5)病程记录。
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护理论文

浅谈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27-01【摘要】目的:探求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
方法:对35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给予心理调节,保持血压稳定,开展专科护理及加强一般护理,尽早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
结果:35例中25例基本痊愈,8例部分好转,2例死亡。
结论:对于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护理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危重病,发病快,死亡率致残率高。
有文献报道[1]此种病人发病30天内死亡率44%-52%且发病率趋于年轻,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所以提高本病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现将我院2010年—2011年收治的35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整理了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35例患者均通过ct确诊,其中男28例,女7例,年龄28岁—81岁,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21例曾有过脑血栓和脑出血史,入院时清醒6例,嗜睡9例,浅昏迷10例,深昏迷10例,出血量10-100ml,出血部位:基底节13例,丘脑9例,小脑5例,脑干6例,脑室2例。
入院后全部患者均采取控制血压、降颅内压、营养神经细胞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措施。
结果基本治愈25例,治疗好转8例,死亡2例。
2护理体会2.1专科护理2.1.1 病情观察:第一,生命体征的观察:1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原发病85%是高血压,动脉硬化。
血压过高易导致再出血的可能,易致脑疝形成,预后差;血压过低,脑灌注不足,致使血肿周围局灶性缺血,缺氧,加重脑水肿,也可诱发脑疝形成。
我们应把血压控制在140-1601/90-100mmhg 左右。
除用好脱水剂外,根据血压的监测数据,可采用静滴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可进食或有胃管者改为口服降压药 .2体温:初期增高多系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若初期体温正常,后来逐渐升高,多系合并感染,特别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率高达87.3%[2]。
脑出血病人护理论文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关键词】脑出血病人;护理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各种社会因素的介入,脑出血的病人日渐增多,并趋向年轻化方向发展。
1 一般护理1.1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血压的变化,如有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剧烈、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慢,即有再次出血或脑疝的可能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好降颅压、止血等抢救工作。
脱水剂应快速给药,保持静脉通畅,输入其他补液时,必须严格掌握静脉输液速度、量并做好记录,为合理用药,防止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提供依据。
1.2 并发症的护理1.2.1 防止褥疮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要使病人处于比较松弛的状态。
随时观察、记录受压部位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注意观察受压部位的血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提出处理措施,防止局部继续受压。
患者床单元要经常保持平整,干燥,清洁,舒适。
责任护士要指导患者家属,定时用温水给病人擦浴按摩受压部位,增进受压部位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皮肤营养状况。
指导病人家属定时按摩受压部位,保护受压部位皮肤,垫气圈,有利于局部减压。
按摩受压部位能促进局部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1.2.2 防止便秘定时定点给便器排便,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
指导病人要调节饮食,根据医嘱给予按摩针灸,和用缓泻剂灌肠,以促进排便,禁忌用低渗液体给与病人灌肠,防止加重病人的脑水肿,使病情严重。
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
多食蔬菜水果和给足水分,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
2 急性期护理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颅内再出血的可能诱发因素与便秘、情绪激动、过多活动有关;不能随意搬动大量脑出血昏迷病人,一定要给病人创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限制探视,减少人多给病人带来的不良刺激,避免病人因探视而造成的不良情绪和情绪激动,病人抵抗力底下,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脑出血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通畅,防止脑缺氧。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论文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急性脑占位病变,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
急性期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畅通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防治并发症。
术后护理中加强生命体征检测,注意呼吸和消化系统的护理。
预防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在脑出血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应注重身体与心理的整体护理。
【关键词】脑出血;发病原因;护理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高血压特性,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病情重,病死率高(40%-60%),病残率也高(占生存者的50%-85%)[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脑出血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疾病,所以了解高血压脑病的发病原因与相关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高血压脑出血的原因1.1脑出血多为单独的出血灶血肿挤压周围的脑组织,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组织移位,导致天幕疝、小脑扁桃体疝,前者压迫脑干,使脑干继发出血、坏死,是脑出血常见的致死原因。
出血数月后血肿即有自溶现象,末期可成为囊腔,称为中风囊,腔内可见黄色液体。
2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2.1急性期的护理2.1.1休息与安全病人应卧床休息,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二到四周,抬高床头以减轻脑水肿,瞻望躁动病人加保护性窗栏,必要时给予适当约束,保持环境安静,安全,严格控制探视时间,避免各种刺激,各项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
2.1.2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头偏向一侧或者侧卧位,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吸痰,防止舌根后缀,窒息,误吸等。
3.1.3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饮食,昏迷或有吞咽障碍者,遵医嘱胃管鼻饲。
2.1.4生活护理做好口腔皮肤大小便护理,定时协助更换体位,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病后24-48小时,在变换体位时,尽量减少头部摆动幅度,以防加重出血。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 毕业论文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毕业论文随着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脑出血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
作为医护人员,对于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工作,我深深体会到了其复杂性和艰巨性。
一、脑出血的病情分析脑出血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导致脑内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脑出血的病人常常突然发生严重头痛、恶心呕吐、瘫痪、失语等症状,需要紧急治疗。
由于脑出血面积较大,可引起脑萎缩和其它并发症,病情复杂且多变。
二、脑出血病人的康复护理1、病情观察:对脑出血病人重要的是进行详细的病情观察,及时了解病人的生命体征、症状变化等情况,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需要全面评估病人的精神状态、神经功能、体力等,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地制定治疗计划。
2、营养支持:对于大多数脑出血病人而言,失去控制食欲是常见的症状之一,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提供专业的营养支持来维持营养平衡。
通过注射高营养药物和管饲等途径,调整病人的营养状态。
3、转位护理:由于脑出血病人体内的大脑不再控制身体的重心,因此需要进行转位护理,帮助病人维持舒适姿势,缓解疼痛和肌肉麻痹。
应注意避免长时间固定一种姿势,以免引起压疮。
4、感染预防:由于脑出血病人常需卧床,体弱多病,容易感染,所以需要重视感染的预防。
通过纱布、口罩、消毒等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切实做好病人安全保护工作。
5、心理护理:脑出血病人往往有失语、麻木和多种行为障碍的情况,需要护士给予耐心、关心和体贴,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状况。
在护理过程中讲述轻松、愉悦的故事、音乐、画画,让病人对治疗充满信心和希望。
三、对于护理工作的体会脑出血病人的康复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也非常繁琐。
作为医护人员,需要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而且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加强与专家、同行的交流和协作。
的确,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病人,为病人提供更准确、更专业、更贴心的护理服务。
但是,除了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外,在实践中,护士还需要更强的责任心和同理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114-0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残废率、死亡率均很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活。
随着现代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我科2010年1月~12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根据病人的病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和微创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36~72岁,平均52.2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大多未系统治疗。
出血部位多见于基底节区、丘脑、脑叶、脑干、小脑等,出血量30~60ml,发病时间均在6小时内,住院时间15~28d。
1.2 治疗方法和结果
在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中均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恢复良好者47例,恢复欠佳者10例,未恢复者9例,死亡2例。
2 护理
2.1 体位护理
术后全麻未清醒的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小时后血压平稳抬高床头15~30[1],以改善颅内静脉血液的回流。
切勿卧于手术侧,以免压迫手术部位的血管,影响血流。
2.2 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
意识和瞳孔的变化提示病情变化,予以持续心电监护,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每15min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待病情稳定24h后改为q1h监测,如出现一侧瞳孔变大,呼吸变慢,血压升高,可能为颅内再出血,要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2.3 呼吸道护理
术后昏迷行气管插管者,应做好带管护理。
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交代家属注意带好病人的手,防止意外拔管。
护士每4h观察插管深度并做记录,每班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观察有无单侧气管插管。
床旁备吸引装置,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根据痰液粘稠程度进行气道湿化,保证200~400ml/d.q2h予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
如病情未好转,气管插管48~72h左右,医生可能根据病情需要做气管切开,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人工呼吸患者,做好呼吸机护理,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情况,有无人机对抗现象,烦躁明显者遵医嘱予镇静。
2.4 引流管的护理
2.4.1引流袋放置在病人的床头,引流管的最高点距患者侧脑室平面10~15cm为宜,切勿使引流管压在病人头下,以避免发生曲折[2]。
对意识不清的病人,应防止引流管自行拔除。
2.4.2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观察脑脊液颜色变化造成引流管不通畅的原因可能为引流管曲折受压,引流管被血块或破碎的脑组织堵塞,鉴于这种情况可用无菌空针轻轻向外抽吸,切勿冲洗,以免将血块及破碎脑组织冲入脑室,造成阻塞。
也可能引流管固定不牢发生深浅度变化,可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固定,同时要密切观察记录脑脊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为鲜红色血性脑脊液,提示脑室内有继续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如脑脊液由血性逐渐变黄为正常。
以上除详细记录外,应定期每周一次对脑脊液常规化验及细菌培养[3]。
2.4.3 记录脑脊液流出量及引流速度,脑脊液流出量为每日不超过500ml,如果引流量大于500ml,则考虑有颅内感染的可能.。
一般在颅内压症状缓解,脑脊液变清,镜检正常可考虑拔管,拔管之前试行封闭引流管1~2天,无不良反应时可拔管,拔管后应采取头高位30°,避免发生脑脊液瘘。
及时更换引流袋,要求无菌引流袋内引流液不超过400ml,可进行更换,以免发生脑脊液逆流而引起颅内感染,换袋时严格无菌操作,然后放回原来位置。
2.5 加强基础护理
2.5.1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每日口腔护理1次。
2.5.2褥疮护理:予以垫气垫床,q2h翻身,及时清除大便及尿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有潮湿及时更换,加强营养,如有皮肤发红,加强翻身次数,并予以高分子材料保护局部皮肤。
2.5.3 会阴护理:每日会阴擦洗2次,每天更换引流袋,保持
引流管通畅,防扭曲、受压、折叠,定时夹管训练其膀胱功能。
2.5.4饮食护理? 昏迷病人不能经口进食者,早期置胃管补充营养,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饮食。
如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或红色液体,考虑为应激性溃疡或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可胃管内直接注入止血剂如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乌贼骨粉、白芨粉等,静脉滴注洛赛克、奥美拉唑、西咪替丁,静脉推注立止血等,并注意血压变化,必要时输血。
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清洁。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指导病人在排便或用力时呼气,防止颅内压增高。
便秘者,给予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香蕉、蜂蜜,必要时用开塞露或缓泻剂。
2.6 康复治疗与指导
颅内出血患者按其出血部位及对脑组织损害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或语言功能障碍,术后尽可能早进行功能训练尤为重要,借助针灸疗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同时指导或协助患者进行患侧肢体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及语言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颅内血肿吸收后可辅助高压氧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肌张力高根据医嘱应用抗肌张力高的药物,每日定时进行瘫痪肢体活动和按摩,保持肢体功能位,防足下垂。
因患者的功能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除了做好住院时的健康指导外,出院时,我们将神经外科患者功能锻炼及护理的宣教材料打印成文字交给患者及家属,使他们能了解疾病的知识,教会患者及家属锻炼方法,指导患者回去后继续功能锻炼,特别强调要坚持锻炼。
嘱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血压,
遵医嘱坚持用药,保持情绪稳定,大便通畅,如有不适,随时复诊。
总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在护理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严格执行医嘱和制订周密的护理计划,熟练掌握护理技术和观察判断病程及病情变化,实施正确的治疗方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与康复极为重要。
在此基础上做好并发症的防治,耐心做好康复护理,使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陆以佳.外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36-339.
[2] 张文武.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66-776.
[3] 蒲建章,苏群.高血压脑出血78例外科治疗分析.山东医药,2002,42(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