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S.4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修改版)

合集下载

化学药物原料药制备工艺

化学药物原料药制备工艺
3.2.A.1 生产车间及设备 3.2.A.2 外来物安全性评估
申办者的(“公开”) 部分 + + + + + + +
“保密”部 分
+
+ + +
DMF公开部分 生产方法概要
合成路线概述(流程图) 包括纯化方法在内的简要描述 潜在杂质一览表(有关杂质和残留溶剂) 未使用动物源或人源材料的声明(如适用)

DMF保密部分
生产方法的详细描述
合成路线或生产工艺的详细流程图。 详细描述生产工艺过程,包括所有使用的反 应物和溶剂、原材料数量、设备及操作条件 和一批有代表性的工业化生产批量收率。 应解释替代工艺/重新加工。 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所有原材料质量标准。 每一生产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查(反应结 束、干燥结束、合并馏分)和中间体质量标 准。 研磨设备详细情况及工艺参数。


对用于解析和确证原料药结构的方法的讨论
清晰、放射标记和解析的UV、NMR、IR和MS 如果有药典标准品,应同时获得API与药典参比 标准品的UV和IR光谱图。
理化性质

粒度分布 对于水溶性差的药物
粒度分布结果 使用质量标准中的适当限度进行粒度分布检查

多晶型
应考察是否存在不同的结晶形式(如在不同溶剂中) 质量标准应包括一项确保可获得首选多晶型的检查
Module 4
4.1 M4目录
编号系统
1.0 区域管理信息 1.1 M1目录或总目录
Module 1 1.0 2.1 Module 2 2.2 2.4 2.3 2.6 Module 3 Module 4 非临床研究 报告 2.7 Module 5 临床研究 报告 2.5

化药原料药CTD3.2.S【范本模板】

化药原料药CTD3.2.S【范本模板】

附件2化学仿制原料药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一、目录3。

2。

S 原料药3。

2。

S.1 基本信息3.2.S.1.1 药品名称3。

2。

S。

1。

2 结构3.2。

S。

1.3 理化性质3.2.S.2 生产信息3.2.S。

2。

1生产商3。

2.S。

2.2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3。

2.S.2.3物料控制3.2。

S。

2.4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3。

2.S。

2.5工艺验证和评价3.2。

S.2.6生产工艺的开发3.2.S.3 特性鉴定3。

2.S.3。

1结构和理化性质3.2。

S。

3.2杂质3.2.S。

4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3。

2。

S.4.1质量标准3.2。

S.4.2分析方法3.2.S。

4。

3分析方法的验证3。

2。

S。

4.4批检验报告3.2.S.4。

5质量标准制定依据3。

2。

S.5对照品3。

2.S.6包装材料和容器3。

2。

S。

7稳定性3。

2.S。

7.1稳定性总结3.2.S.7。

2上市后稳定性承诺和稳定性方案3.2.S.7.3稳定性数据二、申报资料正文及撰写要求—1 —3.2。

S.1 基本信息3.2.S。

1。

1药品名称提供原料药的中英文通用名、化学名,化学文摘(CAS)号以及其他名称(包括国外药典收载的名称),应与中国药典或上市产品收载一致.3。

2.S。

1.2 结构提供原料药的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如有立体结构和多晶型现象应特别说明,应与中国药典或上市产品收载一致。

3。

2。

S。

1.3 理化性质提供文献(一般来源于药典和默克索引等)收载的原料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具体包括如下信息:性状(如外观、颜色、物理状态);熔点或沸点;比旋度,溶解性,溶液pH, 分配系数,解离常数,将用于制剂生产的物理形态(如多晶型、溶剂化物、或水合物),粒度等。

列表提供与已上市产品或药典收载标准进行理化性质比较研究的资料。

3。

2。

S.2 生产信息3.2.S。

2。

1生产商生产商的名称(一定要写全称)、地址、电话、传真以及生产场所的地址、电话、传真等。

3.2。

国际注册CTD文件撰写要求 (1)

国际注册CTD文件撰写要求 (1)

Analytical procedure 分析方法 (Type类型/Source来源/Version版本) e.g. visual / BP/ 2014
药典标准是最低要求!
3.2.S.4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3.2.S.4.2 分析方法
– 杂质的分析方法应专属、灵敏。应尽量采用现代分析手段,主 成分与杂质和杂质降解产物均能分开,检测限/定量限应能满足 限度检查的要求。 – 分析方法的定量限度应该≤报告限度。 – 确认的杂质(已知杂质),尤其是毒性杂质应有对照品,杂质 的定量应该用自身标准品。除非杂质和主成分的响应因子接近 ,如在0.8-1.2之间。可以采用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如果超出这 个范围,则使用校正因子。 – 内控方法要提供详细的描述,如果是药典方法,则简单说明。
杂质限度的确认
– 1、2类新药需要根据药理毒理和临床试验来最终确定。 – 3类以下可依据上市药的文献资料、ICH相关指导原则、与上市药 的对比研究、自制样品的全面研究情况等综合分析确定。
3.2.S.4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3.2.S.4.4 批分析
– 至少两批中试规模的API,应包括用于相对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 效性豁免研究的批次。中试批次的生产必须能够代表大生产。 – API和FPP厂家的COA都要提供。如果有其他厂家的检验结果, 应指明。FPP厂家的检验结果应汇总在QOS部分的表格中。 – 结果的讨论应注重不同项目的检测,而不是采用含糊报告如“ 所有的结果均符合规定”。对于定量测试,应提供实际的数值 ,而不能只是简单的说“在限度内”或者“符合规定”。
3.2.S.6 包装密封系统
应提供包装系统的描述,包括初始包材的结构确认和标 准,关键尺寸要有图片。 应当讨论包材的实用性,比如,材质的选择、防潮、避光 、材料结构与API的相容性等。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修改版)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修改版)

..3.2.S原料药 (1)3.2.S.4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1)3.2.S.4.1质量标准 (1)3.2.S.4.2分析方法 (11)3.2.S4.3分析方法的验证 (28)3.2.S.4.4批检验报告 (130)3.2.S.4.5质量标准制定依据 (134)3.2.S原料药3.2.S.4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3.2.S.4.1 质量标准表3.2.S.4.1-1 原料药质量标准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草案他达拉非TadalafeiTadalafil3C22H19N3O4389.40本品为(6R,12aR)-2,3,6,7,12,12a-六氢-2-甲基-6-[3,4-(亚甲基二氧)苯基]吡嗪并[1',2':1,6]吡啶并[3,4-b]吲哚-1,4-二酮。

按干燥品计算,含C22H19N3O4应为98.0%~102.0%。

【性状】本品为白色至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

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中易溶,略溶于四氢呋喃和乙二醇单甲醚,微溶于甲醇和乙腈,极微溶解于乙醇和异丙醇,在正己烷、正庚烷和水中不溶。

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二甲亚砜溶解并定容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依法测定(附录ⅥE),比旋度为+78°~+84°。

【鉴别】(1)取本品,加0.1%三氟乙酸水溶液-乙腈(1:1)制成每1 ml中约含10 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测定,在221 nm、284 nm和291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的图谱一致。

【检查】有关物质取本品,精密称定,用0.1%三氟乙酸水溶液:乙腈=1:1(v:v)溶解并定容稀释制成每1 ml中约含0.4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他达拉非对照品,精密称定,用0.1%三氟乙酸水溶液:乙腈=1:1(v:v)配制成每1 ml中约含0.4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ctd申报资料格式

ctd申报资料格式

ctd申报资料格式篇一:CTD格式申报资料范本药品注册分类:化学药品六类注册申请分类:仿制药品注册申请药品名称:苯磺酸氨氯地平片(XXg、XXg)资料项目名称:药学研究CTD格式申报资料研究机构名称:XXX制药有限公司研究机构地址:XXXXXXXXX 研究机构主要研究者:XXX 研究机构电话:XXX 注册申请联系人姓名:XXX 原始资料的保存地点:XXX制药有限公司注册申请机构联系电话:XXXXXXXXX药品注册申请人:XXX制药有限公司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申报资料(药学部分)目录3。

2。

P。

1 剂型及产品组成。

..。

.。

....。

.。

.。

.。

.。

.。

.。

.。

...。

.。

.。

...。

.3 3。

2.P.2 产品开发。

.。

.。

...。

....。

.。

..。

.。

.。

.。

.。

.。

.。

..。

43。

2。

P。

2。

1 处方组成。

..。

...。

.......。

.。

..。

...。

.。

..。

.. 43。

2。

P.2。

1。

1 原料药。

.。

....。

..。

.。

..。

.。

....。

.。

..。

.。

.。

.。

.。

.。

4 3。

2。

P。

2。

1。

2 辅料 ..。

.。

...。

..。

.。

.。

.。

.。

..。

.。

..。

..。

.。

..。

5 3.2。

P.2.2 制剂研究。

.。

.。

...。

.。

..。

...。

.。

.。

.。

...。

..。

53。

2.P.2.2.1 处方开发过程 ..。

.。

.。

...。

.。

.。

.。

.。

..。

.。

..。

...。

5 3。

2.P。

2.3 生产工艺的开发。

....。

.。

..。

..。

..。

....。

.。

.。

.。

...20 3。

2。

P。

2.4 包装材料/容器。

...。

..。

.。

.。

.。

.。

.。

..。

.。

.。

.。

23 2。

3.P.2.5 相容性 .。

...。

.。

.。

.。

...。

.。

..。

..。

..。

.。

.。

.。

...。

23 3.2。

P。

3 生产。

.。

....。

..。

.。

.....。

..。

.。

...。

...。

.。

..233。

CTD详解-质量研究部分(原料药)

CTD详解-质量研究部分(原料药)

国食药监注〔2022〕 387 号附件:化学药品 CTD 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12345CTD 格式申报主要研究信息汇总表(原料药)2.3.S.4 原料药的控制2.3.S.4.1 质量标准按下表方式提供质量标准(方法不必详细描述,可简述PLC,或者中国药典方法等。

)质量标准详细信息参见申报资料3.2.S.4.1(注明页码6检查项目方法放行标准限度货架期标准限度外观溶液的颜色与澄清度溶液的 pH鉴别有关物质残留溶剂水分重金属硫酸盐炽灼残渣粒度分布晶型其他含量62.3.S.4.2 分析方法列明各色谱方法的色谱条件:有关物质、残留溶剂、含量等。

分析方法详细信息参见申报资料 3.2.S.4.2 (注明页码)。

2.3.S.4.3 分析方法的验证按检查方法逐项提供,以表格形式整理验证结果。

示例如下:项目专属性线性和范围定量限准确度精密度溶液稳定性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总结验证结果及结论(1)稀释液或者流动相与主成份之间达到良好分离;(2)强制破坏性(热、光照、氧化、酸、碱)试验下主峰峰纯度≥98.0%,降解产物和主成份达到良好分离在 0.03-32mg/ml 范围内线性良好, r2=0.99973µg/ml,符合检测需要在 80%-120%浓度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 98.7-101.3%,RSD 为 0.53-1.21%,符合 98%-102%、RSD<2%的要求仪器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均≤2%样品溶液在室温下放置 24h 含量测定结果为99.0-101.0%,表明溶液在室温下放置 24h 稳定分析方法HPLC 法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波长:……流速:……柱温:……采集时间:……系统合用性试验要求:………………项目含量测定有关物质残留溶剂78详细信息参见申报资料 3.2.S.4.3 (注明页码)。

2.3.S.4.4 批检验报告三个连续批次(批号:)的检验报告参见申报资料 3.2.S.4.4 (注明 页码)。

CTD撰写要求

CTD撰写要求

国食药监注…2010‟ 387 号附件:化学药品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CTD格式申报主要研究信息汇总表(原料药)2.3.S.1 基本信息2.3.S.1.1 药品名称原料药的中英文通用名、化学名2.3.S.1.2 结构原料药的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2.3.S.1.3 理化性质原料药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性状(如外观,颜色,物理状态);熔点或沸点;比旋度,溶解性,溶液pH, 分配系数,解离常数,将用于制剂生产的物理形态(如多晶型、溶剂化物、或水合物),生物学活性等。

2.3.S.2 生产信息2.3.S.2.1 生产商生产商的名称(一定要写全称)、地址以及生产场所的地址。

2.3.S.2.2 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1)工艺流程图:参见申报资料3.2.S.2.2(注明页码)。

(2)工艺描述:按反应路线简述各步反应的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取代、缩合、烃化、酰化等),各步反应的原料、试剂、溶剂和产物的名称,终产物的精制方法和粒度控制等;特殊的反应条件(如高温、高压、深冷等)应说明。

详细内容参见申报资料3.2.S.2.2(注明页码)。

(3)生产设备:参见申报资料3.2.S.2.2(注明页码)。

(4)大生产的拟定批量:kg(g)/批。

— 1 —2.3.S.2.3 物料控制生产用物料(如起始物料、反应试剂、溶剂、催化剂等)的质量控制信息(包括来源、质量标准等),参见申报资料3.2.S.2.3(注明页码)。

2.3.S.2.4 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列出所有关键步骤及其工艺参数控制范围。

关键步骤确定依据参见申报资料3.2.S.2.4或3.2.S.2.6(注明页码)。

中间体的质量控制参见申报资料3.2.S.2.4(注明页码)。

2.3.S.2.5 工艺验证和评价无菌原料药:工艺验证方案(编号:--,版本号:--)和验证报告(编号:--,版本号:--)参见申报资料3.2.S.2.5(注明页码)。

其他原料药:工艺验证方案(编号:--,版本号:--)和验证报告(编号:--,版本号:--)参见申报资料3.2.S.2.5(注明页码);或者,工艺验证方案(编号:--,版本号:--)和批生产记录(编号:--,版本号:--)样稿参见申报资料3.2.S.2.5(注明页码),验证承诺书参见申报资料3.2.S.2.5(注明页码)。

DMF申报资料正文及撰写要1

DMF申报资料正文及撰写要1

DMF申报资料正文及撰写要求3.2.S.1 基本信息3.2.S.1.1药品名称提供原料药的中英文通用名、化学名,化学文摘(CAS)号以及其它名称(包括国外药典收载的名称)3.2.S.1.2 结构提供原料药的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如有立体结构和多晶型现象应特别说明。

3.2.S.1.3 理化性质提供原料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一般来源于药典和默克索引等),具体包括如下信息:性状(如外观,颜色,物理状态);熔点或沸点;比旋度,溶解性,溶液pH, 分配系数,解离常数,将用于制剂生产的物理形态(如多晶型、溶剂化物、或水合物),粒度等。

3.2.S.2 生产信息3.2.S.2.1生产商生产商的名称(一定要写全称)、地址、电话、传真以及生产场所的地址、电话、传真等。

3.2.S.2.2 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1)工艺流程图(包括关键参数和溶剂信息):(2)工艺描述:按工艺流程来描述工艺操作,以注册批为代表,列明各反应物料的投料量及各步收率范围,明确关键生产步骤、关键工艺参数以及中间体的质控指标。

(3)生产设备:提供主要和特殊设备的型号及技术参数。

(4)说明大生产的拟定批量范围。

3.2.S.2.3 物料控制1 物料清单:按照工艺流程图中的工序,以表格的形式列明生产中用到的所有物料(如起始物料、反应试剂、溶剂、催化剂等),并说明所使用的步骤,确认关键物料。

示例如下。

物料控制信息2 物料规格和检测方法:提供以上物料的质量控制信息,明确引用标准,提供内控标准(包括项目、检测方法和限度),并提供必要的方法学验证资料。

3 提供关键物料供应商COA。

3.2.S.2.4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1 关键步骤:列出所有关键步骤(包括终产品的精制、纯化工艺步骤)及其工艺参数控制范围。

2 中间体:列出并描述生产工艺过程中所得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分析检测方法3.2.S.2.5 工艺验证和评价对无菌原料药应提供工艺验证资料,包括工艺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达拉非药学研究资料(CTD)目录3.2.S原料药 (1)3.2.S.4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1)3.2.S.4.1质量标准 (1)3.2.S.4.2分析方法 (10)3.2.S4.3分析方法的验证 (26)3.2.S.4.4批检验报告 (121)3.2.S.4.5质量标准制定依据 (125)3.2.S原料药3.2.S.4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3.2.S.4.1 质量标准第1页第2页第3页他达拉非药学研究资料(CTD) 3.2.S.4原料药的质量控制3.2.S.4.1质量标准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草案他达拉非TadalafeiTadalafil3C22H19N3O4389.40本品为(6R,12aR)-2,3,6,7,12,12a-六氢-2-甲基-6-[3,4-(亚甲基二氧)苯基]吡嗪并[1',2':1,6]吡啶并[3,4-b]吲哚-1,4-二酮。

按干燥品计算,含C22H19N3O4应为98.0%~102.0%。

【性状】本品为白色至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

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中易溶,略溶于四氢呋喃和乙二醇单甲醚,微溶于甲醇和乙腈,极微溶解于乙醇和异丙醇,在正己烷、正庚烷和水中不溶。

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二甲亚砜溶解并定容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依法测定(附录ⅥE),比旋度为+78°~+84°。

【鉴别】(1)取本品,加0.1%三氟乙酸水溶液-乙腈(1:1)制成每1 ml中约含10 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测定,在221 nm、284 nm和291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的图谱一致。

【检查】有关物质取本品,精密称定,用0.1%三氟乙酸水溶液:乙腈=1:1(v:v)溶解并定容稀释制成每1 ml中约含0.4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他达拉非对照品,精密称定,用0.1%三氟乙酸水溶液:乙腈=1:1(v:v)配制成每1 ml中约含0.4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ⅤD),以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A为0.1%三氟乙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按下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85nm。

取6R,12aS-非对映体,精密称定,用0.1%三氟乙酸水溶液:乙腈=1:1(v:v)溶解并定容稀释制成每1 ml中约含20μg的溶液,作为6R,12aS-非对映体储备液;取本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于25mL量瓶中,精密加入6R,12aS-非对映体储备液1ml,用0.1%三氟乙酸水溶液:乙腈=1:1(v:v)溶解稀释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6R,12aS-非对映体峰和他达拉非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6R,12aS-非对映体与他达拉非的相对保留时间应约为1.03。

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按加校正因子主成分对照法计算,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1倍(0.1%),剔除在相对保留时间约为1.03处杂质峰后,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3倍(0.3%),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任何小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5倍(0.05%)的峰可忽略不计。

时间(分钟)流动相A(%)流动相B(%)0 85 153 85 1530 5 9533 5 9535 85 1545 85 15有关物质相对保留时间表及校正因子化合物相对保留时间校正因子D-色氨酸甲酯盐酸盐0.58 1.58 氧化杂质2 0.81 2.76中间体1 0.85 1.16他达拉非 1.00 1.00中间体2 1.24 1.13双取代杂质 1.28 1.18对映体和非对映体取本品适量,加正己烷-异丙醇-乙腈(40:40:20)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他达拉非对照品适量,加正己烷-异丙醇-乙腈(40:40:20)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5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ⅤD),以直链淀粉-三(3,5-二甲苯基氨基甲酸酯)涂敷硅胶为固定性(CHIRALPAK AD-H色谱柱,4.6×250mm,5μm,DAICEL CORPORATION);以正己烷-异丙醇(50:50)为流动相;流速每分钟0.75mL;检测波长222nm;柱温25℃。

取等量的他达拉非对照品和6R,12aS-非对映体各适量,置于同一量瓶中,加正己烷-异丙醇-乙腈(40:40:20)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各含10μg的溶液,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

取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1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6R,12aS-非对映体峰和他达拉非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6R,12aS-非对映体与他达拉非的相对保留时间应约为0.79。

取对照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10 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下表中的对映体和非对映体杂质峰,按主成分对照法计算,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1倍(0.1%),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3倍(0.3%),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其它杂质峰忽略不计。

对映体和非对映体相对保留时间化合物相对保留时间6R,12aS-非对映体0.79他达拉非 1.006S,12aS-对映体 1.506S,12aR-非对映体 2.16残留溶剂照残留溶剂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ⅧP)测定,应符合各溶剂限度要求。

精密称取甲醇、无水乙醇、乙腈、二氯甲烷、2-甲氧基乙醇、正庚烷、正丁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适量,加二甲亚砜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甲醇600μg、无水乙醇1000μg、乙腈82μg、二氯甲烷120μg、2-甲氧基乙醇10μg、正庚烷1000μg、正丁醇1000μg、N,N-二甲基甲酰胺176μ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贮备液。

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液5.0 ml置10ml量瓶中,用二甲亚砜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另取本品约0.5g,精密称定,置5ml量瓶中,加二甲亚砜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照残留溶剂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ⅧP)测定,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为固定液(或极性相近),起始柱温为35℃,维持13.5分钟后,以每分钟25℃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20℃,维持5分钟,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00℃。

取对照品溶液1 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各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应不小于1.5。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 μl,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供试品溶液如显示甲醇、无水乙醇、乙腈、二氯甲烷、2-甲氧基乙醇、正庚烷、正丁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峰,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甲醇不得过0.3%,含无水乙醇不得过0.5%,含乙腈不得过0.041%,含二氯甲烷不得过0.06%,含2-甲氧基乙醇不得过0.005%,含正庚烷不得过0.5%,含正丁醇不得过0.5%,含N,N-二甲基甲酰胺不得过0.088%。

干燥失重取本品,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ⅧL,105℃真空干燥3小时,干燥失重不超过0.5%。

炽灼残渣取本品,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ⅧN),残渣不得过0.1%。

重金属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ⅧH 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二十。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Ⅴ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每分钟1.5ml;检测波长为285nm;柱温为40℃。

取有关物质项下的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他达拉非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测定法取本品,精密称定,用0.1%三氟乙酸水溶液:乙腈=1:1(v:v)溶解并定容稀释制成每1 ml中约含0.1 mg的溶液,精密量取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他达拉非对照品,同法测定。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类别】环磷酸鸟苷特异性磷酸二酯酶选择性可逆抑制剂【贮藏】避光,密封,阴凉干燥处保存【制剂】【有效期】24个月【杂质说明】D-色氨酸甲酯盐酸盐氧化杂质2:(6R,12aR)-2,3,6,7,12,12a-六氢-2-甲基-6-羟基-6-[3,4-(二氧亚甲基)苯基]吡嗪并[1',2':1,6]吡啶并[3,4-b]吲哚-1,4-二酮中间体1:(1R,3R)-2,3,4,9-四氢-1H-[3,4-(二氧亚甲基)苯基]吡啶并[3,4-b]吲哚-3-羧酸甲酯盐酸盐中间体2:(1R,3R)-2-氯乙酰基-2,3,4,9-四氢-9H-[3,4-(二氧亚甲基)苯基]吡啶并[3,4-b]吲哚-3-羧酸甲酯盐酸盐6R,12aS-非对映体:(6R,12aS)-2,3,6,7,12,12a-六氢-2-甲基-6-[3,4-(二氧亚甲基)苯基]吡嗪并[1',2':1,6]吡啶并[3,4-b]吲哚-1,4-二酮6S,12aS-对映体:(6S,12aS)-2,3,6,7,12,12a-六氢-2-甲基-6-[3,4-(二氧亚甲基)苯基]吡嗪并[1',2':1,6]吡啶并[3,4-b]吲哚-1,4-二酮6S,12aR-非对映体:(6S,12aR)-2,3,6,7,12,12a-六氢-2-甲基-6-[3,4-(二氧亚甲基)苯基]吡嗪并[1',2':1,6]吡啶并[3,4-b]吲哚-1,4-二酮双取代杂质:N,N-二(2-((1R,3R)-1-(3,4-亚甲二氧苯基)-3-甲氧羰基-2,3,4,9-四氢-1H-吡啶并[3,4-b]吲哚-2-基)-2-氧代乙基)甲胺他达拉非药学研究资料(CTD) 3.2.S.4原料药的质量控制3.2.S.4.2分析方法3.2.S.4.2 分析方法本产品他达拉非在美国药典(USP)、欧洲药典中均已收载,USP标准品可购买获得。

对常规通用检测项目,分析方法采用中国药典(ChP)附录收载的通用方法,对产品特有的具有专属性的检测项目如有关物质、含量测定和残留溶剂检测等,采用USP收载的相应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