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

合集下载

写对联的方法和诀窍

写对联的方法和诀窍

写对联的方法和诀窍
对联,又称门对、春联、对子、楹联等,是一种具有汉字特色的文学形式。

写对联的方法和诀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三部分,上下联要求字数相同,意义相对,横批则是对上下联的总结或概括。

对联通常用于春节、婚庆等喜庆场合,以表达美好祝愿和寓意。

2. 掌握对仗的技巧:对仗是对联的基本要求,包括平仄、词性、语义等方面的对仗。

平仄是指汉字的声调,一般要求上联和下联的平仄相对;词性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语义要求上下联的意义相互呼应,形成对比或补充。

3. 运用修辞手法: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

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对联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4. 注意字句的选择:对联的字句要求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在选字时要注意避免重复、生僻、俗气的词语,力求用词准确、生动。

5. 保持整体和谐:对联的整体要求和谐统一,上下联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横批要与上下联相得益彰。

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主题,使对联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

6. 勤加练习:写对联需要一定的功底和技巧,多读多写是提高对联水平的关键。

可以通过阅读名家名篇,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不断积累经验。

7. 保持创新:虽然对联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但创作过程中要保持创新精神,不拘泥于传统,力求新颖独特。

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题材入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初学者写对联教程

初学者写对联教程

初学者写对联教程
写对联是一个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巧。

以下是一个初学者写对联的教程:
1. 理解对联的基本结构:对联是由两个对仗工整、意义相关的句子组成,它们通常用于装饰门框或墙壁等地方。

对仗工整指的是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要相对称,例如上联是描述自然景象,下联则可以抒发情感或表达愿望。

2. 学习对仗技巧:对仗是将意义、事物或概念相对的词语放在一起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写对联时,要注意上下联的对仗,可以使用同义词、反义词、形象比喻等方式来创造对仗。

3. 掌握韵律:对联的上下联通常需要押韵,也就是说它们的最后一个字应该具有相同的韵母或声母。

押韵可以使对联更加和谐、易记。

4. 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了解对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对联的意义和语言风格。

5. 多加练习:写对联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反思。

开始时可以模仿现有的对联,然后尝试自己创作。

在练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和修正自己的不足,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6. 寻找灵感:灵感是创作的重要来源。

你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自然景象、历史事件等方面寻找灵感,也可以通过阅读古诗、欣赏对联作品等方式来启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希望这个教程能帮助你开始写对联,祝你学习愉快!。

春联的知识点总结

春联的知识点总结

春联的知识点总结春联,是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人民在春节期间挂在门上的对联。

它用简洁、明快的文字表达对新年美好祝愿的文学形式。

春联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下面将从春联的历史渊源、特点、写作技巧、传统和现代春联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

一、春联的历史渊源1. 春联起源于汉代据史书记载,最早出现春联的时代是在汉代,当时人们用春联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可见春联的文化渊源悠久,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2. 春联在唐代发展成为习俗唐代,春联的制度逐渐完善,成为与春节密切相连的一项习俗。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新年联句》就是早期春联的代表作之一。

3. 春联在宋明时期达到鼎盛宋代和明代是春联发展的巅峰时期。

在这两个时期,春联成为了重要的新年文化表达形式,并逐渐形成了一些传统的格式和风格。

4. 春联在清代开始流行清代是春联的流行时期,民间艺人、文人雅士都纷纷参与到春联的创作和传播中,使得春联文化更加广泛深入人心。

5. 春联在现代得到传承近现代,尽管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但是春联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不少人通过发表春联作品来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二、春联的特点1. 简短明快春联的文字必须简短明快,一般为四个字或七个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2. 寓意深远春联的文字一般寓意深远,不仅仅是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还要寓意吉祥、幸福、团圆等吉利之意。

春联的写作必须遵循一定的格律规范,如平仄对应、协调搭配等,这也是为了保证春联的语言优美和传统风格。

4. 形式多样春联的形式多样,包括对联、横批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创意进行灵活运用。

5. 寄托情感春联不仅仅是一种表达祝福的文字,还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和渴望,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和社会的情感。

三、春联的写作技巧1. 确定主题春联的写作首先要确定明确的主题,如幸福、团圆、吉祥等,这有利于写作时把握文意。

对联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

对联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

对联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对联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是以诗句为基础,以对仗的方式写成的文学形式。

它以简短的形式表达含蓄深刻的意义,既有节日祝福的对对联,也有展示才华的艺术对联。

对联的写作技巧主要包括押韵对仗、平仄协调、格律整齐、内容互补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一、对联的基本知识1.对联的定义:对联是以对仗的方式写成的文学形式,它包含两组相对应的文字,一般由前联和后联组成。

2.对联的形式:对联的形式比较多样,有长对联、短对联、对绝句、对律诗等形式。

其中,短对联是最常见的形式,一般由四个字组成。

3.对联的分类:对联可分为吉祥对联、文化对联、艺术对联等。

吉祥对联用于节日祝福,表达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文化对联强调文化内涵,表达传统文化的价值;艺术对联则注重对仗、用典、形象等艺术表现。

4.对联的应用场合:对联广泛应用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如春联、对联题字、对联题画等,还可用于寺庙、楼阁等建筑物上,以及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中。

二、对联的写作技巧1.押韵对仗:对联的前后两联一般采用押韵的方式,通过相似的音韵使对联更加和谐。

押韵可以使用平仄对押,也可以使用声辅韵母对押。

例如:“飞花落而百花香,鸣鸟鸟而乱林响。

”前联和后联中的“香”、“响”形成了押韵。

2.平仄协调:对联通常使用七言或五言诗的词句作为对联的内容,要求前后两句平仄相对,字数相等。

平仄的搭配要符合韵律规律,使对联更加优美。

例如:“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时光难得一见红颜。

”前联和后联中,每句都是七言诗,平仄相对。

3.格律整齐:对联的格式要整齐划一,前后两联的字数要相等,每行的字数也要保持一致。

字体的书写要工整、工整,排版要规整、平衡,注重对联的整体美感和视觉效果。

5.用典巧妙:写对联时,可以巧妙地运用典故、典型的句型、成语等,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用典不仅能提升对联的文化内涵,也可以增添艺术效果,使对联更具有吸引力。

6.形象生动:对联中的词句要尽量使用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的语言,以便更好地描绘出情景或寓意。

初中语文对联考点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对联考点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对联考点总结归纳对联是汉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形式,也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考点之一。

初中语文学科对对联考点的要求较高,考察学生的词语搭配、修辞手法、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

下面对初中语文对联考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是由上下两句对仗韵文组成,要求上下联意义相反、对仗押韵、平仄相合。

学生需要了解对联的定义、特点和基本结构,掌握对仗韵文的写作技巧。

二、对联的字词搭配1. 对仗字词的选择对联的上下联字词应相对照应,包括意思相对、性质相对、事物相对等。

如:山水相依,人杰地灵;春水春葱,秋月秋菊。

2. 字词的修辞手法学生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对联的艺术效果,如比喻、夸张、对偶、拟人等。

如:明月明心,喜气盈门;湖光湖色,世外桃源。

三、对联的平仄要求对联的平仄要求是指上下联的音律特点。

平指声调平均,仄指声调升降。

学生需要注意上下联平仄的对应关系,维持平仄的合规性。

如:忆往昔之繁华,逐流年而奔忙。

四、对联的意境构思对联的语言表达要求生动优美,富有意境,营造出丰富美好的情感氛围。

学生在构思对联时,可以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情感、寓意深刻等方式来打动读者。

如:春风烂漫时,花开满地;秋水无痕处,月映长空。

五、对联的例题分析1. “步步高升,成绩优良”分析该对联体现了追求进步、成绩优秀的愿望。

通过对“步步高升”和“成绩优良”进行搭配,体现了先进励志与事实成绩的对应关系。

2.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分析该对联通过横批“奋斗”表达了成功的道路上必须经历困难和挫折的观念。

上联“吃得苦中苦”与下联“方为人上人”对仗,表达了只有在苦中求索、勇敢奋斗,才能成为人上人的内涵。

六、对联的写作技巧1. 多阅读经典对联通过阅读经典对联,可以了解对联的特点、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 增加词汇量丰富自己的词汇量,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能够提高对联的表达力和创造力。

3. 多进行对联创作练习通过大量对联创作练习,提高自己对对仗韵文的把握,培养自己的语感和写作能力。

对联知识摘抄

对联知识摘抄

对联的基础知识摘抄:
一、起源与发展:
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

明清时期,对联逐渐发展成熟,并广泛应用于节庆、婚丧嫁娶、建筑装饰等方面。

二、结构与要求:
字数相等: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同。

词性相对: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词性要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子结构要相似。

平仄相对:传统对联讲究平仄,一般要求上联末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

三、分类:
按用途分:春联、寿联、婚联、挽联、门联、厅堂联、风景联等。

按内容分:抒情联、写景联、议论联、谐趣联等。

四、写作技巧:
选材:选取有意义的主题和素材。

立意:表达鲜明的观点和情感。

修辞:常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五、经典对联举例:
春联:上联“爆竹声声辞旧岁”,下联“红梅点点迎新春”,横批“辞旧迎新”。

寿联:上联“福如东海长流水”,下联“寿比南山不老松”,横批“福寿双全”。

六、对联的文化意义:
对联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各种仪式中,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对对联的方法与技巧举例

对对联的方法与技巧举例

对对联的方法与技巧举例
1. 对联内容应经典有文采:对联写作要选择经典的文字,使其有文采,而不是单调的概念,既要有深意,又要有传神的语言。

2. 对联下联追上联:对联写作要让上联与下联相追,让上联的意思在下联中得到充分展示,使其呼应,增强对联的意境。

3. 对联字数有讲究:对联写作要求字数要掌握得当,每句对联不宜过多,根据不同场合可选择四字、六字、八字等字数,使其简洁明了。

4. 对联句式有规律:对联写作要有规律,上下句式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一般上联是顺句,下联是倒句,使其有节奏感,更容易被读者记住。

5. 对联字体大小有讲究:对联写作要考虑字体的大小,一般上联字体应大于下联,使其更容易被读者认出,更能体现对联的格调。

6. 对联写作要有情调:对联写作要考虑情调,上下句要表达一种相对应的心情,使其充满生活气息,让读者在愉悦之中被感染。

7. 对联用词要有技巧:对联写作要注重用词技巧,如选择押韵、对仗、双关等技巧,使其显得优美有趣,又能起到艺术的修饰作用。

8. 对联要有对称:对联写作要有对称,上下句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如句式、拼音等,使其有句句对称的美感,更加优雅。

9. 对联要有深意:对联写作要有深意,上联与下联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简洁明了,但又要蕴含深意,让读者在感受美文之余,受到思想的感染。

10. 对联要符合场合:对联写作要考虑场合,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语言,使其符合场合,表达出祝愿或意义,给人留下美好记忆。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1)【比喻法】: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反喻、互喻等,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比拟法】: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即故意把物当成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当成乙物。

如: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装笋母怀儿3)【夸张法】:即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

如: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4)【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5)【对比法】:…… 如: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6)【反对法】: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

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前联)7)【正对法】:即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

即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分别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或从不同角度写同一事物内容相关的两个方面,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描述某种情景、表达某种感情或说明某种哲理,例如: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上下互补,突出摩天岭的高峻水以长流方及远,山因积石始成高。

——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以说理。

8)【自对法】: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

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

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而且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

如:闲云野鹤翩翩去万水千山得得来——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9)【串对法】: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即上下句之间具有某种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梧桐树群与月之故乡群的朋友们都正在习作对联,为提高大家的写作技巧与兴趣受梧桐树管理员丽丽与冰心的委托,找简凡老师为我们进行一次基础知识辅导讲课。

简凡(村落草民)老师在百忙中为我们查找有关资料,并从对联的基本知识入手深入浅出地编写了这份教材。

望有兴趣的朋友转载并学习,在今后的对联写作中能有所帮助。

老牛已代大家对简凡老师的辛苦及对我们的支持表示了真诚的感谢了!对联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简凡)对联简称对,俗叫对子或联语,一般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

一、对联的特点:对联具备四个特点,即: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二、对联的分类:从内容广泛来分类1、写景状物类:描写壮丽风景或雅兴志趣之事。

例: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竹笋如枪,乌鸦焉能尖上立===兰枝似箭,黄蜂偏向利中行2、叙事咏物类:记叙咏怀、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

例: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3、抒情言志类:抒发思想感情,志趣理想。

例:西塞论心亲旧雨===东山转眼起新云4、格言哲理类:用满含哲理,意味深长的格言勉励治学立业,修身处世。

例: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5、讽刺讨檄类:主要出自尖税矛盾得不别解决时,辄以对联形式讽刺檄讨。

例: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三、对联的形式:1、正对:是对联中最大量的,它的内容构成主要是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各类字词工整相对。

但是内容不可相同,同义的实词不可相对。

例:龙藏巨海秋云淡===鸟宿荒冈夜月寒2、反对: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变换)关系,目的关系,但上下联意思是相反的,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

例:旧社会天灾人祸===新时代国泰民安3、串对(流水对):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来说,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无意义。

至少意义不全。

所以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

例: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4、工对又叫严式,它要求同小类的名词相对,越小类则越工。

以同类词或近类词相对或词性相同的联绵词相对等,都叫工对。

例: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5、宽对是和工对相对而言的。

它的特点在字词对中不苛求小类相对,只大类相对,平仄上个别不相对,句形结构大致相应即可。

例: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6、回文对回文又称回环,是讲究词序回环往复之趣的一种修辞法,表现两种事物的相互关系。

回文对是一种别有情致的文学形式,根据内容需要进行创作,是会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的。

它有三种不同的写法:1、上联倒转作下联法:“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2、上下联顺逆同一法:“北陵奇景奇陵北;南塔新奇新塔南。

”3、上下联颠倒互换法:“禽鸣听耳悦;鲤跃视神怡。

”可读为“怡神视跃鲤;悦耳听鸣禽。

”四、对联的写作技巧(一)、遣词技巧1、比喻法:运用此一事物或情景,来比喻另外一事物或情景,使人有个鲜明的印象,从而产生联想。

例: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2、比拟法:对联中,把事物当作人,或以人拟物,以一物拟另一物,就叫比拟。

例:3、夸张法: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

例: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4、衬托法: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5、对比法:把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是某一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写。

例:心清水浊===山矮人高。

6、反对法:反对,是指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例: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7、自对法: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

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

例:闲云野鹤翩翩去===万水千山得得来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

8、借对法: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

例: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红白指两种酒。

“东西”就是在表明物件意思的同时,借其意思来对上联的“南北”。

9、借代法:不是直接说某事物,而是借相关的事物去代替它。

例: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这是书店联,“古今学术”和“天地精华”都是代指书籍,“藏”和“聚”都表示有很大数量,由此切全了“书店”特性。

10、双关法:利用同音字,使联语带双关。

例: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第二层意思是: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

11、用数法:对联中巧妙地运用数字,心增强对联的表现力,显得生动活泼。

例: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孤庙独宿一将军,单枪匹马===对河两岸二渔翁,并钓双沟12、假称法:在对联中,有意把要讲的意思让有关对象用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这种手法叫假称法。

例:你亦求,他亦求,为了几文臭钱,叫人如何是好===朝也拜,夕也拜,不做半点好事,令我左右为难。

13、用典法: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问题。

例: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老柏”指岳飞墓前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

“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

14、续接法:是通过在原句的基础上续加字词而成新联。

例: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加字后成为: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再加字后成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二)、用字技巧1、拆字法:所谓拆字联是指联中采用了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或分或合而成联。

例: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2、合字法: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鐘3、复字法:即上下联分别有一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出现。

例: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4、叠字法: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5、同字异音法: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6、同音字法:利用字、词同音(韵)的特点来创作对联,使之产生趣味。

例: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

7、谐音法:利用一个或几个音韵相同而词意不同的字、词组成对联。

例: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8、漏字法:又叫藏头法。

在创作对联时,将第一个字或最后一个字隐藏起来,间接的表达意思。

例: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上联表示缺衣(一),下联表示少食(十),横批表示无东西。

9、同傍法:指联中的字采用相同偏旁部首。

王老者一身土气;朱先生半截牛形。

“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

“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10、拟声法:对联的词语通过模拟声音取得某种艺术效果,这种方法叫拟声法,又叫摹状法或摹声法。

例:马过木桥,啼擂鼓,咚咚咚;鸡啄铜盆,嘴敲锣,哐哐哐。

11、析数法宝塔尖尖,十层四方六面===玉手摇摇,五指两短三长。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12、应首法:是句子首字和尾字用同一个字,首尾呼应。

例: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月湖漾明月,印心石屋心相印===汉水流江汉,传音瑶琴音永传。

13、数字领法:数字联中有一类以一个数词开头,领着若干名词的短联。

例: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一门三学士===四代五尚书。

14、交叉法:在上下联中,有些字是交叉(错位)相同的。

例:子将父作马===父望子成龙。

共说三潭同一月===谁知一月映三潭。

15、复韵法:同一音韵字在联中重复应用。

水际洲,洲停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冰冻兵船,兵打冰,冰开兵走===泥污尼姑,尼洗泥,泥净尼回。

16、虚字法:指一联中较巧妙地使有虚词成联的情形。

一副对联,时实时虚,起伏迭宕,读起来另有一番情趣。

例:翁之乐者山林也===客亦知夫水月乎?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17、玻璃字对:是利用汉字左右对称的特点,选用都具有左右对称的一类字作联。

例:甲申吉幸春来早===中土昌兴业共荣三、组句技巧1、回文法:又称卷帘, 指的是使用恰当的词语构成上下联,使之既能顺读,又能倒读。

回文格的具体方式也多种多样。

比较常见的有当句回文、倒句回文、倒章回文等。

当句回文,即同一句子顺读与倒读完全一样,例: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境转心行心转境===缘随意乐意随缘倒句回文,即同一句子在倒读时字面上有变化,但上下联不变。

例:结同心果===开并蒂花倒读即为:果心同结===花蒂并开倒章回文,即通联倒读,下联变为上联,上联变为下联,例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倒读即为: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2、排比法:即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平行短句,组合在一起,表示相关的意思。

这种方法多用于长联。

例:鹄比翼,花颦眉,柳拂裙,画意更兼诗意==林蕴幽,水凝碧,山环翠,东湖不让西湖3、顶针法: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例: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善可亲近,近可闻,闻思修习即臻善==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4、反复法: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让某些词语在句中反复出现,例:佛言不可说,不可说===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5、嵌字法:把人名、地名或其他事物名称嵌人联内的有关部位,使上下联相互对应,以提高对联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嵌字联大体分为整嵌和分嵌,分嵌中还可分为若干种。

(1)、整嵌:就是把名字整个嵌人联语中,并保持名字的整体性。

例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九伐竟无成,心师武侯,能继祁山六出志===三分不可恃,计诛邓艾,已复阴平一败仇。

(2)、分嵌:将一个名字拆开,分别嵌入上下联的有关位置。

分嵌中又分竖嵌、横嵌、递嵌、暗嵌、迭嵌、反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