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簪花仕女图》的视觉图式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艺术特点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艺术特点摘要: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鼎盛时期,不论是在艺术文化领域方面,还是在对外贸易外交上都达到了空前的新高度。
在绘画领域方面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著名画家,尤其是在人物画方面,例如周昉、张萱等著名画家。
唐朝时期的人物画在经历了时间的推移中渐渐脱离了教化的功能,而更多地则是开始描绘其人物的生活状态,形成了新的绘画新风貌,画面中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趣味性使得人物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新阶段。
本文则是以唐朝著名画家周昉的绘画作品《簪花仕女图》为例浅析其从用线上、构图上、赋色上三个方面分析其绘画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周昉;人物画;《簪花仕女图》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是我国中晚唐时期的著名画家。
其擅长绘制佛像画以及人物画。
在绘制佛像画方面,周昉所绘画的人物形象具有“衣裳劲简,色彩柔丽”的特点,人物造型上则具有以“丰厚为体”之美,人物体态造型具有端庄的特点,这种绘画技法被后世人称之为创“水月观音”之体的“周家样”风格,颇受世人所追捧,对后世人的绘画创作上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绘制人物画方面,周昉擅长绘制仕女人物画,早年在学习了张萱的绘画技法后,在此基础上加以融入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并自成一派,被后世人誉有“画仕女,为古今冠绝”之称。
现如今所流传的绘画作品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作品。
而本文则是以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为代表浅析其绘画艺术的特点。
一、用线上周昉在早期学习了张萱的绘画技法后并加以创新,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绘画技法。
人物形象具有“衣裳劲简,色彩柔丽”的特点。
整个画面用线圆润流畅,线条富有变化,例如在处理人物身上的薄纱与长裙上周昉运用了“高古游丝描”和“铁线描”,不仅体现了纱的轻薄、而且游丝的长线条更加概括了衣纹服饰更具有华丽简洁之美;在表现人物手部和脸部的线条时简练概括,用笔稳而流畅,通过简单的几笔,就能把人物的面部轮廓和不同的手势动作描绘出来;仕女的发丝也是根根可数;可以看出周昉对人物细节的塑造可以说是细致入微。
论《簪花仕女图》的艺术美

论《簪花仕女图》的艺术美作者:于天泽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年第07期摘要:《簪花仕女图》是唐代著名画家周昉的代表作品,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图中描绘的女性人物形象是深入人心的,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审美风格与时尚潮流,还反映了女性在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地位与复杂的心理状态。
周昉用他绝妙的绘画技巧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时代的片段。
关键词:周昉;仕女;艺术美中图分类号:K8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0-0153-01一、《簪花仕女图》的绘画内容画面描绘了几名仕女内着长裙,外罩纱衫并配有可及地的大袖,肩披帛,裙腰高至胸部,以大带系结在其小腿部,拉长了女性的腿部,头部艳丽的牡丹尽显贵族仕女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
画面中左数第三位仕女与第五位仕女都配有紫色的披帛,它是由细纱罗制成的长巾,类似于如今的围巾,佩戴起来十分轻柔舒适,披帛的上面有各色图案装饰,或印染或织绣,画面中第二位仕女的紫色披帛上就印有花卉图案,十分精美,穿戴时披绕在肩背,剩余部分垂落下来,与外衫跟内衬相映,十分美丽。
披帛形成的短的竖着的面和横着的面,不仅打破了整体裙子过长没有对比,而且打破了透明沙衫的垂直线条。
《簪花仕女图》这幅画从整体看面的作用要大于线,头发的整块黑色使画面更加沉稳,左数第一位仕女的褐色沙衫与白色披帛和红色内衬的从块面到颜色都把握的恰到好处,而第一位仕女与其右侧远处身穿红色沙衫的仕女,不论从颜色还是整体人物大小又形成的鲜明的对比。
从整体画面上看,唐代人比较喜爱红色,画中六位仕女形象都有或多或少的,或鲜艳或淡雅的红色,但都配有黑色,右数第二位的仕女脚下有一只奔跑的黑色小狗,与她黑色头发相呼应,如果没有深色衬托,会使画面看起来略燥,并且无法凸显红色沙衫的柔软和弹性。
唐代仕女面部的装饰在历朝历代中也是最具特色的。
从簪花仕女图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仕女是很少在额前留有碎发的,通常露出光洁的额头,把头发全部盘到头上。
美术鉴赏论文簪花仕女图

美术赏析—女史箴图姓名:李书瑶学号:院(系):艺术系班级:美本二班专业:美术学完成时间:2011年11月27日摘要丰腴雍容中的雅致,正是盛唐美人所独有的。
帝国的繁荣,绽开在那些花样面容上,流光溢彩,令人颠倒沉醉。
在唐代人物画中,也许没有哪一种题材更像仕女画那样,可以淋漓尽致地传达出这一盛世的声色风貌。
在这一时代,魏晋士大夫所推崇的“秀骨清像”也已了无踪影。
丰肥雍容中的雅致,是盛唐美人所独有的。
这种充满繁荣、自信、满足、大气的风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唐代仕女画《簪花仕女图》周昉目录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唐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健康、明朗、活泼的美学风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盛唐以后特别是描绘仕女生活情态的风俗画得到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簪花仕女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周昉,中国唐代画家。
字景玄,又字仲朗。
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簪花仕女图》描绘的是春日阳光下几位贵妇赏花游园的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簪花仕女的意思是头戴花朵的贵族妇女,而《簪花仕女图》的得名便来源于此错误!未定义书签。
从图中仕女丰盈的体态中我们还了解到唐朝以富态为美的审美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唐代的女性尤喜红色...............................................................................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周昉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簪花仕女图》。
这幅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女性美的精准刻画而受到广泛赞赏。
本文将从色彩运用、线条表现和姿态形象等方面,对《簪花仕女图》中所展现的“慵懒”美进行浅析。
色彩运用是《簪花仕女图》展现“慵懒”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整幅画以柔和的明暗色调为主,色彩饱和度低,呈现出一种静谧、柔和的氛围。
画面中的仕女衣裳多为浅黄、淡绿等柔和色调,与背景颜色相呼应。
这种色彩的运用使得整幅画面显得柔和、温暖,给人以舒适、悠闲的感受。
画家通过对红色、紫色等鲜艳色彩的点缀,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了某种活力。
这种采用柔和色调,配合鲜艳色彩的运用,使得《簪花仕女图》呈现出一种深深的慵懒之美。
线条表现也是《簪花仕女图》中展现慵懒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整幅画的线条显得细腻、柔和,几乎没有明显的粗糙笔触。
画家通过这种线条的运用,给人一种柔美、细腻的感觉。
尤其是在描绘仕女的服饰上,画家更是将线条的柔和与服饰的柔软相结合,表现出仕女舒适、轻盈的感觉。
画家在刻画面部特征时,也遵循了这种细腻、柔和的线条,使得仕女脸庞显得光滑、柔和。
这种线条的运用,使得《簪花仕女图》呈现出一种轻盈、柔美的慵懒美。
姿态形象也是《簪花仕女图》中展现慵懒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画中的仕女身姿多呈现出一种慵懒、舒展的状态。
有的仕女躺卧在床上,有的仕女斜倚在架子上,姿态放松,无拘无束。
画中的仕女们大多戴着鲜花,手持簪花或是草编,一副无所事事、悠闲自得的样子。
这种放松、慵懒的姿态形象,使得仕女显得更加娇媚、柔弱,凸显出她们的温婉气质。
这种姿态的表现也将仕女与现实生活完全隔离开来,与一切烦恼、世俗无关,给人以一种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感觉。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通过色彩运用、线条表现和姿态形象等方面的处理,成功地表现出了“慵懒”美。
画面中的柔和色彩、细腻线条和慵懒姿态形象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富于诗意和艺术感的画作。
从《簪花仕女图》看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美术界艺术论坛TEXT/陈宇鹏从《簪花仕女图》看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一、《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特点——“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画中宫女们的纱衣长裙和花髻是当时的盛装,高髻时兴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
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仕女们闲适的生活,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再现了唐代上层社会的真实生活。
她们的打扮是中国历代女性中最为大胆和性感的。
服装延续了南北朝时期的飘逸感的同时更增添了华丽之美。
女性着装之暴露,在中国古代可谓空前绝后。
唐代女子对于化妆极其讲究,那时流行画浓晕蛾翅眉,高而上扬的眉型,更加增添了女子的风韵。
初唐时期最盛行的是在额间点上一个红色或黄色的“花子”以做装饰,“花子”形状各异,以叶子或花朵形状为主。
到了晚唐、五代时期,女人更是把各种花、鸟画在脸上或者画在纸和娟上贴在面部,以示美丽。
二、《簪花仕女图》映像唐代装扮美1、人物特点与生活背景为什么唐代人推崇肥胖?主要看法,唐代繁荣昌盛、丰衣足食,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
其次,唐代开放,兼容并包。
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一百三十多个。
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热烈放姿。
统治者的血统也决定了唐人对健硕的体魄更易亲近。
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
因此,唐朝几代国君均宠爱丰肥的女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2、以丰为美,以贵为美“仕女”一般而言,是“宫女”的代名词,它与“绮罗嫔嫱之间”,意义颇为相近,均指宫廷、贵族妇女的范畴。
盛行于中、晚唐时期的作品为纯艺术欣赏的仕女画,其特点是“曲眉丰颊,设色浓艳”,约略形成于张萱而成熟于周昉,他们把唐代人物画从纯粹的礼教伦理和道释人物绘画中解放出来,扩大了以前描写妇女题材多“烈女、孝妇、贤妃、圣后”的伦理范畴,把触角伸及到现实生活中来,丰富了人物画的表现范围,适应当时时代的审美要求,反映了当时“以丰肥为美、以贵为美”的唐代风格。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作为中国画的代表性大师之一,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可谓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不仅在技法上精湛,同时也表现出了女子的慵懒之美。
本文将从图像特征、色调、造型及意象等方面,分析出这种“慵懒”美的表现方式。
一、图像特征《簪花仕女图》是一幅临摹自南宋时期画家陈容的作品。
整个画面以一位身着官服的女子为主角,她身姿婀娜、面容姣好,正将花簪插入自己的头发中。
整个画面以蓝色为主色调,通过线条的流畅与虚实的交替,勾勒出平淡而又自然的氛围。
画面细节丰富,如女子的官服图案、红色的腰带、袖口、裙摆及头发等的细节描绘均体现出信息的饱满与细腻。
二、色调颜色是表现“慵懒”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周昉在画面中大量使用了蓝色,这种颜色具有柔和、深邃的品质,是一种温暖、舒适、亲切的色彩,具有一定的暖色系气息。
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柔和的感觉,使得画面变得轻盈、雅致、舒适而不失沉稳,进一步传达了女子休闲、自然、慢节奏的生活状态。
三、造型女子的姿势屈曲、缓慢,如此姿态体现了女子的慵懒之美,并且与花簪相得益彰。
整个画面的构图非常简洁,代表性的元素只有一位女子和花簪,配合简洁的笔触,展现了中国画所追求的“以几笔为多笔”的境界。
女子甜蜜欣喜的表情也更为突出了她的慵懒与舒适。
四、意象《簪花仕女图》中的簪花,象征着女子的神仙之美,这种美是一种自然、柔软而舒适的美态。
传统女子在花花世界里的表现方式,往往是华丽、精致、惊艳,而周昉的这幅画作品则明显的追求了一种温情、柔美、舒适、独立、自在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一种纯净的生活状态。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周昉在《簪花仕女图》中展现了一种“慵懒”美,这种美是一种非常自然、舒适、随意的魅力,是以舒适为原点的、展现女性独立自由、和谐与均衡的生活方式。
通过对画作的色调、造型、特征及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认识中国画的艺术精神,以及中国画家对人性美好向往与追求的表现方式。
《簪花仕女图》形象设计及文创产品的应用探究

《簪花仕女图》形象设计及文创产品的应用探究近年来,随着文创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而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绘画作品更是成为了文创产品设计的宝贵资源。
《簪花仕女图》作为中国古典绘画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绘画技艺备受世人推崇。
本文将探讨《簪花仕女图》形象设计及其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一、形象设计1. 原作赏析《簪花仕女图》是中国明代画家唐寅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位端庄美丽的仕女正在梳妆打扮。
画面中,仕女身着华丽的汉服,头戴金簪,手持梳子,神情娴静优雅,尽显古典美感。
整幅画作线条流畅,色彩鲜明,细腻入微地描绘了仕女面容、服饰和身姿,给人以清新高雅之感。
2. 形象设计基于《簪花仕女图》的原作赏析,可以进行形象设计的创作。
设计师可以通过此有形象设定为灵感,将仕女的形象融入到服装、饰品等设计中,以传承古典文化,创造出独具韵味的现代时尚产品。
二、文创产品的应用1. 服装设计《簪花仕女图》中仕女身着的华丽汉服,是时下服装设计中备受推崇的元素。
设计师可以参考《簪花仕女图》的服饰特点,将其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打造出富有中国传统美感的时尚服饰。
比如将唐寅笔下仕女的衣着融入到连衣裙、上装、裙子等设计中,突出其古典韵味,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喜爱。
2. 饰品设计仕女头上的金簪以及手持的梳子都是《簪花仕女图》中的亮点之一。
这些古代饰品在今天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可以被赋予现代饰品设计的灵感。
比如可以将金簪作为首饰的设计元素,设计成项链、耳环、发夹等饰品,结合古典与时尚,彰显独特的魅力。
3. 包装设计在文创产品中,包装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设计师可以运用《簪花仕女图》中的元素,在产品包装上进行巧妙的运用。
比如在礼品盒、包装袋上印上仕女图的图案,在包装设计上融入传统绘画的元素,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4. 文创衍生品除了服装、饰品和包装设计,设计师还可以将《簪花仕女图》的元素运用到更多的文创产品设计中。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Shu Hua Shi Jie·书画视界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薛玉霞山西师范大学摘要:翻开中国美术史的扉页对人物画形象的描绘自古有之,我国原始美术中的《人面鱼纹盆》《舞蹈文彩陶盆》以及将军崖的岩画就是最好的证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物画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出现了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以及张萱和周昉等优秀的画家尤其人物画发展到盛唐以丰腴华贵之美为当时主流。
关键词:周昉《簪花仕女图》慵懒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7-0071-02一、人物画的发展脉络美术史对人物画的描绘自古有之,我国原始美术中的《人面鱼纹盆》《舞蹈文彩陶盆》以及将军崖的岩画就是最好的证明。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物画发展到魏晋时期形成了独立的画科,此时的绘画风格已经开始注意线的应用。
例如东晋时期的顾恺之在他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中就有表现,在他画中一系列人物均以线造型,线条连绵不断循环超乎,悠然的体现出节奏感,并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的另一个出神入化的境界。
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的人物画创作理论。
人物画发展到唐代趋于成熟的阶段,这时期主要表现在道释人物和仕女画的发展。
初唐的阎立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如《步辇图》,除了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治性意义之外对人物神情的刻画与线的应用上凸显了“主大从小、尊大卑小”又一人物画特征。
其次是中唐时期的吴道子把人物画中的线又一次推到了高峰出现了“吴带当风”“吴家样”个性鲜明的画风,其特点为以书法用笔入画,创造出有顿挫起伏、变化丰富、错落有致的“兰叶描”状若“莼菜条”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
到盛唐时期,人物画的出现了以“丰腴华贵”为美的仕女画,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张萱和周昉。
二、作者简介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长安人(今陕西西安),出生于“节度之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簪花仕女图》的视觉图式
作者:李富娜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7期
摘要:流传千余年的《簪花仕女图》是盛唐至中唐著名人物画家周昉所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的仕女画题材的作品。
该画以工笔重彩为主要表现形式,并富于浓烈的装饰味。
笔者从场景布势的构成意义、人物个体表现及技法分析三个方面对《簪花仕女图》的视觉图式进行了情感透视。
关键词:《簪花仕女图》;视觉图式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0185-02
一、场景布势的构成意义
全图的构图采取平铺列绘的方式,共绘女子六名。
图中背景是大片空白,谓之“留白”。
“留白”是传统国画的特征之一,效果相当奇妙。
大量“留白”为人提供想象的空间,强调人物的形象与体态,绝无多余的装饰与布景来影响人物的独立性;而疏简的构图则有助空灵的表现。
(一)联想的造景之法
《簪花仕女图》不是完全的空背景,有湖石和紫玉兰为背景,并缀以蝴蝶、小狗、鹤等形象。
联想形式的运用,对画家感情和画面内容的表达至关重要。
画面的“情与境”主要是通过可视的形象传递给观众。
“无画处皆成妙境”。
形式语言准确表达画家的真情实感,同时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和审美价值。
这些经过精心安排选择的背景形象,所展现的是贵族庭园或皇家林苑的一角,与人物的衣着体态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人充分联想到风和日暖的深宫庭院。
(二)具象面积与画面空间的关系
图像在画面中和画幅面积有着对照关系,并且也占有面积,在画面空间概念中,形成大小、远近的不同,且在构图中取得不同的地位和产生不同的形式心理。
形象在画面所占面积大,画面空间小时,形象给人以阔大、饱满的感觉,构图显得充实,如《簪花仕女图》中形象面积最大的四名仕女。
相类同的形象占有面积大的首先引起人的注意,小面积的形象有向大面积的形象靠拢的运动感,大面积的形象则成为该图中的主要形象,如图中最左边的仕女。
不同的形象,尽管面积很小,因为形象的相异性或新异性也将引起人们的注意,如图中小狗、白鹤
等形象。
面积小,画面空间大时,形象给人以纤小、孤零的感觉,客观上有透视远近的意思,如左数第二名仕女;主观上有地位等级大小的意思,如中间执扇的侍女。
(三)视觉流向的作用
在创作过程中,作画的线条具有方向性的起笔收笔的运动过程,图像的面向及轮廓线也有其特定的运动方向,观者视线追踪线条的运动很自然地为其所引导,沿着其线形的运动方向及运动方式而运动,并产生内模仿和移情心理。
中国画线条的形式作用在这一点上格外突出,因而能诱发人产生不同的视觉心理。
而《簪花仕女图》正是在作者所设计的从右至左视觉流向中,让观者同时同地在花园里游历欣赏了一番。
二、人物个体表现:
《簪花仕女图》是一幅现实主义仕女画。
仕女就是古代宫女,仕女画亦称绮罗人物画,是指以美女为主要描绘题材的人物画。
人物画的欣赏需从形、形象、形状、形体、形态等概念去观察理解作者的“独具匠心”。
图中六位仕女高髻簪花、晕淡眉目、露胸披纱、丰颐厚体的风貌,突出反映了中唐仕女形象的时代特征。
她们乍看近似,实际各有特点,不但服装、体态,连眉目、表情也不相同,画家还借小狗、鹤、花枝和蝴蝶,表现人物的不同嗜好和性格。
画中描写的是唐代当时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焦点不在个别人物的写真,而是画中人物所代表的整个社会阶层的注释。
以仕女为主题的这类画,要描述的,并非这群贵族仕女们之间,谁较谁娇俏,而在于反映画中人物所代表的理念,它们的主题不在个别的人物,而在人物代表的那个社会阶层、他们的伦常价值和理想,通过她们的雍容,显示古代贵族妇女应有的仪容和气度,进一步反映唐代王朝的同度和气派。
三、技法分析
(一)线与形
以线描塑造出来的形象,从造型因素上来说,线是物象中不存在的,是画家的思想情感对客观物像认识的“迹化”,属于抽象的、符号性的媒介。
它不能象素描那样塑造真实感的立体,但长处是可以调动起人的联想而产生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联想。
全图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
能以简洁有力的线条,准确地表现各种不同手势。
对衣纹和衣裙图案的描绘信笔而成,似规整但又非常流动。
至于人物发髻和鬓丝,精细过于毫毛,笔笔有飞动之势。
人物的描法以游丝描为主,行笔轻细柔媚,匀力平和。
(二)色
全图属暖色调,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着色朱、紫、粉、白、浓艳,人物丰厚,表达贵妇之庄重高雅,若尽其善。
敷色虽然复杂,但层次清晰,丝绸间的叠压关系交待得非常清楚。
薄纱轻软透明、皮肤光洁细润的质感十分逼真。
特别是在色彩的辅佐下成功地展示出纱罗和肌肤的质感。
画家在手臂上的轻纱敷染淡色,深于露肤而淡于纱,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滑如凝脂的肌肤和透明的薄纱,传达出柔和、恬静的美感。
在用色上的高明之处里,以红紫为主,配以绿蓝,表现了宫中女子的高贵华丽,决不俗气。
画中的纱衣又淡又亮,而且非常具有空间感,使用现在的朱砂根本画不出来,目前只有极少几位珍藏有以前皇宫中保存的朱砂的大家能画出这种效果。
作者在画纱衣时,既表现了纱的挺,也表现了纱的软。
(三)神
作者周昉用全身性的造型因素来表情达意,尤其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煞费苦心。
《簪花仕女图》对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把握的非常准确,人物以静为主,以动为辅,缓慢的动作表现了宫中生活寂寞苦闷的特点。
周昉不仅在肖像画上挖掘到人物的心灵深处,更悉心于将宫中各类仕女的心态微妙地展示在绢上,如忧郁、感伤、悲叹、惆怅和怨情等。
周昉生活在大都市,所接触的基本都是这种类型的人物,因此他们现实主义的画笔不但忠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人物的外形外貌,更准确地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情感。
四、结语
《簪花仕女图》经历千年,仍受宠爱,这是一种审美的积淀,可让人反复品味。
其“耐看”的重要原因是技法功力的深厚与纯熟和用最简练的线条表现出丰富的造型,随情运色,出乎自然。
工笔人物画保持了独立发展和长久的生命力正是出于这股气:要气正,即为阳刚正气,不变形、不做作、自然而然、磊磊大度;也要技高,就是技艺高超,画面效果高妙,品位高,格调高。
参考文献:
[1]王宗英.中国仕女画艺术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顾迎庆.中国人物画造型研究——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思考[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
[3]常锐伦.绘画构图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4]宣和画谱[M].俞剑华注释.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5]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俞剑华注释.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7]张惠.从唐代周昉到现代何家英[J].美与时代.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