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完整)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标准操作规程

(完整)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描述 Waters 高效液相色谱仪标准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化验室3.责任者化验员应严格遵照该操作规程 , QC 主管负责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4.定义HPLC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高效液相色谱仪。

5.安全注意事项5.1有机溶媒有害健康,各溶剂瓶口应封严。

5.2注意检查废液桶中废液应避光,防止废液桶满外溢。

6.规程6.1.Waters HPLC的组成:贮液器输液泵自动进样器分离柱 (柱温箱 )紫外检测器控制及数据处理系统 (Millennium 32化学工作站 )。

6.2. HPLC系统的打开及关闭顺序6.2.1打开顺序•对于分体式:请按泵、进样器、柱温箱、检测器的顺序打开开关,待各部分分别显示初始化完毕后,最后打开M i l l e nn i um32化学工作站。

泵与色谱工作站的连接:对于 510 泵,因为此泵与色谱工作站是单向联系,如要使泵在 Remote 状态下由工作站控制,首先要在泵的键盘上按 Menu 键,待显示屏切换至 Mode 状态下,其状态是Loca ,按 Edit/Enter 键,在 Local 的L 前有闪动的光标显示,按键,Local 转换成Rem,再按Edit/Enter 键,此命令已输入进去, 最后按Stop/Run 键,使泵处于Run 状态这时泵和工作站的连接即告成功。

泵的任何动作都可由工作站来控制。

还应注意这一步工作在每次开机时都要进行。

对于 Alliance 2690 系统:先打开 Alliance 2690 主机、检测器电源开关,待初始化完毕后,再进入 Millennium 32化学工作站。

对于流动相的要求:对于液体试剂应尽量采用色谱纯试剂;对于所用到的固体试剂应采用分析纯试剂;对于水,应采用经纯水机处理过的超纯水;流动相在使用前一定要经 0.45m 的滤膜(滤膜分为水相膜与有机相膜,确保使用正确的滤膜,参见附表 ) 过滤、超声真空脱气方可使用,严禁含盐的流动相未经过滤直接使用。

高效液相色谱仪标准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标准操作程序,以使操作者正确使用。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标准操作。

职责:质量管理部QC化验员负责本文件的起草、修订及实施。

程序:1接通电源,打开电脑。

按LC-20AT 上“POWER”键及RID-10A上“POWER”键,接通电源。

接通柱温箱的电源,并设置柱温箱温度为40℃。

2 双击电脑桌面上“LC Solution”,点击“1”进入采集窗口。

3 点击“Advanced”进行高级设置。

在“Pump”项中选择“Flow”模式;流速设置为0.5ml/min,泵压0~1.5MPa;在“Detector A”中选择“Analytical”模式,柱温设置为40℃。

设置完成后点击保存图标。

4 点击“Download”下载该方法。

5 将LC-20AT上旋钮“Draw”逆时针旋转180°,按Purge键,仪器自动清洗泵头,约3分钟后听到提示音(轻微长鸣声)后,顺时针旋转“Draw”180°至原位。

6 按LC-20AT上“Pump”键启动泵。

7 点击“R Flow ON/OFF”图标,系统开始运行,约20—30分钟后,点击“Balance RID (Detector A)”平衡系统。

8 基线平稳后,点击“◇”进行样品信息设置,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

9 在进样器中吸入样品后插入手动进样口,将进样阀手柄调至“Load”位置,迅速将样品注入液相色谱仪,再将进样阀手柄调至“Inject”位置,开始采集数据。

10 分析完成后,点击红色的“〇”停止分析。

11 分析不同样品时,可重复“8-10”的操作,直至所有的样品均分析完毕。

12 所有的样品均分析完毕后,将流动相换成水继续运行至基线平稳,将色谱柱及系统中残留的物质清洗干净。

13 点击“R Flow ON/OFF”图标,系统停止运行,关闭采集页面。

按LC-20AT上“POWER”键及RID-10A上“POWER”键,关闭电源。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是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为了保证色谱仪的正常运行和准确分析结果,需要遵守以下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a. 首先,确保色谱仪及其附件的电源已接通,并确认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b. 检查溶剂桶内的溶剂是否充足并无杂质,并确认管路连接正常。

c. 检查流动相液位是否正常,并调整泵的流速和梯度程序参数。

2. 样品制备和准备a. 样品应充分溶解并过滤净化,以避免样品中的杂质对色谱分离产生干扰。

b. 选择合适的进样方式(自动或手动),并根据进样方式调整进样器的参数。

3. 进样器操作a. 将样品注射器插入进样口,并注意不要损坏色谱柱。

b. 设置进样体积和进样速度等参数,并进行一次空白进样以清洗进样器。

4. 色谱柱准备a. 定期检查色谱柱是否损坏,并根据需要更换。

b.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并注意记录色谱柱的批号和使用次数。

5. 柱温控制a. 根据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柱温,并使用温度控制系统保持恒定。

b. 注意避免温度突变和波动,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6. 检测器操作a.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如紫外-可见光检测器(UV-Vis)、荧光检测器、电导检测器等。

b. 设置检测器的参数,如波长、增益和灵敏度,并进行基线校准。

7. 数据采集与处理a. 启动数据采集系统,并设置采集参数,如采样率、数据类型和运行时间等。

b.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峰识别、定量分析和峰面积计算。

8. 清洗和维护a. 实验结束后,关闭色谱柱和进样器的阀门,并用溶剂清洗色谱柱和进样器,以防止堵塞和降低杂质残留。

b. 清洗完成后,注意关闭色谱仪的电源,并按照要求对色谱柱和进样器进行维护和保养。

总结: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规程包括准备工作、样品制备、进样器操作、色谱柱准备、柱温控制、检测器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清洗与维护等。

遵守这些规程可以确保色谱仪的正常运行和准确分析结果,提高实验效率。

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操作,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 范围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操作。

3. 术语或定义N/A4. 职责质量控制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5. 程序5.1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四部及2019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5.2 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5.3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由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组成,仪器应按现行国家技术监督局“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定期检定并符合有关规定。

5.3.1色谱柱最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为化学键合硅胶。

反相色谱系统使用非极性填充剂,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其他类型的硅烷键合硅胶(如氰基键合硅烷和氨基键合硅烷等) 也有使用。

正相色谱系统使用极性填充剂,常用的填充剂有硅胶等。

离子交换色谱系统使用离子交换填充剂; 分子排阻色谱系统使用凝胶或高分子多孔微球等填充剂;对映异构体的分离通常使用手性填充剂。

填充剂的性能(如载体的形状、粒径、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含碳量和键合类型等)以及色谱柱的填充,直接影响供试品的保留行为和分离效果。

孔径在15nm(lnm=10A)以下的填料适于分析分子量小于2000的化合物,分子量大于2000的化合物则应选择孔径在30nm以上的填料。

除另有规定外,分析柱的填充剂粒径一般在3~10μm之间。

粒径更小(约2μm)的填充剂常用于填装微径柱(内径约2mm) 。

使用微径柱时,输液泵的性能、进样体积、检测池体积和系统的死体积等必须与之匹配;如有必要,色谱条件也需作适当的调整。

当对其测定结果产生争议时,应以品种正文规定的色谱条件的测定结果为准。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手册(戴安全自动)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手册(戴安全自动)

液相色谱操作规程-U3000(全自动)一、操作前准备:1.1流动相的配制:1.1.1根据所供试品的性质、相关的文献资料、工作经验等按比例配制流动相。

1.1.2根据流动相的性质确定采用有机膜(0.45um)还是水相膜(0.45um)对流动相进行过滤。

1.1.3将过滤后的流动相进行超声脱气10~15分钟。

1.2对照品供试品处理:1.2.1称取或量取适量的对照品或供试品,用适当的溶剂(最好采用流动相或流动相的主成分)进行充分溶解(也可借助超声波进行超声溶解),使其浓度为0.1~1mg/mL(根据检测结果再适当调节溶液的浓度)。

1.2.2根据对照品或供试品的性质确定采用有机针头滤膜(0.45um)还是水相针头滤膜(0.45um)进行过滤。

1.3色谱柱的选择: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色谱柱。

二、开机:2.1打开电源,打开仪器接线板电源开关;2.2打开电脑显示器电源,打开电脑主机电源,启动电脑;2.3依次打开泵、自动进样器、柱温箱、检测器的电源;等待各个部件自检完成2.4双击屏幕右下角“服务管理器”快捷图标,出现对话界面后点击“启动仪器控制器”启动,等显示“本地仪器控制器运行空闲”,关闭界面。

2.5双击在桌面上的Chromeleon 7图标(工作站主程序)。

2.6在左下方点击仪器,则在右边会自动显示该仪器控制面板2.7 旋开泵上的排液阀(两圈以上);设置A通道为100%,点击“冲洗”,然后再出现的对话框中点击“忽略并执行”;(默认冲洗5分钟);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冲洗”流路中其他通道气泡;排完气泡后关闭排液阀;2.8设置流动相的比例及流速后,点击“马达”。

此时泵自动会以设置的流速进行运行。

2.9在控制面板“自动进样器”控制框中,分别执行“灌注注射器”,“清洗缓冲环”,“清洗针外壁”,执行“到进样位置”;(操作过程中注意注射器有没有气泡。

如有先机器排气,如果不行手动拆除排气泡。

)3.0 在控制面板“柱温箱”控制框中,设置准备分析样品所使用的柱温箱温度。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规程
说明:高效液相色谱仪应安装在有强力通风的实验室中,实验室的高处和低处应设置两个通风口,以利于低沸点和高沸点有机溶剂蒸汽的排放,以保证实验室工作
人员的安全。

一.目的:提供通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规程
二.范围:适用于侨昌化学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
三.操作规程
1.准备好用作流动相的各种溶剂,经过滤(通过≤0.5um的滤膜)、脱气后,按比例配好
置于储液罐中。

梯度洗脱时,每种溶剂置于一个储液罐中,将溶剂过滤器插入储液罐底部,
2.将选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柱安装在流路中,拧紧连接的柱接头。

3.检查并连接好电路,将检测器输出信号线与数据处理系统连接好。

4.打开高压输液泵电源开关,调节色谱流动相流量 1.0ml/min。

(对内径 4.6mm、柱长
10—25cm色谱柱,填充5—10um填料,柱前压约6—15MPa)。

5.PURGE,冲洗泵头3-5MIN
6.开泵,平衡色谱柱系统。

7.打开可变波长紫外吸收检测器电源,调节好检测波长,排除吸收池中的气泡,待检测器
输出的基线稳定后,就可进行分析。

8.检测
9.若使用折光指数检测器,打开电源后,首先确定检测器温度,待恒温后,再选定待测的
折光指数间隔,待基线稳定后可进行分析。

10.如欲进行梯度洗脱,可由梯度控制单元设定欲进行的梯度洗脱程
序,进样后就可按梯度洗脱程序进行分析。

11.分析结束后,继续用流动相清洗进样阀和检测器约10—20min。

12.依次关闭检测器、梯度洗脱装置,高压输液泵的电源。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1.开关机顺序●开机顺序:打开LC各单元电源-控制器电源-电脑-LC-Solution工作站,开机后能听到“哔”声。

●关机顺序:与开机顺序相反,即先关闭LC-Solution工作站-控制器-LC各单元电源2.流动相及样品的准备●流动相配制所用的有机相必须是色谱级的,所用的水必须是双重蒸馏水。

流动相必须经0.45um 的微孔滤膜过滤后方能进入LC系统。

水和有机相所用的微孔滤膜不同,有机相(如甲醇)的过滤用F膜,水用水膜。

●样品溶液亦必须用0.45um 的微孔滤膜过滤后才能进样。

3.工作站的进入及系统的开启●双击桌面上的“labsolution”图标,选择“operation”项并单击,在弹出窗口后按OK进入工作站。

●首先打开A、B泵上的排空阀(open方向旋转180度)。

然后按二泵面板上的“purge”键开始自动清洗A、B流路3分钟,然后在分析参数设置页中设置流速1ml/min,BCONC 0%,并设置合适的检测波长,柱温,停止时间。

在完成后点击“Download”将分析参数传输至主机。

●分析方法的保存:选择file-save method file as-取名保存文件●系统的启动:点击“instrument on/off”键开启系统(此时泵开始工作。

4.进样准备●观察基线及柱压,待基线平直(-5~80mv),压力稳定(0.5Mpa内)时方可进样。

5. 进样●点击助手栏中的“single start”键,弹出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sample name”“method”“data file”等。

●填完后点击“start”,出现触发窗口,进样,仪器开始自动采样分析。

6. 数据文件的调用及查看●点击助手栏中的“Postrun analysis”键,打开数据处理窗口。

●打开文件搜索器,定位至数据文件所在文件夹,选择文件的类型,双击文件名即可打开数据文件(此时可以查看峰面积、保留时间等参数)。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一、引言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规程,以帮助用户正确、高效地使用该仪器。

二、仪器准备1. 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电源是否连接、仪器是否通电等。

2. 检查仪器各部件的完整性,如进样器、泵、柱箱、检测器等。

3. 检查进样器的进样针是否干净,如有污染应及时清洗。

4. 检查溶剂瓶是否充足,必要时更换。

三、样品准备1.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样品,并确保样品的纯度和浓度符合要求。

2. 准备样品溶液,注意溶解度和稳定性。

3. 如需稀释样品,请使用纯净溶剂,并按照一定比例稀释样品。

四、仪器操作1. 打开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电源,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打开色谱软件,并进行系统初始化。

3. 在色谱软件中设置实验方法,包括进样量、流速、梯度程序等。

4. 打开进样器盖,将样品注射器插入样品瓶中,吸取适量的样品溶液。

5. 关闭进样器盖,将样品注射器插入进样器,并按下进样按钮进行进样。

6. 打开泵的开关,调节流速至所需数值。

7. 检查柱箱的温度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节。

8. 打开检测器,并设置检测器的参数,如波长、灵敏度等。

9. 开始实验运行,观察色谱图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10. 实验结束后,关闭泵、检测器等设备。

11. 关闭色谱软件,并保存实验数据。

五、日常维护1. 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进样器和柱箱,避免样品残留。

2. 定期检查泵的密封件,如有磨损应及时更换。

3. 定期校准检测器,确保准确性和稳定性。

4. 定期更换柱子,避免柱子老化影响实验结果。

5. 清洗仪器外壳,保持仪器的整洁。

六、故障排除1. 若发现仪器无法正常启动,检查电源和连接线是否正常。

2. 若发现进样器无法正常工作,检查进样针是否堵塞或损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1开机
先打开电脑,再依次接通2695分离单元、检测器和打印机的电源(注:在打开2424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电源之前,先开启气体供应)。

接通2695分离单元后,约20秒仪器自检,约1分钟后,显示主屏幕,此时继续各部件的初始化,待主屏幕上主标题区出现“Idle”仪器自检通过,进入待命状态。

2溶剂管理系统的准备
2.1流动相的脱气
确认所有溶剂管路都充满溶剂,按[Menu/Status],进入“Status(1)”屏幕,光标选“Degasser”按[Enter]显示选项屏幕,Mode为“on”。

2.2启动溶剂管理系统
2.2.1干启动
当溶剂的管路是干的或是需要更换溶剂时,在“Status(1)”屏幕下,按[Direct Function],光标选中“Dry Prime”,按[Enter],显示“Dry Prime”屏幕,按欲启动的溶剂管路的屏幕键,如[Open A],光标选“Duration”,按数字键输入时间(一般为5分钟),按[Continue],待限定时间结束后,重复操作,使实验所需的各溶剂管路均启动、排气并充满流动相。

2.2.2湿启动
在“Status(1)”屏幕下,光标选“Composition”中欲使用的流动相,输入100%,按[Direct Function],光标选“Wet prime”,按“Enter”,显示Wet prime”屏幕,输入流速和时间(5ml/min和5min)按[OK]。

待限定时间结束后,对每种流动相重复操作。

3样品管理系统的准备
A管带黄色标记、B管带蓝色标记号、C管带红色标记、D管带绿色标记,绿色管为冲洗泵头用,白色管为冲洗进样器用,所用溶剂均为甲醇:水=50%(v/v)。

将样品瓶插到样品盘合适的位置,打开样品仓门,显示“Door is Open”屏幕,装入样品盘,按[Next],直至所有样品盘装毕,关仓门。

4编辑分析方法及执行样品分析表
4.1创建项目
双击电脑桌面图标“Empower”,用户名输入“system”密码输入“manager”选中操作项目和色谱系统→确定。

在菜单栏“管理”→创建新项目→选择父项目→下一步→输入表空间值→按“下一步”逐步设置→完成→管理→改变/项目,在该窗口切换项。

4.2编辑方法组
调用方法组编辑向导→新建→设置检测器参数→2695主机参数(流量、柱温、流动相比例、系统压力上下限等)→保存仪器方法→选择同使用该方法组的数据有关的仪器方法→选择处理方法、报告方法→下一步→完成。

4.3监视基线和单次进样
点击“平衡系统/监视基线”图标→载入仪器方法→平衡监视器,开始按设置方法平衡基线。

待基线平衡、压力平稳后→单次进样,当要对分析方法做修改时,通过中断运行样→方法组仪器随时改变方法→另存或覆盖→平衡监视→执行新方法,可重复至最佳分析方法确定。

4.4运行样品组
使用样品组向导逐步建立样品表,可在编辑好的样品表最后一行添加关机方法(功能为:平衡色谱柱)设置自动关机→保存样品组方法→运行当前样品组方法。

5处理数据并打印报告
浏览项目→通道→双击打开图谱→文件→新建处理方法→逐步点击“下一步”选中所需参数→输入方法名→完成→处理参数→保存处理方法→浏览项目→选中需处理的图谱→右击鼠标→选中使用指定的处理方法→确定→浏览项目→结果→更新。

选中图谱→预览→采用所需报告模板打印。

6关机
使用完毕,按规定用适当的溶剂冲洗色谱柱、系统管路,填写使用记录。

具体步骤如下:
6.1实验结束后,首先关闭检测器电源;
6.2缓冲盐管路用超纯水取代,做wet prime;
6.3选择合适的流动相清洗色谱柱约60分钟;
6.4Prime seal wash:Diag→Prime seal wash清洗泵头约1分钟;
6.5Prime needle wash:Diag→Prime needle wash,清洗进样针1-2次;
6.6Purge injection:Direct Function→Purge injection;
6.7降低流速至0,待系统压力回零后,关闭2695电源;
6.8关闭计算机及显示器电源。


一、清洗流路系统:
1、如果流动相有无机盐或缓冲液,在开机后、排空前,预先设置好低流速的纯水为流动相的分析方法,待排空气完成后,即可执行冲柱20分钟后,再换上并更改为应用的流动相平衡柱。

2、如果使用缓冲液,先用水更换缓冲液,清洗1小时,然后更换甲醇清洗40分钟。

3、如果使用有机溶剂,直接更换甲醇清洗50分钟即可。

二、2424检测器注意事项:
1、关闭2424检测器:
从色谱柱和检测器中排除所有缓冲剂→让未经缓冲剂处理的流动相通过系统→关闭泵→让雾化气体通过检测器10分钟,以排干蒸发管和检测室→停止气体流动→关闭检测器的电源。

2、要执行定期维护:
提示:为防止损坏色谱柱,在从液体通路中排除流动相之前,应移开色谱柱。

(1)将漂移管温度设置为适当的退溶温度。

提示:对于大多数溶剂来说,50℃是适当的退溶温度。

(2)用100%超纯水替换缓冲流动相,以3mL/min的流量将系统冲洗10分钟。

3、清洗漂移管
开启气体供应,设置漂移管温度100°C,用100%HPLC级水整夜冲洗。

三、根据实际工作的情况,可固定个管路使用溶剂如下:A为甲醇、B为乙腈,C 为超纯水、D为分析用流动相、R为50%甲醇。

当分析样品时可把D瓶换上流动相,C换上新过滤并脱过气的超纯水,适当的流动相比例可随时调整,当分析结束后,C瓶和D换上甲醇并排气。

四、两个冲洗色谱柱的时间程序供参考
(1)甲醇洗机方法LC时间程序(流动相不含缓冲盐时选用)
时间流速A B C D
1.0100%000
50分钟100%000
(2)水-甲醇洗机LC时间程序(流动相含有缓冲盐时选用,D管为纯水)时间流速A B C D
1.0000100%
60分钟 1.0000100%
65分钟 1.0100%000
105分钟0.010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