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之常用药物总结

合集下载

宫外孕药物保守治疗方法

宫外孕药物保守治疗方法

宫外孕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宫外孕是很常见的情况,对这样问题出现后,女性一定要及时的改善,否则对自身下次怀孕有很大影响,有很多女性出现多次宫外孕,这样对自身健康影响很大,而且经常这样,对生育也是有威胁的,那宫外孕药物保守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呢,也是有一些不错方法,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

宫外孕药物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宫外孕:主要适用于早期异位妊娠,要求保存生育能力的年轻患者。

一般认为符合下列条件,可采用此法:①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3cm。

②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

③无明显内出血。

④血HCG<2000U/L。

化疗一般采用全身用药,亦可采用局部用药。

全身用药常用甲氨蝶岭(MTX),治疗机理是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吸收而免于手术。

常用剂量为0.4mg/kg.d,肌注,5日为一疗程。

应用化学药物治疗,未必每例均获成功。

故应在治疗期间应用B型超声和HCG进行严密监护,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药物的毒副反应。

若用药后14日,HCG 下降并连续3次阴性,腹痛缓解或消失,阴道流血减少或停止者为显效。

若病情无改善,甚至发生急性腹痛或输卵管破裂症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局部用药可采用在B型超声引导下穿刺将药物直接注入输卵管的妊娠囊内,也可在腹腔镜直视下穿刺输卵管的妊娠囊,吸出部分囊液后,将药注人其中,目前常用药物仍为MTX。

保守性手术治疗宫外孕宫外孕的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手术治疗的手术方式又有二种,一是切除患侧输卵管;一是保留患侧输卵管手术,即保守性手术。

保守性手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妇女,特别是对侧输卵管已切除或有明显病变者。

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输卵管妊娠在流产或破裂前确诊者增多,因此采用保守性手术较以往明显增多。

根据受精卵着床部位及输卵管病变情况选择术式,若为伞部妊娠可行挤压将妊娠产物挤出;壶腹部妊娠行切开输卵管取出胚胎再缝合;峡部妊娠行病变节段切除及端端吻合。

甲氨蝶呤配伍中药保守治疗异位的妊娠

甲氨蝶呤配伍中药保守治疗异位的妊娠

甲氨蝶呤配伍中药保守治疗异位的妊娠甲氨蝶呤配伍中药保守治疗异位的妊娠异位妊娠,也称宫外孕,是指受精卵着床在子宫外的孕产妇,是一种危险的妊娠并发症。

其特点是精卵无法进入子宫腔内,而被植入于除子宫腔外部分的子宫内膜异位处,常见于输卵管内、卵巢表面或子宫壁外。

异位妊娠对孕妇产生较高的威胁,容易导致流产、孕症并发症、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临床上,患者发现异位妊娠后,常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对治疗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避免手术治疗的需求被提出。

甲氨蝶呤配伍中药,可以作为治疗异位妊娠的一种选择,并且其取得了比较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1. 甲氨蝶呤的功效甲氨蝶呤,是一种抑制细胞分裂的合成型叶酸拮抗剂,具有抗肿瘤、抗自身免疫等作用。

因为异位妊娠的着床点处于子宫外,导致妊娠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利用甲氨蝶呤的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可以阻止胚胎细胞及滋养细胞的不正常生长,促进妊娠早期胚胎细胞抑制和滋养细胞减少。

因此,甲氨蝶呤成为治疗妊娠异位的首选药物。

2. 中药的辅助作用甲氨蝶呤并不能真正解决异位妊娠的问题。

为了增强治疗效果,许多临床医生结合其它中药进行治疗。

大家可能不清楚中药可以起到什么样的辅助作用。

在治疗异位妊娠中,中药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2.1促进血液循环异位妊娠的发生和发展与血液循环有很大的关系。

中药的某些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从而提高异位妊娠病变部位的微环境和治疗效果。

2.2软化血管异位妊娠病变的地方,有时血管变硬甚至闭塞。

因此,在孕妇的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某些方式软化这些血管,为有效治疗提供便利,中药中的一些血管扩张剂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2.3减轻炎症异位妊娠病变的地方,由于局部受到刺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甚至容易细菌感染。

在金针、当归等中药中,有各种有效的抗炎成分,能够起到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保证妊娠患者的身体健康。

2.4改善免疫机能异位妊娠患者的免疫力常常受到影响。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外着床生长的一种怀孕状况,常见于输卵管、卵巢和腹腔。

异位妊娠虽然不常见,但却是一种较为危险的怀孕并发症,可能导致出血、输卵管破裂和生命威胁等情况。

传统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是手术治疗,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本文将重点介绍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孕激素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影响,从而阻止胚胎的生长和妊娠的发展。

甲氨蝶呤则是一种抗代谢类药物,对细胞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可使细胞的DNA和RNA合成受到阻碍,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在临床治疗中,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被广泛应用于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其疗效也备受关注。

一、治疗机制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胚胎的着床和生长:米非司酮能够阻止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减少胚胎的着床和生长。

甲氨蝶呤则能够抑制细胞的DNA和RNA合成,进而影响胚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2. 促进异位妊娠吸收: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能够促进异位妊娠组织的吸收,减少异位妊娠的危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3. 保护输卵管和卵巢功能:保守治疗可以避免手术对输卵管和卵巢组织的伤害,有利于保护生育功能。

二、临床疗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在临床疗效上表现出以下特点:1. 高效安全:由于其独特的机制和药理特点,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较高,同时也能够减少手术所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

2. 有效降低异位妊娠的复发率:保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异位妊娠的复发率,有利于患者的长期恢复和生育功能的保护。

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传统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恢复时间短、创伤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临床研究关于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观察:对不同种类、不同病情程度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了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并进行了长期随访观察。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
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是一种常用的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药物组合。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
卵着床在子宫以外的其他部位,如输卵管、卵巢或腹腔等处。

这种情况下,受精卵无法正
常发育并最终会导致异位妊娠破裂,引起严重的内出血和疼痛。

米非司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E1类似物,具有抗黄体酮活性,能够减少子宫内膜的厚度和腺体的发育,降低血管充血。

甲氨蝶呤则是一种抗叶酸药物,能够抑制细胞增
殖和妊娠组织生长。

临床研究显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对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效果较好。

一项对200
名异位妊娠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组与单独使用米非司酮
组相比,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

治疗成功率指的是妊娠组织完全清除并且停经恢复正常的患者所占比例。

研究结果显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4%,而单独使用米非司酮组的治疗成功率
仅为60%。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组的治疗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也明显缩短。

研究还发现,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组的副作用较少且轻微,主要包括恶心、呕
吐和头痛等,但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而单独使用米非司酮的患者则出现更多的副作用,
包括水潴留、乏力和心动过速等。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药物组合。

在选择药物
治疗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到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耐受性等因素,制定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复诊,及时调整药量和监测治疗效果,以保证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天花粉、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天花粉、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天花粉、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寻求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最佳疗效方法。

方法将7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3组。

按用药分:A组: 23例天花粉治疗;B组:25例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C组:30例天花粉和米非司酮、甲氨蝶呤3联合治疗. 比较三种方法的临床效果。

结果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中C组成功率为:93.3%,B组成功率为80%,A组成功率为78.26%。

结论临床显示,异位妊娠疗效方案C组疗效最佳,不仅能较少手术创伤,保留输卵管组织的完整,恢复输卵管功能,增加受孕机会,方法简便,疗效高,疗程短,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关键词】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天花粉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也是妊娠早期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现在未婚、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逐年增多,如何有效、微创治疗异位妊娠是广大医师关注的问题。

以往治疗以手术为主,多以切除患侧输卵管为主,但其减少了以后宫内妊娠的机会,给患病的妇女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给那些未育的妇女造成终生遗憾,影响家庭幸福。

随着血HCG测定灵敏度的增强,阴道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及医生对异位妊娠的高度警惕,使异位妊娠能够在破裂或流产前得到准确的诊断,相应治疗方法也有了明显的改进,有以往的手术治疗变为药物保守治疗。

我们应用天花粉、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的输卵管妊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09.10-2011.10到我院就诊的异位妊娠患者110例。

78例选择保守治疗。

按用药分为3组。

A组:23例,年龄22-34岁,平均28.4岁。

采用天花粉治疗。

B组25例,年龄23-35岁,平均28.7岁.采用米非司酮和氨甲蝶呤联合治疗。

C组30例,年龄22-34岁,平均28.4岁. 采用天花粉、米非司酮和氨甲蝶呤3联合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确诊宫外孕,且符合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指征。

1.2方法A组:行天花粉皮试,20分钟后皮试如为阴性,臀部肌肉注射0.045mg试探量,如无不良反应,1.5h后地塞米松肌肉注射5mg,0.5h后,给予天花粉1.2-1.8mg肌肉注射,以后每12小时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共3次,以减轻天花粉的不良反应。

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

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

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一、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的药理作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分别属于抗代谢药和孕激素受体拮抗剂。

甲氨蝶呤能够抑制细胞增殖,并在细胞周期G1/S期阻滞,从而起到抗增生作用。

而米非司酮则能够对孕激素受体发挥拮抗作用,抑制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促进作用。

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地阻断异位妊娠组织的生长和发育,从而达到保守治疗的效果。

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早期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

一般来说,对于早期并发症不严重、胚胎尚未发育到一定程度的患者,可以选择药物保守治疗。

根据临床指南,药物治疗的适应症包括:B超检查发现孕囊直径小于3.5cm,未见明显胎心活动,血β-hCG<5000mIU/mL;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但血β-hCG水平下降或者持平;输卵管妊娠合并无症状的患者。

在这些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进行保守治疗。

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性在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充分证实。

一项对144名异位妊娠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通过使用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进行保守治疗,治愈率达到了85.4%,有效率达到了92.4%。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β-hCG水平迅速下降,孕囊体积逐渐缩小。

更重要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严重不良反应,药物耐受性较好。

研究还表明,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的保守治疗方案还可以避免许多传统手术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如输卵管切断造成的输卵管功能丧失,术后粘连导致的反复妊娠困难等。

在妊娠完整性评估方面,药物治疗也呈现出良好的效果,治疗后多数患者子宫妊娠囊完全吸收,避免了手术干预对子宫的不良影响。

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在有效性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事项。

临床医生应谨慎判断适应症,不同严重程度的异位妊娠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2024年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疗效

2024年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疗效

2024年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疗效引言异位妊娠,又称为宫外孕,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急症。

保守治疗作为其中一种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甲氨蝶呤作为一种抑制叶酸合成的抗肿瘤药物,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甲氨蝶呤的药理作用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拮抗剂,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从而抑制异位妊娠的滋养叶细胞的活性。

这种药物具有杀胚胎降低血HCG的作用,是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一种常用药物。

然而,甲氨蝶呤在抑制滋养叶细胞活性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人体细胞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临床疗效观察适应症选择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甲氨蝶呤主要适用于妊娠未发生破裂及流产、已流产或破裂但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内出血、肝肾功能正常、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值正常等条件的患者。

对于病情严重、异位妊娠发生破裂、伴有腹腔内出血、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甲氨蝶呤治疗可能效果不佳,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甲氨蝶呤的治疗方法通常为单次肌内注射50mg/m^2,随后序贯肌肉注射20mg/d,连续治疗3天。

在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阴道流血情况、腹痛状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严密监测。

同时,定期复查血β-HCG和盆腔超声,以及肝肾功能,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疗效评价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疗效评价主要包括治愈和无效两个标准。

治愈是指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14天后,血β-HCG下降,且连续3次检查,血β-HCG结果均为阴性。

无效则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腹痛加剧、血β-HCG水平持续上升、包块明显增大等情况,需要转为手术治疗。

安全性评估尽管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安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伤、过敏反应等。

其中,胃肠道不适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肝肾功能损伤则需要通过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来进行监测;过敏反应则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丘疹等症状。

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

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

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异位妊娠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以外的其他部位着床,常见于输卵管。

异位妊娠会给孕妇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因此需要及早治疗。

本文将讨论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

甲氨蝶呤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癌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其通过抑制细胞分裂来阻碍胚胎细胞的生长。

复方米非司酮片是一种草药制剂,内含米非司酮等天然成分,具有抗炎、抗凝等作用。

这两种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来阻碍异位妊娠的发展。

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的治疗方案是口服甲氨蝶呤0.5mg,每日3次,同时口服复方米非司酮片,每次2片,每日3次,治疗周期为2-3个月。

研究表明,这种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异位妊娠的危险并促使胚胎吸收。

由于这种方案是保守治疗而不是手术治疗,可以避免手术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

关于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已有一些研究进行了探讨。

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85名经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结果显示,治疗后36名患者(42.4%)成功怀孕,73名患者(85.9%)成功实施了自然分娩。

这项研究还观察到,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的治疗无明显的中毒反应和不良事件发生。

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治疗异位妊娠的机制是多方面的。

甲氨蝶呤通过抑制DNA合成,阻碍胚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而复方米非司酮片的抗炎和抗凝作用可以减轻输卵管的炎症反应,有利于胚胎的吸收和排出。

虽然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较好,但并非适合所有患者。

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来决定。

对于部分严重的异位妊娠病例,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米非司酮片可以作为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疗效。

更多的临床研究仍然是必要的,以进一步验证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谨慎咨询医生,以便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已发生输卵管破裂的异位妊娠患者应及时实施手术治疗,但其输卵管大多难以保留。

而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早期输卵管妊娠、要求保存生育能力的年轻患者。

符合下列条件可考虑药物治疗:
(1)无药物治疗的禁忌症;
(2)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
(3)妊娠囊直径≤ 4 cm;
(4)血hCG<2000IU/L;
(5)无明显内出血。

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
1.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能阻止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干扰DNA 的合成和细胞倍增,从而抑制滋养细胞的生长与繁殖,因其具有对卵巢损伤小、给药方便、费用低等优点而成为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药物。

该药物主要适用于生命体征平稳,肝功能、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且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特别是对侧输卵管已切除或有明显病变者。

药物用法:(1)全身用药:1 mg/kg 单次药,20 mg/d 连续5-7 或序贯法(第1、3、5 和7 天给予甲氨蝶呤 1 mg/kg 肌肉注射,第2、4、6 和8 天给予甲酰四氢叶酸钙(CF)0.1 mg/kg);
(2)单剂量治疗:按50 mg/m2 体表面积计算肌内注射MTX。

单次肌肉注射方案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已经成为国内外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的标准方案。

(3)局部给药:MTX 20 mg 经阴道超声监控或腹腔镜下进行局部注射。

副作用:(1)药物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口腔炎、腹泻、胃痛和头晕、肝转氨酶升高等;(2)治疗副作用包括:腹痛加剧(发生在2/3 的病人中),通常发现在注射后的2-3 天,可能由于妊产物从种植部位分离所致,它不同于输卵管破裂,属中度、局限性疼痛(持续24-48 小时),并且与急性腹痛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的体征无关。

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不少患者因hCG 下降不理想而须再次用药。

目前还没有有关MTX 重复用药的相关研究。

但有人提出,重复用药或许与MTX 剂量、血hCG 水平有关。

1997 年,Crenin 等对比观察了50 mg/m2、60 mg/m2 两种剂量MTX 的药物代谢情况,结果显示50 mg/m2MTX 剂量达不到细胞中毒的阈值,是安全、有效的。

但同时观察到60 mg/m2 虽清除率低,但亦未达到细胞中毒的阈值,临床上也未见毒副作用发生。

这提示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按50 mg/m2 用药固然安全,尝试按60 mg/m2 加大剂量亦未必会引起明显毒副作用。

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加大MTX 剂量或许能减小重复用药率而不增大毒副反应。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青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的使用可削弱MTX 的作用。

因为β-hCG 存在10% 的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我们不能因为一两次的β-hCG 结果就贸然使用甲氨蝶呤,有人认为至少需要三次β-hCG 结果证明上升(<62%,每48 小时),并且使用阴道超声来帮助诊断,避免甲氨蝶呤由于管理疏忽用于宫内妊娠,造成胎儿畸形。

2.氟尿嘧啶
氟尿嘧啶是一种抗代谢类抗肿瘤药,通过影响DNA 的合成,从而抑制滋养细胞生长,致滋养细胞死亡。

妊娠时滋养细胞处于增殖状态,对5-FU 更加敏感。

5-FU 杀胚作用确切,而且对输卵管组织无破坏作用,病灶吸收后输卵管保持通畅。

药物用法:(1)静脉滴注用法:按 1 g/d 加入10% 葡萄糖500 ml 内静脉缓慢滴注,6-8 小时滴完,连续6-8 天为一疗程。

切忌滴速过快,速度过快可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除骨髓抑制外,可引起口腔炎、恶心呕吐或腹泻,偶可引起伪膜性肠炎;
(2)局部注射法: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氟尿嘧啶,单次剂量250-300 mg,每周 2 次,500-600 mg 为1 个疗程。

副作用: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伤等。

3.米非司酮
米非司酮是孕激素拮抗剂,与孕激素受体结合,阻断孕酮的生理活性,使底蜕膜失去孕激素支持而变性坏死;抑制绒毛增殖,诱发和促进其凋亡发生,促进细胞外基质的水解。

该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