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寓意原文及译文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8篇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8篇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1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
(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中拿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郑:郑国且:将要,欲:将要,想要。
者:定语后置,(怎么样)的人。
先:首先,事先。
度(duó):衡量。
动词,用尺子度量的意思。
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
置:动词,放,搁在。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代词,他的,指郑人的。
坐:同“座”,座位。
至:等到。
之:动词,到……去,前往。
操:动词,拿、携带。
已:时间副词,已经。
得:得到;拿到。
履:名词,鞋子,革履。
乃:于是(就)。
持:动词,拿,在本文中同“操”。
度(dù):名词,量好的尺码。
之: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操:携带。
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罢:结束。
遂:于是。
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
市罢:集市结束。
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郑人买履》原文和翻译及注释

《郑人买履》原文和翻译及注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寓言故事【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讽刺了那些墨守陈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理论点击】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
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
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
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
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注释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郑人买履注释及译文

郑人买履作者: 淮南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6) 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日: “吾忘持度(du) 。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i) 不得履。
人日: “何不试之以足?"日: “宁(ning) 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郑: 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欲: 将要,想要。
者: (怎么样)的人。
(定语后置)先: 首先,事先。
而: 顺承连词意为然后。
置: 放,搁在。
(动词)其: 他的,指郑人的。
(代词)坐: 通“座”,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至: 等到。
已: 已经。
(时间副词)得: 得到;拿到。
履: 鞋子,革履。
(名词)乃: 于是(就)。
吾: 我。
持: 拿,在本文中同“操”。
(动词)及: 等到。
反: 通“返”,返回。
罢: 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遂: 于是。
曰: 说。
以: 用。
宁: 副词。
宁可,宁愿。
无: 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自信: 相信自己。
郑人买履(韩非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郑人买履先秦:韩非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标签讽刺、故事、寓理、小学文言文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欲:将要,想要。
者:(怎么样)的人。
(定语后置)先:首先,事先。
度:衡量。
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置:放,搁在。
(动词)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指郑人的。
(代词)坐:通“座”,座位。
至:等到。
之:到……去,前往。
(动词)操:拿、携带。
(动词)已:已经。
(时间副词)得:得到;拿到。
履:鞋子,革履。
(名词)乃:于是(就)持:拿,在本文中同“操”。
(动词)度: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名词)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遂:于是。
曰:说。
宁:副词。
宁可,宁愿。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
吾:我。
市罢:集市散了。
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赏析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
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是有的。
而且并不少。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郑人买履的译文和道理

郑人买履的译文和道理有一句中国古话:“郑人买履,鞋子合脚,不要名牌”。
这句话引申出了一种重视实践而非名利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和人们的思维。
那么,这句话背后的译文和道理是什么?《郑人买履》这句话源于《诗经秦风温蔡》,原文是:“郑人买履,不贪大名,子婴之足,无不哂受。
”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郑人买鞋的时候,不看名牌只看鞋子能否合住脚,子婴的脚也可以得到尊重。
《郑人买履》的道理是要告诫人们不要追求浮夸的名利,而要实事求是地行事。
这里的“名”指的是比较有贵族身份的贵族名牌,而“利”则是把金钱和利益看得太重,一味追求物质上的利益,忽视虚无给法律带来的负面影响。
按照这一道理,一个人如果只看到名牌,不重视产品的拥有价值,就会丧失理智,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古人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名利的警示,而且也是对实践与追求的强调。
按照这句话的含义,人们应该尊重实践,不要停留在空谈上,而要以实际行动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只有不断地实践,人们才能够积累技术和经验,才能够有所成就。
而如果人们只追求名利,而不实践,就会导致自身无法发挥,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郑人买履》的道理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文化,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古人的这句话提示我们,要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不仅仅要追求名利,而且还要重视实践。
实践是最能推动发展的动力,只有实践才能够改善自身的技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按照《郑人买履》的道理来看,人们应该选择实践,而不是追求虚名。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形成一个民众“以实践致远”的理念,把实践放在卓越的位置,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只要我们能够把实践作为我们追求真理和精神财富的道路,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古人“郑人买履”的道理。
总之,“郑人买履”的译文和道理是要提醒人们不要追求虚名,而要重视实践。
古人用这句话来提醒人们要以实践为重,不断实践才能进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可以作为我们追求真理和精神财富的有效道路。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阅读郑人买履这篇文言文以后,我们要懂得变通,不要因为墨守成规导致一事无成。
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翻译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用尺子度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携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注释1.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 欲:将要,想要。
3. 者:......的人。
(定语后置)4. 先:首先。
5. 度(d uó):测量。
6. 而:连词,表示承接。
7. 置:放置,搁在。
8. 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 其:他的。
10.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 至:等到,直到。
12. 之:到……去,往13. 操:携带。
14. 已:已经。
15. 得:得到;拿到。
16. 履:鞋。
17. 乃:于是,这才。
18. 持:拿。
19. 度(dù):量好的尺码。
20. 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 市罢:集市散了。
22. 遂:于是。
23. 曰:说。
24. 宁(nìng):宁可。
25. 无:不。
26. 自信:相信自己。
27. 以:用。
郑人买履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
《郑人买履》原文和译文及注释

《郑人买履》原文和译文及注释郑人买履的意思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
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
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
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成语】:郑人买履--------------------------------------------------------------------------------【拼音】:zhèng rén mǎi lǚ【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近义词】:生搬硬套、死搬教条【语法】: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发音】zhèng rén mǎi lǚ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讽刺了那些墨守陈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古文郑人买履的原文及释义

古文郑人买履的原文及释义《古文郑人买履》是古代文学名篇之一,著名的散文之作,作者不详。
该篇文章以郑国的一个人物购买鞋子为主要情节,通过平实朴素的描写,反映了宋代的社会风貌与生活习俗。
《古文郑人买履》原文如下:郑人有买履,东市赍囊自带,至市乃觉其囊空,辄佯不买,窥约束诸货者。
人以为狭吝,然皆不之知也。
是日,市闻郑人有心买履,诸贾皆知郑人富贵,厚幅丽绣,珠玉载锦,金银数斗,赍色赍香,贾人皆尽所能备之。
郑人不顾,云:“吾旦夕可得用细履,今特以八文买此。
”郑人出市,乘微风,自度言教:“此履巨细宜矣。
”到括约处,示远者:视履之周,咨嗟曰:“此履惟得一夫搏掸之用耳!”遂遇匠师赍杻斤者甚有恸色。
郑人笑歌,问:“尔画于褐柘乎?”匠曰:“然。
以七杻断,舐之以白文青汁,及履伸开,若鲜恶污淖者,砺之以竹木如有弗喜者,综束之,取绳套结之。
”郑人笑曰:“记之矣。
”遂而还言其家。
履既成,属家佣人开褒缩,具如成之状。
而其物还,遂手自浪咏曰:“果幼风则奇,泉声而涩,爽日则暎,相与从予至于万兆。
”沉吟乃竟,口掩冥相者仍僵死之。
其爱此履也,殆非履者欤?然而郑人愈笑,儿女怪异之。
父不答,藏履偷去。
冀有用之日,乃盄存焉。
或问之,答曰:‘终以此履市诸货。
’久而盄不敢出。
旗斾弗探,吁嗟不言,愈相立而卒。
郑人买履的原文及释义到此结束。
《古文郑人买履》是一篇写实主义文学作品,通过对郑人购买鞋子这一日常琐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痛切之情。
全文质朴自然,用词简练,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对话,展现了当时社会人物性格特点和审美情趣。
文章开头描绘了郑人买履的情节,通过郑人佯装不买鞋子窥探其他货物,来表现郑人的小器和吝啬,但人们并不了解他的真实用意。
而后描写了市集上的人们如何纷纷给郑人备上各种珍奇贵重的礼物,而郑人却置之不理,只是用八文买了一双普通的鞋子。
通过这一情节,展示了郑人淡泊名利的品质,与众不同的审美观念。
接下来,文章展示了郑人购买鞋子的细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人买履寓意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
”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
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说明】这篇愚蠢可笑的故事,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
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
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