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种了土豆 毁了草原

合集下载

破坏生态系统的案例

破坏生态系统的案例

破坏生态系统的案例先说个草原上的事儿。

以前啊,有个地方的草原那叫一个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那种。

但是呢,有些人为了多养羊,就拼命地让羊在草原上吃草,也不管草原能不能承受得住。

这羊啊,就像一群无情的“割草机”,把草吃得越来越少。

结果呢,没有了草的保护,土壤就开始松动,风一吹,沙子就起来了,好好的草原就慢慢变成了沙漠。

那些原本在草原上生活的小动物们,像野兔啊、草原鼠啊,它们的家没了,食物也没了,数量就越来越少。

这就是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

还有海洋里的呢。

有些人啊,特别喜欢吃鱼翅,觉得那是个高档玩意儿。

于是就大量捕杀鲨鱼,就为了那一点点鱼翅。

可鲨鱼在海洋里是很重要的角色啊,它就像海洋里的警察一样,控制着其他鱼类的数量。

现在鲨鱼被大量捕杀,海洋里的一些小鱼就开始泛滥了,然后这些小鱼又会大量吃掉海藻之类的东西,整个海洋的生态平衡就被打破了。

比如说有些珊瑚礁周围的生态系统,本来靠着鲨鱼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鲨鱼少了之后,那些小鱼把珊瑚礁周围的藻类吃光了,珊瑚礁也就慢慢死去了,这一死啊,又让很多在珊瑚礁里生活的小生物没了家,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就乱套了。

再说说森林的事儿。

有很多地方为了盖房子、造纸或者开垦农田,就大量砍伐树木。

那些大树就像森林里的老爷爷老奶奶,守护着整个森林生态。

树被砍了,住在树上的小鸟没了窝,只能到处乱飞找新的地方。

还有森林里的那些小昆虫啊,它们的生活环境也被破坏了。

而且树没了,雨水就直接冲刷地面,把土壤里的营养都带走了,土地就变得越来越贫瘠,森林生态系统也就慢慢崩溃了。

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把房子的支柱都拆了,这个家还能好吗?。

浅析内蒙土豆滞销事件--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物理101荣春朝

浅析内蒙土豆滞销事件--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物理101荣春朝

浅析内蒙土豆滞销事件--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物理101荣春朝第一篇:浅析内蒙土豆滞销事件--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物理101荣春朝现代企业管理期末论文第 1 页 2013/4/7浅析内蒙土豆滞销事件事件简介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内蒙古,今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140多万亩,比去年增加11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同比提高15%,产量1100多万吨,比去年增加260万吨。

但是,马铃薯遭遇卖难,很多农民血本无归。

内蒙古土豆滞销表层原因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以下两个原因:一、主要是因为去年行情好,赚了钱,所以今年马铃薯种植的面积就增加了,这样就导致了供过于求,所以马铃薯价格也比较低,也就说,信息不对称;二、就是现在国际市场上马铃薯淀粉价格也是在下跌。

对内蒙古土豆滞销事件的分析及一些思考(个人观点,请您指教)我们应该一起来分析一下问题的实质。

首先,什么引起了大量资金流入土豆种植行业。

有一点我们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的资本的流动是正常的,也是保障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可是,为什么在我国时常发生这种资本极大的非正常流动呢?这正是要引起我们深思的地方,还记得前阵子蒜贵得让老百姓吃不起,后来又突然价格直线下降。

还有居高不下的肉价让老百姓叫苦不迭,更让我们这些经济还不独立的穷学生感觉很现代企业管理期末论文第 2 页 2013/4/7 是无奈,在学校饱饱地吃顿肉成为了奢望。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资本这样不正常的流动呢?当然,我们在这里要承认人是经济人,我们会追逐利润。

可是,我们反过来想想,假设这些土豆种植户知道他们今年会赔钱,他们还会投入那么多的钱吗?显然,这是不会的,也就是说,我们这里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的信息交流出现了问题。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十分窘迫的局面里,就是说只停留在了事后处理出现的问题,而且是表面的处理方法。

我看到这样的报导“进入10月中旬以来,为帮助内蒙古乌兰察布土豆打通销路,相关部门启动滞销救助机制,组织物美、华润万家等16家大型连锁超市开展农超对接”,我觉得是荒谬的。

草原资源保护法案例

草原资源保护法案例

草原资源保护法案例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保障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草原资源逐渐遭受破坏和退化,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草原资源,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草原资源保护的法规和政策,并且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本文将从实际案例出发,详细介绍我国在草原资源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其效果。

案例一:内蒙古自治区“贺兰山林草复合防护与保护工程”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草原地区之一,然而,过度放牧和人为开发等活动导致该地区草原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自治区政府实施了“贺兰山林草复合防护与保护工程”。

该工程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等措施,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和草原保护工作。

首先,工程组织实施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项目,通过引种本土植物,增加草原植被覆盖率,减少了风蚀和水蚀现象,提高了土壤保持能力。

同时,在进行植树造林的同时,还加强了对放牧行为的管理,通过控制牧畜量和放牧时间,有效减少了草原过度放牧的问题。

其次,该工程注重草地的恢复和保护。

通过实施放牧轮换制度,合理安排放牧区域和放牧时间,保护了草地的生长和恢复。

此外,还加强了对草原退化地区的治理,通过机械除草、草皮覆盖等方式,促进了退化草地的恢复。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内蒙古自治区的贺兰山地区的草原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修复。

植被覆盖率得到明显提高,土壤侵蚀现象减少,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同时,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加强,对防止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案例二:青海湖周边湿地保护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对青海湖的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青海湖周边湿地面临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湖泊周边湿地,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和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对湖泊周边湿地的管理和保护。

设立了保护区,划定了禁止开发区域,严禁任何破坏湿地生态的行为。

破坏草原150亩行政处罚案例

破坏草原150亩行政处罚案例

破坏草原150亩行政处罚案例一、无定河镇巴图湾村蔡某某开垦草原案。

蔡某某于2018年3月,在乌审旗无定河镇巴图湾村实施擅自开垦林地行为。

2018年6月3日,乌审旗森林公安局无定河派出所接到基层林工站案件移送发现蔡某某涉嫌开垦林地,经查,蔡某某开垦林地1.1092公顷(16.638亩),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2018年7月13日,由乌审旗森林公安局作出行政处罚,并处罚金11092元。

二、乌审召镇巴汗淖村李某某非法占用农用地案。

李某某于2016年6月1日,在乌审旗乌审召镇巴汉淖村实施非法占用草原行为。

2017年1月10日,乌审旗森林公安局乌审召派出所向森林公安局刑警队移交了一起非法占用农用地一案,经刑警队调查,李某某非法占用农用地0.3452(5.178亩)公顷。

调查终结后,于2017年5月8日,向乌审旗人民检察院移送诉讼,乌审旗人民检察院于2017年6月27日向乌审旗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乌审旗人民法院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之规定,判处李某某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判处拘役两个月,缓刑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

三、嘎鲁图镇巴音柴达木村谢某某非法开垦林地案。

谢某某于2012年4月,在乌审旗嘎鲁图镇巴音柴达木村实施非法开垦林地行为。

2014年4月1日,经乌审旗森林公安局立案侦查,谢某某非法开垦林地0.7690公顷(11.535亩),其行为已涉嫌构成犯罪。

2015年3月6日由乌审旗森林公安移交乌审旗公安局办理,2016年11月1日乌审旗公安局将谢某某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向检察院移送起诉。

2017年08月14日乌审旗人民检察院向乌审旗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017年11月6日乌审旗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二条之规定依法审理判决,判处谢某某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塞罕坝荒漠变绿洲思政案例

塞罕坝荒漠变绿洲思政案例

塞罕坝荒漠变绿洲思政案例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超酷的故事,那就是塞罕坝从荒漠变成绿洲的传奇经历。

这事儿啊,可不仅仅是种了几棵树那么简单,这里面蕴含着满满的思政智慧呢。

一、曾经的塞罕坝:“灰头土脸”的绝望之地。

想当年啊,塞罕坝就像是一个被大自然抛弃的孩子。

由于过度开垦、战争破坏和不合理的采伐,那片土地变得一片荒芜。

风沙就像一群调皮捣蛋却又破坏力极强的小恶魔,到处肆虐。

那时候的塞罕坝,就像一个巨大的灰色伤疤,横亘在大地上。

当地的老百姓整天生活在风沙的威胁之下,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啊。

出门走一趟,回来就可能变成“土人”,而且土地沙化严重,种啥啥不行,大家都对这片土地的未来感到绝望。

二、转机:一群勇士的到来。

就在塞罕坝陷入绝境的时候,一群超级英雄出现了。

不过他们可没有披着斗篷,也不会飞,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造林人。

这些造林人就像是一群执着的探险家,他们怀着满腔热血,带着简单的行囊和工具,就踏上了这片荒凉的土地。

他们可不知道前面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但就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决定要和这片荒漠“干一架”。

你想啊,在那时候来到塞罕坝,就好比是去了一个没有水、没有食物(种树的基础环境差),还有无数敌人(恶劣的自然条件)的战场。

但是这些造林人心里想的是:“哼,不就是一片荒漠嘛,我们就要让它变个样!”他们住在简陋的窝棚里,夏天的时候,窝棚里热得像蒸笼,蚊虫还特别多,感觉就像是住在“昆虫王国”里;冬天呢,那寒冷就像小刀子一样,能直接刺进骨头里。

可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他们。

三、造林之路:充满汗水与泪水的征程。

造林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缺乏经验,种下去的树苗就像一个个脆弱的小娃娃,在恶劣的环境下纷纷夭折。

这可把造林人们急坏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

他们开始研究当地的土壤、气候,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照顾每一棵树苗。

这些造林人每天的工作那叫一个辛苦。

天还没亮就得起床,扛着树苗,背着工具,走向那片等待改造的土地。

关于烧荒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关于烧荒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我国某村庄位于山区,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植被茂密,村庄周边的山林资源丰富。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农田被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导致村民在农闲季节烧荒现象严重。

某年春末,该村村民在烧荒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引发山林火灾,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二、案件经过1. 火灾发生某年5月,该村村民为了清除农田里的杂草,提高土地肥力,开始在农田周边的山林进行烧荒。

5月15日,村民李某在自家农田烧荒时,由于风力较大,火势失控,蔓延至周边山林,引发山林火灾。

2. 火灾蔓延火灾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组织消防、公安、林业等部门进行扑救。

但由于火势猛烈,蔓延速度快,扑救难度较大。

经过连续数日的扑救,火灾终于被扑灭。

3. 火灾损失火灾造成周边山林大量树木烧毁,植被破坏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

同时,火灾还导致部分村民的房屋、牲畜等财产损失。

三、案件处理1. 调查取证火灾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组织调查组对火灾原因进行调查。

经过调查,确认火灾系村民李某烧荒操作不当引发。

2. 责任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调查组认定李某因烧荒操作不当引发火灾,应承担火灾事故的主要责任。

3.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李某的行为构成过失引发火灾,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经法院审理,判决李某赔偿火灾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1. 烧荒行为的法律风险烧荒行为具有较大的法律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烧荒行为若引发火灾,责任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案中,李某因烧荒操作不当引发火灾,最终被追究法律责任。

2. 法律责任与预防措施(1)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四条规定,过失引发火灾的责任人,依法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①承担火灾损失赔偿责任;②承担刑事责任;③承担行政处罚。

(2)预防措施:①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村民消防安全意识;②加强山林火灾隐患排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③建立健全山林火灾应急预案,提高火灾扑救能力;④加强农田管理,推广安全烧荒技术。

农业多样化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例

农业多样化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例

农业多样化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例以农业多样化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例为题,列举如下:1. 大规模清除森林进行农业开垦:为了扩大农田面积,许多地方采取大规模清除森林的方式进行农业开垦。

这种做法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导致植物物种减少、动物栖息地丧失,同时还会引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2.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民普遍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

这些化学物质在农田中积累,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3. 过度放牧和过度放养:一些地区存在过度放牧和过度放养现象,导致草原退化和土地沙漠化。

过度放牧引起草原植被破坏,导致土壤侵蚀和水源减少,严重威胁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

4. 大规模养殖场的养殖污染:大规模养殖场集中饲养大量家禽和畜牧动物,产生大量的粪便和污水。

这些废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污染,危害水生生物和水源安全。

5.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一些地区采取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连作、轮作不当等,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结构松散,易于发生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破坏农田生态系统。

6. 过度抽取地下水:为了满足农业用水需求,一些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

这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河流和湖泊的水量供应,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甚至引发地面塌陷等问题。

7. 引种外来物种破坏生态平衡: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引进了许多外来物种。

然而,有些外来物种具有强烈的竞争力,会快速扩散并抑制本地物种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8. 水资源过度利用:农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但一些地区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

这对生态系统的水循环造成严重影响,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9. 渔业过度捕捞:渔业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多样化形式,但一些地区存在过度捕捞的问题。

过度捕捞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导致渔业资源的枯竭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10. 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农业废弃物如秸秆、农膜等处理不当,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6章 外部效应:案例 - 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

第6章 外部效应:案例 - 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

12
案例追踪

加强跟踪督查确保草原违法落实案件处罚,2010-03-04;主管部门开 展非法开垦草原清查,2010-11-01,内蒙古草原监督管理所
巴林右旗人工播种紫花苜蓿草种
播种牧草现场
13
陈旗草原挖草皮的情形(2007年)
草原已恢复植被(2009年)
14
15
经过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努力气候环境己见成效但在距离北京400公里某地管理部门乱垦草原所谓种了土豆毁了草原为了一时之利造成土地沙化日益严重有专家称长此以往未来的北京将成为未来的楼兰evaluationonly
外部效应:案例
北京师范大学 王华春
1
公共产品、外部性理论互动案例讨论框架
1 2
案例导入:目标、背景和理论



政府管制或计划 征税和补贴 发放排放许可 私人解决方案:企业合并、协商谈判、道德规范等 科斯定理与产权明晰
6
2.视频案例:焦点、冲突和问题
观摩教学案例视频(10分钟)并思考相关问题 角色提示:


1.老党员李德以及其他退耕还牧参与者 2. 村委会主任(草原管理局副局长刑某) 3.饲料种植承包人 4.牧民 5.当地、北京、天津、唐山等居民
视频案例:焦点、冲突和问题 小组讨论:问题、原因和出路
案例总结:结论济学
2
1.案例导入:目标、背景和理论
1.1案例讨论目标 通过视频案例的观摩、讨论、分析和点评, 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对公共产品、外部性理 论的掌握与运用,重点理解在市场失灵领域 为什么需要政府干预、政府如何进行干预。 进一步加深对公共经济学理论框架理解。
3
1.2案例背景介绍 过去几年北方沙尘暴每年平均发生十余次, 部分沙尘暴甚至飘洋过海远至日本。经过退 耕还林、退耕还牧努力气候环境己见成效, 但在距离北京400公里某地管理部门乱垦草原 ,所谓“种了土豆、毁了草原”,为了一时 之利,造成土地沙化日益严重,有专家称, 长此以往,未来的北京将成为“未来的楼兰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种了土豆毁了草原案例导入:教学目标和知识要点(一)案例学习目标通过视频案例的观摩、讨论、分析和点评,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对公共产品、外部性理论的掌握与灵活运用,进一步加深对公共部门经济学理论框架理解,在市场失灵领域为什么需要公共部门加以干预的目的。

(二)案例背景介绍过去几年北方沙尘暴每年平均发生十余次,部分沙尘暴甚至飘洋过海远至日本。

经过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努力气候环境己见成效,但在距离北京400公里某地管理部门乱垦草原,所谓“种了土豆、毁了草原”,为了一时之利,造成土地沙化日益严重,有专家声称,长此以往,未来的北京将成为“未来的楼兰”。

(三)案例涉及理论1.公共产品理论,要点包括其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政府而不是私人成为公共产品提供主体;政府可以生产或者以制度界定其他主体提供。

2. 外部性理论,要点包括外部效应和市场效率:如果是正的外部性由于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出现供给不足;如果是负的外部性由于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出现供给过剩。

如何解决外部性问题,措施有政府管制或计划;征税和补贴;发放排放许可;私人解决方案包括企业合并、协商谈判、道德规范、科斯定理与产权明晰等。

视频案例:冲突焦点和反映问题演播室主持人方静:内蒙古的乌兰布统号称是距离北京最近、最美的大草原,有人还把它称作是“北京的后花园”。

这里风景如画,一些影视剧像《康熙王朝》、《射雕英雄传》、《汉武大帝》都曾经在这里拍摄外景。

为了保护这块美丽的草原,国家一再倡导广大的农牧民退耕还草、涵养水源。

可是当记者从北京驱车400公里赶往这里的时候,却发现这里的草原正在被大片地开垦。

记者:这个碑原来写的是什么?李德村民:原来这个碑上写的是滦河小流域治理的一些数字。

现在经过风吹,已经看不着了。

解说:李德原来是乌兰布统所属的元宝山牧场生态办主任。

上个世纪90年代,正是他带领着当地百姓围栏、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养护草原。

记者:当时你们主要是做了些什么工作?李德:当时就是栽树,围封栽树。

记者:栽了多少树?李德:这2万亩栽了40%,也就是这样。

记者:现在还剩多少少?李德:现在已经你看寥寥无几了,这翻地都扣了。

解说:让李德感到愤怒的是大量草原被开垦成耕地种植马铃薯等农作物。

马铃薯在北方地区叫土豆,。

在元宝山村,记者在繁花盛开的美丽草原中看到了一片片种着土豆的耕地。

记者:什么时候开的?村民:这开,今年三年了。

记者:原来就像那边的草原似的?村民:嗯。

记者:草长多高?村民:这草也和那差不多。

记者:原来是放牧场吗?村民:原来是放牧场。

宋国华村民:草都是半尺多高,然后他把它开成……,当年开了之后就包给啥了,就是围场的人一直种的土豆,去年是种一年,今年又种一年。

解说:这块地有480亩,位于元宝山村东蘑菇场,现在由河北省围场县的王海涛承包。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包这个地的?王海涛土地承包人:我是今年春天。

记者:你来之前,这地是什么地?王海涛:也是土豆地,去年别人种过。

记者:合同是怎么签的?王海涛:合同大体上是,我承包这块地从2006年的元月1号到2006年的12月31号,这块地归我,就我种,每亩地120块钱,我给他把钱一交就归我种了。

解说:据村民介绍,王海涛承包的东蘑菇场这片480亩土地中有16亩半是今天春天新开荒的。

这是当时村民拍下的照片。

除了东蘑菇场这块480亩地,王海涛还在西蘑菇场那里也承包了一片土地种土豆。

王海涛:那片是250亩地。

记者:250亩地。

解说:250亩加上480亩,今年光王海涛个人就在元宝山村种了730亩土豆。

以前,村民们种莜麦、牧草等都是防沙、固沙的植物。

后来改种土豆以后,加剧了土壤沙化。

在退耕还草政策的要求下,今年村民大量的耕地都退耕了。

谁知道自己退耕后,村里却把土地承包给王海涛种土豆了。

村民:整个把资源说实在让给人家了。

村民:要是退就全退它,关键是我们老百姓退了,反过来你村里又拿回去种,自己卖钱去了。

解说:那么,王海涛承包这730亩土地到底是谁同意开垦的呢?记者采访期间,在元宝山村委会找不到一名村干部,他们不愿意出面见记者。

几经周折,在草原上的一个旅游景点,记者还是找到了和王海涛签定合同的元宝山村村委会主任王玉清。

记者:为什么要开荒呢?王玉清元宝山村村委会主任:那就是批的饲料地,搞科技养牧。

记者:开垦的依据是什么?是什么人在开垦?王玉清:上面批的。

解说:“严禁开垦草原”是《草原法》十分明确的规定。

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部门真的会批准他们这样开垦草原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克什克腾旗草原监督管理局的副局长邢旭。

记者:如果要开垦草原的话,他得到你们那儿办手续吗?邢旭克什克腾旗草原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对。

记者:那他们现在办了吗?邢旭:办了。

在我们那儿有部分办了。

记者:什么时候办的?邢旭:2004年、2005年办的。

解说:邢局长证实王海涛承包的土地中有300亩是经克什克腾旗草原管理部门批准开垦的,名目是饲草料用地,而不是种植土豆。

记者:那怎么种土豆了呢?王玉清:2004年种饲草亏损,没人要,没人买。

记者:然后今年就种土豆了?王玉清:对。

再说土豆也是饲料,土豆、胡萝卜不都是饲料吗?记者:都是饲料?王玉清:牛、马、羊全吃。

解说:按照元宝山村委会主任王玉清的说法,种土豆也就是种饲料。

但是,承包人王海涛却说他们种的土豆当地的牛、马、羊没吃着,倒是卖给了外地的食品加工企业。

王海涛:直接供应麦当劳,麦当劳薯条,基本都给他们了。

解说:违法违规开垦草原,把村民退耕的土地再次承包给别人种土豆的情况在乌兰布统草原还不止元宝山一个村。

宋国华以前是元宝山村的种粮大户,今年他响应政府号召退耕还草,把地退了。

当看到他们退下来的地非但没种上草,又村里承包出去种土豆时,他和几位村民决定实地丈量乌兰布统草原到底有多少违规开垦的草原。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重点工程——滦河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围栏里,宋国华他们发现有1800亩草原也被开垦了。

宋国华村民:这个护栏就是为了保护滦河上游小流域治理,国家投资建设保护这2万多亩小流域建设的。

现在,可是经过这么一开垦,老百姓都种了地了,里面的草还没有外面长得好。

解说:村民张品坤也在这里拍下了开垦草原的照片。

张品坤村民:这是我去年在放牧的过程中,看到天津滦河小流域治理的项目年年被开荒,所以我就把它拍下来了。

记者:去年开荒以后,种的是什么?张品坤:去年种的是土豆。

记者:这片有多少?张品坤:这片大约有40多亩。

记者:是什么人开的?张品坤:这个具体不知道。

解说:根据宋国华等几位村民所做的实地丈量估算,在乌兰布统草原上,近两三年违规开垦草原的面积总计是近8000亩,其中胡罗布诺尔村今年新开生荒45亩,双敖包村今年新开生荒50亩。

记者:过去你们种什么?双敖包村村民:过去我们种莜麦、饲料,也有种草的。

村民:要是退耕还草,种草我们也没意见,你们包出去种土豆了,你们落钱了,我们老百姓就要讨个公道。

解说:那么这些数字和违法违规的事实作为草原日常的监督管理部门,克什克腾旗草原监督管理局是不是也都掌握了呢?记者:你们到实地看过吗?邢旭:没去过。

记者:还有一个元宝山村南塔拉2004年开了300亩,小四方塔拉开了400亩,这个你们看了吗?邢旭:这个没看。

解说:其实,就这些违法、违规开垦草原的问题,有心的宋国华等几位村民也早就多次向克什克腾旗草原监督管理局举报过。

邢局长也承认很多地块他们都没去看过,当然也就无从知道有多少耕地,而且也不了解这些以种植饲草料名义开垦的草原到底种了些什么。

然而,邢局长却指责村民宋国华他们所丈量的数目,以及了解到草原被开垦的情况不够详实。

邢旭:你上访的8000亩拿不出来,实际地块究竟谁开的,作为我们执法来讲,谁开的、哪年开的,具体开在哪块拿不来。

宋国华:这个事我说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村民,我不可能说实在的把这些事弄得都那么清楚,作为你们管草原的,你是草原监督管理局局长,这就是你们的责任,应该是你们去,你让我再去调查,这不可能,我要是都给你调查清楚了,那我就当这个局长去了,我就不是普通村民了。

解说:值得注意的是,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边缘地带的滦河上游是滦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保障津京唐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的天然屏障,也是环境演化的敏感区域。

当地的村民说自从开垦草原、大面积种土豆后,乌兰布统草原出现了明显的沙化现象,风沙一年比一年大,今年春天尤其严重。

村民:一开始这就是放牧场,它开成地了,它就沙化。

记者:沙化得厉害吗?村民:现在看来,今年雨水挺好,每年这山坡上都是荒。

村民:春天你没来,你春天来的话,这山坡全是沙子。

解说:节目一开头提到的李德正是当年滦河小流域治理的建设者,看到他们当年治理过的草原又被开垦,他心痛不已。

李德:我就问问这些当官的他想干啥,他想咋着,国家这么明令禁止开荒,他们想咋着,重点治理项目你没治理,你开了荒,所以说我必须得找,我得为这个事负责,因为我是老党员了,我不能瞎着眼当这个党员。

演播室主持人方静:在节目中,李德、宋国华不止一次的跟记者说,地球只有一个,如果草原都毁了,我们子孙将来怎么办呢?面对违法开垦草原的行为,这些普通村民的忧虑、愤懑让我们肃然起敬,倒是那些本该责起监管责任的部门漠然轻慢的态度让我们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果大家都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草原、对待自然的话,也许过不了多久,一个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将取代这个距离北京最近、最美的草原,而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案例素材来源: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2006年8月12日。

(二)补充:案例进展1.农业部就开垦草原情况的通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疆沙湾县和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开垦草原情况的通报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农业)厅(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2006年5月我部接到举报,反映新疆沙湾县大规模开垦草原,严重侵犯农牧民合法权益。

8月1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旅游开发区非法开垦草原的情况。

我部对此高度重视,组织力量分别对这两起案件进行了深入调查核实。

经查,新疆沙湾县和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确实存在开垦草原、侵犯农牧民合法权益的问题。

依照《草原法》有关规定,我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进行严肃查处。

目前,这两起案件已分别得到处理。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案件基本情况(一)新疆沙湾县开垦草原案件2005年,沙湾县国土资源局以与相邻的奎屯市存在边界划定争议为由,在未经任何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将该县吐尔条沟以西、西岸大渠以南的25400亩天然草原开垦成耕地,并由县国土资源局对外发包进行种植开发。

(二)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旅游开发区开垦草原案件2004年,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旅游开发区元宝山村村委会以该村每户建设10亩饲草料地的名义,报请旗农牧业局批准开垦1850亩天然草原种植饲草料。

但在实际开垦中,元宝山村委会以批准开垦的地块土质不好为由,在该村东蘑菇场擅自超开了156.5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