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润童心——浅谈古诗名句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形成的研究策略
品诗词,溯经典,泽童心

品诗词,溯经典,泽童心【摘要】传统诗词一直以来都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经典诗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渊源,激发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
在儿童文学中,诗词启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儿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诗词教育对儿童心灵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文学修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传承经典,不仅可以启发童心,还可以传承文化的精髓,让儿童在品诗词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诗词传统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品诗词,溯经典,泽童心的意义也在于传承文化、陶冶情操。
未来可以通过更好地推广诗词教育,让更多的儿童能够受益,感受诗词的魅力,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传统诗词,经典,儿童文学,诗词启蒙,教育,心灵,传承,童心,重要性,意义,推广。
1. 引言1.1 品诗词,溯经典,泽童心品诗词,溯经典,泽童心。
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学遗产。
通过品诗词,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还能够体验到诗词所带来的美好心灵体验。
溯经典,让我们能够在诗词中寻找到历史的痕迹,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泽童心,则是诗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思维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诗词启蒙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审美情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兴趣和想象力。
通过传承经典,可以启发儿童的心灵,让他们在诗词的世界里感受到美、感受到爱,从而培养出一种优雅、美好、纯真的心灵。
品诗词,溯经典,泽童心,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也是一种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和关爱。
通过诗词教育,我们能够传承诗词的精髓,让儿童在诗词的世界里汲取智慧和力量,开启心灵的想象之门。
只有不断推广诗词教育,让更多的儿童走进诗词的世界,才能让品诗词,溯经典,泽童心的美好意义得以更好地发挥和传承。
2. 正文2.1 传统诗词的魅力传统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诗词进校园诗意润童心

诗词进校园诗意润童心
“诗词进校园,诗意润童心”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带入校园,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到诗词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诗意情怀。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
通过学习诗词,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校园中开展诗词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诗词创作比赛等,让学生们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诗词水平;可以开设诗词选修课,让学生们系统地学习诗词的知识和技巧;还可以邀请诗词专家到校举办讲座,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诗词的文化内涵。
除了教育活动,还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诗词元素。
例如,在校园中设置诗词展板、悬挂诗词标语等,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感受到诗词的存在;可以开展诗词主题班会、诗词社团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交流诗词心得,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
总之,“诗词进校园,诗意润童心”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能够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营造出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
让童心伴随古诗成长

让童心伴随古诗成长古诗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它蕴藏着无尽之美,古诗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备受大家重视。
古诗的教学对小学生的发展有极大帮助,他在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情感陶冶,文化熏陶上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重视诗词教育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让小学生从小与古诗接触,走进诗境,悟其诗情,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下面谈谈我们对古诗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图文结合,理解诗意德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的天性明显地要求直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充分发挥小学生形象思维强的特点,将古诗中的语言文字化为可知可感的生动形象,那么,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就会化难为易。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教材中每一首古诗都配备了一幅插图,这些插图都较形象地再现了古诗的内容。
所以教学时,教师如果能较好地利用这些插图,那么对于学生理解古诗是很有帮助的。
教师怎样利用插图呢?1.对于某些难懂的词语,可以让学生看图领悟。
例如指导学生理解“蓬头稚子学垂纶”时,学生对“垂纶”一词感到茫然。
于是就可以提醒学生:“你可以从图中找答案吗?”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图文对照,终于领悟了:“原来是学钓鱼呀。
”2.教学晦涩难懂的古诗,可先引导学生看图,让他们说说图画上的内容,从图画上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
例如教学《小池》时,由于学生对第一、二句难以理解,所以便先引导学生看图,弄懂:细细的泉水无声地流着,是因为泉水的出口爱惜它们;树阴映照在水上,是因为喜爱晴天柔和的风光。
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学生就知道了“泉眼”就是“泉口”,“泉声”指泉水无声地流着,懂得了树阴照在水面上的原因。
二、赏读古诗,走进诗境诗的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
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创设多种情境,拉近古诗与生活的距离,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使他们易于朗读,乐于背诵。
1.音乐伴读:音乐和文学有着不解之源。
有时古诗的意境,确实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如何通过古诗词教育小学生的情感和品德

如何通过古诗词教育小学生的情感和品德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富含着优美的语言文字,更蕴藏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品德教育。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古诗词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品德修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古诗词教育小学生的情感和品德。
一、激发情感表达的能力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通过教学展示,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情感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感丰富的古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并向学生解读其中的情感寓意。
然后,通过分组讨论或个人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词中情感的理解,从而培养他们敏感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小学生进一步体验古诗词中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登高》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山野间漫步,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景色,然后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内心所感受到的情感,增强他们对诗词中情感表达的认知和理解。
最后,可以组织一些诗词创作的活动,让小学生写下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教师可以给予合适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古诗词中蕴含着崇高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通过教育引导,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品德修养。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传统经典的古诗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白日依山尽》,并向学生讲解其中蕴含的仁爱、勇敢等品德观念。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诗词,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善及追求真理的品质。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解读古诗词时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选择和决策。
例如,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李益的行为,让他们思考“明月几时有”的含义,从而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最后,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活动,让小学生在体验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同时,感知其中的道德价值。
书香诗韵塑造心灵——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书香诗韵塑造心灵——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古诗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传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小学生应该迫切学习的内容。
为了促进学生的良好品格的形成,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应该积极渗透其中的内涵和哲理,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因此,本文基于统编教材对学生德育培养的策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德育渗透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教材中的古诗词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严格的选择,含有丰富的内涵和哲理。
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学,提升学生品格,培养优秀的品质。
但是,现如今小学语文古诗词德育渗透教学不足,部分教师采取生硬背诵灌输的方式,不注重理解背景和内涵,学生学习兴致不高。
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提出几点策略,具体策略如下所述。
一、通过古诗词教学促进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建立自我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培养。
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了许多优秀的古诗词,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诗词,这背后蕴藏的爱国情怀是经久不衰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教师在讲授这些诗词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例如,《从军行》是统编教材小学五年级的一篇古诗,它表达了戍守边疆的战士的壮志豪情,和报效祖国、不怕牺牲的爱国决心。
教师在讲授时要充分讲述诗词背后的背景知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通过朗读和讲解诗词的背景故事,让学生感同身受,能够体会到当时将士们的满腔热血、保卫祖国安全的决心,让学生感受到将士们虽然在边境辛苦,但是为了国家利益而放弃自我利益,舍小我为大家的高尚爱国情怀,促进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二、通过古诗词教学促进学生珍重友情古诗词中蕴含了许多情谊和耐人寻味的哲理。
让诗词滋润幼儿的心灵——在古诗词诵读中渗透文化自信

让诗词滋润幼儿的心灵——在古诗词诵读中渗透文化自信刘盼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古诗词教育学深受幼儿教师的关注。
如今,大部分幼儿园组织经典诵读活动、绘本共读活动,以推动古诗词教学,合理渗透文化自信。
鉴于此,文章结合幼儿古诗词诵读,进一步分析有效的策略,以供幼儿教育人员参考,助益幼儿园形成文化自信。
关键词:古诗词;文化自信;幼儿;策略与方法引言古诗词诵读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时合理融入古诗词内容,即可使得幼儿通过学习古诗词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从而热爱古诗词学习,自觉树立传承古诗词文化的重要意识。
为此,幼儿教育时要注重幼儿古诗词教学,选择合理的古诗词教学方式,培养幼儿文化自信。
一、在古诗词诵读中渗透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首先,有利于培养幼儿人文情怀。
古诗词既是中华文化的瑰丽篇章,又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瑰宝。
通过古诗词诵读教学,即可切实培养幼儿文学鉴赏能力,使得其人文情怀得以升华。
其次,有利于培养幼儿国家荣誉感。
古诗词是培养幼儿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的重要方式,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塑形能力,而对传统古典诗词文化的学习,既能培育幼儿爱国情操,又能陶冶幼儿情感[1]。
最后,有利于提高幼儿智力与学习能力。
古诗词文句精炼、内涵丰富、风格多样,教师若能创造出相应的意境,多策略地引导孩子学古诗词,必将大大拓展其知识面,提高其对语言的敏感性,促进其智能发展。
幼儿园教学期间,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等,对幼儿智力发育和将来学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学习古代诗词能明显提高幼儿记忆力,促进幼儿综合发展。
二、在古诗词诵读中渗透文化自信的有效策略(一)确定教育方向,优选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进行幼儿古诗词教学工作,教师必须明确古诗词教学基本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教材。
当前,幼儿园古诗词教学内容大都由幼儿教师从幼儿年龄、兴趣需求、经验积累等方面综合考虑。
古诗词教学要有“童心童味”

古诗词教学要有“童心童味”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之源。
而古诗词教学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情感、语言、审美等方面的重要途径。
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学生常常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
如何让古诗词教学更有“童心童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要让古诗词教学有“童心”,就需要将古诗词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共鸣。
我们知道,古诗词所描述的内容大多是与自然、人情、生活相关的,而学生正处于对这些内容产生浓厚兴趣的年龄段。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感悟情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古诗词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从而产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在教学古诗词《春晓》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去欣赏春天的美丽风景,再通过引导,让学生体味到《春晓》所表现出的生机与活力,从而使古诗词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
对于古诗词教学要有“童味”,就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中所描绘的景物,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江雪》时,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江雪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江雪的联想和想象。
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创作一些诗句或者画作,来表达他们对江雪的理解和感受。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古诗词,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去。
古诗词教学要有“童心童味”,还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演讲会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自表演、朗诵等方式,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还可以结合古诗词故事,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比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讲述李白创作《静夜思》的故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诗词元素的渗透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诗词元素的渗透策略【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诗词元素的渗透策略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接触诗词,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品质,激发审美情趣,提升文化修养,促进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品德修养。
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价值观和思想,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
未来,应该进一步深化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诗词元素的渗透策略,将诗词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体系,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诗词中感悟人生、锤炼品格。
小学生是品德和社会教育的重点对象,注重诗词元素的渗透策略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小学,品德,社会教学,诗词,渗透策略,情感品质,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品德修养,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意义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学生正处于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品德修养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
通过品德与社会教学,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美德,不仅促进了个体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设。
在此过程中,诗词元素的渗透起着重要作用。
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智慧和道德观念,可以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塑造其品德。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欣赏、朗诵和讨论,培养其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其对优秀文化的热爱。
通过诗词教学,学生可以深入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与道德理念,提升其文化修养,培养出正直宽容、仁爱勇敢的品格。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诗词元素的渗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塑造他们积极向上、阳光向善的人生态度。
1.2 诗词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诗词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人生智慧,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润童心
周艳徐彦辉
浙江省慈溪市纬赛尔新教育实验学校
摘要: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包罗万象、意境深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语言凝练、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富有想象力。
部编教材中,古诗文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吸收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更能陶冶幼儿童的情操,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班级管理;影响
古诗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它是古人智慧
的结晶,更是灿若星辰、雄奇瑰丽的文化遗产,对后人的影响
不可估量。
针对小学群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易产生的不佳情
绪以及不当行为,尝试运用古诗教学的方法,对其加以引导。
具体措施主要有借助古诗发泄自身情绪、为学生分析诗句中
涵盖的中华传统美德,了解集中的精髓要义,用优秀传统文化
来指导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高尚的人格。
一、运用古诗名句管控心理情绪
小学生群体受到年龄、认知等方面的限制,其控制以及排
解情绪的能力较差,若是教师不加以引导,难免令其因情绪的
阻塞而导致行为的异常。
从古诗教学的角度来看,正所谓“日
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若是能够通过对诗词的
讲解,让学生学会对自身情绪的掌控,避免经受住不同情绪的
冲击,及时做出总结和反思。
通过古诗教学管理班级学生情绪的过程主要有三个步
骤:其一为选择恰当描述现状的古诗,这一步骤要基于学生的
当前情绪进行。
日常生活中,小学生的常见情绪涵盖了学习压
力、朋友矛盾以及家庭困惑等等。
鉴于此,教师需因势而变,找
寻到能够恰当映射学生情绪现状的古诗,并引导学生阅读和
理解;其二为选择恰当描述学生理想状态的古诗,教师在选择
恰当古诗后,可以为学生讲述该古诗的精神内涵,并引导学生
安抚自身情绪;其三为引导学生尝试着自行写作诗句或者诗
篇,用以发泄自身情绪,抑或是描述理想状态。
二、利用古诗名句传承传统美德
诚如高尔基先生所言:“文学即是人学。
”古诗作品也无出
其右。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和班级的管理者,必须在古诗教学中
融入传统美德。
在古诗教学中融入传统美德的途径主要有三:其一为将
传统美德渗入融入于文字分析。
例如教师在讲述孟郊的《游子
吟》一诗时,便可为学生讲述孟子的母亲三次迁移家庭住址的
故事,并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表现
出的孝顺父母的思想;其二为将传统美德融入于对古人的介
绍。
例如教师在讲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时,便可为
学生讲述李白的“傲上不忍下”、蔑视官僚、渴望自由的豪放性
格,并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表现出的
高贵品质;其三为将传统美德融入于强化古诗学习能力的过
程中。
例如教师对记叙类古诗的讲解时,可引导学生润物细无
声地、移情地讲述一件事情;又如教师对议论类古诗的讲解
时,可引导学生理性、有逻辑地表达自身看法。
为了让古诗中的传统美德教学达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
中去”的效果,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对班级的文化建设和文
化氛围较为重视,并要求班级中每个同学都轮流参与到黑板
报中“每日诗词”板块的建设中。
针对“每日诗词”板块的内容,
要求每日的负责人选取贴合实际、对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传承
作用的诗词。
三、利用古诗名句引导学生言行
诚如杜少陵所言“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在运用古诗
教学管理班级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擅于挖掘学生的优点,
扬长避短,从而令班级整体向上发展。
班级的管理者——
—教师需认识到,每个小学生今后人生
的制高点并非依靠大众共有的技巧所获得,而是依赖自身的
长项实现的。
尽管“取长补短”这一措施已有较为悠久的历史,
但从今天的社会现状看来,教师更应引导学生“扬长避短”。
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教师应革除对所有学生的成见,不
只以学习成绩评价每一名学生,而应该遵循其长处引导其健
康成长。
比如班级中有数名同学比较喜欢语文、英语类学科,
而对数学、科学学科不屑一顾。
基于这种现象,笔者便引用苏
轼的《题西林壁》,为那几名同学讲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
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引导他们发扬对文字的理解与分析能
力。
这一做法也体现出了“因势利导”的思想,为学生搭建了发
扬自身优点的舞台。
小学阶段的古诗学习既能奠定学生语言基础,传承传统
文化,更能因势利导,对于班级的管理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
用。
只有在含有精神生命的古诗词中成长的孩子,才能更好地
传承祖国文化;只有把含有中华灵魂的古诗词运用到班级管
理教学中,才能形成有特色底蕴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陈瑜,沈洁.古诗教学语感培养“三法”[J].语文建设,
2016(19):40-42.
[2]于强.古诗教学学段目标的思考与重构[J].教学与管
理,2016(2):26-27.
[3]赵红梅.浅议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都市家教月刊,
2016(8):43-43.
[4]黄晓蕾.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美育探索[J].求知导刊,
2016(31):85-85.
[5]司雪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亚太教
育,2016(8):196-197.
2019年第1期小学教育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