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复习※PPT课件

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
十迷而惑;从五心十所岁知欲道,天不命是逾什矩么。;六(十《岁能为吸政取》各种)见解
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 规矩。”
第15页/共48页
第三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讲_个_人_修_养 ,要循序渐进,进德 修业。
本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 业的发展过程。
本章讲的是求仁的门路。子 夏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 思,是修养的重要方法。
第33页/共48页
五、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 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论语》中论述学习应有谦虚的态度,要随时随地 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 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 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16页/共48页
旧的知识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
可以(之)。可以以凭借(这一条件)
做,成为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
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 老师了。”
第17页/共48页
第四章“温故知新”讲_学_习_方法_, 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 新”。
第18页/共48页
第13页/共48页
第二章“三省吾身”讲 _学_习_方_法_,强调随时都该反省 自己。
此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 提高自我修养。
十迷而惑;从五心十所岁知欲道,天不命是逾什矩么。;六(十《岁能为吸政取》各种)见解
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 规矩。”
第15页/共48页
第三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讲_个_人_修_养 ,要循序渐进,进德 修业。
本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 业的发展过程。
本章讲的是求仁的门路。子 夏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 思,是修养的重要方法。
第33页/共48页
五、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 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论语》中论述学习应有谦虚的态度,要随时随地 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 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 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16页/共48页
旧的知识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
可以(之)。可以以凭借(这一条件)
做,成为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
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 老师了。”
第17页/共48页
第四章“温故知新”讲_学_习_方法_, 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 新”。
第18页/共48页
第13页/共48页
第二章“三省吾身”讲 _学_习_方_法_,强调随时都该反省 自己。
此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 提高自我修养。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

详细描述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议。虽然《论 语》以孔子命名,但实际上并非孔子本人所著。一般认为,《论 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论语》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总结词
《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政治主张 等方面的内容,其结构较为松散,但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影响深远
它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 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乃至 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十二章的文学特点与价值
文学特点
语言简练、意蕴深远,表达了孔子思想的精髓。
价值
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增 进人文素养具有重
04
《论语》十二章主题思想总结
仁爱思想的重要性
仁爱思想是《论语》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和尊重,主张以仁慈、宽容、同情心来对待他人。
孔子认为,仁爱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 础,只有通过培养和践行仁爱思想,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共处。
学习与修身的统一
《论语》强调学习与修身是相辅相成 的,通过学习知识来提升个人修养, 同时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以 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02
《论语》十二章概述
十二章的选取标准与内容
选取标准
选取的十二章内容,均是《论语 》中的重要篇章,具有深刻的哲 学思想、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
主要内容
《论语》共二十篇,每篇若干章 ,共492章。选取的十二章主要 涉及孔子的教育思想、道德观念 、政治主张等方面。
十二章在《论语》中的地位
重要地位
这十二章在《论语》中具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是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篇章 。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议。虽然《论 语》以孔子命名,但实际上并非孔子本人所著。一般认为,《论 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论语》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总结词
《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政治主张 等方面的内容,其结构较为松散,但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影响深远
它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 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乃至 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十二章的文学特点与价值
文学特点
语言简练、意蕴深远,表达了孔子思想的精髓。
价值
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增 进人文素养具有重
04
《论语》十二章主题思想总结
仁爱思想的重要性
仁爱思想是《论语》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和尊重,主张以仁慈、宽容、同情心来对待他人。
孔子认为,仁爱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 础,只有通过培养和践行仁爱思想,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共处。
学习与修身的统一
《论语》强调学习与修身是相辅相成 的,通过学习知识来提升个人修养, 同时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以 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02
《论语》十二章概述
十二章的选取标准与内容
选取标准
选取的十二章内容,均是《论语 》中的重要篇章,具有深刻的哲 学思想、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
主要内容
《论语》共二十篇,每篇若干章 ,共492章。选取的十二章主要 涉及孔子的教育思想、道德观念 、政治主张等方面。
十二章在《论语》中的地位
重要地位
这十二章在《论语》中具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是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篇章 。
5.1《论语》十二章课件 (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章·文白对译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真理,到晚上死去也
可以了。”
(1)朝/夕:n—状, 在早上/在晚上 (2)道:学问、人生 哲理
章解:
第三章:君子之道: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
第四章·文白对译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孔子说:“君子知晓大义,小人知晓小利。”
•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 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 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 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 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 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 修订六经(《诗》《书》《礼》《乐》 《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 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 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 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论语》知识复习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 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 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 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0张PPT)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第七章:学习态度
以学习为乐
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以“乐之”为心理状态的最 高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好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感兴趣,有强烈 的求知欲望,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也会用心学习,取得好成绩。 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做作业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 和家长,或者为了应付考试。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疏通文意
第六章 道德修养
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 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 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疏通文意
懂得、知道
7、子曰:“知
代词,它,这里指学
问和事业。
之
者不
比得上
如
喜爱好,爱之好者,者……的人:
疏通文意
古义: 冷水 今义:包括冷水、热水
8、子曰:名“作动饭,吃 疏粗粮食饮
胳膊
水, 曲肱
表而顺接枕之,乐乐趣
亦也
代词:这
在 其中
了
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不义
正当手段
表而修饰富且贵,对于于我如好像浮云。”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举一反三、道听途说、见贤思齐、尽善尽美、 患得患失、任重道远、三思而行、随心所欲、 言而有信、文质彬彬、察言观色。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4.饭疏食,饮水
(古)粗糙。
(今)疏通,疏散。
(古)冷水。
(今)包括冷、热水。
(三)特殊句式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温故 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 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自 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逐章学习前六章内容,理解文意。
1.朗读课文,圈画关键词,结合课文注释疏通 句意。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 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 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 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 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等。东汉列为“七经”之 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四书”。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愿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来 表示程度极深。 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后指多 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开始走向成 熟。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 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则复习课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请说说下列《论语》选段的大概意思:
1、子曰:“默(mò)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 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学生从不感到厌倦,对我来 说有哪一样呢?”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hào)之 者不如乐之者。”
知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温故而知新。知:领会,知道。 知之为知之。 知:知道
词义的古今变化
学而时习之 古:时常地。 今:时间。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能够。 是知也 古:此、这。今:表示肯定。 吾日三省乎吾 古:泛指多次。 今:数名。 身
词类活用:
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 动词活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见贤思齐焉,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贤良的人。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刚强,勇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愿意,想要。施:施加。
通假字:
⑴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⑵诲女知之乎rǔ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⑶是知也 zhì通“智”,聪明智慧.
一词多义: 日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能张目对日。 日,太阳。 学而时习之。 时,时常地
一词多义:
可 可以为师矣。 可以:可以凭借。 以 士不可以不弘毅。可以:能够
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
知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温故而知新。知:领会,知道。 知之为知之。知:知道
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之,代词。
有一言可以毕生行之者乎。
请说说下列《论语》选段的大概意思:
1、子曰:“默(mò)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 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学生从不感到厌倦,对我来 说有哪一样呢?”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hào)之 者不如乐之者。”
知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温故而知新。知:领会,知道。 知之为知之。 知:知道
词义的古今变化
学而时习之 古:时常地。 今:时间。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能够。 是知也 古:此、这。今:表示肯定。 吾日三省乎吾 古:泛指多次。 今:数名。 身
词类活用:
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 动词活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见贤思齐焉,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贤良的人。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刚强,勇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愿意,想要。施:施加。
通假字:
⑴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⑵诲女知之乎rǔ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⑶是知也 zhì通“智”,聪明智慧.
一词多义: 日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能张目对日。 日,太阳。 学而时习之。 时,时常地
一词多义:
可 可以为师矣。 可以:可以凭借。 以 士不可以不弘毅。可以:能够
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
知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温故而知新。知:领会,知道。 知之为知之。知:知道
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之,代词。
有一言可以毕生行之者乎。
中考语文论语总复习课件

七、成语
• 第一章 不亦乐乎
• 第二章
三省吾身
• 第三章 三十而立
• 第四章 温故知新
• 第六章 箪食瓢饮
• 第八章 疏食饮水、乐在其中、富贵浮云
• 第九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 第十章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 第十一章 匹夫不可夺志
• 第十二章
博学笃志
八、对比阅读
• A《论语》四则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 5.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2分)
• 答: 围绕“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却不读 书,就会疑惑。”回答即可。
• 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2分)
• 围绕“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短处 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 7.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 (3分)
• 4、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 5.孔子在《述而》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6、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 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7.表达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 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 28、【肱】
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 29、【于】 介词,对,对于。
• 30、【焉】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 31、【善者】 好的方面,优点。 • 32、【川上】 河边。【川】,河流。
• 33、【逝】 往、离去。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¹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²切问而近思:恳切地 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³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 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 了。”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 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修 身应当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第七章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 似的毛病。
第十章
原 文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¹川上:河边。²逝:往,离去。³斯:代词,这,指河 水。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日夜不停。”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 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朋友)从远处来,不是很快 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 个有才德的人吗?”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 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注释: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 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注释:¹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²切问而近思:恳切地 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³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 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 了。”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 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修 身应当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第七章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 似的毛病。
第十章
原 文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¹川上:河边。²逝:往,离去。³斯:代词,这,指河 水。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日夜不停。”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 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朋友)从远处来,不是很快 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 个有才德的人吗?”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 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注释: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 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温故而知新 ❖ 12.学而不思则罔 ❖ 13.思而不学则殆 ❖ 14.可以为师矣 ❖ 15.人不堪其忧
❖ 8.三十而立
❖ 16.知之者不如好之 者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 者
❖ 18.饭疏食饮水 ❖ 19. 曲肱而枕之 ❖ 20.不义而富且贵 ❖ 21.于我如浮云 ❖ 22.三人行必有我师
给红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 ❖不逾矩(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曲肱而枕( ) ❖好之者( ) ❖笃志( )
解释划线词语
❖ 1.学而时习之 ❖ 2.有朋自远方来Βιβλιοθήκη ❖ 9.四十不惑 ❖ 10.不逾矩
❖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7.传不习乎
焉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 24.子在川上曰 ❖ 25.逝者如斯夫 ❖ 26.不舍昼夜 ❖ 27.三军可夺帅也 ❖ 28.匹夫不可夺志
也
❖ 29.博学而笃志 ❖ 30.切问而近思
《论语十二章》
文学常识填空
❖ 1.《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 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 、 、 并称“四 书”。共二十篇。
❖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 时 期人,是我国著名的 、 、 , 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 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