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瓯越文化的 诗句
瓯越名山。九溪南雁

南雁回味
• 你看到了什么? • 你想到了什么? • 你学到了什么?
探究活动
测量山峰高度
• 在19世纪阳光明媚的一天,有位数学家旅行到了金字塔下, 看到这样一则告示:谁能测算出法老胡夫金字塔的塔高就 可以得到埃及国王的重赏,数学家略加思索,找来一根竹 竿,一根皮尺,把竹竿竖直插在地面上,用皮尺l量出竿 长和影长,然后又量出塔的影长。不一会儿,他就准确地 报出了金字塔的高度,当然,他得到了那份重赏。 • 你知道这位数学家所依据的数学原理吗?请回答! • 如果你去旅行,去游览名山大川,不妨运用以上数学原理, 用简易的方法(如步测、目测)估算一下古塔、山峰、的 高度,那将为你的游览增添乐趣!
溪水发黑 还没到渡口,远远看去,水面上白花花一片,感觉怪怪 的,跟印象中清澈见底的溪水已经不太一样。走近一看,发 现这些白花花的原来是泡沫,不禁令人想起那些泛起阵阵污 物的臭水沟。再仔细看看,这儿的水,在山林映照之下,倒 是有点绿意,然而,更多的却是墨色,深不过二三十厘米的 水,就已经看不到底了。
议一议
温州晚报题为《“黑炮”轰南雁》报道 : 溪滩晾皮 南雁荡山景区的门口,树着一块石碑,上书“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大字,石碑背后,介绍南雁是以秀溪、幽洞等为 特色。进入景区,是一块大溪滩,然而,上千平方米大的溪 滩,却铺满了一张张淡黄色的皮革,盖得连底下的鹅卵石都 看不到。走在溪滩上,阵阵腥臭味袭来,跟印象中风景区清 新的空气相距甚远。
议一议
• 当地人们如何利用南雁荡山,发展经济? • 发展旅游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南雁荡山旅游业的发展
• 1 吸引游客旅游的有哪些景色? • 开发或建设哪些旅游项目? • 2 如何建设和改善交通条件? • 3 还要建设哪些配套设备?
南雁景色
温州竹枝词吟传不衰

温州竹枝词吟传不衰竹枝词源起唐代文人竹枝词,也叫“竹枝”,出于巴、渝一带。
唐长庆二年(822),刘禹锡调任夔州刺史,多次去乡间采风,发现这种民歌,他认为其歌“词多鄙陋”,乃学屈原在沅、湘间改写当地民歌《九歌》的经验,改作《竹枝词》新辞九章,教里中儿童歌之,词中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成为唐代诗歌中别开生面之作,盛行于贞元、元和之间。
现在说到“竹枝词”,一般人都认为刘禹锡是首创者。
这从历史上考察,不很准确。
因为在他之前,大约公元810年前后,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在他的《教坊歌儿》里,就曾提到民间已有“竹枝词”传播,另外作为文人写《竹枝词》,在刘禹锡之前,也已有人在。
根据记载,唐代另一大诗人顾况,比刘早六七十年,已有“竹枝词”问世;还有白居易的《竹枝词》四首(写于公元819年),也比刘禹锡早。
但是,由于刘禹锡对《竹枝词》情有独钟,他不仅写了几百首竹枝词,同时,由于他采集民歌多,下的功夫大,深得民歌精髓,引起后来众多诗人的重视,纷纷仿效。
由于刘禹锡等人的提倡,历代有许多文人作家纷纷响应,创作了无数竹枝词,一些名诗人,如苏轼、白居易、黄庭坚、杨万里、范成大、叶适、杨维桢、王士桢、郑板桥、董伟业等都参加了这个行列,使竹枝词有了蓬勃的发展。
明清两代更多,有人统计,达三百余种,计12000多首。
但这仅是一个不完全的统计数字,其实远不止这些。
温州竹枝词始于宋在刘禹锡等人的倡导下,温州历代有不少诗人,纷纷学写竹枝词,也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不乏意韵俱美的佳作。
根据现有资料,温州竹枝词的创作,始于宋而盛于清。
据载,起初有郡人名仰圻者作《永嘉百题诗》(即后人称的“前永嘉百咏”),可惜没有留传下来。
后来又有杨蟠的《永嘉百咏》(被后人称为“后永嘉百咏”),但也大多散佚。
至今能看到的是由北京大学据《全镡津文集》和《会稽掇英总集》等书收录的杨蟠诗作,编为一卷,归入《全宋词》。
令人遗憾的是其中属《永嘉百咏》的只有30余首。
杨蟠,章安(今台州市椒江区)人。
《温州赋》-周晓明

《温州赋》-周晓明瓯越古郡,浙南首府。
濒临东海之滨,浩瀚万顷;地处丘陵之带,绵延千里。
南接闽北,北连乘州。
扼东南之险,毗婺[wù]处二州。
恰逢世纪之旦,时值癸未之春。
阔别十载,故里重归。
观旧城新貌,思绪翻腾;睹民富国强,心潮澎湃。
冥思神韵悠扬,欲成行云流水之势;苦觅笔底波澜,挥斥惊天动地之辞。
搜肠砌典,纳百川而成一河;破简寻章,采千载难得一韵。
愧志大才疏,叹陋笔著赋。
雕琢百般,难概全貌。
古因白鹿衔异花而来,今有骏马驾祥云而踏。
碧水青山,人杰地灵;物丰贸顺,荟萃人文。
蕴天地阴阳之气,领山川钟灵之秀。
气候宜人,绝无严寒酷暑之虞;物产丰饶,多有水产果蔬之品。
瓯菜美肴,自成一系。
虾蟹贝蛤,脍炙人口;鲜嫩滑爽,风味别存。
登高揽胜,诗意渐生;极目远眺,豪情顿发。
高楼耸立,鳞次栉比。
群山迤逦,碧水环绕。
山水温州,已露头角;旅游胜地,颇见峥嵘。
雁荡云影,龙湫[qiū]飞瀑,奇峰怪石,壁立千仞。
谓海上名山,名不虚传。
江心孤屿,中流砥柱,瓯潮拍岸,一水中分。
誉诗之岛国,名至实归。
楠溪清江,水澄景幽,峰峦叠嶂,滩潭密布。
称风雕玉琢,恰如其分;言神工鬼斧;浑然天成。
竹筏轻泛,神清气爽。
洞头诸岛,恰似明珠散落,璀璨夺目。
雾聚雾散,乍隐乍现;潮起潮落,时浮时沉。
迎旭日东升,光芒万丈;送夕阳西坠,晚霞千重。
氡[dōng]泉温浴,氤氲仙气,可疗百病而强身。
南麂[jǐ]畅游,冲浪击水,可娱性情而健体。
春入江南,赏雨于泽雅,气象万千;秋临仙岩,听风于瑶溪,琴鸣笛诉。
兼有中南雁荡,风光旖旎[yǐ nǐ]。
真乃胜景如画,江山多娇。
太守灵运,山水诗之鼻祖,遗佳作名篇于其间,政绩飞扬;书圣王公,书法家之泰斗,留墨宝真迹于此地,兰亭远播。
吟诗循野径,觅孟浩然之仙迹;沽酒踏清风,追徐霞客之履踪。
永嘉四灵,精于唐律,简约清逸,自成丘壑。
南戏瓯剧,各有千秋;苑林曲艺,别具一格。
“温州模式”,已成经济体制之楷模。
拜政策之惠,开拓创新;抢机遇之先,锐意进取。
描写温州的古诗词十首

描写温州的古诗词十首摘要:一、引言:温州的历史文化与古诗词的结合二、正文:一、首篇:《温州古》唐代诗人杜甫创作此诗,描绘了温州古城的风貌。
诗中提及“瓯越”、“孤屿”,展现了温州的自然景色。
二、第二篇:《温州夜泊》宋代诗人林景熙描绘了夜晚停泊在温州码头的景象,通过“渔火”、“江风”等意象,展示了温州的繁华。
三、第三篇:《温州道中》诗人陆游途径温州时,创作了这首描绘沿途风光的诗篇。
诗中写到“山阴道上”,“绿树成荫”,展现了温州的山水之美。
四、第四篇:《温州春晓》明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这首诗,描绘了温州春天的清晨。
通过“鸟鸣”、“花香”等描绘,展现了温州春天的生机盎然。
五、第五篇:《温州江上》清代诗人袁枚在此诗中描绘了温州江上的风光。
诗中写到“帆影”、“潮声”,展示了温州江上的繁忙景象。
六、第六篇:《温州逢旧友》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温州遇见旧友,创作了这首诗。
诗中提及“故人”、“往事”,展现了温州的人际交往。
七、第七篇:《温州送别》诗人王之涣在温州送别友人,创作了这首诗。
诗中写到“离别”、“相思”,表达了温州的离别之情。
八、第八篇:《温州秋日》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这首诗,描绘了温州秋天的景色。
通过“落叶”、“秋声”等描绘,展现了温州秋天的韵味。
九、第九篇:《温州登山》明代诗人杨慎创作的这首诗,描绘了登山途中所见的温州风光。
诗中写到“峰回”、“路转”,展示了温州的山川之美。
十、第十篇:《温州除夕》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在除夕之夜创作了这首诗。
诗中写到“烟火”、“团圆”,展示了温州除夕的热闹景象。
【结语】这些古诗词不仅展现了温州的自然风光,还体现了温州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
它们是温州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后人研究温州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瓯越文化--永嘉诗韵

永嘉诗韵历代文化名人徐霞客三游雁荡山——“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朱自清二赏梅雨潭——写就家喻户晓的《绿》。
如今梅雨潭边有一座亭,名叫“自清亭”。
弘景钟情楠溪江在楠溪江大箬岩景区有个景点公洞,这里的公就是指弘景,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
他隐居楠溪江时留下脍炙人口的《答中书书》。
市井七子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下层平民中出现了几位颇有名气的诗人。
他们的诗风刚健清新,多本色语,富有生活气息。
这些人中比较出名的共有七人,号称“市井七子”。
他们是:菜贩季碧山,营卒黄巢松,茶馆跑堂祝圣源,鱼贩梅方通,剃头匠计化龙,铁匠周士华,银匠丙光,其中尤以季碧山成就最高,名气也最大。
永嘉四灵指当时生长于永嘉(今)的4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
因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
4人中徐照和翁卷是布衣,徐玑和师秀做过小官。
他们的诗体的特点是: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日常生活、山水小景的闲逸生活。
山水诗鼻祖:灵运灵运(385-433),东晋诗人。
灵运世袭康乐公,世称“康乐”。
永初三年(422年),他被贬为永嘉太守,在任一年,游遍永嘉各地,先后创作了《登江中孤屿》《登池上楼》《北亭与吏民别》等著名诗篇。
灵运多写山水诗,诗歌清丽自然、浑然天成,被称为“灵运体”,标志着中国山水诗的正式诞生,所以灵运被称为“山水诗鼻祖”诒让:清代语言学家,第一个破译甲骨文的学者。
璁:明朝嘉靖年间任朝廷首辅,世称『阁老』。
夏承焘:词学家,被誉为"一代词宗",蜚声海外。
有《唐宋词人年谱》、《夏承焘词集》等专著。
叶适:南宋哲学家、文学家(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出生于瑞安。
《水心文集》等传世。
基:字伯温,文成县南田(旧属青田县)人,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而驰名天下与名胜相关的诗作《答中书书》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温州古诗词

温州古诗词
文人雅士为温州留下不少诗集。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温州的诗词,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沁园春.温州》
————文梦先生
月桂香都,白鹿衔花,瓯水弄潮。
画江心孤屿,风华傲立;楠溪雁荡,碧秀芳娇。
滨海明珠,鸿图锐士,执握先锋胜自豪。
邀红旭,绘人间瓯越,天韵丰饶!
贤英荟萃今朝,为崛起中华比翼高。
继仲尼尊礼,万邦师表;阳明悟道,绝世文骁。
文梦真学,神州一脉,再续千秋睿至韬。
挥明月,驭龙腾意气,虎踞风骚!
登永嘉绿嶂山
---谢灵运
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
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
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
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
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
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难匹。
颐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温州地方课程(瓯越文化)知识整理

《文化温州》第二章(瓯越文化)(一)诗之岛——江心屿江心屿以其独特的位置和优美的景色,名扬天下,成为中国四大孤屿之一,并且是其中最具文学特色的。
屿上遍布殿堂亭榭,古迹众多,加上古木葱茏,风景秀丽,因而,一向有“瓯江蓬莱”之称。
历代许多文人骚客来此游览观赏并留下大量的墨宝。
据统计,历代歌咏江心屿的诗篇约有1000多首,这是全国各大风景点中极为少见的,在中国岛屿中更是独一无二的,因而,江心屿便有了中国“诗之岛”之称。
1.江心寺简介及对联解读古时的江心屿是有两个小岛组成。
宋绍兴七年(1137年),僧人清了奉旨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人填塞中川,两屿于是连接为一岛,并建寺名中川,通称“江心寺”。
寺院大门两边楹柱上有一副叠字对联。
它相传是宋代的王十朋撰写的,现在悬挂在寺门的对联由书法家方介堪重写。
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读法:上联中第1、3、4、6、8字之“朝”,读音为“朝夕”的“朝”;其余读为“朝拜”的“朝”。
下联中第1、3、4、6、8字之“长”,读音为“长短”的“长”;其余读为“生长”的“长”。
意思:浮云早晨来会聚,每天早晨来会聚,早晨会聚后早晨飞散了;潮水常涨,时常上涨,时常上涨后时常消退。
妙处:本对联生动地描绘了浮云聚散、潮水涨落的奇特景象,确是一副妙字好联。
2.浩然楼在江心寺的东侧,有一座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顶的建筑,就是浩然楼。
其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
登楼远眺,瓯江上的往来巨轮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栉比的房屋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无余。
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句“众山遥相对,孤屿共题诗。
”正对应此景点浩然楼。
3.宋文天祥祠在江心寺与浩然楼之间有一座庭院式的建筑,便是宋文信国公祠。
公元1276年,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脱险来温,留居中川寺,作《北归宿中川寺》。
公元1482年,邑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义200周年而建此祠。
a)澄鲜阁和谢公亭澄鲜阁系二层三间木构建筑,在西塔山南麓,原名水陆阁,又名江上楼。
写一首关于温州的宋词

鹧鸪天·咏温州
瑞安江水碧连天,雁荡山色映画卷。
南塘夜色月浮莲,古港帆影唤商船。
鱼鳞瓦,百工传,千年瓯窑火不寒。
永嘉学派人文厚,繁华犹记宋时烟。
鹿城繁华似锦绸,楠溪江畔稻花香。
矾山矾矿映日光,海鲜美酒暖人肠。
过桥米线牵乡愁,细雨石板诉旧游。
温州儿女生机勃,敢为人先闯九州。
注解:
1. 瑞安江:即温州市的飞云江,下流经过瑞安市。
2. 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市,以山水奇秀闻名于世。
3. 南塘:指温州南塘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江南水乡特色。
4. 古港帆影:指的是温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
5. 瓯窑:温州地区的古代瓷窑,其瓷器制作工艺历史悠久。
6. 永嘉学派:南宋时期以浙江永嘉地区(今温州)为中心形成的儒家学派,主张经世致用。
7. 鹿城:温州的别称。
8. 楠溪江:位于温州市北部,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9. 过桥米线:虽然并非温州独有,但这里用来象征地方美食文化。
10. 敢为人先闯九州:赞扬温州人民自古以来的创业精神和勇闯天涯的胆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瓯越文化的诗句以下是一首关于瓯越文化的诗句
瓯越山水多奇秀,古韵悠悠入画来。
风雅流传看瓯越,诗情画意满人间。
千年文脉瓯越传,山水之间尽诗篇。
瓯越文化薪火传,山水诗画永流年。
越人歌起思故园,山水诗篇留千古。
瓯越风物皆成诗,山光水色映人心。
文化瑰宝瓯越存,山水之间有佳篇。
悠悠岁月铸瓯越,山水之间传佳话。
瓯越文化熠熠生,山光水色入诗怀。
千年文脉看瓯越,山水之间留雅韵。
瓯越风情千古史,人文景致亦风流。
瓯越文化源远流长,
闪耀着璀璨光芒。
山川秀美物产丰饶,
人文荟萃古韵犹存。
五马街上游人如织,
白鹿城中欢歌笑语。
山水之间美景如画,
让人流连忘返心驰神往。
墨池公园古树参天,
玉介园中文化瑰宝。
王谢诗书镶嵌其中,
领略瓯越文化之美。
一口乡音亲切难忘,
一曲渔歌悠扬婉转。
一江碧水荡漾心田,
让人思绪万千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