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8套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1套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1套一、导入部分1. 打招呼和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XX,非常高兴能有机会来到这里参加初中数学教师的面试。
我是一名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对数学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希望能展现出我在数学教学方面的理念和能力。
2. 创设情境让我们先想象一下,某天你走进教室,准备给学生们上一堂有关“数的性质”的数学课。
你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数的性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探索和解决这个问题。
二、研究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数的性质的概念;- 掌握数的性质的分类和特点;- 运用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我们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开始今天的课程。
同学们,请你们仔细看下面的数列,能否找出其中的规律?1, 4, 9, 16, 25, ...2. 探究与讨论请同学们发表自己对这个数列的观察和猜想,并且解释你们的答案。
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引导他们发现数列中每个数都是一个平方数,并理解平方数的性质。
我们来总结一下,平方数具有什么特点呢?3. 讲解与展示根据同学们的猜想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方数是小于它的一个正整数的平方。
现在,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来探索和展示数的性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三个数字:9、15、24,你们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4. 练与拓展现在,同学们可以分组进行一些小练,来检验你们对所学数的性质是否掌握得很好。
每个小组选出一道题目,并进行展示与讲解。
四、小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数的性质的概念和分类,并且学会了运用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际操作,展示了良好的研究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对于教师的评估和选拔,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试讲,能够更好地展现我的教学理念和能力。
谢谢大家!。
教资初中数学面试试讲

教资初中数学面试试讲在准备初中数学的教师资格证面试时,考生需要展示出扎实的数学知识、清晰的教学思路以及良好的教学技巧。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面试试讲内容,供考生参考。
初中数学面试试讲内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索有理数的乘除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这些知识,比如计算折扣、处理财务问题等。
那么,有理数的乘除法有哪些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新课讲解1. 有理数的乘法-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有理数的定义。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它们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
-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有理数乘法的规则。
当两个数的符号相同时,它们的乘积为正;当两个数的符号不同时,它们的乘积为负。
- 例如:(-3) * (-5) = 15,而 (-3) * 5 = -15。
2. 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除法可以看作是乘法的逆运算。
当我们要计算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实际上是在寻找一个数,使得这个数乘以除数等于被除数。
- 例如:(-12) ÷ (-3) = 4,因为 -3 * 4 = -12。
3. 混合运算-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混合运算,即同时包含加减乘除的运算。
这时,我们需要遵循运算的优先级:先乘除,后加减。
- 例如:(-6) + 4 * (-3) = (-6) + (-12) = -18。
三、例题演示为了加深理解,我们来看几个例题。
例题1:计算 (-2) * 3 + 5 * (-1)。
解:首先进行乘法运算,(-2) * 3 = -6,5 * (-1) = -5。
然后进行加法运算,-6 + (-5) = -11。
例题2:计算 (-8) ÷ (-2) + 3。
解:首先进行除法运算,(-8) ÷ (-2) = 4。
然后进行加法运算,4 + 3 = 7。
四、课堂小结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以及混合运算的规则。
记住,乘法和除法是运算的优先级,而在进行混合运算时,我们总是先乘除后加减。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逐字稿模板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逐字稿模板
1. 介绍自己和教学背景(大约1分钟)
大家好,我是XXX。
我毕业于XXX大学数学专业并获得了硕士学位。
在过去的X年里,我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2. 课程目标和布置(大约1分钟)
今天的课程是关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同学们掌握通过实际问题解方程的方法。
首先,我会提供一些简单的示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逐步引导他们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
3. 示范解题(大约3分钟)
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
假设有一个问题: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程是240公里,我们需要计算行驶所需的时间。
我们可以设x为行驶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与时间的
关系建立方程60x=240,通过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答案x=4小时。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学到了如何通过方程来求解实际问题。
4. 学生练与评价(大约3分钟)
现在,我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第XX页,完成练题X。
你们可以自己或与同桌合作解答,我将会在课后给予评价和指导。
5. 结束语(大约1分钟)
今天的课程即将结束。
通过今天的研究,希望大家可以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谢谢大家的参与和合作!
以上就是我今天试讲的内容,谢谢各位评委的聆听。
初中数学的面试教案

初中数学的面试教案教案标题:初中数学的面试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师撰写一份面试教案,以展示他们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
该教案将围绕初中数学的一个具体教学内容展开,旨在帮助面试官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
教学目标: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本节课中应掌握的数学知识和能力;2. 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支持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评估机会,以促进其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内容和步骤:I. 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或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II. 知识讲解(15分钟)-简洁地介绍本节课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技巧;-使用示例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概念;-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III. 练习与巩固(20分钟)-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覆盖本节课的知识点;-设置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问题,以满足个体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互助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IV. 拓展与应用(15分钟)-引入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V. 总结与反思(5分钟)-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困惑;-为下一节课留下思考和提问。
教学方法和策略:1. 探究式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实践和尝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或伙伴之间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思考。
3. 多元智能:通过多种方式和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
4. 反馈与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通过多种评估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
教学资源:1. 手写板、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2. 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不同难度和类型题目;3. 学生教材、练习册和参考书籍;4. 实际应用问题的实例和相关资料。
初中数学面试试讲万能稿 初中数学试讲常考45篇

初中数学面试试讲万能稿初中数学试讲常考45篇一、整数与运算1. 整数的乘法运算- 题目:已知a、b是两个整数,a = 5,b = 3,请计算a * b的结果。
- 分析:整数的乘法运算是将两个整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整数。
- 解答:a * b = 5 * 3 = 15。
2. 整数的除法运算- 题目:已知a、b是两个整数,a = 10,b = 2,请计算a / b的结果。
- 分析:整数的除法运算是将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整数得到一个新的整数。
- 解答:a / b = 10 / 2 = 5。
二、代数与方程3. 解一元一次方程- 题目:求解方程3x + 5 = 14。
- 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要通过运算将方程化简为x = 结果的形式。
- 解答:步骤如下:- 从方程中减去5,得到3x = 9;- 将上式两边除以3,得到x = 3。
4. 解一元二次方程- 题目:求解方程x² + 2x - 3 = 0。
- 分析: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运用求根公式或配方法。
- 解答:步骤如下(使用求根公式):- 将方程写成标准形式,得到a = 1,b = 2,c = -3;- 代入求根公式,x = (-b ± √(b² - 4ac)) / 2a;- 计算得到x1 = 1,x2 = -3。
三、几何与图形5. 平行线与相交线- 题目:已知直线l₁与直线l₂平行,直线l₂与直线l₃相交,求出直线l₁与直线l₃的关系。
- 分析:根据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可以得出直线l₁与直线l₃平行。
- 解答:直线l₁与直线l₃平行。
6. 圆的性质- 题目:已知AB是圆O的直径,点C在圆上,请判断AC与BC的长度关系。
- 分析:根据圆的性质,可以得出AC = BC。
- 解答:AC = BC。
四、概率与统计7. 投硬币概率问题- 题目:投掷一枚硬币,求抛出正面的概率。
- 分析:投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1/2。
- 解答:抛出正面的概率是1/2。
面试初中数学老师教案试讲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勾股定理的含义和证明方法。
2. 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2. 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勾股定理证明图示3.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勾股定理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二、新课讲授1. 讲解勾股定理的含义: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展示勾股定理证明图示,讲解证明过程。
3. 引导学生讨论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举例说明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测量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计算建筑物的垂直高度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勾股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勾股定理的应用,提高数学素养。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解决,并撰写解题报告。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含义和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2. 在课堂练习环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3.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一、勾股定理1. 含义: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证明方法:几何证明、代数证明等。
招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招初中数学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实际问题,如:“小明买水果”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乘法。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1) 有理数的乘法是什么?(2) 有理数乘法有哪些运算规则?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探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讲解演示:教师利用黑板、粉笔进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演示,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过程。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6.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练习巩固,使学生熟练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面试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共7篇)

教师面试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共7篇)第1篇:初中数学面试教案初中数学面试教案【篇1:面试教案(初中数学)】面试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课题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与关键、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三、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3.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四、教具准备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五、教学方法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六、教学过程(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教师活动】(出示教具)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理论认知】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信不信?【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本图11.2-2所示)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 1.画线段取b′c′=bc;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 3.连接线段a′b′、a′c′.【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1】如课本图11.2─3所示,△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 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分析例1,分析:要证明△abd≌△ac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证明:∵d是bc的中点,∴bd=cd在△abd和△acd中∴△abd≌△acd().【评析】符号“∵”表示“因为”,“∴”表示“所以”;从例1可以看出,?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书写中注意对应顶点要写在同一个位置上,哪个三角形先写,哪个三角形的边就先写.(三)实践应用,合作学习【问题思考】已知ac=fe,bc=de,点a、d、b、f在直线上,ad=fb(如图所示),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巡视、引导学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发言:“还应该有ab=fd,只要ad=fb两边都加上db即可得到ab=fd.”【教学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8练习.【探研时空】如图所示,ab=df,ac=de,be=cf,bc与ef相等吗??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bc=ef,△abc≌△dfe)(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全等三角形性质是什么?2.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3.“边边边”判定法告诉我们什么呢??(答:只要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5习题11.2第1,2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七)板书设计把黑板平均分成三份,左边部分板书“边边边”判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练习.(八)疑难解析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学过的重要结论.【篇2: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 11.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三、重、难点与关键(一)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二)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三)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四、教具准备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五、教学方法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六、教学过程(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教师活动】(出示教具)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理论认知】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信不信?【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本图11.2-2所示)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 1.画线段取b′c′=bc;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 3.连接线段a′b′、a′c′.【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1】如课本图11.2─3所示,△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 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分析例1,分析:要证明△abd≌△ac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证明:∵d是bc的中点,∴bd=cd在△abd和△acd中∴△abd≌△acd().【评析】符号“∵”表示“因为”,“∴”表示“所以”;从例1可以看出,?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书写中注意对应顶点要写在同一个位置上,哪个三角形先写,哪个三角形的边就先写.(三)实践应用,合作学习【问题思考】已知ac=fe,bc=de,点a、d、b、f在直线上,ad=fb(如图所示),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巡视、引导学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发言:“还应该有ab=fd,只要ad=fb两边都加上db即可得到ab=fd.”【教学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8练习.【探研时空】如图所示,ab=df,ac=de,be=cf,bc与ef相等吗??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bc=ef,△abc≌△dfe)(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全等三角形性质是什么?2.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3.“边边边”判定法告诉我们什么呢??(答:只要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5习题11.2第1,2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七)板书设计把黑板平均分成三份,左边部分板书“边边边”判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练习.(八)疑难解析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学过的重要结论.【篇3:初中数学资格证面试教案】垂线说课搞我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垂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8套
目录:
1、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
2、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3、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教案.
4、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一次函数》教案.
5、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角边》教案.
6、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案.
7、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乘法公式》教案.
8、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9、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10、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二次函数》教案.
11、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二次根式乘法》教案.
12、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二次根式的运算》教案.
13、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位似图形》教案.
14、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加权平均数》教案.
15、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16、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17、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18、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因式分解》教案.
19、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
20、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多项式的概念》教案.
21、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22、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23、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平方差公式》教案.
24、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25、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感受可能性》教案.
26、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提公因式法》教案.
27、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数轴》教案.
28、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正方形性质的应用》教案.
29、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30、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31、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矩形的判定定理》教案.
32、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矩形的性质》教案.
33、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线段、射线和直线》教案.
34、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35、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绝对值》教案.
36、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菱形的判定》教案.
37、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角的比较》教案.
38、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全文内容下载:
百度:星宿人才网
搜索: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
部分内容节选: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矩形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掌握矩形的定义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会初步运用矩形的定义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矩形的定义和性质的过程,通过演示、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等活动,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主动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矩形的性质的活动中,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矩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矩形的性质的探究和灵活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改变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的形状,当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特征,引出矩形的定义;通过提问并引导学生观察矩形还有哪些特殊的性质,从而导入新课《矩形的性质》(二)探索新知
通过三个活动引导学生从角、对角线、对称性等几个方面去探究矩形的性质。
活动1:让学生观察、猜测、(一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验证,然后老师多媒体演示动画,让学生总结矩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证明矩形的性质。
活动2:学生拿出矩形纸跟着老师动手折叠探究矩形的对称性、然后多媒体动画演示,得到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活动3: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矩形ABCD,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从矩形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学生归纳,教师补充得出矩形性质的推论,并引导学生证明。
(1)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三)课堂练习
已知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B=60°,AB=4cm,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矩形的性质。
课后作业:设计一个图表清楚的展示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之间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