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
除颤知识

除颤技术一、定义又称心脏电复律,是利用短促而强烈的电能使心脏各部分的心肌同时去极化,中断原有的异位心律,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二、除颤的意义1、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体外非同步除颤是基层医疗急救机构医务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急救措施。
2、医学界普遍认为电除颤是治疗室颤的最有效方法,愈早实施成功率愈高,主张进行早期电除颤。
3、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均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现在正在努力推广于全员使用。
三、除颤的发展1、1933年就有了胸内电击除颤一说;2、1947年,德国的贝克医生首次在开胸手术中,用交流电电击室颤的心脏而使室颤停止;3、20世纪50年代(1956—1957年),德国的佐尔医生发明体外除颤仪;4、60年代佐尔又将电除颤的应用范围,由室颤扩大至其他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此后,除颤被广泛使用。
四、除颤原理心室纤颤(某些异位心律失常)→心室排血量锐减→心室没有收缩能力→心脏无法排血→心脏处于循环中断→外加的短暂的强大电流→通过心脏→心脏电活动暂时停止→ 最高自律性起搏(窦房结)重新发出冲动→心脏恢复节律性收缩五、为什么电除颤广泛应用于心跳骤停病人?因为室颤是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致死性心律失常,在发生心跳骤停的病人中,约80%为室颤引起。
六、非同步除颤的最佳时机n 发生心脏骤停的3~5min内。
n 由于电除颤成功与否与发病的最初数分钟密切相关,每延迟1min,被抢救者的生存率就降低7%~10%。
七、早期电除颤救治心脏骤停的理由1、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2、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3、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7%—10%;1分钟内除颤生存率能达到90%,5分钟时为50%,7分钟的生存率为30%,9—11分钟为10%,12分钟后仅2—5%。
4、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跳停止,因此,尽早快速除颤是生存链中最关键的一环。
八、除颤仪的种类单向波形除颤仪:利用高能量的单向电流来终止室颤等心律失常的仪器。
除颤技术

除颤技术
一、用物准备:除颤仪;导电糊;电极片;弯盘;纱布3块放治疗碗中;心电图机;
治疗碗内放水和刷子。
二、操作步骤:
1、确认室颤:轻拍患者,大声呼唤,“同志怎么了?同志怎么了?”看监护仪(或
做心电图)发现室颤。
2、呼救计时:口述:“1床杨刚出现室颤,快通知医生抢救”,看表计时。
3、准备病人:折被、解扣,暴露胸部,从头到脚摸一遍病人,“病人全身上下无
金属物品”。
4、开机除颤:打开除颤仪开关,打开导电糊,一手持电极板,一手涂导电糊,
两电极板相互涂匀后再放一手中,另一手关氧气和监护仪,接着
选择非同步能量300J,充电(一手按压充电指示开关),“现在我
要除颤,旁人请远离病床”,将左手电极板(T心底)放于病人胸
骨右缘锁骨下(心底部),右手电极板(A心尖)放于病人左侧腋
中线第五肋间(心尖部),再次看监护仪及病床周围,(确认病人
仍为室颤,旁人离开病床及停氧),双手下压紧贴皮肤放电,同时
电极板不要随即抬起,看监护仪,“除颤成功”,取下电极板,看
表计时间,放电极板于除颤仪上(电极板向外)关电源。
三、善后处理:擦患者皮肤,整理衣服,盖被,“您刚才出了点小意外,现在已处理
好了,请您放心,好好休息吧。
”持纱布擦电极板并放回,盖上导电
糊。
垃圾分类处理,洗手记录,除颤仪清洁消毒(75%酒精擦拭)
充电备用。
除颤

除颤的定义是用电能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最早用于心室颤动,称心脏电除颤除颤的原理应用强电流抑制原理,以短暂高能量的脉冲电流通过胸壁或直接通过心脏,使所有心肌纤维在瞬间同时除极,抑制心肌活动中各种异位兴奋灶、短路及可能存在的折返途径,从而使心脏起搏传导系统中具有最高自律性的窦房结的正常冲动得以再次控制整个心脏的活动,恢复窦性心律。
除颤的类型非同步除颤同步除颤非同步除颤的适应症电复律器不用同步触发装置,可在任何时间放电,用于以下状况:室颤(VF) 无脉搏的室速(VT)室扑室扑和室颤的波形(心电图表现)●室扑:规则而宽大的心室波(正弦波),波幅大而规则,频率为150-300次/分(通常在200次/分以上),有时与室速难鉴别●室颤:波形、振幅和频率均极不规则,频率为150-500次/分(如下图)细颤波的处理●心电监护显示室颤波幅<0.5mv时,提示为细颤,应使用肾上腺素将其转为粗颤后再除颤●原理:肾上腺素作用于α及β受体,兴奋窦房结使心脏复跳,兴奋心肌使细颤变为粗颤,有利于电复律,增加冠脉血流。
●方法:肾上腺素lmg,iv,3~5min除颤的频率●除颤次数:单次除颤1次除颤后仍不能消除VF,原因为心肌缺血,需实施2min(即5个循环)CPR,以恢复心脏氧供,可使随后实施的除颤更有效除颤的波形●MDS:主要为单向电流,根据电流衰减的速率可再分为逐渐衰减(递减的正弦波形)和瞬时衰减。
●电除颤的波形方式目前包括二种除颤波形:单相波(MDS)和双相波(BTE),不同的波形对能量的需求有所不同。
●BTE:是指依次有二个电流脉冲,第二个与第一个的方向相反。
不同除颤波形的能量选择●单相波除颤:360J●双相除颤:120-200J(或按制造商推荐能量)双向指数截断波:150-200J直线双向波:120J注:本科室使用的双向波除颤仪的除颤能量:200J双相波技术为何优于单相波?●1996年美国首次使用了双相波电除颤器,其为阻抗补偿双相衰减指数波形,释放150J的非递增性电流。
电除颤(含AED)技术规范

电除颤(含AED)技术规范【名词定义】电除颤主要是指心脏非同步电复律。
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时除颤常用、有效的抢救技术。
是用除颤器将一定量的电能导入整个心脏,使一些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一种电治疗方法。
如果已开胸患者,可将电击板直接放在心室壁上进行,称为胸内除颤。
本节主要介绍胸外除颤,是指将电击板置于胸壁进行的除颤技术。
【适应证】1,心室颤动、心室扑动等恶性心律失常。
2.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
【禁忌证】1.作为必要的抢救措施无绝对禁忌证。
3.对已明确无心电活动者,除颤并无益处。
4.除无条件者,应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除颤。
【目的】纠正室性心律失常。
使用较强的脉冲电流经过胸壁,消除心脏任何部位的异位兴奋灶,重建窦性心律。
当患者发生严重快速心律失常时,如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室性心动过速等,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血液动力障碍。
尤其当室颤时,心室肌所处激动位相很不一致,一部分心肌尚在不应期,而另一部分已在复极。
因此通过除颤器能控制一定能量的电流,使所有心肌除极,恢复正常心律,进一步达到抢救实施的有效措施。
【制度与依据】1.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欧洲复苏委员会制定的《2015欧洲复苏委员会复苏指南》。
该指南由来自欧洲各国的专家共同编写完成,共包含成人基础生命支持与自动体外除颤、成人高级生命支持、特殊情况下的心搏骤停、紧急救援等十一个部分。
2.本规范操作部分主要依据: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联合中华护理学会2018年提出《现场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技术规范》。
由国内多家医院联合起草,结合我国近年来在紧急救护方面新的发展和经验积累。
该标准规定了现场心肺复苏、自动体外心脏除颤的技术操作要求,包含现场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紧急施救基本要求、现场心肺复苏技术要点、自动体外心脏除颤操作、现场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紧急施救流程图、急救操作流程和心肺复苏的再判断等,旨在提高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
【准备】1.用物准备:除颤仪(明确除颤仪类别为单相波还是双相波)、导电膏、纱布。
除颤技术常见并发症

除颤技术常见并发症一、皮肤灼伤(一)临床表现病人局部皮肤出现黄褐色干燥灼伤、碳化,可继发感染如局部血管损伤可导致出血。
依灼伤程度轻重不同,可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
轻者仅感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四肢软弱、全身乏力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抽搐、休克甚至死亡。
(二)预防与处理1. 导电糊涂抹要均匀。
2. 电极板与皮肤应紧密接触。
3. 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严重者可涂烫伤膏保护创面。
二、心肌损伤(一)临床表现心肌损伤多因使用过大电击能力或反复多次电击所致,表现为心电图ST-T 改变,肌钙蛋白及血清酶(CKMB、LDH等)轻度升高,历时数小时或数天。
(二)预防与处理1. 轻者密切观察,严重者予以相应处理。
2. 可监测心肌酶、心电图。
3. 严重时可导致低心排血量或心源性休克,必要时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三、低血压(一)临床表现病人表现为眩晕、虚弱、嗜睡、视力模糊、精神不集中或意识朦胧、晕厥等。
(二)预防与处理严密监测血压变化。
如果血压持续降低,严重影响重要脏器血流灌注时,可静脉滴注升压药物。
四、心律失常(一)临床表现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除颤可诱发各种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和房室阻滞。
(二)预防与处理1.及时纠正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特别是低钾、低钠、酸中毒等。
2.对室颤波幅微小时,应立即CPR,根据医嘱给予肾上腺素,待室颤波幅增大时再给予除颤。
3.若发生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时可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以提高心室率,改善传导。
除颤

操作步骤
9、再次确认心电图按嘱除颤 10、呼叫大家快离开 11、放电 12、电极放回车上,调至手动通 13、立即行2分钟CPR
操作步骤
15、根据心电图确认是否继续除颤 : 若依旧是室颤,再拿回电极板同法再除。 若监护示:转窦性心律,擦净胸前区皮 肤,移回电极片,整理衣裤,整理床单 位,垫枕,做好解释。 16、整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除颤注意事项
7、注意操作者和病人的安全:躺在水中 的病人应躺在干燥处并予以擦干;除颤 操作者注意,勿站在有水的地板处
操作步骤
1、巡视病房,发现心电监护示室颤 2、评估患者意识 3、呼叫医生 4、去枕,暴露病人胸前皮肤,去除金属物品, 皮肤干燥 5、打开除颤仪至“手动通”,选择能量 150~200J,C型涂导电糊, 将电极互转180度 。
操作步骤
6、再次确认电极移位,皮肤干燥,金属 去除 。 7、放置电极板(注意位置,且两电极板 放置间隔须>10cm。若装有起搏器电极 板位置须距离起搏器至少2.5cm),并查 看接触是否良好。 8、充电
系统检测
系统检测:条图+手动通→→充电→→双 手放电自动打印→→查看打印纸上自检 是否通过
能量检测
手动通→→paddles状态下,电极板放手 心查看QRS波→→电极板放回支架→2J 充电→→左手不放电,右手不放电→→ 同步状态下双手不放电→→非同步状态 下双手放电并自动打印→→查看打印记 录2J pass.
3、除颤电极板应该与患者胸壁紧密接触,否则放电将造 成皮肤灼伤,按压重力20磅或11Kg,
除颤注意事项
4、嘱所有人离开床边>1M,自己一尺左右。 5、 除颤时,若室颤波细小,可注肾上腺素使之变为粗颤 后再行除颤。胸外心脏按压,待细颤转为粗颤时再行 除颤。 6、如病人有永久起搏器,除颤板应放于离起搏器至少5英 寸(2.5cm)左右处;如有临时起搏器,除颤前应予以关 闭
除颤名词解释

除颤名词解释
除颤是一种电疗方法,用于恢复心律或终止心脏的室颤或室颤停止的状态。
它通过施加电流来使心肌细胞同步收缩,以恢复正常的心律或终止心律不齐。
除颤通常用于急救或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可以在医院内或外进行。
除颤通常使用除颤仪器进行,这种装置通过电极将电流传递到心脏,以便恢复正常心律。
除颤机器包括可穿戴式除颤器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可穿戴式除颤器可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使用,而AED则可由未经过培训的人员使用。
除颤的过程包括准备、评估、治疗和后续护理。
在准备阶段,医务人员应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并准备好新鲜的电极和除颤器。
在评估阶段,医务人员应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除颤以及选用哪种除颤器。
在治疗阶段,医务人员应按照除颤器的指示进行操作,并在治疗后监测患者的病情。
在后续护理阶段,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持续监测,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虽然除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心脏病患者。
除颤可能对心脏病患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
除颤的注意事项

除颤的注意事项除颤是一种紧急医疗救治手段,常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虽然除颤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注意以下事项:1.安全第一:除颤操作时,首先要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
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不会受到电击,包括将除颤器置于干燥无水的环境中,并迅速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区域。
2.关注患者状态:在进行除颤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快速评估,包括确认患者是否有意识,是否有正常呼吸以及是否有明显的心跳。
若患者无意识、无正常呼吸及明显心跳,则可以考虑进行除颤。
3.正确操作除颤器:除颤器的操作应该遵循相应的使用说明书。
一般情况下,需要先确认患者表面干燥,将除颤器贴附于患者胸部,然后根据指示操作按键,确保电击产生的能量适合患者情况。
在操作除颤器时应保持镇静冷静,遵循正确操作流程,避免擅自调整除颤器参数。
4.切勿碰触患者:当除颤器充电准备进行电击时,除操作者外,周围的救治人员应远离患者,避免接触患者的身体,以免发生人身伤害。
5.配合心肺复苏:除颤不应是唯一的急救手段,配合心肺复苏措施使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执行除颤操作前,应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和血液循环。
6.连续观察反应:在进行除颤时,需要实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正常心跳和呼吸,即使不太明显,都应立即停止除颤操作,并继续实施心肺复苏措施。
7.记录信息:对于每次除颤操作,应记录相关信息,如操作时间、除颤器设置参数、是否成功等。
这有助于后续医疗人员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总之,除颤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急救措施,需要医护人员熟悉其操作流程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遵循安全原则、正确操作除颤器、配合心肺复苏、观察患者反应以及记录信息,能够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狠
Step 3
向电极板施加10— 12KG压力,使电极板 与胸壁紧贴。
教学内容
一、简述 二、电除颤的概念原理、分类、适应症及时机 三、操作流程 四、常见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五、结语
四、常见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心律失常
皮肤灼伤
低血压
栓塞
急性肺水肿
心肌损伤
四、常见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Caution what?
三、操作流程
操作准备 环境准备 物品准备 护士准备 患者准备
安全
性能完好的除颤仪、心电监护仪、有效期内的导 电膏、手消液,卫生纸、盐水纱布数块(备用)、 医用垃圾桶、护理记录单
按要求着装,呼叫其他人员协助
去枕平卧位、暴露胸部、左上肢外展90度
三、操作流程
调节
经典的除颤三步曲
充电
放电
第一步
第二步
除颤
Defibrillation
模板为了保密随便换了一个,自己改
What would you do?
眼看着生命在我们指尖流 逝
触目惊心的现状
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SCD)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 每分钟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每天约1500人因心脏性猝 死离世。 ——2015年8月公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
在美国大城市中,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最高可达16.3%, 然而我国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相对较低。
2015年北京市卫生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心脏骤停抢救成功 率不到3%。
教学内容
一、简述 二、电除颤的概念原理、分类、适应症及时机 三、操作流程 四、常见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五、结语
生存链(Chain of survival)
教学内容
一、简述 二、电除颤的概念原理、分类、适应症及时机 三、操作流程 四、常见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五、结语
五、结语 除颤是心肺复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正确快速操作除颤仪是除颤成功的关键 具备早期除颤意识是医护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五、结语
快
Step 1
判断要快: 快速证实 心跳骤停和发 生室颤 操作要快: 除颤果断、迅速、争分 夺秒 反应要快
快速除颤是抢救病人生命关键的一环
识别 启动
尽早 复苏
快速 除颤
高级 支持
综合 治疗
单选题 1分 院内除颤的时间应该在几分钟内:
A 5分钟 B 4分钟 C 3分钟
提交
电除颤的时机
除颤的时机
院外心搏骤停:并应尽快在3-5分钟内使用AED 院内心搏骤停: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 应超过3分钟 院内心搏骤停:且有除颤仪监护,心跳骤停30秒 内直接电除颤,争分夺秒!
三、操作流程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指出: 电除颤后立即行CPR ,不判断心律有无恢复、不再次电击
除颤,立即连续做5组CPR(30/2)后再判断心律。 心律未恢复,再次电击除颤和CPR。 心律恢复,则停止电击除颤和CPR。
三、操作流程
电除颤操作流程图
部位:胸部右缘2-3肋 间和左腋前线内第五 肋间; 两个电极板间隔至 少10cm。 电极板紧贴患者皮肤 (10-12kg),保证导 电良好; 操作者及周围人避免接 触床单位
保证操作中的安全 ,拔除交流电源,患者去除假牙; 导电物质不得连接,涂抹均匀,避免局部皮肤灼伤; 保持电极板的清洁、间隔>10cm; 为了能够准确计时,记录应以一个钟表为准; 避开溃烂或伤口部位;避开内置式起搏器部位; 误充电须在除颤器上放电,不能空放电,2电极板不能对击; 尽量避免高氧环境; CPR过程中除颤时,应在病人呼气终时放电除颤,以减少跨胸动 电阻抗。
三、操作流程 哪个电极板放置正确
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l0cm
三、操作流程
电极板直径 成人:10~13cm 儿童:8cm 婴儿:4~5cm
12cm的电极板除颤成功率高 于
8cm的电极板。 4.3cm的小电极板比8cm或
三、操作流程
放电: 正确放置电极板;接触 良好(10-12kg的压 力);电击前嘱所有人 员离床;双手大拇指同 时按下放电键。
电极板放置的位置?
BRANDING THREE
除颤的操作步骤?
Get in Touch
保密
1519 @
Thank you Good Luck Have a nice day
三、操作流程
电极板放置位置
前侧位:标有“Apex”的除颤板放置在患者左乳 头外下方或左腋前线内第五肋间(心尖部)。 另一“STERNVM”除颤板放置在患者胸部右缘 锁骨下或第2—3肋间(心底部)。 这种方式迅速便利,较常用,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
前后位:一个电极板在左侧心前区,一个电极 板置于左、右背部肩胛下区
准
Step 2
除颤仪状态要准: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部位要准: 心尖心底位、前后位。 能量要准: 单相波360J,双相波
200J
狠
Step 3
向电极板施加10— 12KG压力,使电极板 与胸壁紧贴。
Brain Storm Type
BRANDING ONE
除颤时的能量如何选择?
BRANDING TWO
如果首次单向波除颤成功后又复发,按先前成功除颤的能量进行除颤。 如果首次双向波电击没有成功消除心室颤动:
后续电击能量≥首次电击能量 ——2010版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指南
除颤仪的分类
除颤仪
单向 波除 颤仪
双向 波除 颤仪
பைடு நூலகம்
单向波形除颤仪:由单极发出电流,电流单向流动,从一个电极单向流到另一个电 极, 能量选择从0到360J。
开机
涂导电糊 选择能量 充电并安放电极板
除颤方法:非同步 能量:单向波360J
双相波150-200J
放电 观察除颤效果
应按30:2进行持续胸 外按压5个循环后再进 行效果评价
快
Step 1
判断要快: 快速证实 心跳骤停和发 生室颤 操作要快: 除颤果断、迅速、争分 夺秒 反应要快
准
Step 2
除颤仪状态要准: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部位要准: 心尖心底位、前后位。 能量要准: 单相波360J,双相波
第三步
三、操作流程
打开除颤仪开 关至“手动通”
三、操作流程
涂抹导电糊: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病人较瘦或皮肤不平整时,可将 块蘸有生理盐水的纱块直接放在病人除颤部位。
调节能量和除颤模式:单向波形360J;双向波形制造商推荐150-200J,无 推荐时选最高能量200J;小儿2-4J/kg,最高不超过10J/kg或成人剂量。
双向波形除颤仪:先后产生两个电流在两个方向流动。电流先从一个电极流向另一 个电极,再从另一个电极发出第二个电流通过另一个通路流回。能量选择从0到200J。
单向波
双向波
双向波比单向波更加安全有效,故现在临床多已使用双向波除颤仪
三、操作流程
充电
充电:持续单按右手侧面充电按钮直至发出连续的“滴滴滴”声。
快速除颤是关键
成功率和室颤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 室颤时间短:多为粗颤,心肌缺血缺氧轻,成功率高 室颤时间长:多为细颤,心肌缺血缺氧重,成功率低 室颤发生后1分钟内除颤成功率90%,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下降7-10%
心室颤动
频率达到250-500bpm,波形及振幅均不规则,呈混乱 的波动时称为心室颤动(根据波形振幅的大小可分为粗颤 和细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