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里

合集下载

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作文

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作文

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作文
你知道果戈里吗?就是那个写出超级棒作品的俄国作家。

在他的作品发表之前啊,那可像是一场神秘又刺激的大戏呢。

你想啊,他坐在自己的书桌前,面前是那写满了密密麻麻文字的稿纸。

他也许会反复地读着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句子,就像一个老工匠反复审视自己精心打造的作品,看看这儿有没有瑕疵,那儿是不是还能再打磨得更精致一些。

他一会儿皱着眉头,好像对某个情节不太满意,一会儿又露出那种若有若无的微笑,可能是为自己写出的某个绝妙的描写而暗自得意呢。

他可能还会在房间里踱步,一边走一边在脑海里构思着作品发表后的情景。

他会想,读者们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会是什么反应呢?他们会不会像自己一样被故事里的人物逗得哈哈大笑,或者被那些深刻的情感打动得热泪盈眶?他心里肯定是既期待又有点小紧张。

而且啊,在把作品交给出版社之前,他得和自己做多少思想斗争啊。

就像要送自己的孩子去参加一场超级重要的比赛,既希望孩子能大放异彩,又担心孩子会受到挫折。

他可能会想:“我这个描写是不是太直白了?那个情节会不会有点太离奇,读者接受不了呢?”
果戈里说不定还会找自己的朋友来先看看手稿。

他在朋友读手稿的时候啊,就像个等待老师打分的学生,眼睛紧紧地盯着朋友的表情。

朋友要是稍微皱下眉头,他的心就“咯噔”一下;朋友要是露出惊喜的神色,他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在作品发表之前的果戈里,就像是在黑暗中独自前行的探索者,虽然他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可那未知的读者反应就像前面迷雾中的种种可能,让他既兴奋又有些忐忑不安。

也正是这种对作品的认真态度和对读者反应的期待与担忧,才让他的作品一旦问世,就像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文学的天空。

果戈里 ppt课件

果戈里   ppt课件

• 1852年2月11日夜,他又一次烧毁了已写成的几章手稿,十天
后去世。
4、死因 P263
• 一方面,果戈里自身的原因。 • 另一方面,果戈里所处的现实 社会。
二、《死魂灵》
• 1、故事简介:
• 写一个表面很体面的资 产阶级投机家乞乞科夫 在全俄国旅行,向农奴 主购买“死魂灵”的故 事。 • “死魂灵”是指那些实 际上已经死了,但法律 上还活着的农奴。
马尼罗夫:自诩高雅,甜得发腻; 懒惰之极;一味幻想,愚蠢无能。
一个文雅外表掩盖下“以空洞的幻想和虚
伪的热情,来掩饰自己灵魂中的空虚”的 地主,他没有头脑、本事,靠祖传的庄 园过着饱食终日的生活;
科罗皤契加:闭塞,顽固,多疑, 过时。
一个寡妇,十分吝啬的女地主。她善于 经营,但愚昧闭塞,生性多疑,生怕在 出卖死农奴中吃亏。她的全部意义都在 于积蓄钱财。她的本质特征是爱财如命, 吝啬成性,傻头傻脑。
2、感情戈理一生唯一可以 为之敞开心扉的异性 朋友,是果戈理真正 心仪的女性。 • 他们之间有深厚的友 谊,是彼此的精神之 柱。
3、创作过程
• • • • • • 创作初期:1821~1830 创作发展时期:1831~1835 果戈里开始显露出创作的批判性和讽刺性。 创作成熟时期:1835~1842 果戈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已完全成熟 创作后期:1847~1852
罗士特莱夫:“恶少式”无赖,赌 棍。
罗士特莱夫是“一个骗子、赌徒和恶棍” ,是一个“撒谎、骂人、打架,无恶不作 ,到处惹是生非”,厚颜无耻的流氓无赖 型的地主
梭巴开维支:粗野;贪吃;残 忍;精明。
是“俄国地主阶级中那种最黑暗、最反动的势 力的体现”, 一个粗鲁残暴和贪婪凶狠的农奴 主,奉行弱肉强食的原则,对农奴进行残酷剥 削,他的长相举止和生活方式也像一头野兽, 无半点文明可言。

果戈里塑造小人物的作品

果戈里塑造小人物的作品

果戈里塑造小人物的作品果戈里是俄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小人物生活的描写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普通人的同情和关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果戈里通过塑造小人物,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善恶和社会的弊端。

果戈里的小说中最著名的小人物之一就是《死魂灵》中的切尔易科夫。

切尔易科夫是一个底层的农奴,他生活在一个残酷而不公的社会中。

果戈里通过刻画他的命运和内心世界,展示了农奴制度下普通人的困境和痛苦。

切尔易科夫是一个具有复杂内心的人物,他既有着对自由的渴望,又被社会的压力和制度束缚住。

他的悲剧命运引发了读者的共鸣,让人们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深感忧虑。

除了《死魂灵》,果戈里的另一部经典作品《钦差大臣》中也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小人物——伊万·奥斯特罗夫斯基。

伊万是一个善良而憨厚的年轻人,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的助手,携带着皇家命令前往某地执行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伊万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人性的信任和善良的态度。

果戈里通过伊万的形象,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腐败,以及善良和正直的力量。

伊万虽然是一个小人物,但他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对人性的坚持,使他成为了一个正直的楷模,给予了读者希望和勇气。

除了这两个小人物,果戈里的其他作品中也有许多令人难忘的形象。

比如,在《戈尔乔夫家族》中,果戈里通过描写一家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和命运,展现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人性的复杂。

在《青年卡西扬》中,果戈里通过描写一个年轻人的成长和追求自由的故事,呼吁人们勇敢面对困境,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这些作品中,果戈里通过塑造小人物,揭示了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复杂,使读者更好地认识到人类的善恶和社会的问题。

果戈里的作品中,小人物们不仅仅是社会的牺牲品,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抗者和追求者。

他们的形象生动真实,充满了人性的善良和勇气,他们的命运和内心世界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的反思和思考。

果戈里含笑的泪名词解释

果戈里含笑的泪名词解释

果戈里含笑的泪一、果戈里的背景果戈里(Gogol)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以其幽默风趣的作品而受人瞩目。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他的小说《死魂灵》等作品被誉为经典之作,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然而,尽管果戈里以他的作品给人带来了欢笑,但在其背后,他却承受着巨大的苦恼和痛苦。

二、果戈里的内心矛盾果戈里是一个极具艺术家气质的人,他不断地追求文学创作的完美,但却常常感到自己的作品无法满足其内心的渴望。

他面临的一个重要矛盾是,他有着幽默的灵感,但他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孤独与悲伤。

这种自我矛盾使得果戈里一直处于苦恼之中。

三、果戈里作品中的“含笑的泪”果戈里的作品中透露出了他苦涩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们可以说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含笑的泪”。

通过小说《死魂灵》的主人公切里奥夫,果戈里描绘了一个风趣幽默又富有悲伤的形象。

切里奥夫常常用幽默的方式来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与苦楚。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果戈里的作品中融入了他内心对于人生的感悟,尽管其中有欢笑,但更多的是一种含笑的泪。

四、果戈里作品中的幽默果戈里的幽默风格自成一派,他擅长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来进行描写和刻画。

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笑料和荒诞情节,给读者带来了欢笑与喜悦。

然而,当我们深入剖析他的作品时,不难发现,他的幽默之下隐藏着痛苦和苦涩。

这种含笑的泪,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果戈里的幽默手法果戈里常常通过夸张和讽刺来展示人性中的荒诞和可笑之处。

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常常是荒诞而又滑稽的,从而引发读者的笑声。

而正是通过这种幽默的手法,果戈里更容易将他内心的忧伤与痛苦深深地植入到读者的心中。

幽默背后的痛苦果戈里的幽默中透露了他内心的孤独与苦恼。

他试图通过幽默的方式来掩盖这些痛苦,但却很难将其真正隐藏起来。

正因为如此,果戈里的作品中包含了许多“含笑的泪”。

这种含笑的泪恰恰显示了果戈里内心深处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五、结语果戈里是俄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果戈里

果戈里

《钦差大臣》 钦差大臣》
素材来自普希金的一个笑话 彼得堡的小官吏赫列斯达可夫路过小县城 ,官僚 们以为他就是钦差大臣,争先恐后 地奉迎巴结。 县长把他请进家里,甚至把女儿许配给他,赫列 斯达可夫捞了一笔钱之后偷偷溜了,这时真正的 钦差大臣到了 。 沙皇尼古拉一世 ::“这叫什么戏!我感到它在 ::“ 用鞭子抽打我们的脸,其中把我抽打得最厉害。” 用鞭子抽打我们的脸,其中把我抽打得最厉害。”
《狄康卡近郊夜话》 狄康卡近郊夜话》
索罗奇集市﹑伊万· 索罗奇集市﹑伊万·库巴尔日的前夕 ﹑五月之夜﹑不翼而 五月之夜﹑ 飞的信﹑ 飞的信﹑圣诞节前夜 等 《狄康卡近郊夜话》是一组歌颂青春与英雄、充满诗意与 狄康卡近郊夜话》 趣味的故事,也是果戈理蜚声文坛的成名作。故事的内容 多取材于乌克兰民间传说,充盈着毫不做作的欢快情调, 自然纯朴的真诚情感,被称为是“ 自然纯朴的真诚情感,被称为是“开采了小俄罗斯传说和 俏皮话的宝藏”,它的面世,标志一个“艺术的笑的天才” 俏皮话的宝藏”,它的面世,标志一个“艺术的笑的天才” 的降生。 运用了大量的乌克兰民间传说、歌谣、故事、口语等等, 运用了大量的乌克兰民间传说、歌谣、故事、口语等等,用 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种种发生在夜间的事。在民间传说中, 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种种发生在夜间的事。在民间传说中,每 逢午夜,精灵、妖怪、鬼魂等就会纷纷出现,有善有恶, 逢午夜,精灵、妖怪、鬼魂等就会纷纷出现,有善有恶,与果 戈理笔下的主人公们一起经历了 种种有趣的故事。
生平
全名: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 全名: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 1801年生于乌克兰偏远小镇一个地主家庭 1801年生于乌克兰偏远小镇一个地主家庭 1828年来到彼得堡 1828年来到彼得堡 1830年做公务员,为其创作提供素材 1830年做公务员,为其创作提供素材 1829年自费出版诗集,1830年发表小说 1829年自费出版诗集,1830年发表小说 1831年与普希金相识,同年出版成名作小说集 1831年与普希金相识,同年出版成名作小说集 《狄康卡近郊夜话》第一部,次年出版第二部 狄康卡近郊夜话》 1831年曾任教职,1835年去职专门创作。 1831年曾任教职,1835年去职专门创作。 1835年出版两本小说集《 1835年出版两本小说集《米尔格拉得 》 《小品文 集》多幕喜剧《钦差大臣》完成 多幕喜剧《钦差大臣》 流亡国外,1841年完成《死魂灵》 流亡国外,1841年完成《死魂灵》第一部 ;1945、 1945、 1952年二度焚毁《死魂灵》 1952年二度焚毁《死魂灵》第二部 。 1852年在莫斯科去世。 1852年在莫斯科去世。

简要概括果戈里的创作特色

简要概括果戈里的创作特色

简要概括果戈里的创作特色
果戈理的创作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讽刺批判现实:果戈理的作品多以讽刺手法批判俄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农奴制度和官僚主义。

他的作品深入挖掘了社会现象的种种弊端,引起了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2.善于刻画人物:果戈理在作品中通过对人物的深入刻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他通过对人物性格、语言、行为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3.夸张讽刺手法:果戈理在作品中常用夸张和讽刺等手法来表达他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这些手法通过幽默或讽刺的语言,将现实生活中的丑陋暴露无遗,引起人们的反思和警醒。

4.广泛的社会题材:果戈理的作品涉及广泛的社会题材,包括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官僚主义的腐败、宗教的虚伪等。

这些题材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普遍性,果戈理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这些社会问题。

5.深刻的主题思想:果戈理的作品主题思想深刻,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引导人们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问题,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当时俄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果戈理的创作特色包括讽刺批判现实、善于刻画人物、夸张讽刺手法、广泛的社会题材和深刻的主题思想等方面。

这些特色使得果戈理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果戈里教案

果戈里教案

果戈里教案果戈里,是俄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

果戈里的作品不仅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更是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果戈里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思考,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因此,果戈里的作品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教材。

本文将以果戈里的作品为基础,探讨如何将果戈里的作品运用于教育教学中,以果戈里教案为标题,对果戈里的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果戈里的作品特点和主题。

果戈里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他的作品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包括爱情、友情、家庭、社会等各个层面。

果戈里的作品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果戈里的作品主题广泛,涉及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种种问题,因此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果戈里的作品来进行教育教学。

果戈里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可以通过教学来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通过对果戈里的作品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现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果戈里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思考,可以通过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果戈里的作品来进行文学欣赏和创作。

果戈里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可以通过文学欣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果戈里的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果戈里的作品也可以作为学生文学创作的素材,通过对果戈里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创造力。

总之,果戈里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可以通过教学来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通过对果戈里的作品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现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果戈里狂人日记解读(2023最新版)

果戈里狂人日记解读(2023最新版)

果戈里狂人日记解读
果戈里狂人日记解读
引言:
果戈里狂人日记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重要作品,通过主人公的自述和观察来揭示现代社会的荒谬和人性的复杂。

本文对果戈里狂人日记进行详细解读,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主人公果戈里的背景与心理
⑴成长背景:果戈里的家庭、教育经历和社会环境
⑵内心世界:果戈里的疯狂与幻想
第二章:果戈里的人际关系与社交
⑴与家人的关系:果戈里与父母、兄弟姐妹的互动
⑵与社会的互动:果戈里与朋友、同事的交往
⑶果戈里的孤独感与社会适应问题
第三章:果戈里的理想与现实对比
⑴果戈里的理想世界: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与批判
⑵现实与理想的碰撞:果戈里的挣扎与矛盾
第四章:社会制度的剖析
⑴作者对社会制度的观点与立场
⑵果戈里狂人日记中对社会制度的批评和揭示
第五章:人性的探讨与思考
⑴果戈里的疯狂是否反映了人性的本质?
⑵人性的复杂性与矛盾:果戈里狂人日记中的案例分析
结论:
通过对果戈里狂人日记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现代社会的深度思考和批判。

果戈里的狂热与疯狂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制度的荒谬。

通过对果戈里的故事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反思现实,追求理想。

附件:
⒈果戈里狂人日记原文
⒉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疯狂
在法律上,疯狂是指个体在精神状况异常时丧失了正常判断力和行为能力。

⒉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是指一组规则、机构和价值观,用于管理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资源分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戈理焚书稿
果戈理对创作一丝不苟,要求严格,他多次烧毁自己认 为不满意的作品,小说、喜剧都烧过。1852年2月11日夜, 他第三次烧掉《死魂灵》第二部的残稿,10天后忧伤而死。 终年42岁。
二、作品介绍
果戈理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1832),共 收8篇小说,反映乌克兰民间生活,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作者 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歌颂普通人的勇敢、机智、向往自由的主题, 显示出讽刺的特点。 《密尔格拉得》(1835)收了4个中篇小说,名篇是《两个伊凡的故 事》,描写没落地主的生活,把对封建地主的揭露批判与沙俄官僚 专制的揭露批判有机结合在一起。《塔拉斯· 布尔巴》描写哥萨克人 民的生活,歌颂爱国主义,塑造了捍卫祖国和自由的人民英雄。
吝啬鬼泼留希金
泼留希金是五个地主中塑造得最丰满的一个,成为世界文学中四大 吝啬鬼典型之一。贪婪是他的主要性格特点,他具有病态的贪婪,病态 得积储财物,为积储而积储。贪婪生出吝啬。他克扣自己,吃得半饱半 饥,穿得破破烂烂,住得陈旧简陋。电影改编《死魂灵》(导演: 米· 施维采尔)刻画泼留希金形象突出表现他的猥琐和吝啬。
《钦差大臣》:中了头彩
在《钦差大臣》中,市长因假钦差向自己女儿求婚,做起将军梦。 他对妻子说:“真见鬼,中了头彩!”“他妈的,当将军真够威风!有 人替你在肩膀上挂绶带;安娜· 安德列耶夫娜,你说哪种绶带好,大红的 还是湖色的?”并且趾高气扬地回答向他拉关系的同事说:“我一定尽 力” 市长的愚蠢粗野,利欲熏心的性格特征自我暴露。
《彼得堡故事集》(1835-1841)
包括7篇短篇小说,描写彼得堡的生活,突出的特色是描写城市“小 人物”,发展了普希金开创的写小人物的传统。 《涅瓦大街》暴露了贵族社会和官僚阶层生活庸俗和丑恶。 《肖像》描写上流社会的生活和金钱势力毁灭了画家的才能。 《鼻子》讽刺了官吏好虚荣、想发财而又奴气十足。 《狂人日记》和《外套》以描写“小人物”命运最为著名。前者写一个小 官吏被官僚等级制度残酷迫害,直至发狂的故事;后者描写一个小官吏毕 生抄写文书,过着贫困屈辱的生活,好不容易才攒够钱买了一件外套,但 后来外套保不住,他也悲惨地死去。
《狂人日记》幻想性情节 《死魂灵》:偶然性情节 《钦差大臣》偶然性情节
4.喜剧性夸张
人物性格夸张:赫列斯达科夫的说谎,玛尼罗夫的幻想,罗士特 莱夫的吹牛,泼留希金的吝啬。 细节夸张:玛尼罗夫和乞乞科夫在城里相遇,两人互相拥抱,足 有5分钟,互相接吻,很有劲,很热烈,以致后来门牙痛了一整天。
描写夸张:《外套》中要人的一声吆喝,就把小公务员吓晕过去。
思考题
1.果戈理创作的讽刺特色 2.果戈理创作的批判性 3.分析《死魂灵》的人物形象和思想艺术特色 4.讽刺喜剧《钦差大臣》的表现手法
ONE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ext
CONTENTS
TWO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ext
FOUR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ext
THREE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ext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ext
Part one
章节内容
Having begun in one line, resolve to fight it out on that line, to lead in it, adopt every improvement
人物形象:五个地主典型
• 玛尼罗夫:外表文雅,内心空虚。他生性懒散,不务实际,无法理解买卖死魂灵的投机活动。 这是个有文雅外表的寄生虫。
• 科罗皤契加:她很会料理田产,虽然拥有许多农奴,有鸡、猪、菜园、果树等大量财产,但还 是像一个小钱柜一样,“悄悄地慢慢地把现钱一个一个地弄到”,藏入里面去。她是一个悭吝 的守财奴。
成名作《狄康卡近夜话》
• 1831—1832年发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的作品《狄康卡近乡夜话》,一举成 名。
• 分为两集,包括八个短篇和两篇序言。 它以狄康卡近郊一个养蜂老人在黄昏 时分对围坐在一起的乡亲们讲故事的 形式,把各篇连缀起来。书中描述了 乌克兰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尚,既表 现现实,也讴歌历史。
[学习提要]
果戈理是俄国19世纪40年代最杰出的作家,俄国 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奠基人。学习本节,了解果戈理 的文学地位,掌握果戈理创作的特点。他的代表作是 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和长篇小说《死魂灵》。
一、生平创作
果戈理(Gogol,1809-1852) 俄国19世纪40年代最杰出的作家,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奠基人, 世界著名的讽刺作家。他的讽刺艺 术确立了俄国文学的批判倾向,加 强了普希金奠基的俄国现实主义。
6.物质化与动物化比喻
果戈理常将否定人物的抽象感情和习惯性动作物质化和动物化, 产生一种异常的形象比喻,以此达到讽刺目的。例如,玛尼罗夫的笑 脸是“尽量地加了糖汁的药水”,梭巴开维支的身材是“中等大小的 熊”,上流社会穿燕尾服参加舞会的人是一群“聚在白糖块上的苍 蝇”,乞乞科夫是见物就抓的“雄猫”等。这些比喻都是物质化和动 物化的,表达了作者的正义立场和对讽刺对象的鄙夷之情。
乞乞科夫是40年代俄国社会中农奴主兼资产阶级商人的典型形象, 具有寄生本质。他是贯穿作品始终的重要人物,他的活动,构成全书 情节的枢纽。小说主要写了乞乞科夫拜访的五个地主。他们具有不同 的性格特点。
中心人物:乞乞科夫
• 作用:在结构上起着串联全书的作用,通过他的游历线索,把俄国城乡一幅幅生活画面依 次展现了出来。
• 身份:他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但后来已经从地主阶级向资产阶级转化,成了俄国资本主义 初期新兴的资产者典型。
• 性格:他在官场中屡受挫折,但从不气馁,每次都从头再来。他终于学得圆滑世故,具有 投机钻营的本领。对于多情善感的玛尼罗夫,他能够用甜言蜜语讨其欢心,使之抄出一份 死农奴清清楚楚的名单,笑眯眯地奉送过来。对于生性多疑、害怕在价格上吃亏的科罗皤 契加,他就连骗带诈,赌咒发誓,谈成了一个便宜的价格。他同行为粗野放纵的罗士特莱 夫也能够周旋应付,尽力不闹别扭,免得做不成交易。对精于钱财的梭巴开维支,他则撕 开脸皮,讨价还价,毫不含糊。对于既贪婪又吝啬的泼留希金,他是另一付脸孔,摆出极 其诚恳的同情姿态,使对方感激地称他为“救命恩人”。 • 本质:乞乞科夫又具有唯利是图的本质,整天为了赚钱而挖空心思,居然想到拿死人去作 投机买卖。
3.幻想性和偶然性情节
果戈理常常使用幻想的和偶然的情节,来结构自己的作品,达到讽 刺的目的。幻想是现实不可能发生的事,但又具有现实的影子,是 现实生活的畸形延伸。偶然性是现实中少见的,近乎荒唐的事,但 它又具有艺术上的可信性和必然性。果戈理的情节结构常在这种幻 想的、偶然的安排中表现出讽刺性。例如《鼻子》寻找丢掉的鼻子, 这一情节是幻想的,8等文官科瓦辽夫丢掉了鼻子,在寻找过程中, 把一个5等文官的鼻子认作自己的。讽刺了官迷心窍和等级森严的 官僚制度。
• 赫尔岑形容道: “《死魂灵》 震撼了整个俄国。” • 别林斯基称赞它是俄国 “文坛 上划时代的巨著” 。
《死魂灵》:收买死农奴
乞乞科夫低价收购“死魂灵”,并依法办理过户手续, 取得用农奴的凭证向政府申请移居到边远地区去获得土地, 然后再把农奴和土地的凭证拿去抵押,牟取暴利。
乞乞科夫和五个地主
果戈理的贡献
果戈理对俄国小说艺术发展的贡献十分显著。车尔尼雪夫斯 基称他为“俄国散文之父”。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谢得林、陀 思妥耶夫斯基都受到他的创作影响。20世纪初,果戈理的作品被 翻译介绍到中国,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称赞他的作品 “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1935年他翻译了《死魂灵》。 20-30年代,中国左翼剧团屡次演出喜剧《钦差大臣》(当时译 为《巡按》,引起广泛反响)。
2.暴露性语言
果戈理笔下的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人物语言的讽刺性主要在 于它的暴露性,人物开口说话就暴露自己的本性或暴露他人的本性。 由此揭示出人物的性格及其倾向,产生强烈的讽刺批判力量。 例如在《伊凡· 费多罗维奇· 希邦卡和他的姨妈》中,40岁的希 邦卡和地主小姐相亲见面的谈话。两人相对而坐,形同木偶。最后 希邦卡鼓足勇气说:“夏天苍蝇真多呀,小姐!”女方回答:“多 极了,哥哥用妈妈的旧鞋子做了一个苍蝇拍,可是一点也没有用, 还是多得很。”这就是两人对话的全部内容,暴露出人物内心的空 虚。
果戈理出身地主家庭。1831年结识普希金,结成莫逆之交, 专事创作。1836年发表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一举成名。 晚年,受斯拉夫派的影响,思想发生危机,由批判农奴制转 为歌颂它,保卫它。终于发生焚烧《死魂灵》第二部和出版坚持 错误观点的《与友人书简选》的悲剧性事件。为此别林斯基撰写 了《致果戈里的信》,批驳他的反动思想。果戈理写了《作者自 白》,承认自己的失败。
自然派盟主
果戈理通过对这些地主形象的塑造,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 朽和衰落,预示了它必然灭亡的前景,推动了解放运动的发展。 为此,《死魂灵》的发表,震动了整个俄国。 《钦差大臣》 和《死魂灵》的发表,使果戈理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盟主,开始 了“俄国文学的果戈理时期”(车尔尼雪夫斯基语),形成了以 他为首的“自然派”。
• 罗士特莱夫:粗野无礼,放荡不羁,他把家产都挥霍在养狗、养马和赌场上。他吹牛、造谣、 惹是生非、胡闹成性,是个“地方恶少式的地主,赶热闹、爱赌博、撒大谎,要恭维——挨打 也不要紧。”
• 梭巴开维支:粗壮得像一头熊,“脚步很莽撞,常要踏着别人的脚”,喜欢大吃大喝,总是全 猪全鹅地吃。他把自己的庄园、住宅直到家具都营造得很牢固,在钱财上极精明。这是个贪婪 顽固的地主典型。 • 泼留希金:有大片庄园、上千农奴,仓库里有大批快要霉烂的衣料,堆攒的面粉已经硬得像石 块,他却舍不得穿和用,自己的生活过得像乞丐。贪婪和破坏财富成了他性格中矛盾统一的特 征。
《钦差大臣》(1836)
讽刺喜剧。某市把一个过路的彼得堡小官员赫列斯达科夫当作钦 差大臣,对他阿谀、行贿。正当市长将女儿许配给这位假钦差大臣, 梦想升官发财的时候,传来了真钦差大臣到来的消息,喜剧以哑场结 束。此剧是整个俄国官僚的缩影。赫列斯达科夫轻浮浅薄、爱慕虚荣、 自吹自擂、厚颜无耻,具有典型意义。果戈理说:“任何人都至少做 过一分钟的赫列斯达科夫”。剧中刻画了老奸巨猾的市长,玩忽职守 的法官,不顾病人死活的慈善医院院长,愚昧的督学,偷拆信件的邮 政局长。满台反面人物。果戈理认为有一个正面人物,这就是笑。剧 本的题词是:“脸丑莫怪镜子歪”。此剧上演,轰动剧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