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合集下载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1章 第1节 我们的宇宙课件1 华东师大级下册自然科学课件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1章 第1节 我们的宇宙课件1 华东师大级下册自然科学课件

恒星往往成群分布。一般地,我们把恒星数在十个以上而且在
物理性质上相互联系的星群叫做“星团 ”。
疏散星团
球状星团
根据星团包含的恒星数、星团的形状和在银河系中位置分布的不同,星团 又分为疏散星团和球状星团。疏散星团一般由十几到几千颗恒星组成,结构松散、 形状也不规则。其中包括刚提到的金牛座昴星团、毕星团。
12/11/2021
1. 鸣笛声变得尖细和低沉是什么决定的? 答:声音的尖细和低沉说明音调的高和低. 3.音调的高和低由什么决定的呢?
答:音调由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火车靠近时,鸣笛声变得尖细说明了什么?
火车远离时,鸣笛声变得低沉说明了什么? 答:火车靠近时,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变高了(波长变短了);
火车远离时,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变低了(波长变长了).
12/11/2021
太阳光谱
红外线

橙黄
绿蓝
紫外线
靛紫
波长变长,频率变低 观测到恒星的光波波长变长,频率变低. -----------谱线红移
物体靠近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高,波长变短; 物体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低,波长变长.
--------------------------多普勒效应
毕业后,多普勒留在维也纳大学当了四 年教授助理,又当过工厂的会计员,然后到 了布拉格一所技术中学任教,同时任布拉格 理工学院的兼任讲师。繁重的教务和沉重的 压力使多普勒的健康每況愈下,但他的科学 成就使他闻名于世。1850年,他获得委任 为维也纳大学物理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可是 他在三年后便辞世,年仅四十九岁。
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了吗?
不是,我们所在的星系称为银河系, 银河系以外存在的许许多多的星系.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1.1《我们的宇宙》ppt课件2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1.1《我们的宇宙》ppt课件2
球状星团则由成千上万、多至几十万的恒星组成。它们聚集成球形,越往中 心越密集。球状星团大多都分布在银河系中心方向。一个球状星团内的恒星差不 多都是在同一时期形成的,它们的演化过程也大致相同。比较著名的如武仙座的 球状星团,它由大约二百五十万颗恒星组成,离我们大约2.5万光年。
欧洲天文学家小组借助于架设在智利的红外线天文望远镜观察 到被宇宙尘埃层遮蔽的一个天体——Westerlund 1星团,其质量超 过太阳10万倍,其延伸长度约为6光年 .
“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利用红 外线波段拍摄到正活跃形成着的 新星,这些新星被称作圣诞树星团。 圣诞树星团位于离开地球约 3000光年的麒麟星座,利用业余 望远镜即可看到它。该星团之所 以叫做圣诞树星团,是因为天文 爱好者利用小型望远镜观看时它 看上去像一个倒掛的圣诞树,树 上装饰有各种颜色的节日小灯。 借助于“斯皮策”太空望远 镜观察圣诞树星团证实,在发光 尘埃团中确实正在开始形成几十 颗新星,而在最近200万~300万 年间那里已形成几百颗新星和行 星系。
太阳
八大行星 小行星 彗星 流星 河外星系 太阳系 银河系
宇宙
我们的宇宙
东汉学者高诱在他的著作<<淮南子注>>中
对宇宙给出了“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 宙,以喻天地”的注释,即把宇宙结实解释为 空间和时间,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在英文中,宇宙的含义是无所不包.
那么,在你心目总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呢?
直径为8万光年,约是太阳直径的5300多亿倍
银河系由大量恒星,气体及尘埃物质组成 太阳系
在天文学中,我们把这种由千百亿颗恒星以及分布在它们 之间的星际气体、宇宙尘埃等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星系”.
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了吗?
不是,我们所在的星系称为银河系, 银河系以外存在的许许多多的星系.

华师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宇宙的起源与演变》1.1 我们的宇宙

华师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宇宙的起源与演变》1.1 我们的宇宙

③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
④放飞氢气球的情景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8.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星系 的运动有如下特点:_所__有__的__星__系__都__在__远__离__我__们__而__去__; _星__系__离__我__们__越__远__,__运__动__速__度__越__快___; _星__系__间__的__距__离__在__不__断__扩__大___。这些运动特点说明宇宙处 于不断的____膨__胀____之中。
4.下列对宇宙大尺度上物质的分布情况认识不正确的是 ( D) A.在比星系更大的尺度上,宇宙中物质的分布是均匀的 B.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各向同性的 C.宇宙各处的状况和特性在大尺度上应该是相同的 D.宇宙在大尺度上向四周膨胀是有中心的 【点拨】宇宙的膨胀是没有中心的。
5.宇宙在比星系更大的尺度上是_____均__匀_____的,宇宙 在大尺度上还是各向_____同__性_____的,而且宇宙一定 是__无__边____的。
6.下列哪个不是哈勃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所发 现的星系运动特点( B ) A.所有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 B.宇宙是无边的 C.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D.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7.下列实验设计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宇宙膨胀的是
( C)
①掺有葡萄干的面包在烤箱中烘烤
②吹起画着一些圆点的气球
2.下列天体或天体系统属于星系的是( D )
A.地月系
B.天王星
C.太阳系
D.银河系
3.现在知道宇宙中大约有____1_0_0_0_____亿个星系, ____星__系______是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星系是由 几亿甚至上万亿颗_______恒__星_______、星际气体 以及尘埃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

精选2019-2020年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 宇宙的起源1 我们的宇宙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一篇

精选2019-2020年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 宇宙的起源1 我们的宇宙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一篇

精选2019-2020年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 我们的宇宙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地球太阳银河系B、银河系太阳地球C、银河系地球太阳D、太阳银河系地球【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有关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早在1609年,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B、牛顿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C、1990年,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D、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A、太阳系——木星——冥王星B、宇宙——太阳系——银河系C、太阳系——地月系——月球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用绳子系着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当小球速度逐渐加快时,你感受到的拉力( )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不变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物理学中,“匀变速”意味着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假设一个物体只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则关于该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C、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D、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用绳子的拉力牵引着,使小球绕中心做圆周运动,可以类比( )A、地心说B、日心说C、太阳吸引各个行星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员B、谱线“红移”说明别的星系在与我们逐渐靠近C、太阳系属于银河系D、银河系属于总星系【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心说的参考系是地球B、日心说的参考系是地球C、地心说和日心说只是参考系不同,两者具有等同的价值D、日心说是由开普勒提出来的【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结构层次的排列正确的是( )A、天体系统层次由低到高: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B、植物体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个体C、食物进入人体消化道的顺序:口腔→咽→喉→胃→大肠→小肠→肛门D、遗传物质结构层次由大到小:染色体→DNA→基因【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A、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B、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C、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D、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二、宇宙的大尺度分布
当我们想知道宇宙在大尺度上的分布 情况时,我们应该去观测星系还是恒星? 应该通过观测星系去了解宇宙在大尺 度上的物质分布,因为宇宙在大尺度上的 物质分布指的就是星系的分布.
1、宇宙在大尺度上物质的分布是均 匀的。
1、宇宙在大尺度上物质的分布是均 匀的。 2、宇宙在大尺度上还是各向同性的 3、宇宙是无边的
银河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通过各种 方法,人们已经观察到的星系已经有好几万个 了!不过,由于距离太遥远,它们看起来远不 如银河那么壮丽。借助望远镜,它们看起来还 只像朦胧的云雾。离咱们银河系最近的星系 ——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距离我们 银河系也有十几万光年。一般地,我们把除银 河以外的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统称为“河外星系”。
讨论:哈勃的发现能让我们得出怎样的结论?
发现1、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 我们而去。
发现2、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发现3、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如果宇宙在膨胀,星系就好比在气球表面上 的紅色标记。当气球膨胀时,两个星系远离 对方的速度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三、膨胀的宇宙
1、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利用多 普勒效应,可推断星系间正在相互退 行远离。 2、宇宙的膨胀是没有中心的膨胀。
1、提出的依据
哈勃太空望远 镜记录了一次 宇宙中的伽玛 射线大爆发。
哈勃的发现
大爆炸理论主要观点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的起源于一次大 爆 炸
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 的形式、极高的温度、极大的密度,被挤压在一个 “原始火球” 中。宇宙就是在这个火球的大爆炸中 诞生的。
古代观察天空的工具是眼睛,现在的科 学家呢?
哈勃太空望远镜在离地球表面580千米 高空的轨道上运行,重达1.1万千克,镜面 直径达240厘米。

1.1我们的宇宙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1.1我们的宇宙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1.1我们的宇宙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源于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第1.1节“我们的宇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宇宙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构成,包括恒星、行星、星系、星云等。
2. 宇宙的起源:通过学习大爆炸理论,使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在素质方面,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保持好奇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宇宙知识缺乏兴趣,可能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不愿意主动发言,影响课堂互动;三是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分心,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提醒他们保持专注。
a. 宇宙膨胀的证据:观测到的红移现象,即远处的星系发出的光向红色端偏移。
b. 哈勃定律:描述了星系之间的距离与宇宙膨胀速度的关系。
c. 宇宙膨胀的加速:目前观测到宇宙膨胀速度正在加快,可能与暗能量有关。
4. 宇宙的尺度:
a. 宇宙的直径:约为930亿光年。
b. 星系的分布:星系集中在宇宙的蜘蛛网状结构中,大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宇宙膨胀的基本概念。宇宙膨胀是指宇宙中的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彼此远离的现象。这种膨胀是宇宙整体性的,包括星系、星云、恒星等所有物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宇宙膨胀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

华东师大九年级下册第1章 第1节 我们的宇宙 教案设计

华东师大九年级下册第1章 第1节 我们的宇宙 教案设计

第一节我们的宇宙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领会宇宙中有着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知道星系是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

(2)知道只有通过对星系及星系以上天体系统的观测才能获得宇宙整体的运动状况等知识,进而初步了解宇宙在大尺度上的结构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无边的。

(3)通过日常生活中汽车(或火车)声音随离观察者远近不同而发生变化,初步了解多普勒效应,并进一步知道河外星系谱线红移现象。

(4)通过河外星系谱线红移现象,知道星系之间正在相互退行远离,从而知道宇宙正在膨胀,通过“学生活动”体验和了解宇宙的膨胀是没有中心的膨胀。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体验和初步学会根据证据建立假说的方法;(2)通过对“体验没有中心的膨胀”小实验的操作和讨论,初步了解和建立“科学建模”的思想,(3)从“宇宙在大尺度上的均匀、各向同性和无边”的相互推理论证初步认识和树立通过相互推理论证来获得科学理论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学习兴趣;(2)使学生建立“事物总是在变化”、“事物总是有联系的”等辨证思维。

2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对“星系(宇宙)的基本组成”的相关知识有所认识,并在平时,从各种途径对相关的课外知识已经有所了解。

所有这些知识不同程度的都将在本节课内得到应用。

2、能力基础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宇宙的大尺度分布”、“宇宙的膨胀是没有中心的膨胀”等内容比较抽象,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对原有知识在内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的整合,同时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方法来获得新知识,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再一次得到升华。

3、情感、价值取向九年级学生对自然界充满好奇,探究自然(宇宙)奥秘的愿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安排探究实验设计、问题讨论、互相交流来增强师生、生生的情感沟通和思维碰撞。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 宇宙的起源2 热大爆炸宇宙模型巩固辅导第四篇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 宇宙的起源2 热大爆炸宇宙模型巩固辅导第四篇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宇宙的起源2 热大爆炸宇宙模型巩固辅导第四篇第1题【单选题】“哥白尼”提出了( )A、“地心说”B、“日心说”C、“大爆炸说”D、“星云说”【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也是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天体400周年。

据报道,2010年至2011年,我国首台太空望远镜将发射升空,与“哈勃”太空望远镜一起邀游宇宙。

苏定强院士透露,“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的升空,将实现我国太空望远镜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天文观测将向太空全面“进军”。

下列现象能符合我国首台望远镜升空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所能观测到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②太阳绕着银河系的中心不断地运动③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运动的速度越快④所有星系之间的距离都在不断地扩大⑤宇宙中存在着红巨星、白矮星、黑洞等天体⑥冥王星不属于太阳系,并向其他恒星系运动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 ABCD【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宇宙大约诞生于( )A、公元前4004年以前B、上下不过5000年C、38亿年前左右D、137亿年前【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图所示为大爆炸宇宙模型半径、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 )①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在降低②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在升高③宇宙在不断收缩④宇宙在不断膨胀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气球上画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膨胀,有关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球上的点代表宇宙中的星系B、该实验可模拟宇宙膨胀过程C、该实验不能作为大爆炸宇宙论的证据D、气球膨胀过程中有一个中心,由此可推测宇宙也有一个中心【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目前,大爆炸宇宙论已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其主要观点有( )A、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50亿岁B、宇宙在爆炸中诞生,并不断地膨胀下去C、宇宙以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D、以上说法都是【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目前,大爆炸宇宙论已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其主要错误的是( )A、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B、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C、“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D、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B、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通常物体不带电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宇宙大爆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宇宙起源于一个非常稳定的“原始火球”B、“原始火球”爆炸导致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处处下降C、目前宇宙的膨胀已经结束D、目前宇宙的膨胀已经结束且已经开始收缩【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随着科技的进步,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正逐步得到证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最高等智慧生物,是充满好奇心的白皮肤、黄皮肤、黑皮肤的人类。

人类想要知道海洋的尽头是什么,五六百年前就创造了远洋航海技术,“全球文明”即由此发端;人类想要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100多年前就发明了飞机,寂寥长空从此成为旅行的驿站;人类想要摆脱地球引力到大气层外的空间看一看,半个世纪间,各式各样的航天器就纷纷射向太空……
——从自立行走于脚下这片土地到飞出蓝色地球村,人类就是这般孜孜不倦地幻想着,并一步一步地拓展着他们的活动空间。

梦想:脚步开始的地方
无法考证,人类的飞翔之梦,究竟是源自一个沐浴阳光的白天还是默数繁星的夜晚。

在东方的传说中,美貌的嫦娥偷吃了灵药飞天成仙,从此独守寂寞蟾宫;而在古希腊的神话里,太阳神阿波罗则驾着太阳车巡游九天,为人间送来光明和温暖。

充斥着飞天神话的人类幼年记忆,代代相传到今天。

在双脚还只能停留在大地上的时候,想象,已经达到了一个人类自己也不知道有多高、多远的地方。

那是人类对太空最初的思考与渴望。

直到500多年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用“日心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认知革命,人类才开始了对宇宙的科学审视。

就在“日心说”与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地心说”艰难斗争的同一时代,中国的明朝官员万户——一位试图飞出天外的幻想家,却成了人类第一位飞天的真正实践者。

美国学者基姆在其著作《火箭与喷气》中这样描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火箭飞行尝试: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大火箭——中国人发明的一种以火药作燃料的兵器。

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命仆人点燃火箭……
人类航天始祖”万户勇敢的生命,最后殒落在了点燃火箭后的巨响中。

多年后,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山。

从17世纪开始,古老的梦想与发轫期的近代自然科学相遇,诞生出一系列具有强烈科学性的幻想小说。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1634年出版的《梦游》中第一次对月球旅行展开幻想,法国作家贝尔日拉克在《月球之旅》中用近似科学的态度讨论了太空旅行中的各种飞行方法,法国作家凡尔纳更是在其名作《从地球到月球》中大胆地把巨型炮弹作为未来的航空器,并运用大量的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对炮弹和发射装置进行了严格的计算。

科学,如同孕育在幻想中的胎儿,吮吸着幻想的营养一天天成长。

1903年,人类飞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那一年,莱特兄弟驾驶着他们在自行车修理车间里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空中飞行。

同样在这一年,双耳失聪的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火箭公式”,论证了用火箭发射航天器的可行性。

他指出:最理想的推进剂不是火药,而是液体燃料;单级火箭在当时达不到宇宙速度,必须用多级火箭接力的办法才能进入宇宙空间。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们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去征服太阳系。

”齐奥尔科夫斯基说。

正是凭着这位“航天之父”的天才构想,一扇通往太空的科学之门打开了。

悲喜交加的太空旅程
1957年10月,在哈萨克的大荒原里,前苏联用火箭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号”送上了天。

这颗直径580毫米、太空运行仅92天的小卫星,宣告着人类进入到一个空间探索的新时代。

此时,人类东西方的冷战已持续了10多年。

今天,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人类纯洁的飞天梦因为承载了超级大国的政治野心而变得有些沉重,但地球上两个强国之间的竞争也让人类积蓄了数千年的能量在瞬间得以爆发。

1961年4月,在9次无人飞船试验后,“东方1号”飞船载着27岁的前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进行了108分钟的太空旅行。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加加林也成为人类造访太空的第一人。

同年,美国启动“阿波罗登月计划”。

8年之后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就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

在踏上月球的一刻,人类第一位月宫使者由衷慨叹: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一小步,一大步”,人类就是这样一步步地探索着飞上九霄——
1971年4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空间站。

载人航天活动由此进入到规模较大、飞行时间较长的空间应用探索与试验阶段。

1975年7月,前苏联的“联盟19号”飞船和美国“阿波罗18号”飞船,在太空中成功对接。

通过电视转播,全世界数以亿计的观众目睹了来自两国的两位太空使者相拥的历史画面。

1981年4月,美国发射了可以重复使用的太空运载工具——航天飞机。

6年后,美国邀请欧洲航天局、日本和加拿大参加研制永久性载人空间站计划。

1993年,俄罗斯的加入不仅扩大了空间站的规模,而且使这个项目成为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计划……
陷入疲惫竞赛的载人航天活动,似乎又找到了人类梦想的初衷。

国际空间站,一个共同探索、和平开发宇宙的平台。

从飞船到空间站,人们用不懈的探索搭建起了通往“天宫”的云梯。

然而,通天之路从来充满艰辛——
1971年6月,前苏联3名宇航员在飞船气压阀失效时因为缺乏航天服的保护而死亡;
1986年1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凌空爆炸,7名壮志未酬的宇航员、包
括一位即将在太空中为几十万美国中学生讲授奇妙太空的中学教师,在万众瞩目中献身蓝天;
2003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它的第28次飞行返程途中突然解体,再过16分钟就能踏上地球的7名宇航员全部牺牲;
2003年的8月,巴西第三枚VLS型卫星运载火箭在发射前的最后检测中发生爆炸,“咖啡王国”的航天梦再次遭受重创……
收获大喜,却也历尽大悲。

在悲喜交加的太空旅程中,人类一点一滴地感悟着“科学”二字,那沉甸甸的分量。

飞天路上,中国人烙下深深足迹
在人类大步迈向太空的旅程中,中国人追梦的步伐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那一年,胡世祥30岁,是按下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火箭点火按钮的操作手;戚发轫37岁,是“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负责人。

33年后的10月15日,他们分别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和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的身份,出现在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指挥大厅里。

9时整,“长征二号F”型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轰然起飞。

浩瀚太空迎来了第一位中国访客——38岁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

在343公里的高度上,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航天器上看到了人类美丽的地球家园。

这是中国的高度,一个崇尚独立自主的民族以自己的方式叩问天宇的高度。

从这一天起,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在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戚发轫说,梦圆那刻,是他这一生笑得最灿烂、哭得最痛快的一次。

神舟五号的顺利升空,不仅仅使得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想变为现实,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在人类探索太空的队伍中,又加入了一支强大而富于创造性的力量。

——中国已形成12个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未来的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将满足不同用途大型卫星和空间站的发射需要;
——中国已初步形成了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气象卫星、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等多种类型的卫星系列。

将来,中国还要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及产业化、市场化的空间应用体系;
——中国已启动无人月球探测的“嫦娥工程”,那轮在唐诗宋词里无数次被吟诵过的月亮,就要迎接来自中国的亲密接触……
在跨越式地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目标之后,中国正在稳步走向以交会对接为特征的第二步和更远的未来。

中国的航天专家们已经在计划着实现载人航天后,着手建立太空实验室,建立包括永久性空间站在内的“地面——太空综合网”,将大型空间站发展成为空
间航天基地……
在太空建立实验室的近期目标,以及太空开发的无穷远景,令所有的中国航天人,令所有爱好梦想的中国人,愉快地幻想并热切地期待着。

2005年金秋,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即将起航。

专家指出,如果这次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下一步中国载人航天的目标将是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
——梦想有多远,我们的足迹就有多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