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节奏划分(断句)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精品课件:文言文之节奏划分(断句)-浙江中考语文考前要点提炼

初中语文精品课件:文言文之节奏划分(断句)-浙江中考语文考前要点提炼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盖竹柏影也 ③虽人有百口 ④故人不独亲其 ⑤自非亭午夜分 ⑥若啸呼状 ⑦诚宜开张圣听 ⑧然则何时而乐耶 ⑨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盖/竹柏影也 虽/人有百口 故/人不独亲其 自非 /亭午 夜 分
若/啸呼状 诚宜/开张圣听
③“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 不应该停顿。例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之”“也”停顿
“之”“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①余闻之也/久矣。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
三.归纳总结
保持句子中语意的完整是停顿基本的要求,即不破读。如:其一∕ 犬坐∕于前。“犬”字修饰“坐”,“犬坐”联系紧密,分析成“其一犬 ∕坐于前”就是错误。再如:行拂乱其所为。大家常有这种划法:行拂∕ 乱其所为。“拂乱”意思是“使……颠倒错乱”,正确的分析就不难做出 了。(行拂乱/其所为” “将要使他的所作所为与意愿相左”,或者 “扰乱他的所作所为”之意,承前省略主语“天”。行,在这里作“将” 讲,“拂乱”是使动用法,是使其违背的意思. )
结论3(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
⑤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⑥问今是何世 ⑦予观夫巴陵胜状 ⑧愿陛下亲之信之 ⑨乃重修岳阳楼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问/今是何世 予观夫/巴陵胜状 愿/陛下亲之信之
乃重修/岳阳楼
二.如何断句?(找规律→得结论→当堂训练)
①投/以骨 ②战/于长勺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1. 根据句中停顿断句法•停顿位置: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由多个字组成,并且在书写时会略去标点符号。

根据句子内的停顿位置来进行断句。

•停顿词:在文言文中,某些词汇常常用作停顿词,如“而、之、乎、何、也、应、不、者”等。

如果句子内含有这些停顿词,可以在停顿词后面断句。

2. 根据语法断句法•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文言文的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进行断句。

在文言文中,这些标点符号通常不出现,但可以根据句子意思补充适当的标点符号。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组合。

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进行断句。

3. 根据意义断句法•词组结构:文言文中的一些词组通常在句中有明显的结构,可以根据这些结构来进行断句。

如“以…为…”、“无论…还是…”等。

•并列结构:如果句子中存在并列结构,可以根据并列结构的位置进行断句。

如“既…又…”、“或…或…”等。

4. 根据修辞断句法•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很多,如对偶、反复、排比等。

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如果修辞手法出现在一个句子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在修辞手法的位置进行断句。

5. 根据连词断句法•连词:在文言文中,一些连词常常用作衔接句子的作用,如“而、亦、乃、故”等。

可以根据这些连词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6. 根据修饰语断句法•修饰语:文言文中的修饰语通常用来修饰主语、宾语或动词。

可以根据修饰语的位置进行断句。

7. 根据标点符号断句法•分号、逗号:文言文中也会使用分号和逗号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可以根据这些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8. 根据词义断句法•词义: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义来进行断句。

如果一组词语在句子中有明显的意义划分,可以根据这些词语的意义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见方法。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断句,以确保句子的语义清晰、表达准确。

断句不仅是对文言文重要的解读工具,也是提高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有效练习方法。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21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全国通用)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21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全国通用)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北冥有鱼《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亦若是/则已矣【答案】A【分析】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A.句意为“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正确划分应为:不知/其几千里也;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学案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学案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例:然则/何时而乐耶?(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诗意个复音词的,要分开。

例:可/以一战。

(6)在表转折关系的“而”“则”前停顿。

(7)“也”“乎”等语气词若在句中,后面要停顿。

二、【解词和译句】文言词语分实词和虚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虚词主要有:之、其、而、以、于、为、也、乎、夫、焉。

1、词语理解的方法:扩字法。

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主要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要扩词;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揣测法。

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2、六字翻译法: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古文今译六字法: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补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补”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

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

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对少数没有相当的词表示的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

“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

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中图分类号:G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1-079-01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常见的中考题型。

主要考查学生句中短暂停顿。

它是以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一、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使语意明显。

如:(1)山/有/小口(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宋无罪/而攻之二、句首语气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引领全句乃至全段,如“夫”、“若夫”、“至”、“盖”、“故”、“惟”等,诵读时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三、“也”、“乎”等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1)余闻之也/久矣(2)洋洋乎/与灝气俱。

四、转折连词之后应有停顿。

如: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五、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如:可/以一战六、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朗读时不要分读,彼此之间要恰当断句。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部分。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八、停顿应体现句子的原貌。

如:望晚/日照/城郭。

句中“望晚”是“向晚”之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所以要这样停顿。

总之,句子停顿最重要的是相对完整的意义结构就需要作相应的停顿。

依据上述几种节奏类型,对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确定句子划分的节奏,需要依据下列原则: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

2024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文言断句(含解析)

2024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文言断句(含解析)

文言断句——2024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C.人/恒过,然后/能改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屠自后/断其股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实是/欲界之仙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撒盐/空中/差可拟C.陈太丘/与友期行D.待君/久不至,已去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上/自劳军是/地利/不如人和也B.告之/于帝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C.惩/山北之塞胶鬲/举于/鱼盐之中D.将以/下骑/送迎报君/黄金台上/意7.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睨之久/而不去B.尔/安敢轻吾射C.以钱/覆其口D.但/手熟尔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9.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潭中鱼/可/百许头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0.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吾/孰与徐公美D.邹忌/修八尺有余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发/闾左/適戍渔阳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2.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中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针对练习

中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针对练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 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 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虚词断句法
句首: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且夫、 嗟夫、嗟乎、呜呼 句首时间词: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 句尾:也、矣、焉、耳、耶(邪)、与(欤)、哉、夫 疑问词:何、胡、安、曷、奚、曷、孰、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关联词:向使、苟、故、况、已而、岂非、岂、虽、虽然、纵、纵使、假使、 是故、则、然则、或、而况、已而、于是、岂、岂非 (句首语气词、时间词、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关联词、疑问词之前断开)
3.若句首出现表总结性的词语 故 / 自号曰醉翁也。 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遂 / 率 / 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 /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也。 以是 / 人 / 多以书假余。 乃 / 重修岳阳楼。
4.“古二今一”原则,即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
D.吾/谁与归
“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C项错了。 A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B项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停顿,所以这两项对了。 D项是主谓间的停顿,也对。
五、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 1.偏正短语。 如: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得道者 / 多助。
2.介宾短语。 如:不足 / 为外人道也。 3.固定结构。 如:其 / 如土石何?(“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 “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4.起舒缓语气、调节音节作用“之”的前后不能停顿。
针对练习
例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B )

中考复习-2020年部编版中考语文考点21 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

中考复习-2020年部编版中考语文考点21 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画两处)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答案】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译为: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二、文言文阅读。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③十岁余,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④,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3(1):
主谓之间应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主谓间的
停顿是节奏中重要的划分。
①草色入帘青
草色/入帘青 负者/歌于途
②负者歌于途 吾/视其辙乱
③吾视其辙乱 吴儿/善泅者
④吴儿善泅者
前人之述/备?(找规律→得结论→当堂训练)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问/今是何世。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④忘∕路之远近
然则/ 何时而乐耶 且 / 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二.如何断句?(找规律→得结论→当堂训练)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 ③明/有奇巧人 ④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⑤晋/太原中 ⑥夜久/语声绝
结论2:
文言句中有表示地名、方位、时间(国号、朝代、官
职)的词,如表示时间的“俄而、“先”、“中”等,
•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盖竹柏影也 ③虽人有百口 ④故人不独亲其 ⑤自非亭午夜分 ⑥若啸呼状 ⑦诚宜开张圣听 ⑧然则何时而乐耶 ⑨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盖/竹柏影也 虽/人有百口 故/人不独亲其 自非 /亭午 夜 分
若/啸呼状 诚宜/开张圣听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
三.归纳总结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 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
一.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 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 定的停顿;
二.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 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 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中/轩敞者/为舱
②中轩敞者为舱
今/天下三分
③今天下三分
天明/登前途
④天明登前途
晋/陶渊明/独爱菊
⑤晋陶渊明独爱菊
峨眉/山月半轮秋
⑥峨眉山月半轮秋
二.如何断句?(找规律→得结论→当堂训练)
①仲永/生五年 ②武陵人/捕鱼为业 ③苔痕/上阶绿 ④予/谓菊
结论4: 在现代汉语中是双音词,而在文言文中却是连用的两个单音词,那么这
两个文言文单音词之间必须停顿
①可/以一战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④今齐地方千里 ⑤可计日而待也
今齐地/方千里 可/计日而待也
结论5:
文言句中对话“曰”“云”“言”“谓”等表说话 的词后要停顿。以及明显表示停顿的“也”后要停顿。 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结论3(3)
• 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在其前面应停顿。(动
词后的介词,在介词前与动词分开)
• ①生于忧患 • ②可以为师矣 • ③祭以尉首
生/于忧患 可/以为师矣 祭/以尉首 咨臣/以当世之事
• ④咨臣/以当世之事
结论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
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 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 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 明显。主谓间的停顿是节奏中重要的划分。
一.什么是文言文停顿?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 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 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 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 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二.如何断句?(找规律→得结论→当堂训练)
①虽/席地不容间也 ②盖/大苏泛赤壁云 ③故/外户而不闭 ④虽/乘奔御风 ⑤夫/战,勇气也 ⑥其/如土石何
“而”字的停顿
2、“而”字若起到下列作用,就应该和后面的词语连读。
①“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 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 能分开读。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而表示顺 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 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读。
结论6: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便要/(渔人)还家” “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 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
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
“而”字的停顿
1.表示转折关系时,分两种情况: A“而”字出现句首时,“而”字后应该停顿。 B“而”字出现在居中时,在“ 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文言文之节奏划分 (断句)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父读 (笑)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 食多病/ 少/挣了很多钱”。
母读:(哭)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 病少/ 挣了很多钱”。
结论3(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
• ⑤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⑥问今是何世 • ⑦予观夫巴陵胜状
问/今是何世
予观夫/巴陵胜状 愿/陛下亲之信之
• ⑧愿陛下亲之信之
乃重修/岳阳楼
• ⑨乃重修岳阳楼
二.如何断句?(找规律→得结论→当堂训练)
①投/以骨 ②战/于长勺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 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之”“也”停顿
“之”“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①余闻之也/久矣。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结论1:
• 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
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 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 “盖”、 “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 “诚宜”、 “何尝”、“其”、“至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