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句类型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初中复句类型讲解教案模板

初中复句类型讲解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复句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复句类型及其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复句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复句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语文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复句的概念和特点。

2. 常见的复句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选择复句、假设复句等。

教学难点:1. 复句类型的区分和辨析。

2. 复句在句子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单句,那么什么是复句呢?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独立的单句组合而成的句子。

二、新课讲解1. 复句的概念和特点-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独立的单句组合而成的句子。

- 复句的特点:层次性、连贯性、逻辑性。

2. 常见的复句类型- 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行的单句组成,表示并列关系。

- 递进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表示递进关系。

- 转折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表示转折关系。

- 因果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表示因果关系。

- 条件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表示条件关系。

- 选择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表示选择关系。

- 假设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表示假设关系。

三、练习巩固1. 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复句类型。

2. 根据所给条件,改写下列句子为复句。

四、课堂小结1. 复句的概念和特点。

2. 常见的复句类型及其特点。

五、课后作业1. 请列举五种常见的复句类型,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2. 请用所学知识,改写下列句子为复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复句的概念、特点及常见类型,帮助学生掌握了复句的相关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完整版 复句类型 教学设计

完整版 复句类型 教学设计

复句类型(一)知识概述1、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关的简单句子构成的句子。

构成复句的简单句子叫分句。

2、复句类型⑴并列关系:几个分句分别叙述有关联的几件事情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样的复句叫并列关系复句。

常用关联词:也……,也……又……,又……既……,又(也)……一边……,一边……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一方面……,(另、又)一方面……不是……,而是……⑵承接复句:几个分句是连续动作或先后发生的事,分句次序一般不能随意改动。

常用关联词:首先(起先)……,然后(后来)……就便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跟着⑶选择关系:几个分句分别说出两种或几种可能的情况,让人从中选择,这样的复句叫选择关系复句。

常用的关联词语:不是……,就是……是……,还是……要么……,要么……或者……,或者……宁可……,也不……与其……,不如(毋宁)……⑷递进关系:后面的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有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的复句叫做选择关系的复句。

常有的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反而)……尚且……,何况……别说(慢说、不要说)……,连(就是)……⑸转折关系:后一句表述的事实,与前一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复句叫转折关系复句。

常有的关联词语:虽然(尽管)……,但是(可是、却、而)……但是但可可是然而却不过只是不过倒⑹假设关系:前一个分句说出一种假设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假设实现后要产生的结果的复句。

常有的关联词语: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就(那么、那、便)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也(还)……⑺条件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一种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满足这种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

常有的关联词语:只要……,就(都、便、总)……只有(唯有、除非)……,才(否则)……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都(总、总是、也、还)……⑻因果关系: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结果的复句。

复句类型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复句类型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三国演义》中的转折复句
“虽然曹操兵力强大,但是赤壁一战却败给了孙刘联军”,表达了 曹操在赤壁之中的失败和孙刘联军的胜利。
《骆驼祥子》中的条件复句
“如果祥子能够认清现实,放弃对虎妞的执念,那么他或许能够过 上更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祥子命运的惋惜和感叹。
05 互动环节:小组讨论与课 堂展示
分组讨论不同类型复句特点
并列复句
分句间关系平等,无主从之分 。如:“他既会唱歌,又会跳
舞。”
转折复句
前后分句意思相反或相对。如 :“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没有 成功。”
条件复句
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 说明结果。如:“只要努力学 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递进复句
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意思更进 一层。如:“他不仅学习好,
而且品德高尚。”
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识别标志
02
复句中的分句之间常用逗号、分号或冒号等标点符号隔开,单
句则不用。
典型例句
03
单句如“她笑了。”,复句如“她不仅笑了,还哭了起来。”
分析复句结构关系
并列关系
分句之间表示平列关系,常用关联词“也、又、既……又 ……、一边……一边……、不是……而是……”等。
小组代表课堂展示成果
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包括对不同类型复句特点的分析和 理解。
分享个人学习心得
代表可以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包括学习方法和技巧、对复句类型的认识和 理解等。
接受其他同学提问和点评
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就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全班同学的交流和互动。
承接关系
分句之间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常用关联词“就、 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跟着”等。

现代汉语复句的分类教学课件

现代汉语复句的分类教学课件
必须用关联词。

递进复句 一般递进:不但(不仅、不只、不光、非但)……而且 (还、也、又、更),而且,并且,并且,况且,甚至, 以致,更,还,甚至于
衬托递进: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别说(不 要说)……连(就是)
递进复句 这次展出的年画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式新颖。 他认识我,甚至连我的名字都知道。 你这样说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团结。 见面尚且不怕,更不必说提意见了。
有的说出选定其中一种,舍弃另一种,叫已定选择,分 为先舍后取,先取后舍两类。
选择复句
数者选一: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或是)、 是……还是,或者,或是,或,还是
二者选一:不是……就是,要么……要么,要不……要 不
先舍后取:与其……不如(还不如、倒不如、宁肯)
先取后舍:宁可(宁、宁肯、宁愿)……也不(绝不、 不)
因果复句 偏句提出原因或理由,正句表示结果。
因果复句 因为(由于、因)……所以(才、就、便、于是、因而、 以致、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那么(就、便、则、又、可见) 既然、即、就、可见
因果复句 由于他是中文系毕业,所以和我这个爬格子的人有许多 共同语言。 正因为他喜欢你,才有这样的行动。 他优柔寡断,以致错失良机。 你们既然拿来了,就不用带回去了。 既然他抱定了成见,产品就一定又好又适用。
条件复句
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 结果。
条件复句 只要(只需、一旦)……就(便、都、总) 只有(唯有、除非)……才(否则、不) 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都(总、总是、也、 还) 才,要不然,就,便
条件复句 多读多写,作文就会有进步。 只要听到那首歌,过去的场景就会浮现在脑海。 除非是到了春天,你才能看见这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除非两方都同意,否则不能达成协议。 不管谁来,都要按制度办事。

初中复句类型教案

初中复句类型教案

初中复句类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复句的定义和基本类型;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复句进行表达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汉语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句的定义和特点;2. 复句的基本类型及其关联词;3. 复句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复句的定义和特点;2. 复句类型的识别和关联词的运用;3. 复句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复句的定义、特点和基本类型;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语境中的复句运用;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单句的概念,引出复句的概念。

2. 讲解复句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合而成,具有句子成分完整、意义相对独立的特点。

3. 讲解复句的基本类型及其关联词:a. 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并列连接,彼此独立,用关联词“和”、“或”、“但”、“然而”等连接。

b. 递进复句:前一个单句表示的情况为后一个单句提供依据或条件,用关联词“不仅”、“而且”、“不但”、“还”等连接。

c. 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表示选择关系,用关联词“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连接。

d. 转折复句:前一个单句表示的情况与后一个单句表示的情况相反或相对,用关联词“虽然”、“但是”、“然而”、“却”等连接。

4. 分析实际语境中的复句运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复句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引导学生正确识别和运用复句。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子仿写、改写等,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复句的定义、特点和基本类型,以及关联词的运用。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复句知识;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对复句的运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初中复句教学材料

初中复句教学材料

初中复句教学材料一、什么是复句复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简单句连接而成的句子。

它们之间存在一种从属关系,其中一个句子起主要作用,而其他句子则起到修饰、插入、陈述原因、结果等作用。

复句通常由从句和主句构成。

二、复句的种类复句分为三种基本格式:主从复句、并列复句和选择复句。

1. 主从复句主从复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

其中,主句是复句的核心,而从句则提供附加信息。

例如:- 主句(原因):我们打破了花瓶。

- 从句(结果):花瓶摔碎了。

2. 并列复句并列复句由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地位的子句连接而成。

例如:- 并列复句:明天既是周末,又是我的生日。

3. 选择复句选择复句由两个或多个从句中的一个被选择出来与主句连用。

例如:- 选择复句:他要么笑,要么哭。

三、复句的连接词复句的连接词用于连接从句与主句,帮助表达从属关系。

1. 引导主语从句的连接词- 主语从句用于作主语的从句。

- 连接词:that, whether, if等。

例如:- 连接词:That he is late surprises me.2. 引导宾语从句的连接词- 宾语从句用于作宾语的从句。

- 连接词:that, whether, if等。

例如:- 连接词:I know that you are right.3. 引导表语从句的连接词- 表语从句用于作表语的从句。

- 连接词:that, whether, if等。

例如:- 连接词:The truth is that he lied.4. 引导宾补从句的连接词- 宾补从句用于作宾补的从句。

- 连接词:that, whether, if等。

例如:- 连接词:He made it clear that he would not cooperate.四、复句的练1. 从下面的简单句中构成复句:1. They ate lunch.2. She studied hard.3. Tom went to the park.2. 用适当的连接词将下面的从句与主句连接起来:1. I don't know if it will rain tomorrow.2. He asked me whether I had seen the movie.3. The fact that he was late upset her.五、复句的应用复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非常有用。

中考复句类型教案模板范文

中考复句类型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复句的概念和特点。

- 掌握复句的几种类型及其特点。

- 能够正确判断和运用复句。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实例,了解复句的类型。

- 通过练习,提高对复句的辨识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增强学生对汉语语法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复句的概念和类型。

- 不同类型复句的特点和用法。

2. 教学难点:- 复句中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

- 复句与单句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单句的结构和类型。

2. 引入复句的概念,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什么是复句?- 解释复句的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独立的单句组成的句子。

- 强调复句的特点:结构复杂,层次分明。

2. 复句的类型- 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单句组成,各分句之间没有主从关系。

- 例如:他既勤奋又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 递进复句:前一个分句是后一个分句的前提或基础,后一个分句是对前一个分句的补充或强调。

- 例如: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品德优秀。

- 转折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转折提出相反或相对的情况。

- 例如:虽然他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并不理想。

- 因果复句:前一个分句是原因,后一个分句是结果。

- 例如:因为下雨,所以他没有去上学。

- 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 例如: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3. 关联词语的使用- 讲解各类复句中常用的关联词语。

- 通过实例分析关联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练习1.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复句,并指出其类型。

2. 改写下列句子,使其成为复句。

3. 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复句类型及其特点。

2. 强调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短文,找出其中的复句,并分析其类型。

复句教学案(最终五篇)

复句教学案(最终五篇)

复句教学案(最终五篇)第一篇:复句教学案高中语法基础知识教学案---复句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掌握复句的定义和类型2、能够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3、能够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教学重难点:能够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复句?复句由两个或两上以上有一定意义关系,在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其中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说明:复句并不是几个单句简单的组合,这些单句间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并互不作句子成分。

复句的构成可以根据句中的关联词语来分析,若无关联词语,则需从分句间的内在逻辑上入手来进行分析。

二.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分?判断的标准主要有如下几条: ①句子内部前后互作句子成分,则为单句,否则就是复句。

例:a 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b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仍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②一个主语若有好几个谓语,谓语之间用顿号隔开或无标点,则为单句;若用逗号隔开,则为复句。

例:a 母亲又送我一句格言,告诉了我一个真理。

b 小明在房间里又唱又跳。

③关联词语连接的若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只要有一处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若连接的全是分句,则是复句。

例:a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只有我们去实践了,才能够检验这条理论是否正确。

2、如何判断复句。

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句中的关联词语。

值得注意的是关联词语有时成对使用,有时却只用一半。

另外有的句子没有关联词语,可试着加入,再据此来作判断。

例:a 他做了,还不如不去做。

b 他学日语,学英语?三:复句基本类型(一)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语义和逻辑关系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复句分成以下八种类型:⒈并列关系的复句。

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意义相关的情况,或者是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并列地组合在一起。

如:我们一边走,一边高兴地谈笑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句类型1)概念: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所谓分句是指结构上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

2)复句的类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3)复句组合方式根据复句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⒈由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如: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老师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前,认真地讲起课来。

这样的复句靠分句间的语序来联系,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弄清楚。

⒉借助虚词组合成的,如:我们不仅要专心听讲,还要多动脑筋。

只要坚持锻炼身体,就能增强体质。

这种复句,分句之间的联系靠虚词,而主要的虚词是连词和副词,还有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统称关联词语。

这类复句由于关联词语的作用,结构显得严密。

分句之间逻辑关联的较明确,我们应根据分句之间的语义和不同的逻辑关系,正确选用关联词语,不能任意组合。

一重复句一重复句是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

主要有八种类型:(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

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

如: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

如: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颈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

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如: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

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

如: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6.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

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

如: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②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7.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

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

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

如:①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②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③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④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8.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

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

如:①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②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③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④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9.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

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

如: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②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0.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

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如: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②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③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多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

有两个层次的叫二重复句,有三个层次的叫三重复句,其余依次类推。

多重复句是由一重复句扩展而成的。

分析多重复句可以采用符号法和框式图解法。

如:.符号法: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③但是不善于思考,|‖(并列)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并列)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转折)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各类复句间的区别)A、[并列复句与承接复句的区别]1.并列复句的分句是相互对称的,成平行的雁行式排列。

其基本格式是A,B,C……,分句的排列比较自由,有时可以前后对调。

如:他一边看报,一边听音乐,一边吃饭。

小李今年十八岁,小王二十四岁,至于老陈嘛已是年过古稀了。

2.承接复句的分句排列次序是由分句所表示的时间和事理上的先后决定的,因此,分句的派顺序不能前后对调。

其基本格式是A→B→C……成鱼贯式的排列。

如:见过了小李和小王,老陈便带着他们到田间去打谷子。

看过报纸,听了两段音乐,他心满意足地去吃饭了。

B、[承接复句与连动句的区别]1.承接复句的分句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标出这种停顿。

连动句没有。

2.承接复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语,连动句只能共带一个主语。

3.承接复句在分句间可以用上关联词语,连动句则不能用。

如: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承接复句)他上街买菜去了。

(连动句)C、[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用“即使(就算、纵然、哪怕、纵使、就是)……也……”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假设复句。

含有转折意思(有的书称为转折式假设复句,有的称之为让步假设复句),它与用“尽管……还是……”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转折复句最容易混淆,其区别是:1.让步假设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没有成为现实,“即使”表示撇开的是虚拟的事实,是做最大的假设罢了。

2.转折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尽管”所撇开的是既成事实。

如:即使明天刮风下雨,我们也要到达山顶。

(“刮风下雨”说不准)尽管今天刮风下雨,我们还是要到达山顶。

(“刮风下雨”是确定的事实)D、[条件复句与假设复句的区别]相同点:前后分句的关系都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都是没有实现的事情。

不同点:条件复句着重于条件,假设复句着重于假设。

只要记住条件复句的几种类型和关联词语就很容易区别了。

如:如果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愿意奉陪到底。

(假设复句)只要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就要奉陪到底。

(条件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