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温州》第二章(瓯越文化)
“瓯”文化

“瓯”文化浙江有三股主流文化,一曰英雄文化,一曰才子文化,一曰商业文化。
温州自东晋以来形成颇具特色的“瓯”文化,是中华文化、浙江文化的瑰宝。
温州人杰地灵,这三股主流文化兼而有之。
温州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身上体现了这种优秀文化。
元末明初的刘基,南宋的叶适,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的代表人物。
(一)刘基文化的核心———诚信刘基文化集中体现为“诚意伯”品牌,集中表现为传统的“诚信”文化。
刘基强调“穷理修身,涵养本心”,力行“诚意、正心”、“立身处世,诚信为本”,这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刘基文化的核心内容。
刘基一生,无论是待人、处事、治吏治军、治国安邦、赋诗作文,无一不是以“诚”以“信”。
刘基作为一代大师,功绩显赫,精神风范,为世之楷模,可以说是无愧于“诚意伯”的封爵,刘基名著《郁离子》也可以说是“诚信学”。
“诚信”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几乎无须理论解释,也是人人明白的道理。
但在历史与现实中,为什么“黄钟见弃”呢?这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的。
长期以来,诚信成了“嘴上功夫”,“诚学”成为伪学!那些口言“诚信”的大儒,多数只是“徒诵语录”而已。
难怪陈亮抨击说:“始悟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
”光说不做,清谈误国,“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
由于假诚信(伪学)风行,结果使“诚信”失去了诚信。
六百年来,百姓津津乐道“诚意伯”,把伯温说得神乎其神,就证明了老百姓对真诚信的折服。
当然,诚信不是刘基的独创。
但刘基的诚信文化是温州学的重要内容,是温州人精神的源泉之一,也是建立“信用温州”的一种精神,一种支柱,一种力量。
“诚意伯”品牌是“瓯”文化的主流内容。
(二)叶适文化的特色———“功利”对叶适功利文化,温州研究得比较多比较深。
叶适是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
叶适最大的贡献,是对商业文化的拨乱反正。
叶适的《习学记言序目》,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批判书,其中对易、孟子以及佛老的批判,甚见卓识。
温州:千年商都的历史文化

深度解读温州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特色
作者: xx 汇报时间: 2024/01/08
目录
01 温州地理位置与自 然环境
06 温州的未来展望
02 温州的历史沿革
03 温州的主要历史事 件
04 温州的文化遗产
05 温州的现代文化发 展
01 温州地理位置与自然 环境
温州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独运。
05 温州的现代文化发展
温州的现代文化发展
温州的文化特色
温州作为浙江的重要城市, 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 的地域文化,如瓯越文化、 江南水乡文化等。
温州的现代艺术发展
温州在现代艺术领域也有着 显著的发展,如电影、音乐 、戏剧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 就,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
温州的文化产业发展
温州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如瓯江口古战场、鹿
温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
城古城墙等,它们见证了温州的历史变迁和文化
温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如瓯剧、温州
积淀。
木版年画等,它们是温州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和
传承载体。 3 温州的传统手工艺
温州的传统手工艺技艺精湛,如温州漆器、温州
皮革制品等,它们展示了温州人民的智慧和匠心
温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 蕴,未来将继续弘扬优秀传 统文化,同时注重文化创新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 文化。
温州的城市发展规划
温州将按照“宜居宜业宜游 ”的城市发展理念,推进城 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和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 续发展。
谢谢大家
温州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 通过政策扶持和文化创新, 推动了文化旅游业、文化创 意产业等的繁荣,为城市的 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6 温州的未来展望
瓯越文化初探

瓯越文化初探瓯越文化是中国传统地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是千百年来先祖创造的珍贵遗产。
瓯越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风韵和价值。
它既包括驺摇东瓯王以来的瓯越人在特定地域环境下所创造的科学、艺术、意识和实用技术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包括在瓯越地区域内,由于历史上经历几次人口迁徙以及海外贸易所导致的文化交融,受其影响在三国两晋元明清时继承其精神发展的文化。
瓯越文化以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置永嘉郡为代表,以宋代手工业、造船业和对外贸易开始影响全国,尤以南宋时期的永嘉事功学派、“永嘉四灵”诗学和南戏,标志着瓯越文化的发展和成熟。
在永嘉郡为中心的整个瓯越地区,由于地少人多所致,造就了无数能工巧匠。
漆器以其“奇形异制”闻名长江两岸;纺织品“名遍东南,言衣者必资焉”;造船业在南宋时期每年制造达到600余艘;对外贸易呈现出“一片繁华海上头”的景象。
至今为止,温州人还以心灵手巧、善于经商而闻名。
瓯越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现代人文精神有着共同点。
温州今天的经济发展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瓯越大地出土的数万件遗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历代文人骚客在雁荡山、江心屿留下的数千首诗词,楠溪江畔的古村落都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宁村所、永昌堡都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的基地。
由于瓯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古老的吴越民俗遗存,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鲜明的商贸文化特色,是构成瓯越民俗特色的三大内容。
瓯,温州的别称。
温州的文化也就被人们常常称为瓯越文化。
温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山水诗、中国南戏、中国重商经济学派的发源地。
这里衍生了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瓯越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睿智的温州人。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历史积淀,温州文化内涵十分丰富,风格鲜明独特,举其要而言,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多元性。
在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温州绝大部分时间远离社会中心而作为边缘存在,中心控制力弱,因而荟萃了多种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多元性。
瓯越民俗

中秋夜,办酒肴赏月,贫窭亦然。 不因雨阻,倾城男女往朔门观潮,亦有 掬之以面者。
重阳,俱往登高。携觞者罕。
冬至,唯官府拜节,民庶则否。制
秫米为丸糍祀先。
美丽的温州我们的家,在漫长的
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灿烂的温州
文化。温州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
一支奇葩,是温州人民智慧的结
晶,热爱温州文化就是热爱温州 人民,就是热爱我们脚下的土地。
灯盏糕
可捏成不规则的小块状直接放在烧开的汤里 煮,也可先放在蒸笼中蒸熟再放在烧开的汤 里煮,还有先煎熟后再放在烧开的汤里煮。 是筵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县前汤圆】县前汤圆店原名叫“郑德大”汤圆店。清朝咸丰年问开业,是
温州最早的一家汤圆店。到1928-1938年间,县前头又办起“黄新发”、“知味 圆”二家汤圆店,这三家汤圆店各有特色。“知味圆”的鲜肉汤圆味最好,其馅 心都是肉冻做的,这种馅心经汤一煮即融化,咬开汤圆便有一口香汤流人口内;
拦街送福
元宵
郡城厢隅,除小巷外,尽构松棚,
以事点照。北起双门,直穿南门江外卖茅桥而 止。西自百里坊,竟透迎恩门外,越浦桥、横 街至广化铺而止。府前街自府门首接五马街, 卫前亦然。五马街东接大街,经道前前街,西 至大来桥。新河自八字桥南至龙首湖,西折至 山脚门而止。小南门街北接五马街,直至洋头 而止。凡诸衙门门首及市镇总会处,特结鳌山。
——《临海水土志》
瓯菜
温州美食
温州市沿海岛屿众多,渔场广阔,水产资源丰富,仅海水鱼有数 十种之多。并有浅海涂滩百余万亩,质地细软,宜于养殖贝、藻、
鱼、虾等。境内江河纵横,水网交叉,鱼类产品十分丰富。民间
食用海鲜四法:
熟食法
生食法
干腊法
腌食法
返回
温州的历史文化浅述课件

(2)温州文化要素●美术
乐 清 黄 杨 木 雕
瓯绣
乐清细纹刻纸
(3)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
(3)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遗 国遗 省遗项目 市遗项目 项目 项目 (前三批) (前三批)
4个 40个 98个
362个
一、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发展规划。
(3)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
(3)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
(3)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问题一:文化保护与经济效益如何兼顾?
(3)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问题二:如何提升文化保护区的文化内涵.
(3)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问题三:城市建设中如何更多地体现温州文化特色?
• • •
文温温
化州州
的文文 保化化 护要渊
目
与素源
传
承
录
(1)温州文化渊源●史前遗址
远在五 六千年 前的新 石器晚 期,已 有先民 在这里 繁衍、 生息
(1)温州文化渊源●瓯、温州二词的来源
瓯
(1)温州文化渊源●东瓯建制
东瓯范围
东瓯王驺摇墓
(2)温州文化要素●城建格局
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郭璞卜 城。
二、继续深入开展非物质文 化遗产普查。
三、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体系。
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
五、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六、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宣 传展示的平台建设。
(3)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
《温州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方案》
瓯越文化

瓯越文化温州小吃:①灯盏糕:外皮用米粉和黄豆粉拌和,肉馅是猪肉和白萝卜丝,用猪油炸制成金黄色,冷却后即可食。
因为它外形如古代的灯盏,因而取名叫灯盏糕。
②县前汤圆:县前汤圆始建清朝光绪年间,相传至今,久盛不衰。
温州人视吃汤圆为吉祥,有汤团待客的风俗习惯。
县前汤圆选用上等糯米制作,口感细腻,久负盛名。
县前汤圆店的麻心汤圆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③长人馄饨:1930年前后,一个乐清人在市区铁井栏口经营馄饨,馄饨皮薄馅鲜,用料讲究,有紫菜、蛋丝、虾米等。
煮出来的馄饨,汤清见底,形似花朵,美味爽口。
因他个子很高,人称长人馄饨。
(注:用一两句话描述一种小吃。
)如:温州“长人馄饨”,制作精细,皮薄肉鲜,用碱适当,用料讲究,有紫菜、蛋丝、肉松、浸酒虾米、尤其是汤清味鲜形似花朵,美味爽口受人欢迎,初到温州的外地人务必品尝!如:茶山杨梅——万绿丛中点点红,茶山杨梅闻名遐迩。
果大肉多核小,果色紫黑而有光泽,品尝起来更是酸甜可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浙江省名特优水果品种。
《温州是个好地方》歌词唱到:温州是个好地方,嬉爽吃爽冇话讲。
点心摊儿多兮多,一夜吃到大天光。
肚饿松糕馅皮肉,肚饱还想鱼丸汤。
吃味道的江蟹生,龟脚花蛤太兰方。
恁多的麻什冇讲得,你讲吃爽吃勿爽。
白茹烧饼脆又香,县前头汤圆麻心烫。
长人的馄饨皮丝薄,矮人松糕夹砂糖。
饿了吃盘炒粉干,再来一碗鱼圆汤。
家乡的点心几略多,包你吃饱亦吃爽。
自然景观①雁荡山:位于乐清东北,临东海,据说主峰之一的雁湖岗有水荡,芦苇丛生,秋天雁群栖集于此,故名雁荡山。
雁荡山有奇峰、飞瀑、古洞。
代表景点,如灵峰、大龙湫。
②楠溪江:位于永嘉,是瓯江最大的支流,因其古代两岸盛产楠木,故称楠溪江。
这里以水秀、岩奇、村古、瀑多闻名中外,具有一种柔媚之美。
(注:介绍温州一处风景名胜或拟一条温州旅游宣传语)如:雁荡山在乐清市境内,人称北雁荡。
它的得名来自于“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这句古语,被誉为东南第一名山,堪称寰中绝胜。
瓯越文化

《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年的王谢世族几多风流人物,如今却安在呢?
文人墨客的诗
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李白《孤屿诗 》 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苏轼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故人官就此,绝境与谁同。 隐吏逢梅福,看山忆谢公。 扁舟吾已就,把钓待秋风。 ——杜甫《送裴虬尉
千年东瓯文化的积淀,成就了无数经典 。那些具有独特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 现形式或文化空间,具有世代延续的地 方特色,包含优秀的传统工艺和技能
瓯绣
因产于瓯江流域 ,故称瓯绣。是 浙江温州的地方 传统艺术,中国 六大名绣之一。
黄杨木雕
温州的黄杨木雕
创始于宋、元, 流行于明、清, 距今已有千年历 史。
王羲之(公元303-379年)
• 王羲 之在温州留下许多逸 事遗迹 。比如“王羲之守 永嘉,庭列五马,绣鞍金 勒,出即控之,今有五马 坊。” 可见“五马坊” 是为太守王羲之而命名。
著名永嘉郡太守谢灵运(385—433)
中国山水诗派的鼻祖
曾叔祖谢安,祖父谢玄,父焕。 小名“客儿”,15岁到京城, 居乌衣巷。 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 江左莫逮。7岁袭封康乐公, 食邑二千户。
• 温州,古称瓯越、东瓯。溯其渊源,长久 【1】 以来,论者多据《史记 · 越王勾践世家》, 认为是楚灭吴后,越人逃散,迁移归来的 ,即“瓯为越后”说。
“瓯”是当时一种饮器、盛器,也作祭器用。
人们以其盛严之物来名其地,故称温州一带 为“瓯”,又因地处我国东南,被称为“东 瓯",春秋时期,属越国的领土,故又有“瓯 越”之称。
(三)、瓯越文化的繁荣
《文化温州与中考语文》ppt课件

•
〔出游〕
• 光明世界瓣香烧,东岳巡方接翠轺〔yáo〕 。三月烟花刚 上已,六街灯火又元宵。——《瓯江竹枝词》清 郭钟岳
• 〔注:三月赛会,迎东岳神,六街灯火,半月不绝〕
•
〔迎神〕
•
• 迎神赛会类乡傩,磔(zhe)
攘喧闹满市过。
方相俨然司逐疫,黄金四目舞婆娑。—— 《温州竹枝词》
清 郭钟岳
•
〔逐疫〕
舟上
徐照 小船停桨逐潮还,四五人家住一湾。 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
“拦街福〞顾名思义是在拦街祈福活动,在温州城 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 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
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 悬灯结彩。气氛热烈。街头还上演戏曲、弹词、 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集各种文娱活 动之大成、同时家家设祭台、摆盆景。陈花卉, 称作“花祭〞、店铺以减价招徕顾客,各方游客 云集。
刘基
明朝开国军师 谥号文成
张璁
明朝嘉靖年间 任朝廷首辅, 世称『张阁老』。
历史名人
高则诚
卓越的剧作家 南曲之祖 瑞安阁巷镇柏树村人 《琵琶记》
孙诒让
清代语言学 家,第一个 破译甲骨文 的学者。
夏承焘
词学家,被誉为 "一代词宗"
用温州名人故事仿句
朱自清观赏梅雨潭抒写醉人绿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新春】正月初一早餐,温州人喜爱吃年糕,寓 含“年年高〞之意,也有喜爱吃汤圆的,寓含 “ —— 〞之意;有些地方,人们还喜爱吃粽子 ,据说吃粽子有两种含义:一是因为“粽〞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二是因为。“粽〞 和“宗〞音近,取“ —— 〞之意。(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新凉》
N.徐玑
h.字灵秀
15.《舟上》
O.翁卷
i.字灵晖
16.《约客》
P.徐照
j.号灵渊
17.《乡村四月》
Q.赵师秀
k.字灵舒
三、选择题
1.标志着中国山水诗的正式诞生的是___的山水诗。( )
A.杜甫
B.孟浩然
C.李白
D.谢灵运
2.现存最早的描写江心寺的诗是( )。
A.《登江中孤屿》
B.《登池上楼》
徇禄反穷海, 卧痾封空林。
衾枕昧节候, 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 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 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 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 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 无闷徵在命。
2.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3.市井七子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温州的下层平民中出现了几位颇有名气的
诗人。他们的诗风刚健清新,多本色语,富有生活气息。这些人中比较 出名的共有七人,号称“市井七子”。他们是:菜贩季碧山,营卒黄巢 松,茶馆跑堂祝圣源,鱼贩梅方通,剃头匠计化龙,铁匠周士华,银匠 张丙光,其中尤以季碧山成就最高,名气也最大。
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
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②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 ?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出来的?
(以上答案及更多试题见附件)
(五)配乐读诗
1.谢灵运《登池上楼》
登池上楼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 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 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 退耕力不任。
___,_________”。
⑤如今梅雨潭边有一座亭,名叫“_____”。
2.连线题
《新凉》
徐玑
字灵秀
《舟上》
翁卷
字灵晖
《约客》
徐照
号灵渊
《乡村四月》
赵师秀
字灵舒
东西塔
A.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谢公亭
B.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
江心寺
C.丛林忽涌中流地,双塔曾擎半壁天。
澄鲜阁
D.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浩然楼
E.寺影一拳石,潮声四面风。
3.选择题
①江心寺正门的楹柱上对联的作者是
(
)
A.谢灵运
B.赵师秀
C.文天祥 D.王十朋
②温州的康乐坊、谢池巷、五马街等地和__有关。( )
A.朱自清
B.谢灵运
C.翁卷
D.徐玑
③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是描绘__之景。( )
A.梅雨潭
B.楠溪江
C.江心屿 D.雁荡山
④标志着中国山水诗的正式诞生的是__的山水诗。( )
《文化温州》第二章(瓯越文化)
(一)欣赏诗之景——江心屿 江心屿以其独特的位置和优美的景色,名扬天下,成为中国四大孤
屿之一,并且是其中最具文学特色的。屿上遍布殿堂亭榭,古迹众多, 加上古木葱茏,风景秀丽,因而,一向有“瓯江蓬莱”之称。历代许多 文人骚客来此游览观赏并留下大量的墨宝。据统计,历代歌咏江心屿的 诗篇约有1000多首,这是全国各大风景点中极为少见的,在中国岛屿中 更是独一无二的,因而,江心屿便有了中国“诗之岛”之称。
2. 浩然楼 在江心寺的东侧,有一座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顶的建筑,就是 浩然楼。其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登楼远眺,瓯 江上的往来巨轮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栉比的房屋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 无余。。 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句“众山遥相对,孤屿共题诗。”正对应此景 点浩然楼。 结合课本第38页,景点相配的诗句选择B。 3.宋文天祥祠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①对这首宋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
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
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
在江心寺与浩然楼之间有一座庭院式的建筑,便是宋文信国公 祠。公元1276年,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脱险来温,留居中川寺, 作《北归宿中川寺》。公元1482年,邑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义 200周年而建此祠。
结合课本第38页,景点相配的诗句选择H。 a) 澄鲜阁和谢公亭 澄鲜阁系二层三间木构建筑,在西塔山南麓,原名水陆阁,又名 江上楼。后取谢灵运诗《登江中孤屿》中“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 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之意,改名澄鲜阁。这首诗成为现存 最早描写江心屿的诗。 谢公亭位于澄鲜阁东南侧江畔,相传谢公游江心屿时,常憩此亭 观赏江景并吟诗作对。因而,连远在千里之外的李白、杜甫也写下 了“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和“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的诗 句,抒发诗人对江心屿的向往之情。 结合课本第38页,景点相配的诗句选择A和C、D。 5.来学亭 来学亭位于孤屿的东北角,遥对永嘉罗浮山。环境清幽,景色 宜人,水木皆含情,隔湖与“情人岛”相望,颇具诗情画意。古人 喜在此作画赋诗,特别是在冬天,来观雪景更属幸事。此乃“江心 屿十景”中第一佳景。 结合课本第38页,景点相配的诗句选择H。 6.东西塔 东塔位于孤屿东峰山,西塔位于孤屿西峰山。双塔对峙挺拔,有 凌云之势,往来船只,遥见二塔便知已到温州市区。从而,双塔亦成 温州风光的标帜。 结合课本第38页,景点相配的诗句选择G。 (二)走近诗之人 1.山水诗宗——谢灵运 温州那繁华的五马街、古老的康乐坊、谢池巷以及幽雅古朴的池 上楼等地都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谢灵运。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谢灵运(385-433),东晋诗人。谢灵运世袭康乐公,世称“谢 康乐”。永初三年(422年),他被贬为永嘉太守,在任一年,游遍永 嘉各地,先后创作了《登江中孤屿》《登池上楼》《北亭与吏民别》等 著名诗篇。 谢灵运多写山水诗,诗歌清丽自然、浑然天成,被称为“谢灵运 体”,标志着中国山水诗的正式诞生,所以谢灵运被称为“山水诗鼻 祖”。 2.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指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4位诗人:徐照 (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
江心屿__景点有关。( )
A.西塔
B.澄鲜阁
C.来雪亭
D.东塔
10.江心屿被誉为“___”。( )
A.美食岛
B.迎客岛
C.诗之岛
D.自然
岛
四、判断题(对√ 错×)
1.江心屿西塔上面长着一株无土培植的榕
树。 ( )
2.朱自清描写仙岩梅雨潭的作品是《绿》。
( )Βιβλιοθήκη 因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四人中徐照和翁卷是 布衣,徐玑和赵师秀做过小官。诗歌成就以赵师秀为最高。他们的诗体 的特点是: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日常生活、山水 小景的闲逸生活。“四灵”主要写五律诗,特别注重推敲中间两联;他 们也写七绝,虽不多,却各有若干首属宋代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读法:上联中第1、3、4、6、8字之“朝”,读音为“朝 夕”的“朝”;其余读为“朝拜”的“朝”。下联中第1、3、4、6、8 字之“长”,读音为“长短”的“长”;其余读为“生长”的“长”。 意思:浮云早晨来会聚,每天早晨来会聚,早晨会聚后早晨飞散 了;潮水常涨,时常上涨,时常上涨后时常消退。 妙处:本对联生动地描绘了浮云聚散、潮水涨落的奇特景象,确是 一副妙字好联。 结合课本第38页,景点相配的诗句选择E和F。
6.江心寺正门的楹柱上对联的作者是( )
A.谢灵运
B.赵师秀
C.文天祥 D.王十朋
7.温州的康乐坊、谢池巷、五马街等地方和___有关。( )
A.朱自清
B.谢灵运
C.翁卷
D.徐玑
8.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句“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与江心屿_
_景点有关。( )
A.浩然楼
B.江心屿
C.澄鲜阁
D.谢公
亭
9.宋代诗人文天祥的诗句“罗浮山下学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与
_、____、____。其中以____的诗歌成就最高。
3.中国四大孤屿中被誉为“诗之岛”的是____,它一向有“__
____”之称。
4.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中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联“_______
_,________。”
5.描写江心屿的诗中,现存最早的是____(作者)的《____
___》。
6.在楠溪江大箬岩景区有个陶公洞,这陶公是指_____,时人称
C.《题江心寺》
D.《约客》
3.下列作品中描写仙岩梅雨潭的是( )。
A.《背影》 B.《菏塘月色》 C.《绿》 D.《白水三
祭》
4.素有“瓯江蓬莱”之称的是( )。
A.鼓浪屿
B.江心屿
C.焦山岛 D.橘子洲头
5.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是描绘___之景。( )
A.梅雨潭
B.楠溪江
C.江心屿 D.雁荡山
A.杜甫
B.孟浩然
C.李白
D.谢灵运
⑤下列作品中描写仙岩梅雨潭的是( )
A.《背影》 B.《菏塘月色》 C.《绿》 D.《白水
三祭》
4.判断题
赵师秀、谢灵运。 ( )
与周生》中的诗句。
( )
③“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水共澄鲜”是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中的诗句。
()
5.赏析
《约客》赵师秀
1. 江心寺简介及对联解读 古时的江心屿是有两个小岛组成。宋绍兴七年(1137年),僧人清 了奉旨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人填塞中川,两屿于是连接为一岛,并 建寺名中川,通称“江心寺”。寺院大门两边楹柱上有一副叠字对联。 它相传是宋代的王十朋撰写的,现在悬挂在寺门的对联由书法家方介堪 重写。 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