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和应用最广的抗高血压和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
在此后20年中,ACEI的研究发展迅速,临床应用也日益扩大。
除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外,还可用于预防左心室肥大,减少局部缺血对心肌的损害,降低脑卒中、心肌梗死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并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上取得可喜效果。
1 ACEI 的药理学研究进展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esin —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_S)是人体调节血压的重要内分泌系统。
肾素作为蛋白水解酶,可水解血中的a2球蛋白即血管紧张素原,使其成为10肽的且无生理活性的血管紧张素I(Ang I),AngI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转化为8肽的血管紧张素il(AngII),AngⅡ有强烈收缩血管的作用。
AngⅡ在氨基转肽酶作用下转化为7肽的血管紧张素Ⅲ(AngⅢ),能促使醛固酮释放,也致血压升高。
ACE的另一作用是能使有降压活性的缓激肽失活,生成无活性的7肽化合物。
近年来国内外对ACEI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其药理学理论不断发展,主要涉及下列几个方面:1.1抑制血浆肾素系统ACEI对血浆中的ACE有直接的抑制作用,降低血浆中的AngⅡ和醛固酮的浓度,另对血浆外的局部组织如肾、脑、血管壁中的ACE活性也有抑制作用,对抗外源性Ang I升压作用11|。
ACEI能与Ang工或缓激肽竞争ACE,其具有三个基团与ACE的活性部分相结合:①结构中脯氨酸的末端羧基与ACE正电荷部位(精氨酸)呈离子键结合;②不解裂肽键的羰基与酶的供氧部位呈氢键结合;③巯基或羧基与ACE中的锌离子结合。
ACEI除抑制ACE外,同时也可减少缓激肽的降解,使血浆中缓激肽的浓度增高,并加强外源性缓激肽的舒张血管作用。
1.2改善左心室功能ACEI对RAAS的持续抑制可继而改善左心室功能,对心衰者可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降低心脏充盈压,增加每搏输出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bo;ACEI还可延缓血管壁和心室壁肥厚,长期应用可减少实验大鼠的心脏重量,减少心肌胶原,预防心房肥大L4'5J。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血 管紧张素 转化 酶 ( A C E ) 最初于 1 9 5 6年 被 T . S k e g g s 与 其 同事 在血浆 中发现 。1 9 8 1 年, 首个 血 管紧 张素转 化酶 抑制 剂( A C E I ) 卡托普利 经由美 国食 品和药物管理局批 准使用 。到 目前 为止 , 至少有 1 2种 A C E I 类 药物 获准 上市使 用 。传 统认 知上 , A C E I 的药理作 用大多着 眼于对高血压患者血压 的控 制 , 以及对 心脏 的保 护 作用 。近年来 , 相关 工作 提示 , 由于 A C E I 脂药的 比较研究 中 , 观察到对于小 鼠体 内氧化应激反 应 , A C E I
A C E也被称 作羧基组织蛋 白酶或肽基二肽酶 A, 其作用为 催化血管紧张素 I( A n gI) 转化 为血管 紧张 素 Ⅱ( A n gⅡ) , 裂
解缓激肽 C末端二肽 , 从而调节 R A S和缓激肽 系统 。A C E活
动脉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发现 , 氧化型低密度低 蛋白( L D L ) 受体 的表达降低 , 这表 明 A C E I 同样可 以减缓 乳内动脉 粥样硬化 的
2 . 2 心肌肥 厚、 心肌梗死与心力衰竭
多中心临床实验证 实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临床效果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此次72例实验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肾内科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行普通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将两种治疗结果分析比较。
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4.44% vs 77.78%),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在肉眼血尿消失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肾内科疾病肾内科疾病具有较高的病发率,且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该科室疾病种类包括: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衰竭等,相关疾病病发机制尚未明确,而治疗难度较大,未有完全治愈类药物[1]。
治疗该疾病常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为主,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近年来,临床治疗该疾病常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因此,本次进一步对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了研究,并将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72例肾内科疾病患者纳入此次实验对象中。
详细实验过程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72例实验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肾内科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以上患者经临床检查全部确诊为相关肾内科疾病,并将恶性肿瘤患者、精神严重障碍患者排除。
实验组中男患21例,女患15例,年龄31-76岁,年龄均值为(53.5±7.4)岁;实验组中男患20例,女患16例,年龄32-76岁,年龄均值为(54.7±7.1)岁。
ACEI和ARB药物临床应用

~D(难治性心衰需特殊干预者) 每一阶段都推荐应用的药物
(二)ACEI 用于心衰的适应证:
❖ 全部阶段 A、B、C、D 患者 ▪ 目前尚无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 但有心力衰竭高发危险的患者- 阶段A (IIa A) 阶段B、C、D(I A)
胎儿畸形
妊娠中晚期孕妇服用ACEI可引起胎儿畸形,包括羊水过 少、肺发育不良、胎儿生长延缓、肾脏发育障碍、新生儿 无尿及新生儿死亡等。新近报道提示,妊娠首3月中服用 ACEI也有可能引起胎儿畸形。
ACEI临床应用要点:
(1)从小剂量开始,如能耐受,每3~7d将剂量翻倍。 达到最大耐受量后,即可长期维持应用(证据级别1A)
(2)目前或以往有液体潴留的患者,ACEI须与利尿剂 合用,且ACEI起始治疗前需注意利尿剂已维持在最合适剂 量。如无液体潴留时亦可单独应用。(证据级别1A)
(3)ACEI一般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因二者有协同作用。 (1B)
(4)起始治疗后1~2周内应监测肾功能和血钾,以后定 期复查。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70
5~40 mg, qd
2.5~20 mg, qd
依那普利 11h
88
5~40 mg, qd** 2.5~20 mg, qd**
雷米普利 13~17h
60
2.5~10 mg, qd** 1.25~5 mg, qd**
咪达普利 8h
2.5~10 mg, qd* 1.25~5 mg, qd**
培哚普利 3~10h
ADR及处理:
肌酐上升过高(升幅>30%~50%)为异常反应,提示肾 缺血,应停药,寻找缺血病因并设法排除(减少利尿剂 剂量 ,肾功能通常会改善 , 不需要停用ACE抑制剂。 如因液体潴留而不能减少利尿剂剂量 ,权衡利弊以“容忍” 轻、中度氮质血症 ,维持ACE抑制剂治疗为宜。)待肌 酐正常后再用。肾功能异常患者使用ACEI,以选择经肝 肾双通道排泄的ACEI为好。肌酐>265 µmol/L患者应用 ACEI,尚有争论。 (2)蛋白尿 ACEI也可引起蛋白尿(罕见)。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9 ] 刘 纪改, 李晓鲁, 王光海, 等. 重组 人脑利钠肽对 老年 急性失代偿 心力衰竭 患者血浆脑利钠肽浓度 和临床疗效的研究f J 】 . 中华 老
年 医学杂 志, 2 0 1 1 , 2 8 ( 1 ) : 6 l ~ 6 2 .
[ 1 0 ] 胡范化 治疗 [ M] . 北 京:
参
考
文
献
[ 1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 管病杂 志编辑委员会. 慢 性 心力衰竭 诊断治疗 指南 [ J ] . 中华 心血管病 杂 志, 2 0 1 0 , 3 5 ( 1 2 ) :
1 0 7 6 —1 O 9 5 .
[ 2 ] 李瑞 杰. 美 国心脏 病学会和美 国心脏协会 2 0 0 9成人慢性 心力 衰 竭 诊 断 与 治疗 指 南 ( 连载 2 ) f J 】 . 临床荟 萃. 2 0 1 0 , 2 1 ( 1 3 ) :
人 民 卫生 出 版社 . 2 0 1 0 : 1 5 9 — 1 6 0 .
[ 1 1 ] 崔华, 程庆 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并 肾功 能 不全面 临的挑 战f J ] . 中华 老年心 脑血管 病杂 志, 2 0 1 3 , 1 0 ( 0 4 ) :
5 9 -6 0 .
A R B作为一种新物质 , 在临床治疗研究方面也 取得了诸多进展 ,大量临床表明其相较于 A C E I 能 够 更好 的改 善心 力衰 竭 患 者 的预 后 ,提 升 存 活率 , 减少 因心血管事件引发的严 重并发症 或者危重病 情进展与死亡等 , 可 以说是 目 前最为优越的治疗心 力衰竭的一种应用药物 , 为其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A C E I 的应 用 开启 了新 治疗 方 向 “ 神经一 内分 泌 ” 并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作用机制、分类及其临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II和缓激肽的降解,扩张血管,减少肾流量,成为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物。
ACEI按照化学结构可分为含疏基的ACEI,含二羧基的ACEI,含磷酰基的ACEI。
临床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疾病。
关键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作用机制分类临床应用自1981年第一个口服有效的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经批准临床应用以来,一系列ACEI不断问世,ACEI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治疗高血压、CHF、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糖尿病性肾病等疾病的主要药物。
ACEI具有经济、实用、有效等特点,临床意义重大。
1 ACEI的作用机制1.1 ACEI能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I向血管紧张素II转化,减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是一种锌蛋白酶,是RAAS的主要部分之一。
RAAS是一种复杂的、调节血流量、电解质平衡以及动脉血压所必须的高效系统,其中肾素使在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化成血管紧张素I(一种非活性十肽),然后,ACE催化血管紧张素I生成八肽的血管紧张素II(AII),最后转化为能促进醛固酮分泌的血管紧张素III并灭活[1]。
血管紧张素II是一种作用极强的肽类血管收缩剂并能促进去甲肾上腺素从神经末梢释放,在高血压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1.2 ACEI能减少缓激肽的降解,使肾血流量增加。
缓激肽缓激肽能引起局部血管扩张、产生疼痛、增加血管渗透性以及刺激前列腺素的合成。
ACE能使缓激肽降解成非活性肽,因此ACE也称为激肽酶II。
因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不仅可产生有效血管收缩作用,而且还可以使血管舒张物质失活。
1.3 ACEI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能使动脉斑块显著减少,抑制肌内膜增生,减少动脉表面粥样斑块的覆盖率,机制为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和平滑肌细胞肥大、增生及迁移。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研究进展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文章对ACEI 的发展史、作用机制、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阐述,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提供理论依据。
标签: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作用;用途;不良反应近年来,各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不断问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就该类药综述如下。
1 发展史于1981年第一代ACEI卡托普利在美国上市。
第2代ACEI依那普利是于1976年日本化学家发现的,并于1984年在德国上市。
相继第三代的ACEI赖诺普利于1987年在美国和新西兰上市[1]。
2 作用机制、结构特点及分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血管紧张素II (AngⅡ)是主要的效应肽。
ACEI阻止血管紧张素I转换为血管紧张素II,不灭活缓激肽,产生降压作用。
作用机理如下:抑制循环中RAS;抑制组织中的RAS;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内皮细胞形成内皮素;增加扩血管的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的量;醛固酮分泌减少,以减少水钠潴留[2]。
ACEI按其对ACE活性配基锌离子作用特性的不同分为三类[3]:含有巯基的卡托普利等;含有羧基的依那普利等;含有磷酸基的福辛普利等。
3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3.1 降压作用应用ACEI使AngI转变成AngII受阻,降低血浆中AngII的浓度,AngII还可以使体内醛固酮分泌减少,从而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降低AngII的水平,同时还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使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减少,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ACEI还可以抑制缓激肽的降解,使体内缓激肽的量增大,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ACEI在临床试验中作为单药治疗,其降低血压的效应相当于利尿药和β受体阻断药。
单药治疗大约60%~70%患者都有效。
大多数1小时内出现降压效应。
ACEI也可和钙通道阻滞药合用增加效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摘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阻力降低,抑制激肽酶Ⅱ,使激肽灭活降解受阻,激肽积聚,使血管扩张,ACEI能降低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死亡率,改善心衰症状,降低严重左室功能紊乱的发生,增加成活率,降低再梗塞率。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接受长期治疗时出现药物副作用。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制剂能明显地改善心功能分级,降低总死亡率。
ACEI制剂不仅有血管扩张作用,尚有拮抗神经内分泌激活的作用。
应用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量,严密观察,为求达到治疗目的的合适剂量。
ACEI制剂常引起低血压,在并发应用利尿剂时降压作用更明显[1]。
可以将这两种药物均减为半量,在血压稳定后再增加剂量。
ACEI制剂对依赖血管紧张素Ⅱ来维持肾小球滤过率的患者可诱发肾功能障碍。
在用药期间要定期测定血尿素氮与肌酐水平。
对严重低血压患者要慎用或禁用。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作用机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增强,使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转化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增多,后者是强力缩血管物质,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后负荷;此外,AngⅡ还可激活原癌基因,促使心肌增生肥大,有致心肌肥厚、引起心肌重构的作用。
ACEI有抑制AngⅠ转化为AngⅡ的作用,从而减少心脏后负荷及抑制心肌肥厚及心肌重构,对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有独特的疗效。
2 ACEI在心力衰竭时的应用2.1ACEI治疗适应患者许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ACEI长期治疗时获得症状改善,但在短期治疗较难有此效应。
治疗前血流动力学状况、肾素活性都不能预测,只有肾脏功能和平均右房压能预测。
当平均右房压高于12mmHg(1.6kPa)以及血清肌酐>132.6μmol/L(1.5mg/dl),只有35%的病人症状获改善;二者均低于此值的患者可有85%获得症状改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