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车间高炉炉况的调剂与失常的处理

合集下载

安钢6号高炉炉况失常的处理

安钢6号高炉炉况失常的处理
# 结语
(高炉顺行的前提条件是良好的原燃料条件和设备基础,新建或大修的高炉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再赶进度,开炉之前应该联动试车,正常后再开炉。
)高炉开炉料中加一定量的粒煤及开炉后的炉料中配加/&,+/245以下的的%(!!&)) 的无烟粒煤是 可行的,置换比在&0#2/2左右。
*炉顶摄像、炉缸水温差在线监测系统、煤气在线监测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于提高高炉操作 准确性,利于高炉顺行和长寿。
安钢!号高炉炉况失常的处理
牛卫军 张小亮 刘忠平 田丽明 薛占兴
(安阳钢铁集团公司 安阳 "##$$")
摘 要 %$$&年%月,由于原燃料条件变差,操作不当,安钢!号高炉炉况失常。从%月%!日开始采取调风口、洗 炉、上中下部调剂等系列措施,炉况逐渐转入顺行,高炉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 关键词 高炉 失常 顺行 处理
! 引言
安钢!号高炉有效容积&’$(&,)"个风口)个渣口,液压双钟炉顶,陶瓷杯综合水冷炉底。)***年元 月%)日开炉不久,取消了放上渣,不断进行强化冶炼,%$$)年 平均利用系数达到&+#&,/(&·-。进入%$$& 年% 月,,高炉顺行较差,塌滑料多,坐料频繁,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大幅度下滑。其中& 月份亏产约"$$$,,利 用系数仅为%+!.,/(·-。从% 月%! 日开始采取系列措施后,直到"月))日炉况才彻底转入正常。
表" 安钢#号高炉 风口布局表
风口
,!
长度(--) !&"
直径(-;"
$! !$" ,,’
’! !"" ,,’

高炉炉况判断与冶炼过程失常和处理

高炉炉况判断与冶炼过程失常和处理
风口区是高炉内温度最高的区域。通过观看焦炭 在风口区的运动状态和明亮程度,可以判断炉缸 圆周各点的工作情况、温度和顺行情况。经常观 察风口可以为操作者提供较早的炉况变化情况, 能够做出及时的调节,确保高炉稳定顺行。
1)用风口判断炉缸工作状态 炉缸状态应均匀、活跃是高炉顺行的一个重要标 志。
①各风口明亮均匀,说明炉缸圆周温度均匀。
在炉渣成分基本不变的条件下,生铁含[Si]量 增加,炉缸温度也相应增加。因此,在其他条件 相同时可以用生铁含[Si]量来判断炉缸温度, 生铁中含[S] 量的变动成为判断炉缸温度变化 趋势的标志。 在炉缸中心堆积的情况下,生铁含[Si]水平无 变化,但由于铁水温度降低,致使生铁中[S] 升高。在出铁时,后期比前期[S]高,这同炉 渣先热后凉相一致。 高炉边沿堆积时,生铁含[Si]无变化,而生铁 中的[S]前期比后期高。 高炉炉况失常时,生铁含[S]大幅度升高,但生 铁含[Si]波动幅度较小。
⑤当碱度小于1.0时,将逐渐失去光泽,变成不透 明的暗褐色玻璃状渣,易脆。
⑥低温炉渣,其断面为黑色,并随着渣中FeO增 加而加深,一般渣中FeO大于2%渣就变黑了。
⑦严重炉凉时,渣会变得像沥青样。
⑧渣中含MnO多时,渣呈豆绿色。
⑨渣含MgO较多时,渣呈浅蓝色;MgO再增加时, 渣逐渐变成淡黄色石状渣,如MgO大于10%,炉 渣断面为淡黄色石状渣。
高炉风口,不仅能反映炉缸热制度,也能反映送 风与炉料下降的情况。
炉热时,风口明亮,焦炭活跃,无大块生降;炉 凉时风口发暗,生降多,甚至某些风口出现涌渣、 挂渣。在观察风口时,应注意煤气流分布情况, 边缘发展时风口明亮但炉温不高。在喷煤高炉看 风口时,还应注意风口前煤粉的燃烧情况,防止 煤粉喷吹在圆周方向上不均匀。

济钢3200m^3高炉炉况失常与处理

济钢3200m^3高炉炉况失常与处理
日期
图2 2 0 1 1 年7 —1 2 月焦炭 热态 指标 变化趋势
在大量 使 用经 济料后 , 高 炉一 直在 寻 找适应 这 种 原燃 料条 件下 较 为合 理 的操 作 制度 , 2 0 1 1 年9 月 份 开 始通 过 缩 小风 口面积 、 提高 风 速 、 稳 定装 料 制 度 等 措施 , 料柱 透 气性 有 所好 转 , 风 量 回升 , 焦比、

文 焱
济钢 3 2 0 0 I T I 高炉炉况失常 与处理
2 0 1 3 年第 2 期
技术 经济 指标见表 2 。
表2 2 0 1 1 年1 1 月炉况处理前后主要技术 经济指标

E l 期

图3 2 0 1 1 年7 -1 2 月渣 中Al O 。 变化趋势
年下半年 , 济钢为应对钢铁行业进入微利局面的困 境, 降低 吨铁 成本 , 在3 2 0 0 i n 。 高 炉开展 了使 用经济
料、 降 低配 煤结 构成 本等 工作 。随着人 炉 品位 降低 和焦炭质 量 的波动 …, 高 炉炉况 发生 了很大 变化 , 压

量关系紧张 , 炉缸工作状态不断恶化 , 中心气流不
摘 要 : 济钢 3 2 0 0 m , 高炉 由于原燃料条件恶化 以及 操作 制度调剂不及时 , 造成 了炉况失常 , 表现为压量关 系紧张 、 炉缸工 作 状态不断恶化 、 中心气流 不畅 , 通过改善原燃料质量 、 采用上下部调剂相结合 的操 作制 度 , 炉况恢复正常 , 重新确立 了精 料、 合适 的操作制度对 于高炉操作 的重要性 。 关键词 : 高炉 ; 炉况失常 ; 处理 ; 操作制度 ; 精料 中图分类号 : T F 5 4 3  ̄ .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4 - - 4 6 2 0 ( 2 0 1 3 ) 0 2 — 0 O 0 4 — 0 2

天钢2000m 3高炉炉况失常及处理

天钢2000m 3高炉炉况失常及处理

般来 讲 , 失常 炉况 可分 为两 大类 : 是煤气 流 一
与炉料相对运动失常 , : 如 边缘发展或过重 、 管道行程 、
连续 崩塌料 、 悬料 等 ; 二是 炉缸热状态失 常 , : 凉 、 如 炉
炉热 、 堆积等 , 两者常互相影响 。 本次 治理 炉况失常大体上可分 为两个 阶段 ,2 1 月
月外 围条件 好转 ,高 炉逐 步提高 冶炼强 度 。分 别 于 20 05年 7 月和 20 05年 1 0月投入 喷煤 富氧 。 此后高炉
冶炼强度 不断 提高 ,0 6年 1 月 高炉利用 系数 达到 20 1 2 8 t 3)焦 比 355 k/・e , 合焦 比 4 9 (g . ( md , 5 / 6 .(g F )综 t 8. k/ 4 tF ) 0 6 1 月下旬 , 购焦炭 出现质量波动 , ・e 。2 0 年 1 外 由
利用 系数 等均达到 了历 史最好水平 , 冶炼强度基 本上
到 了极限 。见表 1 。
表 1 2o om o 高炉 2 0 0 6年 l 、 1 O 1 月份高炉经济技术指标对比
进入 1 月末 , 0 1 200m 高炉 出现煤气 流与炉料运 动不适应 的现象 , 表现为 高炉不接受风量 、 压差 升高 ,
5日之前处理 煤气流与 炉料相对 运动失 常 ,2月 5日 1
保证 , 夜班开始每 6 加一批 净焦 , 批 共插焦 1 批 。 0 炉缸
整体没有 得到改善 , 6O 早 :0休风 堵风 口 9个 , 送风 后
连续加净焦 7 洗炉 ,但在 净焦下达前 ,风 口全部 捅 批 开, 净焦下 达后壁 体温 度没 有得 到改 善 , 此次 洗炉 没
[ 摘要 】 针对炉况失常的现象进行 了原因分析。焦炭质量差 、 持续低炉 温、 冷却强度过大是造成本次炉况失常 的主要原

高炉炉况失常原因及处理

高炉炉况失常原因及处理

高炉炉况失常原因及处理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各个行业都在快速的运行中,其中有关钢铁高炉的运行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高炉炉况问题很多,基于此,本文对高炉失常的原因及处理进行了剖析,为优化处理失常炉况提供了相关建议,总结炉况失常的经验教训,避免炉况失常的再发生。

以便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炉况失常;原因;处理;分析1 前言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炼铁总厂5#高炉有效容积1260m3,设有两个出铁场,20个风口;于2014年4月7日高炉炉况失常,经过30多小时的处理高炉炉况得以恢复,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炉况失常前后对比.2 高炉炉况失常的原因2.1 炉缸工作基础偏差高炉炉缸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高炉炉况的稳定顺行,高炉炉况失常与高炉炉缸状态偏差有直接的关系,高炉炉况失常前高炉有塌料及滑尺现象,主要与高炉低强冶炼、风速偏低有关系,高炉综合冶炼强度维持在0.95t/m3d—1.15 t/m3d,风速维持在200m/s—220m/s,高炉炉渣碱度控制在0.95倍—1.05倍,高炉主要操作参数炉况失前后对比.高炉虽然采取了缩少风口直径、低碱度自循环洗炉及不定期用洗炉剂洗炉等措施,但炉缸工作状态仍然偏差,需要适当提高高炉冶炼强度,提高高炉鼓风动能,保持风口回旋区活跃。

2.2 铁口工作状态较差高炉炉前工作状态将直接影响到高炉炉内的操作,高炉炉况失常前铁口工作状态较差,具体体现在铁口难开,有断铁口现象,铁量差偏大,主要与高炉炉缸工作状态偏差及炮泥质量变差有关系;此次高炉炉况失常与高炉渣铁未出净有直接关系,正常每次铁出铁量为190t—220t,炉况失常前连续三次铁出铁量分别为89.6t、83.8t、80.8t,高炉炉缸渣铁未及时排放,导致后续高炉渣壳脱落,高炉炉况出现塌料滑尺,进而影响到高炉煤气流失常,高炉出现向凉趋势;需要强化高炉铁口的维护,保证高炉及时顺畅出净渣铁。

2.3 高炉操作迎调滞后高炉出现失常征兆后高炉操作者没有果断采取有效的迎调措施抑制高炉炉况的恶化,高炉操作者现场一次减风不到位、补充热量不充足、炉前组织没有及时出净渣铁,使高炉炉况出现难行悬料,风口前有涌渣、生降现象,炉缸工作状态向凉趋势;高炉操作者在处理异常炉况时,必须掌控减风控强及加焦补热的时机,在对炉况走势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必须快、准、狠的原则,快就是把握时机应快速,准就是炉况趋势判断准确无误,狠就是采取的措施必须一次到位。

高炉炉况失常总结

高炉炉况失常总结

高炉炉况失常总结1. 引言高炉作为炼铁工艺的核心设备,其正常运行对保持铁水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高炉炉况时常发生失常情况,这些失常情况严重影响了高炉的正常操作和矿石冶炼效果。

本文将总结高炉炉况失常情况的常见原因和解决方法,旨在为高炉操作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2. 原因分析高炉炉况失常的原因多种多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1. 炉料成分突变炉料成分的突变是高炉炉况失常的常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原料的质量有较大波动时。

比如,矿石含杂质增加、含水率变化、石灰石镁含量异常波动等都可能导致高炉炉况失常。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加强原料的控制和检测,提前发现和处理突变情况。

2.2. 石灰石质量变差石灰石是高炉冶炼过程中常用的矫正剂和炉渣形成物,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炉的炉况稳定性。

如果石灰石质量下降,容易导致炉渣膨胀、炉况不稳定等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选择优质的石灰石供应商,建立稳定可靠的供应链。

2.3. 炉底渣疏松或积扎炉底渣的疏松或积扎都会影响高炉的正常运行。

炉底渣疏松会导致炉冷风过大,降低高炉的产量;而炉底渣积扎会导致炉冷风过小,影响高炉渣的排出。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定期清理炉底渣,并加强炉底渣的监测和分析。

2.4. 风温异常风温异常是高炉冶炼过程中常见的失常情况之一,风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高炉的正常运行。

风温过高会使煤气燃烧不充分,导致高炉炉况不稳定;而风温过低会使煤气在炉内燃烧不充分,影响炉内温度和反应效果。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加强风温的监测和调节控制。

3. 解决方法针对以上分析的失常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3.1. 建立完善的原料控制系统建立完善的原料控制系统,包括原料成分的在线检测和实时监控。

通过及时掌握原料成分的变化情况,可以在炉料成分发生突变时及时调整炉况,保持高炉的稳定运行。

3.2. 优化石灰石采购和使用选择优质的石灰石供应商,在建立稳定可靠的供应链的同时,加强对石灰石质量的检测和控制。

柳钢高炉炉况失常的处理方法

柳钢高炉炉况失常的处理方法

摘要根据柳钢高炉近年来多次出现炉况失常及处理的经验教训,总结了在处理失常炉况过程中减少反复、快速恢复操作经验。

关键词失常炉况处理原则措施1 引言经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目前柳钢已经拥有300、380×3、750、1080、1250m3等各级高炉,到2005年底,可以达到500~600万t的生产规模。

在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高炉生产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出现过各种炉况失常现象,处理时间长的达一个多月,少的也有l~2周时间,每年损失产量2~4万t。

2004年中期,总结了经验教训,总结出处理炉况的方法和措施,下半年,306 m3的2号高炉出现过两次炉凉事故, 750 m3的6号高炉也出现过炉况波动现象,由于采取的措施得当,炉况在2~3天就可以得到恢复,大大减少了炉况处理的时间和产量损失。

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炉况处理的得失,总结柳钢高炉炉况失常的快速处理方法。

2炉况失常的过程特征1999~2004年间,由于原燃料、设备故障、操作管理失误等原因,多次造成炉况大幅度波动进而发展成为炉况失常,处理过程达到半个月以上,有些次处理过程多次反复,最后发展成为炉墙结瘤和炉缸严重堆积的恶性事故,最后被迫采取降料面炸瘤的措施。

这些处理恢复时间长的炉况主要表现为:①炉况稳定性差、气流不稳定,不容易接受风量和风压,悬塌料多,后期容易悬死,风机回风;②风口出现大块、挂渣、生降等现象,误认为是处理过程中渣皮下降,③控制生铁含[Si]仍然按照标准化上限来控制,操作控制困难,渣铁物理热差,渣铁分离差,多次造成连续出格,少则2~3炉多则到21炉,损失惨重;④慢风率高,随着处理时间增加,风渣口烧损增多,呈现出严重堆积现象;⑤炉墙温度不均匀。

炉身纵向与横向温度严重失调;⑥堵风口进行恢复,开风口后不稳定,被迫重新堵风口恢复。

3炉况失常的原因分析回顾这些炉况恢复的处理过程,分析其原因主要有:(1)炉况波动的本质不清楚,处理的措施不到位;(2)措施中稳定炉况的条件没有创造好,炉温低、风温使用高,造成炉况稳定性差,难以加风,进而形成事实上的慢风,慢风率高,个别高炉整天处于慢风状态;疏导煤气流的制度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特别是无料钟炉顶的操作规律没有掌握,气流不稳定,料柱透气性差,给炉况恢复造成困难;(3)操作上失误,亏料多、连续滑塌料没控制好,出现风口挂渣炉凉征兆,判断失误为渣皮脱落,提温不及时,措施不到位,贻误了时机;(4)炉温控制不足,炉况恢复所要求的充沛炉温不能满足,然而恢复炉况过程炉温难以控制,实际往往会造成偏低,特别是在渣皮脱落或其他情况造成炉温偏低时,风口前固状物难以熔化并及时流进炉缸,导致回灌风口、吹管等,反复造成慢风、难行、悬料、炉凉等现象;(5)慢风率高,加风的条件不足:炉温按标准化控制偏低,尤其是渣铁物理热不足,顺行后加风冶炼进程加快,出现炉温下降铁水出格等现象,被迫减风作业,影响加风恢复进程,同时进一步加剧炉缸堆积和炉墙结厚,洗炉达不到效果,耽误了处理进程;4炉况恢复的特点和措施2004年7月,总结了柳钢高炉在重大炉况失常情况下炉况恢复的经验,具体阐述如下:(1)首先确立炉况顺行的原则:特别是在炉温偏低炉况多次出现滑料塌料情况下,首先控制住滑料塌料现象,防止出现炉凉,造成风口烧穿、灌渣等恶化炉况事故。

高炉失常炉况处理

高炉失常炉况处理

高炉失常炉况的预防、处理及工艺考核炉况失常是炉况顺行恶化的结果,高炉操作者应及时判断炉况的变化趋势,并果断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炉况进一步恶化。

炉况失常分为三类:煤气流分布失常,热制度失常和造渣制度失常。

一、悬料的征兆是什么?如何处理?1、形成原因悬料是炉料透气性与煤气流运动极不适应、炉料停止下降的失常现象。

各种炉况失常、恶化最终都能导致悬料。

按部位分为上部悬料、下部悬料;还可按形成原因分为炉凉、炉热。

原材料粉末多、煤气流失常等引起的悬料。

产生主要原因有:1)原燃料质量变差2)压差控制过高3)管道行程及崩料4)大量渣铁未出干净5)炉温陡然升高6)渣皮脱落7)炉墙结瘤等异常情况2、主要征兆:料尺停滞不动风压急剧升高,风量随之自动减少炉顶煤气压力降低上部悬料时上部压差高,风口焦炭仍然活跃,下部悬料时下部压差过高,部分风口焦炭不活跃(要注意当风压、风量、风口工作及上、下部压差都正常,只是料尺停滞时,应首先检查料尺是否有卡尺现象。

)3、处理:处理悬料是一件十分细致的工作,一定要及时处理,除休风后复风初期的悬料外,一般都要求立即处理,悬料时间不要超过20min,处理越早,越易恢复正常,损失也越少。

二时要分析不同情况的悬料,采取正确的方法,力争一次坐料成功,避免出铁前坐料。

1)炉温正常、风口工作正常的突然上部悬料,是上部局部透气性与煤气流不适应造成的,可用高压、常压转换或坐料来进行处理,回风压力一般为原风压的70%左右。

2)炉热造成的悬料,必须采取降低炉温的措施,只有控制住热行,坐料后才可以消除悬料,第一次坐料后回风压力约为原风压的60%左右。

3)炉凉悬料切不可采取降低炉温措施,而是在坐料后用小风量回复,在保证顺行的同时恢复炉温正常。

4)坐料后应临时采取疏松边缘的装料制度,连续悬料时,回风压力要低,并应缩小批重,集中加净焦或减轻焦炭负荷,尤其是冷悬料,净焦可多加些,并及早改为停止喷吹燃料所需的焦炭负荷。

5)连续两次坐料后料尺仍不能自由活动,可改按风压操作,争取料尺自由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炉车间高炉炉况的调剂与失常的处理
高炉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冶炼过程,受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经常变化的,因此高炉工作者应努力做到“分析好上班,操作好本班,照顾到下班”。

依据正确的观察、分析、判断、采取及时果断的调节措施,纠正由于种种原因所破坏的冶炼平衡,以保持炉况稳定顺行,一般情况下,影响炉况波动的主要因素有:
1、原燃料物理、化学性质波动。

(包括烧结、球团粉末量、原燃料)
2、气候条件变化(即气温、温度、下雨、下雪等)
3、设备状况影响(包括热风炉及装料设备故障,冷却设备漏水,喷煤设备故障,铁口失常,检测设备失灵等)。

4、操作因素。

6.1正常炉况的标志:
6.1.1炉缸工作全面均匀活跃,炉温充沛,煤气流分布合理稳定,下料均匀。

具体表现为“风口明亮”,炉缸周围工作均匀,风口前无大块生料,不挂渣、涌渣,焦炭活跃,风口破损少。

6.1.2渣铁物理热充足,流动性好,渣碱度正常,渣沟不结厚壳,渣中带铁少。

6.1.3下料均匀,两个料尺图像及记录曲线都没有陷落、停滞、
时快时慢现象。

记录曲线呈规则的锯齿状,两探尺要求同时达到料线,料线差最多不超过0.5m。

6.1.4炉温在规定范围内波动。

6.1.5风量、风压和透气性曲线,波动范围小,无明显锯齿状,风压和风量相适应,风量和料速相适应。

6.1.6炉喉煤气圆周均匀,炉喉十字测温曲线与炉顶摄像仪成像一致。

6.1.7炉顶煤气温度曲线呈一定温度范围波动的一条宽带,各点互相交织,组成的温度带有规则的波动。

6.1.8炉喉、炉身温度变化不大,在规定范围内炉身静压正常,无剧烈波动,在图形上呈一条平稳的波动不大的曲线。

6.1.9上、下部压差相对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6.1.10、炉体冷却水温差在规定范围内波动且相对稳定。

6.2正常炉况时操作:
6.2.1为了达到稳定、高产、优质、低耗和高炉长寿,正常的操作制度应保持正常的煤气分布和充足的炉缸温度,以达到最有利的高炉冶炼正常进行的热制度。

6.2.2稳定冶炼强度,稳定炉温,稳定炉渣碱度,加强炉况分析。

6.2.3三班要统一,搞好标准化作业,做到勤观察、勤分析,准确地综合判断炉况,坚持早动、少动、小幅度调剂的原则,保证炉况稳定顺行。

6.2.4严格按规定的装料制度装料,严防亏料作业,发现难行、悬料及时处理,坐料后要酌情赶料线,防亏料线过深和赶料线时间过长。

6.2.5经常观察、掌握炉顶冷却壁水温差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车间,决定是否适当地进行调剂,以控制正常温差,严密监视未坏和已坏水箱及冷却壁的变化,严防向炉内大量漏水造成炉况向凉。

6.2.6严格按作业时间出铁堵口,保证出铁正点率及出净渣铁。

6.2.7当班工长应经常检查监督各班组岗位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减少或避免影响炉况正常的不利因素。

6.3炉况异常现象及处理:
炉况失常时,首先要检查仪器及设备是否有问题,综合分析,准确判断,及时恰当处理。

6.3.1炉热
原因
6.3.1.1称量误差,入炉矿石减少或焦炭量增加;
6.3.1.2焦炭负荷偏轻或加入净焦过多;
6.3.1.3风温提高后,未相应地增加焦炭负荷;
6.3.1.4煤气能量利用改善;
6.3.1.5铁矿石还原性改善或矿石品位降低;
6.3.1.6炉尘吹出量增加;
6.3.1.7焦炭水分降低。

征兆
6.3.1.1风压逐渐升高,接受风量困难,透气性指数降低;6.3.1.2下部静压力升高,上部压差升高,风量逐步下降;6.3.1.3初期下料缓慢,过热时料尺停滞、悬料、塌料;
6.3.1.4炉顶煤气温度升高,四点分散展宽;
6.3.1.5风口比正常炉况更明亮,渣铁温度升高,渣流动性好;
6.3.1.6生铁含[Si]升高。

处理
6.3.1.1短期炉热(如净焦或轻负荷下达)可减少喷吹量;当出现难行时,为防止悬料,可以临时撤风温50-100℃处理,超过此数酌情考虑处理,值班工长决定执行。

6.3.12若因负荷轻造成炉热,应及时加负荷,同时亦可减煤或风温,当重负荷下达时,再酌情先提风温后增加喷吹量。

6.3.1.3若负荷恰当,主要由于冶强过低引起炉热时,应先撤风温,再增加风量,达到规定的强度。

6.3.1.4发现炉热征兆时,可考虑增氧;
6.3.1.5处理炉热时,注意炉子的热惯性和调剂量与作用时间,防止撤风温过多造成炉凉;
6.3.1.6增加出铁次数,热况消除后,应逐步恢复,并找出热况原因,适当处理。

6.3.1.7过热采取降炉温措施时,可适当的过量调剂,避免造
成热悬料。

待炉温下降到正常水平前,及时补回热量。

6.3.1.8炉子向热出现难行时应减少风量,富氧鼓风的高炉停止富氧。

6.3.1.9炉子向热的调剂顺序:减煤→加氧→加风→减风温→减焦。

6.3.2炉凉
炉凉的主要原因
6.3.2.1长时间原燃料称量不准,焦炭少,矿石增多,未能及时纠正补救;
6.3.2.2煤气能量利用变差;
6.3.2.3长期空料线过多,处理不当;
6.3.2.4焦炭负荷过重;
6.3.2.5矿石品位提高或粒度增大,炉尘吹出量少;
6.3.2.6冶炼强度过高;
6.3.2.7焦炭水份或灰份过高,强度降低;
6.3.2.8边缘煤气流过分发展,致使炉瘤、渣皮脱落进入炉缸;
6.3.2.9冷却设备大量漏水,未及时发现处理,休风时炉顶喷水未关;
6.3.2.10布料溜槽倾角α失常;
6.3.2.11非计划的长期停风后的送风;
6.3.2.12人为的操作失误。

初期征兆
6.3.2.1风压逐渐降低,风量逐渐自动升高;
6.3.2.2下料快且顺;
6.3.2.3炉顶煤气温度低;
6.3.2.4炉子易于接受风温;
6.3.2.5风口亮度减弱;
6.3.2.6渣中(FeO)升高,渣温不足;
6.3.2.7压差低透气性指数升高,下部静压力降低;
6.3.2.8生铁含[Si]降低,生铁含[S]升高,铁水发暗物理热低。

炉凉已形成(剧凉征兆)
6.3.2.1风压、风量不稳,两曲线相反方向变动;
6.3.2.2炉况难行,探尺曲线出现停滞塌落的现象;
6.3.2.3炉顶压力出现向上尖峰,悬料后顶压下降;
6.3.2.4炉顶煤气温度曲线急剧波动,互相重叠;
6.3.2.5下压差由低变高,下部静压力更低。

上下压差继续下降;
6.3.2.6风口暗红,出现半熔的炉料,也有大块生料,出现涌渣现象;
6.3.2.7渣子变黑,并冒出大量FeO火星,渣铁温度急剧下降,流动性能变差,严重时,铁口出铁困难,生铁含[Si]下降,含[S]升高。

处理
6.3.2.1首先必须抓住初期征兆,及时提炉温,必要时减少风
量,控制料速,但需注意调剂量和工作时间,防止提炉温过头,造成悬料。

6.3.2.2炉凉初期应逐渐增加风温,降低富氧率,当提高风温后两小时内仍显著超出正常,应增加喷吹量,最后控制风量,值班工长决定执行。

6.3.2.3如引起炉凉的原因是长期性的应及时降低负荷,值班工长请示车间执行。

6.3.2.4炉子剧凉时还应间隔料批补入焦炭;值班工长及时汇报高炉车间主任,炉长安排执行。

6.3.2.5如炉渣碱度与炉温不相适应,应及时改变烧结矿碱度,或增加酸性料配比及焦炭,调整碱度与炉温相适应,值班工长汇报车间决定。

6.3.2.6风口涌渣,应迅速积极组织出铁、喷吹铁口放净渣铁,铁口大喷吹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急于堵口,否则可能导致炉况更恶化,值班工长汇报车间决定。

6.3.2.7炉凉风口涌渣且悬料时,只有在渣铁排除后才允许坐料,值班工长汇报车间决定。

6.3.2.8炉凉严重,风口粘渣阻碍进风,炉温又更加下降致炉缸冻结危险时,可将风温立即加大至热风炉所能供给的最高限度,当风口粘渣消除时,才允许适当恢复风量,但应谨慎,要逐步小幅度地进行,严防悬料和造成炉温反复,值班工长汇报车间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