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诗鉴赏试题复习指南
新诗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诗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新诗,完成1-3题。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徐志摩2. 诗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比喻。
这里将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金柳在夕阳映照下的美丽景象。
3. 诗中“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美景的热爱和留恋之情,诗人愿意化作一条水草,永远留在这美丽的康河之中。
二、阅读下面这首新诗,完成4-6题。
《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结着愁怨的姑娘。
4.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戴望舒5. 诗中“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中女性的渴望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哀怨。
高考诗歌题及答案-高考诗歌复习解题指导

高考诗歌鉴赏题及答案|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解题指导形象意境类总体要求一、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示意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是谁,熟识的可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关心读解。
有的解释也不容忽视。
二、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
不管题干有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这一思索步骤是少不了的。
由于它是解答其他鉴赏问题的前提和入门。
假如是比较熟识的诗人的作品,还须知人论世:通过诗人的生平和诗风,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三、审读题干,弄清要求,仔细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
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人点。
直奔鉴赏中心话题。
作答时肯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
答题格式类型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3.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分类解析:(一)形象意境类名词解释:形象――形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象、物象、意象(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等,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仆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化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考查方向:1.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2.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3、对诗歌意境的体会(颜色、构成、情味等)题目类型: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新诗鉴赏试题及答案高中

新诗鉴赏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现代诗歌的特点?A. 语言精炼B. 形式自由C. 韵律严格D. 情感真挚答案:C2. 现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拟人B. 比喻C. 排比D. 对仗答案:D二、填空题3. 现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是________,其作品以_________著称。
答案:徐志摩;抒情4. 现代诗歌中,_________是表达诗人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答案:象征三、简答题5. 请简述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在形式上的主要区别。
答案: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更加自由,不受严格的格律和韵律限制,可以采用多种语言风格和形式,如自由诗、散文诗等。
而古典诗歌则通常遵循固定的格律和韵律,如律诗、绝句等。
四、诗歌鉴赏题6. 阅读以下诗歌片段,并回答问题:“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请分析这首诗中“轻轻的”一词的运用及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1)这首诗的作者是徐志摩。
(2)“轻轻的”一词在诗中多次出现,用以表达诗人离别时的轻盈和不舍。
诗人用“轻轻的”来形容自己的离去,既传达了离别时的无奈,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自然的温柔情感。
五、论述题7. 论述现代诗歌在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方面的优势。
答案:现代诗歌在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现代诗歌的形式自由,不受传统格律的束缚,使得诗人能够更直接、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现代诗歌的语言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
此外,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能够丰富诗歌的内涵,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思考。
结束语:通过本次新诗鉴赏试题的练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现代诗歌特点的理解,而且提高了鉴赏和分析诗歌的能力。
诗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触动人心,激发思考。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诗歌的奥秘,感受诗歌的力量。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学案24 新诗阅读与鉴赏——读懂为先,赏析为要

戴望舒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第一,熟悉节奏,感受韵律,欣赏语言的音乐美 诗歌语言的基本要求就是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并且具有抑 扬顿挫、跌宕起伏的韵律感。读者在鉴赏新诗过程中,也要注意 从诗歌节奏及韵律角度入手,对诗歌中所蕴含的音乐美予以准确 把握。
点拨关键
第二,推敲炼字,咀嚼涵泳,体味语言的隽永美 诗歌审美,始于咬文嚼字。诗歌语言是精简的、凝练的,一句话, 甚至一个字都富有深刻的旨意。真正的诗人以一字称工,每个字都是 经过反复推敲的。读者在鉴赏新诗过程中,也要反复推敲诗歌中每句 话、每个字所隐含的真情实感,品味语言的隽永美。 第三,分析修辞手法,领会语言的形象美 诗歌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常常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常见的如比 喻、拟人、反复、排比、对偶等。如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 排比、反复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语言形式整齐有致、朗朗上口,也强 化了诗歌的整体内容,有利于联想的顺利展开,给人以形象生动之美感。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板块四
文学类阅读•新诗与戏剧
新诗阅读与鉴赏
学案24
——读懂为先,赏析为要
复习任务
1.了解新诗常识,能够读懂新诗。 2.理解新诗的内容情感,赏析其语言和表达技巧。
知识图要
前备知识
新诗知识与教材学考关联梳理
一、新诗知识
(一) 概念与分类
1.新诗概念 新诗是相对于古典诗歌而言的,指五四运动以后的诗歌;五四运动 之前的诗歌叫古典诗歌,习惯上把古典诗歌叫古诗。 新诗是由古代诗歌发展而来的。由古代过渡到现代,这里发生了两 大变革:一是诗歌的外形与韵律,打破了字数的限度与韵律规范;二是 抒情的深度与宽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远远超出了古诗抒发悲愁的范围。 就这一点来讲,新诗也叫自由诗,古代诗歌叫格律诗。当然,新诗中也 包含今人写的古体诗(习惯上称旧体诗)。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它 是旧体诗,也是新诗。
新编高考诗歌鉴赏考点解读与答题技巧(附巩固训练与答案解析)

新编高考诗歌鉴赏考点解读与答题技巧(附巩固训练与答案解析)【考点解读】1.诗歌形象赏析诗歌形象包括物象、人物、画面特征以及诗歌的意境,这些内容是诗歌阅读的基础,有时也单独考核,平时注意积累。
2.诗歌语言赏析诗歌语言包括炼字、诗歌的风格和综合赏析诗句等内容,是诗歌考核的一个难点,应该重视。
3.诗歌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含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写景是诗歌的一个重点,因此把写景方式单独列出。
4.诗歌情感分析诗歌情感是诗歌必考的内容,一般以答题的方式出现,所占分析较高,一定要作为备考的重点,抓住要领,强化训练。
【答题技巧】一、诗歌形象1.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意象,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作者内在抽象心意的外在寄托,理解了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诗词的寓意也就迎刃而解。
在高中语文所选的诸多古诗文中,对意象进行解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1)关注意象所在的季节。
意象,是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其中融入作者自己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作为作者精心挑选设计的外在投射,它出现的时节,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落木”“飞鸟”诸多意象围绕一个“悲秋”展开。
此时的作者经历了国家战乱,爱子夭折的生活折磨,已经从壮年“会当凌绝顶”的豪情壮志中苍老,历经人世起伏,悲欢离合,进入到生命的暮年之中,此时的季节“秋”,即时应景登高时的季节,也是李唐王朝由盛入衰的时代之“秋”,更是作者生命走过白日放歌纵酒的壮年,进入潦倒落寞的暮年的岁月之“秋”,一个季节三重意蕴,故清人评其“气象高浑,有如巫峡千寻,走云连风,诚为七律中稀有之作。
”而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当中,出现的季节则为春季,词中开篇即“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尾再次点题,“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季本是最美好的时节,万物复苏,花红柳绿,处处充满生机,但对于作者而言,如此美好的春天却给人以度日如年之感,扣问这样的日子何时结束。
《新高考备考专题复习现代诗歌(新诗)鉴赏指导》 课件 (共33张)

核心突破
• 要准确解答新诗鉴赏的题目,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读懂诗歌: • 1.读懂新诗的语言 • 2.读懂新诗的技巧 • 3.读懂新诗的形象 • 4.读懂新诗的情感主旨
读懂新诗的语言
• 读读下面的诗句,判断其语言的独特之处。 ⒈杜运燮《秋》:“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 ⒉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⒊郑愁予《错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 ⒋洛夫《烟之外》:“海哟,为何在众灯之中,独点燃那一盏茫然。” ⒌王媺媺《等待》:“黄昏/绕过风景中的池畔/荷塘里浮动的/是朵朵鲜绿的诗词。” ⒍王一飞《我心随秋》:“窗外/被秋风吹得很瘦很瘦的虫鸣/戚戚地咬着我的心。” ⒎余光中《碧潭》:“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舴艋再舴艋些/ 我的忧伤就灭顶”。
读懂新诗的情感主旨
•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 ,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 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 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
大地飞翔。
√ •
C.这首诗在抒情议论上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动心弦。
•
D.全诗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
得深沉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自民族的苦难,因而格外动人。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诗歌鉴赏(知识点+例题+答案)

现代诗歌鉴赏一、知识点(一)考查点1、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速、语调,注意语感。
2、感知现代诗歌写作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3、分析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4、分析作者的写思路、写作技巧及采用的手法(含修辞)。
(二)常考题目类型1、正确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2、欣赏作品有形象和表达技巧3、理解、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4、赏析诗歌中的名句,分析重点字词含义及作用5、根据诗歌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创新(三)内容要点:如何鉴赏现代诗歌“诗言志”,诗是“心灵的火焰”,从屈原到李白、杜甫……从郭沫若、闻一多到舒婷……他们的诗无不蕴藏着伟大的抱负和高尚的情操,无不流淌着激越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现代诗歌以特有的情感价值取向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广为传诵。
因此,阅读现代诗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知人论世。
鲁迅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就是说在鉴赏诗歌时,既要明确诗人的创作背景,了解其写作动机,又要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
2、要抓住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语句,是诗人精心构思的语句,是诗歌“立言之本意”。
要抓住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诗歌的最后一节。
3、要分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是通过诗人的选择与锤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殊含义的语言形象,是诗人借助客观事物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结果。
如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在这首诗中,作者连续使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揭示自己的思乡之情,思人之苦,表达了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主题。
4、通过抒情解读情感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
诗人用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用其精练的创作手法,而不惜多次修改以致达到与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诗歌鉴赏第一轮复习

诗 歌 的 形 象 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诗 歌 鉴 赏 形 象 ——
事物形象 考点: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 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 意义。
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的含义 诗歌作品的人物形象指的是诗歌创造出来的生动 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人的 艺术形象。 (二)人物形象分类 1、诗歌中的诗人形象: 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2、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 诗人在诗歌中塑造的诗人以外的人物形象。
练习3(2012湖南卷)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䴙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䴙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全诗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 诗中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 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 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光, 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 生活的艰辛。 本诗借此意境抒写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分析意境题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总括——简要概括景物的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 物的特点和情调) 步骤二:分析——展开联想、想象,运用优美语句来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先抓住各个意象,再分析各个意象的特点) 步骤三:总结——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 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 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 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 创作的高雅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诗鉴赏试题复习指南一、考纲要求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二、知识结构1.现代诗歌的范畴、类别。
2.现代诗歌的鉴赏要点。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也包括现代人写的旧体诗(包括诗词曲)。
新诗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儿,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
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创造出不少样式,总的说来,一种讲究格律,谓之格律诗,一种比较自由,即自由诗。
自由诗形式自由,诗行可长可短,行数可多可少,可以押韵也可不押韵,可用标点也可不用标点;格律诗在格律方面比较讲究,但不是像旧诗那样有固定的格式,大体说来,诗行要求有比较整齐和谐的节拍,双数诗行的末一字要求押大致相同的韵;有的诗不分节,有的诗分为若干节,分节的诗,各节的行数要大致相等。
诗歌的艺术概括力最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进而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品味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分析其多种艺术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具体说来,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诗歌的语言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
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相对来说,新诗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二)诗歌的形象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
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有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
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
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三)诗歌的情感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
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
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
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
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不同。
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
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主要是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
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例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对表达技巧的体味和分析。
A、B、C三项着眼于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文字表达技巧,均正确。
D项是考最后一节,诗人已从比喻的境界返回现实,这点题的诗句已是诗人在向读者直抒胸臆,因此,这里的“我”绝不能再指喻体“鸟”,而是抒情主人公自己了。
例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雷杜运燮xiè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每双眼睛在渴望着,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泊,他们来了!为着撕人心肺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1948年于新加坡A.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40年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四个“ 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
B.诗歌第三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并把“雷”从实写升格为一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
C.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
D.以“随着”“越过”“为着”起始的三节诗,既隐含“雷”到来时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
[答案]C。
[分析]此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包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
A、B、D三项考查的是诗歌中的形象,形象所包含的寓意,正确。
而C项中“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因为“雷”在诗歌中已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它成了一种力量的象征,破的是那个黑暗的社会,第二、三节显然就是那个社会的反映。
四、能力训练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我遥望曾卓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A.这是一首抒写人生感慨的诗作,真实地写出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态。
B.第二节换韵,但“回头”与第一节联韵,这样,两节的韵等于勾连起来。
如此押韵,与诗的内容相适应。
C.“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中的“故乡”写实,具体写诗人的家乡。
D.诗的两节,分别写年轻、年老时的“遥望”,更确切地讲,是前瞻与回望,二者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2.请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春水冰心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A.“墙角的花!”这是一个称呼语,好像有人用一种温和的语调叫着花儿的名字,但绝不是单纯的枯燥空洞的称呼,而是蕴含着一种温情,一种希冀。
B.“墙角”一词在全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点明了花的生长环境,暗示了花“孤芳自赏” 的客观原因,为后面对花的温婉劝诫作了铺垫。
C.“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这句话形象地展示了反差强烈、对比鲜明的自然和心理两种空间。
自然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任意改变,而心理空间能依据感情载体的不同心理感受而变化。
D.作者对于花草怀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既借小花以自伤,又借小花来述理,达到了刘勰所说的“喻巧而理至”的艺术境界。
3.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礁石艾青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A.“礁石”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更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
B.作者把“礁石”当作人来描写,集中,凝炼,形象感非常强,像是一尊“诗雕塑”,形成一种“美的凝聚”。
C.这首诗语言朴素而洗炼,韵律感也比较强。
D.作者对“礁石”做的是纯客观的描述。
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没有一座桥比她更平常/人群中也许不能引来目光的瀑布/没有一座桥比她更神奇/通过后,你才能破译/世界与人生的许多秘密/A.这首诗以“桥”这一意象喻指人民教师,准确形象。
B.这首诗以物喻人,赞美了一种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
C.这首诗托物言志,想象丰富,构思新奇。
D.这首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无穷。
“平常”与“神奇”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5.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甲)①这首诗的最后一小节赋予了“乡愁”特定而广阔深刻的内容,(甲)处最恰当的一节是:A.而现在/乡愁是一泓蓝蓝的海水/我在这头/亲人在那头B.而现在/乡愁是一杯清清的海水/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C.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D.而现在/乡愁是一道深深的海峡/我在这头/祖国在那头②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本诗以纪实的手法,按时间顺序抒写了作者自己“少小离家”到“老大难归”的思乡情愫。
B.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的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D.诗歌有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有叠词、有变换的量词,加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
6.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悬崖边的树曾卓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A.这首诗借物喻人,写出了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
B.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怀抱高远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