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合集下载

古典舞提沉组合教案

古典舞提沉组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典舞提沉组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舞蹈节奏感、协调性和表现力。

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古典舞提沉组合的基本介绍。

提沉动作的分解教学与练习。

提沉组合的连贯演练。

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提沉动作的准确性与连贯性。

难点:舞蹈表现力的自然流露与情感的传递。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音响设备:播放舞蹈伴奏音乐。

舞蹈教室: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舞蹈练习。

镜子:帮助学生观察并纠正自己的动作。

五、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热身,唤醒学生的身体记忆。

教学策略: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活动:分组练习,相互观摩,互相评价。

六、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古典舞提沉组合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逐一讲解并示范提沉动作,引导学生模仿并练习。

巩固练习:分组进行提沉组合的连贯演练,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提沉动作的要领和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观察学生的舞蹈动作和表现力,以及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八、作业布置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提沉动作,并自行练习。

收集并了解其他古典舞蹈的相关知识,拓宽舞蹈视野。

将所学提沉组合展示给家人或朋友,提升自信心与表现力。

九、教师自我反思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在教授技巧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情感传递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会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体验。

教 案1

教 案1

课题:地面提沉组合教学目标:1、掌握提沉身韵的基本要求并准确做出,掌握组合中每个动作姿态的要求并准确做出,基本掌握第一部分组合顺序并熟练表演。

2、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和柔韧性,培养学生身体的韵律感。

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舞蹈时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密切关系。

教学内容:1、地面提沉的单一动作2、组合动作练习重点、难点:1、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2、动作与呼吸的默契配合教学方法:1、示范讲授法2、练习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1、提沉的单一动作:⑴训练目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舞蹈时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密切关系。

增强舞蹈时自然呼吸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⑵单一动作;沉——在坐的姿态上通过呼吸,使气息下沉,感觉气沉丹田,以沉气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弯状,在此过程中眼皮随之沉气而徐徐放松。

“提沉”是联系起来之称,事实上动律必然是先“沉”而后“提”的。

提——在“沉”的基础上深吸气,感觉气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时以胸之力而带动腰椎微弯状一节一节直立,感觉头部顶向虚空,提至胸腔之气,不能静止憋住,随着“头顶虚空”而感觉向上延伸,同时眼皮由微松状逐渐张开,瞳孔以气之力放神。

带上头眼动作的提沉练习:头眼随提沉动律依序做上下的直线运动,并按照呼吸的节奏变化而变化,眼皮由松到张或由张到松,眼神由收到放或由放到收。

2、组合动作顺序:前奏:四拍,后两拍沉准备姿势:双腿盘坐面向一点,双手后背[1×8]提沉一次[2×8]四拍提沉一次,第二次沉时停一下再沉。

[3×8]四拍提沉两次,右左手各撩收一次。

[4×8]双手提沉一次,“1、2”拍双撩至山膀位,“2”拍后半拍沉手翻掌到摊掌位;“3”时摊掌亮相,“4”沉(手心向上),“5”撩到山膀位,“6、7、8”沉,背手。

[5、6×8]内盘手提沉右、左共四次。

提沉组合动作要领

提沉组合动作要领

提沉组合动作要领1. 引言提沉组合动作是一种常见的健身训练方法,通过结合提升和下蹲两种动作,可以有效地锻炼身体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提沉组合动作的要领,包括正确的姿势、呼吸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

2. 动作要领2.1 提升动作•站立直立,双脚与肩同宽,保持身体平衡。

•屈膝并向前倾身体,保持背部挺直。

•将手臂伸直并放在大腿前方。

•吸气,用双手抓住杠铃或哑铃,并将其提起至大腿前方。

•肩部向后收缩,臀部稍微收紧。

•保持上半身稳定,并用大腿和臀部的力量将杠铃或哑铃推至胸前。

•慢慢放下杠铃或哑铃,回到起始位置。

2.2 下蹲动作•站立直立,双脚与肩同宽,保持身体平衡。

•吸气,将手臂伸直并放在大腿前方。

•屈膝并向后倾身体,保持背部挺直。

•将臀部向后推,并慢慢下蹲至大腿平行于地面。

•保持膝盖与脚尖的方向一致,并确保膝盖不超过脚尖。

•用大腿和臀部的力量慢慢站起来,回到起始位置。

3. 注意事项3.1 姿势正确在进行提沉组合动作时,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

保持身体挺直,背部不要低垂或过度弯曲。

注意保持头部与颈部的自然姿势,避免过度仰头或低头。

3.2 呼吸技巧呼吸是提沉组合动作中的关键。

建议在提升动作时吸气,在下蹲动作时呼气。

这样可以帮助稳定身体并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3.3 力量控制在进行提沉组合动作时,要注意控制力量的使用。

过于追求重量可能导致技术不准确或受伤风险增加。

建议从较轻的重量开始,逐渐增加负荷。

3.4 适应个人能力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能力不同,因此在进行提沉组合动作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可以选择合适的重量和次数,并逐步提高难度。

3.5 休息和恢复提沉组合动作是一种较为高强度的训练方法,因此需要给身体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建议每周进行2-3次训练,并在训练日之间留出充分的休息时间。

4. 结论提沉组合动作是一种有效的健身训练方法,可以全面锻炼身体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

通过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并注意姿势、呼吸技巧以及个人能力等方面的要点,可以更好地进行训练并获得良好的效果。

《中国古典舞-提沉组合》说课稿

《中国古典舞-提沉组合》说课稿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幼师《舞蹈》全一册第二十三页的内容,是中国古典舞练习内容之一。

中国古典舞是以练习舞蹈的韵味、韵律跟肢体表现力为练习目的,讲究的是身体韵律、内在气息以及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对培养学生的乐感、舞感和动作表现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节课参考《北京舞蹈学院女班中国古典身韵教材》,中国古典舞身韵包括元素和短句部分。

元素是古典舞身韵教材中最基本、最单纯的动律,主要有提、沉、冲、靠、含、腆、移等,从元素逐渐到动作的深化练习,同时辅以手、头、脚的基本位置的规律和眼神的配合,体现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动作特点和审美风格。

短句训练是元素向动作过渡的桥梁。

这部分训练主要是增强肢体的协调性、应性和表现性,同时加强肢体的流动意识及提高肢体表现的动作旋律性。

二、教学目标设计由于教学中的学生大多来自乡村,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客观因素,不具备舞蹈的身体优势,还有些同学连成型的表演都没有看过,更不用说接受基本的表演练习,虽然有几个学生艺术天份稍好一些,但总的来说幼师教师呈现出来的表演能力较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特点我设定了下面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对中国古典身韵的内涵和审美规范等有初步的认识,并在切身的训练中去体验、了解中国古典身韵的独特风格。

2、能力目标通过中国古典身韵的训练,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认识和把握,发展学生身体协调配合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典舞因起源于中国的戏曲,所以其风格特点在于一个“圆”,在某种程度上和我国的另一种国粹“太极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古典舞中,任何动作,任何动作变化都离不开圆,“平圆”“立圆”“8字圆”而正是这个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眼随手走,欲左先右,起于腰、奔于肋、行于肩的舞蹈风格。

2、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基本舞步和基本动作变化时,至始至终都要贯彻这个“圆”字,只有掌握了圆的规律,才能把握好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

提沉组合动作要领

提沉组合动作要领

提沉组合动作要领一、引言提沉是一种常见的健身动作,可以锻炼全身肌肉,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而组合动作则是将多个动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能够更加全面地锻炼身体。

本文将介绍提沉组合动作的要领和技巧。

二、动作要领1. 准备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身体保持挺直。

2. 弯腿提沉:屈膝下蹲,臀部向后坐,保持背部挺直,双手自然放在大腿前部。

然后,用力推腿,将身体迅速抬起,并同时将双手向上伸展,直到双手与地面平行,保持姿势。

3. 稳定动作:在抬起身体的同时,保持腹部收紧,臀部和大腿肌肉用力,保持身体的稳定。

同时,保持头部与脊椎的直线,目光前视。

4. 保持姿势:保持提沉的姿势,保持5-10秒钟,然后缓慢放松身体,回到起始姿势。

5. 多次重复: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重复进行多次提沉动作,每次保持姿势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三、技巧提示1. 姿势正确:在进行提沉动作时,要保持身体的正确姿势。

背部要挺直,不要弯曲或过度伸展。

头部要保持与脊椎的直线,目光前视。

双腿要分开与肩同宽,避免双腿过度内收或外展。

2. 注意呼吸:在进行提沉动作时,要注意呼吸。

可以在下蹲时吸气,抬起身体时呼气。

保持平稳的呼吸可以帮助稳定身体,减少疲劳。

3. 控制动作速度:在进行提沉动作时,要控制动作的速度。

过快的动作可能导致身体失衡,过慢的动作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适当控制动作的速度,可以更好地锻炼肌肉。

4. 适度增加难度:如果对提沉动作已经熟练掌握,可以适度增加难度。

可以使用哑铃或杠铃等器械,增加负重,从而增加肌肉的挑战性。

5. 安全第一:在进行提沉组合动作时,要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能力。

如果有身体不适或有慢性疾病,应该避免过度用力。

此外,动作要轻柔流畅,避免突然停止或猛烈摆动,以免受伤。

四、总结提沉组合动作是一种有效的全身肌肉锻炼方法,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的稳定性。

通过正确的动作要领和技巧,可以更好地进行提沉组合动作训练。

在进行训练时,要注意身体的姿势和呼吸,控制动作的速度,并适度增加难度。

提沉组合动作要领

提沉组合动作要领

提沉组合动作要领提沉组合动作是一种常见的健身训练动作,它可以有效锻炼人体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

下面将介绍提沉组合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

提沉组合动作是由两个动作组合而成的,即提腿和深蹲。

在进行提腿时,双脚并拢站立,然后将一条腿向前提起,使大腿与地面平行,再缓慢放下。

接着,进行深蹲动作,双脚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外展,然后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再缓慢起身。

这样就完成了一组提沉组合动作。

在进行提沉组合动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双脚平稳着地,保持重心平衡。

其次,动作要流畅自然,避免用力过猛或过慢。

同时,要保持呼吸顺畅,不要屏住呼吸。

此外,要注意身体姿势的正确性,保持腰背挺直,不要出现驼背或过度弯曲的情况。

提沉组合动作的训练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

可以选择逐渐增加组数和重量的方式来增加训练强度,也可以选择逐渐加快动作速度的方式来提高训练效果。

此外,可以选择搭配其他训练动作进行综合训练,例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以达到全身锻炼的效果。

提沉组合动作的训练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首先,它可以有效提升下肢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特别是大腿和臀部肌肉。

其次,它可以增强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和力量,有助于改善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此外,提沉组合动作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

在进行提沉组合动作的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来确定合适的训练强度和频率。

刚开始进行训练时,可以选择较轻的负荷和较少的组数,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组数。

其次,要注意保护关节和肌肉,避免过度使用或受伤。

可以选择适当的休息时间和进行热身运动,以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提沉组合动作是一种有效的健身训练动作,它可以全面锻炼身体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

通过正确的动作要领和适当的训练方法,可以将其融入到日常的健身训练中,以达到身体健康和形体塑造的目的。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提沉组合动作有所帮助。

提沉舞蹈教案

提沉舞蹈教案

提沉舞蹈教案教案标题:提沉舞蹈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提沉舞蹈的理解和表演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提沉舞蹈的起源和特点。

2. 学习提沉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学习如何通过提沉舞蹈表达情感和故事。

4. 创作和表演一个简单的提沉舞蹈作品。

教学准备:1. 提沉舞蹈的音乐和舞蹈视频资源。

2. 提沉舞蹈的相关资料和介绍。

3. 提沉舞蹈的道具或服装(可选)。

4. 教室或舞蹈室。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提沉舞蹈的起源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2. 播放提沉舞蹈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讨论他们的感受和观点。

主体:1. 学习提沉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a. 教授提沉舞蹈的基本姿势和步法。

b. 分步教授提沉舞蹈的基本动作,如转身、跳跃等。

c. 练习基本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2. 学习如何通过提沉舞蹈表达情感和故事:a. 分析提沉舞蹈的情感表达方式,如舞姿、面部表情等。

b. 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故事。

3. 创作和表演一个简单的提沉舞蹈作品:a. 分组让学生合作创作一个简单的提沉舞蹈作品。

b. 指导学生在作品中运用所学的动作、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

c.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互相欣赏。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提沉舞蹈的基本动作、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

2. 鼓励学生对提沉舞蹈保持兴趣,并提供相关资源供他们继续学习和探索。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演水平。

2. 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估,包括动作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情感表达的质量。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专业舞蹈演出,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提沉舞蹈的发展和演变。

2. 鼓励学生参加舞蹈比赛或展示活动,展示他们的舞蹈才华。

这个教案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和指导,但具体的教学活动和细节可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学校的资源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授课教师:董靖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教学目的: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吸”等基本动律。

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教学难点: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

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

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4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
———————————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授课教师:
xx
授课时间:
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
授课地点:
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
授课对象:
艺09
(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授课教案、音乐磁带
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法、训练法
教学目的:
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
靠、呼、吸”等基本动律。

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
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
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
教学难点:
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
预备拍:
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

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

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
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
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
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
身体经过“提”往4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冲”右手到按掌位置,再往8点方向“靠”,手到扬掌位置,最后回到“沉”的位置。

1×8拍:
反面重复一遍。

2×8拍:
正反面重复一遍。

4×8拍:
身体做“提沉”动作同时双手做“小五花”动作重复4次。

布置作业:
1:课后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2:要求学生每次练习时必须做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