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
电除颤要点及注意事项

电除颤要点及注意事项
电除颤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病症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电除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电除颤要点:
1. 准备工作:在进行电除颤前,需要先对病患进行评估、诊断并确认需要进行电除颤治疗;同时,还需准备好电除颤仪,并将其连接到患者身上。
2. 有效性检测:在发起电击之前,需要保证电除颤仪能够正确检测和分析心律,确保电击能够正常应用到患者的心脏上。
3. 实施:在进行电击时,需要根据电除颤仪上显示的提示进行操作,包括选择合适的电量、确认电击位置、调整电极连接以及保持安全距离等等。
4. 监控和观察:在电击之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监控和观察,确保他们的病情得到了缓解。
电除颤注意事项:
1. 先确定电除颤治疗是否适宜:因为电除颤是一种有风险的操作,必须在确保治疗必要和可行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2. 做好防护措施:在进行电除颤时,需要严格遵守防护措施,如穿戴好防护手套、保持空气畅通等,以避免操作人员感觉不适或受到电击。
3. 去除金属物品:在给患者实施电除颤之前,需要将患者身上的所有金属物品、如手表和首饰等取下,以避免干扰治疗效果。
4. 操作准确:在实施电除颤时,需要非常准确和谨慎,遵循治疗要点,并确保操作顺利、安全。
5. 术后护理:在电除颤治疗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如对其身体进行检查、监测心脏壁厚度等,并及时协调遇到任何不适的情况。
电除颤的三个步骤

电除颤的三个步骤嘿,你问电除颤的三个步骤啊?那咱就来唠唠。
电除颤的第一步呢,就是要准备好设备。
你得把除颤仪拿出来,检查一下它是不是能正常工作。
就像你要出门旅行,得先把行李收拾好,看看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
要确保除颤仪的电量充足,电极板干净、无损坏。
然后呢,把电极板涂上导电糊,这导电糊就像是给电极板和皮肤之间搭了一座“小桥”,让电流能更好地通过。
可别小看这一步哦,要是没涂好导电糊,电流可能就“走不顺”啦。
第二步,就是要正确摆放电极板。
一般来说,一个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另一个放在心尖部。
这位置可得放准了,就像你投篮得瞄准篮筐一样 ,要是放偏了,效果可就不好了。
放的时候要轻轻按压,让电极板和皮肤紧密接触,但也别太用力,把病人弄疼了可不好。
然后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能量。
这能量就像是你用力的大小,得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太重了可能会对病人有伤害,太轻了又可能起不到作用。
第三步,就是要按下除颤按钮进行除颤啦。
在按之前,要大声喊“大家都让开”,就像你要扔一个炸弹 ,得先让周围的人躲远点,别被误伤了。
然后坚定地按下按钮,这时候电流就会通过病人的身体,试图让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
除颤完了之后,要马上观察病人的情况,看看有没有效果。
就像你种了一颗种子,得看看它有没有发芽一样 。
我给你讲个事儿吧。
我有个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他们有一次遇到一个突发心脏病的病人,心跳骤停了。
他们赶紧按照电除颤的步骤进行操作。
第一步,认真检查了除颤仪,涂好了导电糊。
第二步,准确地把电极板放在了合适的位置,选好了能量。
第三步,果断按下除颤按钮。
幸运的是,除颤成功了,病人的心跳恢复了正常。
后来经过进一步的治疗,病人慢慢康复了。
所以啊,电除颤的这三个步骤每一步都很重要,都要认真做好,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哦 。
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关于除颤的要求

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关于除颤的要求1. 除颤是急救中关键的一环,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来说,及时的除颤可以挽救生命。
2. 根据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除颤的时机十分关键,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
心脏骤停后的前几分钟内进行电击除颤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 除颤的具体操作包括:确认心脏骤停、准备除颤仪器、清除患者体表的水分和污垢、给予适当的能量进行电击。
4. 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求,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电击除颤。
根据患者的心率和电击除颤仪器的类型,可以选择适当的能量进行除颤。
5. 除颤时,护士或医生应该确保患者的体表清洁干燥,以免影响除颤电流的传导。
6. 对于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除颤的能量设置也有所不同。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除颤波形和能量设置。
7. 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还特别强调了除颤后的监护和处理。
除颤后应该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率和心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和监护,以避免心律失常再次发作。
8. 对于心脏骤停的环境设置与人员配备也有具体要求,应该确保除颤的操作环境安全,同时具备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急救处理。
9. 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对于除颤的要求十分严格,明确了电击除颤的时机、操作步骤、能量设置以及监护处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旨在提高心跳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关于除颤的要求(续)除颤是急救中的关键步骤,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除颤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率。
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对于除颤的要求十分严格,明确了除颤的时机、操作步骤、能量设置以及监护处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10. 除颤的时机至关重要。
在心脏骤停后的前几分钟内进行电击除颤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生存率会逐渐下降,因此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除颤操作。
11. 除颤的具体操作包括几个关键步骤。
急救技术-电除颤

社会认知与普及程度的提高
提高公众认知
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心 脏骤停的认知和急救意识,了解电除 颤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
培训与普及
加强电除颤技术的培训和普及工作, 提高医护人员和公众的急救技能,推 动电除颤技术在急救领域的应用和发 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稳定体位
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稳定 的体位,以便进行电除颤 操作。
去除金属物品
在电除颤之前,应去除患 者身上的金属物品,以避 免对除颤造成干扰。
电除颤操作步骤
开启除颤器
按照除颤器的使用说明开启除颤 器,并选择合适的能量级别。
放置电极片
将除颤电极片分别放置在患者的胸 壁指定位置,一般一个放在胸骨右 缘第2肋间,另一个放在左侧腋前 线第5肋间。
无线除颤
探索无线除颤技术,使除颤器摆脱线材的束缚,提高使用便捷性和 灵活性。
应用领域的拓展
拓展至院前急救
随着电除颤技术的普及和成熟,未来可能在院前急救中广泛应用, 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拓展至运动领域
在运动领域,电除颤技术也可用于预防和救治运动中心脏骤停的 情况。
拓展至特殊环境
如战场、矿井等特殊环境,电除颤技术也可发挥重要作用,为救 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实践操作与模拟训练
实践操作
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电除颤操作,加深对操作步骤的理解和记忆。
模拟训练
通过模拟各种紧急状况,如心脏骤停、心律失常等,进行电除颤的应急处理,提 高应对能力。
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理论测试
01
对学员进行电除颤相关理论知识的测试,评估理论学习效果。
实操考核
02
除颤的操作流程

除颤的操作流程
除颤是一种紧急的心肺复苏措施,通过电击来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除颤操作的流程
如下:
1. 确认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并呼叫急救。
首先要确认患者是否处于无意识状态和呼
吸功能异常,如果是,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2. 开始CPR。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应进行心肺复苏(CPR)以帮助保持血液循环。
3. 彻底检查患者周围环境。
在进行除颤前,必须确保患者的周围环境安全,如移开
水或金属等导电物质,避免人员触电。
4. 连接除颤仪。
将除颤仪的电极粘贴于患者的胸部,注意电极位置的正确安放,确
保贴片与皮肤紧密贴合、无裂口和气泡。
5. 操作除颤仪。
按下电源开关,遵循除颤仪的指示来进行操作。
如果除颤仪检测到
室颤或室速,将发出声音提示和警告指示。
6. 解除除颤仪。
如果电击成功,立即停止操作,释放电极,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如
果电击没有成功,则根据指示再次进行一次电击操作。
7. 继续心肺复苏。
如果除颤电击成功,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步骤来帮助恢复血液循环。
总之,除颤操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急救措施。
操作者必须拥有相关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并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命体征。
除颤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

除颤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除颤是一种紧急医疗措施,用于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以下是进行除颤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注意事项:1. 评估环境安全:在开始除颤之前,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包括患者和救援人员。
2. 检查患者意识状态:尝试唤醒患者,观察其呼吸和对刺激的反应。
3. 检查生命体征:确认患者的脉搏和呼吸情况,记录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4. 获取除颤设备:如果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立即获取并准备使用。
如果没有AED,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5. 准备患者:将患者裸露胸部,并擦干胸部皮肤,确保粘贴电极片。
6. 贴附电极片:根据AED的指示或医生的指示,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胸部上。
7. 分析心律:让AED分析心律,跟随其指示进行操作。
8. 接受除颤指令:如果AED指示需要进行除颤,确保所有人不接触患者,然后按下除颤按钮。
9. 继续监测:即使一次除颤成功,也要继续监测患者的心律和生命体征。
10. CPR操作:如果AED指示不需要除颤,或者除颤未成功,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操作。
操作流程:1. 确认环境安全:确保周围没有危险,并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上。
2. 检查患者反应:轻轻摇动患者并喊叫,观察是否有反应。
3. 呼叫急救:如果患者无反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获取AED(如果可用)。
4. 检查生命体征:确认患者的脉搏、呼吸和呼吸频率。
如果没有呼吸或脉搏,立即开始CPR。
5. 贴附电极片:根据AED的指示或医生的指示,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胸部上。
6. 跟随AED指示:让AED分析心律,并按照其指示进行操作。
确保没有人与患者接触。
7. 接受除颤指令:如果AED指示需要进行除颤,确保所有人不接触患者,按下除颤按钮。
8. 继续CPR:如果AED指示不需要除颤或除颤未成功,立即继续CPR操作。
9.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继续进行CPR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并接管患者。
电除颤(含AED)技术规范

电除颤(含AED)技术规范【名词定义】电除颤主要是指心脏非同步电复律。
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时除颤常用、有效的抢救技术。
是用除颤器将一定量的电能导入整个心脏,使一些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一种电治疗方法。
如果已开胸患者,可将电击板直接放在心室壁上进行,称为胸内除颤。
本节主要介绍胸外除颤,是指将电击板置于胸壁进行的除颤技术。
【适应证】1,心室颤动、心室扑动等恶性心律失常。
2.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
【禁忌证】1.作为必要的抢救措施无绝对禁忌证。
3.对已明确无心电活动者,除颤并无益处。
4.除无条件者,应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除颤。
【目的】纠正室性心律失常。
使用较强的脉冲电流经过胸壁,消除心脏任何部位的异位兴奋灶,重建窦性心律。
当患者发生严重快速心律失常时,如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室性心动过速等,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血液动力障碍。
尤其当室颤时,心室肌所处激动位相很不一致,一部分心肌尚在不应期,而另一部分已在复极。
因此通过除颤器能控制一定能量的电流,使所有心肌除极,恢复正常心律,进一步达到抢救实施的有效措施。
【制度与依据】1.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欧洲复苏委员会制定的《2015欧洲复苏委员会复苏指南》。
该指南由来自欧洲各国的专家共同编写完成,共包含成人基础生命支持与自动体外除颤、成人高级生命支持、特殊情况下的心搏骤停、紧急救援等十一个部分。
2.本规范操作部分主要依据: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联合中华护理学会2018年提出《现场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技术规范》。
由国内多家医院联合起草,结合我国近年来在紧急救护方面新的发展和经验积累。
该标准规定了现场心肺复苏、自动体外心脏除颤的技术操作要求,包含现场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紧急施救基本要求、现场心肺复苏技术要点、自动体外心脏除颤操作、现场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紧急施救流程图、急救操作流程和心肺复苏的再判断等,旨在提高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
【准备】1.用物准备:除颤仪(明确除颤仪类别为单相波还是双相波)、导电膏、纱布。
电除颤

除颤技术要求
电流二大要素:
电流均值 – Current Average 除颤的有效成分
电流峰值 – Peak Current 损害心肌功能的主要成分 提高电流均值,降低电流峰值 成为所有除颤技术的研发第一焦点。
参考资料: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00:1029(suppl I):I-90-I-94.
除颤原理:
室颤发生后,部分心室肌已经复极,另一部分 心室肌仍处于不应期,心室肌所处的激动位相是不 平衡、不协调的,因此,任何时候(时间)高压强 电流通过心脏,都足以使全部心肌纤维同时除极。 异位心律暂时消失,中断折返,环行、反复等机制 ,有利于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恢复其主导地位
除颤技术要求
除颤要选择有效的能量, 产生足够的电流,流过心脏, 从而达到去除心脏颤动的目 的; 同时, 要求对心肌产生 最小的伤害.
程序
措施 5 将电极正确地放在病人胸前并下 压 按充电键 清场:“你离开我离开大家都离 开”确保每人都离开病人、床 铺、仪器 按放电键 持续5个循环的CPR 检查心电及脉搏 30:2 防止电击误伤工作人员 备注 “心尖”电极放在左锁骨中线乳头点 ,“胸骨”电极放在右锁骨下
除颤能量选择
用双相波除颤器首次除颤时,双相锯齿波选择150J200J,双相方波选择120J。第2次和后续的除颤使用 相同或更高的能量。 单相波除颤器每次除颤选用360J。如果首次除颤成功 后又复发,按先前成功除颤的能量进行除颤。 如果使用手动双相除颤器,不知道该设备有效终止VF 的除颤能量,可选用200J进行首次除颤,第二次和后 续的除颤用相同或更高的能量。
在临床应用中,逐步发现单相正弦衰减波除 颤技术的缺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颤的定义是用电能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最早用于心室颤动,称心脏电除颤
除颤的原理应用强电流抑制原理,以短暂高能量的脉冲电流通过胸壁或直接通过心脏,使所有心肌纤维在瞬间同时除极,抑制心肌活动中各种异位兴奋灶、短路及可能存在的折返途径,从而使心脏起搏传导系统中具有最高自律性的窦房结的正常冲动得以再次控制整个心脏的活动,恢复窦性心律。
除颤的类型非同步除颤同步除颤
非同步除颤的适应症电复律器不用同步触发装置,可在任何时间放电,用于以下状况:
室颤(VF) 无脉搏的室速(VT)室扑
室扑和室颤的波形(心电图表现)
●室扑:规则而宽大的心室波(正弦波),波幅大而规则,频率为150-300次/分(通常
在200次/分以上),有时与室速难鉴别
●室颤:波形、振幅和频率均极不规则,频率为150-500次/分(如下图)
细颤波的处理
●心电监护显示室颤波幅<0.5mv时,提示为细颤,应使用肾上腺素将其转为粗颤后
再除颤
●原理:肾上腺素作用于α及β受体,兴奋窦房结使心脏复跳,兴奋心肌使细颤变为
粗颤,有利于电复律,增加冠脉血流。
●方法:肾上腺素lmg,iv,3~5min
除颤的频率
●除颤次数:单次除颤
1次除颤后仍不能消除VF,原因为心肌缺血,需实施2min(即5个循环)CPR,以恢复心脏氧供,可使随后实施的除颤更有效
除颤的波形
●MDS:主要为单向电流,根据电流衰减的速率可再分为逐渐衰减(递减的正弦波形)和
瞬时衰减。
●电除颤的波形方式目前包括二种除颤波形:单相波(MDS)和双相波(BTE),不同的
波形对能量的需求有所不同。
●BTE:是指依次有二个电流脉冲,第二个与第一个的方向相反。
不同除颤波形的能量选择
●单相波除颤:360J
●双相除颤:120-200J(或按制造商推荐能量)
双向指数截断波:150-200J
直线双向波:120J
注:本科室使用的双向波除颤仪的除颤能量:200J
双相波技术为何优于单相波?
●1996年美国首次使用了双相波电除颤器,其为阻抗补偿双相衰减指数波形,释放150
J的非递增性电流。
实验证实了双相波优于单相波。
●临床研究比较BTE波形的115J的130J能量与MDS波形200J及360J,结果短
时间的室颤,第一次电击时低能量BTE波形(115J和130J)与高能量MDS(200J)同样有效,而115J和130J和BTE电除颤与200J的MDS电除颤相比,前者心电图ST段的变化更小。
●来自EMS体系的资料也证明了双向波形可有效终止室颤,该波形与MDS波形进
行了回顾性的比较研究,这些资料所提供的依据足以支持对低能量BTE波形的建同步除颤的适应症
电复律的同步触发装置能利用病人心电图中R波来触发放电,使电流仅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中发放,避免诱发心室颤动,可用于转复心室颤动以外的各类快速异位心律失常.
●房颤
●房扑
●室速
●阵发性室上室速
同步除颤的能量
●阵发性室上速、房扑:
50J,100J,200J,300J,360J
●房颤、室速:
100J,200J,300J,360J
注:具体能量选择以临床医师医嘱为准
儿童除颤的方法及能量
●首次:2J/kg 若不成功改为:4J/kg
除颤的部位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一左一右,另一种是一前一后
●一左一右:阴极在左腋前线的心尖水平,阳极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一前一后:阴极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阳极在左肩部肩胛下区
除颤电极板的型号及放置注意事项
●除颤的电极板的型号有两种:
成人(大电极板)和儿童(小电极板)
●电极板的放置注意事项:
如患者装有心脏起搏器,应尽量避免电极板接近起搏器
两电极板不宜接近,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10CM。
也不宜因导电糊或盐水相通以免短路。
除颤电极板的按压压力
●成人一般为:25磅(11kg)
●儿童:年龄×2+8
影响胸壁阻力的因素
●释放的能量:电转复的能量越高,胸壁阻力越小
●电极板的大小:随着电极板的增大,胸壁阻力减小
●电转复次数:胸壁阻力随转复次数增加而增加
●电极板压力:牢固按压电极板可减小胸壁阻力,通过紧压电极板使病人肺的含气量
减小,可减少胸壁阻力
●通气阶段:空气导电性差,跨胸壁阻力在呼气相最低,电转复应在呼气相
除颤的并发症皮肤灼伤栓塞心衰肺水肿心肌损伤心律失常
除颤的禁忌症
●洋地黄所致的心律失常
●室上速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病窦综合征
●快速心率失常伴低钾者
●缺氧者
●近期能动脉或静脉发生栓塞者,左房有附壁血栓者
药物除颤
●对于无脉搏VT 和VF的治疗中,如电除颤无效,则进行药物治疗
●首选:可达龙(胺碘酮Amiodarone)
●其次:利多卡因(Lignocaine)
普鲁卡因酰胺
可达龙(胺碘酮Amiodarone)的用法
能有效处理VF和无脉搏VT ,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对顽固性VF和无脉搏VT比利多卡因有显著疗效
●VF时:300mg iv
●无脉搏VT时:先150mg iv
后改为1mg/min 静脉维持6h
再减为0.5mg/min 静脉维持18h
●最高剂量一般不超过2g
可达龙(胺碘酮Amiodarone)的副作用
●动脉血压下降(16%的病人)
●成人呼吸窘迫征-ARDS
●Q-T间期延长,并再次导致室颤
利多卡因(Lignocaine)的用法
●成人:1-1.5mg/kg ,iv,3-5分钟可重复,最大量3mg/kg
●成人一般50-100mg,iv
●另微泵维持1-3mg/min
硫酸镁(Magnesium sulphate)
●只对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 de Pointe VT)及低血镁症有效
●剂量1~2mg,iv
除颤的策略
●非目击倒下,先实施5个循环或2minCPR后再除颤
●目击患者心跳骤停,应立即除颤
早期除颤对救活SCA病人至关重要
SCA最常见和最初发生的心律失常是VF
电除颤是终止VF最有效的办法
时间推移成功除颤的几率迅速下降
短时间内VF可恶化和心脏停搏
除颤程序
●除颤1次
●CPR2min
●检查心电(+/-脉搏)
●重复此循环
心脏除颤和时间
●5分钟后,大约50%成活率
●成活率每分钟下降7%到10% (如果没有CPR)
●快速除颤是关键
●CPR 延缓VF, 减慢病情恶化
●研究表明单次除颤可以消除90%的VF
●传统连续3次除颤会延误胸外按压的实施
●即使除颤能消除VF,很多患者会转为无脉搏心电活动或停搏,心脏会因血液灌流不足
致心脏收缩无力
●除颤后实施CPR可增加心脏灌流,使心脏进行有效收缩及泵血
●连续、不间断的高素质的CPR是急救时的首要任务,如必须暂停按压,不得超过
10S
2010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指南建议
除颤+心肺复苏术:关键性联合
除颤效果的评价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成功的电除颤是指电击后5s内无室颤波形,这一定义被认为是除颤成功的标准之一。
电击后瞬间心搏停止或无心室颤动的电活动均可称为除颤成功,因此认为室颤已被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