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人依恋_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大学生抑郁与成人依恋的关系_自尊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抑郁与成人依恋的关系_自尊的中介作用大学生抑郁与成人依恋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引言:近年来,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一种令人担忧的心理健康问题。
与此同时,成人依恋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自尊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被认为在大学生抑郁和成人依恋之间扮演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因此,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抑郁与成人依恋之间的关系,并以自尊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抑郁与成人依恋的关系1. 大学生抑郁的表现大学生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自卑、消极思维、失眠、食欲改变等。
这种症状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能力,甚至导致自杀。
2. 成人依恋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成人依恋是指成年个体在情感上对他人的依赖和需要,包括安全依恋、焦虑依恋和回避依恋。
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类型与其抑郁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比如,焦虑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往往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而安全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则相对较少出现抑郁。
二、自尊在大学生抑郁与成人依恋之间的中介作用1. 自尊的定义及重要性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价值的主观感受。
自尊水平的高低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的自尊波动较为频繁,对他们的抑郁和成人依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2. 自尊在大学生抑郁与成人依恋之间的中介作用自尊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与大学生抑郁和成人依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自尊在大学生抑郁与成人依恋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具体表现为自尊水平的低下会增加大学生抑郁的可能性,并影响其成人依恋模式。
而自尊水平的提高则有助于减少抑郁症状的出现,并促进成人依恋的健康发展。
三、自尊的提升对大学生抑郁和成人依恋的影响1. 自尊提升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通过参加自尊增强的心理干预活动,大学生可以增强个体对自我的认同感、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减少消极思维和情绪低落,有效预防和缓解抑郁。
2. 自尊提升对成人依恋的影响提高自尊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与能动性,减少对他人的过度依赖和依恋,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的成人依恋模式。
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引言:大学时代是一个人迈向成人的重要阶段,不仅意味着离开家庭成为独立个体,还要适应学业压力、建立社交关系等多重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成人依恋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心理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特点、原因以及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特点1.1 成人依恋与婴幼儿依恋的区别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成人依恋与婴幼儿依恋存在一定的区别。
成人依恋是指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家庭、友谊和爱情等亲密关系产生的依赖与关注。
与婴幼儿依恋不同的是,成人依恋具有更为复杂的心理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情感上的依赖,还包括对他人欢乐、悲伤等情绪状态的共享。
1.2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表现形式大学生成人依恋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对恋人、家人和朋友之间的情感依恋。
在恋爱中,大学生常常对恋人的表现和态度高度关注,对对方的关心和爱意产生强烈的需求。
在家庭关系中,大学生可能更依赖于父母的经济支持和情感安抚。
而在朋友之间,大学生也希望能获得友谊中的支持和理解。
二、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原因2.1 家庭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家庭关系密切相关。
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的依恋样式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大学生在家庭中经历了安全的依恋样式,并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可能会转化到恋爱或友谊中。
相反,如果大学生在家庭关系中体验到冷漠、忽视甚至虐待,可能会导致不安全的依恋样式。
2.2 心理成熟度不足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心理成熟度方面可能还不足够稳定。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成熟度不足可能导致大学生对亲密关系的特殊需求,从而表现出成人依恋的特征。
三、大学生成人依恋与自尊的关系3.1 自尊与依恋的关系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大学生成人依恋与自尊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研究发现,自尊水平较低的大学生更容易表现出成人依恋样式,他们对情感支持和关注的需求较强烈。
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抑郁情绪的关系

性别
率为 93%,剔除无效问卷后,获有效问卷 123 份, 有 效 回 收 率 为 88%。 其 中 男 生 39 人, 女 生 84 人。包括文科、理科和工科,平均年龄 20.89±3.79。
( 二 ) 研究工具 1. 抑郁自评量表 (SD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由 Zung[15]编制,信
由表 2 可知,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的
支持的利用度 (3 条 ) 三个维度。他用该量表对
抑郁状况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 (P < 0.01),即
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测试,得出该量表有较好
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抑郁水平越低;社会支
的信效度。
3. 一般自我效能感 (GSES)
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大学生抑郁状况存
6 题 ( 我的性功能正常 )。包含 19 个反映抑郁
专业
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一问题根据最近一周的感 文科 (n = 27) 51.39±8.47 0.10 0.91
觉分为 1 ~ 4 级评分,包括 10 个正向评分,9 理科 (n = 79) 51.57±8.95
个反向评分。19 个题项分数之和为粗分,将其 工科 (n = 17) 50.51±9.57
困难[3],也有研究采用问卷测量,发现抑郁是 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常常会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
自杀意念的显著预测因素[4]。
从而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14]。研究发现,自
目前,对于导致抑郁情绪发生原因的研究并 我效能感与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9],即说明
没有明确的结果,但不少研究表明,睡眠质量[5]、 自我效能感越高,其抑郁程度越低。
第 29 卷第 1 期 2020 年 3 月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est Yunnan University
抑郁症的心理支持与社会支援

抑郁症的心理支持与社会支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患者的生活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援是帮助抑郁症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讨论抑郁症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援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资源。
一、心理支持的重要性抑郁症是一种临床诊断的心理障碍,常常伴随着丧失兴趣、抑郁、焦虑和自卑等症状。
这些症状使患者感到无助和孤立,因此心理支持对于他们的康复至关重要。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认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并学会积极应对。
通过与心理专业人士的交流,患者可以获得情绪管理的技巧和策略,有助于他们摆脱负面情绪,提高自我认知和自尊。
二、心理支持的方式1. 个人心理咨询:抑郁症患者可以寻求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通过个人心理咨询来解决个人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个别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情绪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
2.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在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支持可以包括对患者的理解、关爱和支持,以及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寻求帮助。
3. 应用技术支持:现代科技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新的心理支持方式。
一些应用程序和在线平台可以提供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在线交流,让患者随时随地获取帮助。
三、社会支援的重要性除了心理支持,社会支援也是帮助抑郁症患者重建信心和康复的关键。
社会支援有助于打破患者的孤立感,增强他们的自尊和社交能力。
社会支援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 亲友关系:亲友可以提供情感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社区组织:社区组织可以提供各种康复活动和支持小组,使患者有机会结识其他抑郁症患者,互相支持和分享经验。
3. 志愿者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可以使患者感到有价值和有意义,增强他们的社会认同感。
四、社会支援的方式1. 建立支持网络:抑郁症患者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彼此的经历和康复心得,共同面对挑战。
2. 寻求专业帮助:一些专业机构和组织提供针对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援服务,包括康复计划、支持小组和社交活动等。
社会支持对抑郁情绪缓解的影响

社会支持对抑郁情绪缓解的影响引言:抑郁情绪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给个体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然而,随着社会逐渐进步,人们也开始关注社会支持对抑郁情绪缓解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社会支持对抑郁情绪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实践建议。
一、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关系中得到的帮助和支持,可以来自亲人、朋友、同事等。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人们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减轻负面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二、社会支持对抑郁情绪的作用1. 降低抑郁症发生风险拥有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减少抑郁症的发生率。
通过亲情和友情的帮助,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减少抑郁情绪的产生。
2. 缓解抑郁情绪一旦个体陷入抑郁情绪中,社会支持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
现实支持和情感支持都能为个体提供身心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其走出抑郁的困境。
三、社会支持的形式社会支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包括物质帮助、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等。
1. 亲情支持家庭是个体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之一。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给予个体温暖和依靠。
2. 友情支持朋友关系也是个体重要的情感支持来源。
朋友的陪伴和理解可以让人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增加幸福感。
3. 同事支持工作中的同事之间的支持也对抑郁情绪有一定缓解作用。
共同面对工作压力和挑战,相互帮助可以减轻个体的负担,提高工作积极性。
四、提高社会支持的方法1.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多参加社交活动,结交更多朋友,加强与家人和同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积极参与社交可以扩展社会支持的网络。
2. 主动寻求帮助不要害怕寻求帮助,当自己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可以向亲人、朋友和专业心理咨询师等寻求支持和建议。
3. 加强社区建设优化社区资源,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帮助。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一些社区活动和志愿者服务,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更多的支持。
结论:社会支持对抑郁情绪的缓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拥有稳定的亲情、友情和同事关系可以提供个体所需的情感支持和实质帮助。
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关系1.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成人依恋作为个体与其主要照顾者之间建立的早期情感联系模式,对其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类型及其与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本文首先概述了成人依恋、自尊和社会支持的概念。
然后,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类型及其与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2.文献综述成人依恋理论起源于Bowlby(1969)和Ainsworth等人(1978)对幼儿依恋模式的研究,后来扩展到成年,特别是Hazard和Shaver (1987)提出的成人依恋三分类模型,包括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
这一理论框架强调了亲密关系中个体行为模式、情绪反应和心理表征与其早期依恋体验的连续性(Collins-Feney,2000)。
对于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研究,学者们通常关注其对个体心理健康(Mikulincer-Shaver,2015)、人际关系(Scharfe-Bartholomew,1994)和压力应对能力(Mikulinser et al.,2003)的影响。
具有安全依恋的大学生往往表现出更强的心理适应性、更健康的人际沟通模式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Feeney-Noller,1996),而回避型和焦虑型冲突依恋可能与心理困扰、关系冲突和生活质量较低有关(Bartholomew-Horowitz,1991)。
自尊是人格心理学的核心概念(Rosenberg,1965),是对个体自身价值的全面评价。
在大学背景下,自尊对学生的学业成绩(Marsh-Craven,2006)、心理健康(Orth et al.,201)和社会功能(Leary et al.,2007)有着重要影响。
大学生乐观、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乐观、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姓名:刘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高等教育学指导教师:余欣欣20090401大学生乐观、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姓名:刘瑜指导教师:余欣欣教授年级:2006级专业:高等教育学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摘要乐观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日益成为当前心理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
现在对乐观的研究主要有气质性乐观和解释风格两种研究取向。
其中气质性乐观是众多研究者公认的与乐观的起源和现实生活最贴近的一个概念,也是在乐观研究领域中得到最广泛认同和使用的概念。
已有研究表明,乐观水平可以预测抑郁;社会支持作为个体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与抑郁情绪的产生、发展、控制和预防有着密切关系;而应对方式也与抑郁密切相关,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比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学生较少报告抑郁症状。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乐观、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四者之间的关系,并检验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在大学生乐观和抑郁间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采用了生活定向测验修订版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评抑郁量表,对69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
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4.0和LISREL8.7统计软件整理分析,所得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证明气质性乐观是一个二因素模型结构,由乐观因子和悲观因子两个相对独立的因素组成,人同时拥有一个乐观水平和一个悲观水平。
2、生活定向测验修订版及乐观、悲观维度上的得分在性别、专业、学校所在地、年级、家庭来源地、学习成绩、身体健康状况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在专业、学校所在地、家庭来源地上差异不显著。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悲观得分差异显著,男生悲观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问卷总分和乐观得分差异显著,大一学生问卷总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和大四学生,大一学生乐观得分显著高于大四学生。
不同学习成绩的大学生问卷总分、乐观得分和悲观得分均差异显著,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问卷总分显著低于学习成绩较差、差不多、较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乐观得分显著低于学习成绩差不多、较优秀、很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悲观得分显著高于学习成绩差不多、较优秀的学生。
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

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的发生和康复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可以降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文将探讨社会支持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首先,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减轻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负担,增强其压力应对能力,从而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
社会支持可以分为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实际支持。
情感支持指的是亲友在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励,信息支持则是指提供有效信息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实际支持是指实质性的帮助和支持。
这些支持形式不仅可以降低压力、缓解负面情绪,还能提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增强对抑郁症的抵抗力。
其次,社会支持对抑郁症康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帮助他们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改善与其社会支持水平密切相关。
社会支持可以通过提供正面鼓励、帮助寻找适当的治疗方式以及促进康复活动的参与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希望和支持,从而加速康复过程。
然而,社会支持的形式和质量对抑郁症的影响并非一概而论。
有些社会支持形式可能对抑郁症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而另一些形式可能对康复起到负面影响。
例如,亲友之间的情感支持触发的压力可能会加重抑郁症状,而来自医疗专业人员的支持则往往更加合适和有效。
此外,社会支持的质量也是决定其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与家人和朋友的稳定关系相比,来自同事和社区的支持可能更具有预防抑郁症的效果。
因此,在对抑郁症患者提供社会支持时,需要根据其个体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的支持。
除了社会支持的形式和质量之外,个人因素也对社会支持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个体的社交技巧、自尊心和情绪调节能力等个人特质会调节社会支持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拥有良好的社交技巧和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减少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依恋关系 、社会支持和抑郁在依恋类型上的一元方差分析
依恋回避
依恋焦虑
总支持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利用度
抑郁
安全型 回避型 卷入型 恐惧型
3130 ±0174 3168 ±0178 3148 ±0185 3198 ±0164
3175 ±0178 3178 ±0168 4142 ±0180 4113 ±0174
96
著高于恐惧型和回避型 ,卷入型显著高于回避型 ( p < 0105) 。在客观支持因子得分上 ,安全型 > 恐惧型 > 卷入型 > 回避型 ,各个类型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 异 。在主观支持因子得分上 ,安全型 > 卷入型 > 恐 惧型 > 回避型 ,且安全型显著高于恐惧型和回避型 ( p < 0105) 。在支持利用度因子得分上 ,安全型 > 卷 入型 > 恐惧型 > 回避型 ,且安全型和卷入型显著高 于回避型 ( p < 0105) 。在抑郁因子得分上 ,卷入型 > 恐惧型 > 回避型 > 安全型 ,且安全型显著低于卷入
7196 ±6162 11156 ±8183 13116 ±7153 13100 ±8156
F
13120
p
01000
21104 01000
9171 01000
3107 01028
6159 01000
7155 01000
16108 01000
结果显示 ,大学生依恋关系 、社会支持和抑郁在 依恋类型变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对依恋类型的 Scheffe 事后检验发现 ,在依恋回避因子得分上 ,恐惧 型 > 回避型 > 卷入型 > 安全型 ,且恐惧型和回避型 的得分显著高于卷入型和安全型 ( p < 0105) 。在依 恋焦虑因子得分上 ,卷入型 > 恐惧型 > 回避型 > 安 全型 ,且卷入型和恐惧型显著高于安全型 ,卷入型显 著高于回避型 ( p < 0105) 。在总社会支持因子得分 上 ,安全型 > 卷入型 > 恐惧型 > 回避型 ,且安全型显
本研究由研究人员统一指导 ,集体发放问卷 ,对 选取的大学生以匿名方式进行问卷填写 ,并当场回 收问卷 。
密关系经历量表 ( ECR) 》。前者包括 4 段短文 ,分别 描述 4 种依恋类型 ,即安全型 、回避型 、卷入型和恐
本研究所有数据用 SPSS 1115 进行统计分析 ,主 要采用方差分析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 。
使用 ,信效度良好 。在本研究中 ,三个维度的内部一 致性 α系数分别为客观支持 0174 、主观支持 0163 、
2 研究方法
211 研究对象 在重庆某综合性大学以班为单位进行整群随机
抽样 ,抽取一 、二 、三年级文理两类专业学生进行问 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 500 份 ,回收 450 份 ,剔除无效 被试 12 份 ,保留有效被试 438 人 , 其中男生 152 人 , 女生 286 人 ;大一 166 人 ,大二 132 人 ,大三 140 人 ; 文科类 149 人 ,理科类 289 人 。 212 研究工具 21211 成人依恋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依恋回避与总社会支持 、客 持 、支持利用度与抑郁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
观社会支持 、主观社会支持 、支持利用度都存在显著
表 2 大学生依恋 、社会支持 、抑郁的相关分析
依恋回避
依恋焦虑
总支持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利用度
抑郁值
依恋回避
1
依恋焦虑
0106
1
总支持
- 012533
- 0105
惧型 ,要求被试从中选出一种最符合自己的依恋类 型 。后者包括 36 题 ,奇数题目作为依恋回避维度计
3 研究结果
分 ,偶数题目作为依恋焦虑维度记分 。该量表中文 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在本研究中 ,关系问卷的内 部一致性 α系数为 0177 ,依恋回避分量表和依恋焦 虑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 0180 和 0179 。 21212 社会支持
表 3 列出了社会支持各维度的中介效应分析结 果 。其中 X1 、x2 分别代表 :依恋焦虑 、依恋回避 ;m1 、 m2 、m3 分别代表 : 客观社会支持 、主观社会支持 、支 持利用度 ;y 代表抑郁值 。依次检验结果表明 ,依恋 焦虑 、依恋回避对抑郁均有直接影响 ,同时 ,依恋焦 虑还通过主观社会支持间接影响抑郁 ,依恋回避通
心理健康的多变量模型指出 ,依恋和社会支持 对心理健康都有影响 ,并且在依恋和社会支持关系 结构中 、以及它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 ,可能存在认 知 、行为和情绪机制[13] 。现有研究者仅对成人依 恋 、社会支持 、抑郁进行单个变量的研究或者将两个 变量结合进行研究 ,但是鲜有研究者将三者结合起 来探讨几个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本研究假设 :成人 依恋是导致抑郁产生的重要因素 ,社会支持作为心 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可以部分中介成人依恋对抑郁的 影响 。因此本研究试图将成人依恋 、社会支持和抑 郁三者结合探讨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以期对未来相 关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对大学生抑郁的预防和 干预提供一些实践方面的启示 。另外 ,在对成人依 恋的测量中 ,人们争论最多的问题是使用类型测量 还是使用维度测量[14] 。本研究1 ±5115 38102 ±5173 36144 ±6148
9123 ±2135 8136 ±2115 9116 ±2136 8149 ±2122
22105 ±3131 19189 ±3163 21112 ±3148 20156 ±4117
8106 ±1170 6187 ±1169 7174 ±1158 7139 ±1184
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 表有 10 个条目 ,分 3 个维度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和 对支持的利用度 。各维度评分越高 ,表明大学生感
311 大学生依恋关系 、社会支持和抑郁在依恋类型 上的差异比较 根据 RQ 测 量 的 结 果 , 安 全 型 有 222 人 ( 占
5017 %) ,回避型 45 人 ( 占 1013 %) , 卷入型 114 人 (占 2610 %) ,恐惧型 57 人 (占 1310 %) 。以大学生依 恋类型为自变量 ,以依恋关系 、社会支持和抑郁为因 变量进行一元方差分析 ,结果如下 :
汤芙蓉 张大均 刘衍玲 :大学生成人依恋 、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型 、恐惧型和回避型 ( p < 0105) 。
的负相关 ,与抑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依恋焦虑与
312 大学生依恋关系 、社会支持 、抑郁的相关分析
主观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与抑郁存在显著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 2 。
的正相关 。总社会支持 、客观社会支持 、主观社会支
摘 要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 438 名大学生 ,对其施测关系问卷 、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和抑郁问卷 ,以探讨成人依恋关系 、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 (1) 依恋回避 、依恋焦虑 、社会支 持和抑郁在依恋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 ; (2) 依恋回避与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 关 。依恋焦虑与主观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 ,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 。不同来源社会支持与抑郁均存在显著负 相关 ; (3) 社会支持可以部分中介成人依恋对抑郁的影响 。 关键词 :大学生 ; 成人依恋 ; 社会支持 ; 抑郁
社会支持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 ,这已经在研 究者中达成了共识 。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 研究可以看出 ,抑郁 、焦虑均与社会支持有较密切的
负相 关[6] , 社 会 支 持 受 损 将 导 致 持 续 、严 重 的 抑 郁[7] 。一些研究证实领悟社会支持和实际社会支持 都能削弱青少年的抑郁情绪[8] 。已有研究证实 ,依 恋与社会支持有密切的关联[9 ,10] 。成人依恋类型由 于内部工作模型的差异 ,被认为是影响个体社会支 持可获得性和寻求动机的因素 ;另外不同的依恋类 型影响知觉到的情感性和工具性社会支持 ,安全型 依恋知觉到更高水平的社会支持[11] 。安全依恋的 青少年相比不安全依恋的同伴 ,表现出高水平的领 悟性社会支持 ,焦虑型和恐惧型都表现出低水平的 总体社会支持[12] 。
2009 年 文章编号 :100124918 (2009) 03200952100
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图分类号 :B84412 文献标识码 :A
第3期
大学生成人依恋 、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汤芙蓉1 张大均2 刘衍玲3
(11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重庆 400715 ; 21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重庆 400715)
1
客观支持
- 011633
0103
017333
1
主观支持
- 012433
- 011333
018433
013533
1
利用度
- 011433
0104
016033
013733
012433
1
抑郁值
012333
012433
- 012933
- 012333
- 012433
- 012033
1
注 :33 p < 0101.
采用 Bartholomew 和 Horowitz[15] 编制的《关系问 卷 (RQ) 》,以及 Brennan , Clark 和 Shaver[16] 编制的《亲
对支持利用 0147 。 21213 抑郁
采用 Beck 抑郁问卷 (BDI) 。Beck 将抑郁表述为 21 个“症状 - 态度类别”,Beck 量表的每个题目便代 表一个类别 。在最新版本中 ,21 个题目以 0~3 四 级评分 ,总分范围为 0~63 。一般判断标准为 : × 4 分为无抑郁或极轻微 ;5~13 为轻度抑郁 ;14~20 为 中度抑郁 ;21 分以上为重度抑郁[18] 。在本研究中 , 该问卷内部一致性 α系数为 0182 。 213 测量程序与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