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病害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病害处治

合集下载

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上常见的病害一、裂缝类1、横向裂缝:荷载型裂缝:由于设计不当、施工质量低劣及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开裂,非荷载型裂缝:沥青面层缩裂和基层反射裂缝。

2、纵向裂缝: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段摊铺时,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在车辆荷载与大气因素作用下逐渐开裂;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由于路基边缘受水浸蚀产生不均匀沉陷而引起的。

3、不规则裂缝:主要表现为路基路面强度不足,特别是路面基层强度不足,基层被压碎开裂,造成路面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以及路面基层强度不均匀、疲劳强度不足产生的开裂。

4、龟(网)裂:由于路面的整体强度不足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路面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后未及时封填,致使水分渗入下层,沥青在施工期间以及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老化也是导致沥青面层形成网裂的原因之一。

二、变形类1、车辙: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引起,重载、超载车辆过多和高温也是产生车辙的重要原因。

2、沉陷:由于路基局部填筑不密实,当受到水的浸蚀而沉陷,造成的局部沉降;土质路堑排水不畅,路床下部路基过湿润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局部下沉;路基或基层强度不足或填挖路基强度不一致,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或基层结构遭破坏而引起沉陷;桥头路面沉降不均匀而引起沉陷并与桥面发生错位。

3、搓板和波浪:路面组成材料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导致路面材料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路面基层强度不够,稳定性差;面层与基层之间存在不稳定的夹层,面层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推移变形而形成的波浪。

4、拥抱:主要原因有施工不当、面层沥青用量过多及沥青混合料面层材料级配差、推移破损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和面层局部强度不足或水稳性不好等原因产生。

三、松散类1、坑槽:坑槽通常是松散、龟裂等其他破损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路基外观质量病害及防治路基因经受各种自然因素的长期影响,承受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并且由于路基所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常产生各种病害。

主要有: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路基纵横向裂缝;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塌。

二、路基沉陷1、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从而引起局部路段的破坏,影响车辆通行能力以及行车的舒适性。

2、原因分析:路基沉陷有两种:一是路堤的沉落;另一是地基的沉陷,内容如下:①路堤的沉落:因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在荷载和水、温度综合作用下,堤身向下沉陷。

②地基的沉陷:原地面为软弱土层,如泥沼、流沙或垃圾堆积等,填筑前未经换土或压实,发生地基下沉,侧面剪裂凸起,引起路堤下陷;软弱土层未进行预压,或预压荷载不足和预压沉降不稳定就开始卸载、路面施工,引起工后沉降。

3、防治方法:①注意选用良好的材料,分层填筑、分层夯实;严禁用腐植土或有草根的土块,并及时排除流向路基的地面水或处理好地下水。

②填石路基从下而上,应用由大到小的石块认真填筑,并用石渣或石屑填空隙。

③原地面为软弱土层时,路堤高度较低的,应挖除非适用材料换填良好的材料并用加筋体予以加固;路堤高度较高的可采用打碎石桩、水泥搅拌桩、水泥桩等复合地基的形式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

④应按设计要求,对软弱土层进行等载或超载预压,并直至沉降稳定后,再进行路面施工。

三、路基边坡的塌方1、路基的塌方是山区常见的路基病害,根据其形成的条件及原因,一般可分为:剥落、碎落、滑坍和崩塌等形式。

2、剥落:是指边坡表土层或风化岩表面,在湿热的作用下,表面发生涨缩的现象,从而引起零碎薄层从边坡上脱落下来。

1)防治方法:①搞好排水,不使地面或地下水浸蚀路基边坡。

②加固边坡,如种草、铺草皮或植树。

③对于风化的软质岩层,可采取TBS绿化防护,或修建干砌、浆砌片石护面墙。

④整修边坡,及时清除可能滑坍的土石方。

公路路基在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处理方法

公路路基在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处理方法

公路路基在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处理方法路基是建于大地表面的线形建筑物,是公路线形的主体,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份,要求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足够的强度和足够的水稳定性,它贯穿公路全线并与沿线的桥梁、隧道和涵洞等构造物相连接.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它与路面共同承受汽车荷载作用,路面靠路基来支承,路面的使用质量与路基的质量有着很大关系,有些路面上出现的病害,其产生的根源却是路基中的病害所引致,因而,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相当关键。

一、路基施工中常见的病害路基病害有很多,其成因也错综复杂,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种:1、路基不均匀沉降;2、路基起弹簧、表层蠕动、推移、松散、起皮;3、路基纵向裂缝;4、雨水作用下,路基边坡发生冲沟、坍塌、坡面变形等,这些都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通病,通常由于施工方法不当所导致.二、路基病害的成因分析及处理工艺1、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路基填料不良,填筑方法不当压实度不足以及软弱下卧层等引起地基承载力不一或不足。

路基沉降一般不能完全排除,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减小路基沉降的机率,施工中做好每道工序及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1) 路基施工前准备工作。

进行基底处理,将路基填土范围内的树头、树根、地面表层的种植土、草皮、杂物等全部清理,并将挖树头的土坑填平、夯实,清表土的厚度视土质情况而定,路基填土前应将清理过的路床进行填前压实.(2) 填料选择。

路基的填料有很多,一般的土质、砂和石头均可作填料,用石料作填料时,要注意石料的级配问题,因为石与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隙,压路机很难压实,应掺入细小的填料填充空隙,分层填筑并压实,其含水量不作考虑;用土质作填料时,就要考虑土的含水量,并取土做试验,计算最佳含水量以保证填筑时达到的压实度。

路基填料最好采用水稳性好,透水能力高的土质作为填料.(3) 填筑方式。

路基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不小于10㎝,石质填料不大于45㎝,如果原地面不平,应从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压实检验符合规定要求后,再填上一层。

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1. 引言路基病害是指道路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损坏和破坏现象。

它不仅影响道路的通行安全和舒适性,还会导致路基的变形和沉降,给整个道路工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对路基病害的及时发现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路基病害及其防治措施,以期为道路工程的设计和维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2. 常见的路基病害2.1 路肩坍塌路肩坍塌是指道路路肩部分发生沉降或崩塌的现象。

它通常是由于路基侧坡失稳、水分入侵或基础材料不合理等原因引起的。

路肩坍塌会导致路肩边线处的路基底部被侵蚀,严重时还会对上部结构产生影响。

2.2 基床破坏基床破坏是指道路基层发生破坏或塌陷的现象。

它通常是由于基层材料的不均匀沉降、水分入侵、过载荷载或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引起的。

基床破坏会导致路基整体下沉或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道路的平整性和稳定性。

2.3 路基侧坡失稳路基侧坡失稳是指道路路基侧边的土体发生侧滑、坍塌或滑动的现象。

它通常是由于路基侧坡的坡度过大、土体质量不良、水分入侵或外力作用等原因引起的。

路基侧坡失稳会导致路基整体变形,甚至引发较大规模的滑坡,对道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 防治措施3.1 路肩坍塌的防治措施•加强烂石垫层的施工,提高路肩的承载能力;•做好路肩排水工程,避免水分进入路肩;•定期检查维护路肩,及时修复路肩上的裂缝和坍塌。

3.2 基床破坏的防治措施•选择合适的基床材料,确保基床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做好基床的排水,防止水分进入基床;•定期检查基床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避免进一步损坏。

3.3 路基侧坡失稳的防治措施•采用适当的路基侧坡坡度,防止侧坡过陡引发失稳;•加强路基侧坡的支护,采用合适的防护措施;•做好路基侧坡的排水,防止水分渗入侧坡土体,引发失稳。

4. 结论路基病害对道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路基病害,需要对常见的病害进行适当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包括加强施工质量监管、定期检查维护和做好排水工程等。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路基是路面的基础, 没有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

路基质量在建设过程中得不到充分保障,在质量方面存在潜在隐患,那么,其后续施工如路面工程、防护工程等部位再怎么牢固,怎么坚硬,也始终无法得到根本的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其质量。

关键词:公路建设路基质量常见病害治理措施Abstract: the roadbed is the basis of the road, without a stable foundation, there is no solid surface. The quality of roadbed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are not adequately protected, in the quality of the potential danger, then, the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such as road construction, protection works and other parts, how strong, how hard, also cannot get basic guarante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we must take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its quality.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subgrade quality common disease management measures路基工程,是公路工程所有组成部分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施工部位, 当路基松软不稳定,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不仅会引起路面的不均匀沉陷,促使路面过早破坏,而且路基损坏严重时会造成土体位移,危及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造成路基的各种破坏。

路面沉陷、坑槽、车辙等病害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面沉陷、坑槽、车辙等病害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面沉陷、坑槽、车辙等病害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面沉陷、坑槽、车辙等病害是道路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它们不仅会影响行车安全,还会降低道路使用寿命。

因此,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路面沉陷
路面沉陷是指路面下部土层的沉降,导致路面表面下陷。

路面沉陷的主要原因是路基土层不均匀沉降或路基土层承载力不足。

防治措施包括:
1. 加固路基土层,提高承载力。

2. 在路面下部加设加筋网格或钢筋混凝土板,增强路面的承载能力。

3. 对于已经出现沉陷的路面,可以采用填充材料进行修补。

二、坑槽
坑槽是指路面表面出现的凹陷或凸起,主要原因是路面材料老化、损坏或者路面下部土层沉降。

防治措施包括:
1. 及时维修路面,对于出现的坑槽进行填补。

2. 对于严重损坏的路面,可以采用重新铺设路面的方法进行修复。

3. 对于路面下部土层沉降导致的坑槽,需要加固路基土层,提高承载力。

三、车辙
车辙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路面的磨损,形成的凹槽。

车辙的主要原因是车辆频繁通行,对路面材料的磨损。

防治措施包括:
1. 加强路面材料的耐磨性能,选择适合的路面材料。

2. 对于已经形成的车辙,可以采用铺设新路面或者进行修补的方法进行处理。

3. 对于频繁通行的路段,可以采用交通管理措施,减少车辆通行量。

综上所述,路面沉陷、坑槽、车辙等病害是道路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障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及处治对策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及处治对策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类型及产生原因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十几年的使用,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已经造成板块的破损、断裂、错台等病害。

概括起来,主要的病害有三种类型:裂缝病害类主要是指纵向、横向、斜向裂缝和交叉裂缝、断裂版板等。

横向裂缝主要是由水泥混凝土失水干缩、冷缩和切缝不及时等因素产生。

纵向裂缝主要是由于路基填料不均匀或施工方法不当,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从而使路面在自重和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

斜向和交叉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强度不足、路基和基层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差造成。

接缝及周边损坏病害类主要是指裂缝的填缝料损坏、唧泥、错台和拱起等。

路面纵、缩缝和胀缝的产生的原因是填缝料损坏后,泥、砂等杂物侵入纵、缩缝,尤其是胀缝,导致路面板再次膨胀时受阻,加上雨水渗入到基层或垫层,使基垫层的强度降低,从而导致路面接缝处传荷能力下降变形和损坏。

填缝材料的损坏主要是由于填缝料质量不合格或填缝料受外界环境作用发生老化、脆裂或由于混凝土路面板受热膨胀,挤压胀缝,使填缝料被挤出,不能正常恢复等。

表面损坏病害类主要指的是坑洞、露骨、网裂和起皮、粗集料冻融裂纹、修补损坏等。

该病害产生的原因很多,但相对修复起来比较简单,因此不再做成因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治对策裂缝类的病害处治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型式多样,处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缝宽不足0.5mm的非扩展性表面裂缝,可采用压注灌浆法;局部裂缝且缝口较宽时,采用扩缝灌浆法;对贯穿全厚的裂缝,采用条带罩面法。

对于裂缝宽度大于3mm的裂缝,用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搅拌均与后直接灌注。

接缝类的病害处治接缝施工时,为保证清缝的质量,对杂物充填较多的纵缝,必须用切缝机切割,其它缝隙也应用铁铲对杂物和老化的填料进行清理,然后用高压气体吹净。

对加热型填缝材料按规定进行熔化,使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加热温度不已过高和过低,实践也不宜太长,以避免材料老化和流动性较差。

用黄油枪或扁嘴铁壶沿缝的方向均匀浇灌加热后的填缝料至缝填充满为止,灌缝深度至少应大于1.5cm.灌缝应在路面干燥及路面板下没有积水时进行,保证填料与缝壁粘结牢固且不被高压水剥离、挤出。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与处治措施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与处治措施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与处治措施摘要】针对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常见病害问题,分析其成因,给出相关的治理措施,对今后公路养护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处治措施近年来,公路青沥混凝土路面,因其无分缝,表面平整度良好,行车平稳舒适、噪音低及后期维护简单等众多优点,在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随着沥青混凝土公路的广泛使用及其长期运营,路面裂缝、松散、泛油、坑槽等病害现象愈发凸显,不仅缩短了公路使用寿命,而且加速车辆轮胎磨耗,影响行车安全。

通过对我国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成因进行分析,旨在探求一条能够从根本上根治路面破碎的途径。

1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类型及成因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类型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及其他类4种,共14种形式。

1.1裂缝类病害。

裂缝是路面发生的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与块状裂缝四种。

裂缝的危害很大,视觉上影响路面美观,大的裂缝直接缩短了公路使用寿命。

形成裂缝的原因有很多,表现形式也很复杂。

按照形成原因可分为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两类。

1.2松散类病害。

松散指公路所使用的材料结合料钻性降低或消失,致使路面在行车压力作用下集料从表层脱落进而影响到整条路况的现象。

主要病害有坑槽、松散、麻面、脱皮四种。

成因:①路面沥青稠度偏低、含量偏少,或油温过高,致使与矿料的粘附力不足;②集料过湿或集料含泥量偏大,致使沥青对其粘附性差;③抗剥落剂老化;④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偏低或碾压不及时,表面未压实;⑤基层或土基湿软变形,也可能导致路面松散产生。

1.3变形类病害。

沥青混凝土变形类病害主要分为四类:沉陷、车辙、拥包、波浪与搓板,变形原因各不相同。

(1)沉陷:是路面低于公路整体水平高度,是路基和路面产生竖向变形而导致的现象。

分为均匀沉陷、不均匀沉陷、局部沉陷。

均匀沉陷是整体向下沉,一般不会引起路面破坏,只能使公路内部密度越来越大、越来越紧实;不均匀沉陷则是受力不均,内力外力一起作用产生变形;局部沉陷主要是受水的侵蚀,往往这类沉陷的公路路基局部填筑有空室或路基有枯井、树炕、沟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性能也随之下降。当路面状况指数(PCI)、结构承载力、 平整度等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还将影响行车安全。
2
2.1.2 路基纵向不均匀沉降病害类型 ❖【学习任务2】掌握路基纵向不均匀沉降病
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性。 ❖一、路基纵向不均匀沉降病害的类型 ❖二、路基纵向不均匀沉降病害的危害性
3
一、路基纵向不均匀沉降营状态
• 按照运营的安全水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状态可以分 为正常运营、分正常运营和紧急运营3种情况。正常运营 是按照排定的运行图和工作秩序进行运营的状态,系统运 行正常,运输需求和系统的供给能力相配,系统状态较为 稳定。非正常运营状态是系统运营中出现了不良的影响影 响因素,例如列车晚点、区间堵塞、列车故障、早晚高峰 客流等,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应及时组织相应调整方案,积 极消除不稳定因素的影响,重视不够或调整不及时可能会 导致严重后果。紧急运营状态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自身 出现较为严重的机械、运行、服务故障,或遭遇到严重的、 外部灾害影响,从而导致系统的运营能力减弱或停止,严 重影响到系统稳定性和课程可的人身安全。
• 事故是因故障或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管理人员指挥不力而 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影响可靠性或危机运营安全的 时间。事故根据其表现、影响程度与范围,可分为一般故 障、险性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等;按其专业性质可分 为行车事故、客运组织事故、电力传输事故。
• 引起非正常运营状态和紧急运营状态的原因很多,按照灾 害类别分类,氛围以下几种: 1、设备、硬件故障引起的:运营中断事故,如车辆 故障、线路故障和各种设备故障引起的行车事故; 2、以外危险事件和各种自然灾害引起的:系统内部 秩序混乱和运营中断,如火灾事故、水灾事故、爆炸事故、 恐怖袭击事件等; 3、个别站点或中转换乘站突发集中大客流:没有得 到预报信息的情况下,产生系统流量骤增、售票厅和通道 站台拥堵等现象,发生拥挤踩踏事故。运营行车事故、设 施设备事故、客伤事故、火灾事故、因公伤亡事故、道路 交通事故、运营严重晚点事件。
三、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判 定标准
• 事故一旦产生,产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 公共安全,城市轨道交通非正常运营等后果,这 些可能的后果也是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主要判定 依据,包括:
1、轨道交通线路中断运营时间; 2、人员死亡和重伤人数; 3、直接经济损失金额; 4、需要紧急疏散乘客,或需紧急解困人员; 5、发生在轨道交通路网内,需要相关部门处置和协
1
二、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病害的危害性
❖ 1.路基失稳 ❖ 路基失稳主要表现为路基发生滑移,严重时甚至发生整体坍
塌。 ❖ 2.路面损坏 ❖ 路面损坏,主要表现为出现面层破碎、结合料松散、道路横
坡改变等症状,严重时会产生沿结合面走向的纵向裂缝。 ❖ 3.路面整体性能下降 ❖ 随着路面病害的产生和道路纵横坡的变化,道路结构性能和
❖ (3)在填方路段填挖衔接处,由于没有按要求采取挖台阶 处理或者处理的宽度及高度不满足要求而产生的不均匀沉 降病害。
4
•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 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安全 运营”一直是其完成运输任务的首要目标 和基本原责。因此,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事 故产生的主要因素以及影响程度,制定预 防事故相关对策以及突发事故后的救援措 施,对于改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 全现状,预防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病害的类型
❖ 1.由地基引起的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病害 ❖ (1)由路堤地基处理不当引起的 ❖ (2)特殊地基地段引起的 ❖ ①软土地基地段引起的;②岩溶地基地段引起的 ❖ 2.路基本身引起的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病害 ❖ (1)路堤填料不均匀引起的 ❖ (2)路基填土压实不足引起的 ❖ (3)半填半挖部位产生的不均匀沉降病害 ❖ (4)路基加宽部位或改扩建新老路基部位引起的 ❖ 3.水文气候因素引起的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病害 ❖ (1)气候原因引起的;(2)地下水引起的 ❖ 4.施工原因引起的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病害
❖1.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病害
❖ 变化破坏的模式包括: (1)路基整体滑移;(2)路基 与桥台间形成台阶;(3)路面凹陷;(4)搭板断裂。
❖2.纵向填挖交界处不均匀沉降病害
❖ (1)在山区公路施工中,路基填方与挖方结合处产生的不 均匀沉降病害。
❖ (2)在高填方路段和挖方路段,由于工后沉降量的不同产 生的不均匀沉降病害。
• 根据事故和故障导致的后果又可分为可控时间和不可控时 间。可控事件是指该时间在发生前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 通过一些手段和措施避免的,但是由于人为的疏忽或管理 不当导致该时间最终发生。这种时间往往在发生前会出现 一些征兆,只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就可以避免它的发生。而 不可控时间具有不确定因素,一个点,一个线都可能导致 它的发生,是人力难以避免的。不可控时间又称突发事件,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一般是指由故障、事故或其他原因 (认为、环境、社会事件等)引起的、突然发生的、严重 影响或可能影响运营安全与秩序的事件。根据其影响程度 与范围可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险性突发事件、大突发事件 和严重突发事件等;根据其引发原因又可分为运营引发突 发事件、外来人员引发突发事件、环境引发突发事件等。
图6-1运营状态示意图
二、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和 故障
•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因素统称为事 件。根据其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可 分为事故、故障两类。
• 故障是因设备质量原因或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须人工干预或维修的事件,根据表现和影响程度可分为轻 微故障、一般故障和严重故障。轻微故障可以迅速排除, 一般不会影响运营可靠性;一般故障将造成短时间的列车 运行秩序混乱,部分列车运行延误;严重故障则会导致较 长时间的运营中断,严重影响系统运营可靠性。按照设备 类型和原因,故障又可分为列车车辆故障、线路故障、供 电系统故障、同好系统故障、环控设备故障、车站客运设 施故障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