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历代画家及作品
10 中国十大传世绘画名作赏析

形式画成的长卷。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宓妃(洛神)的形象,描绘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 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以“美人香草”爱情的抒发展示作者的政治追求,本是自屈原《离骚》之后中 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曹植《洛神赋》正是政治斗争失败以后情绪的传达。《洛神赋图》画出洛神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 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画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阎立本(约601~673), 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汉族,雍州万年(今陕 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为阎擅长工艺,多 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 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并以 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步辇图》是以贞观(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 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 东赞的情景。
Thursday, March 19, 2020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5
《洛神赋图》 作品年代:东晋 作者: ·顾恺之 简介: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洛神赋图简述 (1)士大夫画家辈出,绘画题材范围扩大。 (2)根据诗人曹植的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画出了一幅哀怨缠绵
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捣练图》卷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 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这 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 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 下窜来窜去。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各不一,并 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 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中国美术史》授课PPT之二:魏晋及隋代、唐代的美术

2 人物画
捣练图 张萱 唐
隋唐五代美术
2 人物画
中晚唐 仕女画
周昉,社会环境影响其作品多反映贵族妇女奢侈生活后的不幸和苦闷
簪花仕女图 周昉 唐
隋唐五代美术 中晚唐 仕女画
2 人物画
簪花仕女图(局部) 周昉 唐
隋唐五代美术
2 人物画
五代人物画
五代时期,画家笔下呈现更多的是日常生活、身边琐事;顾闳中、 周文矩等人物画作品不仅善于把握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情节,而且十 分注意对在特定的环境和情节中的人物心理的表现,从而较为深刻地 揭示出社会的本质。
雪溪图
王维 江山雪霁图 局部
王维 江山雪霁图 局部
三 五代山水画
北方山水画派:荆浩、关仝
创作、理论
荆浩 匡庐图
理论创作:
《笔法记》 六要: 气:心灵主宰 韵:格调问题 思:构图立意 景:观察自然 笔:用笔节奏 墨:用墨浓淡
关 仝
关 仝
关 山 行 旅 图
山 溪 待 渡 图
南方山水画派:董源、巨然
魏晋南北朝美术
2 佛教美术
佛教美术的兴起
社会动荡、战乱不息的乱世为 佛教的广泛传布提供了社会环境。 在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希望在 精神上得到解脱,佛教宣扬的灵魂 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让他 们从中得到虚幻的慰藉。
佛教在西汉传入中国,佛教美 术是为了传播佛教思想而兴起的。 佛教美术大致包括三个部分:建筑、 雕塑和壁画。
隋唐五代美术 隋唐五代概况
1 概述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9年—公元960年),是中国古代绘画 全面发展的时期。由于隋唐两代的相继大一统,政治昌盛,国力强大, 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促进了封建文化步入鼎盛,是中国 绘画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阶段。
中国美术史-历代画家及作品

《富春山居图》
沈周
继承北宋山水与“元四家”山水画技。
《渔父图》《双桧平远图》
文征明
书画皆擅长。
《渔庄秋霁图》
唐寅
山水、人物、花鸟皆能。山水继承李唐笔法,却变为长线皴法,属院体画派。用笔清秀、缜密。
《青卞隐居图》
文征明
书画皆擅长。
明
陈淳
四王
仇英
戴进
继承南宋水墨苍劲派山水画技,又发展创立了新得画风。
《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吴道子(盛唐)
“画圣”作画“立笔挥扫,势若风旋”,“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画史称“吴带当风”、“吴家样”
《送子天王图》
李思训*李昭道
以墨线勾画山廓,再用大青绿着色,并略加皴染;树木用石青石绿填缀后还常复勾金色线,有金碧辉映得效果.与儿子李昭道合称“大小李将军";就是“青绿山水”画派成熟期得代表。
《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轴》
李公麟(北宋)
人物画家,变革了起稿得“白画"为“白描"画,对中国画表现形式得完善起了重大作用;《五马图》单用线条勾画形体,线条有浓淡、粗细、虚实、刚柔等变化;马得造型准确,人物各具个性与身份特征。
《五马图》
崔白(北宋)
工画花竹翎毛、支有凫雁,也善画佛道鬼神.宋代画院过去一直以黄筌父子得笔法为程式,但自从崔白与另一位画家吴元瑜得作品问世以后,画苑中得风格便开始有了变化.原因就在于崔白得画法毫不拘谨,画境也有新意。
赵孟頫
作画能工整又能写意,力倡以书入画,促进了诗、书、画得进一步融合。
《鹊华秋色图》 《水村图》
多作浅绛山水与水墨山水,重写,用披麻皴法,用笔简练,意境深远。
元四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黄公望
1840—1949年中国美术史

任伯年(1840—1895)
任颐( 1840—1895 ),浙江绍兴人,后改 字伯
年,自幼受到父亲在艺术上的熏陶和指导,擅长肖 像画。 任伯年所作人物画,有肖像画,也有历史故事和民 间传说,题材丰富,内容通俗易懂,思想倾向明确。 任伯年在绘画成熟时期的创作,以花鸟画居多,其 中尤以勾勒与没骨相结合的小写意突出。善于将处 于运动中的花鸟,以瞬间的姿态描写于画面而不失 动感,使画面总是充满生气。
居 廉
·
花 卉
向 日 葵
花卉册
二高一陈
高剑父、高奇峰、
陈树人 三人都具有明显 的政治思想,致 力于民国革命, 参加同盟会,同 时也为改良中国 画作出贡献。
高剑父(1879~1951)
高剑父(1879~1951),广东番禺人。中国近现代中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 少年向居廉学画。1905年留学日本,进“白马 会”“太平洋画会”“水彩画会”,在传统绘画的 基础上吸收西洋画技法。 回国后参加黄花岗起义,民国初年在上海创办“审 美书馆”,出版《真相画报》,宣传革命主张,倡 导美育,推行中国画的革新运动。孙中山逝世后, 他对当时的军阀、官僚统治极为不满,遂放弃从政, 办春睡画院,收徒授艺,专心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
蟹
鱼
群虾图
齐白石的绘画,
以花鸟草虫为大 宗,且兼工、写 两种作风,俱都 造诣高深。 他的写意人物画 与山水画虽不及 花鸟草虫多,但 在艺术上的成就 却毫不逊色甚至 更为突出。
昆 虫
盆草荔枝
闲人
人物画简练粗犷,
内容诙谐深邃,发 人深思。
群吓
鱼 群
古 树 归 鸦
鸳 鸯
黄宾虹(1865~1955)
美术教师编制资料——中国美术史画家以及作品总结

绘画古代第一批画家在魏晋魏晋南北朝曹不兴人物画古代最早享有盛誉的画家是三国时东吴的曹不兴。
吴国“八绝”之一主要的是人物画,最早的佛像画家,佛像之祖。
卫协(晋)人物,故事,道释人物、故事、道释题材。
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
顾恺之(东晋)密体人物画画绝、才绝、痴绝。
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成“六朝三大家”。
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特别是眼神的描绘。
擅于用艺术的语言来刻画对象的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
“密体”绘画体例主要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传·仁智图》名言:手挥五弦易,目送鸿雁难《女史箴图》用的“高古游丝法”《烈女传·仁智图》用“铁线描”南朝画家陆探微,宋密体人物画运用草书的体式,形成“一笔法”秀骨清象张僧繇,梁疏体佛画佛画创造者,”张家样”,是古代寺庙中影响最大的样式之一,梁元帝萧绎,梁《职贡图》北朝画家曹仲达梵像画“梵象”曹家样曹衣出水杨子华宫廷画家《北齐校书图》绘画遗迹吐鲁番晋墓《地主庄园图》是已知的最早的纸本绘画。
云南昭通霍氏墓壁画是最早的有确切的纪年和地志的壁画墓《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像》模印砖画南京西善桥墓最精细完整隋唐时期阎立本(唐)人物画《步辇图》《历代帝王像》“铁线描”比喻为“丹青神化”《步辇图》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朝见唐太宗的场景赏析:1、《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唐朝是我国绘画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尤其是人物画发展及其成熟,涌现了不少不朽的传世名作。
2、此画描绘的是唐太宗为此接见吐蕃大使禄东赞的场景,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
3、作品在构图上,为了更好地凸显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巧妙的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用宫女的娇小衬托唐太宗的壮硕,深沉,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恭谦来衬托唐太宗的平和可亲之态,为正衬。
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变舒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色彩上,该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
4、这幅作品不但艺术价值极高,更是汉藏民族友谊的见证。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18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1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打制磨制)2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制作饰品(贝壳)使用染料鸵鸟蛋壳和鸟骨管做成的佩饰物3新石器时代发明了陶器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大地湾下层文化下层文化中期仰韶文化(前段称为半坡,后段称为庙底沟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长江流域早期河姆渡文化晚期良渚文化北方地区中期红山文化第四节——新石器时代的工艺陶器1饮食器盆钵碗豆杯勺(敞口)2炊煮器鼎鬲li 鬶gui 甑zeng 斝jia 斧fu 灶(三足)3储藏器壶罐瓶瓮(球形半球行)陶质来分红陶黑陶白陶灰陶器表装饰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器山东龙山文化黑陶{大汶口中晚期就有}——蛋壳黑陶陶盘(黑光亮薄轻)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为突出彩陶定义:指砖红色的器壁上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所绘图案烧成后呈赭红和黑色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造型优美,花纹绚丽多姿,色彩厚重浓烈,色调单纯明快,用笔生动流畅,构图细密严谨,器形丰富多样,技巧精湛熟练(距今7800年前的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出现的彩陶,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花纹陶器代表器物1三鱼纹盆2人面鱼纹盆(半坡)3鹳鱼石斧图(庙底沟)马家窑文化——人头形的陶器盖红山文化——东方维纳斯玉龙余杭良渚文化——玉琮玉璧地画壁画岩画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遗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第七节新石器时代的建筑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地面建筑(干栏式建筑)第二章第一节——青铜器的造型与发展发源于黄河流域青铜器:红铜加锡的合金,熔点低硬度大分类:1礼器(区分尊卑的)2炊煮器:鼎鬲(Li)甑(Zeng)3食器:簋(gui)盂(yu) 簠( fu) 豆4酒器:觥(gong)罍(lei) 盉(he) 瓿(bu) 方彝(fang yi )5水器:盘匜鉴(镜子)6乐器:铃铙(nao)鼓钟。
100幅中国名画(之一)

100幅中国名画(之⼀)100幅名画,带你回顾中国美术史100幅名画,带你回顾中国美术史据说,古画排名前⼗的是: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代·阎⽴本《步辇图》、唐代·张萱、周昉《唐宫仕⼥图》、唐代·韩滉《五⽜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宋·王希孟《千⾥江⼭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居图》、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清代·郎世宁《百骏图》。
下⾯,让我们⼀同⾛近这些古画,探访它们穿越千年的魅⼒......01《⼈物龙凤帛画》/战国帛画《⼈物龙凤帛画》⼜称《龙凤仕⼥图》,是东周战国中晚期的帛画精品,1949年出⼟于湖南省长沙市东南郊楚墓,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帛画之⼀,也是中华⼈民共和国2002年公布的64件禁⽌出国(境)展览⽂物之⼀。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02《长沙马王堆⼀号汉墓帛画》/西汉帛画⾯完整,形象清晰,呈T 字形,画⾯内容也依T 字形的横幅和竖幅划分为天国、⼈间、地府3 个部分。
横幅部分描绘的是天界。
帛画中段画⼈间世界。
华盖与翼鸟之下,是⼀年⽼贵夫⼈的侧⾯像,⽼妇⼈⾝着锦⾐,在⼩吏侍⼥的跪迎服侍下,拄杖前⾏。
03《⼥史箴图》·局部/顾恺之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设⾊,纵24.8厘⽶、横348.2厘⽶。
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史箴》⼀⽂⽽作,原⽂⼗⼆节,所画亦为⼗⼆段,现存⾃“冯媛挡熊”⾄“⼥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
作品注重⼈物神态的表现,⽤笔细劲联绵,⾊彩典丽、秀润。
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平稍逊,⽽多出樊姬、卫⼥2段,亦有研究价值。
04《洛神赋图》·局部/顾恺之《洛神赋图》顾恺之,是著名的东晋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内容画的作品,其中最感⼈的⼀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奈离去的情景。
中国美术史

先秦美术旧石器时代28940 年前峙峪人制作的石墨饰品。
1987河北兴隆刻纹鹿角。
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镂孔蛋壳黑陶杯。
良渚文化余杭反山大玉瑞半坡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盆(花纹图案为几何、动物与某种原始信仰有关)。
庙底沟鹤鱼石斧图(植物纹增加图案采用二方连续方式构成)。
红山文化女神庙壁画残块(辽宁)碧玉龙(1971年内蒙古三星他抗村,高26 厘米,龙首似猪,斜目友鼻),齐家文化红彩描绘的几何纹饰壁画(与红山文化是目前知中国最早两例壁画遗址)。
北方岩画推至一万年以前,以动物、狩猎、放牧内容为主南方岩画公元前4000前2000 年之间。
商代司母戊方鼎(安阳殷墟),龙虎纹尊(安微阜南),四羊方尊《湖南宁乡)。
(流行饕餮纹,皆具形制凝重结实,纹饰繁复华丽雄奇),猛虎噬人点(湖南安化)。
跽坐玉人《河南安阳如好墓,简洁对称圆浮雕,时代习俗,题材多样富有神秘色彩)三星堆大型吉铜神面像(1986 年四川广汉,浪漫手法夸张强调试听器官的特异功能),甲骨文(1899 年河南安阳),西周武王征商篡毛公鼎(陕497 字金文) 伯矩鬲(京),(特点: 内容广阔,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书史性质)。
金文(内容更广,生活气息更浓,具有书史的性质),出现瓦当春秋莲鹤方卖(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王子午烈最(河南出土,模印法与失蜡法,蟠虺纹和蟠螭纹),开始用砖(印花空心砖和实心砖),战国水路攻战纹铜壶,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
(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装饰手法广泛运用,生活气息越发浓郁)。
蟠虺纹铜尊盘,大型编钟(湖北随州)。
《人物御龙图》《人物龙风图》(正侧立像,比例匀称,设色平涂与渲染兼用)。
车马出行图(1986 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已知最早的风俗画,时间空间混合表达)。
秦汉美术西汉壁画帛画《巨龙升天图》(1988 发现于河南永城柿园)《墓主升仙图》《二桃杀三士》(河南洛阳)《迎宾客谒图》(汉墓壁画巅峰之作)。
T 型帛画(长沙马王堆,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高古游丝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家
艺术风格
代表作品
东晋
顾恺之
主张“以形写神”,画线如“春蚕吐丝”,用笔紧劲连绵,风趋电疾。
《洛神赋》《女吏箴图》
《列女传*仁智图》
隋
展子虔
青绿山水的先驱,所作山水有“咫尺千里之趣”,在美术史上有着继往开来作用的重要画家。
《游春图》(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独幅山水画)
唐
阎立本(初唐)
善于刻画人物个性特征,线条遒劲,敷彩富丽。
《江帆楼阁图》
《明皇幸蜀图》(李昭道)
王维
将诗与画融为一体,作画“水墨渲淡”。苏轼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雪溪图》
五代
顾闳中(南唐)
善人物。工笔重彩,设色绚丽而清雅,线条流畅而沉着。
《韩熙载夜宴图》听乐、观舞、歇息、演乐、宾客酬应
徐熙(南唐)
擅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虫鱼、蔬果;作画尤重用墨,常以粗笔浓墨为之,略施杂彩时,人称“落墨花”。作品意趣清淡,超脱野逸。
《庐山高图》画香炉峰瀑布景色,构图雄阔,笔墨秀润而深厚。
文征明
书画皆擅长。
《桃源仙境图》《古木寒泉图》
《赤壁赋》《滕王阁序》
杰出大写意画家。他笔墨“信手拈来”不专形似,去能神情、意趣具备。作品多笔酣墨饱,淋漓尽致。
陈淳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陈淳的绘画当属文人隽雅一路的,陈淳自幼饱学,对于经学、古文、词章、书法,诗、画,都有相当造诣。曾尝游文征明门下,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他绘山水,效法米友仁、高克恭,水墨淋漓,颇得氤氲之气。他的泼墨之功,往往见于画烟云之中。
《墨葡萄图》《牡丹樵石图》
《杂花图卷》
《花卉册》
《事茗图》《落霞孤鹜图》
王时敏
他们的山水画在清代初期占画坛主流地位,学习借鉴古人立意、布局、色彩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在艺术传统的继承上,有僵化的风气,作品创新意识不强,给人画面样式重复的感觉,这与清代皇族和封建的观念保守倾向合拍。
《桃源仙境图》
王鉴
《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吴道子(盛唐)
“画圣”作画“立笔挥扫,势若风旋”,“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画史称“吴带当风”、“吴家样”
《送子天王图》
李思训*李昭道
以墨线勾画山廓,再用大青绿着色,并略加皴染;树木用石青石绿填缀后还常复勾金色线,有金碧辉映的效果。和儿子李昭道合称“大小李将军”;是“青绿山水”画派成熟期的代表。
《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张萱(中唐)
他的人物画虽限于宫庭内的仕女,女性一般都丰肥艳妆,用笔工细,设色匀净。张萱的仕女画在人物画史中影响深远。
《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周昉
所画人物有丰肥之态
此画描绘宫中妇女富裕、幽闲的生活情调;层层渲染,将华丽的服饰,透明的绮罗和细腻的肌肤表现得十分真切,,同时也透露了禁宫妇女冷寞、空虚的心态。
宋
赵佶(北宋)
画法精工富丽,造型生动传神,重视写生。
《芙蓉锦鸡图》
范宽(北宋)
作画主张“对景造意”、“写山真骨”。用笔坚劲,用墨厚重,作品气势雄伟浩大。
《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
《雪山萧寺图》
巨然
(南唐~北宋)
讲求结构,善于细处经营,以景之“真”添景之“趣”,以笔墨之“明润”,创造气氛之爽朗(“爽气”),并使它笼罩着整个画面,给江南山水画增添华彩,并赋予新的面貌。
《双喜图》《寒雀图》
马远(南宋)
用笔棱角方硬,水墨苍劲。构图多采用以小见大的“一角山水”,时人称“马一角”、“马半边”。
《梅石溪凫图》《烟岫林居图》
夏圭(南宋)
与马远有共同性,即也喜仅取自然一角,故有“夏半边”之称。他的画主题突出,形简意运。他的笔法师自李唐,兼及前辈诸家长处,创造了着名的“拖泥带水皴”法。画树则点笔夹笔兼施,尤善秃笔。
八大山人
髡残
弘仁
海上画派
郑燮
《搜尽奇峰图》
罗聘
《荷花小鸟图》
黄慎
李方膺
高翔
《竹石图》
金农
李鱓
汪士慎
任颐
(任伯年)
吴昌硕
《苏武牧羊》
《墨梅图》
《富春山居图》
沈周
继承北宋山水与“元四家”山水画技。
《渔父图》《双桧平远图》
文征明
书画皆擅长。
《渔庄秋霁图》
唐寅
山水、人物、花鸟皆能。山水继承李唐笔法,却变为长线皴法,属院体画派。用笔清秀、缜密。
《青卞隐居图》
文征明
书画皆擅长。
明
陈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四王
仇英
戴进
继承南宋水墨苍劲派山水画技,又发展创立了新的画风。
《溪山清远图》《云峰逃眺图》
吴道子(盛唐)
“画圣”作画“立笔挥扫,势若风旋”,“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画史称“吴带当风”、“吴家样”
《送子天王图》
梁楷(南宋)
作品重于气韵的发挥,画分二体:一曰“细笔”;一曰“减笔”,继承五代石恪,往往寥寥数笔,概括飘逸,人物之神态跃然纸上。
《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
《春山积翠图》《关山行旅图》
四僧
王翬
都是明朝后代,在政治上对清代统治者是不合作的态度,反对清王朝贵族的作风。在艺术上重视生活感受,强调抒发情感,创造出豪放、磊落、独具风采的画风。他们利用传统艺术形式,面向自然、面对人生,表达真情感受。他们也重视笔墨情趣,并寻找自己的绘画空间,抚慰曾经受过折磨的心灵。
《雪竹图》
黄筌(西蜀)
作画尤重敷彩,喜用淡墨勾勒,施彩浓艳。
《珍禽图》
荆浩
开创出以描写大山大水为特点的北方山水画派,气势雄伟,风格峻拔。
《匡庐图》
关仝
时人种“关家山水”所作山水笔简气壮,景广意长,富有生活气息。
《溪山待渡图》
董源
南派山水画创始人,他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面貌。
《潇湘图》
王原祁
清
扬州八怪
石涛
清代中期,南方商业城市扬州,富商云集,人文荟萃,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都会。各地画家亦纷至沓来,卖画献艺,「扬州八怪」就是其间最着名的一批画家。扬州八怪,并不专指某八个人,实际上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艺术个性鲜明、风格怪异的一批画家,他们已经是职业化的文人画家或是已经文人化的职业画家。他们的共通特点是︰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
赵孟頫
作画能工整又能写意,力倡以书入画,促进了诗、书、画的进一步融合。
《鹊华秋色图》《水村图》
多作浅绛山水和水墨山水,重写,用披麻皴法,用笔简练,意境深远。
元四家
黄公望
吴镇
王冕
吴派
倪赞
元
王蒙
浙派
徐渭
字元章,号竹斋,别号梅花屋主,元诸暨枫桥人。自幼好学,白天放牛,每晚借佛殿长明灯夜读,终成通儒。诗多描写田园生活,同情人民疾苦,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书法、篆刻皆自成风格,足以名家。有《竹斋诗集》传世。
《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轴》
李公麟(北宋)
人物画家,变革了起稿的“白画”为“白描”画,对中国画表现形式的完善起了重大作用;《五马图》单用线条勾画形体,线条有浓淡、粗细、虚实、刚柔等变化;马的造型准确,人物各具个性和身份特征。
《五马图》
崔白(北宋)
工画花竹翎毛、支有凫雁,也善画佛道鬼神。宋代画院过去一直以黄筌父子的笔法为程式,但自从崔白和另一位画家吴元瑜的作品问世以后,画苑中的风格便开始有了变化。原因就在于崔白的画法毫不拘谨,画境也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