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除颤仪除颤效果比较
除颤仪的使用-电复律、电除颤

电复律和电除颤的区别
电复律:心脏电复律是以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为触发标 志,同步瞬间发放高能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某些异位 快速心律失常(大部分心肌除极)转复为窦性心律。
单相波除颤器每次除颤选用360J。如果首次除颤 成功后又复发,按先前成功除颤的能量进行除颤 (电除颤:对成人,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科学推荐
治疗共识会议”(以下简称“共识会议)建议,无论是首次还是 后续电击一律采用360 J(单相波除颤仪 );“共识会议”建 议,BTE(双相切角指数波型 )除颤仪首次电击能量成人为 150~200 J,RBW(双相方波型 )为120 J;后续电击选择相同 或递增的能量水平(双相波除颤仪 ),如果急救人员对双相波 除颤不甚熟悉,那么200 J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能量水平 。)
颤电击”按钮,进行除颤。
7、移开电极板。
电除颤操作流程
(四)观察 观察心电图变化,室颤再次除颤;心室静止
心肺复苏,恢复窦性心律,监测呼吸、心律、 血压;电极板接触部位的皮肤情况 (五)整理 1、操作完毕,关机。 2、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整理床单,整理用物,清洁擦拭除颤仪。 4、洗手、记录
谢 谢
!
及静推副肾后,使之变为粗颤,再进行电击,以提高 成功率。 6、电击部位皮肤可有轻度红斑,疼痛,也可出现肌 肉痛,约3~5天后可自行缓解
并发症及处理
心律失常
电击后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早搏)最常见,大 多在数分钟后消失,不需特殊处理。若 为严重 的室性期前收缩并持续不消退者,应使用抗心律 失常药物治疗。若产生室速、室颤, 可再行电 击复律。 电击后也可能发生显著的窦性心动过 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轻症 能 自行恢复者可不作特殊处理,必要时可使用 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以提高心率,个别病人 可能需要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单向波除颤仪和双向波除颤仪[最新]
![单向波除颤仪和双向波除颤仪[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da22261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4.png)
除颤指从电流发出通过胸部到达心脏使心肌细胞除极化并终止VF的过程。
除颤仪能量设置提供了终止VF所需的最低有效能量。
因为电击后除颤是一个300-500ms的电生理过程,所以经典除颤(电击成功)的定义是电击后至少5秒内终止VF[31,32]。
电击成功后屡次出现VF不应视为除颤失败。
用经典除颤来定义电击成功不应与复苏表现相混淆,例如心脏有效灌注节律的恢复、存活至入院或存活至出院等。
尽管复苏表现(包括存活)会受到除了电击之外的许多因素的影响,但除颤程序必须争取改善病人的存活,而不应仅仅以电击成功为目的。
根据除颤波形的不同,现代除颤仪分为两种类型,即单向型和双向型。
单向波是指半个正玄波,双向波是指完整的正玄波。
双向波的优点是单向波结束心脏干扰杂波后再给出一个方向的引导性电波,该引导性电波接近心脏正常电信号,因此能更有效激发起心脏的正常工作。
单向波形除颤仪单向波形由单极发出电流(电流方向),并可以根据脉冲降低到零的速率进一步分类。
单向缓冲正弦波形(MDS)的电流是逐渐降低到零点,而单向方形波(MTE)的电流则是骤然降到零点。
尽管现在已经很少生产单向波形除颤仪,但仍有许多还在使用,并且其中大部分是MDS波形的。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无论是单向还是双向波形都与恢复自发循环(ROSC)的比例或心脏停搏后存活至出院的比例无关,并且不会高于任何其他特殊波形。
然而,研究表明当使用双向波形进行除颤时,如果能量与单向波形相当或低于单向波形除颤,则终止VF更为安全有效。
双向波形除颤仪一些学者收集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电生理数据和埋藏式除颤仪(ICD)检测和评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运用双向波形进行除颤,其成功率相当或高于用单向波形(包括MDS和MTE)能量递增(200J,300J,360J)除颤。
但这些研究没有对不同双向波形进行直接比较。
双向波形除颤仪获得最高VF终止率的首次电击最佳能量目前仍未确定。
几个随机研究(LOE2)和观察研究(LOE5)的结果显示用相对低能量(<200J的双向波形除颤是安全的,并且其终止VF的效率相当或高于用与之相当或更高能量的单向波形进行除颤(IIa类)。
AED 与传统除颤器的比较

AED 与传统除颤器的比较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简称AED)是一种用于提供紧急心脏除颤的医疗设备,能够通过电击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
与传统的除颤器相比,AED在急救现场拥有诸多优势。
本文将对AED与传统除颤器进行比较,并探讨它们在应急情况下的特点。
分析两者的外观设计和操作方式可以发现,AED更加简洁和易于使用。
它通常采用便携式、紧凑的设计,方便携带和在不同场所使用。
AED上配备了明确的操作指引,引导使用者按照步骤进行心脏除颤操作,即使非专业人士也可以迅速上手。
相比之下,传统除颤器通常较为庞大,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正确操作。
在应急情况下,AED的简洁外观设计和易用性使其更具有优势。
功能上,传统除颤器和AED有所不同。
传统除颤器主要通过手动操作来发送电击,需要医护人员来判断和调整电击能量。
而AED采用自动化的方式,通过内置的计算机程序分析患者的心律,判断是否需要电击以及所需的能量水平。
这使得AED能够在应急情况下更快速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此外,AED还具备智能化功能,能够根据患者情况自动调整电击参数,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
这种自动化的功能使得AED在急救过程中能够减少人为误操作,提高抢救的效率。
除了外观和功能上的差异,传统除颤器和AED在价格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统除颤器通常由医疗机构使用,并且需要专业维护和管理,因此价格较高。
相较之下,AED的价格相对较低,且操作简单,可以普及到更多场所,例如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家庭。
这使得AED在紧急情况下更加易于获取和使用,为心脏骤停患者提供更及时的救治。
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传统除颤器可能仍然具备一定的优势。
例如,在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通常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并能够灵活调整电击参数。
而AED在这些情况下可能显得过于自动化,无法满足个性化的治疗需求。
因此,医疗机构通常会选择传统除颤器作为首选设备。
除颤仪的使用

故应争取在2分钟内进行。
操作步骤
1.作好除颤准备,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 2.平卧硬板床上,开放静脉通道,充分暴露胸壁。 3.术前常规作心电图并心电监护。完成心电记录后把导联 线从心电图机上解除,以免电击损坏心电图机。
4.用生理盐水或清水纱布块清洁 病人除颤部位的皮肤,选择合适 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胶: 贴负极(Apex)处:左腋前线第 五肋间(心尖部)。 贴正极(Stenal)处:胸骨右缘 第二肋间(心底部)。
5.选择非同步电复律。
6.选择合适的能量:单向 波形除颤仪成人一般选 择300-360J。双向波形 除颤仪成人一般选择 150-200J。
充电
7.充电:按充电按钮,自 动充电至显示屏显示到 所需值
8.放臵电极板:分别臵于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及左 腋前线第五肋间
心 尖
锁骨
9.清场:确认没有人接触床边
禁忌证
(1)心脏明显肥大及心房有新鲜血栓形成或近3月内有血栓史。 (2)伴高度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或扑动。
(3)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
(4)有洋地黄中毒史、低钾血症时,暂不宜电复律。
除颤仪的使用
非同步电除颤
病人出现室颤、室扑,
应可能尽早地选择非同步 电复律行电除颤。 室颤发生的早期一般为 粗颤,此时除颤易于成功,
AEDs
双向波形除颤仪(多用)
先后发出两个方向的电脉 冲能量选择0-200J,比单 向波形除颤仪更加安全有 效。
电除颤分类
同步电除颤:
房颤、扑动,室上性及室性心动 过速等的复律(有QRS波)。
放电时电流正好与R波同步,电 刺激落在心室肌绝对不应期,避 免在心室的易损期放电导致室速 或室颤 能量从低开始,除颤时监测病人 ECG,若未转复,可增加功率,再 次除颤。
除颤仪同步和非同步的区别

除颤仪同步和⾮同步的区别 除颤仪在医院中会经常⽤到,下⾯由店铺为⼤家整理的除颤仪同步和⾮同步的区别,希望⼤家喜欢! 除颤仪同步和⾮同步的区别 除颤仪同步和⾮同步的原理是什么 同步电除颤:同步电复律.同步触发装置能利⽤病⼈⼼电图中的R波来触发放电,使电流仅在⼼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发放,避免诱发⼼室颤动.可⽤于转复⼼室颤动以外的各类异位性快速⼼律失常. ⾮同步电除颤:⾮同步电复律.不⽤同步触发装置可以在任何时间放电,⽤于转复⼼室颤动.且仅⽤于⼼室颤动. 两者的差别就在于能量⼤⼩和是否是同步放电。
除颤器同步放电能量⼀般较⼩,且临床上常称同步电复律。
⽽除颤器⾮同步放电时能量较⼤,临床上常称电除颤。
除颤器同步放电时是采⽤R波同步的⽅式(即读取⼼电图上的R波位置,利⽤该位置激发放电动作),此时可避开⼼室易损期,避免导致室颤。
⽽除颤器⾮同步放电只要充电完毕后按下放电扭就会进⾏放电,和⼼电图情况⽆关。
除颤时如何辨别是同步还是⾮同步电复律 如果患者已经是室颤,除颤仪处于同步模式下是根本不会放电的,因为同步模式下除颤仪需要识别R波进⾏同步以避开易损期,室颤时没有R波出现,因此也就不能放电,此时必须解除同步功能。
⽽对于需要同步电复律的⼼律失常类型,直接按下同步键,将电极板放在患者⾝上指定位置,除颤器屏幕上R波位置会出现⼩箭头,即可判断是同步模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普通除颤仪在开机时默认都是出于⾮同步模式下的。
电除颤的操作步骤 1、作好术前准备,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
2、病⼈平卧于⽊板床上,开放静脉通道,充分暴露胸壁。
3、术前常规作⼼电图。
完成⼼电记录后把导联线从⼼电图机上解除,以免电击损坏⼼电图机。
4、连接除颤器导线,接通电源,检查同步性能,选择R波较⾼导联进⾏⽰波观察。
5、按要求⿇醉。
6、按要求放置电极板。
7、选择电能剂量,充电。
所有⼈员不得接触病⼈、病床以及与病⼈相连接的仪器设备以免触电。
8、放电。
除颤仪与电除颤

除颤仪与电除颤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除颤仪的概述
电除颤的原理及方法
除颤仪与电除颤的应用场景
除颤仪与电除颤的优缺点 除颤仪与电除颤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展望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除颤仪的概述
除颤仪的定义
除颤仪是一种 用于治疗心律 失常的医疗设
除颤仪的工作原理
除颤仪通过释放 高压电流,使心 脏肌肉瞬间收缩, 从而恢复心脏的 正常节律。
高压电流通过电 极板传递到心脏, 使心脏肌肉纤维 同时收缩,实现 心脏节律的重新 调整。
除颤仪的工作原 理基于电生理学 原理,通过电刺 激使心脏恢复正 常节律。
除颤仪的使用需 要经过专业培训, 以确保操作的准 确性和安全性。
特殊场景应用
紧急救援:在紧急情况下,如心 脏骤停、呼吸停止等,使用除颤 仪进行电除颤,以挽救生命。
重症监护室:在重症监护室中, 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骤停等紧急 情况,需要使用除颤仪进行电除 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手术室:在手术过程中,如果患 者出现心脏骤停,可以使用除颤 仪进行电除颤,以确保手术顺利 进行。
03
电除颤的原理及方法
电除颤的原理
电除颤是通 过向心脏传 递电脉冲, 使心脏肌肉 收缩,恢复 心脏节律。
电除颤的原 理是基于心 脏的电生理 特性,通过 电刺激使心 脏恢复正常 节律。
电除颤的方 法主要有两 种:直流电 除颤和交流 电除颤。
直流电除颤 是通过向心 脏传递直流 电脉冲,使 心脏肌肉收 缩,恢复心 脏节律。
电除颤的发展趋势
单向波除颤仪和双向波除颤仪精编版

单向波除颤仪和双向波除颤仪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除颤指从电流发出通过胸部到达心脏使心肌细胞除极化并终止VF的过程。
除颤仪能量设置提供了终止VF所需的最低有效能量。
因为电击后除颤是一个300-500ms的电生理过程,所以经典除颤(电击成功)的定义是电击后至少5秒内终止VF[31,32]。
电击成功后屡次出现VF不应视为除颤失败。
用经典除颤来定义电击成功不应与复苏表现相混淆,例如心脏有效灌注节律的恢复、存活至入院或存活至出院等。
尽管复苏表现(包括存活)会受到除了电击之外的许多因素的影响,但除颤程序必须争取改善病人的存活,而不应仅仅以电击成功为目的。
根据除颤波形的不同,现代除颤仪分为两种类型,即单向型和双向型。
单向波是指半个正玄波,双向波是指完整的正玄波。
双向波的优点是单向波结束心脏干扰杂波后再给出一个方向的引导性电波,该引导性电波接近心脏正常电信号,因此能更有效激发起心脏的正常工作。
单向波形除颤仪?单向波形由单极发出电流(电流方向),并可以根据脉冲降低到零的速率进一步分类。
单向缓冲正弦波形(MDS)的电流是逐渐降低到零点,而单向方形波(MTE)的电流则是骤然降到零点。
尽管现在已经很少生产单向波形除颤仪,但仍有许多还在使用,并且其中大部分是MDS波形的。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无论是单向还是双向波形都与恢复自发循环(ROSC)的比例或心脏停搏后存活至出院的比例无关,并且不会高于任何其他特殊波形。
然而,研究表明当使用双向波形进行除颤时,如果能量与单向波形相当或低于单向波形除颤,则终止V F更为安全有效。
双向波形除颤仪一些学者收集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电生理数据和埋藏式除颤仪(ICD)检测和评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运用双向波形进行除颤,其成功率相当或高于用单向波形(包括MDS和MTE)能量递增(200J,300J,360J)除颤。
但这些研究没有对不同双向波形进行直接比较。
除颤仪操作流程正确选择合适的除颤模式和按下除颤按钮的步骤

除颤仪操作流程正确选择合适的除颤模式和按下除颤按钮的步骤除颤仪是医疗器械中常用于心肺复苏的设备,其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除颤仪操作流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除颤模式和按下除颤按钮的步骤,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一、除颤模式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除颤模式是操作除颤仪的首要步骤。
常见的除颤模式包括一次除颤、自动除颤和多次除颤。
在选择除颤模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心律失常类型进行综合考虑。
1. 一次除颤模式一次除颤模式适用于突发心室纤颤或心室扑动的情况。
该模式下,除颤仪会发出一次高能量电击,通过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来解除心律失常。
在选择一次除颤模式时,需要确认患者的心律属于可电复律范围内,且没有明确的禁忌症。
2. 自动除颤模式自动除颤模式适用于一些特定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或无脉搏心室性心动过速。
该模式下,除颤仪会自动判断患者的心律并给予相应的电击。
在选择自动除颤模式时,需要确保患者的心律失常属于适用范围,并排除其他可能干扰除颤的因素。
3. 多次除颤模式多次除颤模式适用于需要多次电击来尝试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的情况。
该模式下,除颤仪会按照预设的电击序列进行多次电击。
在选择多次除颤模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和心肌病变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二、按下除颤按钮的步骤选择合适的除颤模式后,需要按下除颤按钮来完成电击操作。
在按下除颤按钮之前,有几个步骤需要特别注意。
1. 确认电击在按下除颤按钮之前,需要再次确认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并确保患者与除颤仪之间的连接良好。
确认电击之前,操作人员应当明确通知所有在场人员,确保无人触碰患者和除颤仪。
2. 充能与设置能量在确认电击后,需要确保除颤仪已经充能完成,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能量设置。
能量设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一般来说,对于成年人,初始电击能量通常为120-200焦耳。
3. 按下除颤按钮按下除颤按钮时,需要保持稳定和坚决,以保证操作准确无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除颤仪除颤效果比较
牛小霞;王禹斌;周慧英;周正宇;沈艳华;李新寅;柳运猛;薛智谋
【期刊名称】《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年(卷),期】2009(029)002
【摘要】目的评价国产双相波除颤仪与两种进口除颤仪的除颤效果.方法采用置右心室电极以5~10 mA电流诱导室颤成功后,选择进口通用单相波除颤仪、菲康双相波除颤仪和国产迈瑞双相波除颤仪进行体外异步除颤E50、I50 和体内除颤成功率的比较.结果迈瑞双相波除颤仪的E50、I50显著低于通用单相波除颤仪,和菲康双相波除颤仪的E 50、I50差异不显著;体内除颤能量为5 J、10 J和20 J时,迈瑞双相波除颤仪的除颤成功率显著高于通用单相波除颤仪,和菲康双相波除颤仪的除颤成功率没有差异.结论迈瑞双相波除颤仪比通用单相波除颤仪有更好的除颤效果,与菲康双相波除颤仪有相似的除颤效果.
【总页数】3页(P127-129)
【作者】牛小霞;王禹斌;周慧英;周正宇;沈艳华;李新寅;柳运猛;薛智谋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苏州215123;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苏州215123;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苏州215123;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苏州215123;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苏州215123;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苏州215123;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苏州215123;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苏州2151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33
【相关文献】
1.基层军医除颤技能掌握现状及自动体外除颤仪培训的效果 [J], 刘晶晶;桂莉;陈卓敏;许开云;厉瑛;张静;周玲君
2.除颤仪对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J], 赵艳
3.针对性护理联合体外自动除颤仪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高艳霞
4.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J], 张盟
5.S8体外除颤仪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J], 李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