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废水与碱性废水分别是什么水质
污水排放ph值标准

污水排放ph值标准污水排放pH值标准。
污水排放是指工业生产、城市生活和农村生产等活动中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排放到水体中的行为。
污水排放的pH值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着水体的酸碱度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因此,对污水排放的pH值进行标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pH值。
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度的指标,它的取值范围是0-14。
当pH值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当pH值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当pH值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在污水排放中,合理控制pH值有助于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污水排放pH值的标准。
根据《水污染控制标准》(GB 8978-1996)的规定,不同类型的污水排放pH值标准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工业废水排放,一般要求pH值在6-9之间;对于生活污水排放,pH值一般要求在6-9之间;对于特定行业的污水排放,还可能有特殊的pH值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护水体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然后,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污水排放pH值的监测和调节。
监测污水排放的pH值,通常采用酸碱度计等专业仪器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排放的污水pH值符合标准要求。
而对于pH值偏离标准的污水,可以通过加入中和剂或者酸碱调节剂进行调节,使其达到合理的范围。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障水体环境的健康,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污水排放pH值标准的执行和监管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部门和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污水排放的pH值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测和管理,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水体环境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总之,污水排放pH值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水体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加强监测管理,才能有效减少污水对水体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各方能共同努力,共同呵护我们的水环境,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污水处理是指对废水进行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指标用于衡量废水的污染程度和处理效果。
以下是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指标定义及其相关内容。
1. 污水pH值污水的pH值是衡量废水酸碱性的指标。
pH值的范围为0-14,数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数值越大表示碱性越强,7表示中性。
污水的pH值对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生物活性起着重要作用。
2. 污水悬浮物污水中的悬浮物是指废水中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物。
悬浮物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废水的浑浊程度和水质。
常用的悬浮物指标包括悬浮物总量、悬浮物颗粒大小分布等。
3. 污水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废水中有机物在化学氧化条件下所需的氧化剂的量。
COD是衡量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重要指标,其数值越高表示废水中有机物含量越高,污染程度越严重。
4. 污水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是指废水中有机物在生物氧化条件下所需的氧化剂的量。
BOD是衡量废水中有机物生物降解能力的指标,其数值越高表示废水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能力越差。
5. 污水氨氮氨氮是指废水中存在的氨和氨态氮的总量。
氨氮是衡量废水中氮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来源包括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等。
6. 污水总磷总磷是指废水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总量。
总磷是衡量废水中磷污染程度的指标,其来源包括农业废水、生活废水等。
7. 污水总氮总氮是指废水中无机氮和有机氮的总量。
总氮是衡量废水中氮污染程度的指标,其来源包括农业废水、生活废水等。
8. 污水悬浮物沉降性悬浮物沉降性是指废水中悬浮物颗粒的沉降速度。
悬浮物沉降性是衡量废水中悬浮物去除效果的重要指标,其数值越大表示废水中悬浮物去除效果越好。
9. 污水溶解氧溶解氧是指废水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份子的含量。
溶解氧是衡量废水中氧气供给情况的指标,其数值越高表示废水中氧气供给越充足。
10. 污水电导率电导率是指废水中电解质溶解度的程度,即废水中导电性的强弱。
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的具体分类

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的具体分类
含酸废水和含碱废水是两种重要的工业废水,酸性废水有的含无机酸(如硫酸、硝酸、盐酸等),有的含有机酸(如醋酸、甲酸、柠檬酸等)。
碱性废水中含有碱性物质,如苛性钠、碳酸钠、硫化钠、氨类等。
酸性废水的危害程度要大于碱性废水。
当废水中酸的质量分数大于3%-5%时,称为废酸液,当废水中碱的质量分数大于1%-3%时,称为废碱液。
当废水中酸的质量分数小于3%-5%或碱的质量分数小于1%-3%时称为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
酸碱废水可按PH值分为以下几类:
强酸性废水 PH<4.5
弱酸性废水 PH=4.5-6.5
中性废水 PH=6.5-8.5
弱碱性废水 PH=8.5-10.0
强碱性废水 PH>10.0。
污水中的pH 值性质说明

污水中的pH 值性质说明一般来说,酸性污水是 pH 值小于6 的污水,碱性污水是 pH值大于9的污水。
化工、化纤、制酸、电镀、炼油以及金属加工厂酸洗车间等都会排出酸性污水。
有的污水含有无机酸如硫酸、盐酸等,有的则含有乙酸、醋酸等有机酸,有的则兼而有之。
造纸、印染、制革、金属加工等生产过程会排出碱性污水,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机碱。
也有些污水含有有机碱。
污水中除含有酸、碱外。
还可能含有酸式盐和碱式盐,以及其他的酸性或碱性的壳机物和有机物等。
酸碱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后。
会导致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直接影响二级处理出水的水质。
酸性污水还会对输送管道、设备(如水泵)、构筑物(如曝气池)等均有腐蚀作用,尤其是一些有机酸,由于一般的防腐材料难以对其起到有效的防腐作用。
常会造成不可预料的恶果。
因此,在酸碱污水在排入污水处理厂之前,应就地进行酸碱中和处理,以避免对污水处理厂造成更大的冲击和损害。
1.酸度和碱度水的酸度是指水中所含有的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量。
形成酸度的物质有能全部离解出H+的强酸(如 HCl、H2SO4)、部分离解出H+的弱酸(H2CO3、有机酸)和强酸弱碱组成的盐类(如 NH4Cl、FeSO4)等三类。
酸度是用强碱溶液滴定而测定的。
滴定时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测得的酸度称为甲基橙酸度,包括第一类强酸和第三类强酸盐形成的酸度;用酚酞为指示剂测得的酸度称为酚酞酸度。
是上述三类酸度的总合。
因此也称总酸度。
与酸度相反,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有的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量。
形成碱度的物质有能全部离解出 OH-的强碱(如 NaOH、KOH)、部分离解出 OH-的弱碱(如 NH3、C6H5NH2)和强碱弱酸组成的盐类(如 Na2CO3、K3PO4、Na2S)等三类。
碱度是用强酸溶液滴定而测定的。
滴定时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测得的碱度是上述三类碱度的总和,称为甲基橙碱度或总碱度 ALK;用酚酞为指示剂测得的碱度称为酚酞碱度,包括第—类强碱形成的碱度和第三类强碱盐形成的部分碱度。
第四章 化学处理法 (2)

4、澄清池
定义—能同时实现混凝剂与原水的混合,反应和絮体 沉降三种功能的设备。 种类
悬浮泥渣型:(水流从下往上)悬浮澄清池、脉冲澄清池
泥渣循环型:机械加速澄清池、水力循环加速澄清池
澄清池处理效果影响因素:
(1)池体各部分尺寸的合理性
(2)搅拌速度
二、 混凝机理
胶体微粒同性相斥
胶体保持稳定性的原因 水化壳
ξ 电位越大,胶体越稳定 脱稳—胶体因ξ 电位降低或消除,从而失去稳定性的过 程 凝聚—脱稳的胶粒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的过程 絮凝—未经脱稳的胶体形成较大颗粒的过程
1. 压缩双电层机理
解释港湾处的泥沙 沉积现象
①扩散层厚度↓,ξ电位排斥力↓ ②扩散层厚度↓,相撞时的距离↓,吸引力↑
FeSO4•7H2O
混凝效果不如铁盐,价廉易得。
聚合硫酸铁[Fe2(OH)n(SO4)3-n/2]m
10~55℃,pH 5.0~8.5(4.0~11)
聚铝
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及两者的混合物 [Al2(OH)nCl6-n]m n:1~5 m≤10 碱化度 [OH ] B 100 % 40~60% 3[ Al]
(二)混凝剂的影响
混凝剂的种类
主要取决于胶体和细微悬浮物的性质、浓度
混凝剂的投加量
试验确定最佳混凝剂和最佳投药量
有机高分子混凝剂1~5ppm 普通铁盐、铝盐10~30ppm, 聚合盐为普通盐的1/2~1/3
混凝剂投加顺序:试验确定
一般先加无机混凝剂再加有机混凝剂,胶粒φ>50μm, 则先加有机 混凝剂先吸附架桥
(3)作用机理:
a.氢键,静电力,范德华力作用 b.线型高分子的吸附架桥作用
污水ph值的标准范围

污水ph值的标准范围
污水PH值在6-9之间符合国家标准。
按PH值可将污水分为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
1、酸性废水:酸性废水是指含有某酸类、pH值低于6的废水。
根据含酸种类和浓度的不同,酸性废水可分为无机酸废水和有机酸废水;强酸性废水和弱酸性废水;单元酸废水和多元酸废水;低浓度酸性废水和高浓度酸性废水。
通常的酸性废水,除含有某种酸外,往往还含有重金属离子及其盐类等有害物质。
酸性废水的来源很广、主要有矿山排水、湿法冶金、轧钢、钢材与有色金属的表面酸处理、化工、制酸、制药、染料、电解、电镀、人造纤维等工业部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酸性废水。
最常见的酸性废水是硫酸废水,其次是盐酸和硝酸废水。
2、碱性废水:碱性废水是指含有某种碱类、pH值高于9的废水。
碱性废水也分为强碱性废水和弱碱性废水;低浓度碱性废水和高浓度碱性废水。
碱性废水中,除含有某种不同浓度的碱外,通常总是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盐等有害物质。
碱性废水的来源也很广泛,主要有制碱工业的废水,碱法造纸的黑液,印染工业煮纱,丝光的洗水,制革工业的火碱脱毛废水,以及石油、化工部分生产过程的碱性废水等。
五类水水质指标

五类水水质指标五类水水质指标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而水的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各种类型的水体,需要有相应的水质指标来评估其质量。
本文将介绍五类常见的水质指标。
一、地下水指标地下水是指地下岩石或土壤中自然形成的含有可供取用的地下水资源。
由于地下水通常受到人工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监测以确保其安全和可持续使用。
1. pH值:pH值是衡量酸碱度的指标,通常介于0到14之间。
对于大多数地下水来说,pH值在6.5到8.5之间是理想的范围。
2. 溶解性离子:溶解性离子包括钠、钙、镁、氯等元素。
这些元素对于饮用和灌溉等用途都非常重要。
通常情况下,各种离子浓度应该在规定范围内。
3. 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导致疾病传播,因此需要进行监测。
通常情况下,地下水中的微生物应该低于一定的标准。
二、地表水指标地表水是指自然流动或静止的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等。
由于地表水通常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监测以确保其安全和可持续使用。
1. pH值:地表水的pH值通常在6.5到8.5之间是理想的范围。
2. 溶解氧:溶解氧是指在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
对于鱼类和其他生物来说,溶解氧是必不可少的。
通常情况下,地表水中溶解氧应该高于一定标准。
3. 悬浮物:悬浮物包括泥沙、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等。
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饮用和灌溉等用途。
通常情况下,悬浮物应该低于一定标准。
三、海洋水指标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体,覆盖了71%的地球表面。
海洋对全球环境和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需要对海洋进行监测以确保其质量和可持续使用。
1. 盐度:盐度是指海水中的盐分含量。
通常情况下,海水中的盐度在3.5%左右。
2. pH值:海水的pH值通常在7.5到8.4之间是理想的范围。
3. 溶解氧:溶解氧对于海洋生物来说非常重要。
通常情况下,海水中的溶解氧应该高于一定标准。
四、饮用水指标饮用水是指人类直接饮用的水。
污水的PH值是多少

污水的PH值是多少酸性污水 PH值的标准是多少? PH值是指酸碱度,通常用 pH表示,在污水处理中,一般取其近似值。
因为水的酸碱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要考虑到水质和水量等各种情况,制定相应的 pH值。
一般来说 PH<7时为酸性污水;PH>7时为碱性(酸性)污水。
由于水处理过程中会加入一些化学药剂调节水质的酸碱度,所以一般把 PH>7称之为中性(弱酸)或碱性(强酸)。
如果是酸性水可以通过加化学药剂调节水质pH值到7.5左右,但是由于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氨氮等各种物质而使得废水的pH值较难调节至中性或碱性;而如果是偏弱酸性,则可以通过加酸、投加絮凝剂等方法调节酸碱度。
一般情况下如果PH<7称为碱性(强酸)或酸性(强碱)污水,所以 pH<7为弱酸及碱性废水。
PH值与水质变化的关系pH值变化会影响到各种生物的生长,例如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在pH值为7~8时处于较好的生长状态。
但一些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较低的 pH值时,能很好地稳定下来。
当pH值低于6时,有机化合物就会被分解成小分子,这些分解产物又能促进微生物的繁殖。
此外,水中存在的有机物(如氨、硫化氢、甲烷和二氧化碳等)也会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并能使水中产生大量氨。
因此,当PH值过低时,就能导致氨、硫化氢以及甲烷等有机物的大量生成,从而破坏了微生物和植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
酸碱度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污水处理过程中,水的 PH值在不断变化,会使水的一些性质发生变化。
污水处理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药剂来调节 PH值的变化,如果不考虑水质和水量等各种情况,一般把PH=7称为弱酸或碱性污水; PH=8视为酸性污水; PH=7又称为中性或偏碱性污水。
当酸性条件下处理时,废水中有机物会分解为氨和氢氧化氮。
当酸性条件下处理时,废水中含磷、氟、镉、砷和铅等有害物质也会增加。
在不同的水处理过程当中,需要使用不同的药剂进行调节pH值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性废水与碱性废水分别是什么水质
酸性废水与碱性废水分析:
含酸废水和含碱废水是两种重要的工业废水,在许多企业生产过程中都会排出酸性或碱性废水,如化工厂、化学纤维厂、金属酸洗车间、电镀车间等在制酸或用酸过程中会排出酸性废水;造纸厂、化工厂、炼油厂等常排出含碱废水。
酸性废水中含有无机酸(硫酸、盐酸等)或有机酸(乙醇等),并可能同时含有其他杂质,如悬浮物、金属盐类、有机物等。
碱性废水中含有碱性物质及悬浮物、有机物等。
酸性废水或碱性废水如不经回收和处理而直接排入下水道,将会腐蚀管道和构筑物,破坏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直接排入水体将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破坏自然缓冲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如碍水体自净,危害渔业生产,毁坏农作物。
与此同时,酸和碱还会溶解土壤或底泥中的矿物质,大大增加水中一般无机盐类的浓度和水的硬度,而酸碱造成水体硬度的增加对地下水的影响尤为显著,如我国北方的一些城市北京、西安,其地下水的硬度在不断升高。
因此酸性废水或碱性废水在排放前必须对其进行处理。
对不同浓度的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可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酸含量大于3%-5%的高浓度含酸废水,常称为废酸液,含碱量大于1%-3%的高浓度含碱废水,常称为废碱液。
对于这类浓度较高的废酸液或废碱液,一般首先考虑回收和综合利用,如采用蒸发浓缩过程回收氢氧化钠,用扩散渗析过程回收钢铁酸洗废液中的硫酸,制成硫酸亚铁,硫铵、石膏、硫化钠等。
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后续处理成本。
废水处理中出现下列情况时,需要进行中和处理
1、废水排入受纳水体之前
因为水生生物对PH值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在排放之前必须将废水调节到中性
2、工业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系统之前
对于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排水系统的工业废水,原则上应执行《污水排放综合标准》中的三级标准,即PH值应控制在6-9范围之内。
因此在排入下回管道前,需要对酸性废水、碱性废水进行中和处理。
废水进入生物处理系统之前
生物处理系统的PH值需要维持在6.5-8.5的范围内,以确保zuijia的生物活力
用化学过程去除废水中的酸或碱,使其PH值达到中性左右的过程称为中和。
处理含酸废水以碱性药剂为中和剂,处理含碱废水以酸性药剂为中和剂。
中和药剂用量按化学计量点或后续处理过程及排放所要求的PH值进行计算。
另外,由于在废水中存在其他杂质,特别是酸性废水往往含有一些重金属离子,这些杂质也与酸或碱起作用,使反应复杂化,所用酸、碱量要比单纯酸、碱中和的计量要大。
如水体中存在较多的AL3+等杂质时,由于反应过程中会有不溶性金属氢氧化物的生成,使得药剂用量比单纯酸、碱体系时大得多。