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提沉冲靠组合修订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古典舞——身韵课题: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课时:40分钟班级:18春音乐1班教学目的、要求:1、能力目标:针对学生接触舞蹈晚的特点,制定适应其发展的基本训练课程,以达到因村施教,循序渐进学习舞蹈的目的。
2、知识目标:掌握提沉身韵的基本要求并准确做出,掌握组合中每个动作姿态的要求并准确做出,基本掌握第一部分组合顺序并熟练表演。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典舞身韵组合,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和柔韧性,培养学生身体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舞蹈时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密切关系。
教法:讲解、示范、练习教具:音箱教材内容分析:中国古典舞身韵包括元素和短句部分。
元素是古典舞身韵教材中最基本、最单纯的动律,主要有提、沉、冲、靠、含、腆、移等,从元素逐渐到动作的深化练习,同时辅以手、头、脚的基本位置的规律和眼神的配合,体现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动作特点和审美风格。
短句训练是元素向动作过渡的桥梁。
这部分训练主要是增强肢体的协调性、适应性和表现性,同时加强肢体的流动意识及提高肢体表现的动作旋律性。
重点: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难点:动作与呼吸的默契配合教学过程:一、集合、组织教学、导入1、师生问好,清点人数2、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要领,包括介绍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元素和短句部分,元素是古典舞身韵教材中最基本、最单纯的动律,主要有提、沉、冲、靠含、腆、移等,短句训练是元素向动作过渡的桥梁。
这部分训练主要是增强肢体的协调性、适应性和表现性,同时加强肢体的流动意识及提高肢体表现的动作旋律性。
那请问,同学们看过古装剧吗?比如在电视里是否看见过皇帝身边跳舞的宫廷艺人。
从中可以了解到他们表情动作,通常是是比较迷人的是吧,笑不露齿……,因此今天这节课我们会在提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展开1、准备活动(1)热身运动(头、肩)(2)基本功训练(压退、踢腿、压肩、吊腰)2、复习提、沉短句。
提沉冲靠含腆移的动作要领

提沉冲靠含腆移的动作要领提沉冲靠含腆移,是一种基本的太极拳动作,也是太极拳中最基础的动作之一。
这个动作要领简单易学,但却包含了太极拳的核心要素——内劲和松柔。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提沉冲靠含腆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锻炼内劲,增强身体的柔韧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提沉冲靠含腆移的动作要领。
一、提沉提沉是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动作要素,它是太极拳内劲的基础。
提沉的动作要领如下:1、站直身体,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手腕稍微向外翻。
2、双手向前提起,手肘微曲,手腕向上翻,手心向内。
3、手臂提起的同时,头部稍微抬起,呼吸要自然。
4、手臂提起到最高点时,手指向上,手心向内,手肘向下,肩膀向后拉,整个身体向上提起。
5、提起身体的同时,脚跟离地,脚尖着地,脚跟与膝盖之间的角度要保持不变。
二、冲冲是太极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要素,它能够帮助我们锻炼内劲,增强身体的柔韧性。
冲的动作要领如下:1、提沉后,身体向下沉降,双手向下推动。
2、手臂下降时,手指向下,手心向外,手肘向上,肩膀向前推。
3、双手推到最低点时,手指向前,手心向下,肩膀向前推,整个身体向下沉降。
4、身体下降到最低点时,脚跟着地,脚尖离地,膝盖弯曲,呼吸要自然。
三、靠靠是太极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要素,它能够帮助我们锻炼内劲,增强身体的柔韧性。
靠的动作要领如下:1、身体下降到最低点时,双手向前推,手臂伸直,手指向前,手心向下。
2、手臂向前推的同时,身体向前靠,脚跟离地,脚尖着地,呼吸要自然。
3、身体向前靠的同时,双手向前推,手臂伸直,手指向前,手心向下。
4、身体向前靠到最高点时,手臂向前伸直,手指向前,手心向下,呼吸要自然。
四、含腆移含腆移是太极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要素,它能够帮助我们锻炼内劲,增强身体的柔韧性。
含腆移的动作要领如下:1、身体向前靠到最高点时,双手向下降落,手臂微曲,手指向下,手心向外。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授课教师:董靖授课时间:20XX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教学目的: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吸”等基本动律。
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教学难点: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
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
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4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提沉冲靠含腆移的动作要领

提沉冲靠含腆移的动作要领提沉冲靠含腆移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动作,也是许多武术爱好者在练习中常用的基础动作之一。
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练习者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身体协调能力。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提沉冲靠含腆移的动作要领。
一、基本姿势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基本的站姿。
双脚并拢,膝盖微屈,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之间。
双手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张开,手臂微微弯曲,手肘自然下垂。
头部保持正直,眼睛注视前方,肩膀放松下沉,胸部挺直,腰部稍微收紧,腹部收缩。
这个姿势是提沉冲靠含腆移的基本姿势,也是许多武术动作的出发点。
二、提法提沉冲靠含腆移的第一步是提法。
在基本姿势的基础上,将双手向上提起,手臂自然弯曲,手掌朝上。
手臂抬起的同时,身体也要跟着上提,但是要注意不要使脚跟离地。
手臂提起的高度应该与肩膀平齐,手掌稍微向内侧弯曲,手指自然张开。
三、沉法提法之后是沉法。
将双手自然下垂,手臂自然弯曲,手掌朝下。
手臂下降的同时,身体也要跟着下沉,但是要注意不要使脚跟离地。
手臂下降的高度应该与肩膀平齐,手掌稍微向外侧弯曲,手指自然张开。
四、冲法接下来是冲法。
在基本姿势的基础上,将双手向前推出,手臂自然伸直,手掌朝下。
手臂推出的同时,身体也要跟着前冲,但是要注意不要使脚跟离地。
手臂推出的距离应该与肩膀平齐,手掌稍微向外侧弯曲,手指自然张开。
五、靠法冲法之后是靠法。
在基本姿势的基础上,将双手向前推出,手臂自然伸直,手掌朝内。
手臂推出的同时,身体也要跟着前冲,但是要注意不要使脚跟离地。
手臂推出的距离应该与肩膀平齐,手掌稍微向内侧弯曲,手指自然张开。
六、含腆移最后是含腆移。
含腆移是指将身体自然转向,同时将一只脚向前迈出一步,然后将另一只脚紧跟着迈出一步,完成身体的转向。
在转向的同时,双手也要自然下垂,手臂自然弯曲,手掌朝下。
含腆移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要使身体晃动。
综上所述,提沉冲靠含腆移是一种需要练习者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身体协调能力的武术动作。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授课教师:董靖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教学目的: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吸”等基本动律。
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教学难点: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
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
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4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地面提沉冲靠组合(一)

地面提沉冲靠组合(一)
教学任务:
掌握提沉身韵的基本要求并准确做出,掌握组合中每个动作姿态的要求并准确做出,基本掌握第一部分组合顺序并熟练表演。
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和柔韧性,培养学生身体的韵律感。
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舞蹈时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
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
动作与呼吸的默契配合
教学内容提要: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1、提沉的单一动作:
⑴训练目的:
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舞蹈时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密切关系。
增强舞蹈时自然呼吸的
能力,不断提高自身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⑵单一动作;
提——沉——
2、组合动作顺序:
前奏:四拍,后两拍沉
准备姿势:双腿盘坐面向一点,双手后背
[1×8]提沉一次
[2×8]四拍提沉一次,第二次沉时停一下再沉。
[3×8]四拍提沉两次,右左手各撩收一次。
[4×8]双手提沉一次,“1、2”拍双撩至山谤位,“2”
拍后半拍沉手翻掌到摊掌位;“3”时摊掌亮相,
“4”沉(手心向上),“5”撩到山膀位,“6、7、
8”沉,背手。
[5、6×8]内盘手提沉右、左共四次。
三、复习、巩固
四、结束:
1、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
地面提沉冲靠组合之欧阳治创编

地面提沉冲靠组合(一)教学任务:掌握提沉身韵的基本要求并准确做出,掌握组合中每个动作姿态的要求并准确做出,基本掌握第一部分组合顺序并熟练表演。
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和柔韧性,培养学生身体的韵律感。
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舞蹈时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欧阳治创编 2021.03.10动作与呼吸的默契配合教学内容提要: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1、提沉的单一动作:⑴训练目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舞蹈时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密切关系。
增强舞蹈时自然呼吸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⑵单一动作;提——沉——2、组合动作顺序:欧阳治创编 2021.03.10前奏:四拍,后两拍沉准备姿势:双腿盘坐面向一点,双手后背[1×8]提沉一次[2×8]四拍提沉一次,第二次沉时停一下再沉。
[3×8]四拍提沉两次,右左手各撩收一次。
[4×8]双手提沉一次,“1、2”拍双撩至山谤位,“2”拍后半拍沉手翻掌到摊掌位;“3”时摊掌亮相,“4”沉(手心向上),“5”撩到山膀位,“6、7、8”沉,背手。
[5、6×8]内盘手提沉右、左欧阳治创编 2021.03.10共四次。
三、复习、巩固四、结束:1、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
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练习(摘自雀巢小咖啡同名作品)冲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向8点或2点水平冲出,肩与地面保持水平线,切记上身不要向前倾倒,感觉腰侧肌拉长,头与肩相反,肩向左冲,头略向又偏,眼和冲的方向一致。
靠首先“提”,然后在“沉”的过程中,用后肩部及后肋侧带动上身向4点或6点“靠”出,感觉前肋往里收,后欧阳治创编 2021.03.10背侧肌拉长,要求肩与地面保持水平拉出,决不能有躺倒之感,身如向右靠,头则微向左转,眼平视放神,头及颈部略向下梗。
移做法:要求肩部在腰的发力下向左或向右正旁移动,与地面成横向的水平运动。
地面提沉冲靠组合

地面提沉冲靠组合(一)之杨若古兰创作教学任务:把握提沉身韵的基本请求并精确做出,把握组合中每个动作姿势的请求并精确做出,基本把握第一部分组合顺序并熟练扮演.培养先生身体的调和性、平衡能力和柔韧性,培养先生身体的韵律感.使先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跳舞时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密切关系.重点、难点:动作的调和性、精确性动作与呼吸的默契配合教学内容提要: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复习上节课内容.二、新授:1、提沉的单一动作:⑴练习目的:使先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跳舞时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密切关系.加强跳舞时天然呼吸的能力,不竭提高本身跳舞动作的表示力.⑵单一动作;提——沉——2、组合动作顺序:前奏:四拍,后两拍沉筹办姿式:双腿盘坐面向一点,双手后背[1×8]提沉一次[2×8]四拍提沉一次,第二次沉时停一下再沉.[3×8]四拍提沉两次,右左手各撩收一次.[4×8]双手提沉一次,“1、2”拍双撩至山谤位,“2”拍后半拍沉手翻掌到摊掌位;“3”时摊掌亮相,“4”沉(手心向上),“5”撩到山膀位,“6、7、8”沉,背手.[5、6×8]内盘手提沉右、左共四次.三、复习、巩固四、结束:1、总结课堂进修情况.2、安插功课.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练习(摘自雀巢小咖啡同名作品)冲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向8点或2点水平冲出,肩与地面坚持水平线,切记上身不要向前倾倒,感觉腰侧肌拉长,头与肩相反,肩向左冲,头略向又偏,眼和冲的方向分歧.靠首先“提”,然后在“沉”的过程中,用后肩部及后肋侧带动上身向4点或6点“靠”出,感觉前肋往里收,后背侧肌拉长,请求肩与地面坚持水平拉出,决不克不及有躺倒之感,身如向右靠,头则微向左转,眼平视放神,头及颈部略向下梗.移做法:请求肩部在腰的发力下向左或向右正旁挪动,与地面成横向的水平活动.先经过提,在沉的过程中,以腰发力,用肩带动向旁拉长腰肋肌,头与活动方向相反.留意:移是横向动势,要有不竭的延长感.南京跳舞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练习(摘自雀巢小咖啡的同名文章)含做法:过程和“沉”一样,但加强胸腔的内收,双肩向里合挤,腰椎构成弓形,空胸低头.‘里含”不是旁腰,而是感觉双肩里合与胸腔收缩,可用双手抱肩寻觅感觉.腆做法:和“含”相反的动作,在“提”的过程中,双肩向后掰,胸尽量前探,头微仰,使上身的肩胸完整舒睁开.留意:“含腆”是里含外开构成的前后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提沉冲靠组合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
地面提沉冲靠组合(一)
教学任务:
掌握提沉身韵的基本要求并准确做出,掌握组合中每个动作姿态的要求并准确做出,基本掌握第一部分组合顺序并熟练表演。
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和柔韧性,培养学生身体的韵律感。
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舞蹈时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
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
动作与呼吸的默契配合
教学内容提要: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1、提沉的单一动作:
⑴训练目的:
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舞蹈时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密切关系。
增强舞蹈时自然呼吸的能力,不断提高自
身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⑵单一动作;
提——沉——
2、组合动作顺序:
前奏:四拍,后两拍沉
准备姿势:双腿盘坐面向一点,双手后背
[1×8]提沉一次
[2×8]四拍提沉一次,第二次沉时停一下再沉。
[3×8]四拍提沉两次,右左手各撩收一次。
[4×8]双手提沉一次,“1、2”拍双撩至山谤位,“2”拍后半拍沉手翻掌到摊掌位;“3”时摊掌亮相,“4”沉(手
心向上),“5”撩到山膀位,“6、7、8”沉,背手。
[5、6×8]内盘手提沉右、左共四次。
三、复习、巩固
四、结束:
1、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
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练习(摘自雀巢小咖啡同名作品)
冲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向8点或2点水平冲出,肩与地面保持水平线,切记上身不要向前倾倒,感觉腰侧肌拉长,头与肩相反,肩向左冲,头略向又偏,眼和冲的方向一致。
靠首先“提”,然后在“沉”的过程中,用后肩部及后肋侧带动上身向4点或6点“靠”出,感觉前肋往里收,后背侧肌拉长,要求肩与地面保持水平拉出,决不能有躺倒之感,身如向右靠,头则微向左转,眼平视放
神,头及颈部略向下梗。
移做法:要求肩部在腰的发力下向左或向右正旁移动,与地面成横向的水平运动。
先经过提,在沉的过程中,以腰发力,用肩带动向旁拉长腰肋肌,头与运动方向相反。
注意:移是横向动势,要有不断的延伸感。
南京舞蹈
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练习(摘自雀巢小咖啡的同名文章)
含做法:过程和“沉”一样,但加强胸腔的内收,双肩向里合挤,腰椎形成弓形,空胸低头。
‘里含”不是旁腰,而是感觉双肩里合与胸腔收缩,可用双手抱肩寻找感觉。
腆做法:和“含”相反的动作,在“提”的过程中,双肩向后掰,胸尽量前探,头微仰,使上身的肩胸完全舒展开。
注意:“含腆”是里含外开形成的前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