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

合集下载

山西太原王家大院景点的介绍

山西太原王家大院景点的介绍

山西太原王家大院景点的介绍1.引言1.1 概述山西太原王家大院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景点,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城西的晋阳湖畔,占地面积广阔,历经多代王氏家族的兴衰沧桑,是中国北方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大型封建家族庄园之一。

王家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王家大院是在明代末年建造的,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它原本是王氏家族的宅第,作为名门望族的代表,王氏家族在国家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大院内的建筑群受到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影响,呈现出典型的北方宅院格局,包括前院、正院和后院共三个部分。

在大院的设计中,不仅有着精心布局的庭院、楼阁和回廊,还有大量的花草树木和传统园林景观,使得整个大院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王家大院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并加入了一些西方建筑元素,展现了明清时期封建大户的富丽堂皇。

大院内的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檐角飞翘,色彩鲜艳,雕梁画栋,雕刻精美,彰显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同时,大院中还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如古代字画、陶瓷器具等,展示了王家族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

王家大院作为山西太原的旅游景点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不仅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还是了解中国封建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窗口。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古代王氏家族的辉煌历史,领略到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此外,王家大院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王氏家族的艺术修养和家风家训,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山西太原王家大院作为一处历史文化名胜,以其悠久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的魅力,感受到王氏家族的辉煌历史。

无论是对于历史研究者还是对于旅游爱好者来说,王家大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所示: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组织和安排。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王家大院简介介绍

王家大院简介介绍
王家大院简介介绍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5
目录
• 王家大院的历史背景 • 王家大院的建筑特色 • 王家大院的文化价值 • 王家大院的旅游信息
01
王家大院的历史背景
起源与早期发展
起源
王家大院起源于明代,由王氏家 族建立,最初作为家族居住和商 业活动的场所。
早期发展
在清代初期,王家大院逐渐扩大 ,吸收了传统建筑的特色,形成 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பைடு நூலகம்
此外,王家大院还提供住宿和餐饮服 务,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当地的特色 美食和文化。同时,王家大院还有许 多特色活动和演出,如晋剧表演、民 间艺术展示等,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 山西的文化和历史。总之,王家大院 是一个集旅游、文化、艺术于一体的 综合性景区,值得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的交流和社会的进步。
旅游价值
王家大院作为山西省的著名旅游 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游览,对于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 展和提升地方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04
王家大院的旅游信息
旅游路线与导览
旅游路线
游客可以从太原出发,沿途经过平遥 古城,最终到达王家大院。这条路线 大约需要2-3小时的车程。
导览服务
王家大院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游客 可以跟随导游了解王家大院的历史背 景、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有“石雕博物馆”、“木雕博物馆”、“彩绘长廊”等,集中展示了王家大院的建筑精华和艺术瑰宝 。
03
王家大院的文化价值
家族文化与传统
家族历史
王家大院作为晋商的代表性建筑 ,见证了晋商家族的兴起与衰落 ,承载着丰富的家族历史与文化
传统。
家族精神
王家大院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体现了 晋商的家族精神,如注重家族团结 、诚信经营等,这些精神至今仍有 启示意义。

王家大院介绍历史背景

王家大院介绍历史背景

王家大院介绍历史背景王家大院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历史悠久得就像老祖宗的故事一样。

你知道吗,这座大院位于山西省,是个典型的晋商宅院,哎,听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觉得无聊,但实际上,这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呢!王家大院建于清代,光是这年代就能让人兴奋不已,想象一下,那时候的商人是怎么在这里谋划生意的,简直就像电视剧里的剧情,扣人心弦。

这座大院的建筑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砖雕、木雕、石雕,各种工艺应有尽有,走在院子里,真有种时光穿梭的感觉。

那些细致入微的雕刻,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古人巧手真是不简单。

你能想象吗,昔日的王家在这里招待客人,笑声、谈话声、商谈声此起彼伏,热闹得跟过年一样。

这里还有个大天井,阳光透过上面洒进来,整个院子都显得温暖如春,真的让人感到一种归属感。

说到王家,不能不提他们的富裕了,那可是当时的富商之家,钱财如水,数不胜数。

这些年,王家人可是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茶马古道上走过的每一条路,都是他们辛勤的汗水。

这种财富的积累,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文化的,他们留下的每一块砖、每一扇门,都是岁月的见证,真的是个宝藏啊!在这座大院里,走几步就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它独特的故事。

有的房间里还摆着当年商人们用的东西,老旧的桌椅、古董的器皿,让人忍不住想象当年王家人是如何在这里吃喝玩乐的。

你知道吗,王家大院的后院还有个花园,花开得热闹非凡,几乎能让人忘却烦恼,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都透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想象一下,站在大院,耳边似乎还能听见当年人们的欢声笑语。

这种感觉,真的是很特别。

朋友们总说,历史和文化就像一杯陈年老酒,越久越香,王家大院就是这样一杯美酒,喝上一口就让人陶醉。

不仅如此,王家大院还是一处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这里不仅有深厚的历史背景,还有独特的建筑风格,真的是一举两得啊!游客们在这里流连忘返,拍照、打卡、享受这份文化的滋养,仿佛在体验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

山西灵石王家大院简介

山西灵石王家大院简介

山西灵石王家大院简介山西灵石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是中国民间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这座大院自明代初期开始建设,由静升王氏家族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清末时期建成了这座规模宏大、装饰华美的建筑群。

王家大院不仅在建筑形式上独具特色,而且在文化、历史等方面也具有极高的价值。

从建筑角度来看,王家大院的建筑风格独特,布局严谨。

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鳞”、“虎”五瑞兽造型。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

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

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

红门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同时隐含“龙”的造型。

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

在文化方面,王家大院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大院内的各种建筑、雕刻、绘画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大院内的石雕、木雕、砖雕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而建筑上的绘画、题词等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追求。

在历史方面,王家大院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历程。

大院的建立和发展与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大院内的各种历史文物、文献资料等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山西的王家大院的故事

山西的王家大院的故事

山西的王家大院的故事
山西的王家大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群,其故事始于明朝时期。

王家大院的创始人叫做王实,他是太原王氏的后人,早年辗转到了灵石县,落脚在汾河峡谷的沟营村(今灵石县富家滩镇沟峪滩村)。

元成宗大德七年,全国多地发生地震。

洪洞县赵城发生的8级大地震,摧毁了临汾、霍州、洪洞、灵石等地众多殷实的家庭,居于灵石的王实及其三个兄弟也不得不一次次奔波来去,选择新的落脚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王实和他的兄弟们在灵石县静升镇安定下来,并开始了家族的繁衍。

王家大院的建设始于清朝时期,历经300余年的修建,形成了现今五巷六
堡一条街的格局,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

这座大院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
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男女有别,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官宦门弟威严、宗法礼制规整。

整个院子是正方形,中间摆了一口圆形水缸,寓意着“外圆内方,做事要方正,做人要圆润”。

缸中装满水,寓意着财富,还有一个功能是灭火。

王家大院的成功建设离不开王家的教育理念。

王家认为教育是家族长盛不衰的关键,因此他们注重培养家族成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

这种教育理念使得王家大院不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一个文化的传承地。

如今,王家大院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山西省的重要文化遗产。

它的故事被广泛传播,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王家大院不仅展现了一个家族的传奇故事,也描绘了时代几百年的沧桑巨变。

王家大院简介和故事

王家大院简介和故事

王家大院简介和故事今天给您唠唠王家大院。

一、王家大院简介王家大院那可不得了,它在山西灵石县。

这地方就像一个巨大的建筑宝藏。

从规模上看,那是相当的大。

大院里的房子密密麻麻的,就像一个小城堡似的。

它由好多的院子组成,各个院子之间又有通道相连,就像迷宫一样。

您要是在里面走啊,一不小心就可能迷路了。

建筑风格呢,那是典型的明清风格,雕梁画栋的,到处都是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

那些雕刻可细致了,感觉每一刀下去都充满了故事。

比如说木雕,刻着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就像要从木头里飞出来、爬出来似的;石雕的狮子啊,威风凛凛,好像在守护着这个大院;砖雕也是一绝,各种吉祥图案,让人看了就觉得喜庆。

这大院里的布局也很讲究,有专门的居住区、祭祀区、还有一些是用来接待客人的区域。

每一个区域都有它的功能,就像一个小型的社会体系一样。

而且建筑的高低错落有致,站在高处往下看,一片灰扑扑的屋顶,但是又有着一种秩序美。

二、王家大院的故事1. 兴盛的由来王家大院的主人王家那可是曾经风光无限。

他们家一开始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是靠做豆腐生意起家的。

您想啊,做豆腐那得有多辛苦,每天得起早贪黑的。

但是王家的人就是能吃苦,而且脑子还灵活。

慢慢的,他们把豆腐生意越做越大,从小小的豆腐摊发展成了一个大买卖。

有了钱之后呢,就开始重视教育,培养子孙读书识字。

这些子孙也很争气,有的考中了功名,在官场里混得风生水起。

这样一来,王家的势力就越来越大,就开始修建这气派的大院了。

2. 家族的规矩王家是个大家族,家族规矩可严了。

就像咱们现在说的家教很严。

在大院里,晚辈见到长辈那得恭恭敬敬的行礼。

吃饭的时候也有规矩,长辈先动筷子,晚辈才能吃。

而且王家很重视家族的团结,要是有哪个子孙犯了错,不是简单地打骂了事,而是按照家族的规矩来处罚。

比如说,要是谁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可能就会被罚去打扫祠堂,让他在祖宗面前反省自己的过错。

这种严格的家族规矩,也让王家能够长久地兴盛下去。

王家大院的历史简介

王家大院的历史简介

王家大院的历史简介王家大院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前门东大街。

作为一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传统建筑群,王家大院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家族的兴衰。

下面将为您介绍王家大院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王家大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最初为王氏家族建立的王府。

在明代中期,王府经历了一次扩建,并成为一个具有庄严气势的大院落。

然而,在明朝末年的动荡时期,王府经历了一次火灾,大部分建筑被毁。

直到清朝初年,王家才得以修复王府,并对其进行重新规划和修建。

清代的王府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的一些特点,同时也融入了清代建筑的新元素。

王家大院的建筑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以其规模庞大、格局严谨而著称。

整个大院占地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中间设有主屋,周围环绕着厢房、花园和一系列附属建筑。

大门和围墙采用了深红色的琉璃瓦和黄色的景泰蓝瓷砖,给人一种庄严大气的感觉。

大院内部的建筑布局严谨有序,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的功能和用途,为整个大院营造了丰富的层次感。

王家大院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大院大量使用了传统的木材和石材,这不仅赋予了建筑以耐久性,还使建筑更具自然与古朴之美。

此外,大院内的雕花、彩绘和瓷砖等装饰手法精湛独特,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细腻与精巧。

除了建筑上的魅力,王家大院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作为王氏家族的家族庙宇和居所,大院中充满了对祖先的尊崇与敬意。

主屋内陈设的家具、文物以及祖先的牌位等都反映了王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此外,大院中还设有展示中国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品的陈列室,让游客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王家大院也曾是许多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在清朝末年,大院曾被八国联军占领,成为他们的指挥中心和驻扎地。

这段历史给王家大院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但也让大院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如今,王家大院作为一处重要的历史遗址,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山西运城王家大院简介

山西运城王家大院简介

山西运城王家大院简介山西运城王家大院位于运城市盐湖区王家巷,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运城市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之一。

王家大院是一处衍封建时期(清朝)的大贵族宅院,占地面积达3.3万平方米,是中国北方的大型民居建筑群之一。

下面我们将从历史、建筑、文化等方面分别介绍王家大院的魅力。

历史王家大院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当时山西省府运城王家的居住地。

王家是当时城内最富有的商家之一,是康熙皇帝的砖瓦焙烧业供应商。

在其历代子孙的努力下,王家大院成为一个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筑精美、装饰豪华的大型民居。

2006年,王家大院被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王家大院是一个典型的汉民族传统建筑群,由前门、中门、后门、正厅、东西厢房、内外庭院等组成。

建筑群采用砖木结构,由300多间房屋组成,占地面积达3.3万平方米,分为七进五院,按照“天人合一”的理念进行建筑布局。

大院的设计创新,继承了明清宫殿建筑的高度规范性和厚重感,又融入了民间建筑的实用性和自由灵活性,外墙高达5米,内部密集,较为凝重厚实。

大院的整体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

文化王家大院不仅是一个建筑群,更是一个集经济、文化、艺术于一体的文化遗产。

大院内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如清代旧时家具、古玩、字画、砖雕、木雕等等。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更重要的是能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感人之处。

因此,王家大院吸引了大批文化爱好者和旅游者前来参观、瞻仰。

王家大院是运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山西省乃至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大型民居建筑之一。

走进这座古老的宅院,仿佛进入了古代王族的生活世界,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并且为我们呈现出了中国古老文明的历史长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家大院
摘要:晋商住宅作为北方汉民居的典范之一在中国民居建筑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王家大院是晋商住宅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融历史、美学、哲学一体的杰出建筑群。

关键词:王家大院;建筑美学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多样,形态各异且特色鲜明,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民居史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山西现存明清时期的民居聚落较为丰富,而其中的精华当属集中分布在晋中一代的晋商大院,体现了晋商文化“儒、官、商”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其独具特色的营造手法和装饰风格以及美仑美奂的“三雕(木雕、石雕、砖雕)”都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王家大院地处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上,现已被辟为“中国民居艺术馆”、“王氏博物馆”的高家崖、红门堡和王氏宗祠三组建筑群,面积45000平方米,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

其作为明清北方汉民居建筑的典范,整体建筑群依山就势,负阴抱阳,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布局与结构蕴含着十足的理性与法度,不仅反映了“儒、官、商”三位一体的晋商文化,而且更是儒家伦理制度与“天人合一”思想及传统风水理论在民居建筑中完美结合的具体体现。

静升王氏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后西迁至山西太原。

南宋初
年,族人王实由太原南迁至灵石县沟峪滩村。

元皇庆二年(1313),王诚斋又率家族迁至静升村。

随着王家家道中兴开始大兴土木,从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年间约200余年间土木兴建从未间断。

静升镇内现存的五处王氏堡院为红门堡(恒贞堡)、高家崖(视履堡)、西堡子(崇宁堡)、东南堡(和义堡)和下南堡(拱极堡)。

其中高家崖和红门堡保存较为完整。

高家崖、红门堡两组建筑群依山傍势,呈东西对峙之势,一桥相连,皆为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

高家崖堡院兴建于王家鼎盛时期,工艺最为精湛,兴建历时约16年,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为不规则的城堡式串联住宅群,有大小院落35座,房间218间。

俯瞰高家崖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堡的四面各设一个堡门。

高家崖的主体建筑是两座三进四合院,正房都是傍山挖凿的拱券窑洞,然后在窑洞上盖建房屋,此处的窑洞建筑一反常见窑洞建筑的朴素简单,以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符号在房檐立柱、门额枋额、楼栏护栏、柱础柱头等部门进行装饰,时至今日依然感觉华美考究。

静升王宅作为封建社会晚期的豪门大户,其建筑形制和空间布局都折射出了封建礼治的伦理特征,尽管王家大院的兴建相当炫耀和铺张,但依然有着明显的“儒”“礼”的特征。

无论高家崖还是红门堡,都是由四合院作为基本的构成单元,传统的四合院模式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王家大院的四合院单元基本都有明显的南北向中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其空间组成和定位皆从宗法礼治为
基础,而此正是封建社会两千年来的重要精神和社会组织特征。

君臣、父子、长幼、男女等一系列构成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但决定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家宅建设的准则。

历史上的晋商重儒学,“儒贾相通”是晋商普遍的处世态度。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道、佛“天人合一”的在居住及其环境的态度上具备相当的一致性,而这种哲学自然观对于建筑和艺术(诗、画、园林等)的影响十分深远,和居所相关的建筑及其环境所体现出的场所精神就是一种对自然山水的崇尚、建筑物的秩序性以及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儒家对居所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是建筑与环境统一和谐以及建筑平面布局、空间组织结构的秩序性;道家则更崇尚自然之美,注重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和建筑与环境的契合。

王家大院依山就势,在黄土高坡这种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建筑采取了窑洞与砖瓦建筑相结合的营造方式,建筑与环境彼此交融,表达出了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将建筑美和自然美和谐统一起来,这种和谐统一的美是山西民居以致中国传统民居的主要美学特征
之一。

在传统社会里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背景下,晋商却走出了一条“学而优则商,商而优则仕”的新路。

晋人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地区不同,他们不再追求通过十年寒窗考取功名,而是注重子弟书本知识的学习以及经商才能的培养,学商互补齐头并进,“商而优则仕”则一方面保证了商人家族的社会定位,另一方面也能巩固商业上的成就。

故而晋商住宅虽然没有像文人建筑一样浓厚的书卷气,却也雅
致。

王家大院在门匾、楹联等位置着重装饰,基本做到了逢门必有匾额,逢院必有楹联,楹联数量多达200多块,不乏书卷文气。

而且对这些位置装饰的所形成的三雕成为建筑艺术的瑰宝,这些小品不仅仅表达了雕刻之美,也富含文化精神,引人深省。

这些匾额楹联或明一个哲理,或写一片心境,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单说其书法造诣也颇具造诣。

王家大院能够闻名遐尔除了他本身雄伟壮观的总体气势外,精心构思、设计巧妙的雕梁画栋更是功不可没,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审美情趣,除了前文提到的门匾楹联,还有窗洞牌坊等各种雕刻作品,美不胜收。

王家为了体现情怀、表明旨趣,也同时可以为教育子弟提供一个耳濡目染的环境,在家宅的建设上煞费苦心,比传统商贾更加注重建筑细部的处理和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这些雕饰有的简洁明快,有的精益求精,装饰题材众多,内容丰富,集文人情趣和民俗艺术与一体,雅俗共尚。

王家大院的三雕艺术,不仅沿袭了中国传统建筑雕刻装饰的手法,同时经过清代民间艺术家的改造有所创新,雕刻与绘画技巧相结合,有之如写意,有之如工笔,技法娴熟,刻线流畅,手法多样,作品浪漫而不失真实,华丽而不显浮躁,充分显示了这一时期雕刻艺术的精湛和匠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雕刻本身所传达的信息比较直观,从人物到图案,都表达了文人和工匠门的思想境界,他们的文化修养、人生哲学,以及对生活的憧憬和祈愿都通过这些艺术作品形象的展示给后人们。

建筑装饰艺术与普通的雕刻、绘画艺术相比较,他们的相同之处是都属于可视的形象艺术,通过具象或者抽象的形象来表达特定的内涵,但不同之处是建筑装饰属于建筑整体的一部分,更受限于建筑的形体、空间特征,因此常常连续、重复的出现,这些都是绘画、雕刻的忌讳。

因为这种特色,建筑装饰中所采用的主题形象更需要简练、抽象。

例如在传统中国建筑中花纹式样,如莲荷、牡丹等在工匠的长期创作实践中都简化为定型的图案样式,再如传统的八仙装饰被简化为八种器物。

王家大院通过工匠们精湛的技艺把这些传统装饰语言符号的大量表现和重叠,同时又做到了同中有异、异中求新,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王家大院的建造者利用建筑装饰的美产生的教化作用为家族营造一个健康、祥瑞、舒适的环境,这些雕刻装饰融合在大院的整体布局中,为子孙的“养德”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古代民居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散落在民间各地的珍宝。

王家大院封闭式的、主次分明、内外有别的建筑空间构成形式和其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再加上精湛的“三雕”艺术使得王家大院成为民居中的佼佼者。

通过王家大院可以看到山西民居建筑中传统文化的积淀,欣赏到建筑技术和艺术的精湛之处,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沧桑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6.
[2]. 江荣先柏冬友编著.中国民间故宫王家大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
[3]. 刘敦桢著.中国住宅概说.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