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_IX71倒置显微镜操作规程

OLYMPUS_IX71倒置显微镜操作规程
OLYMPUS_IX71倒置显微镜操作规程

OLYMPUS IX71倒置显微镜操作规程

编写人:於锋时间

一、目的

正确使用倒置显微镜对细胞标本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更多可靠的实验数据。

二、原理

倒置显微镜系统(IX71系列)是在透镜成像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显微观察系统,利用卤素灯为光源,光线经过聚光镜汇聚后透过标本,通过物镜对标本进行聚焦放大成像,最后通过目镜把物镜所成的像再次放大,从而使实验者能够清晰的分辨体外培养的细胞的形态以及内部结构,主要用于体外活细胞培养形态观察,根据实验需求配置了明场、暗场、相差、荧光等技术模块。

三、主要操作规程

相差观察:

1.打开主开关

2.转动光路选择盘到“眼睛”位置。

3.装上观察样本。使用10X物镜,将聚光镜转盘转到“BF”位置。

4.瞳距调节

5.屈光度调节:通过螺旋目镜屈光度调节环。

6. 通过粗微调对样本准确调焦。选择所用物镜,10X,20X,40X。

相差观察时转动聚光镜转盘到“PH”位置。相差只能用10X,20X物镜观察和摄影。

7. 调节光线强度:明场观察时,调节孔径光栏。相差观察时,打开孔径光栏

8. 观察。

荧光观察步骤:

打开荧光供电装置开关,关掉显微镜主开关。等大约10分钟后电弧稳定。

连接UV防护板

把光路选择转盘和选择杆转到“眼睛”位置。

使相应的荧光激发滤色镜进入光路

根据标本不同,选择U,B,G激发。

打开激发光光闸使光通过把所用物镜推入光路10X,20X,40X。

把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对标本进行调焦,如果荧光衰退快,请将激发光光闸推入光路

使用1小时后关掉电源开关。

普通明场观察:

打开明场电源开关(“︱”为开,“○”为关)

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

将光路选择旋钮调至观察位置

4.从低倍镜开始观察,相差环拨到明场(BF)位置,荧光滤色块转盘拨到“1”的位置

5.调节透射光光强,调焦,找到预观察视野

6.依次换到高倍镜,观察样品

7.拍照时将光路选择旋钮调至相机位置

关机:

1. 关闭汞灯电源(注意:汞灯需使用半小时以上方可关闭,关闭半小时以后方可再次开启)

2. 将透射光强调到最小,透射光选择按钮按出

3. 关闭明场电源开关

4. 将镜头转到低倍镜,取出样品,若使用过油镜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镜头

5. 确认数据已经保存,关闭软件

6. 使用光盘拷贝数据(禁止使用移动储存设备拷贝数据)

7. 关闭电脑,登记使用时间、荧光数字等使用情况

倒置IX71显微镜透射光明场观察步骤

观察

时,

使

大倍数相匹配的相差环板。

相差元件(聚光镜内)PHL PH 1(PH C)PH 2

物镜4倍10倍、20倍40倍、60倍虚线框内第一次观察调整完成后不需要进行调整,除非更换相差光学元件。

倒置显微镜IX71荧光观察方法步骤

荧光观察应遵循先明场对标本定位,然后再转入荧光观察的顺序。

细胞室无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细胞室无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一、无菌室的灭菌 1. 定期打扫无菌室:每周打扫一次,先用自来水拖地、擦桌子、超净工作台等,然 后用3%。来苏尔或者新洁尔灭或者0.5 %过氧乙酸擦拭。超净台上滤网需每月清洗 1 次。 2. CO孵箱(培养箱)灭菌:用75%酒精擦拭或者0.5 %过氧乙酸,再用紫外灯照 射。 3. 实验前灭菌:打开紫外灯、超净台各20-30 分钟。在开紫外灯杀菌前,应确认无 菌室无人后方可开紫外灯杀菌。 4. 实验后灭菌:用75%酒精(3%新洁尔灭)擦拭超净台、边台、倒置显微镜的载物 台。 5 ?定期检测下列项目:钢瓶之CO压力;CO培养箱之CO浓度、温度、及水盘是 否有污染(水盘的水用无菌水,每周更换);无菌操作台内之气流压力,定期更换紫外线灯管及HEPAi滤膜,预滤网(300小时/预滤网,3000小时/HEPA。 6. 水槽可添加消毒剂(Zephrin 1:750 ),定期更换水槽的水。 二、实验人员的无菌准备 1. 肥皂洗手; 2. 穿好隔离衣,放好拖鞋; 3. 用75%酒精棉球擦净双手; 三、无菌操作的要点 1. 凡是带入超净工作台内的酒精、PBS培养基、胰蛋白酶的瓶子均要用75%酒精擦 拭瓶子的外表面; 2. 靠近酒精灯火焰操作; 3. 器皿使用前必须过火灭菌; 4. 继续使用的器皿(如瓶盖、滴管)要放在高处,使用时仍要过火; 5. 各种操作要靠近酒精灯,动作要轻、准确,不能乱碰。如吸管不能碰到废液

6. 吸取两种以上的使用液时要注意更换吸管,防止交叉污染。 细胞传代培养(消化法)标准操作规程 一、原理 细胞在培养瓶长成致密单层后,已基本上饱和,为使细胞能继续生长,同时也将细胞数量扩大,就必须进行传代(再培养)。 传代培养也是一种将细胞种保存下去的方法。同时也是利用培养细胞进行各种实验的必经过程。悬浮型细胞直接分瓶就可以,而贴壁细胞需经消化后才能分 瓶。 二、材料和试剂 1. 无菌磷酸生理缓冲液(PBS) 2. 胰酶-EDTA溶液(0.05%胰酶-0.53mM EDTA-4Na):以10ml 分装于15 ml 无菌离心管中,保存于-0C,使用前放在37C水槽回温。 3. 新鲜培养基 4. 无菌吸管/离心管/培养瓶 三、操作步骤 1. 传代前准备 (1)预热培养用液:把已经配制好的装有培养液、PBS液和胰蛋白酶的瓶子放入37 r水浴锅内预热。 (2)用75%酒精擦拭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超净工作台和双手。 (3)正确摆放使用的器械:保证足够的操作空间,不仅便于操作而且可减少污染。 (4)点燃酒精灯:注意火焰不能太小。 (5)准备好将要使用的消毒后的空培养瓶。 (6)取出预热好的培养用液,用酒精棉球擦拭好后方能放入超净台内。 (7)从培养箱内取出细胞:注意取出细胞时要旋紧瓶盖,用酒精棉球擦拭显微镜的台面,再在镜下观察细胞。 (8)打开瓶口:将各瓶口一一打开,同时要在酒精灯上烧口消毒。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分枝杆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分枝杆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 概述 分枝杆菌属是一类细长的、具有分枝生长趋势的需氧杆菌,因具有耐受或抵抗酸和乙醇脱色的特点,又称为耐酸或抗酸菌。分枝杆菌属至今已发现80多个种,除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外,其他分枝杆菌,如堪萨斯分枝杆菌、耻垢分枝杆菌等,统称为非结核分枝杆菌。 2. 标本类型 痰液、体液(包括脑脊液、腹水、胸水)组织,粪便等标本。 3. 鉴定 3.1 形态与染色:菌体细长,或稍弯曲,两端钝圆,大小为(0.2~0.5um) ×(1~5um)。革兰染色不易着色,抗酸染色呈红色。以痰液直接涂片,结核分枝杆菌多为单个存在,有时呈V、Y、人字形排列,痰菌量多时可排列为束状或集聚成团。荧光染料金胺“O”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呈金黄色荧光。 3.2 培养特性: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繁殖一代约需18h,因此在罗氏固 体培养基上需要培养2~6星期方可见到菌落。菌落多为粗糙型,不透明,乳白为米黄色,呈干燥颗粒状,形似菜花。液体培养基中结核分枝杆菌生长较快,可形成表面菌膜或沉

于管底。 3.3 生化反应:不发酵糖类,耐热触酶、耐热磷酸酶和吐温80水解试验均 阴性,尿素酶、中性红、结核分枝杆菌烟酸、烟酰胺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均阳性。 3.4鉴别要点: 3.4.1 本菌特征:菌体细长,抗酸染色呈红色;生长缓慢,菌落乳白或米黄 色,呈干燥颗粒状,形似菜花状;不发酵糖类,尿素酶、中性红试验阳性。 3.4.2 与牛分枝杆菌的鉴别:结核分枝杆菌菌体细长,烟酸、烟酰胺酶、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阳性;牛分枝杆菌菌体较短、较粗,烟酸、烟酰胺酶、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阴性。 3.5 操作步骤 3.5.1 中性培养基 3.5.1.1 标本的处理 痰液:挑取约5ml痰液至已标记的50ml离心试管中,加等量的2%N-乙酰 半胱胺-氢氧化钠前处理液(去污染);漩涡振荡20秒;静置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加无菌PBS(pH6.8)至约50ml,盖紧盖子;离心3000r/min,15分钟;倒掉上清液;添加1-3mlPBS(pH6.8)以中和pH至6.8.

金相检验操作规程

金相检验操作规程 1.试样 金相试样面积小于400mm2,厚(高)度15-20mm为宜。若试样面积过小,应经镶嵌后再进行磨制。 低倍组织酸侵试样厚度(高)度为20mm左右,酸侵低倍试样检测面应经过车加工或磨加工,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1.6μm。试样检测面不得由油污及加工伤痕,必要时应预先清除。试样的标识应清晰。 2.高倍检验操作规程 2.1金相试样制备操作规程 2.1.1金相试样的切取 试样切取的方向、部位和数量,应根据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试样可用手锯、锯床或切割机等切取,必要时也可用气割法切取,但烧割边缘必须与正式试样保持相当距离,以去除热影响区。 取好的试样先在平面磨床或砂轮机上把检测面磨平,磨面上的磨痕应均匀一致。 磨样时应对试样进行冷却,以免金属组织受热发生变化。 2.1.2金相试样的磨制 试样需经粗磨和细磨,粗磨用水磨砂纸,细磨用金相砂纸,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砂纸及磨制道次。磨样时须把前一道的磨痕磨去,方向与前一道的工序相垂直。 磨样时要防止试样磨面温度过高而使组织发生变化。 2.1.3金相试样的抛光 常用的时机械抛光的方法,即把经过细磨的试样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抛光织物采取丝绒或绸布,抛光粉采用金刚砂。抛光面光洁度要达到镜面,不允许有夹杂物拖尾、麻点、过热等现象,抛光后将试样清洗干净。 2.1.4金相试样化学侵蚀操作规程 试样侵蚀前抛光面应保持干净,不得有油污或指痕,以免影响所显示组织的清晰度。 试样在盛有侵蚀剂的器皿中侵蚀,侵蚀时试样应轻微摆动,但不可擦伤抛光面。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侵蚀剂,并注意侵蚀适度。侵蚀后试样应保持干燥(在酒精中浸泡、用电吹风吹干),以待观察。 配置侵蚀剂时遵照先加酒精或水、后加酸液的顺序。侵蚀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防止酸液或酸雾对人体造成伤害。 2.2金相显微镜操作规程 操作者在使用显微镜前,应仔细阅读显微镜的使用说明书,了解显微镜的功能及使 用方法。初学者操作显微镜应在专人指导下进行。 测试前应保持操作者的手及试样清洁干燥。 接通电源,调节亮度,试样抛光面朝下放置在载物台上。 调焦时遵照先粗调、后微调的顺序,调节时要防止试样碰撞物镜。焦距调整后,按 照操作者的瞳孔间距调节双筒目镜的距离,并对目镜进行微调,使两个眼睛观察到的视 场的清晰程度相同。

OLYMPUSIX51倒置显微镜操作规程-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心试验室

倒置荧光显微镜 操作规程 Olympus IX5 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 黄静茹 2017年3月

说明: ①透射光主开关;②汞灯高压电源开关;③透射光光强控制钮;④滤色片架; ⑤光路选择杆;⑥X轴和Y轴调节钮;⑦物镜转盘;⑧粗/微调焦旋钮; ⑨双目观察筒;⑩屈光度调节环;?聚光镜高度调节钮;?聚光镜对中旋钮;?视场光阑调节杆;?孔径光阑调节杆;?聚光镜转盘;?荧光光闸(SHUTTER);?荧光激发块转盘;?荧光减光阀

正式操作仪器之前请注意如下事项: 首先要在仪器预约保护时间内及时使用本人注册的校园卡刷卡开始实验。 1.查看仪器使用记录本,如之前使用者有记录仪器异常情况,请不要开机使用。 2.查看仪器整体有无异常,周围环境是否正常,需要时要开启室内空调,检查 并清空除湿机水箱。 3.查看仪器使用记录本及刷卡机“日历”,如之前使用者刚刚关机,请等候30 分钟以上再开机使用。 一、开机 1、打开透射光源(白光)主开关①; 2、打开荧光光源(汞灯高压电源)②; 3、打开电脑,进入cellSens Standard工作站; 备注:标本为HE染色、免疫组化时,不需要打开荧光光源;标本为荧光染料染色时,一般也不需要打开白光光源。 二、明场观察(Bright Field BF) 1、正确放置标本,BF主要用于HE染色、免疫组化标本; 2、转动荧光激发块转盘?到“6”的位置; 3、转动聚光镜转盘?到“BF”位置,直到听到咔嗒声; 4、将光路选择杆⑤推进去(选择目镜观察光路); 5、转动物镜转盘⑦,选用合适的物镜,调节白光光强控制钮③至合适的强度,调节粗/细调焦旋钮⑧聚焦观察,根据需要调节瞳间距⑨和屈光度⑩; 三、相衬观察(Phase contrast PH) 1、正确放置标本,PH主要用于没有任何染色的、较透明的标本; 2、转动荧光激发块转盘?到“6”的位置; 3、转动物镜转盘⑦,选用合适的物镜; 4、转动聚光镜转盘?,使相衬光学元件与所用物镜相匹配(见表1); 5、将光路选择杆⑤推进去(选择目镜观察光路); 6、调节光强控制钮③直至合适的强度,调节粗/细调焦旋钮⑧进行聚焦观察,根

Nikon 80i荧光显微镜使用说明

Nikon 80i荧光显微镜使用说明 △荧光显微镜属贵重仪器,未经保管人员同意请勿擅自使用。 △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保管人员反映。 △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仪器损坏,根据本中心《损坏仪器赔偿制度》进行赔偿。 △使用者在使用完毕后应进行登记. 维护和保养 本仪器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防止镜头霉变,定期除湿。 ●为防止损坏荧光灯泡,荧光光源关闭后,15分钟内不得再重新开启。 ●荧光灯泡的最佳使用期限是200小时,如发现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应更换荧光灯泡。 荧光显微镜操作步骤 △显微镜系精密仪器,务请不要碰击,要仔细耐心使用。 △荧光光源关闭后,15分钟内不得再开启。 △荧光灯泡的最佳使用期限是200小时,因此每次使用时请尽量缩短时间。 1.插上电源插座,打开主机电源开关。 2. 将待检标本置于载物台上。 3. 用10×物镜对焦点,根据使用者的眼间距调节双目镜筒的间距。 4. 调节光圈及灯光强度至合适位置。 5. 调节粗调和微调使标本至最清晰。 6. 拔出活动杆,使光路通过CCD至显示器。 7.保存图象至电脑中。 8. 使用完毕后关掉电源,如镜头上有指纹或污迹用擦镜纸将其擦除。 ●荧光光源操作 1.插上荧光光源电源插座,打开荧光光源电源开关。 2. 打开光栅。 3. 根据使用荧光素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荧光滤光片。 4. 将待检标本置于载物台上。 5. 用10×物镜对焦点,根据使用者的眼间距调节双目镜筒的间距。 6. 调节粗调和微调使标本至最清晰。 7. 拔出活动杆,使光路通过CCD至显示器。 8. 保存图象至电脑中。 9. 使用完毕后关掉电源,如镜头上有指纹或污迹用擦镜纸将其擦除。 10. 登记使用情况。 Nikon 80i主要技术参数:放大倍数40-1000,CFI60无限远光学系统,内置滤色镜,数字成像头。明场、暗场、简单偏光、荧光/明场、荧光/暗场。波长:330-380,450-490,510-560。主电压90~250V。频率:50~60HZ。功率消耗:最大160W。周围环境温度:10~36℃。相对湿度:0~80%。污染级别:2。 应用范围:正置明场、相差及荧光,主要用于细胞及细菌等的观察及荧光摄影。

显微镜测微尺标准操作规程

山西维康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题目:显微镜测微尺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SOP-ZL-006-01 制订人:审核人:批准人: 起草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 颁发部门:质量部制作备份:2 分发部门:质量部实施日期: 1.目的:建立显微测微尺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显微镜测微尺操作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显微镜测微尺使用的管理。 3.职责: 3.1质量部QC负责该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护。 3.2 质量部QA负责监督检查本标准的实施情况。 4.内容: 4.1目的 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观察目标物的细胞和后含物,测量其直径、长短。 4.2 原理 (1)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Nmm长度刻成N×10等分。根据需要可以选用C-2,C-3,C-4,C-5,C-6 ,C-7型号。 (2)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等分线的载玻片,将1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10μm,专门校正目镜测微尺。在镜台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目标物细胞的真实大小。本实验室用C-1型号。 4.3操作步骤 (1)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将目镜测微尺装入目镜筒内的隔板上,使刻度朝下(字体呈正面)。把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

上,使刻度朝上,并对准光源。先用低倍镜找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改用高倍镜观察,当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目镜测微尺的“0”点与镜台测微尺的某一刻度重合,然后,仔细寻找两尺第2个完全重合的刻度。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2)计算公式 因为镜台测微尺刻度每格长10μm,所以由(1)公式计算出所校正的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镜台测微尺格数×10 目镜测微尺的每格长度(μm)= (1) 目镜测微尺格数 例如:目镜测微尺20小格等于镜台测微尺3小格,镜台测微尺每格10μm,则3小格的宽度为3×10=30μm,那么,相应地在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格大小为: 3×10 = 1.5μm 20 (3) 注意事项 (3.1)目标物的测量重复4次,取平均值; (3.2)先低倍再高倍; (3.3)重叠线格数越多误差越小; (3.4)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4) 目标物大小的测定 取下镜台测微尺,将目标物制片置于载物台上,先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高倍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标本的长和直径。 测定目标物时,测量10个。用最大和最小的数值来表示目标物大小的范围。 4.4实验结果

倒置式金相显微镜的操作规程

倒置式金相显微镜的操作规程 摘要:倒置式金相显微镜的实用操作规范, 可以保证金相显微观察的效果, 也利于设备保护。但是,更重要的是规程背后包含更加丰富的内容, 这才是金相显微镜操作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的。本文介绍了倒置式金相显微镜的操作规程, 规程细节的详细分析, 以及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维护。 关键词: 倒置式; 金相显微镜; 操作规范; 日常维护; 在有些专业显微镜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的, 有必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显微镜技术。生物显微镜的操作, 可参考的文献比较多, 但是文献中介绍金相显微镜操作的比较少, 特别是倒置式金相显微镜。由于对样品观察面与背面平行度没有要求, 制样困难小,倒置式金相显微镜的实际应用非常多; 但现在还看不到一个比较适用、完整的。我们根据实际操作经验, 在正确使用、维护显微镜方面介绍一些经验, 供大家参考。 1. 现有文献的不足 随着技术的提高显微镜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显微镜使用方法也要不断地调整。生物显微镜如此, 金相显微镜也是如此。而所能见到的有关金相显微镜操作方面的国内文献在这方面动作比较慢,不适应现在的要求。 1. 1. 关于变压器 近十几年来, 金相显微镜的变压器都已经实现了内置, 操作者从一般的角度出发, 不用再关心是否要连接到一个变压器上, 是否处于安全电压伏数的问题。国外在80年代初, 国内在80年代末, 基本实现了这一设计。不过, 很多最新出版的有关这方面的专业书籍, 还是沿用陈旧的说明: 注意不要直接插到220伏的电源上, 这就太落伍了。当然, 对于早期的显微镜还是需要考虑的。不过只应在操作说明的特别关注部分注明即可, 基本操作规范还是应该跟上技术、设计的发展。 1. 2. 偏重于正置式金相显微镜 在较早的文献中, 关于金相显微镜的操作类似如下的说明是主流, 为保证在聚焦过程中使物镜触及试样, 操作的次序应该是先调节粗动螺丝, 使物镜接近试样的表面, 再通过目镜观察试样, 调整粗动旋钮, 使物镜朝着离开试样的方向移动。必须养成这种操作习惯。有关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的国家标准中也是这样的叙述: 聚焦调节时, 物镜头部不能与试样接触, 应先转动粗调旋钮使物镜尽量接近试样(目测), 然后从目镜中观察的同时调节粗调旋钮, 使物镜渐渐离开样品直到看到显微组织映像时, 再使用微调旋钮调至映像清晰为止。这样的描述, 适用于正置式金相显微镜, 而不太适用于倒置式金相显微镜, 因为使用者根本无法实现这样的操作, 尤其是在采用高倍物镜时, 根本无法观察到物镜与样品表面的距离变化。 1. 3. 操作、维护混杂在一起 这是最常见的。维护工作对一般操作者来讲不必一定了解, 混杂在一起, 容易干扰重点关注的地方。应单独列出管理者、维护者关注的部分。 1. 4. 没考虑不同厂家的金相显微镜在机械构造上的差异

显微镜的操作规程

1、目的:制定显微镜的操作规程,使检验人员正确使用显微镜。 2、适用范围:适用于显微镜的操作。 3、责任人:检测员。 4、正文: 4.1.仪器调整 4.1.1.将亮度调节轮调至最小,并关上开关。 4.1.2 将电源插头插入外接电源插座(插入前应检查外接电源电压与仪器所需输入电压是否一致)。 4.1.3 开启开关,拨动亮度调节轮至适当位置。 4.1.4 转动物镜转换器,将4×物镜置入光路中。 4.1.5 转动聚光镜升降手轮,使聚光镜上升至定位位置。 4.1.6 将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片夹将其固定,利用载物台纵横移动手轮,将标本欲观察部分移入可观察的光路中。 4.1.7 拨动光栏拨杆,将孔径光栏升至中间位置。 4.1.8 用右眼观察,转动粗手轮使载物台缓慢上升至标本轮廓可见,再用微调手轮精细调焦到标本物象清晰。 4.1.9 视度调节,通常人的左右眼视度不完全一致,显微观察时应进行视度补偿。此时用左眼观察,并转动左目镜筒上的视度调节圈,使之成像清晰。 4.1.10 瞳距调节,双手握住双目外壳转动,使两目镜出瞳中心距离适合您的两眼瞳距(使两眼观察图像重叠合一为止)。 4.1.11 根据需要,选择10×, 40×, 100×等物镜后通过微调,对物体进行精调焦直至清晰。 注意:使用高倍物镜时,标本盖玻片厚度应为0.17±0.01mm,否则会影响图像的清晰度。 4.2 物像衬度调整:一般情况下,目镜视场中像的衬度依赖于标本物体本身的衬度,然而对于同一标本物体,合理地调整光源亮度,孔径光栏大小,会得到良好的物像衬度。所以不应只靠关小孔径光栏来降低视场中的亮度,当取下目镜向镜筒内观察时可看见孔径光栏像,调整孔径光栏,使其像充满物镜后光孔的70%-80%,通常效果会比较好。

细胞传代标准操作规程版

细胞传代培养SOP(消化法) 具体步骤如下: 1. 传代前准备: 1.1预热培养用液:把已经配制好的装有培养液、PBS液和胰蛋白酶的瓶子放入37C水浴锅内预热。 1.2 用75%酒精擦拭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超净工作台和双手。 1.3 正确摆放使用的器械:保证足够的操作空间,不仅便于操作而且可减少污染。 1.4 点燃酒精灯:注意火焰不能太小。 1.5 准备好将要使用的消毒后的空培养瓶,放入微波炉内高火,8 分钟再次消毒。 1.6 取出预热好的培养用液:取出已经预热好的培养用液,用酒精棉球擦拭好后方能放入超净台内。 1.7 从培养箱内取出细胞:注意取出细胞时要旋紧瓶盖,用酒精棉球擦拭显微镜的台面,再在镜下观察细胞。 1.8 打开瓶口:将各瓶口一一打开,同时要在酒精灯上烧口消毒。 2. 胰蛋白酶-EDTA消化: 2.1加入消化液:小心吸出旧培养液,用PBS清洗(冲洗),加入适量消化液(胰蛋白酶-EDTA液),注意消化液的量以盖住细胞最好,最佳消化温度是37T < 2.2 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消化细胞,若胞质回缩,细胞之间不再连接成片,表明此时细胞消化适度。 2.3 吸弃消化液加入培养液:弃去胰蛋白酶液,注意更换吸管,加入新鲜的培养液。 3. 吹打分散细胞: 3.1 吹打制悬:用滴管将已经消化细胞吹打成细胞悬液。 3.2吸细胞悬液入离心管:将细胞悬液吸入10ml离心管中。 3.3 平衡离心:平衡后将离心管放入台式离心机中,以1000转/分钟离心6-8 分钟。 3.4弃上清液,加入新培养液:弃去上清液,加入2ml培养液,用滴管轻轻吹打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4. 分装稀释细胞: 4.1 分装:将细胞悬液吸出分装至2-3 个培养瓶中,加入适量培养基旋紧瓶盖。 4.1 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量,必要是计数。注意密度过小会影响传代细胞的生长,传代细胞的密度应该不低于5X 105/ml。最后要做好标记。 5. 继续培养: 用酒精棉球擦拭培养瓶,适当旋松瓶盖,放入CO培养箱中继续培养。传代细胞 2 小时后开始贴附在瓶壁上。当生长细胞铺展面积占培养瓶底面积25%时

光学显微镜标准操作规程

光学显微镜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光学显微镜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光学显微镜正确使用。 2 授权操作人员 经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 3 原理 当被观察物体置于镜前的焦点稍远处时,物体反射的光线经物镜放大后成一倒立实像位于目镜前焦点附近,再经目镜放大呈倒立虚像位于观察者的明视距离(约250mm)处。 4 工作环境 相对湿度:10% ~ 85%;运行温度:15 ~ 30℃。 5 操作程序 5.1 准备:将光学显微镜放置在采光好的实验台上,避免振动。向上转动粗调螺旋至一定高度后,将载物片放于载物台上。 5.2 调焦与低倍镜观察:将10×低倍物镜对准镜筒,转动粗调螺旋使物镜下降到快接触标本处后,选择平面反光镜的角度,调整聚光器的上下高度和光栅大小,使目视亮度适宜,再用细调螺旋上下调节焦点,使物像清晰。 5.3 高倍镜观察:转换40×高倍镜对准镜筒,一般不需重新调焦,仅调节细螺旋即可看到清晰物像。 5.4 油镜观察:于革兰氏染色处滴加香柏油一小滴,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油镜头(100×)对准镜筒,转动粗调螺旋使之降至与玻

片轻轻接触。然后升高聚光镜使其与载物台平齐,将光栅放至最大,选择凹面反光镜调节角度,使射入光线最强。再转动粗调螺旋使物镜上升,待见到标本中物像后,调节细调螺旋使物像清晰,对标本进行顺序观察。 5.5 收镜:显微镜使用完毕,取下载物片,用擦镜纸将油镜头揩干净(必要是可滴一滴清洁液于擦镜纸上)。用绸布擦拭镜身,将物镜转成“八”字形,镜筒、聚光器下降至最低处,反光镜放水平位,以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轻轻放入显微镜箱内。 6 维护及保养 光学系统清洁,一般情况下可用洗耳球吹气、小毛刷刷除仪器表面的灰尘。当光学系统有污染时,可用擦镜纸蘸清洁液擦拭,如被尿、便等污染时可用棉签蘸1%氨水擦拭污染区。 7 应急处理 出现不能解决的故障,应及时联系维修人员并通知微生物负责人。 8 注意事项 8.1 要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使用螺旋时要注意,当对焦时以转动粗调螺旋为主,尽量少用细调螺旋,以延长机械系统的寿命。在转换高倍镜,特别是油镜观察时,切记粗调螺旋只能将镜头上移而不能下移,以免压碎载物片,碰坏镜头。 8.2 显微镜存放的环境条件应防震、防潮、防尘、防日晒、防温差过大。

参考答案_《检验仪器学》作业一

《检验仪器学》作业 第二章 显微镜技术和显微镜 (1)简述光学显微镜的一般操作规程。 (2)荧光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 光谱分析技术机相关仪器 (1)试计算说明单色性不纯对分光光度法准确性的影响? (2)某溶液用2cm 吸收池测量时,透射率为60%,其他条件不变,若改用0.5cm 和3.5cm 吸收池对此溶液进行测量,透射率和吸光度值分别为多少?(88%,0.055;40.8%,0.389) (3)在光度分析中,某溶液浓度为C 0,以1cm 吸收池测得透光度为T 0,若溶液浓度增加1倍,则透光度是多少?(T 02 ) (4)某溶液测得其吸光度为A 0,稀释后测得其吸光度为A 1,已知A 0-A 1=0.477,稀释后的透射比T 1应为多少?(T 1=3T 0) (5)浓度为0.51mg/ml 的Cu 2+溶液,用环己酮草酰二腙显色后,于波长600nm 处用2cm 吸收池测量,测得透射率为50.5%,求摩尔吸光系数ε和比吸收系数a 。 (a=0.29L/(g*cm);ε=18.64L/(mol*cm)) (6)将蛋白质溶液配制成下列标准浓度的溶液,加碱性硫酸铜显色后,在540nm 波长处测得透射率如下: 根据以上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并使用最小二乘法给出标准曲线的表达式。另取未知蛋白质溶液,经同样操作测得吸光度值为0.306,求该蛋白质溶液的浓度。 21()010210102 [10] lg bc k k I I A k bc I I --+=++

(0.49g/L) (7)某种酶和一磷酸腺苷的混合物样品,在吸收峰处两组分相互干扰。如在波长280nm处测定时,总吸光度为0.460;在260nm处测定时,总吸光度为0.580。试计算各成分的浓度。吸收池厚度为1cm,摩尔吸光系数为: 酶:ε280=2.96ⅹ104/L mol cm 、ε260=1.52ⅹ104/L mol cm ,一磷酸腺苷:ε280=2.40ⅹ103/L mol cm 。 、ε260=1.50ⅹ104/L mol cm (酶:1.35*10-5mol/L;一磷酸腺苷:2.52*10-5mol/L) (8)下图为a、b两种物质的吸收光谱,如要使用等吸收双波长法分别测定两物质的含量,试作图选择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并给出相应说明。 (9)用普通光度法测定铜,在相同条件下测得1.00×10-2 mol·L-1标准铜溶液和含铜试液的吸光度分别为0.699和1.00,如光度计透光度读数的相对误差为0.5%。测试液浓度测定的相对误差为多少?(-0.217%)

金相试验操作方法和试验规1

金相试验操作方法和试验规程 1. 试样制备: 1.1 试样截取的方向,垂直于径向,长度不超过8mm。 1.2 试样可用手锯或切割机床等切取,不论用何种方法取样均应注意试样的温度条件,必要时用水冷却,以避免正式试样因过热而改变其组织。 2. 试样的研磨 2.1 准备好的试样,先在粗砂轮上磨平,候磨痕均匀一致后,即移至细砂轮上续磨,磨时须用水冷却试样,使金属的组织不因受热而发生变化。 2.2 经砂轮磨好、洗净、吹干后的试样,随即依次在由粗到细的各号砂纸上磨制,可采用在预磨机上进行磨制,从粗砂纸到细砂纸、再换一次砂纸,试样须转90°角与旧磨良成垂直方向。 2.3 经预磨后的试样,先在抛光机上进行粗抛光(?抛光织物为细绒布、抛光液为W2.5 金刚石抛光膏),然后进行精抛光(抛光织物为锦丝绒,抛光液为W1.5 金刚石抛光膏)?抛光到试样上的磨痕完全除去而表面像镜面时为止,即粗糙度为Ra0.04以下。 3. 试样的浸蚀 3.1 精抛后的试样,便可浸入盛于玻璃皿之浸蚀剂中进行浸蚀。浸蚀时,试样可不时地轻微移动,但抛光面不得与皿底接触。 3.2 浸蚀剂一般采用4%硝酸酒精溶液。 3.3 浸蚀时间视金属的性质、检验目的及显微检验的放大倍数而定,以能在显微镜下清晰显出金属组织为宜。 3.4 试样浸蚀完毕后,须迅速用水洗净,表面两用,酒精洗净,然后用吹风机吹干。 4. 金相显微组织检验 4.1 金相显微镜操作按仪器说明书规定进行。 4.2 金相检验包括浸蚀前的检验和浸蚀后的检验,浸蚀前主要检验钢件的夹杂物和铸件的石墨形态、浸蚀后的检验为试样的显微组织。按有关金相标准进行检验。 5. 使用金相显微镜注意事项: 5.1 取用镜头时,应避免手指接触透镜的表面,镜头平时应放在干燥器中妥善有效。 5.2 物镜与试样表面接近时,调节时勿使物镜头与试样接触。 5.3 显微镜不使用时需用防尘罩盖起。

显微鉴别标准操作规程

显微鉴别标准操作规程 中药材、中药成品 1检验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2定义: 通常是借助显微镜,应用植物细胞、组织学和矿物晶体光学等知识鉴别中药材或中成药的一种方法, 3检验操作方法(临时制片法) 3.1仪器和用具 3.1.1仪器 生物光学显微镜、显微描绘器、滑走切片机或徒手圆筒生物切片器、镜台测微尺、离心机。 3.1.2用具 放大镜、刀片、解剖刀、镊子(包括粗镊及眼科弯镊与直镊)、剪(眼科剪与手术剪)、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湿器(即玻璃干燥器改装蒸馏水加微量苯酚,潮气润湿药材样品用)培养皿或小烧杯(放切片用,切片后的处理均可在其中进行)、酒精灯、铁三角架、石棉网、滴瓶、试管、试管架、滴管、玻璃棒(粗与细)、乳钵、量筒毛笔(从刀上刷取切片用)铅笔(H B、4H、6H绘图用)带盖搪瓷盘(装切片标本用)纱布、吸水纸(滤纸)、火柴等。 3.2试液 3.2.1水合氯醛试液: 取水合氯醛50g,加水15ml与甘油10ml使溶解,即得。

此液为透化剂,可使干缩的细胞壁膨胀而透明,并能溶解淀粉粒、树脂、蛋白质及挥发油等。 3.2.2甘油醋酸试液(xx液): 取甘油、冰醋酸与水各等份,混合即得。 此液专用于观察淀粉形态,可使淀粉不膨胀变形,便于测量其大小。 3.2.3甘油-乙醇溶液: 取甘油1份,50%乙醇1份,混合即得。 此液为封藏液,用于保存植物材料及临时切片,有软化组织的作用。 3.2.4xxⅢ试液取xxⅢ 0.01g,加90%乙醇5ml溶解后,加甘油5ml,摇匀即得。本液应置棕色玻璃瓶内保存,在2个月内应用。 此液可使木栓化、角质化细胞壁及脂肪油、挥发油、树脂等染成红色或淡红色。 3.2.5钌红试液: 取10%醋酸钠溶液1~2ml,加钌红适量使呈酒红色即得。本液应临用新制。此液可使粘液染成红色。 3.2.6间苯三酚试液: 取间苯三酚1g,加90%乙醇100ml使溶解,滤过即得。应置棕色玻璃瓶内,在暗处保存。 此液与浓盐酸合用,可使木化细胞壁染成红色或紫红色。 3.2.7碘试液: 取碘化钾

病毒的分离培养标准操作规程

病毒的分离培养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病毒分离及鉴定培养操作流程,保证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2.术语:EID50/0.1ml,ELD50/0.1ml,TCID50/0.1ml,CPE 3.操作程序与方法: 3.1 采样:对于病死或剖杀动物,采集病毒主要聚集组织部位,一般为淋巴结、脾脏、肺脏、血液等;对于活体动物,可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含病毒量最多部位(口腔、鼻腔、生殖道、肛门等)的分泌液。采集样品如不能立即处理,应冻存与-20℃备用。长 途运输应用冰盒或4℃低温保存。 3.2 样品处理:组织块可用剪刀剪碎并研磨,加入10倍体积含300-500UI/ml青、 链霉素的生理盐水(PBS),反复冻融2-3次。棉拭子可直接混于3-5倍体积含300-500UI/ml 青、链霉素的生理盐水(PBS),反复冻融2-3次。8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0.22μm滤膜过滤,透过液即为病毒原液,收集保存,短期保存4℃,长期保存用液氮。 3.3接种培养:将病毒原液接种与特定细胞单层中,连续盲传4-6代,观察细胞是 否产生特异性CPE,并计算及TCID50/0.1ml。禽源类病毒可接适当日龄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进行扩增和鉴定,并计算及EID50/0.1ml和ELD50/0.1ml。 3.4 病毒纯化:采用“有限梯度稀释法”结合“噬斑纯化法”对病毒进行纯化; 3.5 动物回归实验:分离培养并纯化好的病毒回归接种动物,观察动物病变是否为该病毒引起及病变特征是否典型。 3.6分子生物学鉴定:基因组提取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病毒保守区基因片段 进行特异性扩增,并测序,从分子水平对其进行鉴定。 3.7血清学鉴定:用标准阳性血清与分离病毒作用一段时间后再次接种特异性细胞 或鸡胚验证病毒特异性。或者用荧光标记抗体与病毒作用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特异性。 4.注意事项 4.1采样过程应做好自身防护,烈性病不得随意分离。 4.2 实验动物应及时焚烧或深埋等处理,避免病毒扩散到环境中。 4.3 纯化好毒种应及时做好扩毒并建立毒种库。 1

Axiovert 200MAT金相显微镜操作规程-改

Axiovert 200MAT金相显微镜操作规程金相显微镜属于精密光学仪器,为了保证金相显微镜系统的正常发挥功能,特制定本规程。 金相显微镜由专人使用,专人负责日常维护、保养,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调试该设备。 金相显微镜系统的操作步骤及日常维护、保养注意事项如下: 一、显微镜部分 1.试验前的准备 1.1去掉防尘罩,打开电源。 1.2 调节载物台上同轴旋钮,使从物镜射出的光线位于载物台中心。 2.操作程序 2.1试样制备。 2.2根据需要旋转显微镜物镜转盘选择所需放大倍数。 2.3将制备好的试样置于载物台垫片上,放置应稳固,必要时予以固定。 2.4接通电源。 2.5调整粗/微调旋钮进行调焦,直到从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清晰为止。 2.6转动同轴旋钮切换不同视场观察试面。 二、计算机及图像采集系统 1.打开计算机,启动软件AxioVision Rel. 4.6,点击工具栏预览按钮即可观察 到来自金相显微镜的实时图像。 2.转动同轴旋钮选择合适的视场,在预览窗口中选择显微镜相同的倍率。 3.调节粗/微调旋钮使预览窗口中图像至最清晰,点击工具栏(或预览窗口)中 拍摄按钮采集图像。 4.保存采集成功的图像。 三、日常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 为保证系统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注意以下事项: 1,试验室应具备三防条件:防震(远离震源)、防潮(使用空调、干燥器)、防尘(地面铺上地板);电源:220V±10%,50HZ;温度:0°C—40°C。 2,调焦时注意不要使物镜碰到试样,以免划伤物镜。 3,在载物台垫片圆孔中心的位置远离物镜中心位置时不要切换物镜,以免划伤物镜。 4,亮度调整切忌忽大忽小,也不要过亮,影响灯泡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伤害视力。 5,所有(功能)切换,动作要轻,要到位。 6,关机时要将亮度调到最小。 7,非专业人员不要调整照明系统(灯丝位置灯),以免影响成像质量。

正置显微镜操作规程

正置显微镜操作规程 1 目的 1.1 规范正置显微镜的使用和维护操作程序和方法,确保检验观察的正确性。 2 范围 2.1 适用于本中心正置显微镜的使用和维护。 3 职责 3.1 设备使用人有责任按本规程进行正确的操作和维护。 4 程序说明 4.1 操作前准备 4.1.1首先根据需要安装好目镜,物镜和光源部分,将准备好的载玻片置于载物台上。 4.1.2旋转物镜转换器,将物镜置于光路中,先自低倍开始,根据被观察物的特征,依次增高显微镜倍数。 4.1.3每次观察前,先将物镜调至与载玻最近距离处,再从目镜注视视野情况,缓慢由下向上凋节升降螺旋至视野内出现物像后,再调节细螺旋,至物像清晰。 4.2 低倍镜观察 4.2.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台面或箱中,使用时,右手紧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4.2.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4.2.3放置玻片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推到通光孔的正中。 4.2.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的上升至物镜

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距时,镜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 40毫米)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的上升镜台。 4.3 高倍镜观察 4.3.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4.2.2转动转化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4.2.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调节器的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 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如果需要更换玻片标本时.必须顺时针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标本。 4.4 油镜观察 4.4.1在使用油镜之前,必须先经低、高倍镜观察,然后将需进一步放大的部分移到视野的中心。 4.4.2将集光器上升到最高位置,光圈开到最大。 4.4.3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头离开通光孔,在需观察部位的玻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然后慢慢转动油镜,在转换油镜时,从侧面水平注视镜头与玻片的距离,使镜头浸入油中而又不以压破载玻片为宜。 4.4.4慢慢转动细调节器至物象清晰为止。如果不出现物象或者目标不理想要重找,在加油区之外重找时,应按照低倍→高倍→油镜程序操作;在加油区内重找应按照低倍→油镜程序操作,不得用高倍镜,以免由沾污镜头。 4.4.5油镜使用完毕,先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将镜头上和标本上的香柏油擦去,

细胞冻存与细胞复苏标准操作规程(SOP)

背景知识: 细胞培养的传代及日常维持过程中,在培养器具、培养液及各种准备工作方面都需大量的耗费,而且细胞一旦离开活体开始原代培养,它的各种生物特性都将逐渐发生变化并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和体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有新的变化。因此及时进行细胞冻存十分必要。细胞冷冻储存在-70℃冰箱中可以保存一年之久;细胞储存在液氮中,温度达-196℃,理论上储存时间是无限的。 原理: 细胞冻存及复苏的基本原则是慢冻快融,实验证明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细胞活力。目前细胞冻存多采用甘油或二甲基亚砜作保护剂,这两种物质能提高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加上缓慢冷冻可使细胞内的水分渗出细胞外,减少细胞内冰晶的形成,从而减少由于冰晶形成造成的细胞损伤。复苏细胞应采用快速融化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细胞外结晶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融化,避免由于缓慢融化使水分渗入细胞内形成胞内再结晶对细胞造成损伤。 主体内容(操作步骤): 一、材料 (一)仪器 1. 净化工作台 2. 离心机 3. 恒温水浴箱 4. 冰箱(4℃、-20℃、-70℃) 5. 倒置相差显微镜 6. 培养箱 7. 液氮冰箱 易生物仪器库:https://www.360docs.net/doc/5917250787.html,/yp/product-list-42.html (二)玻璃器皿 1. 吸管(弯头、直头) 2. 培养瓶 3. 玻璃瓶(250ml、100ml) 4. 废液缸 (三)塑料器皿 1. 吸头 2. 枪头 3. 胶塞 4. 移液管(10ml) 5. 15ml离心管 6. 冻存管(1~2ml) (四)其他物品 1. 微量加样枪 2. 红血球计数板 3. 记号笔 4. 医用橡皮膏 5. 移液枪 (五)试剂 1. D-Hanks液 2. 小牛血清

荧光显微镜使用方法和荧光显微镜操作规程

荧光显微镜使用方法和荧光显微镜操作规程 荧光显微镜是中的一种。 关键字: 荧光显微镜使用方法 荧光显微镜操作规程 荧光显微镜使用 使用方法和荧光显微镜操作规程 1. 用窗帘遮蔽光线,关闭房间内的灯光,除去显微镜的防尘罩,确保显微镜灯室通风良好、无遮盖。装上汞灯灯箱,并转动灯箱卡圈上的拨杆,将灯箱与镜臂连接。 2. 将汞灯灯箱的电源插头插入荧光电源箱后的插座,再将荧光电源箱的插头插入220V外接电源。 3. 打开电源开关,电压表显示出电源电压,如电源电压波动不大于额定电压值的±5%,即可按下启动开关点燃汞灯,如因天气太冷或电压不稳定等原因,一次启动未点燃汞灯,可以多揿动几次。待超高压汞灯弧光达到稳定状态并达到最大发光效率,即可开始工作。 4. 灯泡的调中: (1)任选一块标本放在载物台上. (2)转动镜臂上的聚光镜旋钮使聚光镜移出光路,转动滤色片组转换手轮,将紫光(V)或蓝光(B)或绿光(G)激发滤色片组转入光路,并将10×荧光物镜转入光路。

(3)调节粗微调手轮,将标本像调焦清晰。 (4)前后推动垂直照明器右边的聚光镜调焦推杆,使视场光栏成像清晰,转动视场光栏拨杆将视场光栏收小,调节视场光栏调中螺钉使视场光栏居中,然后再将视场光栏开至最大。 (5)转动镜臂上的聚光镜旋钮使聚光镜移入光路,前后调节灯箱上的聚光镜拨杆,使汞灯的弧光在视场内成像清晰。 (6)调整灯箱上的灯泡水平调节螺钉和垂直调节螺钉,使汞灯的弧光居中。 (7)调整反光镜水平调节螺钉和垂直调节螺钉,使光源的反射像与汞灯的弧光分开。 (8)转动聚光镜旋钮把聚光镜移出光路,此时视场照明均匀。 5. 荧光观察: (1)将荧光染色标本放到载物台上。 (2)将10×平场物镜或40×荧光物镜转入光路,调节载物台纵横移动手轮,将标本移入光路。 (3)转动滤光片转换拨轮,将荧光染色标本所需要的激发滤光片组转入光路。激发滤光片组编号刻在滤片组转换拨轮上。 滤光片选择正确与否,是荧光显微镜能否得到正确应用的关键。选用滤光片时,必须遵守斯托克斯定律:激发滤光片的透射波长<双色束分离器的透射波长<阻断滤光片的透射波长。 由于激发滤光片、双色束分离器和阻断滤光片,出厂时已按其用途和本身的光学特性进行了严格的组合匹配,在观察和摄影时,只需选择滤光片组即可。 (4)调节粗调手轮,当看清荧光图像轮廓后,再用微调手轮调焦,直至看到清晰的荧光图像。 (5)当需要得到较强的荧光图像时,可转动聚光镜旋钮把聚光镜移入光路,可获得较明亮的荧光图像。

金相显微镜操作规程

金相显微镜操作规程 金相显微镜属于精密光学仪器,为了保证金相显微镜系统正常的发挥功能,特制定本规程。 金相显微镜由专人使用,专人负责日常维护、保养。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调试该设备。 金相显微镜系统的操作步骤及日常维护、保养注意事项如下: 一、显微镜部分 1、去掉防尘罩,打开电源。 2、将试样置于载物台垫片,调整粗/微调旋钮进行调焦,直到观察到的图像 清晰为止。 3、调整载物台位置,找到关心的视场,进行金相分析。 二、计算机及图像分析系统 将金相显微镜上的观察/照相切换旋钮调至PHOT位置,金相显微镜里观察到的信息便转换到视频接口和摄像头,打开计算机,启动图象分析软件,即可观察到来自金相显微镜的实时的图像,找到关心的视场后将其采集、处理。 三、日常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 为保证系统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注意以下事项: 1,试验室应具备三防条件:防震(远离震源)、防潮(使用空调、干燥器)、防尘(地面铺上地板);电源:220V±10%,50HZ;温度:0°C—40°C。 2,调焦时注意不要使物镜碰到试样,以免划伤物镜。 3,当载物台垫片圆孔中心的位置远离物镜中心位置时不要切换物镜,以免划伤物镜。 4,亮度调整切忌忽大忽小,也不要过亮,影响灯泡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有损视力。 5,所有(功能)切换,动作要轻,要到位。 6,关机时要将亮度调到最小。 7,非专业人员不要调整照明系统(灯丝位置灯),以免影响成像质量。 8,更换卤素灯时要注意高温,以免灼伤;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卤素灯的玻璃体。 9,关机不使用时,将物镜通过调焦机构调整到最低状态。 10,关机不使用时,不要立即该盖防尘罩,待冷却后再盖,注意防火。 11,不经常使用的光学部件放置于干燥皿内。 12,非专业人员不要尝试擦物镜及其它光学部件。目镜可以用脱脂棉签蘸1:1比例(无水酒精:乙醚)混合液体甩干后擦拭,不要用其他液体,以免损伤目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