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古典舞提沉组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典舞提沉组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舞蹈节奏感、协调性和表现力。
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古典舞提沉组合的基本介绍。
提沉动作的分解教学与练习。
提沉组合的连贯演练。
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提沉动作的准确性与连贯性。
难点:舞蹈表现力的自然流露与情感的传递。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音响设备:播放舞蹈伴奏音乐。
舞蹈教室: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舞蹈练习。
镜子:帮助学生观察并纠正自己的动作。
五、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热身,唤醒学生的身体记忆。
教学策略: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活动:分组练习,相互观摩,互相评价。
六、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古典舞提沉组合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逐一讲解并示范提沉动作,引导学生模仿并练习。
巩固练习:分组进行提沉组合的连贯演练,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提沉动作的要领和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观察学生的舞蹈动作和表现力,以及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八、作业布置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提沉动作,并自行练习。
收集并了解其他古典舞蹈的相关知识,拓宽舞蹈视野。
将所学提沉组合展示给家人或朋友,提升自信心与表现力。
九、教师自我反思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在教授技巧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情感传递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会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体验。
《中国古典舞-提沉组合》说课稿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幼师《舞蹈》全一册第二十三页的内容,是中国古典舞练习内容之一。
中国古典舞是以练习舞蹈的韵味、韵律跟肢体表现力为练习目的,讲究的是身体韵律、内在气息以及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对培养学生的乐感、舞感和动作表现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节课参考《北京舞蹈学院女班中国古典身韵教材》,中国古典舞身韵包括元素和短句部分。
元素是古典舞身韵教材中最基本、最单纯的动律,主要有提、沉、冲、靠、含、腆、移等,从元素逐渐到动作的深化练习,同时辅以手、头、脚的基本位置的规律和眼神的配合,体现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动作特点和审美风格。
短句训练是元素向动作过渡的桥梁。
这部分训练主要是增强肢体的协调性、应性和表现性,同时加强肢体的流动意识及提高肢体表现的动作旋律性。
二、教学目标设计由于教学中的学生大多来自乡村,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客观因素,不具备舞蹈的身体优势,还有些同学连成型的表演都没有看过,更不用说接受基本的表演练习,虽然有几个学生艺术天份稍好一些,但总的来说幼师教师呈现出来的表演能力较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特点我设定了下面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对中国古典身韵的内涵和审美规范等有初步的认识,并在切身的训练中去体验、了解中国古典身韵的独特风格。
2、能力目标通过中国古典身韵的训练,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认识和把握,发展学生身体协调配合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典舞因起源于中国的戏曲,所以其风格特点在于一个“圆”,在某种程度上和我国的另一种国粹“太极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古典舞中,任何动作,任何动作变化都离不开圆,“平圆”“立圆”“8字圆”而正是这个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眼随手走,欲左先右,起于腰、奔于肋、行于肩的舞蹈风格。
2、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基本舞步和基本动作变化时,至始至终都要贯彻这个“圆”字,只有掌握了圆的规律,才能把握好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
北舞八级提沉教案

北舞八级提沉教案
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
教学目的:
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吸”等基本动律。
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
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
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
教学难点:
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
出来。
教学过程:
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布置作业:
1、课后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2、要求学生每次练习时必须做到位。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授课教师:董靖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教学目的: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吸”等基本动律。
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教学难点: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
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
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4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舞蹈形体课程教案———————————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授课教师:董靖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教学目的: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吸”等基本动律。
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教学难点: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
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
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教案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教案《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教案》
嘿,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一起探索神奇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啦!
先来说说提沉,这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小魔法。
想象一下,我们吸气的时候像气球慢慢鼓起来,这就是提;然后呼气的时候像泄气的皮球慢慢瘪下去,这就是沉啦。
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咱们开始练习咯!大家站好,先慢慢地吸气,把身体往上提,感觉自己像朵轻轻飘起来的云,哎呀,对啦,就是这种感觉。
然后再慢慢地呼气,让身体沉下去,像一片叶子悠悠地飘落。
嘿,别着急,慢慢感受这个过程。
在做提沉的时候,注意身体的协调性哦,可别手忙脚乱的像只小猴子。
要让每个动作都流畅自然,就像小河流水一样。
练习过程中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累,但是别放弃呀!就像爬山一样,虽然累,但到了山顶那景色可美啦!等你们掌握了提沉组合,跳出来的舞蹈那可真是美极了。
好啦,大家继续加油练习,想象自己是舞台上最闪耀的明星,把提沉组合完美地展现出来。
等你们熟练了,就会发现自己仿佛能在舞蹈中自由翱翔啦!
哎呀,不知不觉就快下课啦,同学们今天表现得都很棒哦!希望你们回去后也能多多练习,把提沉组合练得棒棒的。
下次上课的时候,我可要检查你们的成果哟!那就这样咯,拜拜啦,小舞蹈家们!
怎么样,同学们,是不是对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有了更深的理解呀!记得要多练习,相信你们会越来越棒的!。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授课教师:董靖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教学目的: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吸”等基本动律。
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教学难点: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
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
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4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授课教师:董靖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教学目的: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就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与轨迹根本关键与枢纽在于腰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 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与腰部的生硬,正就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吸”等基本动律。
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就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就是训练腰部、呼吸与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教学难点: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
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
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
———————————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授课教师:董靖
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
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
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
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
教学目的:
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
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
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
吸”等基本动律。
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
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
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
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
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
教学难点:
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
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
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
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4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冲”右手到按掌位置,再往8点方向“靠”,手到扬掌位置,最后回到“沉”的位置。
1×8拍:反面重复一遍。
2×8拍:正反面重复一遍。
4×8拍:身体做“提沉”动作同时双手做“小五花”动作重复4次。
布置作业:
1:课后复习所学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